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瑊

渾瑊(jiān)(736年-800年1月1日),本名日進,鐵勒族渾部皋蘭州(今寧夏青銅峽南) 人。唐朝名將,朔方節度留後渾釋之之子。

渾瑊早年隨父於朔方軍征戰。安史之亂爆發後,先後為李光弼郭子儀僕固懷恩的部將,大小數十戰,軍功最盛。僕固懷恩叛亂時,吐蕃軍十萬入侵,渾瑊率二百騎兵沖陣,大破吐蕃。涇原兵變時,渾瑊於奉天力戰,大破數萬叛軍。並率軍收復鹹陽,出任奉天行營兵馬副元帥,封鹹寧郡王。會同馬燧率軍討平李懷光叛亂,再升為檢校司空,出鎮河中。貞元三年(787年),渾瑊奉命主持唐蕃平涼會盟,但疏於防備,遭吐蕃伏擊,渾瑊奪馬逃歸。此後仍鎮河中。次年,加邠、寧、慶副元帥。貞元十二年(796年),升任檢校司徒中書令。貞元十五年十二月(800年1月),渾瑊去世。獲贈太師諡號忠武”。

渾瑊精通騎射、武功過人,時人常將其與金日磾相提並論。他生性謙虛謹慎,雖位至將相,但從未有自矜之色,深受唐德宗信任,得以保持功名終生。

基本介紹

  • 本名:渾瑊
  • 別稱:渾日進、渾鹹寧、渾忠武、渾河中
  • 所處時代唐朝
  • 民族族群鐵勒
  • 出生地:皋蘭州
  • 出生時間:736年
  • 去世時間:800年1月1日
  • 主要作品:《行紀》
  • 主要成就:屢破吐蕃,保衛奉天
  • 官職:邠寧慶副元帥、檢校司徒中書令
  • 封爵:樓煩郡王→鹹寧郡王
  • 追贈太師
  • 諡號忠武
人物生平,少年勇將,連破吐蕃,血戰奉天,殫力平叛,主盟平涼,晚年遷升,倍極哀榮,主要成就,個人作品,人物評價,總評,歷代評價,逸聞趣事,足掌黑子,勤侍子儀,後世地位,親屬成員,史料記載,後世紀念,墓址,祠碑,

人物生平

少年勇將

渾瑊本名日進,出自鐵勒九姓中的渾部,世居皋蘭州(今寧夏銀南黃河河曲兩岸),他的高祖渾阿貪支是渾部的大俟利發,於唐太宗貞觀(627年-649年)年間內附唐朝,從此以部名為姓氏。唐朝為了安置鐵勒諸姓,在今寧夏境內設定了皋蘭、祁連等州,渾氏家族世代擔任皋蘭州都督,根據《舊唐書·地理志》的描述,其州治在鳴沙城,九姓雜居,在此繁衍生息。渾瑊的父親渾釋之武藝高強,投身朔方軍中,戰功赫赫,一路升遷到開府儀同三司,封寧朔郡王。
天寶五載(746年),十一歲的渾瑊跟著父親參加例行的防秋朔方節度使張齊丘開玩笑道:“帶乳母來了沒有?”但在次年,渾瑊就立了跳蕩功(為少年兵設定的軍功)。兩年後,渾瑊隨軍擊破賀魯部,參與石堡城之戰,收復龍駒島,“勇冠諸軍”,累遷至折衝果毅。後受朔方節度使安思順的派遣,帶領偏師深入葛邏祿部,經狐媚磧,穿越特羅斯山,大破阿布思部。又與眾軍修築永清柵、天安軍兩座城堡。因功升任中郎將
天寶十四載(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亂爆發。次年,渾瑊跟隨河東節度使李光弼在河北平叛,在九門之戰中,他一箭射死叛軍驍將李立節(《舊唐書》作陣斬李立節),以功升任右驍衛將軍。唐肅宗靈武登基後,渾瑊率領所部趕赴行在(靈武)。途經天德軍時,適逢吐蕃軍入侵,渾瑊率軍將其擊敗。之後,他跟隨郭子儀收復兩京(長安、洛陽),與安慶緒的叛軍在新鄉浴血奮戰。改任檢校太僕卿,被提拔為武鋒軍使。又跟隨僕固懷恩平定史朝義,大小數十戰,軍功最盛。戰後,渾瑊被授予開府儀同三司、太常卿之銜,實封食邑兩百戶。

連破吐蕃

廣德元年(763年),朔方節度使僕固懷恩因為不滿朝廷的某些舉措,竟然與回紇、吐蕃勾結,向朝廷反戈一擊。當時僕固懷恩派其子仆固瑒與渾瑊率軍包圍榆次,仆固瑒為朔方兵馬使張惟岳等人所殺;渾瑊則率領所部歸附了郭子儀,向朝廷表達了忠貞之心。
廣德二年(764年),渾瑊的父親渾釋之時任朔方節度留後,鎮守靈州,被僕固懷恩的叛軍殺死。朝廷當即起復渾瑊原職,任命他為朔方行營左廂兵馬使,聽從郭子儀的指揮。渾瑊之後隨郭子儀於邠州(今陝西省彬縣)討伐吐蕃,以功加御史中丞。回師後,渾瑊又在邠州參與防秋。
永泰元年(765年)九月,僕固懷恩引回紇、吐蕃、吐谷渾、党項、奴剌數十萬人共同進犯。同月十五日,吐蕃十萬大軍到達奉天,京師一片惶恐。渾瑊與討擊使白元光率先戍守奉天(今陝西省乾縣)。吐蕃軍剛開始布列陣營,渾瑊便率領二百名勇猛的騎兵衝擊敵陣,他身先士卒,吐蕃軍驚慌潰敗。渾瑊生擒敵軍將領一人,躍馬而回,隨從騎兵沒有一人為敵軍兵器所擊中。城頭上的士兵望到這一情景後,士氣倍增。次日,吐蕃軍又進攻奉天,但傷亡更加慘重。數日後,吐蕃只好收兵回營。渾瑊夜襲吐蕃軍營,殺敵一千多人。渾瑊與吐蕃軍交戰前後達二百多次,共斬殺吐蕃軍五千人。戰後,渾瑊因功升為太子賓客,率部屯駐奉天
大曆二年(767年)正月,唐代宗密詔郭子儀討伐同華節度使周智光。郭子儀命渾瑊與李懷光率軍在渭水河畔駐軍。周智光眾叛親離,於同月為部下所殺。周智光叛亂平定後,朝廷分邠、寧、慶三州隸屬於朔方軍,由郭子儀兼領。郭子儀命渾瑊先率兵至邠州,於宜祿縣參與防秋。一年多後,渾瑊加兼御史大夫
大曆八年(773年)十月,吐蕃軍十萬入侵涇原、邠州等地,郭子儀派時任朔方兵馬使的渾瑊率領步騎五千前往抵禦。十八日,雙方在宜祿縣交戰。渾瑊登上黃負原(今陝西長武境)查看敵軍陣勢,命令部隊占據險要地形,布列拒馬槍,以防備戰馬奔突。老將史抗、溫儒雅等剛愎自用,不服渾瑊指揮,在戰地置酒狂飲。渾瑊徵召史抗等出擊吐蕃軍,史抗等已經大醉,擅自命人撤除拒馬槍,強令騎兵衝擊吐蕃軍陣營不得,撤退時反被吐蕃軍尾隨,致使唐軍大敗。吐蕃軍又從背後偷襲長武城(今陝西長武西30里),唐軍遭遇慘敗,士卒死傷十分之七、八,居民被掠走千餘人。渾瑊等收殘兵拚死突圍,幸免於難,副將史籍等三人被殺。
戰後,郭子儀召集眾將商議,詢問計策。渾瑊主動請求戴罪立功,郭子儀遂赦免渾瑊之罪,命他率軍奔赴朝那(今甘肅平涼西北)。吐蕃獲勝後,想要擄掠汧州、隴州。鹽州(治今陝西定邊)刺史李國臣聞訊後,率軍奔赴秦原,一路擊鼓西行,作出尾隨吐蕃軍的陣勢。吐蕃中計,到達百城(今甘肅清水)便撤退。渾瑊率軍於關隘要地阻截,奪回了被吐蕃擄掠的俘虜兩百餘人、百姓七百餘人及駝馬數百匹。涇原節度使馬璘也率精兵夜襲在潘原的吐蕃軍輜重,殺數千人,吐蕃被迫退兵。自此之後,渾瑊每年都常在長武城戍守,參與防秋。
大曆十一年(776年),渾瑊兼領邠州刺史。同年,吐蕃入侵邠州的方渠、懷安等鎮,渾瑊率軍將其擊退。次年,郭子儀奉詔入朝,命渾瑊擔任知邠、寧、慶三州兵馬留後
大曆十三年(778年),回紇入侵太原,擊敗河東節度使鮑防軍。朝廷任命渾瑊為石嶺關已南諸軍都知兵馬使,率軍為各軍掎角,以驅逐回紇。二月,代州都督張光晟於羊武谷擊破回紇,回紇引退。同年八月,朝廷加渾瑊為檢校工部尚書、單于副都護、振武軍使。
大曆十四年(779年),唐德宗李适繼位,解除了郭子儀的兵權,將其職務一分為三,渾瑊獲兼單于大都護,充振武軍、東受降城、鎮北大都護府、綏銀麟勝等軍州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使事、管內支度營田等使。同年,德宗又任命崔寧為朔方節度使,統領郭子儀的舊部,征渾瑊入朝為左金吾衛大將軍,兼左街使。

血戰奉天

主詞條:涇原兵變
建中四年(783年),叛亂的淮西節度使李希烈偽造渾瑊的書信,意圖誣陷他參與叛亂,德宗識破了這一反間計,仍然信任渾瑊,更賜他良馬、錦幣。不久後,德宗又任命普王李誼為荊襄等道行營都元帥,大開幕府,以討伐李希烈。渾瑊被任命為檢校戶部尚書、御史大夫,充任中軍都虞候(一作元帥都虞候)。
十月,“涇原兵變”爆發,德宗出逃奉天(今陝西乾縣)。叛軍首領朱泚親率大軍,攻打奉天城。
德宗逃至奉天三日後,渾瑊率宗族子弟及家屬來到德宗身邊,德宗任命他為行在都虞候、檢校兵部尚書、京畿渭北節度觀察使。渾瑊威望素著,使人心迅速安定下來。
數日後,邠寧留後韓游瑰、慶州刺史論惟明、監軍翟文秀率軍三千,在便橋抵禦朱泚。三人與朱泚在醴泉遭遇,韓游瑰急忙回軍直趨奉天,朱泚也緊隨其後,唐軍出戰失利。叛軍爭奪奉天城門,打算進城,渾瑊與韓游瑰率軍血戰整日。城中有幾輛草車,渾瑊命虞候高固率領身穿鎧甲的戰士用長刀砍殺敵人,個個以一當百。又把草車拖過來堵塞在城門口,放火燒車,唐軍乘著火勢出擊,叛軍只好退卻。入夜後,朱泚在奉天城東三里紮營,擊柝的聲音與燃起的火堆布滿了原野。朱泚讓西明寺僧人法堅製造攻城用具,從寺廟中獲取木材,製作雲梯和衝車。韓游瑰認為只需準備好火種,等著叛軍攻城便可。此後朱每天都來攻城,渾瑊等率軍晝夜力戰。
朱泚乘夜攻打奉天城的東、西、南三面。同月二十日,唐軍終於將叛軍擊退。在此役中,左龍武大將軍呂希倩戰死。二十五日,德宗加渾瑊為京畿、渭南北、金商節度使。
十一月,靈武留後杜希全、鹽州刺史戴休顏、夏州刺史時常春及渭北節度使李建徽等率軍一萬人入援,按照渾瑊與宰相關播的建議,援軍應該從乾陵北面前來,奸臣盧杞卻說服德宗,讓援軍從漠谷前進。結果正如渾瑊所料,叛軍占盡地形優勢,以大弩、巨石連敗四路援軍及趕來援救的奉天守軍,援軍只得退保邠州(一稱各自返回本鎮)。自此之後,“賊攻城逾急”,並廣築戰壕,以期圍困奉天。十天后,叛軍又攻奉天城東北角,射入城中的箭和石頭像下雨一樣,晝夜不停,城中傷亡慘重。奉天城外無援兵,城中糧食消耗殆盡,連德宗每天也只有兩斛粗米果腹,城中守軍只有趁叛軍休息時外出採集木頭用來防禦,人心危迫,德宗與渾瑊相對而泣。
此後,朱泚加緊進攻奉天。他讓僧人法堅製造雲梯,雲梯高有九丈,長寬各有數丈,下裝巨輪,外面裹著水浸的濕牛革,周圍懸滿了水囊, 梯上可裝兵士五百人。城中的人們望見,都感到憂恐畏懼。德宗詢問群臣的意見,渾瑊與侯仲莊向德宗說明了應對之策,雲梯大而沉重,重則易陷,只要按照叛軍來襲的方向挖掘地道,地道裡面堆滿木柴、膏油、松脂,就能破解敵人的這一攻勢。唐軍按照渾瑊的要求做好準備,嚴陣以待。
十一月十五日,北風呼嘯,叛軍的雲梯車開始攻城。雲梯車中的兵士箭發如雨,守城的唐軍死傷慘重。雲梯車配有轒轀車助攻,賊兵們抱薪負土,填平壕塹,矢石、火炬此時都耐何不了叛軍,叛軍的雲梯上已有不少叛亂登上了城樓,形勢危急。德宗拿出千餘張空百委任狀交給渾瑊,讓渾瑊招募死士禦敵,授權渾瑊可以按照功勞大小任意填寫,如果委任狀用完,渾瑊可以直接在將士的身上書寫所授官職,事後朝廷一律憑狀授職。告別時,德宗說:“現在便與你永別。”渾瑊趴在地上,淚流滿面,德宗撫摸著他的後背,抽咽不能自已。
守城的唐軍將士饑寒交迫,缺少甲冑和兵器。但在渾瑊的激勵下,死戰不退。渾瑊身中流箭,隨手拔出,血流滿衣而面不改色,繼續指揮作戰,在場的唐軍都深受感動,鬥志大漲。唐軍眾志成城、意志如鋼,終於感動了上蒼,叛軍的雲梯車陷進了挖好的地道,火油點燃,順風燃燒,城上的唐軍趁機投下葦柴、火炬,雲梯車籠罩在火球之中,轉瞬之間就化為灰燼,數千攻城叛軍不及逃跑,都被活活燒死,散發的焦臭之氣,數里以外都可以聞到。唐軍士氣大振,三面出擊,皇太子李誦親自督戰,倚仗將士血戰,終於擊退了叛軍。德宗根據渾瑊的功勞,授他的兩個兒子官職。
朱泚心有不甘,半夜又捲土重來,叛軍流箭如雨,有的已經射到離德宗三步以內,德宗大驚失色,渾瑊鎮定自若,率領唐軍堅守城池,這個夜晚方才有驚無險。此時,李懷光朔方軍日夜兼程,前來救駕。兵馬使張韶被派往奉天,提前向德宗通風報信。他懷揣蠟書,偽裝成難民,被驅趕到奉天城下。張韶趁機大喊:“我是朔方軍的軍使。”城上的唐軍趕緊把他拉上城牆,張韶身中數十箭,九死一生,終於讓德宗看到了李懷光的書信。德宗閱信後,喜不自禁,讓人抬著張韶繞城一周,向軍民宣示朔方軍的到來,奉天城內一片歡聲雷動。朔方軍趕到後,在澧泉(今陝西禮泉北)大敗叛軍,朱泚抵擋不住,只得退回長安,奉天之圍得以解除。

殫力平叛

興元元年(784年)正月,德宗為酬謝渾瑊的功勞,拜他為行在都知兵馬使。二月,又加實封食邑封五百戶。渾瑊的兩個兒子在這之前已被授予官職。
因德宗急躁而不能容物的性格,擊敗朱泚後不久,他又逼反了救駕有功的李懷光。李懷光在逼走了奸臣盧杞之後,忐忑不安,他在鹹陽(今陝西鹹陽東)盤桓不進,暗中與朱泚勾結,反叛朝廷。德宗得知訊息,在渾瑊的護衛下,逃往梁州(今陝西漢中)。德宗才入谷口,而李懷光的追兵突然抵達,渾瑊命侯仲莊率後軍將其擊敗。
三月,德宗依照韓信拜將的故事,“臨軒授鉞”,加渾瑊為檢校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靈州都督、靈鹽豐夏等州、定遠西城天德軍節度等使,仍充任朔方、邠寧、振武等道兼永平軍、奉天行營兵馬副元帥。
同月,渾瑊率諸軍出斜谷邠寧節度使韓游瑰派部將曹子達率兵三千配合渾瑊軍,吐蕃大將論莽羅(《資治通鑑》作論莽羅依)率軍兩萬隨從;鳳翔節度使李楚琳也派部將石鍠率軍七百隨軍,渾瑊攻占武功(今陝西武功西北)。當朱泚派大將韓旻爭奪武功時,石鍠又率部投降叛軍。渾瑊作戰不利,集結部隊於武功城的西原上。適逢曹子達與吐蕃大將論莽羅抵達,大破韓旻於武亭川,斬首一萬餘級,韓旻“僅以身免”。渾瑊隨即進駐奉天,與李晟神策軍東西呼應,形成包圍長安、聚殲朱泚主力之勢。
五月,李晟率領唐軍收復長安。渾瑊也在同時與韓游瑰戴休顏等西面諸軍收復了鹹陽縣(今陝西鹹陽東北),擊敗叛軍三千餘人。聽聞朱泚、姚令言西逃,渾瑊命諸軍分道邀擊,叛軍潰不成軍,紛紛來降。又選精銳騎兵三千追擊朱泚,在涇州彭原西域屯(今甘肅鎮原東),朱泚被其部將殺死,傳首梁州,涇原兵變結束。
六月,德宗將渾瑊晉升為侍中。論收復京城之功,加渾瑊實封食邑八百戶。七月,德宗返回長安後,命渾瑊以本職兼任河中尹、河中絳慈隰節度使,仍充任河中同陝虢節度及管內諸軍行營兵馬副元帥,由樓煩郡王改封為鹹寧郡王。九月,德宗在長安的大寧里賜渾瑊豪宅一座、女樂五人。入宅之日,眾宰臣、節度使都相送。與李晟平分秋色,享受同樣的榮光。
渾瑊與駱元光奉命討伐李懷光,駐軍同州(治今陝西大荔),屢敗於李懷光部將徐庭光之手,無法前進。朝廷在如何處置李懷光的問題上,通過多方討論,朝廷上下取得了一致的意見。渾瑊出任朔方行營副元帥,與奉誠軍節度使馬燧等一同進討。不久後,德宗又加渾瑊為朔方行營元帥。
馬燧率步騎三萬攻拔絳州(治今山西新絳),並分兵攻取聞喜、萬泉、虞鄉、永樂、猗氏地後,在陶城(今山西永濟西北)斬首萬餘級,與渾瑊軍相會合,兵逼李懷光的大本營河中。貞元元年(785年)四月,渾瑊與馬燧在長春宮(今山西永濟境)南大破李懷光軍,並掘塹壕圍宮城,李懷光部將相繼降唐。朝廷又任命二人為招撫使。
八月,馬燧與諸將商議攻打長春宮,並親自深入宮城下,向守將徐庭光喊話策反,並要求他們堅守不要出擊。初十,渾瑊與馬燧、韓游瑰三支主力近逼河中焦籬堡(位於河中府河西縣西),守將尉矽率七百人投降。這天夜晚,李懷光舉火聯絡,諸營不予回響。馬燧親自招降徐庭光。馬燧率諸軍到河西(今陝西合陽東),河中軍士驚慌,李懷光無法控制局勢,自縊身亡,叛亂平息。
渾瑊再升為檢校司空,一個兒子加授五品官。同年冬,渾瑊在陪同德宗郊祀昊天上帝後,還鎮河中,得到了李懷光所有的部眾,朔方軍自此分屯邠州與蒲州

主盟平涼

主詞條:平涼劫盟
貞元二年(786年)八月三十日,吐蕃尚結贊帥兵大舉入寇涇州(今甘肅涇川)、隴州(今陝西隴縣),邠州(今陝西彬縣)、寧州(今甘肅寧縣),掠人馬牲畜,收割莊稼,西部邊境騷然,州縣各自為守。德宗詔渾瑊帥兵萬人,駱元光帥兵八千人屯鹹陽以備之。尚結贊旋即受挫於名將李晟,對手下言道,“唐朝的名將,惟有李晟、馬燧、渾瑊三人,不除掉他們,終為我們的心腹大患。”退至鳳翔境。吐蕃為擒獲唐將,多次要求與唐朝會盟。
貞元三年(787年)四月,德宗擬遣渾瑊與吐蕃盟於清水。隨後改會盟地於平涼川(今甘肅省平涼市)。五月,渾瑊自鹹陽入朝,德宗授渾瑊為平涼盟會使,由兵部尚書崔漢衡擔任副手。因李晟一再告誡,德宗乃命駱元光帥兵屯於潘原(今甘肅平涼東)、韓游瑰屯於洛口(今寧夏固原西南),以為渾瑊之援。駱元光認為潘原離平涼過遠,一旦有變,難以及時救援。於是與渾瑊連營相進,至平涼外三十餘里而止。
渾瑊至平涼,尚結贊與他約定,各以甲士三千人列於盟壇之東、西面,只準穿常服的四百人到盟壇下。閏五月二十日,即將會盟時,吐蕃以數萬伏兵殺擒唐軍,而渾瑊等人仍然不知。應尚結贊的要求,渾瑊等人入幕更換禮服。吐蕃擂鼓三聲,伏兵蜂擁而上。渾瑊從幕後逃出,奪馬而逃。其餘自副使崔漢衡以下的人,全都陷入吐蕃人手中。唐軍戰死五百人,被俘一千餘人。渾瑊馳入駱元光營。吐蕃追兵因害怕被韓游瑰所部伏兵截斷退路,於是不再追擊。駱元光與渾瑊才得以收羅散兵,整軍回師奉天。尚結贊先離間李晟,繼而以求和為藉口欺騙馬燧,結盟時欲擒獲渾瑊,使三人一同獲罪,然後縱兵直攻長安,因渾瑊逃離而作罷。
同年七月,渾瑊回朝向德宗請罪,但德宗並未加以責怪。不久後,吐蕃入侵,德宗命渾瑊出鎮奉天。十月,渾瑊還鎮河中。

晚年遷升

貞元四年(788年)七月,渾瑊被加為邠、寧、慶副元帥。
貞元九年(793年),渾瑊與靈鹽節度使杜希全等人奉命重修被吐蕃軍隊摧毀的鹽州(今寧夏鹽池縣北)城,他盡心盡力,經兩年時間就築城完畢。此役完工後,史稱“由是靈武、銀夏、河西稍安,虜不敢深入”。
貞元十二年(796年),渾瑊升任檢校司徒中書令,其餘職位如舊。

倍極哀榮

貞元十五年(799年)冬季,渾瑊臥病。十二月二日(800年1月1日),渾瑊因病去世,享年六十四歲。德宗得知噩耗,極為悲痛,為他輟朝五日,大哭不已,群臣都前往延英殿奉慰。德宗追贈渾瑊為太師諡號“忠武”,贈絹布四千匹、米粟三千石。後喪車即將抵京時,德宗又為其輟朝,命京兆尹監護其喪事。愛屋及烏,渾瑊的兩個兒子也因為父親的蔭庇,成為當朝達官。
貞元十六年(800年)二月,渾瑊葬於京兆萬年縣洪固原。下葬之日,德宗又遣使賜絹五百匹。

主要成就

渾瑊自唐玄宗天寶(742年-756年)初年從軍以來,征戰五十餘年,為維護唐朝的統治立下了卓著的功勳。
  • 轉戰西北,大破阿布思:渾瑊十二歲時就立下跳蕩功。此後隨軍擊破賀魯部,參與石堡城之戰,收復龍駒島,“勇冠諸軍”。還曾帶領偏師深入葛邏祿部,大破阿布思。又與眾軍修築永清柵、天安軍兩座城堡。
  • 平定安史之亂周智光叛亂安史之亂爆發後,渾瑊先後為李光弼郭子儀僕固懷恩的部將,於九門之戰中射殺(一作陣斬)叛軍驍將李立節,並參與收復兩京、討伐安慶緒史朝義的戰爭。大小數十戰,軍功最盛。大曆二年(767年),渾瑊與李懷光率軍討伐同華節度使周智光,駐軍渭水河畔。同月,周智光為部下所殺,叛亂平息。
  • 平定僕固懷恩叛亂,屢破吐蕃回紇:僕固懷恩叛亂時,吐蕃軍十萬入侵,渾瑊率二百騎兵沖陣,大破吐蕃,斬首五千級。大曆八年(773年),吐蕃軍十萬入侵,渾瑊率軍抵禦,先敗後勝,迫使其退兵。大曆十一年(776年),吐蕃入侵邠州,渾瑊將其擊退。大曆十三年(778年),回紇入侵太原,擊敗河東節度使鮑防。渾瑊率軍為掎角,與代州都督張光晟一同驅逐回紇,保衛北疆。
  • 血戰奉天,討平李懷光叛亂建中四年(783年),“涇原兵變”爆發,德宗出逃奉天(今陝西乾縣)。渾瑊率宗族子弟及家屬來到德宗身邊,因其威望素著,所以他的到來使人心迅速安定下來。此後,渾瑊血戰叛軍,並獻計燒毀叛軍雲梯衝車,使得唐軍得以等到朔方軍的救援。史稱“回天捧日,實賴將軍。”興元元年(784年),李懷光叛亂爆發,渾瑊護衛德宗逃往梁州(今陝西漢中)。三月,渾瑊率諸軍出斜谷,並吐蕃大將論莽羅(一作論莽羅依)等大破叛軍大將韓旻於武亭川,斬首一萬餘級。渾瑊隨即進駐奉天,與李晟神策軍東西呼應,形成包圍長安、聚殲朱泚主力之勢。五月,李晟率軍收復長安。渾瑊也在同時與西面諸軍收復鹹陽縣(今陝西鹹陽東北),擊敗叛軍三千餘人。他又命諸軍分道邀擊逃走的朱泚、姚令言。不久後,朱泚被其部將殺死,涇原兵變結束。同年,渾瑊與奉誠軍節度使馬燧等一同進討李懷光。馬燧在連續攻取絳州(治今山西新絳)、聞喜、萬泉、虞鄉、永樂、猗氏、陶城(今山西永濟西北)等地後,與渾瑊合軍,直逼河中。貞元元年(785年)四月,渾瑊與馬燧在長春宮(今山西永濟境)南大破李懷光軍。八月,渾瑊與馬燧等率軍至河西(今陝西合陽東),李懷光自縊身亡,叛亂平息。

個人作品

渾瑊喜愛讀書,通曉《春秋》、《漢書》,曾仰慕司馬遷所寫的《史記·太史公自序》,自撰了一篇《行紀》,篇中言語全不誇張,且敘事明了。

人物評價

總評

渾瑊精通騎射、武功過人。在當時,他總是與漢朝的金日磾相提並論,渾瑊生性謙虛謹慎,雖然自己位至將相高位,但從未流露過驕矜自大的神色。每當進獻物品時,他一定要親自過目驗看,接受賞賜時,就像在德宗面前那樣恭謹。饒是德宗一向猜忌功臣,對他也是另眼相看,信任有加。
自“涇原兵變”後,德宗常恐藩鎮生事,往往姑息養奸,惟獨對渾瑊的奏論“不盡從可”,渾瑊反而為此沾沾自喜,因為這說明德宗對他沒有疑心。渾瑊在河中十六年,“猜間不能入”,使功勞與聲名保持終生。成為歷史上君臣相得的典範,為後世所稱道。

歷代評價

尚結贊:去三人(渾瑊、李晟馬燧),則唐可圖也。(資治通鑑
趙元一:高祖困於彭城,而用陳平之策,漢祚興焉。晉武得謝安石,晉室無替。古之君子,亦有是夫!(奉天錄
權德輿:①斯太師所以宣力四代,稽謨七德,輝曜威靈,勤身濯行,霆擊風行,乃緝熙於光明。故雕戈淑旗,以嚴師律;黃旒元袞,以正台曜。湛露彤弓,以覺報宴,納書追命,以榮恤禮。蕃錫始終,如公之功。(《贈太師忠武渾公神道碑銘》)②北戴斗極,陰方尚武。元金朱(闕),錫命都府。太師間代,感會雲雨。四征庇人,九合尊主。昔未成童,則能肆勤。卓行深入,致果忘身。弱冠摧鋒,環列南軍。中興之後,書社策勛。援枹兩河,轉戰三秦。靈朔郇邠,所居必聞。出統蕃衛,入司徼巡。時丁厄難,節冠群倫。逋誅煽結,狂穢宮闕。西平鞠旅,公亦授鉞。既臨延秋,如火烈烈。休士退舍,時惟不伐。祲沴蒙蒙,蒲津未通。北平釋位,公實撫封。胥命長春,克成厥功。開壁勞軍,靡有不公。以律則臧,在和而克。時惟太師,有嚴有翼。乃敷仁澤,乃布條職。時惟太師,有功有德。三公二府,是獎是陟。禭印易名,以奠以飾。材官介士,鹵簿悽惻。大隧鮮原,終南之北。萬邦作憲,永代是式。追琢馨香,與唐無極。(《贈太師忠武渾公神道碑銘》
李純:贈太師瑊,鐘秀誕靈,逢時翼聖,銘鏤金石,帶礪山河。績既著於先朝,業宜光於後裔,俾之陪祀,用光遺勛。(《命渾瑊配享德宗廟庭詔》
李商隱:九廟無塵八馬回,奉天城壘長春苔。鹹陽原上英雄骨,半向君家養馬來。(渾河中
羅隱:子儀不起渾瑊亡,西幸誰人從武皇?四海為家雖未遠,九州多事竟難防。已聞旰食思真將,會待畋游致假王。(中元甲子以辛丑駕幸蜀四首
鄭畋:昔曹沫三敗,終復魯讎;孟明再奔,竟雪秦恥。近代汾陽尚父,鹹寧太師,亦曾不利鼓鼙,尋則功成鐘鼎。(《切責高駢詔》
劉昫:①馬司徒之方略,渾鹹寧之忠藎,各奮節義,為時名臣。然元城之師,失策於田悅;平涼之會,幾陷於吐蕃,此亦術有所不至也。緬思建中之亂,四海波騰,賊泚竊發之辰,宗祀不絕如線,苟非忠臣致命,化危為安,則李氏之宗社傾矣。(舊唐書)②北平之勛,排難解紛。鹹寧蹈義,感慨匡君。再隆基構,克殄昏氛。回天捧日,實賴將軍。(《舊唐書》
宋祁:①至渾瑊、趯跌、光顏輩,烈垂無窮,惟其諒有餘故也。(新唐書)②瑊親與結贊盟,不能料虜詐,但以如詔為恭,殆有猛志而無英才乎?李晟謂虜不可與盟,則燧、瑊固出晟下遠甚。功名大小,信其然乎!(新唐書
司馬光:①德宗憤積世之弊,憫唐室之卑,南面之初,赫然有撥亂之志,而識度暗淺,資性猜愎,親信多非其人,舉措不由其道,賦斂煩重,果於誅殺,故關外之寇未平而京城之盜先起,於是困辱於興元,播遷於山南,公卿拜於賊庭,鋒鏑集於黃屋,尚賴陸贄盡心於內,李晟渾瑊輸力於外,故能誅夷元兇,還奉宗社。(歷代名賢確論)②瑊性謙謹,雖位窮將相,無自矜大之色,每貢物必躬自閱視,受賜如在上前,由是為上所親愛。上還自興元,雖一州一鎮有兵者,皆務姑息。瑊每奏事,不過,輒私喜曰:“上不疑我。”故能以功名終。(資治通鑑
蘇軾:秦之由余,漢之金日磾,唐之李光弼、渾瑊之流,皆蕃種也,何負於中國哉?(東坡志林
辛寧:噫!奉天之難,闔城待死,其危如俎上肉然。邑民父子,得不屠滅者,皆公之德也。(《唐渾忠武王祠碑記》
張預孫子曰:“守則不足。”瑊設槍壘以自營。又曰:“能使敵人不得至者,害之也。”瑊趨秦原而吐蕃去,諸軍掎角而回紇遁。又曰:“守而必固。”瑊守奉天而拒朱泚是也。(十七史百將傳
脫脫:又詔前代功臣、烈士,詳其勳業優劣以聞。有司言:“齊孫臏晏嬰,晉程嬰公孫杵臼,燕樂毅,漢曹參陳平韓信周亞夫衛青霍去病霍光,蜀昭烈帝關羽張飛諸葛亮、唐房玄齡長孫無忌魏徵李靖李勣尉遲恭、渾瑊、段秀實等,皆勛德高邁,為當時之冠。”(宋史
黃道周:渾瑊本來,鐵勒九姓。光弼掌兵,河北從定。郭復兩京,慶緒曾勝。其餘戰爭,皆捷於令。史抗敗名,再詐以正。李詐瑊書,帝不疑聽。朱泚薄城,危如懸磬。惟帝與瑊,相倚為命。血戰不休,號天相應。燒抵雲梁,隱填地阱。天未絕唐,火返賊淨。吐蕃圖京,請瑊講競。迫陷多人,惟瑊保甑。釋鎮奉天,卒於忠敬。(廣名將傳
王夫之:德宗抑有李晟、渾瑊、馬燧之赤心為用,故李懷光雖叛,不敢逼上而屏跡於河中。(讀通鑑論
朱軾:渾瑊,賢將也。功烈可嘉,其學問不可及也。最愛其忠誠謹慎,貢奉受賜,若在帝前。論奏不從,獨喜見信。功愈高而志益下,此豈武夫勛人能之乎?為將者,誠不可不知學哉!(《史傳三編》
程夢星:德宗避難奉天,渾瑊有童奴曰黃苓者,力戰有功,即封渤海郡王。可見當日渾公部下,不知幾許立功者。(《李義山詩集箋注》
蔡東藩:①此三誤,至於叛兵犯順,圍攻行在,倘非渾瑊等之血戰,及李懷光等之赴援,奉天尚能苦守乎?(唐史演義)②若夫李晟、渾瑊、馬燧,為唐德宗時三大名將,晟知吐蕃之難信,不宜與和,而瑊與燧皆未曾料及,是晟之智燭幾先,固非二人所可逮者。(《唐史演義》
范紫東:較郭汾陽之卻吐蕃,渾忠武之破朱泚,厥功尤偉。皆本境所當俎豆千秋者也。(乾縣新志

逸聞趣事

足掌黑子

郭子儀足掌中有黑痣。一天,郭子儀讓渾瑊幫他洗腳。渾瑊將郭子儀的腳捧玩許久,郭子儀詢問原因,渾瑊回答說:“我的腳上也有。”郭子儀讓渾瑊脫下鞋襪後看他的腳,譏笑他說:“比不上我。”認為渾瑊只能到中壽

勤侍子儀

渾瑊年少時侍奉郭子儀,不辭辛苦。郭子儀在軍中,渾瑊曾在夜中飲酒,“溺器必溫”。郭子儀詢問原因,渾瑊回答說:“我向來帶著它來就寢。”郭子儀心中暗道:“此人可以教導。”於是將兵法傳授給渾瑊。

後世地位

廣德元年(763年),唐代宗下詔將渾瑊等人的畫像懸掛於凌煙閣上。
元和九年(814年),唐憲宗下詔以渾瑊配饗德宗廟廷。
北宋時期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渾瑊位列其中。而明代黃道周編篡《廣名將傳》,亦收錄渾瑊於其中。

親屬成員

輩分關係姓名簡介
家世
高祖
渾阿貪支
鐵勒大俟利發,唐初任皋蘭州刺史。
曾祖
渾元慶
官至豹韜衛將軍,封靈邱縣開國伯,世襲皋蘭都督。
祖父
渾文壽
官至左領衛中郎將、太子仆,世襲皋蘭都督,贈尚書左僕射
父親
官至開府儀同三司、太常卿兼御史中丞,世襲皋蘭都督,封寧朔郡王,贈司空
同輩
弟弟
渾玘
官至輔國大將軍、右領軍衛將軍,封武當郡王。
子輩
長子
渾練
曾任殿中少監
次子
官至義武軍節度使、循州刺史。
三子
渾鉅
曾任太子司議郎
四子
渾鋼
曾任櫟陽縣尉
五子
舊唐書》作第三子,歷任諸衛大將軍。
表格參考資料:

史料記載

《贈太師忠武渾公神道碑銘》
舊唐書·卷一百三十四·列傳第八十四》
新唐書·卷一百五十五·列傳第八十》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一十七·唐紀三十三》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二十三·唐紀三十九》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二十七·唐紀四十三》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三十二·唐紀四十八》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三十三·唐紀四十九》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三十五·唐紀五十一》
藏書·卷五十六·武臣傳·賢將》
《史傳三編·卷二十六·名臣傳十八》
《欽定續通志·卷二百五十二·列傳五十二》

後世紀念

墓址

據清乾隆臨潼縣誌》記載:“(渾瑊)墓在縣西南十五里,邵平店東。”清康熙《臨潼縣誌》云:“瑊從郭子儀復兩京,討平安慶緒史朝義,肅宗臨軒授鉞,方誌漢金日磾,封鹹寧郡王,贈太師,謚忠武”。今邵平店東確有一墓,是否是渾瑊之墓,尚無證據確指。

祠碑

北宋大臣游師雄曾於今陝西乾縣建渾瑊祠堂。其中有《唐渾忠武王祠碑記》,碑斷為二,為知臨真縣辛寧撰、安宜之書,今已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