諱莫如深

諱莫如深

諱莫如深(huì mò rú shēn)是一個漢語詞語,出自《穀梁傳·莊公三十二年》:“何也?諱莫如深,深則隱。苟有所見,莫如深也。”基本解釋為原指事件重大,諱而不言。後指把事情真相隱瞞得很深。

基本介紹

成語解釋,成語出處,文化影響,詞語辨析,

成語解釋

【成語】 諱莫如深
【拼音】 huì mò rú shēn
【解釋】諱:隱諱;深:事件重大。原意為事件重大,諱而不言。後指把事情隱瞞得很深。

成語出處

【出處】 《穀梁傳·莊公三十二年》:“諱莫如深,深則隱。苟有所見,莫如深也。”
【舉例造句】 中國則諱莫如深,樞府舉動,真相不知。 ★清·梁啓超《論報館有益於國事》
相關典故
春秋時,魯莊公有好幾個妻妾。他的妻子哀姜沒有生育,於是她的妹妹叔姜跟著嫁給莊公,並生了一個兒子叫啟。而哀姜與莊公感情不好,與莊公的庶(妾所生的稱庶)兄慶父私通。
莊公最寵愛的是孟任。孟任生了一個兒子叫般,莊公一心想使公子般繼承君位。莊公的妾成風,也生了一個兒子叫申。成風希望申能繼承君位,就請魯莊公的弟弟季友幫忙。但是季友認為,公子般的年齡比公子申要大,沒有答應。
不僅是莊公的妻妾想讓自己的兒子繼承國君,就是莊公的庶兄慶父也想繼位,並且得到了莊公的庶弟叔牙的支持。莊公病重時就問過叔牙,他死後由誰繼位最合適。叔牙就向他推薦慶父。這當然不合莊公的心意,接著他問季友,季友表示,願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來扶植公子般繼位。
公子般長大成人後,與梁氏女相愛。一天,有個叫犖(luò)的養馬人唱了首歌調戲她。公子般知道後,就叫人用鞭子抽打了犖一頓。犖對公子般懷恨在心,便投靠慶父打算伺機報復。
莊公死後,季友設計毒死了叔牙,準備立公子般為國君。正巧這時公子般的外祖父也病死,他就去弔喪。慶父認為這是奪君位的好機會,就派養馬人犖去把公子般殺了。季友得知這個訊息,知道是慶父主使這件事的,接下去一定不會放過自己,就逃到陳國去避難。
莊公的妻子哀姜見公子般已死,就慫恿慶父繼位。但慶父考慮到莊公的庶子公子申和公子啟都在,自己繼位還不是時候。由於公子申年長,很難控制他,公子啟年僅八歲,又是哀姜妹妹生的,所以最後立公子啟為國君。這就是魯閔公
兩個合計定當後,就為公子般發喪。慶父還借發訃告為名,出奔往齊國,爭取齊桓公的支持。不到兩年,慶父殺了閔公,準備自己當國君。人們見他殺了兩個國君,太殘暴了,紛紛起來反對。逃到陳國的季友乘機號召魯國人民殺死慶父,慶父嚇得逃往齊國。季友回國後,立公子申為國君,這就是魯僖公。後來,慶父被逼得走投無路只得自殺。
孔子《春秋》中記載這段歷史時,輕描淡寫地說,莊公死的那年,公子般死去,慶父到齊國去並不明記其事。後來,闡釋《春秋》的《穀梁傳》在評論這件事時說,慶父明明是出奔到齊國的,卻說是到齊國去的。為什麼這樣記載呢?那是因為事件重大,如實記載會傷臣子之心,所以隱瞞起來不說。孔子沒有將這段歷史寫進《春秋》,人們說他是“諱莫如深”。
穀梁傳·莊公三十二年》:“公子慶父如齊。此奔也,其曰‘如’,何也?諱莫如深,深則隱。苟有所見,莫如深也。”楊士勛疏:“深,謂君弒、賊奔之深重。以其深重,則為之隱諱。”後指把事情瞞得很緊,不肯走漏一點訊息。
史官春秋筆法
《春秋穀梁傳·莊公三十二年》:“諱莫如深,深則隱。苟有所見,莫如深也。”這裡,作者借魯莊公的家內醜事,點出一個“諱莫”的前塵典故。“莫”字本義在春秋前為“暮”,表示日落後的時間。或為膜、幕、瘼、謨等含義,並沒有不能說、不可說等等的否定含義。歷史不能說的隱諱太多,為何不說諱趙如深、諱楚如深、諱弗如深、諱慶如深之類的字眼呢?因為,這裡先存在一個諱談周攜王莫國之事的前塵典故。周攜王與弒父殺弟、滅亡周室的廢太子姬宜臼之間,周攜王顯然有充分的王位繼承權,但卻被諸侯們廢掉了,周室也從此王權削落,這是姬姓諸侯之間諱不可言的隱秘醜事。
正統史書《春秋》《史記》皆無周攜王的歷史記載,但西晉初年出土的魏國史書整理成《竹書紀年》卻有周攜王及周二王並立的歷史記載,近年出土文物戰國楚簡《系年》也有周攜王的歷史記載(詳情請參閱“史籍記載”)。這說明,東周初年二王並立的歷史真相被人為地、克意地掩蓋。儘管如此,歷史真相也會偶然地漏出一鱗半爪,體現這個王朝的真實存在。
《春秋》有“鄭伯克段於鄢”的著名篇章,原文應該是“鄚伯克段於鄢”。後人將鄚伯之事錯誤移植到鄭伯身上了。鄭國是公爵國,應該稱鄭公,不能隨意降稱鄭伯。鄢姓的郡望在河北范陽郡、山西太原郡,古代那裡生活著大量的鄢姓人群。而河北范陽、山西太原則正是春秋時期周攜王姬望的鄚國勢力範圍。
《戰國策·趙策二·武靈王平晝間居》:(趙武靈王說)“......今吾國東有河、薄洛之水,與齊、中山同之,而無舟楫之用。自常山以至代、上黨,東有燕、東胡之境,西有樓煩、秦、韓之邊,而無騎射之備。故寡人且聚舟楫之用,求水居之民,以守河、薄洛之水;變服騎射,以備其參胡、樓煩、秦、韓之邊。且昔者簡主不塞晉陽以及上黨,而襄王兼戎取代,以攘諸胡,此愚知之所明也......”
這裡說到的地理位置——中山國東南部、趙國東部、齊國北部(黃)河、薄洛之水的“水居之民”,正是戰國時期莫國所在。但趙王說到“水居之民”時,居然是“求水居之民,以守河、薄洛之水”。什麼語氣?一代英雄趙武靈王,居然用“求”的語氣。這些“水居之民”的地位為什麼這么高?為什麼不直接點明其國家名字、君主姓名?稱“水居之民”而不稱其君主名字,這裡顯然存在一種隱諱,其勢力主人之名不能在君臣言論中公開談及。
而《史記》則省略了《戰國策》中趙武靈王“求”水居之民守河的話,改為“夾水居之民”,話語中也揭示了趙國邊界未到兩河地區,這就是莫國所在。《史記·趙世家》:“......吾國東有河、薄洛之水,與齊、中山同之,無舟楫之用。自常山以至代、上黨,東有燕、東胡之境,而西有樓煩、秦、韓之邊,今無騎射之備。故寡人無舟楫之用,夾水居之民,將何以守河、薄洛之水;變服騎射,以備燕、三胡、秦、韓之邊。且昔者簡主不塞晉陽以及上黨,而襄主並戎取代以攘諸胡,此愚智所明也。先時中山負齊之強兵,侵暴吾地,繫纍吾民,引水圍鄗,微社稷之神靈,則鄗幾於不守也。先王醜之,而怨未能報也。今騎射之備,近可以便上黨之形,而遠可以報中山之怨。而叔順中國之俗以逆簡、襄之意,惡變服之名以忘鄗事之醜,非寡人之所望也。”改“求水居之民”為“夾水居之民”,語言更隱秘了。
影射周攜王與周平王
周攜王:姓姬,本名姬望,尊號攜王、周攜王、惠王、周攜惠王。姬望的父親是周宣王姬靜,母親是姜後。周幽王繼位,為政昏虐,迫使弟兄宗族漫散各方,姬望東遷鉅鹿(古鉅鹿所指範圍極大,約在今天河北省中南部、山西省東部),初封莫國(今河北省任丘縣周邊地區,都鄚陽城或望都縣,鄚陽城即古顓頊城)。幽王寵愛褒姒,廢申後及申後所生太子宜臼,改立褒姒為後,立褒姒之子伯服(一說名伯盤)為太子。廢太子姬宜臼走西申,託庇於外祖父申侯。幽王欲成就太子伯服,出兵包圍申國,強令交出廢太子。申人不肯交出廢太子,周幽王便與申國交戰。申侯聯合繒國、犬戎偷襲周幽王大軍,幽王及太子伯服敗死,鄭桓公為護幽王亦力戰死,周室滅亡。犬戎大軍焚燒、搶掠周朝京城鎬京,殺貴族卿士大夫無數,虜王后褒姒北去。
周幽王被殺後,由於姬宜臼太子位早已被廢,其交通敵國犬戎、弒父殺弟、滅亡西周王朝的惡行,已經喪失繼承王位資格,故虢公姬翰等大小十幾家諸侯共同擁立周宣王次子、周幽王之弟姬望為新的周王。約以今河北省望都縣(漢亦稱望都縣)或任丘縣(漢稱鄚縣)鄚陽城為王都,其京畿地區包括戰國時期的莫、易二地(約含今易縣、定興縣、容城縣、安新縣、雄縣、任丘市、保定市、清苑縣、望都縣、高陽縣。高陽縣,漢稱廣望縣,並置廣望侯),以辛未年(公元前770年)為周攜王元年。設立百官,建造宮殿,修築城牆,發行莫字空首布貨幣,同時發布文書,詔告天下。
初,晉國並未擁護弒父殺弟的周平王。周攜王治政二十一年,東土無戰事,各族和平發展,其日益強大的國力卻威脅到晉國向東北方向的拓疆發展。公元前750年(即周攜王二十一年),晉文侯為排除拓疆障礙,趁周攜王姬望巡視北地虢族時,以姬望無權繼承幽王大統之名襲殺之,進而派兵攻打莫國都城,鄚陽城由此毀於戰火。
襲殺周攜王,迎立周平王,確立天子正統,晉文侯由此獲得擁立周平王的投名狀,“晉人焉始啟於京師”。周平王得知晉文侯襲殺周攜王,歡喜不已,立刻揮筆寫下《文侯之命》表彰晉文侯功績。周平王在冊命的結尾處肉麻的寫道:“族父義和啊!您能夠光耀您英明的祖先唐叔……繼承和發揚文王和武王的美德。您很偉大,在國家最困難的時候您保衛了我。像您這樣的前輩是值得敬重的,我很讚美!”(《尚書·周書·文侯之命》)
周攜王死後,其勢力分解為多個國家,現知名字的就有近十個國家。但周平王極力掩蓋歷史真相,正統史書不記周攜王史事,世人對周攜王莫國之事諱“莫”如深。“諱莫如深”這個成語就與周攜王的莫國有關。且莫字字義也從周攜王的莫國開始發生了轉變。歷史資料的缺失,導致今人對西周末年從鉅鹿到渤海灣一帶地區勢力全部空白。
周平王結交外敵犬戎、弒父殺弟、滅亡周室的罪行,治政期間為保王位向秦、鄭、晉等國送出大量周土,以致周朝國力、疆域大失,是典型的賣國求榮君主。晉文侯殺周攜王之事極其重大,周人史官絕口不提;向來重視史事記述的魯國史官也絕口不提;講究儒家仁義禮智信的孔子,作《春秋》也絕口不提。顯然,周平王對這醜事或曾下過封口令,銷毀一切歷史證據。又或者,表面講究仁義道德的中原華夏各國自感理虧,自動封口。只有僻處南蠻的荊楚史官,後期三家分晉而崛起的魏國史官,才分別在楚簡《系年》及魏史《竹書紀年》中提及。

文化影響

史書里,對於無法避免而要言及莫國之事,當時的諸侯們就盡力不提莫國之名。比如說,趙武靈王想攻占中山國,而莫國就在中山國南部,占據著兩條河道及大片土地。趙武靈王提到其國境東北面莫國之地時(黃河至津水),既不說是中山國土,也不說是燕國國土,更不提是莫國國土,只以“夾水居之民”稱之。但這個國家叫什麼名字?主人是誰?竟然都不敢在君臣言論之中提及。
周攜王雖亡,但其國土(指周攜王的京畿之地)還是歸屬周天子。周雖弱,但畢竟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只要七國中任何一國還沒取得統一天下的實力,誰也不會提前滅掉周王室,否則就會被群起而攻之、滅之而有名。所以,這片土地或者還叫莫國,又或者叫周天子的飛地。趙滅中山國後,索性就將莫國故土——莫、易二地平白送給燕國管理,因燕國也是姬姓侯國,有一定的繼承權。
因為東周各國對莫國周攜王之事避諱而不談,因而就有“諱莫如深”的說法。後來《春秋穀梁傳·莊公三十二年》記載:"何也?諱莫如深,深則隱。苟有所見,莫如深也。"從此,“諱莫如深”就被解釋為原指事件重大,諱而不言,後指把事情真相隱瞞得很深。
“莫”字本義,原是指日落後的時間。《說文解字》說:莫,日且冥也。所以“莫”,又通“暮”。莫字,本來沒有“不、非、無、沒有”等等的否定含義。查遍各書,莫字有多種解釋或含義,但在東周周攜王之前都沒有“不、非、無、沒有”等等的否定含義。需要用否定語義文字時,莫國周攜王之前都用否、非、無之類的字。自從周攜王莫國之事後,諸侯各國諱“莫”如深、閉口不談,莫字從此就有了否定的語義。

詞語辨析

【詞目】諱莫如深
用法
偏正式;作謂語;隱瞞的再沒有比這更深,更緊了;唯恐別人知道。或指沒有比這一事情或問題更犯忌的了。
示例
柳青《創業史》第二部第八章:“精靈鬼!看你笑著的樣子吧!盧支書能看透你楊加喜的心肺。”
中國則~,樞府舉動,真相不知。 ◎清·梁啓超《論報館有益於國事》
英文解釋
釋義
carefully conceal [avoid] mentioning (scandal);closely guard a secret;keep sth. dark;have a great aversion to ...;
例句
很快能知道他們的隱私,但要諱莫如深答案僅供參考。
Soon be able to know their privacy, but remained silent about the answer is for reference only.
分析比較不同的統計表通常可以揭示一些原本諱莫如深的驚人真相。
Comparisons of different statistics can often reveal surprising truths that would otherwise remain hidden.
而且一旦談到成本問題,房地產開發商們總是默契地對此諱莫如深。
But when it comes cost, real estate developers in this closely-guarded secret is always a tacit understanding.
在歐洲大陸,有一個人們諱莫如深的話題,那就是天氣.
On the european continent there is one subject which should be avoided-the weather.
但是,積累並分享保密信息,是其商業模式的基本組成部分,它承擔不起企業及政府客戶對其諱莫如深。
But the accumulation and sharing of privileged knowledge is integral to how it works and it cannot afford its corporate andgovernment clients to pull the shutters down.
有沒有秘密計畫取得的,也不是秘密判刑諱莫如深,也沒有秘密的決定。
There were neither secret plans made, nor secret sentences uttered, nor secret decisions taken.
傑斯老是在本人的處所和家庭方面臨人人諱莫如深,不肯給人人泄漏一點信息。
Jess is always in my place and family near everyone to keep secret, unwilling to give everyone a little information leakage.
數百年來,聰明人都知道,這與它保持良好的諱莫如深。
For centuries, wise men have known this and kept it a well guarded secret.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