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遊

鄉村旅遊

鄉村旅遊是以旅遊度假為宗旨,以村莊野外為空間,以人文無干擾、生態無破壞、以游居和野行為特色的村野旅遊形式。

隨著鄉村旅遊的迅速發展,近幾年圍繞鄉村旅遊提出很多原創新概念和新理論,如:游居、野行、居游、詩意棲居、第二居所、輕建設、場景時代等,新概念和新理論的提出使鄉村旅遊內容豐富化、形式多元化,有效緩解了鄉村旅遊同質化日益嚴重的問題。

以往鄉村旅遊是到鄉村去了解一些鄉村民情、禮儀風俗等,也可以觀賞當時種植的一些鄉村土產(水稻、玉米、高粱、小麥等)、果樹、小溪、小橋及了解它們故事。旅遊者可在鄉村(通常是偏遠地區的傳統鄉村)及其附近逗留、學習、體驗鄉村生活模式的活動。該村莊也可以作為旅遊者探索附近地區的基地。鄉村旅遊的概念包含了兩個方面:一是發生在鄉村地區,二是以鄉村性作為旅遊吸引物,二者缺一不可。

2015年中央一號檔案提出,要積極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生態休閒、旅遊觀光、文化教育價值。

2015年5月19日是第五個中國旅遊日,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在湖北恩施集中連片貧困地區調研旅遊扶貧工作。他強調,鄉村旅遊是基層和民眾的創造,旅遊扶貧是貧困地區扶貧攻堅的有效方式,是貧困民眾脫貧致富的重要渠道。

2016年中央一號檔案強調,大力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強化規劃引導,採取以獎代補、先建後補、財政貼息、設立產業投資基金等方式扶持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業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鄉村旅遊
  • 外文名:Rural tourism
  • 別稱:生態旅遊
  • 表達式:村野旅遊形式
  • 提出者:程益民
  • 提出時間:2003
  • 套用學科:旅遊規劃
  • 適用領域範圍:生態旅遊 城鎮規劃
簡介,起源,定義,相關概念定義,鄉村展示,發展概況,發展背景,國外概況,發展趨勢,政策支持,開發分析,開發現狀,投資與消費,開發類型,存在問題,開發程式,提質升級,如何設計,開發措施,特點結合,結合事項,經濟,培訓引導,旅遊規劃,價值體現,公示名單,公示名單,結語,

簡介

起源

西班牙學者Rosa Marý´a Yagu¨e Perales(2001)將鄉村旅遊分為傳統鄉村旅遊(Homecoming or Traditional Rural Tourism)和現代鄉村旅遊(Modern Rural Tourism)兩種。
傳統的鄉村旅遊出現在工業革命以後,主要源於一些來自農村的城市居民以“回老家”度假的形式出現。雖然傳統的鄉村旅遊對當地會產生一些有價值的經濟影響,
並增加了城鄉交流機會,但它與現代鄉村旅遊有很大的區別,主要體現在:傳統鄉村旅遊活動主要在假日進行;沒有有效地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沒有給當地增加就業機會和改善當地的金融環境。實際上,傳統的鄉村旅遊在世界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都廣泛存在,在中國常常把這種傳統的鄉村旅遊歸類於探親旅遊。
現代鄉村旅遊是在20世紀80年代出現在農村區域的一種新型的旅遊模式,尤其是在20世紀90年代以後發展迅速,旅遊者的旅遊動機明顯區別於回老家的傳統旅遊者。
詩畫田園 唯美鄉村詩畫田園 唯美鄉村
現代鄉村旅遊的特徵主要表現為:旅遊的時間不僅僅局限於假期;現代鄉村旅遊者充分利用農村區域的優美景觀、自然環境和建築、文化等資源;現代鄉村旅遊對農村經濟的貢獻不僅僅表現在給當地增加了財政收入,還表現在給當地創造了就業機會,同時還給當地衰弱的傳統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
現代鄉村旅遊對農村的經濟發展有積極的推動作用,隨著具有現代人特色旅遊者迅速增加,現代鄉村旅遊已成為發展農村經濟的有效手段。因此非常有必要分清這種“回老家”的旅遊或者傳統的鄉村旅遊與現代鄉村旅遊的區別。我們談論的鄉村旅遊是指現代鄉村旅遊

定義

鄉村旅遊以具有鄉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體為旅遊吸引物,依託農村區域的優美景觀、自然環境、建築和文化等資源,在傳統農村休閒遊和農業體驗游的基礎上,拓展開發會務度假、休閒娛樂等項目的新興旅遊方式。
國內外學術界對鄉村旅遊還沒有完全統一的定義,主要有以下觀點:
西班牙學者Gilbert and Tung(1990)認為:鄉村旅遊(Rural tourism)就是農戶為旅遊者提供食宿等條件,使其在農場、牧場等典型的鄉村環境中從事各種休閒活動的一種旅遊形式。
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委員會(OECD,1994,P.15)定義為:在鄉村開展的旅遊,田園風味(rurality)是鄉村旅遊的中心和獨特的賣點
以色列的Arie Reichel與Oded Lowengart和美國的Ady Milman(1999)簡明扼要的說:鄉村旅遊就是位於農村區域的旅遊。具有農村區域的特性,如旅遊企業規模要小、區域要開闊和具有可持續發展性等特點。
英國的Bramwell and Lane (1994)認為:鄉村旅遊不僅是基於農業的旅遊活動,而是一個多層面的旅遊活動,它除了包括基於農業的假日旅遊外,還包括特殊興趣的自然旅遊,生態旅遊,在假日步行、登山和騎馬等活動,探險、運動和健康旅遊,打獵和釣魚,教育性的旅遊,文化與傳統旅遊,以及一些區域的民俗旅遊活動。
國內有關鄉村旅遊的定義較多,何景明和李立華認為狹義的鄉村旅遊是指在鄉村地區,以具有鄉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體為旅遊吸引物的旅遊活動。鄉村旅遊的概念包含了兩個方面:一是發生在鄉村地區,二是以鄉村性作為旅遊吸引物,二者缺一不可。

相關概念定義

鄉村旅遊
概念1:游居
定義:游居即旅遊式居住。
概念2:居游
定義:居游即居住式旅遊。
概念3:第二居所
定義:第二居所即以游居為主的旅遊式居所。
概念4:詩意棲居
定義:詩意棲居即生態文化游居方式。
概念5:野行
定義:野行是以強身養性為宗旨,以村莊野外為空間,以人文無干擾、生態無破壞、行走無路徑為特色的村野徒步運動。

鄉村展示

掌柜窯村是朔州市平魯區晉蒙交界處,古長城腳下,古絲綢之路和走西口必經的一個原始自然的原生態村落,距109國道1.5公里。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傅作義、李林、黃厚等革命元老和英烈曾在這一帶多次作戰,村民們積極參與給八路軍抬擔架、養傷員、送軍糧、縫軍鞋等支前活動,有著優良的革命傳統,
屬革命老區。寧靜優美的生態環境、天然的自然景觀以及純樸的鄉村生活方式、迎合了久居大城市的人們對寧靜、清新環境和回歸大自然的渴求,使人們直接享受大自然的恩賜。人們還可以在農舍小住一夜,品嘗農莊主人準備的別有格調的晚餐,
遊客們還可以從事農耕、收穫、飼養,步行、探險、運動.打獵.登山等活動。累了可以在樹下草地休息,呼吸新鮮空氣,聆聽鳥兒的歌唱,直到太陽西斜,享受回歸自然的樂趣。就連老外都經常駐足賞景,並留下了“掌柜窯是個神奇美妙的地方”讚譽。

發展概況

發展背景

對於西方已開發國家而言,鄉村旅遊是工業城市污染和快節奏生活方式的產物。而作為農業大國, “三農”問題、國家政策等在我國鄉村旅遊產生及發展過程中起了不可忽視的推動作用。
鄉村旅遊作為連線城市和鄉村的紐帶,促進了社會資源和文明成果在城鄉之間的共享以及財富重新分配的實現,並為地區間經濟發展差異和城鄉差別的逐步縮小、產業結構最佳化等做出很大貢獻,推動欠發達、開發不足的鄉村地區經濟、社會、環境和文化的可持續發展,可以說鄉村旅遊對於加快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及城鄉統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015年5月19日,汪洋在湖北恩施集中連片貧困地區調研鄉村旅遊扶貧工作時強調,旅遊扶貧開發要充分發揮鄉村自然資源優勢,保護好生態環境,突出民族文化特色,科學規劃,有序開發,切實帶動貧困人口脫貧致富。要適應自駕游、養生游、休閒遊等旅遊新業態發展需要,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旅遊服務體系,豐富旅遊產品,促進品牌化經營、規範化管理。
發揮鄉村旅遊的綜合帶動效應,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集群發展,提高旅遊扶貧總體效益。扶持貧困民眾開展旅遊創業就業,鼓勵先富幫後富、先富帶後富,積極探索以旅遊資源、扶貧資金等入股參與旅遊開發,讓貧困民眾從旅遊業發展中獲得穩定收益,提高旅遊扶貧的精準度和有效性。
2015年2月3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發布會,解讀《關於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以下稱“一號檔案”)時說,近些年,鄉村旅遊業的發展速度非常快。2014年,鄉村旅遊的遊客數量達12億人次,占到全部遊客數量的30%。2014年鄉村旅遊收入3200億元,帶動了3300萬農民致富。目前,全國有200萬家農家樂,10萬個以上特色村鎮。

國外概況

國外鄉村旅遊起源於1885年的法國,十九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大規模發展,鄉村旅遊在德國、奧地利、英國、法國、西班牙、美國、日本等已開發國家已具有相當的規模,走上了規範化發展的軌道。鄉村旅遊對推動經濟出現不景氣的農村地區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鄉村旅遊對當地經濟的貢獻和意義得到了充分證明。在許多國家,鄉村旅遊被認為是一種阻止農業衰退和增加農村收入的有效手段。在美國就有30個州有明確針對農村區域的旅遊政策,其中14個州在它們的旅遊總體發展規劃中包含了鄉村旅遊。在以色列,鄉村旅遊開發被作為對農村收入下降的一種有效補充,鄉村旅遊企業數量逐年增多。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前東歐和太平洋地區在內的許多國家,都認為鄉村旅遊業是農村地區經濟發展和經濟多樣化的動力。
國內國家旅遊局的最新測算,中國鄉村旅遊的年接待遊客人數已經達到三億人次,旅遊收入超過400億元,占全國出遊總量的近三分之一。據介紹,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已經達到359家,遍布內地的31個省區市,覆蓋了農業的各種業態。每年的三個黃金周,全國城市居民出遊選擇鄉村旅遊的比例約占70%,每個黃金周形成大約6000萬人次的鄉村旅遊市場,鄉村旅遊已經成為旅遊業新的增長點。
截至2012年底,全國有9萬個村開展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活動,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經營單位達180萬家,其中農家樂超過150萬家,規模以上園區超過3.3萬家,年接待遊客接近8億人次,年營業收入超過2400億元。2009-2013年,我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收入以年均43%的速度遞增。僅2011年,鄉村旅遊行業就帶來了860億元的經營收入,帶動近200萬城鄉人口就業,其中安排農民就業159萬人,實現農民增收257億元,帶動農產品銷售收入352億元。

發展趨勢

(1)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在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是“十二五”時期的一項重大任務,必須堅持把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統籌城鄉發展。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規劃建設,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建設農民幸福生活美好新家園。
(2)農業多產化:城市居民休閒,形成了鄉村旅遊的核心結構,包括觀光採摘農業、大棚生態餐廳、農家樂、農家大院、民俗村、垂釣鮮食等,帶動了觀賞經濟作物種植、蔬菜瓜果消費、家禽家畜消費、餐飲住宿接待、民俗文化消費的全面發展,同時把第三產業引入農村。
(3)農村景區化:鄉村風貌成為旅遊本底,用景觀的概念建設農村,用旅遊的理念經營農業,用人才的觀念培育農民,將鄉村裝點成旅遊度假腹地;鄉村民居成為觀光體驗產品,鄉村民居與本地資源及文化特色相結合,形成產業型、環保型、生態型、文化型、現代型發展思路。
(4)農民多業化:鄉村旅遊的發展可以使農民以旅遊為主業、種植為副業;農民的身份可以從務農轉變成農商並舉,農戶可以獨立經營,也可以形成私營企業;吸引農民大力發展觀光農業、生態農業、精品農業。
(5)資源產品化:把農村的生產、生活資料轉換成具有觀光、體驗、休閒價值的旅遊產品,並且一定區域內要差異化發展。具體有田園農業旅遊、民俗風情旅遊、農家樂旅遊、村落鄉鎮旅遊、休閒度假旅遊、科普教育旅遊等模式。
鄉村旅遊

政策支持

2018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3個部門聯合印發《促進鄉村旅遊發展提質升級行動方案(2018年—2020年)》,提出“鼓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鄉村旅遊發展建設”,加大對鄉村旅遊發展的配套政策支持。此前,2018年中央一號檔案明確提出關於“實施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精品工程”的要求。

開發分析

開發現狀

自19世紀70年代以來,鄉村旅遊在已開發國家農村地區增長迅速。這對推動經濟出現不景氣農村地區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Blaine and Golan 1993; Dernoi 1991)。鄉村旅遊對當地經濟的貢獻和意義得到了充分證明(Fleischer & Pizam, 1997; Page & Getz,1997; OECD,1994)。在許多國家,鄉村旅遊被認為是一種阻止農業衰退和增加農村收入的有效手段(Arie Reichel,Oded Lowengart,Ady Milman,1998)。
鄉村旅遊開發在世界各地發展非常迅速,2001年,義大利一萬多家鄉村旅遊企業共接待遊客達2100萬人次,營業額達9000億里拉(約合4.3億美元),比2000年增加了12.5%(新華網,2001.12.30)。在美國就有30個州有明確針對農村區域的旅遊政策,其中14個州在它們旅遊總體發展規劃中包含了鄉村旅遊(Luloff et al,1994)。在以色列,鄉村旅遊開發作為對農村收入下降的一種有效補充,鄉村旅遊企業數量增多 (Fleischer & Pizam,1997)。同時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前東歐和太平洋地區在內的許多國家,都認為鄉村旅遊業是農村地區經濟發展和經濟多樣化的動力(Hall,& Jenkins,1998)。
英國Richard Sharpley(2001)認為鄉村旅遊企業面臨的挑戰主要有:缺少支持;缺少訓練;旅遊設施和旅遊吸引物缺乏;淡旺季明顯,利用率不高;行銷效率低下等幾個方面。
在20世紀後期,西班牙通過對該國近20年鄉村旅遊的研究總結,證明現代鄉村旅遊非常有利於推動西班牙農村地區的發展,在西班牙現代鄉村旅遊者年齡多處於25-45歲之間,為社會文化水平高、購買力強的城市居民,他們對享受農村活動持積極的態度,主要鄉村旅遊活動包括運動、與農業相關的勞動和觀光等方面,這些現代鄉村旅遊者多利用現有的設施,包括充滿魄力的鄉村小旅館和農舍等(Bardo´n1987,1990; Bote 1987,1988; Candela 1992; Fuentes 1995)。
中國各地的鄉村旅遊開發以農業觀光和休閒農業為主,民俗風情旅遊;以收穫各種農產品為主要內容的務農採摘旅遊和以民間傳統節慶活動為內容的鄉村節慶旅遊等幾個方面。

投資與消費

來自國家旅遊局的數據顯示,2014年,鄉村旅遊人數已占到全國遊客總量的1/3。近幾年,全國城市居民周末休閒和節假日出遊,70%以上選擇周邊的鄉村旅遊點,全國主要城市周邊的鄉村旅遊接待人數年均增長高於20%。
村旅遊一年比一年火熱,如何進一步拓展其發展空間?在全國鄉村旅遊提升與旅遊扶貧推進會議上,國家旅遊局傳遞出新信號:鄉村旅遊發展要以農為本、以鄉為魂,不斷創新鄉村旅遊產品和業態,著力促進鄉村旅遊提質增效,積極鼓勵鄉村旅遊創業就業,全面提升鄉村旅遊的發展質量和服務水平,著力打造農家樂升級版。這些利好訊息昭示著,我國鄉村旅遊將迎來新一輪投資與消費的熱潮。

開發類型

鄉村旅遊的迅速發展,逐漸呈現出產業的規模化和產品的多樣化。國外一些與鄉村旅遊相關的旅遊主要有:Agrotourism(農業旅遊)、Farm Tourism (農莊旅遊)、Green Tourism(綠色旅遊)、Village Tourism(一般指偏遠鄉村的傳統文化和民俗文化旅遊)和Peripheral Area Tourism(外圍區域的旅遊) 等。
綜合國內鄉村旅遊的現狀和其它學者的研究成果,鄉村旅遊基本類型歸納為以下幾類:
①以綠色景觀和田園風光為主題的觀光型鄉村旅遊。②以農莊或農場旅遊為主,包括休閒農莊,觀光果園,茶園、花園,休閒漁場,農業教育園,農業科普示範園等,體現休閒、娛樂和增長見識為主題鄉村旅遊。③以鄉村民俗、鄉村民族風情以及傳統文化為主題的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及鄉土文化為主題的鄉村旅遊。④以康體療養和健身娛樂為主題的康樂型鄉村旅遊。

存在問題

中國鄉村旅遊開發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對鄉村旅遊層面理解不深,概念混亂
觀光旅遊,嚴重地降低了鄉村旅遊的豐富性,掩蓋了鄉村旅遊所包含的其他類型。許多鄉村旅遊景區多以單純的農業觀光為主,多數鄉村旅遊產品未能真正體現鄉村旅遊的各個層面,有的甚至歪曲了鄉村旅遊的內涵,影響了產品的吸引力。
(2)各自為政
在鄉村旅遊開發和經營中普遍存在各自為政的現象,資源與資金沒有形成有效合力,鄉村旅遊普遍存在規模小,經營者品牌意識淡薄的現象。在鄉村旅遊開發中片面強調對鄉村自然資源的開發,而忽視了鄉土文化、鄉村民俗等文化內涵開發以及對鄉村旅遊文化狹義和片面的理解,忽視了對農村其它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3)缺乏規劃和策劃
由於資金缺乏,沒有對旅遊資源進行論證、規劃和策劃就匆忙上馬,開發中只重規模,不講質量,粗製濫造,許多鄉村旅遊開發存在較大的盲目性,只考慮當前,不顧長遠,有的鄉村旅遊開發本身就是一種破壞。此外部分鄉村在開發鄉村旅遊時,人工痕跡過於明顯,農村旅社建成高樓大廈,城市化傾向嚴重,影響鄉村旅遊的特色。
(4)人才匱乏
由於鄉村旅遊的開發和研究均處於較低層次上,針對鄉村旅遊的經營管理人員相對較少,對鄉村旅遊從業人員缺乏系統有效的培訓。在實際的鄉村旅遊操作中,許多鄉村旅遊區的管理人員由村幹部兼任和由當地農民擔任。鄉村旅遊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素質普遍低下,鄉村旅遊的迅速發展與低素質鄉村旅遊經營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相矛盾,鄉村旅遊處於粗放經營,形成輕管理、低質量、低收入的惡性物循環中,嚴重製約了中國鄉村旅遊業的發展。
(5)開發產品特色少、雷同多
目前國內鄉村旅遊多集中開發休閒農業和觀光農業等旅遊產品,而對鄉村文化傳統和民風民俗資源的開發重視不夠。鄉村旅遊的開發過分地依賴農業資源,缺乏文化內涵,地域特色文化不突出。此外,中國還存在鄉村旅遊產品雷同多,缺少特色產品,整體接待水平偏低,配套設施不完善等現象。

開發程式

鄉村旅遊開發是運用一定的資金和技術,對鄉村的自然旅遊資源、社會文化旅遊資源、公共投資、技術與人力資源、服務設施、基礎設施等旅遊產業要素及相關社會經濟資源最佳化配置,使潛在的旅遊資源轉化為旅遊者可以利用的旅遊吸引物,並因此產生經濟價值及其它多種價值,或對已被部分利用資源的廣度和深度進行加強,從而提高旅遊資源綜合價值的過程。鄉村旅遊開發是在特定的農村環境中進行的,開發過程及開發後的經營都將對農村社會、經濟和環境都將產生一系列的影響,因而鄉村旅遊的開發始終要與農村居民最直接的利益聯繫在一起,要使當地農民在旅遊開發中受益。
旅遊開發項目構思拙劣或項目匆匆上馬,都可能導致開發失敗(McKercher,2001)。缺少專門機構指導旅遊開發會帶來濫用建設資金的問題(Prideaux,2002)。中國農村以家庭為生產經營主體,農村的經濟組織、行政管理組織和社會管理組織在不斷地弱化,如果不進行廣泛的動員則無法自行組織起來。因此對中國農村地區的鄉村旅遊開發需要建立有廣泛民眾基礎的旅遊開發指導委員會,其職能主要是對整個開發行動進行組織、協調和溝通。這一組織一般由村裡有號召力並熱心旅遊事業的幹部組成,並能獲得廣大民眾的信任和認可,是廣大村民利益的代表者。結合國內外鄉村旅遊開發的成功經驗,本文提出了開發鄉村旅遊按以下七個步驟進行。
鄉村旅遊的開發程式
社區利益→第一步:擬議旅遊開發項目
第二步:項目影響因子的識別←-
↓ 開發指導委員會與社區居民雙向溝通
第三步:社區諮詢以獲得支持――
第四步:項目可行性研究 ←專家就目標市場、經濟狀況進行分析
第五步:項目修訂 ←評估專家報告
第六步:籌集開發資金 ←投資機構項目權衡
第七步:項目實施
建立以上鄉村旅遊開發程式是因為:
首先,鄉村旅遊開發要充分考慮社區利益,並在“資源+市場”開發導向下擬議旅遊項目,既立足於資源優勢,同時又考慮到旅遊市場的需求。對現有的鄉村旅遊資源的賦存情況、文化內涵以及開發條件進行分析論證,在資源最佳化配置基礎上,擬定具有地方特色的鄉村旅遊項目。
開發鄉村旅遊項目通常能促進當地社會經濟發展,並使當地居民受益,但同時也可能帶來負面影響,開發鄉村旅遊會直接和間接引起當地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對開發項目的影響因子進行識別,為定性定量地預測和解釋影響的程度提供基礎數據,目的是提出增進有益影響的建議,制定消除與緩解有害或負面影響的對策。這些影響因子包括人口影響因子、社區內和機構內的各種關係因子、個人和家庭層次上的影響因子、社區基礎設施需求因子、經濟條件變化因子等。各種因子又可細分為不同的內容,要根據鄉村旅遊資源狀況、鄉村旅遊項目和鄉村所處的區位條件等內容進行調整。
鄉村旅遊開發項目社會經濟影響評價的因子
類 型 內 容
人口影響因子 人口自然改變;農村剩餘勞動力的流入流出;季節性旅遊者變化;農村家庭的遷入遷出;年齡、性別、民族組成的變化
社區內和機構內的各種關係因子 形成對擬議開發的態度;村民受益差異;行政聯繫的影響;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經濟方面的不公平;改變就業機會;社會治安狀況
個人和家庭層次上的影響因子 擾亂日常生產生活的方式;鄰里聯繫的變化;造成民族習俗、觀念、宗教活動的差異;家庭結構的變化
社區基礎設施需求因子 引起社區基礎設施變化;土地的獲取和支配條件變化;社區公共服務條件的變化;對已有資源的影響;休閒和文體活動變化
經濟條件變化因子 就業人數、類型、收入的季節性變化;部分地塊價值變化;個人和家庭收入水平;家庭收入中非農收入所占比例;地方財政收支;擬議開發旅遊項目的投入和產出;新增基礎設施、社區公共服務設施的投入
其二,鄉村旅遊開發是一個雙向信息反饋的過程,主要通過鄉村旅遊開發指導委員會將旅遊的影響告知社區居民,並作出解釋,將其意見和建議綜合考慮,儘量擴大有益的影響,消除或減少負面影響。人口影響因子、社區內和機構內的各種關係因子、社區基礎設施需求因子的變化影響地方農村財政收支和經濟發展,最終結果是導致當地的居民的生活質量發生變化。因此應把各因子變化對社區居民的的綜合影響信息傳遞給社區居民,以獲得公眾對項目開發的理解和支持。
其三,基本保證鄉村旅遊開發項目滿足社區公眾的需求和符合社區居民的利益,但能否達到預期的效果,還需聘請有關專家對項目進行可行性研究。專家運用科學的方法對擬議旅遊項目進行深入細緻的調查研究,對建設方案預期的經濟效益進行分析、比較論證,從而評價方案的可行性,為投資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在這一步中對旅遊市場和對經濟的分析非常重要,以保證待開發的旅遊項目在經濟上可行,在市場上有需求,並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
其四,結合專家提供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對項目進行修訂。通過聘請有關專家組成專家評審團對項目可行性研究進行評審,參加評審對象擴大到旅遊開發指導委員會成員,以及與旅遊項目實施相關的社區代表。這樣既能保證項目的科學性,又能得到社區居民的支持,以減少實施過程中的阻力。
最後,多渠道籌集開發資金,堅持“國家、集體、個人”一起上,“誰投資、誰受益”的方針,鼓勵多種形式的資金投入。村民可採用資源入股、資金入股等形式,也可以工代資,以勞動力轉化為股份。對於所在村的上級行政部門,則可採用旅遊扶貧,投資基礎設施建設的方式為旅遊業初期發展注入資金,以奠定鄉村旅遊開發的基礎。以項目換土地、土地作價或土地使用權都可以作為籌資方式。在現行政策允許的條件下,最佳化投資環境,給予投資者一定優惠政策以調動外來投資者的積極性。順利籌集到資金後,即可以實施旅遊項目開發。
總的來講,本開發模式能比較充分地體現“社區事務,社區參與”的思想,並廣泛徵求專家意見,保證項目的科學性。從項目的籌劃到實施的各階段社區居民均有參與的機會,這有利於獲得社區居民的理解和支持,減少開發工作中的阻力。

提質升級

促進鄉村旅遊和休閒農業提質升級,逐步向高品質邁進,各地應注重統籌規劃,明確發展目標,進行合理布局,形成完整、詳細、成體系的發展方案,同時在資金、人才方面給予更多支持,這樣才能避免“一哄而上”監管缺失、產品同質化、資金不足等問題。
促進鄉村旅遊向高品質發展,要注重對文化內涵的挖掘。廣大鄉村地區擁有傳承千百年的豐富的民俗文化,不少古村落擁有獨特的建築風貌和人文歷史。然而,有更多不知名但同樣有豐富文化資源的鄉村地區,有些文化遺存正在面臨流失的危險。因此,應當將鄉村文化資源合理地保護和利用起來,讓文化資源為人們所知、為人們所喜愛,成為“活”的文化,才能實現更好地保護、傳承和發展。
鄉村旅遊向高品質發展,還要通過創新引領,結合當地特點和優勢,發展創意農業。一些地方建設鄉村大地藝術景觀,將現有的果蔬資源景觀化;在山西許村,國際藝術公社保存了古民居風格,並引入了國際藝術家來採風創作,以藝術復興村莊;有的鄉村將當地民俗文化用演藝、節慶的方式展現出來,並讓遊客參與其中,讓遊客在娛樂中有所收穫。這些都為鄉村旅遊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模式。
鄉村旅遊除了與農業產業結合外,還要積極引入新業態,與康養、體育、教育產業等融合發展,打造宜居、宜游、宜業、宜養的鄉村田園綜合體。不少農村地區森林、植被覆蓋率高,被譽為“天然氧吧”,比較適合發展養老、保健、康養產業,退休的中老年人喜歡來到康養中心長期居住。一些鄉村建設有氧健康步道、綠道、景觀道,還可以發揮自然環境的優勢,引入運動賽事。貴州舉辦多屆的國際山地旅遊大會及戶外運動大會,吸引徒步、露營等戶外愛好者聚集,帶動了當地的鄉村旅遊熱度。這些都為融合發展提供了新的視角。

如何設計

旅遊規劃項目組設計了生態旅遊規劃項目的開發建設,集中在旅遊規劃區內進行商務度假、療養、峰會、演出,均將在這個區域內進行。旅遊規劃專家陳元夫教授認為:“建立開放街區不僅僅是作為一個景區的入口來考慮,還要使之成為貴陽的一個高端的休閒場所。縱觀貴陽的休閒消費市場,沒有什麼場所可供周末或晚上消費。所以在該景區建設一個開放的商務度假區既滿足了區域內人群的休閒消費,又滿足了貴陽的城市生活。”
本旅遊規劃項目根據其主體定位與自身的地形情況,將整個區域劃分為七個功能分區,分別為風情走廊區,溫泉產業示範,景觀房產區,商務度假區,開放街區,商務辦公區,預留土地區。良好的自然環境,精緻的人文景觀,將成為一些企業的辦公首選地。建設商務辦公區用來滿足烏當區一些居民工作的場所,在建設的前期,可以將預留區栽植大量的喬木,用於育林,後期待到土地區域升值時,在做適當的開發建設。
在鄉村旅遊開發設計中,總結出一下幾點:一、增強鄉村旅遊的文化內涵,在開發鄉村旅遊中,要通過系統規劃,有機整合鄉村旅遊資源,認真科學地策劃好旅遊開發項目。同時還要加強文化內涵建設,以鄉土文化委核心,提高鄉村旅遊產品的品味和檔次。加強鄉村旅遊的文化內涵挖掘有利於改變目前我國鄉村旅遊產品結構雷同、檔次低的狀況。在開發鄉村旅遊產品項目和設計中,要在鄉村民俗、民族風情和鄉土文化上做好文章,使鄉村旅遊產品具有較高的文化品位和較高的藝術格調。二、保持本色,突出特色,對於開發鄉村旅遊,要注意保持鄉土特色,突出田園特色,避免城市化傾向。三、樹立品牌。四、開發鄉村旅遊要做好:開發鄉村旅遊要與其它旅遊開發相結合,與農村扶貧相結合,開發鄉村旅遊要與小城鎮建設相結合,與資源保護和主打生態個性相結合。五、加強社區參與和對農民的培訓引導。開發鄉村旅遊要將農業、農民和鄉村發展高度結合起來,使旅遊業成為鄉村社區重要的產業。在開發鄉村旅遊中農民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要把開發鄉村旅遊做活、做大、做好,就得加大社區參與力度,加強對農民的培訓和引導工作,激發農民辦旅遊的積極性和提高農民辦旅遊的能力,努力開拓鄉村旅遊的本土特色增強旅遊收益,是廣大農民真正受益。

開發措施

特點結合

文化內涵
在鄉村旅遊開發中,以鄉土文化為核心,提高鄉村旅遊產品的品味和檔次。加強鄉村旅遊的文化內涵挖掘有利於改變中國鄉村旅遊產品結構雷同、檔次低的狀況。在鄉村旅遊產品項目的開發和設計中,要在鄉村民俗、民族風情和鄉土文化上做好文章,使鄉村旅遊產品具有較高的文化品味和較高的藝術格調。
保持本色
對鄉村旅遊的開發,要注意保持鄉土本色,突出田園特色,避免城市化傾向。鄉村旅遊的投資商在開發中要注重對原汁原味的鄉村本色進行保護。因而對鄉村旅遊開發要加強科學引導和專業指導,強化經營的特色和差異性,突出農村的天然、純樸、綠色、清新的環境氛圍,強調天然、閒情和野趣,努力展現鄉村旅遊的魅力。
聯合經營
全國各地城市近郊都在花大力氣發展鄉村旅遊,爭奪客源的競爭非常激烈。鄉村旅遊要在當地政府的引導下實現聯合經營,以群體的力量形成規模效應,創立品牌,增加市場競爭力,走規模化和產業化的道路,實現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

結合事項

1.鄉村旅遊開發要與其它旅遊開發相結合
鄉村旅遊不能理解為是一種純粹的農業資源開發,而要與區域內其它旅遊資源和旅遊景點的開發結合起來,藉助已有旅遊景點的吸引力,爭取客源,以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格局。
2. 與農村扶貧相結合
據估算農村大約有1.5億剩餘勞動力,到2010年還將至少新增勞動力6350萬人左右。從中短期看,中國的就業壓力有增無減,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是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開發鄉村旅遊可增加旅遊就業機會,可以從一定程度上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問題,緩解農村剩餘勞動力對城市的壓力。
3. 鄉村旅遊開發要與小城鎮建設相結合
2001年中國的小城鎮已突破2萬個,城鎮化率達37.66%,中國平均每年新增小城鎮約800個,10年中有1億農村人口落戶小城鎮。鄉村旅遊開發可能牽涉到移民問題,小城鎮是比較理想的接納場所。鄉村旅遊開發要與小城鎮建設相結合,小城鎮的建設要按旅遊城鎮的風貌進行控制,使小城鎮本身就成為旅遊吸引物之一,也可以依託小城鎮發展鄉鎮企業、旅遊商業,如農副產品的深加工、旅遊紀念品的生產等。
4.與資源保護和打造生態個性相結合
在鄉村旅遊開發中要注意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協調的問題,防止旅遊開發造成環境污染和資源破壞,加強與生態資源的有機結合,堅持在旅遊資源開發中“保護第一,開發第二”的原則,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經濟

國家要對鄉村旅遊業長期的政策、經濟和技術支持是非常必要的。許多研究表明一般鄉村旅遊很難帶來高收益,因此國家除給鄉村旅遊開發長期的經濟和技術上的支持外,還要制定對鄉村旅遊開發傾向性的政策,並將鄉村旅遊的開發納入到各級旅遊總體開發規劃中。

培訓引導

鄉村旅遊開發要將農業、農民和鄉村發展高度結合起來,使旅遊業成為鄉村社區重要的產業。在鄉村旅遊開發中農民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努力開拓鄉村旅遊的本土特色,增加旅遊收益,使廣大農民真正受益。
總之發展鄉村旅遊要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以保護鄉村的自然生態環境為重點,維護鄉村性和地方特色,走特色化、規範化、規模化和品牌化一體化的道路,實現鄉村旅遊產業化的基本目標,最終實現鄉村旅遊業可持續發展。
註:國內部分學者認為鄉村旅遊等同於農業旅遊(agritourism),農業旅遊一般譯為agrotourism。

旅遊規劃

第一, 從資源本底[1]看,黃山市鄉村間存在如下共性:本底支撐要素基本相同——都以優美的生態環境為宏大背景,以天人合一的村落選址與布局為重要基礎,以特色鮮明的徽派建築符號為重要顯性載體,以極富魅力的徽州文化為重要隱性載體及靈魂。其差異性則體現在細部層面,如:各地的民風民俗、土特產、特色鄉村美食、村落周邊具體環境(比如,依山為主?傍水為主?翠竹環繞?農莊環繞?)、田園景觀、村落布局、人文背景等。
第二,從鄉村旅遊產品層面看,主題村落的共性在於:都具有旅遊目的地的基本功能(如,住宿接待功能、觀光遊覽功能、餐飲服務功能),只是配比不同、側重點不同。其個性在於:結合鄉村現實情況基礎上提煉出的不同主題。通過個性主題有效擺脫同質化競爭,成為黃山市開展深度鄉村旅遊、通過鄉村旅遊拉動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依託。
第三,重點梳理、挖掘村落富有開發潛力的個性元素,結合市場需求,深度包裝、強化個性賣點,突出村落的鮮明主題與產品個性,從而形成能夠被旅行批發商(中間商)及終端消費者——遊客所廣泛理解接受的、並能成功激起市場消費欲望的、個性化的鄉村主題旅遊產品集群,使理性的項目成為便於市場消費的鄉村旅遊產品體系。由此塑造黃山市的鄉村旅遊總體品牌,構築各類產品交匯融合、多元化產品組合、更具有個性化的旅遊時空連續體。

價值體現

為市民:提供吃、住、行、游、購等各類信息、周末休閒遊線路,快速查詢、線上預訂。
為商戶:整合農家樂、度假村,地方景點、地方特產商家,在網路上進行展示宣傳、行銷推廣、簡訊預訂、電子商務。
為企業:提供商務會議,度假休閒,拓展培訓等服務。
為主管部門:提供信息傳達、網上評級、行業監管、經驗分享。
2014年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和示範點名單

公示名單

2016年示范縣(市、區)名單
北京市昌平區、房山區
天津市寶坻區
河北省承德市、平山縣、館陶縣、張家口市崇禮區
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區、曲沃縣
內蒙古自治區五原縣、寧城縣
遼寧省新賓滿族自治縣、綏中縣
吉林省長春市九台區、安圖縣
黑龍江省東寧市、林甸縣
江蘇省啟東市、常州市金壇區、南京市浦口區、鹽城市鹽都區
浙江省麗水市、桐鄉市、浦江縣
安徽省南陵縣、金寨縣、靈璧縣
福建省永泰縣
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宜春市袁州區、贛縣
山東省蘭陵縣、蓬萊市
河南省洛陽市、民權縣、光山縣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湖南省安仁縣、吉首市
廣東省平遠縣、翁源縣
廣西壯族自治區容縣、貴港市覃塘區、荔浦縣
重慶市合川區、潼南區
四川省成都市、西昌市、閬中市
貴州省台江縣、荔波縣、畢節市百里杜鵑管理區
雲南省廣南縣、水富縣
西藏自治區加查縣、芒康縣、索縣
陝西省鹹陽市渭城區、藍田縣、渭南市休閒農業示範區(臨渭區、大荔縣)、楊凌示範區
甘肅省康縣、莊浪縣
青海省祁連縣、互助縣
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彭陽縣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阜康市、和靜縣、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
大連市瓦房店市
青島市黃島區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10團
2014年示范縣(市、區)名單
北京市平谷區
河北省元氏縣、承德市雙灤區
鄉村旅遊
山西省陽城縣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克什克騰旗
遼寧省本溪滿族自治縣
吉林省長春市雙陽區
黑龍江省木蘭縣
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宜興市
浙江省蘭谿市、新昌縣
安徽省霍山縣
福建省泰寧縣、連城縣
江西省武寧縣
山東省泗水縣臨朐縣
河南省登封市
湖北省遠安縣
湖南省新化縣、麻陽苗族自治縣
廣東省博羅縣
廣西壯族自治區龍勝各族自治縣
海南省瓊海市
重慶市武隆縣
四川省武勝縣
貴州省鳳岡縣
雲南省澂江縣
陝西省柞水縣
甘肅省兩當縣
青海省門源回族自治縣
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金鳳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瑪納斯縣
大連市莊河市
寧波市寧海縣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師185團

公示名單

北京市
通州區第五季富饒生態農業園
鄉村旅遊
延慶縣四季花海農園
豐臺區王佐鎮南宮村
天津市
濱海新區海濱街沙井子三村
薊縣穿芳峪鎮小穿芳峪村
河北省
遷西縣喜峰口板栗專業合作社觀光園
宣化縣假日綠島生態農業文化旅遊觀光園
臨城縣尚水漁莊
武安市白沙村休閒農業園區
山西省
忻州市鳳凰山生態植物園
陽泉市華北奕豐生態園
長治市襄垣富陽綠盈休閒農業觀光示範園
內蒙古自治區
寧城縣黑里河松楓山莊
科右前旗玫瑰莊園
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萬通旅遊度假村
遼寧省
鞍山市高新區山水莊園
建平縣萬壽街道小平房村
遼陽市三禾農業觀光園區
吉林省
撫松縣康紅農特產種植場
和龍市東城鎮光東朝鮮族民俗村
黑龍江省
尚志市一面坡鎮長營村
蘭西縣錫伯部落
賓縣濱州鎮友聯村
上海市
崇明縣泰生示範農場
崇明縣陳家鎮瀛東村
松江區雪浪湖生態園
江蘇省
如皋市長江藥用植物園
無錫市綠源農業觀光園
張家港市金港鎮長江村
無錫市錫山區東港鎮山聯村
浙江省
杭州市餘杭區琵琶灣生態農莊
台州市三門農博園
紹興市上虞區蓋北野藤葡萄休閒觀光園
嘉興市南湖區梅花洲農業休閒園
安徽省
東至縣江南農業科技園
合肥市廬陽區三十崗鄉
和縣林海旅遊農業觀光園
福建省
邵武市雲靈山莊
晉江市金井鎮圍頭村
仙遊縣聚仙堂生態旅遊山莊
永安市天斗生態文明示範區
江西省
婺源縣江嶺風景區
石城縣通天寨荷花園區
浮梁縣瑤里梅嶺山莊
新建縣溪霞怪石嶺旅遊景區
山東省
夏津縣黃河故道森林公園
泰安市岱嶽區道郎鎮裡峪村
日照市淞晨茶文化產業園
蘭陵縣國家農業公園
河南省
駐馬店市老樂山休閒農業產業園
嵩縣車村鎮天橋溝村
濟源市養生嘉源休閒觀光園
湖北省
襄陽市襄城區中華紫薇園
大冶市龍鳳山生態園休閒度假村
竹谿縣龍王埡生態文化觀光園
湖南省
衡陽市珠暉區怡心生態園
長沙市開福區新富豪雲尚莊園
城步苗族自治縣神龍山莊
湘潭市昭山示範區山那邊度假村
廣東省
東菀市清溪生態農業產業園
連州市湟川三峽-龍潭度假區
潮州市紫蓮度假村
廣西壯族自治區
南丹縣芒場鎮巴平村下街屯
防城港市港口區企沙鎮簕山古漁村
陽朔縣百里新村休閒農業示範區
海南省
三亞市亞龍灣國際玫瑰谷
萬寧市興隆熱帶花園
瓊海縣博鰲美雅鄉村公園
重慶市
涪陵區南沱休閒觀光生態農業園
銅梁區巴岳山·玄天湖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園區
開縣奇聖現代觀光農業生態產業園
合川區銅梁洞森林公園友緣山莊
四川省
廣元市利州區曙光休閒觀光農業園
丹稜縣梅湖灣度假村
瀘州市江陽區醉美江灣農業園
什邡市箭台村
貴州省
福泉市黃絲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
盤縣噠啦仙谷休閒農業示範園
赤水市金釵石斛生態示範園
貴定縣沿山鎮
雲南省
香格里拉縣藏龍休閒觀光園
寧洱縣磨黑鎮
澂江縣祿充村
西藏自治區
拉薩市城關區蔡公堂白定村
陝西省
漢中市西鄉鈞鑫農場
合陽縣洽川溫泉度假村
銅川市新區照金現代生態休閒農業示範園區
西安市灃東新城現代都市農業示範園
甘肅省
皋蘭縣古梨園
平涼市崆峒區崆峒鎮
景泰縣條山農莊
青海省
共和縣生態休閒農莊
互助縣高寨青海四和撒拉文化園
寧夏回族自治區
隆德縣神林山莊
永寧縣鶴泉湖生態度假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尉犁縣羅布人村寨
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錫伯民俗風情園
奇台縣壹方陽光休閒觀光農業園區
大連市
莊河市銀月灣民俗生態觀光園
廈門市
同安區蓮花羅漢山休閒農業園區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第十二師五一農場現代農業示範園

結語

旅遊成為必需品的同時,鄉村旅遊也正逐漸邁入旅遊行業中的必需品之列,尤其成為城市居民日常休閒娛樂的一大主要選擇,更是鄉村旅遊脫貧致富、開放發展的一條有效渠道,同時也是旅遊業成為名副其實的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的有力證據。因此從“三農”角度出發,鄉村旅遊受到服務農民的政府的重點關注;作為旅遊投資商也應該抓住苗頭,加足火力,將鄉村旅遊這把火點旺;作為旅遊開發者,應該採用正確的理論來指導開發、合理的方式來經營,將鄉村旅遊這把火燒好;而所謂正確的理論指導,當然離不開對旅遊開發具有合理指導職能的旅遊規劃設計院,也正是基於此,該院就此專題進行了以上詳盡的探討,履行該院社會責任的同時,為旅遊投資商提供機遇,為旅遊開發商掃除盲點,為旅遊規劃同仁提供借鑑,最終由政府、投資商、開發運營商、規劃設計院四位一體、同心協力將鄉村旅遊做好,促進其持續有效的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