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景芳

袁景芳

袁景芳(1678年—1735年),字蘭馥,號紫蘭。山東長山縣焦橋村人(今鄒平縣焦橋鎮)袁守侗祖父。在清朝初年由例貢授中書,改戶部員外工部郎中,出守廣西柳州,擢授陝西平慶道按察使司副使。

基本介紹

  • 本名:袁景芳
  • 字號:字蘭馥,號紫蘭
  • 出生時間:1678年
  • 去世時間:1735年
袁家簡介,人物生平,出生,成長事跡,後人,家族敗落,現存遺蹟,春暉堂,袁守侗神道碑,千叟宴,避暑山莊,太湖石,《墨竹賦》石碑,桂花缸,評價,

袁家簡介

在清末民初,在我們國家流傳著一個民謠,“河南康百萬,江南沈萬三山東袁紫蘭”,傳說這三個人是財神爺趙公明轉世,這三個人都達到了富可敵國的程度。什麼叫富可敵國,就是他家裡的財富,可以和國家相匹敵。焦橋的袁氏家族,當年富有到什麼程度呢?在長山民間有很多的傳說。說從焦橋到北京的官道全部是袁家修的,從焦橋到北京,每隔五十里地,就有一個店,這個地方,都要打上水井,袁家人從焦橋到北京,不用住別家的店,住的都是自家的店;不用喝別人家的水,都是喝的自家井裡的水。他們家裡面,在清朝期間掛了三次“千頃牌”,“頃”就是指的的土地的面積,一頃相當於一百畝,一千傾就是十萬畝,三次掛“千傾牌”,那他家土地的面積就超過了三十萬畝。附近的原來的長山縣鄒平縣齊東縣高青縣,後來淄博桓台縣臨淄區,一直到膠東壽光縣,都有袁家的土地。袁家在莊稼地裡面,看坡的那個屋子,老百姓俗稱叫“袁家屋子”,或者“袁屋子”,現在山東各地,包括在膠東,老百姓習慣上的叫法還是叫“袁屋子”,“袁家屋子”。韓店鎮還有一個村,這個村就叫“袁家屋子”,就是給袁家看坡護地,最後人口聚集,形成一個村莊了。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富不過三代”。什麼意思?很多家庭第一代是創業的一代,第二代是守業的一代,到了第三代就開始敗業,最終就退出了富豪的行列,很多家族都逃不過這個怪圈。然而袁氏家族,在清朝卻豪富了二百年,這二百年至少有七八代人。他們這個家族,是怎樣維持了這么長的時間?這是不是值得今天的這些財富擁有者們來借鑑呢?再一個,在清朝康、雍、乾、嘉這四朝天子執政的一百多年間,袁家湧現出了160多個朝廷的重臣,在全國各地做官,有的伴天子左右,參與國家大事,政績也非常的卓著,袁氏文化裡面,世代讀書入仕,忠君愛國,形成的這種傳統的道德文化,也有待於我們現代人進一步的挖掘和弘揚。
看看袁氏家族是怎樣富裕起來的,因為在清朝的正史和當地的長山的《縣誌》上,對袁氏家族發家過程的記錄,都非常的少,他們到底是怎么富裕起來的,沒有一個正統的說法。所以很多民間的傳說,就流傳起來了。在袁氏家族發展史上,有兩個人物是不能不說的,是非常關鍵的,第一個人物就是袁景芳。

人物生平

出生

袁景芳的出生帶有非常濃厚的神秘色彩。話說在清朝康熙年間,長山縣焦橋鎮北門外住著一家姓袁的人家,這一家人家是明朝洪武年間,從河北棗強遷到這裡來的,來到這裡之後,世代以種地為生,日子過得很平淡。後來這個家裡面出了一個人叫袁雲蒸,這個人身強力壯,忠厚老實,農閒的時候就販賣糧食,做一點小生意,補貼家計。因為家境貧寒,靠販賣糧食為生,30餘歲尚未娶妻。 有一年春天,他到一個姓徐的財主家裡去買糧食,在門口排隊,天氣很熱,他就敞開了自己的衣服,袒胸露乳。這位徐財主,走到門口的時候,就發現了這個年輕人,發現這個人的胸膛上有七顆硃砂痣,排列的形狀非常的奇特,像我們天文學上的“大熊星座”,就是我們中國說的“北斗七星”。這個姓徐的財主是讀過相書的,他知道這個人“懷揣北斗,必得貴子”,享不盡的榮華富貴呀,他看了這個小青年之後,暗自稱奇,就把他叫到家裡面去,問明了家裡的情況,最後決定把自家的小女許配與他,問他答應不答應。這個袁雲蒸已經三十多歲了,家裡面日子過得又很窮,財主把閨女送給他,當然求之不得了,這門親事就這樣成了。村裡的人都笑徐財主,年齡大了,老糊塗了,怎么把自己的閨女許配給了這樣一個窮光蛋。事情過了一年,這個徐財主的女兒,就身懷六甲,懷孕了,要生孩子,袁雲蒸一家高興的也不得了。這一天門口來了一個老頭,身上背著一個褳褡,來要飯,袁雲蒸就把他叫到家裡去,給他飯給他水,這個老頭水足飯飽,就說:“你們家要得貴子”,袁雲蒸一聽非常高興,這不應了他岳父說的那話了嗎?馬上擺上酒席,讓老人坐上座,他說:“你這個孩子不僅是個貴子,他還給你們家帶來了財富。”袁雲蒸就問了:“財富在哪裡呀?”老人說:“從你們家的上房東邊的窗戶底下,往南走三尺,往下挖三尺,就是你這個孩子帶來的財富。”袁雲蒸馬上派人按照老人說的話,挖開了,挖著挖著出現了一個大水缸,說缸裡面盛的什麼呢?金銀財寶,珍珠瑪瑙!袁雲蒸一輩子也沒見過這么多的財富,連忙對著老人說:“哎呀,這么多東西我們家擔不起,我們留下一點,其餘的你帶走就可以了。”老人說:“這個孩子是財神爺轉世,是前世河南的財神沈萬三轉世轉到你家裡來了。原來在河南發大水的時候,沈萬三家裡面遭大水了,把家裡面的金銀財寶,裝到了一個大缸裡面,然後他就隨著這個大缸,隨著河水漂,漂著漂著一個巨浪打來,就把人和缸就分開了,這個沈萬三醒了之後,手裡面就抓著一塊缸沿。”說話間,這個老頭就從自己的褳褡裡面,拿出來了自己的瓮沿,然後朝挖出來的大缸上面一對,嚴絲合縫,應驗了事實,說的不虛。這個袁雲蒸,想答謝這個老人,可是這個老人藉口方便一下,然後就不見了,就沒有找到。
袁雲蒸給這個兒子起名,叫袁景芳,號紫蘭,這就是後來的袁紫蘭。袁家發了這個外來之財,就廣置田產,修繕房舍。還有人說呢,袁家致富是後來袁景芳做官之後,他在柳州知府的時候,知府的衙門就是原來清朝平西王吳三桂藏寶的地方,有一次在挖鼠洞的時候,發現了吳三桂的藏寶洞。吳三桂在清朝歷史上是個很有名的藩王,他在西南囤積財富,擁兵自重,跟朝廷分庭抗禮。到後來呢,想自立為王,後來事情敗落,沒有做成,被清朝政府給剿滅了。所以呢,他的財富,就無人知曉,據說,袁景芳發現了他的財寶,然後就秘密地把它運到了家中來。這也是袁家致富的一個傳說,這個沒有歷史的記載,無可查證了,但是在我們民間非常的流行。

成長事跡

袁景芳出生之後,這個孩子非常的有出息。史志上記載,說他“自幼聰慧,內行純篤”。說他從小很聰明,為人也非常厚道,所以十四歲的時候,就被補為縣學的生員。等到長大之後,因為他家裡已經很有錢了,就直接捐納,進入了國子監去學習,國子監在北京,是皇家的學校,專門為清政府培養各級官吏的。在國子監學習期間,他非常的勤奮,表現非常突出,三年之後,被授為內閣中書。內閣中書,就相當於“國務院的秘書”,在這個期間,他工作又非常的勤勤懇懇,謹小慎微,也得到了上司的賞識,然後先後被任命為戶部浙江司的員外郎,工部虞衡司郎中,最後把他提拔到廣西柳州的知府。柳州的知府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市委書記這一級的。在清朝的時候,叫從四品,相當於四品。在柳州執政期間,他工作非常的得法,因為柳州這個地方,是一個少數民族聚集的地方,聚集著瑤族侗族好多少數民族,這些少數民族,原來的時候都是不服從清朝管理。但是袁景芳去了之後,他恩威並用,把這個地方治理得非常好。舉個例子吧,比方說,向官府交稅,原來的時候,官府每次去要,要不上來,但是每次都因為這個得罪了很多少數民族的首領。袁景芳去了之後,就下令少數民族,很多苛捐雜稅全部免除,不要交了,交給誰呢,交給當地的土司,交給當地的首領,然後你拿著這些錢,去辦你們自己族內的一些事情。這有點像現在“港人治港、澳人治澳”的意思。這個首領當然就高興了,說剛來的這個袁知府會辦事。當他們不聽招呼,惹出亂子的時候,他也會給他們顏色看。當地有一個姓韋的一個巡檢死了,按照他們少數民族的這個傳統,由他的兒子來繼承他這個職位,可是兒子還小,他的兄弟就瞅上了這個位子,就聯絡當地的幾個小頭目,想殺掉他的侄子,取而代之。這風聲就傳到袁景芳那裡去了,袁景芳馬上帶兵趕到那個地方,把姓韋的這個弟弟蒐集起來的一幫游兵散勇,全部給剿滅了。然後把所有的頭目,就召集起來曉之利害,說你們這樣做,只能導致你們族內相互殘殺,削弱你們自己的勢力,誰也沒有什麼好處可占。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少數民族頭領們心服口服。所以袁景芳在柳州期間,是政通人和,人民安居樂業。因為他為官有方,又提拔了,就到了右江道篆、思恩府的知府,最後,提拔到了陝西按察使司的副使,是正三品,相當於什麼職務呢,相當於一個省的政法委書記。過了一年,國家發生戰事了,又讓他以這個副使的身份,去負責督運糧草,上前線去運糧草,任務也完成的非常好,但是在這個期間,因為他來回的奔波,患了足病,腳疼得沒法辦,就向皇帝告老還鄉。回到老家,最後死於雍正十二年,享年64歲。袁景芳的主要政績,除了剛才所說的,在少數民族地區促進了民族團結之外,回到家鄉之後,還做了很多的好事。

後人

到了袁景芳的孫子這一輩,又出現了一個能人,叫袁守侗。到了袁守侗這裡,袁家的政治地位和經濟地位都達到了空前的鼎盛時期。袁景芳有五個兒子,他的第三個兒子叫袁承紱(fu),袁承紱的長子就是袁守侗袁守侗從小聰明,熟讀四書五經,乾隆九年的時候,參加鄉試。什麼叫鄉試?不是在鄉裡面舉行的考試,鄉試要到省裡面去考,鄉試通過了,那叫舉人;然後舉人到京城裡面去考,京城由禮部來主持,叫會試,通過了那就叫進士;最後皇帝主持的考試叫殿試,然後他來親自圈定誰是狀元,誰是榜眼,誰是探花袁守侗在乾隆九年的時候,參加鄉試,得了一個山東省的第一名,奪魁了。可是後來發生了一個意外,到北京去參加會試的時候,結果沒有考上。一般情況,就是要再等三年,因為清朝科舉考試,每三年才舉行一次,但是袁家有錢,孩子到了開始出仕做官的年齡,就按照他們家的慣例,捐納入貢,交上錢直接進國子監,又走上了他爺爺那條做官的道路,到了國子監裡面之後,很快他就脫穎而出,被授為“內閣中書”,又是國務院的秘書,跟誰在一起工作呢?跟紀曉嵐,大家看電視看到過《鐵嘴銅牙紀曉嵐》就是他。他們在一塊結成了一個文社,就像現在學校裡面組織文學愛好者協會一樣,他們在一起研討詩詞歌賦,所以袁守侗的學問大長。皇帝發現了這個人才,讓他到了軍機處,後來授予他吏部文選司的郎中。吏部相當於現在的中組部,郎中就是一個部門的一把手,專管各級官吏的考核任用。那個官做得好,有政績,那個官做得稀里糊塗,需要降級使用,都由吏部說了算,所以很多人,都去走袁守侗後門,討好他、巴吉他,給他送禮。但是袁守侗這個人,秉公辦事,從不徇私枉法,有時候發現底下的官吏徇私枉法,他也敢大膽的揭露,所以每年他的考核都是一等,相當於現在先進工作者。每年都是先進,所以很快又被提拔重用了,皇帝派他到到江西去了,江西道監察御史,讓他去專管鹽務。因為在浙江一帶,當年私鹽非常的泛濫,袁守侗到那裡之後,嚴格盤查各路驛站,在各個路口上都設上哨兵,嚴查私鹽,然後制定了很多嚴格的法律法規,原來有些靠販賣私鹽致富的那些鹽商,官吏,貪污的貪官污吏,只要是與鹽務有關的,統統按照新的規定,把錢全部補上,交出來,或是沒收。不長的時間,江浙一帶的鹽務,秩序井然,風氣為之一正。龍顏大悅,皇帝很高興,說這個袁守侗,確實是有辦事能力,再提拔,任廣西按察使,到了他爺爺袁景芳那個級別了,政法委書記,管當地的治安。就在廣西任職期間,他爺爺去世了,袁景芳去世了,那么他就回鄉丁憂三年,要給他爺爺守孝,就回到了焦橋的老家,三年期滿了,就回北京報到。當時乾隆皇帝,非常的愛惜這個人才,就說袁守侗,你就不要再去廣西了,就留在朕的身邊,隨時聽候使用。這個期間,他曾經五次被任命為欽差大臣,專門去查辦貪污腐敗的封疆大吏,有些人職位都比他高,但是他在崗位上,不履行職責,貪污腐敗,皇帝聽到有人來告狀,就派袁守侗欽差大臣,授予以尚方寶劍,上可打天子,下可打庶民,權力非常大。每次袁守侗到那裡之後,明察暗訪,辦的案子都是滴水不漏,鐵證如山,很多官吏,被就地正法,所以很多地方的老百姓,稱他是“袁青天”。他在朝廷當中的地位,又不斷地提高了。乾隆皇帝說,再提拔一下吧!先是擔任戶部的尚書,戶部尚書是一個什麼職位?清朝的時候,是沒有宰相的,權力就掌握在尚書那裡,這些部的尚書,都相當於現在的國務院副總理,他就是分管民政工作的國務院副總理,這個職位乾的時間不長,就又改任為刑部尚書,刑部尚書相當於國務院副總理兼最高人民法院的院長,因為那個時候,不分公檢法好幾個部門,所有的審判案件,都掌握在刑部的裡面。這個時候權利已經相當重了,皇帝賜給他一個非常特殊的待遇,叫紫禁城騎馬。
乾隆四十四年,乾直隸總督的時候,乾隆皇帝親自寫了一首詩送給他,這首詩刻成的石碑,現在保存在河北省的保定市,這首詩是這樣寫的:
督軍兼理撫民事,責重器資特簡諸。
中處久經勤敭歷,淀河並賴善防疏。
葺修行館猶餘務,保障京畿慎匪紓。
幕府一年凡兩易,掄材宅牧益愁予。
這首詩什麼意思呢,說袁守侗你又管督軍又管民事,又能夠在外面徵兵打仗,又能夠在裡面管理朝政,責重器資特簡諸;我賦予你的責任太重了,對你很器重,責任很重大,所以我特別選拔你來擔任這個職務。你這幾年朝中朝外,換的地方很多,很多湖泊很多河流發生河患,你既善於堵又善於防,把河務搞得非常的好。現在我讓你到直隸去負責這么重大的責任,到那裡之後,蓋這個樓堂館所不要太著急,那是次要的事情。保衛京城,保衛皇帝家族的安全,這是你頭等重要的大事,幕府一年凡兩易,就說你看今年我把你調到這裡,調到那裡,一年就讓你換了好幾個位置,掄材宅牧益愁予,選拔人才,為朝廷找出治國的能臣來,才是能夠解除我的心頭大事。所以這首詩,可以看的出對袁守侗,又有新任又有表揚,又有囑託。
所以非常的受乾隆皇帝的器重,袁守侗母親去世的時候,按禮制要丁憂三年,在回鄉的時候,皇帝要特別的囑咐他,說:
汝夙孝,但不可毀而致遇,善守禮而養身,為國良臣,即孝也。
說你母親死了,我知道你很孝順,但是不能因此毀了自己的身體,既要保住禮節,又要養好身體,成為國家棟樑之才,這就是你最大的孝。他丁憂期還沒滿三年,皇帝又給他來通知了,說回來上班,河南一帶黃河河務告急,馬上要發生災害了,朕找不出第二個人,能夠代替你,你看怎么辦?袁守侗馬上火速回京,乾隆皇帝迎接袁守侗迎到了盧溝橋。到了橋上之後,一看袁守侗,氣色不是很好,就說,看汝面容尚屬氣弱,汝當回署調養;汝若累倒,叫朕何處尋一好總督代汝乎!我一看你氣色不是很好,先回你的總督府去調養,你要是真累倒了,你可叫我去哪裡再去找一個人能夠代替你總督這個位置。袁守侗非常的感激皇帝對他的這種器重,帶病赴任,帶著病就到了河南的工地上,帶領民眾,修壩築堤,抗擊洪水,工畢乃歸。回去之後,不到一年,袁守侗臥病不起,就去世了。皇帝非常的悲哀,賜太子太保,謚清愨。死了之後給了他一個名分,叫清愨公。我們知道范仲淹,也有諡號,是文正公袁守侗叫清愨公,召入賢良祠。歷朝歷代,都要設賢良祠,就是國家賢臣良將,死了之後,那都是要進入賢良祠作為紀念的,相當於現在進八寶山革命公墓。最後,恩準在焦橋為他建清愨公祠,來紀念他,並且以王公之禮葬之。他的這個埋葬,是按照清朝王公的待遇來埋葬的,墓碑的頂上,有兩條龍,雙龍戲珠,這種碑叫龍頭碑,在古代,只有皇家的王公貴族,才能夠立龍頭碑,所以袁守侗死後,倍享哀榮

家族敗落

到了袁守侗這裡,袁家的政治地位和經濟地位基本上都達到了高峰,到了鼎盛時期。後來,袁家儘管有不少的青年才俊不斷地湧現,但是再也沒有達到他祖上的這種仕宦的輝煌。今天再到焦橋去,在一些村角角落落,還能看到很多的殘磚斷瓦,很多的石碑,但是當年被稱為“小北京”的焦橋袁家的莊園祠堂花園墓地都已經輝煌不再了。那么袁家是什麼時候敗落的?是什麼原因使它敗落的?歷史上沒有記載,特別是《長山縣志》到嘉慶六年(1797年)修了一次縣誌之後,再也沒有修,所以很多具體的原因就沒法再去考證了。袁家是隨著清朝的興旺而興旺的,那么袁家的敗落也肯定是隨著清朝的敗落而敗落的。所以只能聯繫歷史,把它放到清朝的大背景當中去,分析袁家的衰落的原因。大約應該從這么幾個方面去考慮。
一個是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以後,大清王朝氣數已盡。滿清政府跟很多國家簽訂了不平等的條約,一年到頭的就是割地賠款,陷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淵,像袁家這樣世代做官的家族,估計朝廷的俸祿會逐年的減少,甚至有的地方發不出工資,所以無法再維持家庭巨大的開支。
第二個原因就是袁家和全國一樣,和清朝一樣,人口劇增,清朝入關的時候,中國的人口才一億多人,但到了乾隆年間,整個國家的人口達到了四億多,人口翻了兩番。袁家更是這樣,當年袁雲蒸獨家單戶,就那么幾口人,生了兩個兒子,袁景芳、袁景文,可是袁景芳就了五個兒子,袁景文計畫生育搞得比較好,生了一個兒子,可是他的兒子袁承寵又生了六個兒子!人口的增長是呈幾何級數在增長的,速度之快可想而知。袁家在乾隆年間在康熙年間曾經都被皇帝掛過三次“千頃牌”,賜給他很多的土地,土地也在增長,但是土地的增長速度是跟不上人口增長的速度的,所以人口越多,費用越大。可以想像,看過《紅樓夢》的都知道,賈府裡面人口眾多,那些公子小姐都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不光是這些人需要開支,還有使喚丫頭、廚師、馬夫、看家護院的,人就多了去了,所以,入不敷出也就順理成章了。
第三個原因,這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就是袁家的後代養尊處優,長期過著優越的生活,生活上大手大腳,吃的要比別人好,用的也比別人好,出出進進乘車坐轎,都要擺排場,比闊氣。袁家富了以後,大興土木,當時袁家焦橋四村,東北村、西北村、東南村、西南村,全部是袁家的亭台樓閣,各種祠堂、各種牌坊星羅棋布。後來呢,焦橋四村安放不下了,就在東平那個地方再建莊園,後來花園建到了牛家村,當時焦橋為什麼叫“小北京”?就是北京有的東西,焦橋都有,名人題字、皇帝御筆,隨處可見。像劉墉紀曉嵐這些人題的字在焦橋到處都是。花錢無度,費用增加,如果他們再把艱苦奮鬥的精神一丟掉,不像他們的祖輩那樣去勤儉持家,哪有不坐吃山空的道理?

現存遺蹟

春暉堂

這是現存的在焦橋的春暉堂。現存的春暉堂是袁守侗尚書府的過廳,應該說在這個過廳的後面,還有一座比這個更豪華更高大的正殿。在這個尚書府裡面曾經發生過一個故事,就是袁守侗和劉墉在這裡奉旨誘捕了當時的大貪官--山東巡撫國泰。這個國泰是一個八旗子弟,是皇家宗親。他來到山東巡撫,搜刮民脂民膏,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把山東財政,把國庫里的銀子花光了。那么皇帝聽到有人舉報這件事情之後,就派劉墉和和珅來查辦這個事情,但是和珅跟這個國泰相互勾結,他就提前派人給他通風報信,每次來到之後,根本就查不到什麼證據,所以皇帝就對和珅就不放心了,就委託袁守侗來辦。這個時候呢,正好袁守侗的母親死了,要回家奔喪,皇帝秘密地授給他金印,讓他扶柩攜印歸里。國泰到袁家來弔孝的時候,尚書府裡面早就埋下了伏兵,等著他進去弔孝,燒香磕頭的時候,伏兵馬上出來,就把國泰給逮捕了。所以還流傳著這樣的一個故事。在尚書府的後面,原來的時候據說還有一個戲園子,這個戲園子是跟皇宮裡面皇太后看戲的那個戲園子是一模一樣的。一個官宦家族的戲園子怎么能跟朝廷裡面的完全一樣呢?是因為袁守侗是皇太后的乾兒子。皇太后有一次在看戲的時候,看著高興,看到袁守侗坐在她的旁邊,就問:“袁愛卿,你這幾年在家有沒有看到這樣的好戲?”袁守侗說:“回太后,臣家裡面沒有戲園子,所以看不到戲。”“何不建造一個?”袁守侗馬上謝恩:“謝太后!”領到懿旨了,回鄉就在焦橋建了一個跟皇宮裡面一模一樣的戲園子,但是要比皇宮裡的戲園子矮三寸,也就是一磚。現在這個祠堂就光剩下這個過廳,還有東西廂房了。當時在興盛的時期,東平村也被人稱作“小北京”,因為袁家的這些後代們,每個人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堂號。比較有名的要數“五善”“六經”堂,“五善堂”是指的袁紫蘭五個兒子的堂號,袁承幼的叫和鶴堂,袁承祖的叫榮荊堂,袁承紱的叫怡怡堂,袁承績的叫友誼堂,袁承約的叫既翁堂;這“六經堂”是袁承寵的六個兒子的堂號,也就是袁景文那一支,後面的六個孫子,袁守詮的叫忠舒堂,袁守謙的叫志和堂,袁守誠的叫孜武堂,袁守乾的叫同和堂,袁守志的叫益善堂,袁守誠的叫青和堂。我們只看到了其中的這一個春暉堂,可以想像一下,如果這些祠堂,都保留到現在的話,焦橋是一個怎樣的景象。
春暉堂春暉堂
春暉堂春暉堂

袁守侗神道碑

袁守侗去世之後,皇帝非常的悲傷,“以王公之禮葬之”,所以他的墓的這個規模,跟袁家的其他人都不一樣。首先,他這個墳墓是獨墓為塋,他自己單獨一個塋,然後周圍都立院牆,有大門,大門是三座牌樓,上面有皇帝親筆御書的“聖恩”二字,他的這個碑,坐南朝北,上面有著龍頭,雙龍戲珠這個龍頭碑,原來的時候據東平村的民眾回憶,這個神道有三丈多寬,三丈多寬相當於現在的十米左右,兩旁全是一丈多高的石人石馬,栩栩如生,那么現在這些東西都到哪裡去了呢?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的時候,全國各地掀起了這樣一個風氣,叫“老社員投資”,要利用舊時的墳墓裡面的那些東西,磚啦、瓦啦、石碑啦,把這些東西拿出來,去興修水利,蓋學校,辦公益事業,全縣各地都有這樣的事情,不光是焦橋是這樣。但是袁守侗的墓被破壞了,這就太可惜了,因為他這裡面包含著很多歷史文化的信息遺存,古代的一些建築文化,雕塑文化,禮儀文化,當時都毀掉了,用來幹了什麼呢?那些石人石馬,當年孝婦河發水的時候,為了去堵缺口,能抬動的就直接抬去,填在了河梯上,抬不動的就砸開,一塊一塊的抬去,填了河堤。袁守侗的墓也扒開了,扒開之後,墓的墓壁有一兩米厚的石灰層,棺材保留得非常的完整,一點沒有受到腐蝕,這個棺材費了好大的勁才砸開,裡面的屍體保存得非常的完整,面部的肌肉還有彈性,所以說當時,他受到的這種待遇,當時對人體的這種保護的技術能達到這么高的水平,也非常的令人吃驚。
袁守侗神道碑袁守侗神道碑

千叟宴

焦橋村有一個姓徐的人家,他是袁家的親戚,他保存了一個非常寶貴的東西。是乾隆皇帝賜給袁家參加千叟宴的一個叫袁守僡的人,御賜的一塊匾,這個匾的發現成為一個重要的歷史文物,它證實了乾隆皇帝在執政的六十年期間,召開了兩次“千叟宴”。什麼叫“千叟宴”,就是為了證明我執政期間,政通人和,人壽年豐,就是讓全國一千個七十歲以上的老人,到紫禁城去,和皇帝坐到一起吃一頓飯,這就叫千叟宴。乾隆皇帝執政十年的時候,他舉行過一次,到了他臨退休的這一年,他乾到第六十年了,他不再幹了。為什麼?他的爺爺康熙皇帝才幹了六十一年,他不能超過他的爺爺,所以到了六十年的時候,他就退位了,讓給了他的兒子嘉慶。到了交了位之後,這一年的正月初四,他又要召開千叟宴,要與來自全國各地的一千個老人一起,君民同樂。這一次千叟宴,袁家曾經有八個人參加。袁家為什麼這么多人獲此待遇?袁家世代為官宦,再加上家裡土地寬滿,家族勢力大,在當地的影響大,所以他們家裡面“分配”的名額就多。這個匾額,上面的碑文是這樣的,裡面有這樣一句話,他說復照五十年新正乾清宮千叟宴之例,再舉耆筵。一時鮐壽階嵩呼拜舞洵,為曠古未有之吉祥盛事。意思是說我執政五十年之後,重新按照原來的那一個千叟宴,再舉行一次,這么多的老人都來到皇宮裡面,在這裡一起談笑風生,真是曠古未有之吉祥盛事。真是我大清王朝史上一件大喜事。舉行完了這一次千叟宴之後,從茲即歇肩。從此以後我就要放下朝廷的這些事情不管了,養老了。最後一句,賜刑部員外郎臣袁守僡這是單獨為袁守僡一個人寫的,因為千叟宴結束以後,皇帝要給所有來參加千叟宴的人送紀念品。這個紀念品是什麼呢,有的可能是皇帝隨手拿著的一個鼻煙壺了,一塊如意了,一根壽杖了,寫一幅字了,這都是有可能的,但是寫出一副字來,還要單獨刻成一個匾,用金粉刷起來,周圍刻了非常精美的九條龍,繞在這個匾的周圍,所以說這個待遇是非常高的。為什麼會對袁家這么偏愛呢,這就是一個歷史之謎了。這個匾額在“文化大革命”當中,沒有被破壞,為什麼?是因為這個袁家的親戚,一直把它作為蓋瓮的一個蓋子,紅衛兵到各家各戶,不是去抄家嗎,專門抄牆上掛的一些古畫啊,桌上擺的的一些花瓶啊,箱子裡面藏的一些古玩啊,統統拿出來,砸掉燒掉。有個叫袁寵臣的老師,他說過我親眼看到俺家裡面抱出來的那個聖旨啊,金燦燦的聖旨啊,一大摞,都全部扔到火裡面燒掉了。但是這個東西,因為它蓋在瓮上,是一塊破木板,並且上面落著厚厚的塵土,也看不出上面有字來,結果倖存下來。後來經過一辨認,是一件文物
千叟宴千叟宴

避暑山莊

另一個袁家文化的歷史遺存,叫作避暑山莊。這個房子現在坐落在西董鎮的任家峪村的南頭,裡面住著七八戶李姓的人家。後來袁家敗落之後,把這個房子賣給了人家的。這是大門,進大門之後,就有一個更衣室,然後是一個三進的院落,經過一個過廳,有兩邊的廂房,然後通過一個引梯爬上去,又是一進院落。現在我們看到這個地方,是進門之後的影壁牆,看到這精美的雕刻,大家可以想像一下,當年這個山莊的富麗堂皇。因為它是建在山坡上的,要通過這個門洞,這個門洞是個樓梯,上去之後就是另一個院落,這個院落就是上房,上面原來的瓦,都被換成了現在的紅瓦,已經看不出古色古香的痕跡了。裡面住著一個叫李傳鐸的老人,他講了很多袁家避暑山莊的故事,為什麼袁家要在西董的山裡面蓋這樣一座避暑山莊呢,就是袁紫蘭是屬虎的。古代的人很講究相術,屬虎的在平原上,那就是虎臥平原,在平原上發達不起來,必須占據一方大山,你才能夠長久平安,所以就選了這么一個地方。這個地方風水非常好,開門見山,往西看就是鶴伴山上那著名的天門山,上面你看那個地方有一個方方正正的天門,然後那個門前呢有一條小河,這條小河就是豬籠河的發源地。避暑山莊這個位置,夏天的氣溫比我們平原上要低四到五度,非常的涼爽,所以每年到了夏天的時候,袁家的太太小姐就會到避暑山莊去避暑,袁紫蘭袁守侗他們丁憂歸里在家守孝的期間,就到山裡面去讀書寫詩。這是一個歷史遺蹟。但是現在因為裡面住的人家很多,在裡面又重新搞了一些建築,原來的一些建築呢,也破壞的差不多了,但是基本的框架還保留著。
避暑山莊避暑山莊

太湖石

這是袁家另的一個歷史遺蹟,叫太湖石。這塊石頭現在立在焦橋鎮的牛家村。這塊石頭是有來歷的。它與袁家歷史上出的又一個著名人物有著直接的聯繫,這個人就是袁啟耀。 鹹豐年間,袁家出了一個青年才俊叫袁啟耀,身材魁梧、英俊瀟灑,擅長武術,他組織的鄉勇隊,非常的有組織紀律性。鹹豐十一年,有一支太平天國散落的農民起義軍叫捻軍,從徐州北上,進了山東。進山東如果繼續北上,就威脅著清朝政府,朝廷就派僧格林沁前來鎮壓,來到山東之後就跟這個捻軍交上火了。僧格林沁的隊伍是騎兵,捻軍到處打游擊也是騎兵,雙方相持不下,處於一種膠著狀態,這個時候,僧格林沁就向當地求援,誰能來幫一把,多來些人就好了。袁啟耀組織的鄉勇隊,以他家裡面看家護院的那些人為骨幹,然後又招募了一些人,製作了大量的兵器,主要是土槍和土炮,就帶著這些兵器到了淄博附近,跟僧格林沁隊伍匯合在了一起。這個騎兵是最怕炮的,因為這個馬聽到巨響之後它就受驚了,不聽人招呼了。所以,袁啟耀的援軍這個大炮一響,把捻軍嚇得是人仰馬翻,潰不成軍了。這樣僧格林沁就很感激他,到了北京之後,就向皇帝奏本,為袁啟耀請功。皇帝很高興,龍顏大悅,封他為四品團練,讓他統領鄒平、長山桓台三個縣的這個軍隊,負責地方的治安,在這個牛家村立牌坊,牌坊上面是皇帝御筆的“當朝儀第”,這是皇帝親自手書的,文官到此下轎,武官到此下馬。在打仗的過程當中,有的鄉勇就死了,所以袁啟耀就要建一座鄉勇祠。這個時候,我們桓台有一個名門望族叫王漁洋,他王漁洋家在清朝也很有名,做官做的也很大,王家人就當場拍板,說你們家裡不是要建鄉勇祠嗎,我送給你一個禮物。什麼禮物,你看我這個院子裡面有三塊太湖石,你相中了哪一塊,就拉哪一塊。這個袁啟耀呢也不客氣,點著最大的一塊說,就要這一塊。這一塊有多么大呢,高四米七,重量大約得有十幾噸。王家說出這個話來之後,後來又有一點後悔了,就提了一個條件,說你袁家必須自己來運。那個時候又沒有拖拉機,也沒有吊車,更不用說這個起重機什麼的,沒有任何工具,那怎么辦?人工去運,把石頭放倒,底下放上滾木。冬天的時候,在地上潑上水讓它結冰,結冰之後就打滑了,石頭就躺在滾木上往前滾,從桓台新城到焦橋牛家也不過十幾公里,運了三個冬天,光運費花了十萬兩銀子。這個石頭非常的奇妙,這么大的重量,埋在地底下的這個地方,只有七十多公分寬,這么多年它不偏不倚,也沒有東倒西歪,一直是直直地立在那裡。古人在那個安放這塊石頭的時候到底怎樣掌握的這個平衡,這裡面肯定有很深的學問。
太湖石太湖石
現位於焦橋鎮牛家村的太湖石現位於焦橋鎮牛家村的太湖石

《墨竹賦》石碑

寫這個字的是當時滿族的著名書法家鐵寶,其餘的這六面寫的是宋朝著名書法家黃庭堅寫的《墨竹賦》。《墨竹賦》這是他的非常有名的一篇文章,黃庭堅又是著名的“蘇黃米蔡”四大書法家之一,所以這塊石碑它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但這個石碑解放前沒有人知道,為什麼呢?它是在袁家的東祠堂裡面鑲在牆壁里用石灰掛住了的,從外面看看不出來。到了後來,袁家的這個祠堂在“文化大革命”前後遭到了很嚴重的破壞。拆了之後蓋了學校了,賣了木頭了。就是在拆東祠堂的時候,拆出來四塊碑,很多人家搶,這石碑這么整齊這么好,弄回家去蓋房子多好。這個時候,就有兩個人功勞很大,一個是當時的學校的校長叫張秉剛,再一個就是村裡的民兵連長叫何晉元,這兩個人一看,這個東西得保護,這是袁家為數不多的文物了,如果把這個東西再破壞掉,那太可惜了。他們就把它偷偷地挪出來,藏在了學校張校長的床底下,一藏藏了好多年,等到改革開放以後,原來的民兵連長何晉元現在已經是村裡的書記了,把這個東西在學校裡面重新立碑,展示給世人。
墨竹賦墨竹賦

桂花缸

這裡看到的是在焦橋東平村拍到的幾個大缸,這幾個大缸據說都是袁家的遺物,其中中間最大的這一個,人們傳說這是當年運桂花的大缸。運什麼桂花?傳說袁紫蘭在柳州發現了吳三桂的藏寶洞,每年都要往家運金銀財寶。怎么運呢?從廣西到山東,好幾千里,那沿路上這個盜匪出沒,把它劫走怎么辦。他就想了個辦法,就是說我們家的老爺子很喜歡我們廣西的桂花樹,每年我都要買一些桂花樹給他送回去,然後在缸的下面鋪上金銀財寶,然後上面再栽上桂花樹,澆上水讓這棵樹長的很茂盛,一人一輛獨輪車,車的一邊固定上一個大缸往回運。那個時候的獨輪車是木頭輪子,木頭輪子走過的地方,在那個土路上,壓下去的痕跡都有相當的深。所以,就用了好幾年的時間,才把他的這個財寶運完。後來還有人說,為什麼他的兒子又到柳州去了?他的孫子也到柳州去做官?他們說,可能是那財寶沒運完,兒子、孫子用接力賽的方式把財寶運回來的。這是一種猜測,不一定是這樣,為什麼呢,因為袁守侗本身這個人作為朝廷命官,他自己就查辦別的封疆大吏的貪污案,就辦過好幾次,你說他自己能去辦這樣的事嗎?總之,這個袁氏家族的遺物現在破壞得相當嚴重。所以,給後來整理袁氏文化帶來了很大的難度。前面說過,這個河南沈萬三,山西康百萬,這兩個家族他們的莊園現在都保存得非常完好,特別是康百萬莊園,面積是喬家大院的十九倍,每年的門票收入都在百萬以上。河南沈萬三故居,在崑山周莊,因為周莊是著名的旅遊風景點,所以這個沈萬三故居每年接待的遊客量也相當地大。現在,焦橋鎮東平村黨支部、村委會一班人想重新恢復袁氏的一些文化遺蹟,開發一下袁氏文化,如何去整理發掘袁氏文化中的積極因素,比方說袁家的官宦文化,袁家的建築文化,袁家的教育文化,袁家的孝道文化,怎么去開發這些東西,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為當前的精神文明建設和新農村建設服務。這應該成為值得研究的一個課題,也希望有些有志之士、有識之士能夠參與到這裡面來。
桂花缸桂花缸
最後,把一首打油詩獻給大家:
尚書舊跡何處尋,於陵焦橋六七村。
避暑山莊隱白峪,太湖靈石默紅塵。
幾歷戰火碑猶在,一場浩劫祠無存。
身逢盛世空懷古,忠孝遺風任憑臨。

評價

袁家的子孫世代讀書入仕,從袁景芳開始,完成了他的家族從一個貧寒的農門向宦門富豪的這樣一個轉變。從乾隆一直到嘉慶年間,這一百多年期間,袁家有一百多人這個入仕為官,平均一年要出一個新官。袁家的官因為捐納的特別多,正式通過科舉考試考出來的呢,有二十多個,其餘的那些大部分是捐納得來的。所以我們當地有個說法,說鄒平縣有一個輝里村,“輝里村李家的官都是坐冷板凳熬出來的,那么長山焦橋的袁家,官都是花錢賣出來的”。這個說法對不對呢?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應該這樣來看,一個家族通過正式科舉的渠道出來了二十多個人,這本身已經非常的不容易。後來袁家通過捐納出了這么多的官,這官裡邊也出了很多朝廷的能臣幹吏,也為朝廷出了很多的力呀,比如說袁守侗就是捐納出仕的,一直乾到戶部尚書吏部尚書,你能說捐納的官含金量不高嗎?再說呢,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清朝科舉三年一試,弄得很多人皓首窮經,沒有出頭之日。而袁家的孩子,他一旦通過科舉這條路走不通,他就不再等了,就馬上通過捐納直接入仕了,所以真的如果像我們現在,今年考不上我再複課,今年考不上我明年再複課,反覆的來考的話,袁家也未必就出這二十個。所以說,袁家在教育方面仍然是非常的重視的。
在講袁家歷史之,聽到社會上有幾種對袁家不同的觀點。有的人認為,袁家在清朝這么富裕,有一個“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的嫌疑;第二個呢就是,袁家的官吏都是為維護清朝政府統治的,是為封建地主階級服務的,不值得弘揚;還有的說袁家後代當中有一些人當年橫行鄉里,口碑不好。
毛主席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在清理古代文化的過程中,要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取其民族性的精華,這是發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條件。他還說,今天的中國是歷史發展中的中國,我們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主義者,我們不應當割斷歷史。我們把這句話拿過來在這裡套用一下,今天的鄒平,是歷史發展中的鄒平,我們如果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主義者,我們就不應該割斷鄒平的歷史。袁家畢竟是出現在鄒平的歷史上,給當地的文化,當地的歷史產生過重要影響。所以,有兩個方面的問題應注意,一個是有炫耀的思想,“老子當年比你闊多了”,這是阿Q式的精神勝利法,這個不足取;另一個就是,認為他們是封建地主階級的代表,就諱莫如深,繞開它,避開它不說,這也是不對的。袁氏文化當中有很多積極的因素,積極的成分,需要我們去挖掘,去弘揚。比如說袁景芳和袁守侗,都對朝廷的政治產生過重大的影響,對邊疆的穩定,對各民族的團結做了很多貢獻,他所積累的經驗仍然值得我們今天來借鑑;再一個,袁家對後代的教育的過程當中積累了很多方法,比如說袁守侗在浙江任職的時候,他的父親袁承紱,就騎著毛驢從老家到浙江去,沿途微服私訪,以聽政聲,就是來打聽一下袁守侗做官做的怎么樣啊?結果一路聽過去,老百姓對他的評價還不錯,到了那裡之後啊,表揚了他的兒子,留下囑託的信才回來。所以袁家每當有孩子出仕做官,家裡面的老人都要給他寫信,到那個地方要勤政愛民,兢兢業業,給朝廷效命,所以才會出現了那么多的能臣幹吏。至於後來人們說的,在這二百多年期間,袁家出現過不肖子孫,也有橫行鄉里的,也有欺男霸女的,做一些壞事情,為富不仁,被人們記住了,大家想一想,為什麼人們能夠記住?因為他家名氣太大了。但是以偏概全,以點帶面,把袁家說得一無是處,這就不合理了。
至於袁家的族人,為封建帝王,為統治階級服務,我們應該用歷史的眼光去看。為什麼呢?因為他畢竟生活在他那個時代,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這才是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用現代政治標準,用現代的一些條條框框,去苛求古人,這是機械的、形上學的,是對歷史的無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