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郵市政府工作報告

2014年高郵政府工作報告——2014年1月8日在第十四屆高郵市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市長方桂林代表高郵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

報告相關檔案有《2013年高郵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3年高郵市經濟建設概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4年高郵市政府工作報告
  • 報告人:江蘇省高郵市市長方桂林
  • 報告時間:2014年1月8日
  • 報告背景:高郵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會議
  • 報告地點:江蘇高郵
  • 報告類型:政府工作報告
2013年工作回顧,2014年工作任務,

2013年工作回顧

2013年,面對錯綜複雜的經濟形勢,我們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引,在中共高郵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緊緊依靠全市人民,統籌做好穩增長、調結構、抓創新、惠民生、促和諧等各項工作,經濟社會發展穩中向好,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多項指標位居揚州前列。全年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81.5億元、增長12.5%;財政收入57.89億元、增長13.5%,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5.44億元、增長17.1%、增幅列揚州第二,稅收增長20%、增幅列揚州第一,稅收占比提高至82.1%;固定資產投資286億元、增長20.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4.5億元、增長1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130元,分別增長9.4%、11%。
一、全力以赴保增長,經濟發展穩中有進
項目建設推進有力。全年新開工10億元項目9個、億元項目56個,竣工10億元項目6個、億元項目40個。大體量項目、產業高端項目、現代服務業項目持續突破。海德森、艾諾斯儲能電池、易事特智慧型電網控制系統等項目相繼落戶高郵電池工業園,振發光伏電站項目延伸了光伏產業鏈,智慧大廈項目推進了軟體產業園建設。迅達機械、愛力生蓄電池、振興鋁業、光明特種電纜等10億元項目一期工程竣工。秦郵特鋼全年實現開票銷售近50億元。著力化解重大項目建設土地瓶頸,供地3762畝,其中工業用地2712畝;獲批土地點供項目4個、918畝,獨立選址項目6個、630畝,盤活處置閒置土地23宗、1052畝;全年爭取土地指標3218畝,列揚州第一。首獲省土地融資規模控制卡,順利通過國家土地例行督察
工業經濟健康發展。強化為企服務,釋放企業產能,實現工業開票銷售404.4億元、增長26.5%,增幅列揚州第二;工業用電量19.9億千瓦時、增長65.5%,完成購進設備抵扣稅2.4億元、增長59%,增幅均列揚州第一。實施技改項目328個,當年投入98億元、增長32%。機械裝備、電線電纜、紡織服裝、照明燈具四大基本產業開票銷售185億元,增長30%。全市開票銷售超億元企業達50家,淨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0家,新增產值超10億元企業1家、總數達7家。波司登納稅2.7億元,華翔半年納稅超5000萬元。完成建築業總產值650億元、增長30%,新晉一級總包資質企業3家,新辟外埠市場14個,瑞沃公司繼弘盛、興廈之後躋身江蘇省建築業百強
服務業加速壯大。預計完成服務業增加值142億元、增長13.2%,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37.9%。新增限上企業48家,獲批揚州市級服務業集聚區2個。天賜聯華物流配送中心、尚程國際家居廣場、港口碼頭物流園一期、郭集燈具城一期建成投運,波司登世貿廣場部分封頂,五里壩國儲庫建成數位化糧庫。加快清水潭旅遊度假區建設,啟動神居山文化旅遊度假區建設。獲全國最美生態旅遊示範市和江蘇省油菜花勝境稱號,菱塘回族鄉被評為省特色旅遊名鎮。郵驛旅行社在蘇中蘇北各縣市中率先創成四星級。全年接待遊客30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3億元。招商銀行正式營業,村鎮銀行獲準設立,與中國進出口銀行江蘇分行開展中小企業信貸合作。金融機構年末存、貸款餘額比年初分別增加53.9億元、36.7億元。銷售房屋面積89.3萬平方米、增長69.3%。
農業經濟提質擴量。糧食產量實現“十連增”,水稻超高產攻關突破每畝880公斤。新增高效設施農業面積5.4萬畝、農業適度規模經營面積6.1萬畝,新建高標準農田6萬畝。特水養殖量效齊增,畜禽規模化、小區化養殖比重持續提高,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有序有效。農村“三大合作”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創建市級以上“五好”示範合作社20家。新註冊家庭農場52家,八橋鑽友家庭農場註冊成為揚州市首個家庭農場。組建高郵湖大閘蟹行業協會。新增省級農業龍頭企業6家、總數達16家,居揚州市首位。新增農產品“三品”品牌79個、總數達275個。高效農業保險保費3120萬元、占農業保險保費45%,新增各類農業機械1.1萬台(套),均列揚州市第一。
二、堅定不移促轉型,發展活力持續增強
科技創新步伐加快。創成省創新型試點市。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4家、省以上高新技術產品107個,全社會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高至2.1%。簽約實施產學研合作項目93個,與重慶大學達成校地產學研全面合作。新建省級以上“三站三中心”13家。人才引進層次提高,獲省市人才資助項目40個,219名教授博士柔性進企業。繼續實施工業“四大戰略”,曙光電纜上市輔導公示結束,華富儲能完成股改;獲批專利授權1873件,其中發明專利28件;組織制定行業標準4個;新創省著名商標7件、省名牌產品6個,科凌醫療器械創成中國馳名商標。建成省道路照明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創成省優質道路照明燈具產品生產示範區。宏遠公司獲我市首個揚州市長質量獎先進單位。爭取國家創新基金6項,獲批省首台套重大裝備產品認定2個。菱塘回族鄉創成省創新型試點鄉鎮,車邏鎮創成省五金機械製造名鎮。
開發開放不斷深入。成功舉辦第九屆中國雙黃鴨蛋節和第六屆中國郵文化節。成立6個產業投促分局,積極開展央企招商、專業招商。招引1000萬美元以上項目5個、億元以上民資項目34個,其中世界500強及跨國公司投資項目2個、10億元項目8個。全年外資實際到賬8000萬美元;新增有限公司註冊資本金實際到賬87億元。實現自營出口3.55億美元,增長18%,增幅列揚州第一。獲批省電動工具出口基地。向上爭取工作取得歷史性突破,全面享受省政府蘇中蘇北結合部經濟相對薄弱地區扶持政策,爭取資金超20億元。
園區發展整合提升。出台促進鄉鎮工業集中區整合提升特色發展的意見。各類園區規模以上企業達314家,占全市的66%;實現工業開票銷售286.3億元,占全市的70.8%。高郵經濟開發區加快推進南北園區共建步伐,與哈工大、南工大開展深度合作,建成10萬平方米科技創業中心二期工程,工業開票銷售突破百億、實現倍增。高郵城南經濟新區緊扣產城融合發展,實施軟體產業園、汽車城、建築業總部集聚區和產學研基地建設,都市產業特色更加明顯。高郵湖西新區實行“區鎮合一”,整合資源、集聚發展的優勢進一步放大。
各項改革有力推進。順利完成新一輪鄉鎮區劃調整。改革財政分成體制,財力進一步下傾。強化鄉鎮園區債務管理,出台相關管理辦法。積極穩妥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建投、水投、交投3個融資平台實體化運作。探索實施政府投資工程委託代建模式。進一步完善招投標相關管理細則。對行政事業單位土地、房屋產權實行集中管理,國有資產管理水平和效益不斷提高。組建清水潭旅遊度假區管委會和旅遊投資開發有限公司,景區建管體制進一步理順。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八個一”工程,發展環境進一步最佳化。成立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紮實開展“城市管理推進年”工作。在揚州率先推進國有糧食流通業目標管理、統一經營。
三、一著不讓抓建設,人居環境更趨美好
基礎設施日益完善。江蘇S237省道二、三期工程建成通車,四期工程路基貫通。北澄子河新王、南圩大橋主體工程完工。完成車八線縣道大修12公里,疏浚通揚線航道20公里。農村公路危橋改造三年行動計畫圓滿收官,累計改造危橋672座、投入資金1.25億元。制定城鄉公交發展規劃,開通馬橫線、周八線城鄉客運班車,新增鎮村公交專線6條。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加快實施,完成投資4.5億元。完成里下河水源調整工程、京杭運河高郵段血防工程。橫涇河整治工程順利推進。110千伏回鄉變建成投運,110千伏文游變加快推進,新建10千伏線路397公里,電氣化鄉鎮實現全覆蓋。
城市品質不斷提升。啟動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實施城建“雙十”重點工程建設。全市城鎮化率達48%。東部新城加快崛起,殘疾人康復中心等6個重點建築相繼封頂,實驗國小東校區、人民醫院東區分院、珠光路改造等項目順利推進。投入1.7億元,完成北關河風光帶二期工程;投入6000萬元,高規格完成S237城區段綠化工程。古城保護全面啟動,投入2.2億元,實施穿心河(市河)整治一期工程;投入9000萬元,開展城南歷史文化街區整治,完成盂城驛景區一期擴容。惠民力度不斷加大,建成社會福利中心、城東農貿市場和珠光路、蝶園路停車場,碧水新城一期424套保障性住房主體竣工,奎樓新村、奎樓二村、蝶園新村老小區改造、文游北路立面整治及39條后街後巷整治工程順利實施。推進“清水活水,不淹不澇”城市建設,疏浚整治城區河道10條、新建閘站1座。全面開展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和“三拆三整治”行動,拆除違法建設3.14萬平方米,琵琶西路蝦仁加工點、水榭華庭水產品批發點、城區農貿市場髒亂差等一批頑症得到有效治理。
鎮村建設紮實推進。完善鎮村布局規劃,菱塘、三垛、臨澤3個重點中心鎮累計投入城鎮建設資金4.04億元,集鎮品質進一步提升。完成村莊環境整治任務,通過省全域驗收,新創三星級“康居鄉村”6個,車邏特平村、菱塘清真村創建特色示範村通過省級驗收。投入3600萬元,啟動通鄉公路照明亮化工程。推進農民集中居住,建成農民集中居住區14個。改造農村危房600戶。農村“五位一體”長效管護成果不斷鞏固,新增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1.7萬座,新建沼氣用戶1850戶。菱塘回族鄉入選全國美麗鄉村,菱塘村被命名為江蘇最美鄉村。三垛鎮創成江蘇省衛生鎮。村級組織“四有一責”建設水平不斷提高,年集體經營性收入20萬元行政村實現全覆蓋。
生態環境更顯秀美。創成國家生態市《高郵市生態文明建設規劃》通過省環保廳評審。全年關閉“三高一低”企業23家,淘汰蓄電池企業落後產能61萬千伏安時,實施節能技術改造和循環經濟項目29項、減排工程8個,完成年度節能減排任務。新建城區污水管網7.8公里,建成開發區污水處理廠,城區污水集中處理率達85%。清水潭旅遊度假區水環境綜合整治及景區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展開。疏濬縣鄉河道476條,完成北澄子河三垛至城區段綜合環境整治,三垛西大橋斷面穩定達標,城市水域功能區水質達標率100%。新增造林面積1.9萬畝,其中成片造林1.2萬畝。新增城區綠地52公頃。繼續強化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建成PM2.5大氣自動監測站。
四、千方百計惠民生,社會建設全面加強
保障體系更加健全。落實各項促進就業創業扶持政策,新增城鎮就業8693人,農村勞動力轉移8245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2%。養老、醫療、失業三大保險覆蓋率保持在98%以上。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調高至每月80元,城鎮職工和居民醫保政策範圍內住院支付比例分別達80%、70%,在揚州率先啟動城鎮居民大病保險試點。實施城鄉低保、農村五保、孤兒贍養標準新一輪提標。開展救助幫扶活動,發放慈善救助金648萬元。低收入農戶脫貧率40%,高分通過省扶貧辦考評。新建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20個、城區社區托老所5個、農村“老年關愛之家” 4個。五保集中供養率85.3%。全力做好“7·7”風雹救災重建工作。落實保障性住房政策,新建經濟適用房258套、公租房728套(間),完成直管公房解危三年計畫,共解危2269戶。住房公積金擴面5514人,發放公積金貸款2.3億元。建成平價蔬菜商店11家,物價水平基本穩定。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創成省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區,全國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通過省督導評估,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建成武安中心國小及中心幼稚園、甘垛鎮國中,完成35所中國小運動場地塑膠化改造。開展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完成高郵明清運河故道整治工程。創成省詩詞之鄉。市圖書館通過國家一級館評估定級。揚劇《淮海悲歌》獲全國第八屆戲劇文化獎銀獎。成功舉辦第四屆環高郵湖國際腳踏車賽、我們的節日·七夕等品牌文體活動。高郵大運河半程馬拉松賽列入中國田協賽事。啟動全國第三次經濟普查工作。通過省“十二五”人口協調發展先進市中期評估驗收。創成省戶戶通有線電視縣、省婦幼衛生先進市。瘧疾病防治提前五年達到國家標準。榮獲全國防震減災工作先進單位和全國民眾體育先進單位稱號。
社會治理不斷加強。“六五”普法紮實推進。12348法律援助專線影響力不斷增強。和諧勞動關係企業創建有力。以信息化引領的打防管控機制不斷健全,公眾安全感、滿意度全面提升。“信、訪、網、電”為一體的信訪新渠道進一步暢通。保持安全生產高壓態勢,建成隱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統,規上企業全部實現安全生產三級標準化。開展食品藥品系列專項整治行動,成功舉行揚州市食品安全事故四級應急演練。關閉手工屠宰場21個,建成投運機械化屠宰場3家。建立肇事肇禍精神病人救助機制。渣土車、殘疾人營運車專項治理工作取得實效。深入開展城鄉和諧社會創建,順利完成第十屆村委會和第五屆居委會換屆選舉工作。榮獲全國法治縣創建活動先進單位稱號。
政府建設持續推進。堅決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和決定,自覺接受政協民主監督。全年辦理人大代表建議196件、政協提案206件,辦結率61.7%。進一步暢通民生訴求,12345政府熱線接處民眾來電10608條,解決率99.7%。升級政府入口網站,公開了五大類涉及民生的財政支出信息。推行“陽光行政、綠色服務”,實施企業註冊登記“一表制”和基本建設項目收費“一費制”。加強依法行政工作,強化行政執法監督,行政複議渠道暢通。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制定實施“三直接”15個環節的操作規範。嚴格資金管理,政府投資工程項目概算核減1.5億元、審計核減8895萬元。
2013年,人武、人防、雙擁民族宗教、對台事務僑務、地方志、氣象、檔案等工作也取得了新的成績。

2014年工作任務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也是我市實施“十二五”規劃的攻堅之年。當前,高郵經濟社會發展步入了深度調整期和轉型磨合期,面臨著做大總量與調優結構的雙重目標,提高質量與加快速度的雙重要求,穩健運行與跨越趕超的雙重任務,需要下更大力氣保增長、促發展。我們將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局,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和中央、省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市委十屆七次全會的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進字當先,改革創新、融合發展”主基調,按照“改革創新快轉型、爭先進位快融合”總要求,抓好“改革創新推進年”、“重大項目突破年”、“城鎮建設提升年”和“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年”的各項工作,以“改革創新、項目建設、轉型升級、城鄉統籌、關注民生”為重點,切實增強發展的穩定性、協調性、普惠性和可持續性,促進全市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特色發展、融合發展,全面加快在沿河地區率先崛起步伐。
主要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1%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以上;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3%以上;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1%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以上;註冊外資實際到賬和新增有限公司註冊資本金實際到賬增長10%以上;出口總額增長10%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0%、11%以上;完成節能減排任務。
為實現上述目標,我們將重點抓好以下六方面的工作:
一、堅持科學發展,不斷激活內生動力
深入推進改革創新。堅持政府和市場各就其位,通過市場配置要素,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組建國資投資公司,運用市場機制經營國有資產;增強市旅遊總公司整合資源、自主經營能力,提高市場化運作水平;推進工商註冊便利化。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推行重大項目模擬審批制度,制定土地快速報批流程,與行政審批相關的中介機構實現市場化、規範化運作。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大力培植種養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承包土地經營權登記頒證工作實現行政村全覆蓋;統籌推動戶籍、社保等制度改革,促進有意願有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深化財政體制改革,按照事權、財權相統一的原則健全鄉鎮基本財力保障機制。實施教育領域綜合改革,逐步推行校長教師交流輪崗,緩解擇校難題。啟動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破除以藥補醫機制。穩妥實施食品藥品監管機構改革,繼續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
積極推動追趕融合。堅持融入沿江、接軌蘇南,實現更大空間內的資源要素配置和合作錯位發展。推進規劃融貫,開展高郵城市空間發展戰略研究,按照承接蘇南輻射、發揮自身優勢特色的要求,明確發展方向、功能定位和戰略重點。推進空間融達,做好連淮揚鎮鐵路京滬高速公路擴容項目的前期工作,規劃建設高郵高鐵站點、客運中心、站前廣場。全力推動江蘇S333省道東延段和沿湖大道(江蘇S611省道)項目,完善大交通格局。推進產業融通,用好省委蘇中發展政策,強化載體建設,全面承接長三角地區產業的梯度轉移。深化南北園區共建合作,著力引進大體量、高層次、高產出項目。推進資金融動,引進交通銀行光大銀行、射陽農商行在我市設立分支機構,財政性存款與金融單位信貸投放掛鈎,新增貸款36億元以上。新設創投基金1家。逐步改變建投、水投、交投公司和土地儲備中心依託土地融資的單一模式,積極拓展債券融資、股權融資、信託融資渠道,力爭直接融資15億元。規範民間借貸和農村小貸公司經營行為,建立健全金融風險防範聯動應對機制,打擊非法集資、高利率放貸和惡意逃廢債務行為。
強化生態文明建設。堅持生態立市、產業強市,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全面實施《高郵市生態文明建設規劃》,啟動國家級環境保護模範市創建。積極提高環境容量,打造南水北調生態廊道和運河風光帶,加強清水潭、綠洋湖地區森林培育,新增市區綠地54公頃,確保全市生態功能區面積達國土面積25%以上。推動水環境綜合治理,申報實施高郵湖生態保護項目,新增城區污水管網4.5公里,提高城鄉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全面消除主要河道劣五類水體。北澄子河三垛西大橋斷面持續穩定達標,全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100%達標。大力實施藍天工程,強化燃煤鍋爐、餐飲油煙、工地揚塵、機動車尾氣防治管理,加強PM2.5值監測,定期向社會公布,不斷提高空氣品質優良率。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建立全天候、全方位的線上實時監控體系,確保電池工業園、秦郵特鋼、卸甲華翔等重點部位達標排放,經濟開發區創成省級生態工業園區。實施重點節能項目20個、循環經濟項目5個、減排工程6個。
二、加大有效投入,保持經濟較快增長
全力推進項目建設。以揚州煙花三月經貿旅遊節、中國雙黃鴨蛋節等活動為平台,深入開展鎖定特色產業、鎖定產業集聚地區、鎖定重點項目、鎖定行業排名企業、落實責任載體、落實責任人的招大引強行動。全年包裝推介招商項目50個,簽約10億元或1億美元項目6個以上,其中央企或500強投資項目2個,力爭50億元項目再有新突破。全年新開工10億元工業項目6個、10億元服務業項目2個、億元項目40個以上,竣工10億元項目6個、億元項目40個,當年重大項目固定資產投資200億元。著力提高項目效益,嚴格按投資強度確定土地供給,按財稅貢獻兌現優惠政策,按投入產出比認定項目竣工。重點推進國信天然氣、秦郵特鋼二期、華翔再生金屬材料、能一蓄電池、諾力達蓄電池、麥太保園林裝備等10億元以上項目建設。加快實現中信戴卡輪轂、華富蓄電池、海德森蓄電池等結轉項目的投產達效。努力突破土地瓶頸,獲批土地點供、獨立選址指標1200畝以上,盤活存量土地800畝以上。突出國資項目的包裝申報,向上爭取資金增長20%以上。
全力扶持企業發展。落實揚州市服務企業2號檔案,執行綠色通道、定企掛鈎、服務企業行等行之有效的制度,新增貸款和土地供給的60%用於工業企業。堅持依法治稅,進一步規範涉企收費,減輕企業負擔。設立企業安靜生產日,實行輕微違章首違不罰和容期整改制度,營造有利發展的環境。繼續實施重點企業上台階和小微企業進規模工程。採用一企一策支持骨幹企業增產、擴銷,鼓勵龍頭企業合作、重組。實現開票銷售超50億元企業1家、超10億元企業3家,新增入庫稅收5000萬元以上企業1家。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重點促進成長型、效益型、創新型企業發展,淨增規模以上企業20家。加快推進誠信建設,弘揚重實業、講誠信、有擔當的企業家精神。
全力促進園區轉型。按照生產力分布和建制鎮格局,分類指導、加快推進園區建設。實現園區基礎設施投入5億元,新建標準化廠房10萬平方米,園區工業開票銷售占全市比重提高2個百分點。開發區圍繞建設國家級政產學研金示範區,打造國內一流的電池工業園和生命健康產業園,新開工10億元以上項目5個,確保財政收入突破9億元、工業開票銷售超115億元。城南新區圍繞加快產城一體化發展,側重於綠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總部經濟的培育,新開工10億元以上項目2個,確保財政收入突破2億元、工業開票銷售超23億元。光電園區(送橋鎮)圍繞打造省級高新區,提升區鎮融合成效,大力發展新型照明燈具、太陽能光伏、汽車零部件產業,新開工10億元以上項目1個,力爭實現財政收入4億元、工業開票銷售60億元。菱塘、郭集、湯莊、卸甲四個特色型園區每家落戶億元項目3個,其中5億元以上項目1個。其他工業集中區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整合提升現有產業,推進最佳化發展。
三、調整最佳化結構,加快產業擴展升級
提升工業經濟競爭力。以最佳化增量、調整存量、提高質量為著力點,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實現工業開票銷售增長15%以上。機械裝備產業瞄準高端裝備製造,向系列化、專用化、精細化和高性能方向發展,規上企業開票銷售110億元。電線電纜產業加快開發特種及專用產品,將產業鏈向高性能電纜料、智慧型電網套用兩端延伸,規上企業開票銷售47億元。照明燈具產業實施集群發展規劃,提升龍頭企業研發能力,提高產品檔次和質量,規上企業開票銷售18億元。紡織服裝產業提升加工能力,創新加工工藝,形成特色代工品牌,逐步打造自主品牌,規上企業開票銷售25億元。推動光伏產業加快復甦,力促新能源、新材料、新醫藥產業以新技術、新設備、新產品擴大市場份額,開票銷售占全市比重提高2個百分點以上。圍繞創建中國建築之鄉,穩步推進建築業總部集聚區建設,實現建築業企業總產值800億元,新增一級資質企業2家,創國優工程1項、省優工程9項。
培育服務業新亮點。最佳化服務業布局,提升服務業發展層次,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高1個百分點,新增限上企業20家。加快發展生活性服務業,打造城市東區新商圈,著力推進高郵鎮五星級大酒店、城南新區汽車城和車邏鎮城鎮綜合體建設,波司登世貿廣場竣工開業,尚程國際家居培育成市。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著力推進澳洋金屬物流、京易源物流園、誠信應急物流中心、港口物流園二期和開發區電子商務綜合體建設,升級改造國有糧食企業危倉老庫,創省級服務業集聚區2個。加快培育軟體和信息服務業,著力推進城南新區軟體產業園建設,建成國際技術轉移中心。加快發展健康服務業,投運社會福利中心,有序開發集養老、健康、休閒於一體的養生地產。
推動現代農業上水平。落實“米袋子”行政首長負責制,穩定糧食種植面積,積極提高單產水平,加快推進糧食流通現代化,努力奪取豐產豐收。以“一網兩園三帶四區”為抓手,引領特色農業園區發展,做優做強高郵鴨、揚州鵝、特種水產、有機稻米、設施果蔬等優勢特色產業。高郵鴨產業園創國家級農業產業化示範基地,推動揚大農業科技園落戶八橋現代農業產業園。新增高效設施農業面積3萬畝,每個鄉鎮建成1個連片千畝以上高效農業園區。新建高標準農田5萬畝,新增農業適度規模經營面積3萬畝、入股土地經營面積3萬畝。創揚州市級以上示範合作社3家。推廣各類農業機械5000台套。高效農業保險比重提高至50%。啟動大學生農業創業孵化基地建設。新增農產品“三品”品牌20個。
增強科技創新驅動力。深入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8家、省以上高新技術產品70個,全社會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高到2.2%。加強創新平台建設,新建創新載體5萬平方米,新增科技孵化企業30家,新建省級以上“三站三中心”8家。加強產學研合作,加快高校院所在我市的產業研究院和成果轉化基地建設,深入開展產學研“三百”計畫,簽訂產學研協定85個以上。堅持工業“四大戰略”,曙光電纜和華富儲能上市報會,傳藝公司進入輔導期,推動3家以上企業進軍“新三板”;申報專利3000件;創中國馳名商標1件、省著名商標5件,省名牌產品4個;參與制定國家、行業標準2項,制定省級地方標準1項,高郵湖大閘蟹申報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大力實施秦郵人才集聚計畫和秦郵英才培育計畫,發揮科技鎮長團作用,全年引進高層次人才100名以上,產業急需人才1000名以上,促成150名教授博士柔性進企業,建設人才公寓3萬平方米。
四、完善功能配套,實現城鄉統籌發展
突出基礎設施完善完成S237四期工程建設,高郵境內全線通車。實施農村公路提檔升級工程,建成北澄子河新王、南圩大橋接線。加快推進運東船閘擴容、淮河入江水道整治、橫涇河綜合整治和北澄子河上段區域治理工程,完成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示範項目年度建設任務。實施城市公交公車公營,建設“一站三場”。強化區域供水經營質態管理,確保城鄉民眾飲上衛生放心水。升級高郵電網中心電源,建成500千伏揚州北輸變電工程,實施220千伏品祚變、110千伏觀鶴變等區域電源點建設。啟動氣象災害監測預警服務中心建設,增強防災減災能力。
突出城市功能提升。完成城市總體規劃修編,推進新一輪“雙十”重點工程建設。推動新區發展,實施蝶園路南延、屏淮路南延和武安路東延工程,完善東部新區路網,確定東部新區生態公園規劃選址,完成S237城區段城市設計。營造康居環境,改造30條后街後巷和煙雨園小區,整治琵琶西路、文游中路、海潮西路街道立面,加快建設學士園、福人居、潤豐苑等拆遷安置小區,新建珠湖、新華和東部新區農貿市場,建成人民醫院東區分院、實驗國小東校區,中醫院東區分院投入使用。提升城市品位,建設鹽河風光帶、運河西堤休閒風光帶,實施穿心河(市河)二期截污導流工程,疏浚元溝子河、老橫涇河、南海子河、東門大溝,打造“清水活水、不淹不澇”城市。強化城市管理,紮實推進城市環境綜合整治三年行動計畫,全面啟動數位化城管建設。創省級城市管理示範路1條。新建機動車停車場2個、壓縮式垃圾中轉站4個、公廁12座、攤點疏導區2個。組建南海、北海、高沙園社區物業服務中心,為轄區內老舊小區提供基本物業管理服務。
突出鎮域經濟崛起。堅持以人為本推進城鎮化,重點解決人口集聚和產業發展問題。在中心市區推動開發區與馬棚街道、龍虬鎮融合發展,推動城南新區與高郵街道、車邏鎮、卸甲鎮互動發展。在湖西地區開展城鎮化綜合改革試點,推動光電園區與菱塘回族鄉、送橋鎮一體化發展。在東部和北部地區強化產業立鎮,湯莊鎮著力發展特色工業、培育空港經濟,甘垛鎮加強三次產業聯動、做大經濟總量,界首鎮申報省歷史文化名鎮,周山鎮建設紅色名鎮。三垛鎮、臨澤鎮、菱塘回族鄉加快完善功能,增強承載能力,申報全國重點中心鎮。對鄉鎮園區實施差別化考核,促進轉型發展、特色發展。繼續加強撤併鎮供電、供水、交通、醫療等公共服務和社區建設。
突出美好鄉村建設。探索村莊保潔市場化運作模式,鞏固提升美好城鄉建設行動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成果。打造卸甲綠洋湖村、三垛少游村、馬棚東湖村等一批休閒旅遊、生態宜居的特色村莊,甘垛帶程村創成省特色示範村。強化農村“五位一體”長效管護,實施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項目。疏浚農村河道200條,完成土方280萬立方。新增無害化戶廁1.5萬座,普及率80%以上。大力推進造林綠化“1234”工程,新增造林面積1萬畝,其中成片林0.65萬畝。創省級綠化示範村16個,森林覆蓋率達18.1%。抓好秸稈禁燒及綜合利用,機械化還田100萬畝以上。深入推進村級組織“四有一責”建設,確保80%以上的行政村年集體經營性收入達30萬元以上,創揚州市村級組織能力建設“百強村”5個。
五、堅持特色發展,彰顯宜居宜游魅力
推進古城保護利用。加快推進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申報。統籌抓好城南、城中、城北三個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和利用。建設南水關、王氏文化廣場和中市口廣場三個節點景觀,恢復東台巷、西后街等一批古街巷歷史風貌。實施盂城驛擴容二期工程,建設接官廳、景區東入口,打造柳蔭禪林及馬飲塘河沿線景觀。修繕清代高郵當鋪,修建抗日戰爭最後一役紀念館。依託現存古建築,恢復一批老字號商鋪,開放一批民間博物館,培育一批文化工作室,千方百計將歷史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推動歷史名城永續繁榮的新亮點。
促進文化繁榮發展加大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啟動新博物館布展工作和明清運河故道遺址文化公園建設,編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高郵民歌》保護規劃。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啟動高郵市文體中心規劃選址,修建老年大學和老幹部活動中心,創成省級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建成城區10分鐘公共文化服務圈和體育健身圈。精心打造特色文體品牌,舉辦第五屆環高郵湖國際腳踏車賽、第三屆高郵大運河半程馬拉松賽、新年音樂會、周末大舞台等活動。繁榮文藝創作,創成中華詩詞之鄉。弘揚道德新風,開展第五屆“高郵好人”評選。落實文化產業扶持政策,不斷提高文化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和專業化水平。
加快旅遊開發步伐。堅持科學規劃、政府主導,推進環高郵湖旅遊開發。做大清水潭旅遊度假區規模,提升改造10平方公里核心生態區,建成東入口、遊客接待中心,開工建設溫泉假日酒店,創省級生態旅遊示範區。加快開發神居山文化旅遊度假區,建設遊客休閒服務中心、環山步道、東入口廣場。提質文游台景區、鎮國寺塔景區,建設龍虬莊遺址文化公園。加大旅遊宣傳包裝力度,舉辦旅遊美食節、高郵湖大閘蟹節,積極發展鄉村旅遊和農家樂,重點推進揚州至高郵水陸游,開闢高郵湖水上遊覽觀光線路。新增3A級景區1個、五星級酒店1家、省“樂游農家”4個。接待遊客35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30億元。
六、立足共建共享,加強和諧社會建設
促進居民持續增收。把增加收入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務,努力做到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實現城鎮新增就業6000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300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30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大力推進全民創業,放寬市場準入、降低創業門檻,全年推介創業項目40個,發放創業就業小額擔保貸款1000萬元。城鄉居民低保標準分別提高到月人均500元和360元,五保供養標準提高到年人均5800元以上,提升農村敬老院規範化建設水平。積極開展扶貧幫困工作,城鎮“零就業”家庭保持動態為零,5000元以下低收入農戶脫貧率達70%,發放慈善救助資金650萬元以上。開通“西氣東輸”分輸站,讓市民用上質優價廉的管道天然氣。落實價格調控目標責任制,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不高於省平均水平。
促進社會公平發展。調整中國小布局,最佳化教育資源配置,創建省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改革發展示範區。加快現代化學校建設步伐,升級改造城北國小,建設界首實驗國小、三垛實驗國小,實驗國小東校區及附屬幼稚園年內正式投入使用,高郵第二中學創省四星高中。積極支持揚州職業大學師範學院、江蘇省高郵中等專業學校發展,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加大科普宣傳力度,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做好省定20種重大疾病與大病保險制度的有機銜接。新農合人均籌資標準提高到400元,其中財政補助320元。全面推廣居民健康卡,實現從省到村五級“一卡通”。新增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20家。對800名貧困殘疾人進行輔具適配和家庭無障礙設施改造。實施郵都幸福家庭計畫,增強計生特困家庭發展能力。新建公共租賃住房400套、經濟適用房90套。推進住房公積金公平繳存,全年擴面4000人,發放公積金貸款1.6億元。加強民族工作,促進共同發展。
促進社會治理創新。改進社會治理方式,紮實開展“六五”普法,深入推進平安高郵、法治高郵和誠信高郵建設。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創新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加大網路社會監管力度,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開展信訪工作基層基礎提高年活動,促進信訪突出問題解決。籌劃社會管理服務中心,城鄉社區一站式服務大廳基本達標,城區社區辦公服務用房80%達標。推進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公共服務,激發社會組織活力。大力構建和諧勞動關係,健全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和勞動爭議協商調解仲裁機制。建立醫療糾紛第三方調解機制,暢通醫患溝通平台。加強安全生產監管力度,推動職業安全健康工作,建立完善隱患排查常態化機制,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