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文集

易中天文集

《易中天文集》是收錄易中天先生從1980年到2011年三十年間各類著的書,共十六卷,總計四百多萬字,內容涉及文學、美學、藝術、文化、歷史、法律、政治、哲學和時事。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和新浪網、新浪微博聯合主辦的《易中天文集》首發式北京隆重舉行。法學家張思之、經濟學家茅于軾、法學家江平、歷史學家資中筠教育家劉道玉胡德平葉選基陶思亮、歷史學家秦暉哲學家鄧曉芒、歷史學家吳思、歷史學家張鳴等嘉賓到場祝賀。發布會由法學家賀衛方主持,現場嘉賓、媒體、讀者圍繞“夢想、追求、轉型、尋根、反思、責任”六大主題回顧了易中天的創作歷程,集中呈現了易中天的性情、特色和成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易中天文集
  • 作者:易中天
  • 寫作時間:1980年到2011年
  • 卷數:16卷
  • 總字數:400多萬字
  • 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
圖書目錄,作者簡介,相關評論,

圖書目錄

文學夢想:第一卷·高高的樹上
文集第一卷,收錄了易中天先生的文學作品集《高高的樹上》,收有詩歌散文雜文文學評論多篇和中篇小說兩部。這是一個文學愛好者夢想的延續和實現。這個夢,他做了四十多年。 易中天第一次發表文學作品是在新疆。1965年高中畢業後,易中天參加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完成了他的第一個轉折——從“文學青年”轉變為“革命戰士”。十三年的邊疆生活,為他後來將學術介紹給大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新疆詩草 你是天山的兒子 還是崑崙的兄弟 裸露著嶙峋瘦骨 竟沒有一件新衣 是買不起 還是不屑於 也許你是個棄兒 或者你是個戰士 你展示給世界的 莫非是辛酸痛苦的回憶 也許你那裸露的山岩之上 還砥礪著劍的輕快,刀的鋒利 但,還是縫件袷袢吧 既然天邊有雲,腳下有溪 看山前綠樹,山後草地 美麗的牧場還能沒有羔皮 何況光彩照人 原本就是你的權利。
無花果集 這種純淨和澄明正是詩的品格。所以,詩總是天然地屬於少年和老年。少年的純淨來自天真,老年的澄明則來自超脫,正如青年的浪漫來自熱情,中年的豐富來自執著。天真可貴,熱情可愛,執著可取,超脫可敬。超脫不僅是一種人生態度,更是一種人生智慧。因為智慧,所以用不著喋喋不休;因為超脫,所以犯不著憤憤不平。有智慧墊底的豁達超然,有如一潭秋水,波瀾不驚,清澈見底,卻又深沉厚重,韻味無窮。
讀書時間 恐懼是人類一種不可磨滅的遠古記憶。正如嬰兒落地的第一反應是放聲大哭,人對世界的第一體驗也是恐懼。對於初萌的人類來說,世界是美好的,更是恐怖的。它固然有溫暖的陽光,和順的風雨,可口的野味,卻也有狼蟲虎豹、凶禽猛獸、水怪林妖。尤其是一到晚上,它就變得猙獰恐怖、陰森殘忍、鬼哭狼嚎。赤身*一無所有的人類只能躲進洞穴,相互偎依在火堆旁苦熬,不知那漫漫長夜何時才是盡頭。
藝術世界 不過,遙遠雖然遠在天邊,卻又近在眼前,因為它與每個人身邊的世界都連成一體,沒有界限。這樣一來,人就無論在觀念上還是在現實中,都被不可知的神秘所包圍。原始人不用多高的智力就知道:就數量而言,死人總是比活人多;就時間而言,過去總是比現在長;就空間而言,未知領域總是比已知領域廣闊。更可怕的是,人雖然不能到達遙遠,死亡卻隨時隨地都能從遙遠的地方突然來到自己面前。這實在太恐怖了。
美學追求:第二卷 美學論著集
教材是油印的。所謂“油印”,就是用鐵筆和鋼板,一筆一畫,一個字,一個字地,刻在蠟紙上,然後用油墨印刷。這樣的課本,現在是看不到了。我們上課,就用這個。課畢,先生提著飯籃,和我們一起穿過操場,到對面小山包上的教工食堂去買飯。先生一輩子吃食堂,茹素,因此我總懷疑他老人家營養不良。後來,每次回武漢,便總要請先生到寶通禪寺吃素宴。又故意多點些,打了包讓先生帶回,多少算是改善。
上篇 自然之道——文學本體論 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原道》
值得注意的是,魏晉南北朝這個探索最力、建樹頗多的藝術開拓期和理論開拓期,卻是中國歷史上政治最黑暗、局勢最混亂、社會最痛苦的時代。藝術與政治、經濟發展的這種明顯的不平衡,常使人懷疑這種繁榮的真正原因。為此,似有必要簡單地回顧一下歷史的行程。
中篇 神理之數—創作規律論 故立文之道,其理有三:……三曰情文,五性是也。……五情發而為辭章,神理之數也。——《情采》
至於剖情析采,籠圈條貫,摛神性,圖風勢,苞會通,閱聲字,崇替於時序,褒貶於才略,怊悵於知音,耿介於程器,長懷序志,以馭群篇,下篇以下,毛目顯矣。位理定名,彰乎大易之數,其為文用,四十九篇而已。
藝術關懷:第三卷·藝術人類學
也正是在閱讀馬恩著作的時候,我注意到了他們的一個重要思想──思辨終止的地方,就是“真正實證的科學開始的地方”(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識形態》)。這才有了馬克思的《摩爾根〈古代社會〉一書摘要》,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顯然,實證是重要的,起源是重要的,發生學是重要的。曉芒既然以康德式的天才思辨,邏輯地提出了“藝術發生學的哲學原理”,那么,實證的工作就由我來做吧!
上編 發生機制1 當我們把原始人類對自己身體的某種加工改造——包括劙痕、畫身、刺紋和佩戴飾物,都一律沿襲舊例,籠而統之地稱之為“人體裝飾”,並把它作為我們實證研究的起點時,便立即會發現,事情遠遠不是當初構想的那么簡單。它們的種類是那樣的繁多,形態是那樣的古怪,意義是那樣的神秘,動機又是那樣的費解。當它們從最古遠的時代和最邊遠的地區,突破此時此地的時空關係,一下子擁上前來時,我們真的要被弄得茫然失措了!
上編 發生機制2 圖騰物有下列特徵:(一)所謂圖騰,幾乎無一例外地都是非人的事物,其中大多數是動物(也許是可食或無害的,也可能是危險而可怖的);較少見的情況,也可能是植物(如球莖)、無機物(如水)或自然現象(如風);極少見用人工製品當作圖騰,用人自己作圖騰則絕不可能。澳大利亞東南部居民的五百個圖騰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動植物,中部阿蘭達人的七百四十個圖騰中有六百四十八個為動物圖騰。
美學準則:第四卷·破門而入
實際上我寫本書,也有把課堂擴展到社會上的意思。那時還不知道有“百家講壇”,更不知道後來會上“百家講壇”。我能想到的辦法,就是寫這樣一種“演講體”的書。演講體的好處,是親切自然、通俗易懂,便於初學者和非專業人士接受。接受是很重要的。對方不接受,你這課就白上了。這就一要讓人產生興趣,二要讓人聽得明白。拽,端著,賣關子,故弄玄虛,那是唱“空城計”時使的招。真有“雄兵百萬”的,不這么著。
第一講 性質與方法 正因為美學是這樣一個東西,一個研究美和藝術最抽象最根本問題的東西,因此,它不提供直接通往藝術殿堂的通用門票。請大家注意我的表述了,一是不直接,二是不通用。直接入門的門票有沒有?有。門類藝術學就賣這種門票。比如音樂學、美術學、戲劇學、舞蹈學。它們都有一些入門的書,入門的道道。弄清這些道道,你就入門了。但是,它們的門票是不通用的。你不能拿著音樂的門票入美術的門,也不能拿著舞蹈的門票入戲劇的門,你甚至不能拿著戲劇的門票入電影的門,儘管電影也有戲劇性。
第二講 美的研究 第三,就是從前面這個結論引出來的啦!既然美是一種抽象形式或者抽象屬性,那么,對美的研究,就只能是哲學的。同樣,既然美帶有普遍性,擱誰身上誰就美,不擱在誰身上誰就不美,那么,美就是客觀的,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實際上,當我們問“美是什麼”的時候,就已經無形中把它看作是客觀的了。如果美是主觀的,愛誰是誰,想怎么著就怎么著,那還問它作甚?
第三講 審美的研究:康德 1750年,德國哲學家鮑姆加通出版了一本名叫“膕thetik”(埃斯特惕克)的書,翻譯過來就是“美學”。鮑姆加通發現,人類追求的基本價值,無非真善美。真,有專門的學問,就是邏輯學。善,也有專門的學問,就是倫理學。唯獨美沒有,因此也應該給它建立一門,鮑姆加通管它叫膕thetik。這個名字以前沒有人用過,是鮑姆加通首先開始用的,而且是用在“美學”這個新的獨立學科上。因此,學術界一般都把1750年看作美學的生日,把鮑姆加通稱為“美學之父”。
大話國人:第五卷·閒話中國人
這就怨不得別人了。再說,我也沒有資格抱怨。事實上,也就在這兩年,我自己也開始不看同行的著作和論文了,因為根本就看不過來。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我們國家的“人文學者”,有如過江之鯽。他們的“學術論文”,每天都會在“流水線”上批量生產出來,汗牛充棟,鋪天蓋地。既然如此,與其掛一漏萬,不如統統不看。
第一章 飲食
我們知道,神的職能無非是滿足人的需要。有什麼樣的人和人的文化,就有什麼樣的神。古希臘奧林帕斯山上的“諸神”們平時都幹些什麼呢?也就是打情罵俏尋歡作樂捎帶著爭風吃醋罷了。中國的神、神王或先聖就辛苦得多。比如伏羲要發明捕鳥獸的網和捕魚的罟,神農則要發明種地的耜和耒。反正得想辦法讓老百姓把肚子吃飽,老百姓才會尊你為神為聖。這就叫“民以食為天”。
第二章 服飾
修飾不是可有可無的,也馬虎不得。古時,一個人如果沒有好名聲,就叫“修名不立”;而一個大臣如果搞腐敗,犯了貪污罪,也不叫“不廉”,而叫“簠簋不飾”。簠(f),長方形,是一種古代食器,青銅製,有蓋有耳,用以盛黍稷稻粱。簋(gu)也是一種古代食器,青銅或陶製,圓口圓足,也用以盛黍稷稻梁。也就是說,簠是方飯碗,簋是圓飯碗。“不飾”則是“不常擦拭,沒弄乾淨”。飯碗既然弄不乾淨,當然要“丟飯碗”啦!
閒話兩性:第六卷·中國的男人和女人
然而文化和文明,不但需要傳承,還需要傳播。沒有傳播,文化和文明,就只剩下了博物館的意義。當然,納稅人可以去博物館參觀。公共博物館,現在還免費。這其實也是傳播,但有限。與公眾的日常生活,也很難發生直接的關係。何況大多數學術著作,一般人還是看不到、看不懂的。這當然無可厚非。問題是,如果所有的學術研究,都跟廣大人民民眾八竿子打不著,那么,文化傳承和文明延續的意義,又如何體現呢?
第一章 男人
認真說來,這種愛好,實在不是什麼好事。女人喜歡,證明她們已多少有點不像女人。男人喜歡,同樣只能證明他們也多少有點不像男人,甚至還有“同性戀”嫌疑。因為這類身材纖小、皮白肉嫩、沒有鬍子的男性形象,是多多少少有些像“孌童”的。而自古有“龍陽之好”的男人,其性愛對象便多半是這類“小白臉”。不過這些問題,我們以後再說,現在無妨先分析一下這類男人或這類角色,是怎樣的和為什麼“不像男人”。
第二章 女人
那么,在這種條件下,最有可能獲得好評的是什麼樣的女人呢?多半是平庸的女人,或者是雖不平庸卻善於藏拙的女人,比如《紅樓夢》中的王夫人薛寶釵。王夫人是賈府中最沒女人味的女人,薛寶釵則是守活寡的女人,然而偏偏是她們被視為賢妻。王熙鳳倒有女人味,也聰明能幹,但她雖然有老祖宗寵愛、王夫人偏袒,她的婆婆卻並不喜歡她,而且好像也沒有什麼人稱她為賢妻。
第三章 性
魚為什麼是女陰的象徵呢?說穿了,也很簡單。從外表看魚形,尤其是兩魚相疊之形,與女性的外陰十分相似;從內涵看,魚腹多子,繁殖力極強,頗有生生不已之勢,足使人相信它們身上一定寄寓著神秘的生殖力量。於是,多子多孫的魚便成了先民們羨慕、敬仰乃至崇拜的對象。原始先民渴望通過這種崇拜,將魚旺盛的生殖力轉移到自己身上,或者能增強自己的這種功能。
城市剪影:第七卷·讀城記
結論很明確:著作的類別性質,恐怕不能只看錶述方式。學術不學術,跟好看不好看也沒關係。很不好看的東西(比如八股文章和官樣文章),未必就學術。很學術的書,也可以寫得很好看(比如《萬曆十五年》)。學術著作當然不是小說、散文、隨筆,但文筆,卻完全可以是隨筆的、散文的、美文學的。這就好比對上帝的讚美,也可以用搖滾樂。上帝不會因為搖滾而不是上帝。同樣,學術著作也不會因為表述的原因,變得不學術或者沒價值。
城市與人
的確,城市和人一樣,也是有個性的。有的粗獷,有的秀美,有的豪雄,有的溫情。因此,就像喜歡品評人物一樣,人們也喜歡議論城市。否則,就不會有那么多的“城市民謠”了。但是,也正如有的人個性鮮明,有的人不太出眾,並不是所有的城市都會受到關注。中國的城市畢竟太多,其中大同小異的不在少數。顯然,只有那些個性特別鮮明的才會受到關注,因為個性鮮明才會有魅力。
這就是北京,這也就是北京城。要言之,所謂“北京城”,實際上就是由這些一重一重的“牆”和一道一道的“門”構成的。其中,“門”顯然又比“牆”更重要。沒有牆,固然城而不城,但如果沒有門,則城也就是死城。門之於城,不但是出入之口,而且是方位所在,功能所在,意義所在。可以說,把握了北京的“門”,也就差不多把握了北京。
北京諸門之中,最重要的當然是天安門
看人說人:第八卷·品人錄
這就要端正態度,調整心態,轉變立場。所謂“端正態度”,就是不要總把自己當成教育者;所謂“調整心態”,就是不要總認為自己高明;所謂“轉變立場”,就是要站在讀者這邊想問題。比方說,他們想知道什麼,不想知道什麼?他們對什麼有興趣,對什麼沒興趣?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會有哪些問題,哪些障礙?甚至哪些段落他們會跳過去,哪些地方又會覺得你沒說清楚,或者不過癮?等等。
劉邦的祖上老劉家,可就沒有那么顯赫了。劉雖然也是姬姓古國(在今河南省偃師縣),開國君主是周匡王的兒子劉康公,可是在周貞定王時便已絕封,立國不過百十年,與劉邦一家也八竿子打不著。劉邦的父母,既非當朝重臣,亦非社會賢達,可能連名字也沒有。《史記》說劉邦“父曰太公,母曰劉媼”,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劉大叔劉大媽。大叔大媽當然不是名字,可見是“無名之輩”。
曹操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縣即今安徽省亳州市人。陳壽的《三國志》說他是西漢相國曹參的後代,這是胡扯。因為曹操原本不該姓曹。他的父親曹嵩只是曹騰的養子。曹嵩和曹騰並無血緣關係,即便考證出曹騰是曹參之後,與曹操又有什麼相干?事實上曹嵩的親生父母究竟是誰,在當時就是一個謎,連陳壽也只能說“莫能審其生出本末”。於是連帶著知道親生父母的曹操,也弄得有點“來歷不明”。
品評美國:第九卷·費城風雲
問題是,這個國家,卻原本並沒有什麼了不起。它既非“百年老店”,有什麼“可居奇貨”,可以“倚老賣老”;更非“千年大國”,有什麼“悠久傳統”,可以“厚積薄發”。在當今世界所有大國中,它的歷史是最短的,基礎是最差的,起步是最晚的,底蘊是最薄的。怎么不過二百多年工夫,就成了首屈一指,甚至獨一無二的超級大國了呢?這是我們每個有著強國夢,決心致力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人,不能不思考的問題。
第一章 事出有因
第二類叫“領主殖民地”,是英國國王封給某個或某些領主的。而且,就像當年周天子分封諸侯一樣,這類殖民地也可以再分封。比如以英國王后瑪麗命名的馬里蘭,就是封給第一代巴爾的摩勳爵喬治·卡爾弗特的,而巴爾的摩勳爵又分封了六十個莊園。又比如賓夕法尼亞,是因為英王查理二世欠貴族威廉·賓一萬六千八百英鎊的債,就把北美一大片土地封給賓的兒子小威廉·賓,取名賓夕法尼亞。這類殖民地,數量最多。
第二章 疑雲重重
代表們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的。果然,維吉尼亞的方案一提出,反對和懷疑的意見就冒了出來。因為誰都看得出,麥迪遜、倫道夫他們的方案,名義上是要修訂《邦聯條例》,實際上是要用他們另外擬定的《聯邦條例》(其實就是《聯邦憲法》)取代原來的《邦聯條例》,用按照新《條例》組建的新政府取代原來的邦聯議會,將十三個主權獨立的邦及其聯合體改造為“一個主權,一部憲法,一個政府”的統一的國家。也就是說,他們要制憲和建國。
第三章 針鋒相對
佩特森只好再次出手。6月14日,會議剛剛開始,佩特森便提出,有幾個代表團,尤其是新澤西代表團,希望能多給一點時間,讓他們認真考慮全體委員會的報告,以便整理出一份與此報告“恰成對照”的方案。於是倫道夫提議會議休會。這項提議得到佩特森的附議。佩特森也提出動議,把對全體委員會報告的討論推遲到明天。這項動議同樣得到倫道夫的附議。看來,交戰雙方都希望暫時休戰,以便厲兵秣馬,決一雌雄。
第四章 劍拔弩張
最後,佩特森提到了威爾遜6月5日的發言。佩特森說,威爾遜先生曾經揚言,如果其他的邦同時拒絕,大邦之間必要時會自己聯盟。好得很!如果他們願意,那就讓他們自己去聯合吧!不過他們應該記住,他們沒有權力強迫別的邦也聯合,新澤西也決不按照現在這個方案聯合。新澤西也許會被別人吞噬,但他寧肯向一個君主投降,臣服於一個專制暴君,也不願意落到被大邦擺布的命運。我佩特森不但要在這裡反對這個方案。回到新澤西,也要盡一切力量擊敗它!
歷史人物:第十卷·帝國的惆悵
何況我們的歷史也並非一團漆黑,我們的傳統也並非一無是處,正如西方的歷史和傳統也有污點和缺陷。實際上,鄧曉芒和我,早在《黃與藍的交響》一書中就說過,中西歷史的進程,其實是“交相勝”。有時候我們比人家好,有時候人家比我們強,這才是事實。麻煩僅僅在於,人家比我們強,是在近現代。我們的風光靚麗,卻已成明日黃花。這才讓人惆悵。惆悵,就是失落、悵惘、迷茫,即“悵然若失”,因為我們原本不該這樣。
明月何曾照渠溝──讀《史記》、《漢書》之《晁錯傳
擬定的罪名也很嚴重,是“亡臣子禮,大逆無道”。申請的處分,則是“錯(晁錯)當要斬(腰斬),父母妻子同產無少長皆棄市”,也就是沒分家的親人無論老幼統統砍頭(棄市是景帝時確定的一種死刑,意謂“刑人於市,與眾棄之”)。對這個彈劾,漢景帝的批示是“同意”(制曰可),而且派中尉陳嘉把晁錯找到,立即執行,連招呼都沒打一個。所以,晁錯不但死得很冤,死得很慘,還死得很窩囊。
武侯治蜀與“攻心聯
此言一出,肯定有不少人嗤之以鼻。因為誰都看得出,趙藩這話說的是“內戰”,不是“外戰”。為什麼呢?因為有“反側”二字。什麼是“反側”?就是“不安”。民不安,就叫“反側之民”。心不安,就叫“反側之心”。心存“反側”,就不是“順民”。因此要“攻心”,讓他們“安下心來”臣服。那么,這裡說的“反側”能是指曹魏嗎?當然不可能。曹魏之於蜀漢,不是“反側”,而是“敵對”。對付曹魏,也只能靠“武器的批判”,“攻心”(說服教育或懷柔政策)是沒有用的。
變法幫了腐敗的忙──讀《宋史》
事實上當時的情況也不容樂觀。據清人趙翼廿二史札記》引盧策所言,宋仁宗皇祐年間,國家財政收入三千九百萬,支出一千三百萬,占收入的三分之一。宋英宗治平年間,國家財政收入四千四百萬,支出八百八十萬,占收入的五分之一。而到了神宗的熙寧年間,收入雖達五千零六十萬,但支出也是五千零六十萬,竟占收入的百分之百。如此說來,趙頊的國庫,豈不等於是空的?
荒唐的正義──讀《明史·奸臣傳》
然而內閣大學士們心甘情願。這些傢伙比誰都清楚:要想青雲直上,就得討好皇帝;要想榮華富貴,也得討好皇帝;要想永保平安,還得討好皇帝。皇上既然就好這一口,咱們又有的是時間精力聰明才智,何不奉獻一點?所以,嘉靖一朝的閣臣,不少都是寫青詞的好手,甚至除了撰寫青詞,其實不會別的。比如袁煒李春芳,後來還被稱作“青詞宰相”。總之,在嘉靖治下,要想出將入相、位極人臣,就必須是青詞寫手。
中國王朝:第十一卷·帝國的終結
其實就連帝國時代,也未必都專制,也有不專制的。大體上說,明清以前,是有時候專制,有時候不專制,或者專製得開明。比如按照唐代制度,一道命令,如果不經政事堂會議通過,加蓋“中書門下之印”,就直接由皇帝發出,是不合法的。雖然也有皇帝這么做,但要么是蠻不講理(如武則天),要么會不好意思(如唐中宗)。連帶強行任命的官員,也會被人看不起。所以,“集權必專制”的說法,恐怕還值得推敲。
第一章 天下一統
根據《史記·秦始皇本紀》的記載,公元前221年新王朝建立那年,秦政權的最高領導層主要研究了兩個問題,一是定名號,二是定製度。這兩個問題,一個關乎“名”,一個關乎“實”,但都關乎國體和政體。事實上,嬴政之所以要徵求意見,就因為剛剛兼併了天下的秦國統治集團,正面臨著一個重大的選擇:是延續周人建立的舊制度,還是堅持自己的新制度,甚至創建一個更新的制度?這對於新生的帝國來說,真可謂“生死抉擇”。
第二章 中央集權
不過在秦始皇那裡,這些都不成問題。對於秦始皇來說,統一和集權是同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專制則正是他夢寐以求的東西。當然,專制與帝制並不能劃等號。不是皇帝也可以獨裁(如薩達姆),有皇帝也未必專制(如君主立憲),但沒有皇帝的帝國總歸不像帝國,有一個皇帝的稱號總歸更加便於集權(這其實是袁世凱冒天下之大不韙公然稱帝的原因之一)。因為它不但意味著決策權和審批權,還意味著立法權、司法權、監督權和最高裁判權,簡直就是集天下一切權力於一身,豈非集權?
三國側記:第十二卷·品三國(上)
這是有道理的。比如三國史,無論讀《三國志》、《資治通鑑》還是《三國演義》,曹操死後,就不怎么好看了。諸葛亮一去世,看下去的人就更少。又比如《水滸傳》,招安以後,還看得么?好看的還是林沖武松魯智深他們出手那會兒。陳丹青說,民國人物之所以特別有“范兒”,就因為民國是“新做人家”,恐怕也是這個理兒。
第一部 魏武揮鞭1
其實早在晉代,對曹操的評價就開始出現分歧。王沈《魏書》和司馬彪續漢書》是比較肯定曹操的,甚至曲筆回護;孫盛《異同雜語》和吳人《曹瞞傳》就不太客氣,對曹操的酷虐奸詐多有披露。東晉史學家習鑿齒,更是首創“篡逆”之說。由此而至南北朝和隋唐,史家都是褒貶不一,張作耀先生的《曹操評傳》一書有很詳盡的描述。可見對於曹操,不但“時代意見”不同,“歷史意見”就很分歧。再加上每個人的“個人意見”,曹操的“真面目”就更難弄清了。
第一部 魏武揮鞭2
這其實是考曹操的魄力了。曹操馬上說,這正是我的打算。只不過楊奉就在附近,聽說他的軍隊很厲害,只怕不會給我方便。董昭說,無礙。楊奉這個人,有勇無謀,又沒有黨羽,是可以忽悠的。將軍不妨先給楊奉寫一封信,送上厚禮,就說洛陽沒有糧食了,要就食於魯陽。魯陽距離許縣不過咫尺,豈不是說去就去了?魯陽離楊奉所在的梁縣也不遠,楊奉必不懷疑,何憂之有呢?曹操依計而行,果然就把皇帝弄到了許縣。
三分天下:第十三卷·品三國(下)
第三部 三國鼎立1
這當然也是一種說法。但我以為,以曹操之善用權謀,怕不會是輕信了鐘繇吧!胡三省注《資治通鑑》,就認為所謂“明討張魯,暗伐馬、韓”,乃是曹操的主意,而且是“伐虢取虞”之計,目的是逼反馬超、韓遂,再發兵討伐(以速其反,然後加兵)。這個我們也就不討論了。反正鐘繇的軍隊一動,馬超、韓遂等關西十部,果然全都反了。他們合眾十萬,屯據潼關,準備和曹操拼個魚死網破。
第三部 三國鼎立2
這三個也都想當接班人。首先,他們都是卞夫人的兒子。曹操的原配是丁夫人。丁夫人無出,養子曹昂陣亡,自己又離異,就不在“立嫡”的考慮之列。丁夫人被廢以後,繼承正妻地位的是卞夫人。按照“立嫡”原則,接班人應該從卞夫人的兒子當中挑選。卞夫人有四個兒子,其中曹熊早薨,可選的就是曹丕曹彰曹植。這是第一點。第二,他們三個也都有能力,有作為,水平明顯高於曹操的其他兒子。這樣,無論“立嫡”還是“立賢”,他們都最有資格。所謂“奪嫡之爭”,便在卞夫人的這三個兒子當中展開。
諸子百家:第十四卷·先秦諸子百家爭鳴
這是一些膾炙人口的故事,這是一些必須銘記的姓名,這是一些仍在閃光的思想,這是一些難以忘卻的情懷。這也是一場歷時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紀大辯論,儒墨爭雄,儒道爭鋒,儒法爭用,可謂縱橫捭闔,機鋒迭起,智慧紛呈,展現出無窮的魅力。何況這場大辯論,還留下了那么多寶貴的思想文化遺產,留下了建設家園的美好理想,應對變革的思想資源,凝聚民心的價值體系,指導人生的智慧結晶,讓我們受益至今。諸子爭鳴,豈能淡忘?
中國文化:第十五卷·我山之石 中國智慧
讀一下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大約就能明白。在這篇文章里,馬克思非常明確地告訴我們,任何人都不能隨心所欲地創造自己的歷史,而只能在前人留下的既定條件下創造。因此,一切已死先輩們的傳統,會像夢魘一樣糾纏著活人的頭腦。也因此,每到“革命危機”的時候,人們就會戰戰兢兢地請出亡靈,借用他們那些久受崇敬的名字、衣服和口號,演出自己世界歷史的新場面。
公民中天:第十六卷·書生傻氣 公民心事
前言:那么,什麼是“閒事”?按照“中國邏輯”,但凡跟自己不相干的,都是。比如暴力拆遷,只要拆的不是你的房子,也不是你親戚朋友的,那就是“閒事”。好嘛,今天他們強拆張三的,你不管;明天強拆李四的,你也不管;等到後天來拆你的,自然也不會有人管。這個時候,那些反對我們“多管閒事”的,恐怕又要嚷嚷了:怎么沒人管呀?代表社會良心和良知的知識分子,都到哪裡去了?

作者簡介

易中天,星座:水瓶座 血型:B型 生肖:豬;1947年出生於湖南長沙,6歲隨其父來到湖北武漢,並在武漢開始接受教育,在武漢度過國小、國中、高中時期,後來因為“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活動,到新疆支青數年。
易中天易中天
1978年恢復高考後,考入武漢大學文學院文學碩士專業。1981年畢業於武漢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現任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文學、藝術、美學、心理學、人類學、歷史學等研究,著有《美學思想論稿》、《藝術人類學》等著作。撰寫出版了“易中天隨筆體學術著作·中國文化系列”四種: 《閒話中國人》、《中國的男人和女人》、《讀城記》和《品人錄》。
2005年起開始在CCTV百家講壇》節目裡講解歷史,品評漢代風雲人物,因其白話式的幽默分析,受到追捧。2006年開始製作《易中天品三國》,一舉成名。《三聯生活周刊》封面標題,而享有了“學術超男”的稱號,2007年11月,在上海出版了新書《帝國的終結》。2008年,與《百家講壇》再度攜手合作,錄製播出節目《先秦諸子·百家爭鳴》。2010年被環球日報評為“中國十大直言君子”之一。
易中天品三國易中天品三國
易中天先生在中國大陸和港澳台地區,在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都擁有眾多讀者。

相關評論

著名經濟學家 吳敬璉
易中天先生十六卷的文集出版,我覺得是有很重要的意義的,是一件值得祝賀的事情。易先生的著作我看過一些,我覺得很有特色。易中天可以把自己對事情的觀察、自己的心得和讀者交流。我覺得很重要的一個事情,經過三十年的改革,我發現要建立一個現代中國,建立現代市場經濟秩序,有一個問題我們沒有解決好—就是現代社會現代國家的建立,要有很強的文化支撐。但是在我們傳統文化之中,沒有能夠很好吸取傳統資源,以及沒有很好地建立一個現代國家所需要的文化基礎。易先生涉及的領域很寬,從《品三國》開始,也討論了怎么吸取精粹,怎么把中國的傳統文化和現代性結合起來,創建一個現代文化體系,來支撐現代中國建設。那是會很有意義的。而且,他下了很大功夫把傳統文化來做現代表達,這樣就使人們喜聞樂見,更容易從中吸取營養。雖然他的獨立見解和他的表達方式都是引起很多爭論,但是把他的成果全集出版,參與目前為了建設現代國家所需要的文化建設,參與這個討論,參與這個大的建設項目,我覺得大家都會從中得益。向易中天先生祝賀,也是向我們的出版界祝賀,也是值得向我們的讀書界祝賀和推薦的。
武漢大學前校長,著名教育長劉道玉
我記得在80多年以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一句話“為師的,最大的幸福是培養出值得致敬驕傲的學生。”那么易中天教授就是武漢大學80年代培養出來眾多值得我驕傲的學生中的佼佼者。我今天就是置身於這種幸福之中。今天與其說他是我的學生,不如說我們是忘年交的朋友,我們具有相似的個性,我們都追求自由、民主精神。今天校內外的學生都找我詢問易中天成材和成功的主要的經驗是什麼?我說了三點,第一,易中天教授具有很強的自學能力和很高的悟性,他沒有上過大學,是從中學生考研究生的。這是做學問的基礎。第二,他具有追求民主自由,具有做學問,求真理所需要的精神,這點非常重要。第三,易中天做學問,他不局限於一科專業,而匯通各科,這是他出這么多成就很重要的學術風格,我記得台灣國學大師錢穆先生說過一句話,“大師者乃是通惠自學,超然於各部專業之上而匯同及各科知識也。”易中天取得這么大的成就,就是他不僅僅是設立本科,在文學、美學、國學、史學、哲學、智慧學,甚至人口學等等方面,廣泛涉獵,這也是他取得成就很重要的經驗。
華中科技大學哲學教授 鄧曉芒
我跟易中天在武大,我們本來屬於一個圈子,武大研究生和周圍像華中師範大學幾個學校的研究生經常在一起討論美學問題,那個時候叫湖北省青年文學協會,開會的時候大家聚在一起,唱歌、討論。在理論上討論最多的就是跟易中天。我對美學關心是在70年代進入武大以前,我曾經有過一個探索,那個時候還不知道美學史的東西,就是學了哲學,自己看了哲學書,就想是不是用哲學把什麼是美這個問題表述一番,我覺得應該可以,於是寫了3萬來字的小冊子。
認識易中天以後,首先拿給他看,我們就討論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對雙方都是很大的促進,我學哲學的,他學文學的,我們互相驗證。我講的美學的哲學方面的道理,他用中國美學和他所了解的審美現實來講,互相之間非常地投機。可以說湖北省新聞界美術協會以及武大研究生樓造就了我們這段學術的姻緣。今天看到他在這方面的成就,回過頭再看那段歷史,經常感到驚嘆,易中天在美學方面的意識是非常獨特的,甚至我覺得是獨一無二的。
他的最大特點就是能夠用一種系統的、邏輯的、哲學的方式把他的美學經驗、審美經驗做一個非常有條理的整理。在國內美學界也是很少見的。
著名經濟學家 何迪
看他電視節目,看他的書,我覺得他的書的特點非常鮮明,就在表達方式。很複雜的事情可以讓老百姓看得懂,聽得懂。我們初次見面的時候,他跟我講,我寫書是給老百姓,我寫的書一定老百姓看得懂。所以剛剛他提及我們“博源基金會”在編一套博源文庫,就講到大家爭論的問題,老說西學中學,有一個中西之爭,在我們看來是一個古今之辯,因為中國進入到現代的社會,我們還有很多現代社會制度的構建,經濟制度的構建沒有完成,這對於我們來講,還是一個未完成的課題。面臨這樣的課題,我們想到怎么能夠由易中天老師這樣的有影響的學者或者公眾的人物,把中國的歷史,能夠做個脈絡和思想的梳理,到底看看我們中國的傳統和歷史中間,有沒有現代化的因素。我們需要不需要在思想上也進行新的啟蒙,進行轉型。我想思想上的啟蒙和轉型是和我們的社會現代經濟制度建立和現代國家制度的建立息息相關的。跟易中天老師後來還有李澤厚老師都提到一個問題,怎么能夠以他獨特的或者受到廣大老百姓歡迎的方式,能夠給我們梳理,能夠給我們講一講,在中西之爭中看到古今之變。而且我們需要變,這個變不是隔斷歷史的變,而是在歷史的傳承上,怎么能夠創造新的文化和我們新的經濟制度和新的國家管理制度。
有幸跟易中天老師有多次的探討,而且今天參加這個會給了我新的啟示,我們不但要有讓老百姓聽得懂的語言,來表達我們的理念。表明了易老師對讀者的尊重,對社會的尊重,我們寫書,不管是公眾知識分子也好,公眾人物也好,你的責任就是怎么能夠跟我們最廣大的公民進行有效的溝通。
五嶽散人
易老師在世俗功成名就,更多關注時事。我是寫時事評論的,我們這些寫時事評論的人,很少有人知道。他們都知道我的言論是什麼,像易老師取得大眾知名度之後,依然對公民社會,對底層強烈關注,利用自己知名度去推進社會轉型,這個是讓我非常非常佩服的事情。現在有很多公共知識分子,往往是在小圈子裡有一些知名度。他們很難像易老師一樣,真真正正為大眾所知,很難像易老師一樣挺身而出,去捍衛我們所能夠認可的價值,這是讓我特別佩服易老師的地方。
作家 韓寒
易中天老師,祝賀您的文集要出版,非常地吃驚,因為我以為您老早就出版過文集,沒想到現在才出版,所以見得您一定對它質量的要求非常地高。
一直以來很喜歡您的文字。去年冬天的時候,我們在廈門見面,我們沒有在報紙上看到關於我倆在一起對話的任何內容。但是無論如何,我對那次廈門之旅記憶深刻,希望您來上海,我們可以再一起吃飯。一定要祝賀您文集可以賣得好,當然這是技術問題,最關鍵的是希望您一切都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