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

朝廷

朝廷指中國日本韓國越南漢字文化圈國家,在封建社會(分封制)下,被王國、諸侯國擁戴為共主,共主建立的統治機構(政府)的總稱。在這種統治制度下,共主通常被稱為皇帝(或國王)。朝廷是君主接受朝見和處理政事的地方,也用作以君主為首的中央統治機構或君主的代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朝廷
  • 外文名:Imperial court
  • 類別:統治機構
  • 職能:處理國家事務
  • 注音:cháo    tíng
詞目,注音,詞源,釋義,引申,

詞目

朝廷

注音

cháo tíng

詞源

朝廷二字原本是一個合義詞,原指辦理政事和發布命令的地方,延伸為王朝的最高統治機構。
朝,中文所謂的“朝”字具有代表早晨,有今日、一晝夜含義。在政治上延伸為今日治天下者,引用為當政政權的意思。因而借代,指執政之政權,如“我朝混一以來,朔南暨聲教,士大夫歌詠”、“我朝內政修明,垂裕奕葉”等皆屬同用法。與此相對的字詞為“野”。
廷,中文所謂的“廷”在《釋文》中表示“廷,人所集之處。”《說文》“朝中也”,指受朝問政的地方。

釋義

①帝王接見大臣和處理政務的地方,亦作"外庭"。
②對內廷、禁中而言。也借指在外朝參政諸官,後泛指朝臣
永樂盛世四夷來賀永樂盛世四夷來賀
③借指帝王:報效朝廷。明趙震元《為李公師祭袁石寓憲副》:“嗚呼!公(袁可立子袁樞)之績用告成,而朝廷之金甌不固。” ④內朝,指內廷

引申

中國歷代的中原王朝通常被認為中國的正統王朝,屬於中央政權,周邊被征服的民族、部落,絕大多數臣服中原政權,被封為諸侯國。中原王朝的統治機構——朝廷,被稱為“中原朝廷”。
大明宮大明宮
一般來說,所謂朝廷分為“內廷”和以宰相為首的“外廷”。在漢朝漢武帝之前,內廷在政治生活中起的作用很少,僅僅負責皇家內部事務,以及照料皇帝及其家族的起居。漢武帝為了抑制相權,以用兵為理由,召大將軍居內,組成皇帝的私人工作機構。漢武帝後期,以尚書令為首的內廷幾乎掌握了所有決策權力,丞相不過奉行文書而已。
在中國古代中央政治體制的演變中,內廷總是不斷的取代外廷成為正式的政府機構,比如漢朝的尚書令到了曹魏之後,已經成為正式的宰相職務。著名的三省制度中,三省長官尚書令、中書令侍中都是過去隨侍皇帝左右的內廷官職。宋代主管軍事事務的宰相職務樞密使在後唐時期出現,當時也是內廷官職,由宦官充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