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璟

宋璟

宋璟(663年—737年),字廣平,邢州南和(今河北邢台市南和縣閻里鄉宋台)人。唐朝名相,北魏吏部尚書宋弁七世孫。

博學多才,擅長文學。考中進士,授上黨縣尉,遷中書舍人、御史中丞、吏部侍郎,官至吏部尚書刑部尚書開元十七年(729年),拜尚書右丞相、上柱國、開府儀同三司,進爵廣平郡公。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卒於洛陽,享年七十五,追贈太尉,諡號文貞。

先後歷仕武后、唐中宗唐睿宗、唐殤帝、唐玄宗五朝,一生為振興大唐勵精圖治,與姚崇同心協力,輔佐唐玄宗開創“開元盛世”,與房玄齡杜如晦姚崇並稱唐朝四大賢相。

(概述圖片來源

基本介紹

  • 本名:宋璟
  • 別稱:宋廣平、宋文貞、宋開府
  • 所處時代:唐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邢州南和
  • 出生時間:663年
  • 去世時間:737年
  • 主要作品:《梅花賦》
  • 主要成就:輔佐唐玄宗實現開元盛世
  • 官職尚書右丞相
  • 爵位:廣平郡公
  • 追贈:太尉
  • 諡號:文貞
人物生平,主要功績,人物評價,總評,歷代評價,個人作品,軼事典故,欲斬月將,解救魏元忠,金筷表直,陽春有腳,端午更名,鐵石心腸,交好王晙,宋璟賣直,遺德流播,後世地位,家族成員,史料記載,影視形象,後世遺蹟,

人物生平

宋璟生於唐高宗龍朔三年(663年)。唐高宗調露年間,年僅十七歲的宋璟進士及第,授義昌(今汝城)令後又升任監察御史,鳳閣舍人。
宋璟題跋像宋璟題跋像
神龍二年(706年),中宗下詔宋璟為檢校并州長史,沒有成行,又任為檢校貝州刺史,宋璟被擠出了朝廷。
睿宗景雲元年,宋璟自洛州長史入為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掌銓選。宋璟取捨平允,為時所稱。當時,太平公主擅權,將謀害太子李隆基,宋璟與姚崇奏請令公主出居東都洛陽,又被貶為楚州刺史。
開元初,為廣州都督,教百姓燒瓦代竹茅蓋房,以避火災。
開元四年(716年),召入為刑部尚書,不久代姚崇為相。宋璟居相位,以擇人為務,隨才授任,使百官各稱其職。他刑賞無私,敢犯顏直諫,為玄宗所敬憚,雖不合意,也勉強採納。宋璟與姚崇並稱賢相,號“姚、宋”。史稱“崇善應變以成天下之務,璟善守文以持天下之正。二人道不同,同歸於治”。
開元五年(717年),宋璟隨同玄宗巡幸東都,路過崤谷(今河南陝縣),山高路窄,難以行走。玄宗十分惱怒,要罷免河南尹李朝隱和負責旅途事務的知頓使王怡。宋璟進諫說:“陛下方事巡幸福,今以此罪二臣,臣恐將來民受其弊”。玄宗認為很有道理,就免去二人死罪。
開元八年(720年),以壓制犯法官僚的申訴,又嚴禁惡錢流通,頗招人怨,遂被授開府儀同三司,進爵廣平郡開國公,罷相。
開元十年(722年),京兆人權梁山聚眾暴動,被鎮壓後,其眾多遭逮捕,玄宗以宋璟兼京兆留守複審,他只治罪為首數人,余皆釋放。
開元十二年(724年),玄宗東巡泰山,宋璟留守京師。玄宗將出發,對宋璟說:“卿是國家元老,為朕股肱耳目。今將巡洛陽,分別有一段時日,請有什麼好主意,告訴朕。”宋璟一一直言相告。玄宗將宋璟“所進之言,書之座右,出入觀省,以誡終身”。
宋璟像宋璟像
開元十七年(729年),拜尚書右丞相
開元二十年(732年),宋璟再三請求告老,玄宗只得同意,仍令全給祿奉,賜絹五百匹。宋璟退居東都洛陽的私宅後,杜絕賓客。
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十一月十九日,宋璟在洛陽明教里的私宅中與世長辭,享年七十五歲。追贈太尉諡號“文貞”。玄宗命河南少尹崔釋之充任監護使,負責辦理喪事。
大曆五年(770年),即宋璟去世三十三年之後,顏真卿應宋璟後裔之託,撰文並書寫了碑文。大曆七年(772年),墓碑鐫刻完成,立於宋璟墓地。

主要功績

武后時期
武后執政,宋璟因為率性剛正而被重用,逐步由鳳閣餘人(即中書舍人)升遷至御史中丞;武則天的寵臣張昌宗因為私自向相士詢問運程,違反了宮規,宋璟奏請追究,但是武則天則特旨赦免,並命令張昌宗及張易之兩兄弟到他的住所謝罪,宋璟卻拒而不見。宋璟因此與他們結怨,二張屢次欲藉故中傷他,但卻不成功。
宋璟畫像宋璟畫像
中宗睿宗時期
李唐復興後,在中宗時,宋璟擔任黃門侍郎。當時宋璟得罪了當權的武三思,因此受到排擠,被外調為貝州刺史。其後,韋後叛亂,中宗被殺,睿宗李隆基平叛, 睿宗繼位。宋璟重新被起用,睿宗將他由洛州長史調為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執掌朝政,這是他首度為相。在這期間,他一改朝廷用人惟親的惡習,提出了用人“雖資高考深,非才者不取”的準則,並且不顧當時擁有極大權勢的太平公主等人的反對及阻饒,罷去昏庸的官員達數千人,並請太平公主出居東都洛陽,以防太平公主謀反,但因此得罪了太平公主,被其中傷,因此反而被罷相,貶為楚州刺史
玄宗時期
李隆基討平太平公主的叛亂,即位為唐玄宗,宋璟升調為廣州都督。宋璟仍專注改善民生,並沒有因為外調而灰心,他教曉百姓以磚瓦蓋屋取代簡陋的茅屋及草屋,以減少火災出現的可能。開元716年,他被調返京師,任刑部尚書,後來姚崇因事退隱,他獲姚崇推薦,再度為相。這時,宋璟再度提出“雖資高考深,非才者不取”的準則。他為防奸佞小人私下在皇帝耳邊進讒言,提出百官奏事,必定要有諫官、史官在旁的規定。而玄宗亦十分器重宋璟,並以師禮待之;進則迎,出則送,因此宋璟提出的具建設性的提議,通常均被採納。亦因如此,當時朝廷一改以往用人惟親的惡習,並減少了奸佞小人誣諂好人的情況,使開元初期的政局十分清明。宋璟前後為相四年,他不畏權貴,力革前弊,奉公守法,不徇私情。相傳,他叔父宋元超當了“選人”(侯選官)後,要求吏部予以優先照顧,宋璟得知後,不但不予優先錄用,並手示吏部“不能私害公。”又據史書記載,唐代規定,每年地方各道派人定期向皇帝、宰相匯報工作。使者進京,往往多帶珍貴寶貨,四處送禮,拜結權貴,許多官吏收禮受賄,使者也多有因此得以晉升。宋璟對此則異常不滿,並面奏玄宗同意,勒令所有禮品一概退回,以絕僥求之路,削殺收禮受賄之風。後因為壓制犯法官員的申訴,並嚴禁黑錢的流通,得罪了不少權貴,因此被降為開府儀同三司,再度罷相。
唐玄宗後期,由於政治上安於現狀,在吏治方面也慢慢受到後庭和宗族、姻戚的影響,加之李林甫楊國忠等奸相為輔,由姚、宋苦心建立起來的政治綱紀,很快被他們破壞殆盡。相傳,安史之亂發生後,唐玄宗狼狽逃到鹹陽,一位長者向玄宗說:“臣猶記宋璟為相,數進直言,天下賴以平安。自傾以來,在廷之臣以言為諱,維阿諛取容,是以闕門之外,陛下皆不得知,草野之臣,必知有今日久矣”。這是對玄宗的批評,也是對宋璟的讚揚和懷念。

人物評價

總評

宋璟同姚崇一樣,是唐代歷史上著名政治重臣。唐朝三百年間,素有“前稱房、杜,後稱姚、宋”之說。史書上一向姚宋並提,並有“崇善應變以成務,璟善守文以持正”的讚詞。玄宗和宋璟等重臣連續保持了穩定的關係,這不僅使得寒門士子的地位進一步提高,也使得整個社會表現出積極樂觀,剛健進取的人文氛圍。
朝野讚譽宋璟為“有腳陽春”。意言宋璟如一縷春風,趟到哪裡哪裡似春風煦物,倍感溫暖,不為自己爭名謀利;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均體現了他愛民恤物的高尚品德。

歷代評價

蘇味道:真王佐才也!
李隆基:彼賣直以取名耳。
宋璟半身像宋璟半身像
盧懷慎:宋璟立性公直,執心貞固,文學足以經務,識略期於佐時,動惟直道,行不苟合,聞諸朝野之說,實為社稷之臣。
張說:降王宰兮遠國靈,歌北戶兮舞南溟。酌七德兮考六經,政畫一兮言不再,草木育兮魚鱉寧。變蓬屋兮改籬牆,魚鱗瓦兮鳥翼堂。洞日華兮皎夜光,火莫燉兮風莫颺,事有近兮惠無疆。崑崙寶兮西海財,幾萬里兮歲一來。舟如鳥兮貨為台,市無欺兮路無盜,旅忘家兮扃夜開。越井岡兮石門道,金鼓愁兮旌旆好。來何暮兮去何早?犦牛牲兮菌難卜,神降福兮公壽考。
柳芳:玄宗以雄武之才,再開唐統,賢臣左右,威至在已。姚崇、宋璟、蘇頲等,皆以骨鯁大臣,鎮以清靜,朝有著定,下無覬覦。四夷來寇,驅之而已;百姓富饒,稅之而已。繼以張嘉貞、張說,守而勿失。
顏真卿:於戲!逆鱗劘上,匡救之義深;守死不回,人臣之致極。況乎文包風雅,道濟生靈,建一言而天下倚平,含九德而三光式序。超無友而獨立者,其惟廣平公乎?
李巽:姚元崇、宋璟、劉幽求,或輔相一代,致理平之化;或忘身徇難,成中興之業。
李絳:北齊任楊遵彥則理,用高阿那肱則亂;隋代任高熲則理,用楊素則亂;國家任房玄齡杜如晦魏徵王珪姚崇宋璟則理,用李義府許敬宗李林甫楊國忠則亂。
崔群:玄宗初得姚崇、宋璟、盧懷慎、蘇頲、韓休、張九齡則治,用宇文融、李林甫、楊國忠則亂,故用人得失,所系非輕。
白居易:君不聞開元宰相宋開府,不賞邊功防黷武。
元稹:昔我玄宗明皇帝得姚元崇、宋璟,使之鋪陳大法,以和人神,而又益之以張說、蘇頲、嘉貞、九齡之徒,皆能始終彌縫,不失紀律。
崔植:明皇守文繼體,嘗經天后朝艱危,開元初,得姚崇、宋璟,委之為政。此二人者,天生俊傑,動必推公,夙夜孜孜,致君於道。
李昂:俾疇賢相,以訪遺裔。或血食不繼,宗祊已蕪。如遂良之委笏面諍、名垂史書,仁傑之恢復廟社、事形先覺,宋璟之文吏骨鯁、功參治平,元紘之守規畫一、時成有裕。
杜牧:宋開府璟,亦進士也,與姚唱和,致開元太平者。……凡此十九公,皆國家與之存亡安危治亂者也。
劉昫:①履艱危則易見良臣,處平定則難彰賢相。故房、杜預創業之功,不可儔匹。而姚、宋經武、韋二後,政亂刑淫,頗涉履於中,克全聲跡,抑無愧焉。②姚宋入用,刑政多端。為政匪易,防刑益難。諫諍以猛,施張用寬。不有其道,將何以安?
寇準:唐宋璟不賞邊功,卒致開元太平。
宋祁:姚崇以十事要說天子而後輔政,顧不偉哉,而舊史不傳。觀開元初皆已施行,信不誣已。宋璟剛正又過於崇,玄宗素所尊憚,常屈意聽納。故唐史臣稱崇善應變以成天下之務,璟善守文以持天下之正。二人道不同,同歸於治,此天所以佐唐使中興也。嗚呼!崇勸天子不求邊功,璟不肯賞邊臣,而天寶之亂,卒蹈其害,可謂先見矣。然唐三百年,輔弼者不為少,獨前稱房、杜,後稱姚、宋,何哉?君臣之遇合,蓋難矣夫!
司馬光:①姚(崇)宋(璟)相繼為相,崇善應變成務,璟善守法持正。二人志操不同,然協心輔佐,使賦伇寬平,刑法清省,百姓富庶。唐代賢相,前稱房(玄齡)杜(如晦),後稱姚宋,他人莫得比焉。②上即位以來,所用之相,姚崇尚通,宋璟尚法,張嘉貞尚吏,張說尚文,李元紘杜暹尚儉,韓休、張九齡尚直,各其所長也。
宋璟砸碑宋璟砸碑
蘇轍:玄宗初用姚崇、宋璟、盧懷慎、蘇頲,後用張說、源乾曜、張九齡;憲宗初用杜黃裳、李吉甫、裴垍、裴度、李絳,後用韋貫之、崔群。雖未足以方駕房、杜,然皆一時名臣也。故開元、元和之初,其治庶幾於貞觀。開元之初,天下始脫中、睿之亂。玄宗勵精政事,姚崇、宋璟彌縫其闕,而損其過,庶幾貞觀之治矣。
葉夢得:唐人房喬、裴度優於德量,宋璟、張九齡優於氣節,魏鄭公、陸贄優於學術,姚崇、李德裕優於材能,姚崇蔽於權數,德裕溺於愛憎,則所勝者為之累也。
韓昉:唐自太宗以來,惟明皇、憲宗可數。明皇所謂有始而無終者。初以艱危得位,用姚崇、宋璟,惟正是行,故能成開元之治。末年怠於萬機,委政李林甫,奸諛是用,以致天寶之亂。苟能慎終如始,則貞觀之風不難追矣。
洪邁:蕭、曹、丙、魏、房、杜、姚、宋為漢、唐名相,不待誦說。然前六君子皆終於位,而姚、宋相明皇,皆不過三年。蕭何且死,所推賢唯曹參;魏、丙同心輔政;房喬每議事,必曰非如晦莫能籌之;姚崇避位,薦宋公自代。唯賢知賢,宜後人之莫及也。
張珪:國之安危,在乎論相。昔唐玄宗,前用姚崇、宋璟則治,後用李林甫、楊國忠,幾致亡國。
徐鈞:一片剛方鐵石心,梅花冷淡獨知音。君王外貌雖加敬,賣直誰知內忌深。
關耆孫:唐因隋舊,以進士取士,其始也,得士如狄仁傑、張九齡、姚崇、宋璟、裴度,則亦能為唐強;而其末也,如鄭朴、楊知至,則為唐之亡矣,取士一也,何始末之異也。
崔銑:唐有三臣焉,曰狄仁傑之密、宋璟之堅、郭子儀之大。
孫承恩:抗顏偽武,合志聞元。挺挺諤諤,切論危言。清介之守,剛正之氣。卓哉相業,吁其難繼。
歸有光:人主為之改容,奸萌為之弭息,四夷聞之而不敢窺伺,此正直之臣也。其在於古,若排闥折檻引裾、壞麻之類,皆可以言正直也。其大者,如汲黯蕭望之李固、宋璟、張九齡、陸贄、李沆、范仲淹李綱之徒是也。
王世貞:姚崇、李泌才相似也,崇體近實,泌用近玄;狄仁傑、宋璟器相似也,仁傑近圓,璟則方;陸贄、李絳識相似也,贄達絳遂;杜黃裳、裴度略相似也,黃裳近疏度近密。
李廷機:唐明皇登基,左相姚元之。宋璟為右相,中外樂雍熙。
林時對:國之任相,猶室之任棟;用匪其材,鮮不顛覆。雖雲大廈將傾,非一木能支;然轉亡為存、圖危於安,不乏斡旋補救之術。如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古來旁求爰立、或取諸夢卜、或起自屠釣,鹹能光復啟宇,祀夏配天。無論漢、唐、宋全盛,蕭、曹、丙、魏、房、杜、姚、宋,洎韓、富、范、歐、司馬諸公,克奏戡定敉寧之略。……國以一人興,豈不誠然哉!
王夫之:使得丙吉之量,宋璟、張九齡之節,韓琦之忠,姚崇、杜黃裳之才,清本源,振綱紀,以納之於高明弘遠之途,漢其復振矣乎!
蔡世遠:漢唐以來,人材輩出,後先相望,略綜其概,雍容翊贊、有始有終者,魏、丙、第五倫、姚、宋、王旦、李沆、韓、富也。
蔡東藩:①唐室賢相,前稱房杜,後稱姚宋,竊謂姚宋之才識有餘,而度量不足,觀其排擠張說,牽及岐王,假令因此窮治,輾轉株連,豈非一場大獄?②姚有為,宋有守,固皆良相也。故論相體者終當以宋璟為正,次為蘇頲,次為源乾曜張說。
崔瑞德:宋璟是一個可以指望(與姚崇)採用基本相同的政策的人。……他們(宋璟與蘇頲)擔任宰相一直到720年,他們的免職標誌著玄宗朝第一階段的結束。

個人作品

宋璟工詩善賦,少時以《長松篇》、《梅花賦》獻蘇味道,知名於時。《新唐書·藝文志四》著錄文集10卷,已佚。《全唐詩》存詩6首。《全唐文》亦收錄有其作品。其主要作品如下:
《蒲津迎駕》、《送蘇尚書赴益州》、《奉和御製璟與張說源乾曜同日上官命》、《奉和聖制同二相已下群官樂遊園宴》、《奉和聖制送張說巡邊》、《奉和聖制答張說扈從南出雀鼠谷
梅花賦
《三月三日為百官謝賜宴表》、《謝觀內宴表》、《請停東宮上禮表》、《賀雨表》、《乞休表》、《定諸王公主封邑名號奏》、《請恤盧懷慎家口奏》、《請停仗內音樂奏》、《請罷悲田奏》、《論頒示興慶符命奏》、《請停廣州立遺愛碑奏》、《請緩令王惠充使往車鼻施奏》、《論修德刑疏》、《諫築墳逾制疏》、《對集百姓不便判》、《對勛品判》
《先師冉有贊》
主要作品參考資料

軼事典故

欲斬月將

神龍二年(706年),京兆人韋月將上書唐中宗,告發武三思“潛通宮掖,必為逆亂”,武三思聞知後,暗使手下誣陷韋月將大逆不道。唐中宗聽信讒言,特令處斬韋月將。宋璟以為案情不實,請求查實驗證。中宗大怒,他說:“朕已決定斬首,你還有什麼可說的?”宋璟說:“人家告韋後與三思有私情,陛下不加過問就問斬,臣恐天下會議論,請查實後用刑。”中宗愈加發怒。宋璟面無懼色,說:“請陛下先將臣斬首,不然不能奉詔。”中宗無奈,才免韋月將極刑,發配嶺南秋分之後才被處死。

解救魏元忠

長安三年(703年),宰相魏元忠張易之誣構,張易之還賂賄鳳閣舍人張說,讓他作誣證。張說將至御前作證。同為鳳閣舍人的宋璟對張說:“一個人一生最重的是名譽氣節,不可只圖個人苟生,陷誣好人。即使因此被謫官流放,他的美德會受到人們的尊敬。倘有不測之禍,準備叩請天子赦免,要死與你一起去死。努力為之,萬代瞻仰,在此舉也。”張說為宋璟的話所感動,廷辯時如實上奏,使魏元忠免受陷害。
但據《舊唐書·王晙傳》記載:魏元忠被貶時,王晙上奏為他申辯。宋璟勸道:“魏公已僥倖免死,現在你又來惹天子發怒,能不倒霉嗎!”王晙大義凜然地說:“魏公忠正無二卻受到處罰,我激於正義才這樣做,即使因此而顛沛流離,也不會後悔。”宋璟慚愧地道:“宋璟不能辨明魏公所受的冤屈,實在是有負於朝廷。”

金筷表直

《開元天寶遺事》云: “宋璟為宰相,朝野人心歸美焉,時春御宴,帝以所用金箸令內臣賜璟。”當年黃金餐具器皿為皇宮所壟斷,北魏時,曾規定上自王公下至百姓,不許私養廠“金銀工巧之人”,私造金器者是犯法的。所以當宋璟聽說皇上賜他金箸,這位宰相十分惶恐,愣在恫陛前不知所措。唐玄宗見狀說:“非賜汝金,蓋賜卿以箸,表卿之直耳。”當宋璟知道是表彰他如同筷箸一樣耿直剛正時,這才受寵若驚地接過金箸。但是這位“守法持正”的老臣,並不敢以金箸進餐,僅僅是把金箸供在相府而已。
宋璟畫像宋璟畫像

陽春有腳

唐中宗時,宋璟被任命為諫議大夫。不久,他直言觸怒了中宗,被貶為刺史。到地方後,他廉潔奉公,盡力為百姓做好事,使當地民風變得淳樸起來,家家戶戶都安居樂業。
他在廣州任都督時,當時廣東人都用茅竹建房子,經常發生大火。宋璟教他們用磚瓦蓋房,減少了火災,造福了百姓。後來他當了宰相。一次,他的遠房叔叔宋元超在參加吏部的選拔時,對主考官說了自己和宋璟的特殊關係,希望能照顧。被宋璟得知後,特地關照吏部不能給他官做。
當時唐玄宗寵幸曾為家奴的王毛仲,朝廷上下,巴吉他的人很多。王毛仲的干女兒要出嫁,唐玄宗問他還缺什麼。王毛仲說有一位客人請不來。唐玄宗說:那一定是宋璟了。在宋璟的治理下,唐朝出現了路不拾遺的局面,史稱“開元盛世”。
當時人們稱讚宋璟像長了腳的春天,走到哪裡,就把光明和溫暖帶到哪裡。
(出自《開元天寶遺事·有腳陽春》)

端午更名

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與初同義,晉代成書的《風土記》里說:“仲夏端午。端者,初也。”因五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為午月,故初五作端午。唐玄宗時,因為他的生日是八月初五日,名相宋璟建議要避諱,就把“端五”改為“端午”,從這以後,“端五”就改稱為“端午”了。

鐵石心腸

宋璟為相,正直有大節,但卻寫出了風流嫵媚的《梅花賦》。皮日休《桃花賦·序》說宋璟“貞姿勁質,剛態毅狀,疑其鐵腸石心,不能吐婉媚辭。”趙鼎《蝶戀花》說:“漫道廣平(宋璟封廣平郡公)心似鐵,詞賦風流 ,不盡愁千結。”事實上“鐵石心腸”的人何嘗不可以有“詞賦風流”的另一面,尤其是抒發他們的少年情懷。

交好王晙

宋璟素來喜歡用詼諧的話開玩笑,不常嚴肅。他和名將王晙莫逆之交,到晚年友情愈加深厚。他們之間的談笑,他人也不計較。

宋璟賣直

安史之亂時,唐玄宗在成都曾與給事中裴士淹談論宰相。當提到宋璟時,玄宗說:“他是沽名賣直之人。”

遺德流播

天寶(742年—756年)年間,御史吉溫因為私怨陷害御史中丞宋渾(宋璟之子),使其降職至賀州任職。殿中侍御史顏真卿說:“怎能因一時氣憤就想害宋璟的後代呢?”

後世地位

建中元年(780年),宋璟與房玄齡杜如晦等三十七人被唐德宗定為宰臣上等。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宋璟與歷代功臣四十人得以從祀歷代帝王廟。

家族成員

輩分關係姓名簡介
家世
七世祖
字義和,北魏吏部尚書
六世祖
宋紀
字仲烈
五世祖
北齊黃門侍郎,贈吏部尚書、趙州刺史
高祖
宋元節
定州田曹
曾祖
宋宏峻
大理寺丞
祖父
宋務本
櫟陽縣令
父親
宋元撫
衛州司戶,
贈戶部尚書
——
配偶
崔氏
齊國夫人
子輩
兒子
宋復
同州司功參軍
宋昇
太僕少卿。
宋尚
臨海長
宋渾
太子諭德。
宋恕
延原少尹
宋華
尉氏縣令
宋衡
右散騎常侍、御史中丞、河南節度行軍司馬。
家族成員參考資料

史料記載

舊唐書·卷九十六·列傳第四十六》
新唐書·卷一百二十四·列傳第四十九》

影視形象

年份影視類型劇名飾演者劇照
1990年
電視劇
唐明皇
王冰
宋璟影視形象
2012年
電視劇
白東風

後世遺蹟

主詞條:宋璟碑
宋璟碑,原在宋氏墓地,今在邢台市沙河縣東戶鄉中學校園內。因碑為唐代著名書法家顏真卿書撰,故亦稱顏魯公碑,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宋璟碑宋璟碑
碑體高289.5公分,寬149公分,側42.5公分。半圓形碑首,浮雕纏尾四龍,矯健雄渾。方形碑額,正中篆書陰文“大唐故尚書右丞相贈太尉文貞公宋公神道之碑”二十個大字。原有仰首贔屓碑座,上刻褡褳花紋,莊嚴穩重,今已逸失。碑四面皆刻,楷體盈寸,洋洋三千餘言,盡述宋璟“歷仕三朝,剛直不阿”的榮耀事跡。碑文題後結銜:“金紫光祿大夫行撫州刺史上柱國魯郡開國公顏真卿撰並書”。是碑初立於唐代宗大曆七年(772年)九月,系宋璟之孫宋儼為“追念祖父德業”所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