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珪(元代官員、書法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珪(1263~1327年),字公端,自號潛庵,河南衛州(今河南輝縣)人,元朝大臣,名將張弘范之子。

嫻熟弓馬,頗有武功,拜昭勇大將軍。大德三年(1299年),拜江南行台御史,延祐二年(1315年),拜中書平章政事,封蔡國公。

工書法,端重嚴勁,腕力尤健。泰定四年卒,終年六十五。事見《元史》卷一百七十五本傳、《道園學古錄》。

基本介紹

  • 本名:張珪
  • 字號:字公端 
    號潛庵
  • 所處時代: 元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 衛州
  • 出生時間:1263
  • 去世時間:1327
  • 主要成就:樞密副使 鎮國上將軍 蔡國公
史籍記載
張珪字公端,弘范之子也。少能挽強命中,嘗從其父出林中,有虎,珪抽矢直前,虎人立,洞其喉,一軍盡讙。至元十六年,弘范平廣海,宋禮部侍郎鄧光薦將赴水死,弘范救而禮之,命珪受學。光薦嘗遺一編書,目曰相業,語珪曰:「熟讀此,後必賴其用。」師還,道出江淮,珪年十六,攝管軍萬戶。
十七年,真拜昭勇大將軍、管軍萬戶,佩其父虎符,治所統軍,鎮建康。未幾,弘范卒,喪畢,世祖召見,親撫之。奏曰:「臣年幼,軍事重,聶禎者,從臣父、祖,久歷行陣,幸以副臣。」帝嘆曰:「求老成自副,常兒不知出此。」厚賜而遣之,遍及其從者。十九年,太平、宣、徽群盜起,行省檄珪討之,士卒數為賊所敗,卒有殺民家豕而並傷其主者,珪曰:「此軍之所以敗也。」斬其卒,悉平諸盜。
二十九年,入朝。時朝廷言者謂,天下事定,行樞密院可罷;江浙行省參知政事張瑄,領海道,亦以為言。樞密副使暗伯問於珪,珪曰:「見上當自言之。」召對,珪曰:「縱使行院可罷,亦非瑄所宜言。」遂得不罷。命為樞密副使。太傅月兒魯那演言:「珪尚少,姑試以僉書,果可大用,請俟他日。」帝曰:「不然,是家為國滅金、滅宋,盡死力者三世矣,而可吝此耶!」拜鎮國上將軍、江淮行樞密副使。
……
未幾,珪病增劇,非扶掖不能行。有詔:常見免拜跪,賜小車,得乘至殿門下。帝始開經筵,令左丞相與珪領之,珪進翰林學士吳澄等,以備顧問。自是辭位甚力,猶封蔡國公,知經筵事,別刻蔡國公印以賜。泰定二年夏,得旨暫歸。
三年春,上遣使召張珪,期於必見。珪至,帝曰:「卿來時,民間如何?」對曰:「臣老,少賓客,不能遠知,真定、保定、河間,臣鄉里也,民飢甚,朝廷雖賑以金帛,惠未及者十五六,惟陛下念之。」帝惻然,敕有司畢賑之。拜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誥兼修國史,國公、經筵如故。帝察其誠病,命養疾西山,繼得旨還家。
未幾,起珪商議中書省事,以疾不起。四年十二月薨,遺命上蔡國公印。珪嘗自號曰澹菴,有子六人。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