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二史札記

廿二史札記

《廿二史札記》,古代讀史札記,三十六卷,為清代史學家趙翼的名著(清代三大史學名著之一)。為作者讀史之筆記。採用以史證史的方法,對歷代正史(實涉及二十四部正史)作整體考察,對史著和歷史現象、史實、事件、人物進行客觀評價。其書注重經世致用,旨在探究“治亂興衰”。內容充實,條理清晰,題目大多標新立異,有考有論,非一般讀書筆記所能比擬。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廿二史札記
  • 作品別名:二十二史札記
  • 創作年代:清代乾隆六十年
  • 作者趙翼
  • 性質:讀史之筆記
  • 評價:周密詳慎,卓然可傳
  • 方法:以史證史
簡介,小引,書目,後代評價,

簡介

《廿二史札記》又名《二十二史札記》,清代趙翼(1727年─1814年)著,三十六卷,補遺一卷,總計條目約六百餘條,內容以研究歷代正史為主,其中涉及《舊唐書》及《舊五代史》,雖書言二十二史,但實涉及二十四部正史。
錢大昕二十二史考異》、王鳴盛十七史商榷》並稱清代三大史學名著。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趙翼辭官致仕,閒居無事,讀書寫書自娛,用筆記形式把資料記錄,日積月累而成《二十二史札記》,編目按二十四史之先後分卷,每卷以類相從,並各立標題,共為609題,題目大多標新立異,一針見血,如〈東漢諸帝多不永年〉、〈武后納諫知人〉、〈明初文人多不仕〉的專題,又謂“《三國志》多回護”、“《宋史》事最詳”,於乾隆六十年出版。
梁啓超以為趙翼“用歸納法比較研究,以觀盛衰治亂之原。”

小引

廿二史札記
閒居無事,翻書度日,而資性粗鈍,不能研究經學,惟歷代史書,事顯而義淺,便於流覽,爰取為日課。有所得,輒札記別紙,積久遂多。
惟是家少藏書,不能繁徵博採,以資參訂。閒有稗乘脞說,與正史岐互者,又不敢遽詫為得閒之奇。蓋一代修史時,此等記載,無不搜入史局,其所棄而不取者,必有難以徵信之處。今或反據以駁正史之訛,不免貽譏有識。
是以此編多就正史紀傳表志中,參互勘校,其有牴牾處,自見輒摘出以俟博雅居子訂正焉。至古今風會之遞變,政事之屢更,有關於治亂興衰之故者,亦隨所見附著之。
自惟中歲歸田,遭時承平,得優遊林下,寢饋於文史以送老,書生之幸多矣,或以比顧亭林日知錄,謂身雖不仕,而其言有可用者,則吾豈敢。
陽湖趙翼謹識
乾隆六十年三月

書目

卷一《史記》、《漢書
班固作史年歲
卷二《史記》、《漢書》
漢初布衣將相之局
漢詔多懼詞
漢時以經義斷事
上書無忌諱
漢武用將
卷三《史記》、《漢書》
武帝時刑罰之濫
呂武不當並稱
漢多黃金
兩漢外戚之禍
卷四《後漢書
光武多免奴婢
東漢功臣多近儒
東漢諸帝多不永年
卷五《後漢書
籍沒財產代民租
卷六《三國志
荀彧傳
陳壽論諸葛亮
卷七《三國志》、《晉書
借荊州之非一
卷八《晉書》
南朝多以寒人掌機要
卷十一《宋書》、《齊書》、《梁書》、《陳書》並《南史》
宋齊多荒主
卷十二《宋書》、《齊書》、《梁書》、《陳書》並《南史》
六朝多以反語作讖
卷十三《魏書》、《齊書》、《周書》、《隋書》並《北史
大業十四年
卷十四《魏書》、《齊書》、《周書》、《隋書》並《北史》
後魏百官無祿
卷十五《魏書》、《齊書》、《周書》、《隋書》並《北史》
卷十九《新唐書》、《舊唐書
天子不觀起居注
建成元吉之子被誅
卷二十《新唐書》、《舊唐書
唐節度使之禍
方鎮驕兵
黃巢李自成
卷二十二《五代史
五代藩郡皆用武人
卷二十四《宋史》
宋初嚴懲贓吏
卷二十五《宋史》
宋冗官冗費
卷二十六《宋史》
卷二十七《遼史》、《金史
元築燕京
卷二十八《金史》
金以壞和議而亡
卷二十九《元史》
元建國號始用文義
卷三十《元史
永樂中海外諸番來朝
卷三十四《明史》
卷三十五《明史》
卷三十六《明史》
明末遼餉剿餉練餉

後代評價

《廿二史札記》為趙翼的代表作,撰成於乾隆六十年(1795年),與錢大昕的《廿二史考異》、王鳴盛的《十七史商榷》齊名。李慈銘評價此書“周密詳慎,卓然可傳”。
《廿二史札記》共36卷,補遺1卷,系對《史記》、《漢書》直至《明史》等歷代正史進行考證之作。因《唐書》、《五代史》均為新舊兩部,故書名雖稱“二十二史”,實際涉及到的為二十四部,即今天常說的“二十四史”。趙翼考證的主要方法,如同他自己所說:“多就正史紀、傳、表、志中參互勘校,其有牴牾處,自見輒摘出,以俟博雅君子訂正焉”(《廿二史札記小引》)。在書中,趙翼分析了各朝正史編纂得失,評判諸史之優劣;考辨訂正各史史實的謬誤,闡明諸事之真相,反映了他的考史造詣。他考史的重點,不只停留在對史書文字的校訂,更側重於對史書內容異同和得失的考訂。他考史的資料來源,大多為正史,兼或引證雜乘稗史。其考證方法多以正史證正史,兼用本證、互證及理證等方法。趙翼特別重視歷史撰述中所記史事的真偽,提出撰史要謹慎從事,“草率荒謬,為史家最劣也”。他認為不可將歷代修史時棄而不取的史料,作為信徵之用。不為獵奇而放棄嚴謹,是他治史的嚴肅之處。趙翼對“二十四史”的品評,“皆綜其要義,銓其異聞,使首尾井然,一覽可悉”,歷來被推舉為讀史的入門之書。
需要強調的是,長於考據並不足以概括《廿二史札記》的風格與價值,在考史的基礎上注重議論,可以說是《廿二史札記》的又一個特點。這裡既有關於史學的評論,也有關於史事的評論。在史學評論中,趙翼對歷代史書修撰的得失,分析周到,持論平實,其中不乏至今仍值得稱道的重要史學見解。對於史事的評論,更是全書最為精彩的部分。
《廿二史札記》中,有不少篇目是考察歷代社會演變、古今風雲變化、時勢發展趨勢,有不少議論關乎“天下之情變,古今之得失”。諸如《武帝三大將皆由女寵》、《魏晉禪代不同》、《南朝多以寒人掌機要》、《唐代宦官之禍》、《宋初嚴懲贓吏》、《金考察官吏》、《元諸帝多由大臣擁立》、《明鄉官虐民之害》等即是。由於趙翼有過從政經歷,特別是曾在地方為官,使他對社會風氣、對民眾生活有著更深入的了解,對政治得失與社會興亡有更多的認識。因此,他的許多見地深刻而精闢,往往發前人之所未發。這些都體現在趙翼的史論之中。他在《廿二史札記》中,以“氣運”、“天人關係”、“治亂興衰”、“民心所願”等為線索,總結歷史經驗,探究歷史發展的常理與恆情
值得注意的是,趙翼除了關注歷代政治制度的優劣得失,還將目光投向國計民生,涉及不少前人不常注意的問題,可謂獨闢蹊徑。如他在書中多次談到關乎百姓日常生活的米價問題——《唐前後米價貴賤之數》、《明代的米價貴賤》,通過米價的變化,透視朝政興衰、經濟發展、社會變遷,其意義已超出一般意義上的考史範疇。《長安地氣》條,以地氣的變化為線索,探究歷代朝政的盛衰。當然,僅用地氣之變來闡釋皇朝盛衰的原因是不夠的,但他提出地理環境對社會盛衰的影響的觀點,並形成較為完備的認識,這在中國古代史家中是非常突出的。
趙翼考史,有縱向的考察,也有橫向的比較。如在《漢末諸臣劾治宦官》條中,他不僅涉及東漢的宦官問題,而且將唐、明各朝士大夫與宦官勢力之間的較量進行對比分析,從宦官勢力膨脹的過程中,尋找中國政治的特點。長於歸納、比較,以發展眼光審視歷史、認識歷史是趙翼治史超出其他一些史家的關鍵所在。同時,趙翼的考釋極少晦澀之詞,大多言簡意賅,易讀易懂。篇目的標題常有畫龍點睛之效,經過綜合歸納,有些條目很是引人入勝,令人不忍釋卷。因此,有學者評論趙翼的治史是“乾嘉時代甚至中國整個史學發展史上所罕見的史學”。趙翼同時代的學者、著名經學大家和考史學家錢大昕對趙翼的《廿二史札記》也給予很高的評價。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