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中(其職位僅次於尚書)

郎中(其職位僅次於尚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郎中屬員外級, 就是分掌各司事務,其職位僅次於丞相尚書侍郎的高級官員。

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從官的通稱。其職責原為護衛、陪從,隨時建議,備顧問及差遣。戰國始有,秦漢治置。後世遂以侍郎、郎中、員外郎為各部要職。

侍郎是漢代郎官的一種,本為宮廷的近侍。東漢以後,尚書屬官,初任稱郎中,滿一年稱尚書郎,三年稱侍郎。

郎中作為醫生的稱呼始自宋代。尊稱醫生為郎中是南方方言,由唐末五代官銜泛濫所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郎中
  • 外文名:ancient official titles/doctors
  • 起始年代戰國
  • 終了年代清代
  • 職業1皇帝內侍
  • 職業2:唐朝六部官員
  • 職業3醫生
  • 別稱:員外;醫生
詞語概念,詞語讀音,基本解釋,引證解釋,名稱由來,社會地位,六部郎中,概述,吏部,兵部,禮部,工部,戶部,刑部,

詞語概念

詞語讀音

拼音:lang zhong
注音:ㄌㄤˊ ㄓㄨㄙ

基本解釋

  1. [physician trained in herb medicine]∶中醫醫生。
  2. [suite;retinue]∶對他人親隨的敬稱兄長,這幾位郎中,是張都監相公處差來取你。——《水滸傳
  3. [official]∶官名。清朝六部以下設司,司設長官郎中。
  4. [imperial bodyguard]∶宮廷的侍衛。

引證解釋

1.官名。始於戰國。秦 漢 沿置。掌管門戶、車騎等事;內充侍衛,外從作戰。另尚書台設郎中司詔策文書。晉武帝 置尚書諸曹郎中,郎中為尚書曹司之長。隋 唐 迄 清 ,各部皆設郎中,分掌各司事務,為尚書、侍郎之下的高級官員, 清 末始廢。
韓非子·孤憤》:“郎中不因則不得近主,故左右為之匿。”舊註:“郎中,為郎居中,則君之左右之人也。”
《史記·儒林列傳》:“一歲皆輒試,能通一蓺以上,補文學掌故缺;其高弟可以為郎中者,太常籍奏。” 晉李密《事表》:“詔書特下,拜臣郎中。”
清 田蘭芳《明河南參政袁公墓志銘》:“(袁可立子袁樞)丁內外艱凡五年,仍補原官,升郎中。”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一回:“這位 王伯述 ……補缺之後,升了員外郎,又升了郎中,放了 山西大同府。”
2.稱醫生或賣藥兼治病的人。
洪邁 《夷堅支甲志·杜郎中驢》:“ 杜涇 郎中, 河府 滎河縣 上原村 人也。世為醫,貲業稍給。”
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五:“奇妙,奇妙!郎中診罷,嘻嘻的冷笑,道:五臟六腑又調和,不須醫療。”
儒林外史》第三回:“﹝ 范進 ﹞漸漸喘息過來……眾人扶起,借廟門口一個外科郎中‘跳駝子’板凳上坐著。”
周立波 《:“﹝ 蓋滿爹 ﹞從樓梯上掉下地來,肩胛骨錯出了榫頭,請個草藥子郎中足足治了兩個月才好。”
3.宋時稱職事人員或親隨。
吳自牧 《夢粱錄·雇覓人力》:“或藥鋪要當鋪郎中,前後作……俱各有行老引領。”
水滸傳》第三十回:“ 施恩 便對 武松 道:‘兄長,這幾位郎中,是 張都監 相公處差來取你,他既著人撁馬來,哥哥心下如何?’”

名稱由來

古人為何把醫生叫做“郎中”呢?任何一個民族的蒙昧時代,可以治病救人的醫學總歸是不發達的,醫生與巫術也總是糾纏在一起,分不清什麼為醫、什麼是巫,醫與巫合稱“巫醫”。據記載,唐代時,巫醫的地位十分低下,但部分長期為皇室治病的御醫卻得到皇帝額外的封賞,人們為示尊重,就稱有醫道的巫醫為郎中或大夫。到了宋代,郎中或大夫就替代了巫醫而成了職業名稱。不過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黃河以北大多稱醫生為“大夫”,而黃河以南又多稱“郎中”。至於這是何種原因造成的,誰也講不清了。
江湖郎中江湖郎中
漢初,官吏主要有兩個來源:一是按軍功爵位的高低,選任各級官吏,二是選自郎官,即郎中令屬下的中郎、侍郎、郎中、議郎等。郎官的職責是守衛宮殿和做皇帝隨從,經過一段時間,中央或地方官有缺額,即可由郎官中選用。軍功地主到武帝時已經沒落。郎官多出自“任子”或“貲選”,難於選拔真正的人才。
宋以前,對醫生的稱呼較為複雜,一般根據其專科進行稱呼,如食醫疾醫、金瘡醫等。宋代始,南方習慣稱醫生為郎中,北方則稱醫生為大夫。相沿至今。
1.醫生最早是對學習醫學的人的稱呼,。“醫生”一詞,始見於《 唐六典》:“ 醫生四十人”,即指學習醫學的人。唐代置學習醫,故有了“醫生” 之稱。醫生還有大夫、郎中、杏林等別稱。直至近代,醫生才成為為業醫生者之通稱。
江湖郎中江湖郎中
2.大夫是北方人對醫生的尊稱。大夫本是官名。三代時,天子及諸侯皆設之。分為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 3 級。秦漢以來,有御史大夫、諫大夫、太中大夫光祿大夫等名。清代文官階正一品至五品,亦稱大夫。舊時,太醫院專稱大夫。加之唐末五代以後官銜泛濫,以官名稱呼逐漸形成社會風氣,所以,北方人尊稱醫生為“大夫”。為了區別於官名,將稱醫生為“大夫”的“大”讀成 dài,而不讀 dà。
4.坐堂醫是在中藥店中為患者診脈看病的中醫大夫。坐堂醫源於。相傳漢代名醫張仲景曾作過長沙太守,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他坐堂行醫,並分文不取。為了紀念張仲景崇高的醫德和高超的醫術,後來許多中藥店都冠以某某堂,並把坐在藥鋪里診病的醫師稱為“坐堂醫”。這種稱呼一直沿用至今。

社會地位

三教九流”一般都理解為古代職業的名稱,並認為這是泛指舊時下層社會闖蕩江湖從事各種行業的人。古代白話小說中的“三教九流”,往往含有貶義。
“九流”分為“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上九流”是:帝王、聖賢、隱士、童仙、文人、武士、農、工、商。“中九流”是:舉子、醫生、相命、丹青(賣畫人)、書生、琴棋、僧、道、尼。“下九流”是:師爺、衙差、升秤(秤手)、媒婆、走卒、時妖(拐騙及巫婆)、盜、竊、娼。
醫乃中九流,比士、農、工、商下一等。地位不會很高。

六部郎中

概述

確切說,刑部下各司雖然以省命名,但這表示該司主管對應省份的相關司法事務,但不限於主管該省的司法事務,還有其它兼管事項。而這些司都是刑部管轄下的一級機構,不能說在外省有下司。除刑部外,部屬各司還以省命名的有戶部。權責與刑部相類似,也是主管對應省份的財政等事務。
以清朝為例,六部下屬各司的主管範圍為:

吏部

文選司:掌文職官員班秩的遷除,官吏的選拔。
考功司:掌官員的考核、釋免、處分。
驗封司:掌文職官員的封爵、褒贈、襲蔭、土司嗣職之事。
稽勛司:掌管官員名籍、喪養、勛級之事。

兵部

武選司:掌武職官員的選授、品級
職方司:掌各省的輿圖。
車駕司:掌牧馬政令及驛傳之事。
武庫司:掌兵籍、武器、鄉會試的武科,及編髮、戍軍諸事。

禮部

典制司:掌禮儀制度的制定,表彰忠孝貞義之事。
祠祭司:掌祭祀,文武大臣的葬祭、贈謚。
主客司:掌土司及諸外藩的朝貢、接待、賞賜之事。
精膳司:掌宴會、牲豆、酒膳之事。

工部

屯田司:掌屯田事務,及陵寢,王、公、百官的墳塋修建。
營膳司:掌廟壇、宮府、城郭、倉庫、營房等的建設工作。
虞衡司:掌山澤的采捕,陶冶器物。
都水司:掌河渠航道,道路橋樑等事務。

戶部

下設江南、江西、浙江、湖廣、福建、山東、山西、河南、陝西、四川、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總計十四司。每司除主管對應省份的財政相關事務外,還各有兼管。如江南司兼稽江寧、蘇州織造支銷,江寧、京口駐防俸餉,各省平餘地丁逾限未結者。江西司兼稽各省協餉。浙江司兼稽杭州織造支銷,杭州、乍浦駐防俸餉,及各省民數、谷數。福建司兼稽直隸民賦,天津海稅,東西陵、熱河、密雲駐防俸餉,司乳牛牧馬政令,文武鄉會試支供,五城賑粟。湖廣司兼稽奉省廠課,荊州駐防俸餉,各省地丁耗羨之數。河南司兼稽開封駐防俸餉,察哈爾俸餉,及報銷未結者。山東司兼稽青州、德州駐防俸餉,東三省兵糈出納,參票畜稅,並察給八旗官養廉,長蘆等處鹽課。山西司兼稽遊牧察哈爾地畝,土默特地糧,喀爾喀、回部定邊左副將軍辦事官屬,張家口、賽爾烏蘇台站俸餉,烏里雅蘇台、科布多屯田官兵番換,並各省歲入歲出之數。陝西司兼稽甘肅民賦,行銷鹽引,西安、寧夏、涼州、莊浪各駐防俸餉,並匯核在京支款,新疆經費。四川司兼稽本省關稅,兩金川等處、新疆屯務,成都駐防俸餉,並京城草廠出納,各部院紙朱支費,入官戶口,贓?銀兩,凡各省郡縣豐歉水旱,歲具其數以上。廣東司兼稽廣州駐防俸餉,八旗繼嗣戶產更代,凡壽民、孝子、節婦受旌者,給以坊直。廣西司兼稽本省礦政廠稅,及京省錢法,內倉出納。雲南司兼稽本省廠課,山東、河南、江南、江西、浙江、湖廣漕政,京、通倉儲,及江寧水次六倉考核。貴州司兼稽各關稅課,並核貂貢。
這樣說吧,六部的郎中相當於現代中央部委里各司的司長,有見過哪個司長是長駐外省的(臨時出差不計當然不算)。清朝時,武庫司掌管的是全國的兵籍、軍器、軍士衛戍的編排,及武科舉和習武者的教習教化之事。在清朝就有一句話叫做“武庫武庫,又閒又富,職方職方,又窮又忙”。武庫司因為掌握兵器,成為肥差。清時,武庫司設郎中三人,其中滿洲二人,漢一人。在有滿洲缺的官職中,滿洲官是掌印官(也就是為首),漢官只是一起處理事務而已,起決定作用的是滿官。因明朝時一個司原則上只設一個郎中,因此就沒有分工上的問題。而清時一個司往往設幾個郎中,因此,每個郎中雖說都是該司的一把手,但在處理日常事務中,會有些分工上的不同,有點類似於現代的多個副職各分管某個方面事務(當然,郎中是正職,但卻有多個)。像兵部武庫司下設有督學科、編軍科、俸糧科、營科等機構。因此,各個郎中工作上都有不同的側重點,如一人分管與科舉、武學有關的事務,一個分管兵器相關事務,一個分管兵籍相關事務。
刑戶二部各司郎中雖以省名來命名,指的是該司的郎中主管與此省相關的事務。舉個例子,刑部安徽司,主要管的就是與安徽省有關的刑名(司法)事務,比如說,該省上報某個重大案件的判決,該司有覆核的責任;對該省一年上報的案件進行匯總;對死刑案件進行審查等等。換句話說,也是是每年地方向刑部上報、匯總、請示等等的事務中,只要與安徽有關的都具體落實到該司,但是——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可以插手該省具體司法事件的審判、解決或偵查。在沒有指令(如本部的委派或聖旨欽派等)的情況下,也是無權直接干預和參與地方司法。

刑部

直隸奉天、江蘇、安徽、江西、福建、浙江、湖廣、河南、山東、山西、陝西、四川、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總計十七司。除主管對應省份的刑名事務外,還各有兼管。如直隸司兼掌八旗遊牧、察哈爾左翼所屬,並理京畿道御史、順天府、東西陵、熱河都統、圍場總管、密雲副都統、山海關副都統、古北口、張家口、獨石口、喜峰口、蘆峰口、塔子溝、三座塔、八溝、烏蘭哈達、喀拉河屯、多倫諾爾文移。奉天司兼掌吉林、黑龍江所屬,並理宗人府、理籓院文移。江蘇司兼掌各省減免之案,凡遇恩赦,審詳具奏。並理江南道御史、江寧將軍、京口副都統、漕運總督、南河總督文移。安徽司兼理鑲紅旗、宣武門文移。江西司兼理江西道御史、中城御史、正黃旗、西直門文移。浙江司兼理都察院刑科、浙江道御史、南城御史、杭州將軍、乍浦副都統文移。並司條奏匯題,及各司爰書駁正者,會其成,比年一奏。福建司兼理都察院戶科、倉場衙門、左右兩翼監督、鑲藍旗、阜成門、福州將軍文移。湖廣司兼掌湖北、湖南所屬,並理湖廣道御史、荊州將軍文移。河南司兼理禮部、都察院禮科、河南道御史、太常寺、光祿寺、國子監、鴻臚寺、欽天監、太醫院、東城御史、正紅旗、德勝門文移。凡夏令熱審,頒行各省欽恤如制。山東司兼理兵部、都察院兵科、山東道御史、太僕寺、青州副都統、東河總督文移。凡步軍營捕獲盜賊,歲登其數請敘。山西司兼理察哈爾右翼、綏遠城將軍、歸化城副都統、定邊左副將軍、科布多參贊大臣、庫倫辦事大臣所屬,並理軍機處、內閣、翰林院、詹事府、起居注、中書科、內廷各館、內務府、山西道御史、北城御史、鑲白旗、崇文門文移,及各省年例咨報之案。陝西司兼掌甘肅、伊犁、烏魯木齊、塔爾巴哈台、葉爾羌、喀什噶爾、烏什、阿克蘇、庫車、吐魯番、哈喇沙爾、和闐、哈密所屬,並理陝西道御史、大理寺、西城御史、西安將軍、寧夏將軍、涼州副都統、伊犁將軍文移。囚糧則以時散給。四川司兼理工部、都察院工科、四川道御史、成都將軍文移。凡秋審,會九卿、詹事於朝房以定爰書,並收發刑具。廣東司兼理鑾輿衛、正白旗、廣東道御史、安定門,廣州將軍文移。廣西司兼理通政司、廣西道御史文移。凡朝審,具題稿,囚衣則以時散給。雲南司兼理鑲黃旗、雲南道御史,東直門文移。並司堂印封啟。貴州司兼理吏部、都察院吏科、正藍旗、貴州道御史、朝陽門文移。並定各司漢員升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