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城縣(汝城)

汝城縣

汝城一般指本詞條

汝城縣,隸屬於湖南省郴州市,位於湖南省東南部,與廣東、江西兩省接壤,有“毗連三省,水注三江(湘江、珠江、贛江)”之美稱。汝城森林覆蓋率73.69%,保有原始次生林13萬畝,是湖南省重點林區縣。境內的熱水溫泉是華南地區“流量最大、水溫最高、水質最好、面積最廣”的天然熱泉,建有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福泉山莊;九龍江國家森林公園被譽為“南嶺植物王國”。全縣土地面積2400平方公里,轄14個鄉鎮,人口40萬,其中少數民族鄉鎮3個,少數民族人口6.2萬,占郴州市少數民族人口的75%。

汝城自東晉穆帝昇平二年(公元358年)置縣,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汝城香火龍”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理學家周敦頤在此著就《愛蓮說》等名篇。毛澤東、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裡留下光輝足跡,汝城養育了朱良才、李濤兩位開國上將及宋裕和等革命家,被省政府認定為革命老游擊區和第一批井岡山老區縣。

2018年12月13日,入選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名單。

2019年3月1日,經過實地檢查和第三方實地評估汝城縣符合貧困縣退出條件,同意脫貧摘帽。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中央宣傳部 財政部 文化和旅遊部 國家文物局關於公布《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一批)》的通知》汝城縣名列其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汝城縣
  • 外文名稱:ru cheng xian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中國華中
  • 下轄地區盧陽鎮,小垣鎮等
  • 政府駐地:盧陽鎮
  • 電話區號:0735
  • 郵政區碼:424100
  • 地理位置湖南省東南部
  • 面積:2401平方公里
  • 人口:40萬(2013年)
  • 方言:汝城話、客家語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湘L
  • 行政代碼:431026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自然地理,位置境域,地質,地貎,水文,氣候,自然資源,國土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生物資源,地熱資源,森林資源,人口民族,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教育,科技,文化,體育,衛生,社會保障,人民生活,交通運輸,風景名勝,熱水鎮,九龍江森林公園,胡鳳璋故居,濂溪書院,石泉村,風土人情,香火龍,古祠堂,地方特產,地方名人,

建制沿革

“汝城”之名始於東晉 ,東晉穆帝昇平二年(359年),分原晉寧縣地置汝城縣,隸屬桂陽郡(《 宋書 ·地理志》)。
汝城縣地圖汝城縣地圖
春秋戰國時期,為楚南邊境地,設汝邑。東晉穆帝昇平二年(358年)置汝城縣。
春秋、戰國時期,汝城為楚南邊境地。秦代屬長沙郡,為郴縣地。西漢高祖五年(前202)分長沙南部置桂陽郡,汝城屬桂陽郡郴縣地。東漢順帝永和元年(136),析郴縣置漢寧縣,汝城為桂陽郡漢寧縣地。三國時,漢寧縣改為陽安縣,汝城為陽安縣地。西晉初,陽安縣改稱晉寧縣,汝城屬晉寧縣地。
東晉穆帝昇平二年(358),始分晉寧縣地置汝城縣,轄今汝城、桂東縣地,屬桂陽郡,汝城縣之名始見於史籍。南朝陳武帝永定三年(559),廢汝城縣置盧陽郡。陳文帝天嘉元年(560),置盧陽縣。隋開皇九年(589)廢盧陽郡,盧陽縣隸屬郴州。唐玄宗天寶元年(742),改名義昌縣,縣城遷至城頭寨附近,轄今汝城、桂東縣地,屬桂陽郡。五代後唐莊宗同光三年(925)因避莊宗李存朂的祖父李國昌之諱,楚馬氏奏準改義昌縣為郴義縣,縣址依舊,屬郴州。宋太平興國元年(976),因避宋太宗趙光義之諱,改郴義縣為桂陽縣太平興國三年(978),縣治遷今址。宋嘉定四年(1211),析桂陽縣之零陵、宜城兩鄉置桂東縣,自是桂陽、桂東各為一縣。元、明仍為桂陽縣,屬郴州路。清康熙十七年(1678),吳三桂舉兵叛清,在衡州稱帝,號周王,避諱“桂”字,曾一度將桂陽縣改為義昌縣。次年(1679)二月,吳三桂病死,兵敗,復稱桂陽縣。
民國2年(1913),因撤州建道,把郴州、桂陽州撤銷,兩州各縣統一划歸衡陽道,原桂陽州改為桂陽縣,為避免兩縣同名,本縣復稱為汝城縣,屬衡陽道。民國7年廢道,汝城縣直接歸湖南省統轄;民國26年,汝城縣屬湖南省第八行政督察區;民國29年,汝城縣屬湖南省第三行政督察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汝城縣屬郴縣專區。1952年11月,屬湘南行政公署。1954年7年又屬郴縣專區。1959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汝城、桂東兩縣合併為汝桂縣,縣人委駐汝城縣城。1960年7月,郴縣專區改名為郴州專區。1961年5月,撤銷汝桂縣,恢復汝城、桂東兩縣建制。至1988年,汝城一直屬郴州地區。1994年郴州撤地建市,汝城隸屬郴州市管轄。
1996年,大坪鄉撤鄉設鎮。調整後,汝城縣轄8個鎮、15個鄉。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汝城縣常住總人口342861人,其中,城關鎮18065人,小垣鎮10138人,熱水鎮9687人,土橋鎮28460人,三星鎮26844人,暖水鎮11209人,大坪鎮27889人,三江口鎮8353人,城郊鄉13623人,附城鄉22431人,井坡鄉19649人,文明鄉26817人,盈洞鄉6408人,嶺秀鄉9542人,田莊鄉12678人,南洞鄉9865人,永豐鄉12540人,濠頭鄉12592人,益將鄉6740人,集龍鄉5202人,馬橋鄉15217人,外沙鄉13242人,延壽鄉15670人。
2004年,全縣轄8個鎮、15個鄉(其中3個民族鄉):城關鎮、小垣鎮、熱水鎮、土橋鎮、三星鎮、暖水鎮、大坪鎮、三江口鎮、城郊鄉、附城鄉、井坡鄉、文明鄉、盈洞瑤族鄉、嶺秀瑤族鄉、田莊鄉、南洞鄉、永豐鄉、濠頭鄉、益將鄉、集龍鄉、馬橋鄉、外沙鄉、延壽瑤族鄉。縣政府駐城關鎮。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汝城縣常住總人口330260人,其中,城關鎮24273人,小垣瑤族鎮7129人,熱水鎮10056人,土橋鎮28239人,三星鎮23364人,暖水鎮9484人,大坪鎮27684人,三江口瑤族鎮8389人,城郊鄉17520人,附城鄉22446人,井坡鄉17248人,文明鄉25814人,盈洞瑤族鄉6037人,嶺秀瑤族鄉9798人,田莊鄉12160人,南洞鄉8149人,永豐鄉12496人,濠頭鄉11011人,益將鄉6216人,集龍鄉5115人,馬橋鄉14250人,外沙鄉11628人,延壽瑤族鄉11754人。
2015年,汝城縣鄉鎮區劃調整後,下轄5鄉9鎮。

行政區劃

汝城縣轄永豐、集益、濠頭、井坡、田莊、南洞、延壽、嶺秀、盈洞9鄉,盧陽、泉水、大坪、三江口、熱水、土橋、暖水、小垣、馬橋、文明10鎮及汝城縣經濟開發區、汝城溫泉旅遊度假區。轄308個行政村19個居委會。
2015年,汝城縣鄉鎮區劃調整,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後,汝城縣共減少5個鄉級建制,現轄盧陽、土橋、泉水、井坡、大坪、三江口、暖水、馬橋、熱水9個鎮,集益、濠頭、南洞3個鄉,延壽、文明2個瑤族鄉共9鎮5鄉,總面積2400.71平方千米,總人口40.08萬人。縣人民政府駐地不變(盧陽鎮)。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汝城縣位於湖南省郴州市東南部,地處湘、粵、贛三省交界處,東經113°16′~113°59′,北緯25°19′~25°52′之間。東鄰江西省崇義縣,南界廣東省仁化縣樂昌市,西接宜章縣,北連資興市桂東縣。東西長72公里,南北寬63公里,總面積為2424.96平方公里。
汝城縣

地質

汝城縣內地層經過“加里東”、“印支”、“燕山”等較強烈的構造運動,形成了一系列複雜的構造類型。自元古界至新生界,除寒武系上組、奧陶系、志留系及三迭系缺失外,其餘震旦系、寒武系、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侏羅系、白堊系、第四系均有分布。汝城縣處於南嶺東西向構造帶中段與新華夏“多”字型構造帶的交匯部位。構造極為複雜,形跡多樣,按其力學性質、展布方向,大體可分為東西向構造、南北向構造、華夏系構造、新華夏系構造、山字形構造和旋轉構造。縣內岩漿岩分布面積較大。約為540平方公里,占汝城縣總面積的22.5%;所見岩體呈岩基、岩株、岩枝、岩脈狀產出,形成時代主要為燕山期,印支期只有小塊出露。

地貎

汝城縣內地貎主要特徵是山地為主,四面環山,丘岡盆地相間。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水系呈樹枝狀,向東西南輻射。經過縣境的八面山、諸廣山山體主脈及其支脈大多呈北、北東向展布。西部通天窩--寒山--東嶺一帶山嶺,山脊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此線以西是海拔在600米以下的文明小盆地。此外,尚有海拔700米以下,長約50公里、寬約20公里的汝城中部盆地。汝城縣東南到東部則為東嶺--集龍山地;在北部山嶺中間,則有海拔800米以下的南洞盆地。縣城海拔593米,縣境內有海拔標註1000米以上的山峰274座,基本上分布在北部、東北部和西南部,其中海拔1500米以上的14座。最高點五指峰,位於小垣鎮境內,海拔高1726.6米。最低點在南面的三江口開發區,海拔160米。地面最大絕對高差1566.6米。

水文

汝城河流有漚水、浙水、秀水、策水,匯入東江,屬湘江水系;集龍河匯入贛江;九龍江、城溪江匯入北江。汝城縣素有“雞鳴三省,水注三江”之稱,為三省分水嶺,屬長江水系湘江流域面積1590.25平方公里,屬贛江流域面積501.78平方公里,屬珠江水系北江流域面積308.82平方公里。縣內共有大小河流696條,河流總長1766.2公里。

氣候

汝城縣境內山嶺陡峻,高差懸殊,氣候的垂直變化和地域差異比較明顯,具有立體氣候的特色,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主要特點是溫暖濕潤,熱量豐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春暖多變,夏無酷熱,冬少嚴寒,無霜期長。
汝城縣四季分明,平地丘陵區的冬夏季長而春秋季短。山區則冬季長,而春、夏、秋季短。平地丘陵區,由冬入春和由春入夏,則南方早於北方2—4天。市區多年平均於3月上旬入春,5月上旬入夏,9月底10月初入秋,11月底12月初入冬。春季降水量是一年最多的季節,占全年降水量的37.3%。日照時數220—290小時,日照時數呈南少北多的分布特徵。春季氣候最顯著的特徵是開春早,氣溫回升快,降水豐沛,多陰雨及冰雹大風。夏季氣候炎熱,易發生盛夏乾旱,也易出現暴雨洪澇,由於平均海拔高度在400米以上,因而丘陵區和山地與相鄰市相比,透出涼爽的特點。山區的涼爽氣候特徵則更加突出。汝城縣的秋季主要是以秋高氣爽天氣為主,日照強,降水少,晴日多,易發生秋旱,少數年份秋雨綿綿伴有寒露風。冬季氣候的特徵是少嚴寒,雨雪少,氣溫比鄰近市要高。一年中,最冷的月份是1月,平均氣溫為6.5℃,最冷時段常在小寒前後和大寒前後。最熱的月份是7月,平均氣溫為27.8℃,最熱時段常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隨著春季來到,氣溫在3、4月迅速升高。盛夏之後,氣溫隨之下降,尤其是秋分過後,9-12月,每月降低5℃之多進入冬季。反映出汝城縣屬於大陸性氣候。
四季
縣境內的春季平均有79天,平均氣溫18.2°C;最早入季日期為2月20日,最遲入季日期為3月27日;夏季較長,平均有101天,平均氣溫24.4°C;秋季平均有68天,平均氣溫17.4°C;冬季時間最長,平均有117天,平均氣溫8.1°C。按照氣溫來劃分四季,其長短、遲早,各年均有變化。一年四季,氣候宜人。春末稍暖;三伏始熱,立秋更烈;10月底天氣漸涼,立冬後時見冰霜。春節前後,一般有一、二場大雪。
汝城縣汝城縣
日照
汝城日照充足,光合潛力大,全年日照時數平均為1731小時,年日照百分率為39%。全年太陽總輻射113.12千卡/平方厘米,光能資源較充足。
氣溫
汝城氣溫宜人,素有“小昆明”之稱。但地域差異和垂直差異都很大。海拔650米以下的中部平原區,年平均氣溫為16.6°C,>=10°C的初日是3月24日,終日是11月21日,>=10°C活動積溫為5097°C。月平均最高氣溫出現在7月中旬,為25.6°C;日平均最高氣溫為28.4°C,無上限高溫天氣。
汝城縣汝城縣
無霜期
無霜期多年平均為273天,但實際變化很大,最長達317天(1970年),最短僅232天(1969年、1974年),相差達85天。最早初霜出現在10月24日,最遲初霜出現在下年的元月2日。晚霜最遲出現在4月6日。
降水
汝城位於湖南省東南部多雨中心的附近,雨量充沛。縣城附近平均年降水量1547.1毫米;最多年份2303.6毫米;最少年份1051.9毫米。縣城平均降水日數183天。最多年為222天,最少年為156天。從降水的時間分布來看,有兩個高峰期,一個是5-6月,另一個是8月。
主要災害性天氣:縣域內主要的災害性天氣有:三低冷害(春季低溫、五月低溫、秋季低溫)、暴雨洪澇、乾旱、大風冰雹、冬季冰凍。

自然資源

國土資源

汝城縣版圖面積360.13萬畝(折合2400.85平方公里)。其中實際面積359.69萬畝,外縣飛地0.44萬畝。約占湖南省總面積的1.1%。汝城縣人平土地資源11.47畝,人平林地9.16畝。有耕地29.92萬畝(其中水田26.35萬畝,旱土3.57萬畝),果園2.41萬畝,林地279.62萬畝。此外,在鄰近縣市的飛地有2600多處,面積約31.5萬畝。

水資源

汝城縣水資源總量22.8億立方米,水能理論蘊藏量37萬千瓦,可開發利用量為19.8萬千瓦,地下水資源可利用量4.08億立方米。汝城縣現有大小水電站91處,總裝機13.89萬千瓦。

礦產資源

汝城縣位於南嶺北麓多金屬成礦帶,礦藏資源分布較廣,礦種較多,特別是有色金屬礦十分豐富。已發現的礦種有鐵、鎢、、鉛、、鋅、銅、、汞、硫鐵重晶石、花崗石、大理石、瑩石、稀土、煤、石灰石、磷、鉀長石等23種。其中鐵、鎢、銅、稀土、鉀長石、瑩石礦、大理石儲量較大,鐵礦1.23億噸、鎢礦10萬砘、鉀長石80萬噸、瑩石礦100萬噸、大理石10億立方米。有礦床、礦點、礦化點(指成礦條件差、礦化微弱,不具工業意義的礦化現象)共95處。其中大型黑色金屬礦床1處,大型有色金屬礦床1處(茶山腳鎢礦),中型礦床4處,小型礦床5處。

生物資源

汝城縣內發現的野生動物的品類較多。珍貴的野生動物品種獸類有水鹿(山牛)、鹿、刺蝟、獐、水獺、野山羊、穿山甲等。2002年在與廣東交界的楊東山上發現了華南虎的蹤跡;禽類有野雞、野鴨、鷹、貓頭鷹、鵠、斑鳩、鷺、雁等;魚類有白鰷、鱖魚、銀魚、黃尾鯝等。
汝城縣野生植物種類有灌木83科、677種。境內的珍貴樹種有銀杏、水杉、福建柏、華南五針松、凹葉厚朴、白花泡桐、華南栲、金葉白蘭、鐵堅杉等。還有黃山松、梧桐、喜樹、椿樹、拐棗;供觀賞的樹種有木樨、南方紅豆杉、木蓮、大果馬蹄荷、百日青、香木蓮、木芙蓉等。野生的竹類有:苦竹、毛竹、水竹、方竹、剛竹、紫竹、黃竹、鳳尾竹、實竹、叢竹、斑竹等。縣內野生藥用植物,有700多種。主要有汝升麻、枸杞、血水草、湘砂仁、絞股藍、虎耳草、百合、丹參、龍膽草、白芨、淫羊藿、虎杖、杏葉沙參、石菖蒲、十大功勞、敗醬草、腫節風、隔山香、珠砂根、莪術、天南星、異葉天雨星、華重樓、水龍骨、矮地茶、青箱子、秋海棠、尾花細辛、山木通、絡石藤、苦參、黃蓮、八角連、藁木、玉竹、落新婦、黃荊、燈台蓮、卷柏、藜蘆、石斛、石仙桃、前胡、土獨活、山竹子、三尖杉等。

地熱資源

汝城縣內有汝城溫泉、羅泉、湯口、大湯、塘內、銅坑等地下熱水資源,其中位於熱水圩的汝城溫泉古稱“靈泉”,是中國中南六省最大的熱田,地熱異常面積達300公頃,水溫一般為91.5 ℃,最高達98℃,25.5-91.5℃的地下熱水開採量為5540噸/日,90℃以上的遠景開發量可達14740~15960噸/日,是湖南省流量最大、水溫最高、開發利用前景最好的天然熱泉,其水質與陝西的“華清池”相似,經常洗浴,對人體有獨特的醫療保健作用。

森林資源

汝城縣森林資源較為豐富,是湖南省重點林區縣之一,汝城縣有林地278萬畝,人平有林地6.19畝,高於全國和全省人均水平。汝城縣活立木蓄積量達394萬立方米,樟、梓、楠、桐及水杉等稀有樹種遍及汝城縣,其中藥用植物700多種。始建於2003年的九龍江森林公園,2005年升為省級森林公園,公園海拔處在185至1381米之間,現有管轄面積15644.8公頃,森林覆蓋率達93.62%,森林蓄積量194萬立方米,楠竹60萬根,氣候宜人,屬中亞熱帶向南亞熱帶過渡的季風濕潤氣候區。汝城縣森林覆蓋率73.69%,擁有樹種85類667種,屬國家級重點保護的有13種。竹木暢銷全國各地。
汝城縣(汝城)

人口民族

截至2018年,汝城縣戶籍人口42.24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2萬人。常住人口35.25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4.85萬人,占總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42.13%,比上年末提高1.51個百分點。全縣出生人口4991人,出生率為11.66‰;死亡人口2623人,死亡率為6.13‰;自然增長率為5.53‰。
汝城是一個多民族的縣份,境內居住有漢、瑤、畲、侗、壯、苗、土家、傈僳、彝、回、布依、黎、白、京、維吾爾、青族等27個民族。少數民族中最多人口的為瑤族,占總人口的15.27%,其次為畲族,占總人口的0.24%。全縣共有282種姓氏,其中以何氏人口最多,其次為朱、范、李三姓。汝城縣有3個民族鄉鎮44個少數民族村,另有12個散居民族村,少數民族人口7萬餘人,占全縣總人口的17%,占郴州市少數民族人口的75%,民族地區人口近10萬人,是郴州市少數民族人口、民族村最多的縣,是湖南省散居民族重點縣。

經濟

綜述

截至2018年,汝城縣地區生產總值652831萬元,比上年增長8.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23448萬元,增長3.1%;第二產業增加值215063萬元,增長7.7%;第三產業增加值314320萬元,增長10.6%。按常住人口計算,全縣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8565元,比上年提高756元,增長7.3%。
2018年,汝城縣三次產業結構為18.9:32.9:48.2。規模以上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8926萬元,比上年增長9.6%。第三產業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工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7.8%,比上年下降0.9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8.4%,比上年提高5個百分點;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347476萬元,增長9.3%,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3.2%。
2018年,汝城縣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0880萬元,比上年增長10%。上劃中央“兩稅”19862萬元,增長33.3%;上劃中央所得稅10056萬元,下降4%。地方財政收入42900萬元,增長4%,其中稅收收入32242萬元,增長10%;非稅收入10658萬元,下降10.8%。稅收總收入70222萬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為86.8%,比上年提高3.1個百分點。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13000萬元,增長8%。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47163萬元,增長7.4%;城鄉社區支出8123萬元,增長75.9%;科學技術支出6820萬元,增長80%;住房保障支出9853元,下降9.2%。民生支出254532萬元,增長7%。

第一產業

截至2018年,汝城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87139萬元,比上年增長3.2%。全年糧食種植面積23.14千公頃,比上年增加0.6千公頃,其中,稻穀種植面積18.74千公頃,增加0.49千公頃;玉米種植面積2.07千公頃,增加0.1千公頃。油料種植面積4.4千公頃,蔬菜種植面積9.38千公頃,茶園面積1.41千公頃,果園面積2.77千公頃。
2018年,汝城縣全年糧食產量148104噸,比上年增產3.1%。其中,全年穀物產量138769噸,增產3.07%。其中,稻穀產量126740噸,增產2.9%;玉米產量12029噸,增產5.4%。
2018年,汝城縣全年油料產量6927噸,比上年增產8.9%;蔬菜產量273368噸,增產7.3%;茶葉產量279噸,增產4.9%;水果產量29727噸,減產3.3%。
2018年,汝城縣全年生豬出欄21.24萬頭,比上年下降0.4%;牛出欄1752頭,增長5.9%;羊出欄1794頭,下降78.1%;家禽出籠54.63萬羽,增長14.1%。肉類總產量15731噸,下降1.2%,其中,豬肉產量14703噸,下降0.1%;牛肉產量157.55噸,減產18.8%;羊肉產量26.93噸,減產79.3%;禽肉產量819.39噸,增產12.4%。禽蛋產量5357噸,增產123.1%。年末生豬存欄13.08萬頭,下降2%;牛存欄3629頭,增長6.83%;羊存欄0.42萬頭,下降46.8%;家禽存籠73.79萬羽,增長15.2%;水產品產量674.4噸,減產5%。
2018年,汝城縣開工各類水利工程2253處,水利工程投入資金20265萬元,完成土石方488.52萬立方米。
2018年,汝城縣農產品加工企業153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5家。實現銷售收入200703萬元,比上年增長0.2%,實現利稅1195萬元,增長0.1%,實現利潤8394萬元,增長0.1%。

第二產業

截至2018年,汝城縣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7.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2%。在規模以上工業中, 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下降3.6%;股份制企業增加值下降3.7%;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增加值增長10.9%。 採礦業增加值下降10.6%,製造業增加值增長8.1%,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下降4.6%。省級產業園區增加值增長8%,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76.8%,比上年降低0.7個百分點。
2018年,汝城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比上年增長5.1%,銷售產值增長4%。產銷率達98%,比上年降低1.1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8213萬元,增長0.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64.74%,比上年末下降1.39個百分點。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7.51%,比上年下降0.62個百分點。 股份制企業17948萬元,增長2.7%,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13萬元,下降89.6%,其他企業252萬元,下降48.2%。
2018年,汝城縣採礦業實現利潤4938萬元,下降10.4%;製造業6408萬元,增長12.2%;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6867萬元,增長0.1%。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2.18元,比上年減少0.72元。
2018年,汝城縣建築業增加值34528萬元,比上年增長8%。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8家,實現總產值92764萬元,增長17.5%。房屋建築施工面積873244平方米,增長18.5%。房屋建築竣工面積706434平方米,增長8.8%。

第三產業

截至2018年,汝城縣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9.1%。 國有投資增長6.6%,非國有投資下降12.8%,民間投資下降8.3%。 三產業分別投資分別下降32.9%、15.2%,二產業增長37.7%。工業投資增長52.6%,占全部投資比重的21.3%;產業投資占全部投資比重的45.4%。 民生工程投資增長249.5%、基礎設施投資增長9.8%、生態環境投資下降5.6%。高技術產業投資占全部投資的2.9%,占產業投資的6.4%。
2018年,汝城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6019萬元,比上年增長10.1%。城鎮實現消費品零售總額120190萬元,增長10.3%(城區107690萬元,增長12%);鄉村消費品零售總額35829萬元,增長9.5%。 限額以上批發業、零售業銷售額分別為19154萬元、115295萬元,分別增長10.8%、11.6%;限額以上住宿業、餐飲業營業額分別為4100萬元、17470萬元,分別增長10%、13.6%。
2018年,汝城縣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商品零售額59848萬元,比上年增長10.1%。其中通過公共網路實現的商品銷售910萬元,增長50.3%。糧油、食品零售額增長16.7%,飲料增長19.1%,菸酒類增長15.2%,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22.6%,化妝品類增長37.2%,日用品類增長30%,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下降61.4%,中西藥品類下降5.2%,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7.3%,家具類下降15.7%,石油及製品類增長19.2%,汽車類增長19.2%,其他類18.1%。
2018年,汝城縣外貿進出口總額1124萬美元,比上年增長34.1%。按貿易方式分,一般貿易1124萬美元,增長34.1%;加工貿易1124萬美元,增長34.1%。
2018年,汝城縣新批外商投資項目2個,實際利用外資10706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1.5%。全年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917.24萬美元,增長39.3%。
2018年,汝城縣批境內省外項目65個,實際到位資金442459萬元,比上年增長14.9%。按產業分,第一產業71460萬元,下降25.7%;第二產業127625萬元,下降20.2%;第三產業243374萬元,增長89.1%。
2018年,汝城縣接待遊客846.97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0%。旅遊總收入58.2億元,增長67.4%。全縣接待國內旅遊人數704.01萬人次,增長15.7%。國內旅遊收入55.68億元,增長94%。國際旅遊外匯收入3615.49萬美元,增長11.4%。
2018年,汝城縣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1342207萬元,比年初新增44764萬元,比上年末增長3.5%。其中個人存款958934萬元,比年初新增118898萬元,增長14.2%。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841270萬元,比年初新增51583萬元,增長6.5%。短期貸款327512萬元,下降2.6%,其中個人消費貸款69188萬元,增長59.9%。農林牧漁貸款268648萬元,增長40.9%。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1342038萬元,比年初新增44694萬元,增長3.4%。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836145萬元,比年初新增50877萬元,增長6.5%。年末銀行主要金融不良貸款餘額16373萬元,下降3.7%,不良貸款比率2%,比年初收窄0.2個百分點。
2018年,汝城縣保險公司保險保費收入25265萬元,比上年增長5.7%。其中,壽險業務保險保費收入16933萬元,增長3.5%;財產險業務保險保費收入8332萬元,增長10.3%。各類賠款及給付支出10677萬元,增長6.3%。其中,壽險業務給付7693萬元,增長0.3%;財產險業務賠款2984萬元,增長28%。

社會事業

教育

截至2018年,汝城縣中等職業教育招生1897人,在校生2720人,畢業生527人;普通高中招生2728人,在校生7446人,畢業生1848人;國中招生6451,在校生18225人,畢業生4827人;普通國小招生6189人,在校生37215人,畢業生6375人;特殊教育招生55人,在校生101人,畢業生14人。幼稚園在園幼兒15185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為100%,高中階段毛入學率為89.3%,國小畢業升學率100%。各類民辦學校87所,在校生9755人。落實義務教育保障資金6431萬元,比上年增長0.7%;發放中職國家助學金341.9萬元,增長43.7%,中職國家助學金資助中職學生3419人次;落實中職免學費資金548.04萬元,中職免學費資助中職學生4567人次;發放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444.32萬元。

科技

截至2018年,汝城縣簽訂技術契約61項,技術契約成交金額4820萬元。專利申請88件,其中發明專利12件。授權專利63件,其中發明專利2件。高新技術增加值完成55066萬元,比上年增長45.9%。

文化

截至2018年,汝城縣共有藝術表演團體3個,公共圖書館1個、文化館1個、廣播電台1座、電視台1座。有線電視用戶2.12萬戶。 廣播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達99.94%,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9.91%。放映農村公益電影3696場。

體育

截至2018年,汝城縣有體育場地2個,其中體育館2座。運動場12個,游泳池2個,各種訓練房88個。經常參加體育鍛鍊人數4.81萬人,開展全民健身項目13項次,新建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的行政村79個,獲得全國冠軍2個。

衛生

截至2018年,汝城縣共有醫療衛生機構336個,其中醫院3個、鄉鎮衛生院22個,診所、衛生所、醫務室35個,村衛生室272個,婦幼保健院1個,專科疾病防治站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衛生檢驗機構1個。年末衛生技術人員1600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687人,註冊護士640人,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技術人員29人,衛生監督檢驗衛生技術人員8人。醫療衛生機構床位1795張,其中醫院1040張、鄉鎮衛生院755張。

社會保障

截至2018年,汝城縣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登記參保人數214705人,城鎮基本養老保險職工32482人;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35373人,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3426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21947人;參加工傷保險職工17800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11520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10710人。全縣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57人。
2018年,汝城縣銷售社會福利彩票3608萬元,籌集社會福利資金458.86萬元。城鎮居民、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分別為1875人、9137人,分別發放最低生活保障經費875.39萬元、2484.8萬元,分別降34.1%和47.8%。城鎮各種社區服務設施29個,公辦養老機構新增床位數140張。

人民生活

截至2018年,汝城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67元,比上年增長10.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74元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90元 。 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5898元 。 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6114元 ;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4152元 。全體居民恩格爾係數為27.6%,比上年下降5.2個百分點,其中城鎮、農村居民恩格爾係數分別為31.4%、25.1% 。

交通運輸

汝城位於郴州、韶關、贛州“紅三角”的中心,處在湖南、廣東、江西三省通衢之地,廈蓉高速、湘深高速和106國道、324省道貫穿全境,南下廣州、深圳,北上長沙,東至廈門,均可朝發午至。
汝城縣公路里程1694.033公里,其中國道59.922公里、省道185.525公里、縣道288.156公里、通鄉公路282.67公里、通村公路801公里、境內高速公路76.76公里。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通信業實現增加值14436萬元,比上年增長10.8%。全年公路客貨周轉量57420萬噸公里,增長20.9%。
截至2018年,汝城縣公路客貨運周轉量88605.5萬噸公里,比上年下降0.5%。全縣公路里程399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60.67公里。年末全縣汽車保有量53633輛,新註冊3313輛。

風景名勝

汝城有風光秀麗的清風岩、白石岩、連珠岩,有幽靜雅致的濂溪書院、白石書院、雲頭書院,有商代牛頭嶺、神仙帶、漢代百園、宋代破船埂等歷史、人文景觀。還有天然溫泉和萬畝竹海。

熱水鎮

汝城溫泉景區位於湘、粵、贛三省交界處的熱水鎮,因有天然熱泉而得名,古時當地老百姓叫“湯河”。2001年開發並向社會開放;2006年評為國家4A級景區;2007年榮獲中國鄉村旅遊“飛燕獎”,授予“最佳休閒度假獎”榮譽稱號。景區總面積17平方公里,境內有湖南省最大的天然熱泉,被譽為“華南第一泉”。溫泉水溫高達98℃,溫泉開採量為每天5540噸,遠景水量每天可達15960噸。該溫泉含有矽、鈉、鈣、鋰、硼等30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特別是氡的含量,達到礦泉醫療標準,是中國少有的“氡泉”。主要景觀有飛水寨瀑布、明代封泉遺址、蛋趣泉、紅軍池、仙人橋、蝸牛塔、雷公山、第四世紀古冰川遺蹟、汜水山高山草原等。汝城溫泉景區開發後,先後建成了福泉山莊、溫泉文化園、溫泉漂流、飛水寨南國天山大草園等景點。
天然熱泉天然熱泉

九龍江森林公園

九龍江森林公園地處南嶺山脈中部和羅霄山脈南端交接處,距汝城縣城區46公里,屬省級森林公園。九龍江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地質地貌和氣候條件孕育出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和自然景觀。公園總面積15644.8公頃,森林蓄積45.5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99%,最高峰福音峰海拔1403.6米。動植物種群資源豐富,分布的植物有2000多種,樹種以闊葉林、馬尾松和楠竹為主,國家級保護植物有福建柏、紅豆杉、蓖子三尖杉、華南五針松、凹葉厚朴、華南栲、閩楠、楨楠、紅花禾蓮以及稀存的白毛茶等;分布的野生動物種類有200多種,屬國家級保護動物有蘇門羚、穿山甲、水鹿、毛冠鹿、獼猴、麝、娃娃魚等。
九龍江國家森林公園九龍江國家森林公園

胡鳳璋故居

胡鳳璋故居始建於1933年,是三層青磚瓦房,由數棟正房、廚房、柴屋、巷道、空坪組成封閉式的院落。故居前是一個數畝大小的半圓形水塘。整個故居建築雄偉,中西合璧,裝飾考究,使用水磨青磚淨水牆,屋牆全由青磚、青石板、石灰砌成。正門前裝著門簪,門簪上雕有龍鳳呈祥的精美紋飾。棟與棟之間,既獨立,又有木質迴廊相連。每棟樓房的角落,都設有槍眼。

濂溪書院

濂溪書院系湖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汝城縣城區西南,106國道從東側通過,距汝城縣城區中心800米。是為北宋理學鼻祖周敦頤而建的紀念性建築物。公元1220汝城縣令周思誠建濂溪祠,九易其址,保存至今。濂溪書院為仿宋建築,四合院磚木迴廊結構,建築面積1618平方米。公元1041-1044年,周敦頤任桂陽(今汝城)縣令。期間勤民耕讀,風節慈愛,吏治彰彰,在此寫下《愛蓮說》、《拙賦》等千古名篇。現書院供有周敦頤先生的《愛蓮說》、《拙賦》等著作。明代兩廣總督、太子太保朱英,江西、福建布政使范輅,清代著名詩人郭遠,當代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朱良才、李濤,原中國作家協會黨組副書記朱子奇等均在此求學。
濂溪書院濂溪書院

石泉村

汝城石泉村,石泉始建於宋朝末年,是三塘胡氏家族聚居地,因“胡氏先祖淑政公號石泉”,所以村以其號名之。村落東西長800米,南北寬500米,占地面積達6萬平方米。據統計則有260棟古民居,住著近3000村民。
鳥瞰石泉古村全景鳥瞰石泉古村全景

風土人情

汝城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門類多,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情。在民族語言方面有汝城話和瑤、畲、壯、苗、回等少數民族語言;民間文學方面有傳說、故事、口頭文學、歌謠、諺語、謎語;民間美術方面有繪畫、雕刻、雕塑、建築、剪紙;民間音樂有嗩吶、鑼鼓牌子曲、山歌、口傳民歌;戲曲有祁劇、鬼腦班;民間舞蹈有香火龍、廟會儀禮舞。

香火龍

香火龍是最具汝城特色的傳統民俗文化。它是老百姓為祈求風調雨順,平安幸福,祛邪消災,而在每年正月初二至元宵節期間擇吉日的夜晚舉行的舞龍活動。香火龍製作複雜,費工費時,造型別致。龍頭高昂,龍眼突出,龍角斜翹,龍口大開,龍牙尖利,龍舌前伸,龍鬚冉冉下垂,龍長八九十米,重二、三千斤,需一百多位青壯年才能舞得動。香火龍作為一種凝聚民心,傳承文化的文化遺產,2008年6月被國務院授予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古祠堂

汝城被譽為“中國古祠堂之鄉”,約280多家姓氏,保留著始於宋元、盛於明清的古祠堂710餘座,大小不一,風格各異,星羅棋布,並有金山、津江等古祠堂群,有8座古祠堂列入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汝城古祠堂分為總祠、家廟、宗祠、公祠、家祠幾個等級。總祠是包括附近縣市較大區域的同一姓氏共建的祠堂;家廟是為紀念某姓家族始遷本縣始祖所建的全族祠堂;宗祠是某姓家族各分支房派的祠堂,多為某村祖先;公祠是宗祠之下的分祠;家祠是各小房祖祠,即私廳。

地方特產

汝城土特產有板鴨、豆粉、茶葉、香菇、木耳等;民間工藝有陶瓷、金銀首飾、油漆、竹編、藤編、草編、造紙、石印、繡花、少數民族服飾等。

地方名人

汝城縣名人眾多,有北宋理學開山鼻祖周敦頤、有唐代宰相宋申錫,有宋代名臣邵曄朱輅,有明朝太子太保曾鑒,有明朝右都御史、兩廣總督、太子太保朱英,有明朝監察御史、以《絕筆詩》作者范淵,有清朝兩廣總督何明亮,有清代詩人郭遠等。
汝城縣也有不少革命先輩和英烈,他們中有新中國開國上將李濤朱良才,有中共最早的女黨員最早向毛澤東推薦井岡山的革命前輩朱舜華(張瓊),有中共後勤、支前戰線功勳宋裕和中將,有英年早逝的紅軍將領、紅21軍、35軍軍長鄧毅剛,有抗日英雄、寶山英雄營副營長兼機關槍連連長葉振宇等。
其他還有著名詩人朱子奇、地理學家李洪光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