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百萬(清代河南富豪家族)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簡介,相關介紹,中國第一莊園,康百萬家族,莊園特色,莊園歷史,保存區域,康氏創業史,三次信息,六次機遇,經營方式,

簡介

“康百萬”是一個家族的統稱。位於中原河南省鞏義市康店鎮
康百萬家族,以財取天下之抱負,利逐四海之氣概,創業於明代,漸興於清初,乾隆時進入全盛,鹹豐以後逐漸沒落,民國中期走向衰敗。上自六世祖康紹敬,下至十八世康庭蘭,跨明、清、民國三個歷史時期,一直富裕了十二代四百多年,富甲豫、魯、陝三省,船行洛、黃、運、沂、涇、渭六河,良田數千頃,財富無以計數。“頭枕涇陽、西安,腳踏臨沂、濟南;馬跑千里不吃別家草,人行千里儘是康家田”是其真實寫照。
“康百萬”是明清以來對康應魁家族的統稱,因慈禧太后的冊封而名揚天下。
康百萬家族,上自六世祖康紹敬,下至十八世康庭蘭,一直富裕了十二代、四百多年。歷史上曾有康大勇、康道平、康鴻猷等十多人被稱為“康百萬”,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清代中期的康應魁。他在前人的基礎上,利用清朝朝廷鎮壓白蓮教之機“盡忠發財”,富甲三省,船行六河,土地達18萬畝,財富無以計數,民間稱其“頭枕涇陽、西安,腳踏臨沂、濟南;馬跑千里不吃別家草,人行千里儘是康家田!”盛極一時。康百萬靠河運發財,靠土地致富,靠“貢獻”得官,多次得到皇帝賞賜,最高時官至三品,數次欽加知府銜。明、清時期,康百萬、沈萬三、阮子蘭被中國民間稱為三大“活財神”;民國時期“東劉、西張,中間夾個老康”,是中原河南的三大巨富之一。

相關介紹

★豫商精神家園,中原古建典範!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國家AAAA(4A級)旅遊景區

中國第一莊園

百萬莊園位於鞏義市康店鎮,距市區4公里,始建於明末清初。由於它背依邙山,面臨洛水,因而有“金龜探水”的美稱。1963年被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定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是全國三大莊園(劉文彩、牟二黑)之一,比山西喬家大院大19倍。所謂“康百萬”是由於當時的莊園主康應魁兩次懸掛“良田千頃”的金字招牌,土地商鋪遍及山東、陝西、河南三省八縣,而被稱為“百萬富翁”。後來,慈禧太后逃難西安,迴鑾北京時,路過康店,康家出錢監工修造黑石關,縣城、官殿行宮和“龍窯”,花費了100多萬兩銀子,又向清延捐贈白銀100萬兩,慈禧說不知此地還有一個康百萬富翁。從此,“康百萬”這個皇封就廣泛地傳開了。

康百萬家族

或許有人會問:康百萬是誰?“康百萬”不僅僅是指具體的某一個人,而是明清以來對以康應魁為代表的整個康氏家族的統稱。“康百萬”靠河運發財,靠土地致富,靠“貢獻”得官,多次得到朝廷賞賜,最高時官至三品,數次欽加知府銜。其中,有創業之初的六世祖康紹敬,有開闢大河行船、奠定百萬基業的十二代莊園主康大勇,有富跨三省、兩次懸掛“千頃”牌的十四代莊園主康應魁,有官居三品、大興土木的十五代莊園主康道順,有接駕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兩宮迴鑾的十七代莊園主康建德……尤以1901年花巨資建行宮、架浮橋、修御道,迎接兩宮並貢獻大量白銀,受慈禧太后封賜而名揚天下。
康百萬家族為了體現其身份,大興土木,建造了龐大的地主莊園。全莊園由19部分組成,占地240餘畝,莊重氣派、華麗典雅,是一座集“古、大、雅、美”於一體的恢弘建築群,被稱為十七、十八世紀華北黃土高原封建堡壘式建築的代表。莊園始建於明朝中葉,明清之初,初具規模。在建造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了寺溝、張溝等明代樓院,龍窩溝、寨上主宅區、南大院、棧房區、店鋪、飼養區、祠堂、木材廠、造船廠、金谷寨等不同功能的清代建築,輔以碑樓、牌坊、花園等輔助建築,從而形成了一個依山傍水、錯落有致、功能齊全氣勢宏偉的大莊園。如今,雖已歷經數百年的風雨滄桑,但拂去歷史煙塵,透過時空隧道,我們不難發現飛檐翹角、青瓦高牆,不僅承載著厚重的歷史,包含著豐富的文化信息,而且還代表著一段血脈相連的沿承和一個區域的精髓,展示了博大精深的華夏文明。

莊園特色

康百萬莊園臨街建樓房,靠崖築窯洞,四周修寨牆,瀕河設碼頭,集農、官、商風格為一體,布局嚴謹,規模宏大。總建築面積64300平方米,有33個院落,53座樓房,1300多間房舍和73孔窯洞。分為寨上主宅區、寨下住宅區、南大院、祠堂區、作坊區、菜園區、龍窩溝、金谷寨、花園、棧房區等十餘部分,庭院建築基本屬於豫西地區典型的兩進式四合院,以具有園林、官府的一些特點,各類磚雕、木雕、石雕華麗典雅,造型優美,是華北地區黃土高原封建堡壘式建築的代表。展室擺放的有名人畫和古玩珍寶,其中《留余》匾被選為《中國名匾》之一,是康家教育子弟的家訓匾,有清朝翰林牛暄撰寫。其中一張楠木頂子床,耗工1700多個,從上到下,從裡到外,採用各種雕刻形成,共雕有“麒麟送子”、“雙猩舞繩”等三十六幅圖案,有十七個部分組成,拆開可以搬運,結合在一起可以使用,不僅有供主人休息的地方,也有供丫環伺候主人的地方,是頂子床中的精品。
青山碧水環繞,豫商文明相隨。在河圖洛書的發源地,在蘊育中原古文化的交匯處,在沿黃鄭、汴、洛三點一線的旅遊線路上,有一顆璀璨的明珠在熠熠閃光,它就是縱跨明、清、民國三個歷史時期的大型封建地主莊園--鞏義市康百萬莊園。該莊園2001年被命名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被批准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康百萬莊園是一座縱跨明、清、民國三個時期的大型封建地主莊園,背依邙嶺,面臨洛水,北憑黃河天險,南瞻嵩岳屏障,依山就勢,環境優美,居高臨下,地勢險要,雖由人做,宛自天工,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天人合一、師法自然”的理念。處於河南省會鄭州與九朝古都洛陽之間,距鄭州70公里,距洛陽60公里,距連霍高速鞏義出口4公里,鞏義市內8路公交可直達,交通便利。

莊園歷史

至於“康百萬”輝煌的一段歷史更被人們津津樂道:在1900年的時候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帶著光緒皇帝倉皇地逃往西安,在第二年也就是1901年,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迴鑾北京的時候,路過我們鞏縣,由於當時我們河南鬧饑荒,財政虧空,當地的知府,無力接待,於是呢,就讓康家出資迎駕兩宮,由於他們不知道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是走水路還是旱路,因此做了兩手準備,一呢在東黑石關修建了一座行宮,並在洛河上駕起了一座浮橋,另外,又在鞏縣的洛河邊上建造了五艘龍船,為了停泊這五艘大船,又特意在南窯灣村北洛水東岸建船塢五座,俗稱龍窯,由於當時洛河發大水,慈禧沒有走水路,因此到我們鞏義之後,只在這座行宮裡住了一個晚上,在第二天臨走之間,康鴻猷通過李蓮英向慈禧捐獻了100萬兩白銀,慈禧非常高興,就說了一句“不知此地還有百萬富翁”,因此康百萬這個封號就借慈禧的金口而名揚天下了。
康百萬莊園不僅以其古建特色見長,尤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為人們稱道,其無處不在的細節,讓宏大的莊園更韻味十足。遍布莊園的磚雕、木雕、石雕等藝術構件,刀法細膩、工藝純熟、內容繁多、形神兼備,其中不乏“拜師求讀”、“尊老愛幼”、“立志成才”、“五子奪冠”等富有哲理的雕刻圖案,它們不僅是勞動人民聰明才智的結晶,更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康百萬家族的雕刻工藝品件件不同,件件有新意,融合南方常見的一些圖案,每一件對都康家子孫有深刻的教育意義。莊園內展出的康家當年使用過的家具、珍玩、名人書畫等珍貴文物4000多件,不僅再現了奢華的生活原貌,也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習俗。康百萬莊園作為歷史特定時期的特殊產物,有著深厚的歷史積澱和豐富的藝術內涵,對研究我國古代建築史及中原地區民風民俗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康百萬莊園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藝術價值,歷來被海內外專家所重視。我國著名建築學家李傳澤稱該莊園是“全國硬山式建築中最完整、最典型的代表”,諸多專家在遊覽之後稱其位“傳統建築之瑰寶,民間藝術之典範”。
康百萬莊園,它是歷史留下的一個符號,是時代的一個縮影,是一個家族滄桑歷史的見證……

保存區域

康百萬莊園保存下來的主要有主宅區、棧房區、南大院、祠堂區等十部分,建築面積64300平方米。今天我們主要參觀的是寨上主宅區,這部分是整個莊園的19部分之一。這個建築群,它坐落在邙山的半腰,從對面的遠處看,它的地形像洛河岸邊的一朵蓮花;從高處看呢,它的地形又像是飲水洛河的萬年龜。就我們平時所講的“風水”上來說,又有“金龜探水”之意,大龜在古代的時候又叫鰲,據說康家在此修建住宅區也是要“獨占鰲頭”,人財兩旺的意思。另一方面,在清代的中後期,白蓮教、太平天國、捻軍起義不斷,居險設寨則更有實際意義。
康百萬莊園的建築風格既有別於晉商大院、幫會文化,又不同於徽商的別墅、戲樓格局,它依“天人合一、師法自然”的傳統文化選址,臨街建樓房,靠山築窯洞,濱河設碼頭,據險壘寨牆,既保留了黃土高原民居和北方四合院的形式,又吸收了官府、園林和軍事堡壘建築的特點,門類齊全、布局合理、設計精巧、獨具特色,融南方之古樸幽雅與北方之粗獷厚重於一體,是中原民居中最有代表性的古建築群體,被譽為中原藝術的奇葩。

康氏創業史

康百萬是怎么發財的?其經營方式與經濟特色是什麼?這個問題一下子很難答覆,因為康百萬富了十二代、四百多年,縱跨明、清、民國三個朝代,每個時期都有不同的的歷史背景和不同的政策,其經營方式與經營內容自然也不會雷同,康百萬家族生活在封建和半封建社會的舊中國,總體上尚沒有脫離“農本”思想,其突破點在於隨著明清傳統“抑商”政策的削弱,大膽經營,農、商、官結合,相互發展、相輔相成,其特色大約可以歸納為十六個字:“撲捉商機,緊抓機遇,大膽開拓,廣置土地”,另外還有儒家思想和傳統教育的作用等等。簡要分析如下:

三次信息,六次機遇

首先,是六世康紹敬任洧州驛丞(在今長葛縣境內),又晉升山東東昌府(即今山東省聊城)大使這個機遇。驛丞和東昌府大使是個管理地方水陸交通與官鹽、稅務、倉庫的官員,官不算大,但他卻能利用明代實行“開中法”(既以鹽為中介,推動邊防及內地和重要倉庫運輸的辦法),為後裔奠定從商致富的途徑。鹽業從漢代以來都由國家經營,國家收入“半出鹽賦”,明、清鹽法有所改變:“行鹽之法”主要由“官督商辦”,使商與官交往甚密,商戶最易暴富又莫過於鹽業,這就為康百萬在山東、河南之間經營鹽、糧、棉,提供了信息和機遇,也為康百萬了歷代經營山東,打下了重要基礎。
第二,是康惠的父輩們為明朝盡忠,在李自成打破洛陽,殺了福王之後,收留下逃難的李妃,最後“康朱聯姻”,與李妃的的女兒結婚,使康百萬錦上添花,富上加富,培養和造就了人才。
第三,是康大勇毅然放棄功名,打破傳統“土不經商”的世俗觀念,利用清初康熙皇帝特重漕運、藩鎮等信息,毅然改變傳統在洛河做生意的習俗,大河行船,開劈山東基地,“先有康大勇,後有蘭水城”,使康百萬的經濟勢力範圍,由中原擴大到魯南廣大地區和江、淮沿河一帶。
第四,是康應魁(堂號崇公),利用清廷鎮壓白蓮教之機,捕捉信息,賄通清廷百萬大軍的將領勒保等人,供應全軍棉花、布匹,發了十年橫財,開闢了三原、涇陽、富平等棉花基地,“先有康崇公,後有涇陽城”,加上先人在山東購置的資產,使康百萬土地達18萬畝,再次掛千頃牌。“富甲三省,船行六河”,“頭枕涇陽、西安,腳蹬臨沂、濟南,馬行千里不吃別家草,人行千里儘是康家田”,就是這個時期叫出來的。
第五,是康道平利用清廷鎮壓捻軍之機,組織團練,壘砌寨牆,終於使捻軍未逾康店一步,受到河南官紳以至清延重要官員賞識,保留下來的大量石刻中,有許多都是當時達官大員的頌辭,從而使康百萬名聲大振。
第六,是康鴻猷利用慈禧、光緒迴鑾北京、路過鞏縣之機,大肆鋪張,迎駕兩宮,貢獻大量銀子,受到慈禧封賜,從而使康百萬名揚天下。

經營方式

在經營上,康百萬基本採用了“以點連面,長藤結瓜,相公負責,棧棧開花”的方式。鞏縣是康百萬的大本營,但他在山東、陝西另闢了兩個基地,按康百萬的思路,“天下平安、豐收者十之一,災荒、戰亂者十之九”,這樣在離家較遠的地方建基地,既是某個地區有自然災害或者兵荒馬亂,另一個地方就可以補充,以保持永久不敗之地,因而康應魁在陝西說:“寧舍鞏縣,不捨涇陽”,這是戰略上的考慮;另外康百萬曆代重視羅掘地方人才,經過考驗、磨礪,分別命以老相公(總管)、大相公(分區負責)、相公(各棧房)、小相公(業務人員或重要勤雜人員);在各地設棧房,棧房不僅管做生意、作倉庫,還兼管當地所置土地的收租及買賣。這樣層層負責、互相競賽、棧棧開花,使康百萬的財富如眾泉匯流,滾滾而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