錢惪

錢惪

錢惪,傳染病學家和醫學教育家。50年來從事傳染病學的教學、醫療和科研工作。對血吸蟲病、傷寒、阿米巴病等的診斷和治療作了創建性的研究,規定了酒石酸銻鉀的15~20天療法,推廣非銻劑殺血吸蟲藥血防846;降低了治療傷寒的氯黴素劑量;提出阿米巴肝膿腫的治療方法,總結了腸道阿米巴病的異常徵象。曾籌建重慶醫學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錢惪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06年6月13日
  • 職業:傳染病學家
  • 畢業院校:江蘇醫科大學
  • 代表作品:對血吸蟲病、傷寒、阿米巴病等
基本資料,人物簡歷,生平概況,主要成績,相關評價,

基本資料

錢惪
錢惪(1906— )中國傳染病學家。1932年中央大學醫學院第二屆畢業生,獲醫學博士學位。著有《臨床症狀鑑別診斷學》、《實用血吸蟲病學》等書。曾任上海中山醫院內科主任、上海第一醫學院內科學院副院長、院長、上海第一醫學院副院長等職。1958年率領部分上醫教職員工支援內地,進川創辦重慶醫學院,任副院長、院長。歷任《中華醫學雜誌》、《中華內科學雜誌》的編委、副主編及主編。
錢惪錢惪

人物簡歷

1906年6月13日 生於江蘇省江陰縣華墅鎮。
1925年 畢業於江陰縣南菁中學。
1925—1927年 於江蘇醫科大學預科學習並畢業。
1932年 畢業於中央大學醫學院(後改名上海醫科大學),獲醫學博士學位。
1933—1937年 任南京中央醫院住院醫師、總住院醫師、主治醫師。
1938—1939年 在長沙中央醫院和貴陽中央醫院工作。
1939—1944年 任重慶中央醫院內科代理副主任、副主任、代理主任。
1941—1944年 任上海醫學院副教授。
1944—1945年 在美國波士頓伊文斯紀念醫院進修。
1946—1951年 任上海醫學院中山醫院內科主任。
1946—1958年 任上海醫學院教授。
1951—1958年 任上海第一醫學院內科學院(現華山醫院)副院長、院長。
1956—1958年 任上海第一醫學院副院長。
1958—1978年 任重慶醫學院副院長。
1978—1983年 任重慶醫學院院長。
1985年 任重慶醫科大學名譽校長。

生平概況

出生
錢惪,字孟修,原名保民,1906年6月13日生於江蘇省江陰縣華墅鎮。祖、父兩輩都是前清秀才
酒石酸銻鉀酒石酸銻鉀
錢惪在國小讀書時,回家加讀孔孟之書。弟妹5人,家境清貧,常助母在園田種菜。國小畢業後當過兩年學徒。
讀書
1921~1925年就讀於江陰南箐中學。江陰縣素稱忠義之邦,南箐中學是國內優秀中學之一,校訓為“忠恕勤儉”,教育嚴格,校風嚴謹。物理化學等教科書都用英文原版,這為錢惪今後的學習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礎。1925~1927年他就學於江蘇醫科大學預科,1927年該校該科畢業班併入國立第四中山大學醫學院(現上海醫科大學)。
抗日戰爭
1932年畢業,獲醫學博士學位。畢業後先在上海同仁醫院工作。1933年起在南京中央醫院工作,1935~1936年任內科總住院醫師,後升任主治醫師。抗日戰爭爆發,他隨醫院內遷,他的妻子及弟妹等4人準備返回江陰農村,途中遇日軍,慘遭殺害。他聞訊滿懷悲憤,更以抗日救亡為己任。隨醫院內遷後,先後在長沙中央醫院、貴陽中央醫院工作。
同組建重慶中央醫院
1939年冬去重慶,與一些同事共同組建重慶中央醫院,錢惪先後擔任內科代理副主任、副主任和代理主任等職。1941年上海醫學院部分遷至重慶,以重慶中央醫院為合作教學醫院。錢惪被聘任為副教授。1944年他受洛克斐勒基金資助,去美國波士頓醫學院附屬伊文思紀念醫院深造,在美國著名傳染病專家C.基弗教授指導下進修一年。
組織三個志願醫療隊
1945年日本投降後回國,任上海醫學院內科教授及附屬中山醫院內科主
任。1949年拒絕去台灣的邀請,留在上海。1952年,上海市醫務界要組織三個志願醫療隊。在他帶頭下,廣大醫務人員群起報名,上醫系統組成了109人的第二醫療大隊,其中有知名專家林春業朱益棟吳學愚等。第二醫療大隊安排於東北齊齊哈爾第一陸軍醫院。他除了從事醫療和培訓部隊醫務人員外,還去哈爾濱通化遼陽等地為志願軍傷病員服務。 1952年他任上海醫學院內科學院(現華山醫院)第一副院長,繼而任院長。1956年任上海第一醫學院副院長。
氯黴素氯黴素
1953年,錢惪受命籌建重慶醫學院,並組織臨床班子。1958年籌備事宜即大體完成。上海第一醫學院要其留在上海主持業務工作,但他考慮到自己受命籌建重慶醫學院在先,絕大多數科室負責人和骨幹力量均由他挑選並動員赴渝,其中不少人業已去渝工作,認為自己有責任按原計畫辦事。1958年秋他全家遷渝。錢惪一直擔任重慶醫學院副院長,主持業務工作。
1978年任院長。1985年任重慶醫科大學名譽校長。

主要成績

《中華醫學雜誌》中英文版
錢惪擔任過中華醫學會理事,國家科委醫學專業組成員,衛生部學科委員會委員、內科專題及血吸蟲病專題委員會成員,《中華醫學雜誌》中英文版、《中華內科雜誌》等編委,並先後擔任四川省科協副主席、重慶市科協主席,以及中華醫學會重慶分會會長等職務。
主持編寫《血吸蟲病防治手冊》
酒石酸銻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上海市成立上海市郊區血吸蟲病防治委員會,組織千餘醫務人員去嘉定南翔太倉等地治療血吸蟲病。錢惪受命為大隊治療顧問。他白天奔走於基層,掌握診斷和培養醫務人員,晚上辦公,周末回上海向委員會匯報,工作十分辛苦。當時治療藥物僅有毒性大的酒石酸銻鉀,有人怕出事故,主張減量治療,錢惪經過認真研究該藥的毒性反應,具體做好思想工作,穩定了醫務人員的情緒,使隊員安心大膽地工作。三個多月後,勝利完成任務。
《傳染病學》《傳染病學》
他在任全國血吸蟲病研究委員會副主任兼臨床組組長期間,曾多次去檢查和指導工作,並進行講學輔導當地醫務人員。1954年8月他母親在杭州去世,他心情極為悲痛,但仍堅持完成了預定的講學計畫。在講學結束時,他勉勵學員獻身防治血吸蟲病工作,悲不成聲。 他在為全國血研會主持編寫《血吸蟲病防治手冊》中,字斟句酌,認為一字之差可能影響很多病人生命。各地按此手冊進行酒石酸銻鉀治療,僅江蘇省的死亡率就由0.16%降低至0.02%。他先後在《醫務生活》和《中華內科雜誌》上發表了《用酒石酸銻鉀治療血吸蟲病的幾個問題》、《血吸蟲病的治療近況》和《銻劑治療血吸蟲病172例死亡病例的綜合分析》等文。在這些論著里,他指出治療血吸蟲病藥物在當時仍以酒石酸銻鉀為首選,而福阿亭和其他藥物的療效明顯較差。
血吸蟲治療療程改進
他探索了酒石酸銻鉀的最佳劑量和療程,建議將療程從一個月縮短為15~20天,酒石酸銻鉀的劑量不超過1.2克,指出此方案的遠期治癒率可達80%左右。1955年以後,由於當時急於求成、不切實際思潮的影響,一些地區積極推行7天療法、3天療法、甚至一針療法等治療方案。他進行實地考察,嚴格總結資料,指出雖然許多人認為短程療法反應“不重”,但治療結束後仍有一定數量的病員發
生嚴重的心臟肝臟中毒反應,並指出短期療法的遠期療效並不滿意,因此,必須進一步修訂方案,以求收到最大成果。這些觀點對當時的短程熱潮起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病員,防止了治療中的失誤,又提出避免和解救銻劑所致心臟和肝臟中毒反應的措施。由於銻劑的毒副反應較大,他一直在關心非銻劑的有效抗血吸蟲藥。60年代初他知道血防846(六氯對二甲苯)在體外有殺蟲作用,即領導重慶醫學院多個教研室,進行了自基礎到臨床的研究工作,包括殺蟲效果及機制、血藥檢測手段、藥理和藥物代謝動力學、臨床療效考核及副作用等。在成都舉行的全國血吸蟲病研討會上這一成果得到一致肯定,後來並在全國推廣套用。作為非銻劑抗血吸蟲藥物,血防846在以後10餘年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錢惪錢惪
傳染病診治
錢惪在1939年抵達重慶,主持中央醫院內科工作5年。他在《抗戰時期的重慶歌樂山記事》一文中回憶,當時工作條件差,生活艱苦,任務繁重,傳染病,包括瘧疾傷寒阿米巴性肝膿腫地方性斑疹傷寒梅毒等嚴重流行。他積極開展教學查房、病例討論,尤其是病理解剖工作,提高了醫療質量。由於重慶中央醫院有強大的師資隊伍,濃厚的學術空氣,許多醫學院要求來實習。他總結了重慶的傷寒病例240例,特別注意傷寒的多種罕見併發症,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周圍神經炎、滲出性胸膜炎、周圍膿腫、腎炎等,他報導傷寒並發膽囊炎穿孔的專文尤其引起人們的注意。氯黴素在40年代後期發現,是當時治療傷寒的唯一有效抗生素,但國外報導氯黴素劑量為50毫克/公斤/日,每日總量達3克。1950年他發表《氯黴素治療傷寒副傷寒之觀察》一文,建議可將日劑量減為25毫克/公斤。以後他又鼓勵其學生進一步研究,證實減少劑量既可減少毒副反應,又可達到良好療效,故自50年代中期起,國內治療傷寒均採用每日1克的劑量。此外,他還報導了4例極罕見的傷寒桿菌引起的肝膿腫。
《中華醫學雜誌》《中華醫學雜誌》
阿米巴肝膿腫在中國是常見的傳染病。但中國在40年代前僅有個別報導。他總結了1940~1944年4年間在重慶所見的43例,提出了診斷要點,建議治療應以吐根素注射後穿刺吸引排膿為主,認為這療法的病死率低於手術治療。該治療方法因此在國內普遍被接受,並沿用至今。他對腸阿米巴病的臨床表現和治療效果亦進行了觀察研究,發表了“腸阿米巴的異常顯示”一文,報導說該病常誤診為直腸癌闌尾炎腹膜炎直腸狹窄和腸結核等。
肺炎鏈球菌腦膜炎發病數並不少,但當時國內很少有人注意。他總結了1937~1946年所見的25例,指出該病主要發生於抵抗力較低的幼兒和老人,一旦發生,病死率極高。他提出了影響預後的因素,並指出應及早建立診斷和採用大劑量抗生素治療以期降低病死率。
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是風濕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的常見併發症,但以前國內並無報導。他於1949年綜述了該病的診斷和治療,特別指出由於大多數致病菌系草綠色鏈球菌,故應採用大劑量青黴素長療程治療;同時他還報導了2例成功治療的經驗。
他還對大葉性肺炎、急性播散性紅斑狼瘡、磺胺藥引起的白細胞缺乏症及藥物疹、撲瘧母星和阿的平合用時的中毒反應、四氯化碳中毒、發熱、肝腫大等問題進行了報導和綜述。
主要論著
《中華醫學雜誌》
1 林兆耆、錢惪,主編.實用內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52.
2 錢惪.內科臨床手冊.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55.
3 錢惪.臨床症狀鑑別診斷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55.
4 錢惪等.傳染病學(教科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56.
5 王季午,錢惪等.傳染病學(教科書、新一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0.
6 錢惪、鄭偉如.臨床症狀鑑別診斷學(新一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1.
7 王季午(主編),錢惪、楊超前(副主編).中國醫學百科全書·傳染病學分冊.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
8 王季午、彭文偉、錢惪.傳染病學(教科書、新二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5.
9 錢惪、劉約翰.實用血吸蟲病學.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
10 錢惪、鄭偉如.臨床症狀鑑別診斷學(新二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7.
11 錢惪、後之粒性白細胞缺乏症藥物疹一例.醫學文摘(重慶),1942;1(2)∶3~5.
12 錢惪.撲瘧母星及阿滌平中毒三例.醫學文摘(重慶),1942;(2):14~16.
13 錢惪、陳廷綱.重慶傷寒(臨床報告240例特別注意併發症).中華醫學雜誌(重慶版).1944;30∶111.
14 錢惪.四氯化碳中毒,報告十四歲兒童服2毫升身死之一例.中華醫學雜誌(重慶版),1944;30:171.
15 錢惪.阿米巴肝膿腫診療問題之檢討.中華醫學雜誌(重慶版),1945;31:99.
16 錢惪.鉍中毒(報告Bismosal中毒一例).中華醫學雜誌(重慶版),1945;31(3)∶191~194.
17 錢惪.傷寒膽囊穿孔一例之報告.中華醫學雜誌(重慶版),1945;31(4):285.
18 錢惪.肺炎球菌腦膜炎之治療,報告臨床觀察25例.中華醫學雜誌,1947;33∶51.
19 錢惪.腸阿米巴之異常顯示.中華醫學雜誌,1948;34:389.
20 錢惪.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之青黴素治療.中華醫學雜誌,1949;35(1):573.
21 錢惪.氯黴素治療傷寒副傷寒之觀察.內科學報,1950;2(11)1~5.
22 錢惪.用酒石酸銻鉀治療血吸蟲病的幾個問題.醫務生活,1951;1(2)∶5~9.
23 錢惪.談“發熱”.東北軍醫雜誌,1951;(5)∶241~245.
24 錢惪.傷寒桿菌肝膿腫.醫藥學報.1951;1(3)∶23~28.
25 錢惪.急性播散性紅斑狼瘡.中華醫學雜誌,1951;37:563.
26 金為翹、錢惪.大葉肺炎397例臨床分析.中華內科雜誌,1955;3:85.
27 錢惪.血吸蟲病臨床治療的近況.中華內科雜誌,1956;4:921.
28 錢惪.劉裕昆.銻劑治療血吸蟲病172死亡病例的綜合分析.中華內科雜誌,1957;5:524.
29 錢惪.關於肝腫大的幾個問題.中華內科雜誌,1964;12:986.
30 錢惪.從重慶醫學院談中國高等醫學教育.大自然探索,1982;(2)∶3~7.
31 錢惪.和年輕醫師談古說今話未來.中華內科雜誌,1987;26:449.

相關評價

治學嚴謹
錢惪主編和編寫多種教科書和參考書。民國時期,他主持編寫了《內科臨床手冊》,以指導實習醫師和住院醫師的臨床工作。1955年他應人民衛生出版社的邀請,組織上海第一醫學院各科的高級醫師,主編《臨床症狀鑑別診斷學》,該書出版後很受歡迎。後上海科技出版社再次請他主編兩個新版。他參與了上海第一醫學院組織的《實用內科學》的編寫工作。1950年他與國內幾位知名傳染病專家共同編寫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第一次由國家審定的全國統用教科書《傳染病學》,該書己修訂再版三次。此外他與劉約翰主編了《實用血吸蟲病學》,與王季午主編了《中國醫學百科全書·傳染病學分冊》,又與王季午等共同編寫了《傳染病學》、《內科理論和實踐》等重要參考書。50年來他將臨床工作總結為文,發表了論文21篇。
他治學嚴謹,一絲不苟。自己寫的論著始終力求內容準確無誤,反覆修改,務求以較短篇幅充分表達他的學術觀點。他主編學術書籍時,對其他編寫人的稿件,總是逐章逐節仔細修改,即使對一些知名教授的稿件,亦絕不姑息,必要時要求反覆重寫。他在編寫《臨床症狀鑑別診斷學》(新二版)時,已年逾八旬,患較重的白內障和心率紊亂,但仍日以繼夜,手持放大鏡,伏案工作。他曾擔任多種雜誌的編委,審稿時亦極為仔細認真。
堅持真理
錢惪一向堅持真理,反對弄虛作假,敢於表達自己的觀點。1958年“大躍進”期間,他多次下鄉除害滅病,看到了“大煉鋼鐵”的巨大浪費和各種虛假現象,在黨內提出“三面紅旗”有得有失,因此,受到了不公正的批判。“文化大革命”結束後,他積極支持改革開放政策,擁護四項原則,但同時又對黨風不正、腐敗和以權謀私的現象深感憂慮。他為重慶退休工程師協會成立一周年紀念題詞:“政者正也,你們不在其位而謀政,勝於在位而不謀正者多矣,人民感謝你們。”
主持醫學教學工作
他長期主持醫學教學工作,累積了豐富的工作經驗,既看到了工作中的成績,又覺察到醫學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認為有責任提出自己的觀點。1982年他在《從重慶醫學院談中國高等醫學教學》一文中指出,重慶醫學院雖由上海第一醫學院抽調部分力量來重慶建立,並已發展為四川省具有相當規模及師資力量的重點院校,但過去26年大部分時間在運動中度過,不斷受到“左”的干擾。因此他提出:①院校有了一定數量以後,必須根據其師資水平和設備條件,強調質量;如果片面追求數量,必然粗製濫造,難於保證質量,又會糟蹋師資;學校的規模一定要定下來,要力求穩定,否則會造成很多被動。②要狠抓師資隊伍的建設,要選才、育才、用才和惜才,隊伍應是寶塔式,要鼓勵競爭,有獎懲進退,同時應在知識分子中加強思想工作,克服軟弱渙散、爭名奪利、互相傾軋的現象;招生時把醫學放在第三類並不恰當。③學生中的各種不正確思想則有待各方面去關心糾正。④醫學院校的專業設定不宜過多,應重點辦好幾個重點專業,以免分散人力物力,同時新專業的畢業生亦常由於專業性太強而有適應性反而較差的缺點。⑤醫學院校招生人數多而病床不夠,認為每個實習醫生需要5~10張病床。以上這些涉及根本性問題的觀點,引起了不少醫學院校領導的重視。
提出醫學教育的構想
1989年,他根據調查資料,提出目前多數農村衛生技術力量薄弱,仍然處在缺醫少藥狀態,而正規學校的高中級衛生技術人員則下不去、留不住、用不上。他向省科協提出了辦初級醫學教育的構想。
工作勤奮
幾十年來,錢惪始終工作踏實、認真。他認為事情總要有人做,既然落到自己頭上,就努力做好。在教學中他反對空談,力求講清理論,教會實踐,從不追求學生成績的高分數,而著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他既教書又教育人,認真貫徹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他鼓勵學生認真學習,講究精神文明,勤儉節約,要有思想,守紀律,趕超前人,接好革命班。他關心各級醫師的培養和成長,他的學生和下級醫師在他的指導下完成研究,寫成論文,並要將他列入作者名單時他均予拒絕。
他醫德高尚,醫術精湛,診治疾病時觀察敏銳,一貫主張在病歷材料基礎上全面地進行綜合分析,慎重地作出診斷和鑑別診斷。他反對濫用藥物;對待病人不論貧富和地位高低一視同仁。1989年他在《和年輕醫師談古說今話未來》一文中,通過自己從醫數十年的經驗,循循勸導年輕醫師要有為病人服務的思想,設身處地地關心病人,不要向病人索取;要熱愛自己的專業;要珍惜時間,抓緊學習,在年輕時把充沛的精力放在自己的進步上,不斷更新知識;要克勤克儉,忠於職守,從實際的哪怕是微小的工作做起。
他擔任多種社會職務,亦是盡心盡力地工作。1987年上海紀念中華醫學會上海分會成立70周年,對70年中為分會作出貢獻的11位積極分子頒發了名譽顧問聘書,他就是其中之一。
錢惪
他在重慶醫學院成立後十分關心職工的生活,努力解決他們的思想問題和實際困難,這對穩定職工情緒起了重要作用。數十年來,重點院校內遷者不少,但能紮根當地,堅持下去的並不多。之所以能站穩陣腳,逐步發展,他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
錢惪一貫生活儉樸,厲行節約。不理解他的人往往稱他為“怪人”或“傻子”。他第一位夫人於抗戰初期遇難,後來他再次結婚,生有二子,均學業有成。他教育孩子極為嚴格,孩子上中學時,他要求他們於暑期期間去實驗室義務勞動。
錢惪於1998年5月發現腎癌,左腎切除。雖高齡,仍頭腦清楚,思維敏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