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元忠

魏元忠

魏元忠(?~707年),原名魏真宰,字元忠,宋州宋城縣(今河南商丘睢陽區)人。唐朝宰相。

初為太學生,學習兵法,累拜殿中侍御史。歷仕高宗、武后、中宗三朝,兩度出任宰相,兼具政治和軍事才能,從定徐敬業的揚州叛亂,為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的順利過渡起了積極作用,是唐代宰相之中頗有作為的一位。武則天晚年時,受張昌宗張易之陷害,貶為高要縣尉。唐中宗復位,拜右僕射兼中書令、光祿大夫,封齊國公隨波逐流,不再直言進諫。牽涉太子李重俊起兵反對韋後及誅殺武三思事,貶思州郡務川縣尉。

景龍元年(707年),卒於涪陵,享年七十餘。 追贈尚書左僕射,齊國公、本州刺史,陪葬定陵,諡號為貞。

概述圖片來源:清光緒修《浙江餘姚魏氏宗譜》

基本介紹

  • 本名:魏真宰 
  • 別稱:魏元忠
  • 所處時代:唐朝
  • 民族族群:漢人
  • 出生地宋州宋城縣(今商丘市睢陽區
  • 出生時間:不詳
  • 去世時間:707年
  • 主要成就:平定揚州叛亂 
  • 官職:左僕射、中書令、宰相
  • 爵位:齊國公
  • 諡號:貞
人物生平,早年經歷,平定揚州,宦海沉浮,再任宰相,遭陷去世,野史逸聞,相命,因材任能,人物評價,家庭成員,影視形象,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魏元忠是宋州宋城縣人,早年為太學生,志氣倜儻,不把舉薦放在心上,故累年未能升調。當時有一左史,是銩扁人,姓江名融,他撰寫了《九州設險圖》,全面記載了古今用兵成敗方面的事。魏元忠就對這一內容加以訓釋解說。
儀鳳四年(679年),吐蕃不斷地侵犯邊疆。魏元忠到洛陽上密封奏章,論說朝廷命官用兵作戰方面優缺點。唐高宗看了很是驚嘆,於是授命他為秘書省正字(掌管校勘典籍之事),令他在中書省聽調遣,不久任監察御史。

平定揚州

弘道二年(684年),魏元忠遷任殿中侍御史。那年,徐敬業占據揚州作亂,左玉鈐大將軍李孝逸督軍討伐,武則天詔魏元忠監理軍事。李孝逸到臨淮,而他的偏將雷仁智被徐敬業的先鋒部隊挫敗,接著徐敬業又攻陷潤州,回兵來抗擊李孝逸。李孝逸害怕敵軍的力量,按甲不敢進軍。魏元忠對李孝逸說:“朝廷因您是王室懿親,所以委以這平定叛亂的大事,天下的安危,實在要靠這一次決戰。況且國內太平日久,忽聞這叛亂,莫不注心傾耳,來等候誅殺叛逆的好訊息。現在大軍停而不進,這樣對待世人的期望,萬一朝廷派另外的將領來代替您,您將用何辭來解脫自己的帶兵不前的罪過呢?最好是迅速進兵,以立大功。不然,災禍就要臨頭。”李孝逸認為魏元忠的話對,於是率領部隊準備進軍討伐。
當時,徐敬業駐兵於下阿奚谷,徐敬業的弟弟徐敬猷率領偏師逼進淮陰。魏元忠請先擊徐敬猷,諸將都認為:“不如先攻徐敬業,徐敬業被打敗,徐敬猷不戰就可以生擒。如果擊徐敬猷,那么徐敬業肯定會引兵援救,這樣就會造成腹背受敵。”魏元忠道:“不然,敵人的勁兵精卒,盡在下阿奚谷,像螞蟻一樣擁來,只能一戰而勝,否則,那我們就大勢去矣。徐敬猷的軍隊,既不習戰鬥,又人少且弱,軍心易浮動,我們大軍臨陣,其勢必勝,既打敗徐敬猷,我軍乘勝而進,徐敬業如援救淮陰,計算行程則趕不到,他又怕我們進軍江都,一定會在中途攔擊,敵軍勞倦,我軍以逸待勞,打敗他們就成必然之勢。這就如追逐野獸,弱者先擒,哪裡能捨棄一定可以捉到的弱獸,而去攻打難敵的強兵呢!這樣恐怕不是善策。”李孝逸聽從了他的意見。於是引兵擊徐敬猷,一戰而破之,徐敬猷脫身逃遁。李孝逸於是進軍,與徐敬業隔溪相拒,前軍總管蘇孝祥的守地被叛軍攻破,李孝逸又害怕,想帶兵退卻。當初,徐敬業帶兵到下阿奚谷,有流星墜落他們的軍營中,到此時,又有群鳥飛噪於陣上。魏元忠說:“應驗此情況,正是賊兵敗亡之兆,現在風又順荻草又乾枯,火攻必有利。”堅持請求與敵決戰,這樣才平定了徐敬業。魏元忠因功升任司刑正,又升至洛陽令

宦海沉浮

不久,魏元忠被周興誣陷下獄,將赴刑場行刑,武則天以魏元忠討平徐敬業有功,特免死而發配貴州,當時傳達命令的人將到刑場,先令他人飛往刑場傳呼,監刑官馬上釋放魏元忠要他站起來。魏元忠道:“還不知道赦令是真是假,豈可隨隨便便就這樣。”直到他聽見了宣布命令,才起立致謝。觀看的人都讚嘆他臨刑而神色不憂。
聖曆元年(698年),魏元忠任侍御史,後升任御史中丞。後來又被來俊臣侯思止陷害,再度流放於嶺表。後來回到京師,授御史中丞。魏元忠前後三次被流放,當時的人都說他無罪。武則天曾對他說:“卿多次遭陷致罪,是何原因?”他回答說:“臣就像一匹鹿,羅織之徒,就像獵人,是想用臣的肉做羹罷了。這些人殺臣是想求得通達,又有何罪?”
聖歷二年(699年),升任鳳閣侍郎,任代理宰相,檢校并州長史。未過多久,加授銀青光祿大夫,遷任左肅政台御史大夫,兼檢校洛州長史,治政清嚴。長安年中,相王為并州元帥,魏元忠任副職。當時奉宸令張易之曾縱容家奴欺凌百姓。魏元忠按法笞殺了家奴。權貴們莫不敬畏。當時,突厥與吐蕃多次侵犯邊土,魏元忠為大總管抗擊敵軍,魏元忠在軍中,持重自守,既未打勝仗,也未打敗仗。
唐中宗李顯為太子時,魏元忠任檢校太子左庶子。當時張易之、張昌宗權寵的狀況一天比一天盛,傾朝官員都趨附於他們,而魏元忠曾為此上奏武則天:“臣承蒙先帝看得起,又受陛下的厚恩,不能為忠於國家盡死節,使小人能在君側,臣之罪也。”武則天看後很不高興。張易之、張昌宗由此含怒,趁武則天身體不好,便誣害魏元忠說他與司禮卿高戩私下同謀道:“陛下老了,我輩當挾太子而令天下。”武則天聽了,便把魏元忠收入獄中,召太子李顯、相王李旦及宰相到朝廷,讓張昌宗與魏元忠在殿前對質,反覆不能決斷。張昌宗又要鳳閣舍人張說做證人,張說開始答應了,等到武則天召他到殿前驗問時,張說據實說魏元忠實無此證。武則天才明白魏元忠被誣害,但因張昌宗的緣故,特貶授端州高要縣尉。

再任宰相

神龍元年(705年),李顯即位後,派驛馬專程召回魏元忠,授衛尉卿,任代理宰相。不久又遷任兵部尚書,主管軍國大事如故。不久,又進拜侍中,兼檢校兵部尚書。當時武則天駕崩,李顯居喪,多不視事,軍國大政,獨委魏元忠代理數日。未過多久,魏元忠任中書令,加授光祿大夫,封齊國公,監修國史。
神龍二年(706年),魏元忠與武三思、祝欽明、徐彥伯、柳沖、韋承慶、崔融、岑羲、徐堅等人撰寫《武則天皇后實錄》二十卷,編輯文集一百二十卷上奏。李顯稱善,賜魏元忠五色綢千段。還封他的兒子衛王府咨議參軍魏升為任城縣男。當時魏元忠特別受寵於李顯,當朝用事。當初,魏元忠在武則天朝中做宰相時,議者都認為他公正潔廉。到此時再度任宰相,天下人莫不引頸盼望,希望他有所弘揚。但魏元忠依附權豪,抑棄寒俊,竟然不能賞善罰惡,勉修時政,議者因此責備他。後代唐璟任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令,仍兼兵部尚書,監修國史。不久,魏元忠請求還鄉掃墓拜祖,皇上特賜錦袍一領、銀千兩,並給千騎官四人,充當他的左右隨從。並親書:“衣錦晝游,在乎此日,散多敷惠,諒屬斯辰。”魏元忠到故鄉,竟自藏白銀,無所救濟施捨。到歸朝時,李顯又親自到白馬寺來迎接慰勞他,其恩遇達到如此程度。
這時,安樂公主曾私下請李顯廢除太子李重俊,立自己為皇太女,李顯以此事問魏元忠,魏元忠堅持說不可,才作罷。不久,魏元忠任左僕射,其他職務如故。魏元忠嫉妒武三思專權用事,心中常生憤慨之情,嘆息不已,總想除掉武三思。
景龍元年(707年),李重俊起兵誅武三思,魏元忠及左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等都暗中參與其事。太子既斬了武三思,又率領軍人到宮門外,將請求廢除韋後為庶人,在永安門遇上魏元忠的兒子太僕少卿魏昇,便脅迫令他順從。李重俊帶兵到玄武樓下,李多祚等猶豫不戰,魏元忠又持兩端,因此起兵未成功,魏昇被亂兵所殺。李顯以魏元忠有平寇之功,又一向為高宗、武則天所看重,竟沒有因魏昇的事牽累,委任如初。

遭陷去世

此時,武三思的死黨—兵部尚書宗楚客與侍中紀處訥等又拿魏昇的事,證明魏氏父子與李重俊同謀叛逆,請求抄斬三族,中宗未允許。魏元忠懼怕不能自安,上表堅請告老還鄉,李顯親自手批,免除左僕射,加特進的最高榮譽職,封齊國公告老還鄉,但還是初一、十五上朝。宗楚客等又拉攏右衛郎將姚庭筠要御史中丞舉報魏元忠,因此貶為渠州員外司馬。
侍中楊再思、中書令李嶠都依從宗楚客的意思,來使魏元忠致罪,惟有中書侍郎蕭至忠主張對魏元忠從寬原宥。宗楚客大怒,又派給事中冉在雍與楊再思再上奏,說:“魏元忠既有叛逆罪的嫌疑,不適合授內地官。”於是魏元忠又被降遷思州務川縣尉。過了不久,宗楚客又令御史袁守一上奏:“則天皇帝過去在三陽宮有疾,內史狄仁傑奏請陛下監國,魏元忠秘密進言說不可。據此,就可以知道魏元忠懷叛逆之心由來已久,伏請從嚴加罪誅除。”中宗對楊再思等說“:我想這件事,這是袁守一的大錯,人臣忠於主上,必在一心,哪裡有主上稍有不安,就請出太子來主管國事的?這實際上是狄仁傑私心討好,並不是魏元忠有什麼過失。袁守一假借前事來給魏元忠羅織罪名,這哪是什麼判罪的道理。”宗楚客等到此才算罷休。魏元忠行至涪陵時去世,享年七十餘歲。
景龍四年(710年),追贈魏元忠尚書左僕射,齊國公、本州刺史,下令所司把他的靈柩送回老家安葬;李旦即位,又親旨令魏元忠遺骸陪葬定陵。景雲三年(712年),唐睿宗降旨:“故左僕射、齊國公魏元忠,代合眾望,可稱得國之賢良。他歷事三朝,都極忠誠幹練,晚年遭貶謫,並不是他有罪。應當按功歸還他的兒子著作郎魏晃實封一百戶。”開元六年(718年),謚曰“貞”。

野史逸聞

相命

丞相魏元忠與禮部尚書鄭惟忠,都是宋城人,都很有才氣,從小就很要好。年近三十歲了,兩人都未有成就功名。有位擅長相術的人看見他們後,用特殊的禮節接待他們。一開始對魏元忠說:“古人說,同類的事物聚在一起,信不信?魏官人官能做到為人臣子的最高一級,聲名顯赫。你為官一定是忠誠正直,誠信而不行邪僻,一定能成為國家的棟樑,朝中的重臣,你的面相貴是貴啊,然而你命運多曲折,時有憂患。這些都是登上宰相高位以前的事,不必擔心。但是,遇事就要去做,聽著話就要應和。”這位相士又對鄭惟忠說:“您將來金章紫綬命中注定福壽無邊,既能進入三品高官的行列,也能升任到八位重臣之一。你做官一直不會被貶職,你的壽數也長久。”魏元忠又請教說:“我的俸祿從什麼時候開始,為官任到什麼職位結束。”相士回答說:“你今年如果向皇上上書進言,俸祿就來了。”於是,魏元忠就在這一年,在涼宮上書陳事,卻好長時間沒有回音。這時盤纏已經用完了,他就往回去。路上遇到了一位熟人,送給他絲和絹等,他又返回了涼宮。這時,皇上已經降下詔書,召魏元忠進宮,授予他校書的官職,後來改任中丞大夫。這期間因違逆聖命,觸犯了權貴,多次遭到責罰,下獄追究。每當他想自殺時,就回憶起當年相士說過的話,才又自己寬慰自己,但是越來越剛直不阿地抨擊時政,從未動搖過自己的志向,收斂自己的言辭,最後還是免除了禍患,登上了宰相的高位。後來,魏元忠從僕射降職被貶到南郡任刺史。沿江巡行中,幾天后病勢沉重。魏元忠說:“我就死在這裡了嗎?”果然他就死了。

因材任能

唐高宗駕臨東都洛陽時,關中正發生饑荒。高宗擔心路上會遭遇強盜,就命令監察御史(官名,掌管巡察州縣獄訟、軍戎、祭祀、出納等事)魏元忠(宋城人,為太學生,任殿中侍御史)提前檢查途徑路線。
魏元忠受命後,去巡視了赤縣(唐朝京都所在的縣)監獄,見到一名犯盜竊罪坐牢的囚犯,言語舉止都異於常人,魏元忠命令獄卒打開他的手銬、腳鐐,讓他整理衣冠,乘車跟隨在後面,並跟他生活起居在一起,要求他去協助防範強盜。這個人含笑應許。結果高宗此次巡幸東都的過程中,隨行兵馬多達萬餘人,但竟不曾遺失一文錢。

人物評價

李治:是子未習朝廷儀,然名不虛謂,真宰相也。
李旦:故左僕射、齊國公魏元忠,代協人望,時稱國良。歷事三朝,俱展誠效。晚年遷謫,頗非其罪。
寧原悌:自天授以來,二十餘載,周興、來俊臣等,譖害忠良,壅蔽正直,先皇舊臣,夷滅殆盡,唯有狄仁傑、魏元忠尚存。仁傑等處先帝之朝,猶為小吏,及周室之際,實謂忠臣,或樹績當時,徇身王室。
劉昫:大帝、孝和之朝,政不由己,則天在位,已絕綴旒,韋後司晨,前蹤覆轍。當是時,奸邪有黨,宰執求容,順之則惡其名彰,逆之則憂其禍及,欲存身致理者,非中智常才之所能也。況元忠、安石、巨源、至忠、彥昭等行非純一,識昧存亡,徇利貪榮,有始無卒,不得其死,宜哉!
宋祁:魏、韋皆感概而奮,似矣。及在惸上側臣間,臨機會,不一引手揕奸邪之謀,誠可鄙哉。至牴後艷主以烝譖撼宗社,亦不肯從也。古所謂具臣者,諒乎!”
洪邁:若唐宰相三百餘人,自房、杜、姚、宋之外,如魏徵、王珪、褚遂良、狄仁傑、魏元忠、韓休、張九齡、楊綰、崔祐甫、陸贄、杜黃裳、裴垍、李絳、李藩、裴度、崔群、韋處厚、李德裕、鄭畋,皆為一時名宰,考其行事,非漢諸人可比也。
馮夢龍:因材任能,盜皆作使。俗儒以‘雞鳴狗盜之雄’笑田文,不知爾時舍雞鳴狗盜都用不著也。
王夫之:李日知、魏元忠、唐休璟、韋安石當武氏之世,折酷吏之威,斥宣淫之魂,制凶豎之頑,懷興復之志,張撻伐之功,皆自命為偉人,而為天下所屬望者也。及其暮年,潦倒於韋氏淫昏之世,與宵小旅進旅退,屍三事之位,濡需於豢養,殆無異於鄙夫。
李塨:魏元忠從盩厔江融學兵,盡其術。後上封事,謂今言武者先騎射,不稽之權略,言文者首篇章,不取之經綸。夫由基射能穿札,不止鄢陵之奔;陸機識能辨亡,無救河橋之敗。其言剴切,可為萬世取人者龜鑑,而後人覆轍相尋,謂之何哉!
周池:元忠為孝逸,敗敬業,云:天下安危在此一舉,則其昧視事機甘心武氏已久,卒以容容循默致為三思所陷,誠可為貪祿苟活,知進而不知退者戒。
金維寧:魏公於武瞾時搏擊諸張於反正,後憤疾二武,可以知其立身之大概矣。然當李敬業起兵,義旗所指在武瞾,武瞾敗而諸張二武能獨全乎,何魏公不審一舉而敗敬業之師?敗敬業者成武瞾也,成武瞾者成張諸凶也。心惡之而又成之,遂使唐之宗室摧殘,宮闈瀆亂,皆魏公無識所致也。繼而武瞾死,武三思矯遺制,慰諭魏公,封百戶,魏公捧制感咽涕泗,何迷惑如是?
乾隆帝:元忠素負重望,頗能不為利害動心,乃自嶺表召還,頓改前轍,捧制感咽,時名節掃地,蓋不待酸棗尉責以十失,已知其無能為矣。行百里者半九十里,晚節可不慎哉!
《史戈》:元忠慷慨論事,無所屈撓,其負忠貞之名素矣。武后死,三思矯太后遺制,實封百戶,而元忠捧制感涕,何為耶?嗚呼!大臣國之柱石,小人嘗其嗜欲,人主亦飼其從,違意外之寵,毅然勿受可也。宋真宗天書之役,王旦受美珠之賜而不敢異議,君子恥之,而況元忠受武后之遺制乎?

家庭成員

長子:魏昇,官至太僕少卿,封任城縣男,死於景龍政變。
次子:魏晃,官至著作郎。

影視形象

1995年電視劇《武則天》,徐正運飾演魏元忠。
2006年電視劇《無字碑歌》,沙景昌飾演魏元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