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行銷(漢語辭彙)

市場行銷(漢語辭彙)

市場行銷(Marketing),又稱作市場學、市場行銷或行銷學,MBAEMBA等經典商管課程均將市場行銷作為對管理者進行管理和教育的重要模組包含在內。市場行銷是在創造、溝通、傳播和交換產品中,為顧客、客戶、合作夥伴以及整個社會帶來經濟價值的活動、過程和體系。主要是指行銷人員針對市場開展經營活動、銷售行為的過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市場行銷
  • 外文名:marketing
  • 屬於:行銷學、市場學、經濟學
  • 適用商業管理、教育教學
  • 分類:管理學
定義,AMA定義,科特勒定義,格隆羅斯定義,凱洛斯定義,非學術定義,研究對象,研究內容,行銷特點,行銷步驟,基本流程,行銷策略,商品銷售,市場調研,生產與供應,創造市場需求,平衡公共關係,行銷理念,生產觀念,產品觀念,行銷觀念,客戶觀念,社會行銷觀念,大行銷觀念,行銷方法,整合行銷傳播,資料庫行銷,網路行銷,直復行銷,關係行銷,綠色行銷,社會行銷,病毒行銷,危機行銷,行銷原則,行銷管理,行銷戰略,創新戰略,人才戰略,行銷專業,培養目標,培養要求,專業自考,就業方向,課程設定,就業崗位,

定義

AMA定義

美國市場行銷協會(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AMA)下的定義是:
市場行銷是在創造溝通傳播和交換產品中,為顧客、客戶、合作夥伴以及整個社會帶來價值的一系列活動、過程和體系。
(該定義於2013年7月通過美國市場行銷協會董事會一致審核)
原文:
Marketing is the activity, set of institutions, and processes for creating, communicating, delivering, and exchanging offerings that have value for customers, clients, partners, and society at large. (Approved July 2013) 美國市場行銷協會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AMA
AMA在1960年對市場行銷的定義:市場行銷是引導貨物和勞務從生產者向消費者或用戶所進行的一切商務活動。
AMA在1985年對市場行銷的定義:市場行銷是對思想、貨物和服務進行構思、定價、促銷和分銷的計畫和實施的過程,從而產生能滿足個人和組織目標的交換。

科特勒定義

菲利普·科特勒下的定義強調了行銷的價值導向
市場行銷是個人和集體通過創造產品和價值,並同別人自由交換產品和價值,來獲得其所需所欲之物的一種社會和管理過程。市場行銷的最終目標是滿足需求和欲望。

格隆羅斯定義

格隆羅斯的定義強調了行銷的目的:
所謂市場行銷,就是在變化的市場環境中,旨在滿足消費需要、實現企業目標的商務活動過程,包括市場調研、選擇目標市場、產品開發、產品促銷等一系列與市場有關的企業業務經營活動。

凱洛斯定義

美國學者基恩·凱洛斯將各種市場行銷定義分為三類:
(一)將市場行銷看作一種為消費者服務的理論。
(二)強調市場行銷是對社會現象的一種認識。
(三)認為市場行銷是通過銷售渠道把生產企業同市場聯繫起來的過程。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市場行銷的複雜性。 

非學術定義

台灣的江亘松在《你的行銷行不行》中解釋行銷的變動性,將英文的Marketing 作了下面的定義:“什麼是行銷?”就字面上來說,“行銷”的英文是“Marketing”,若把 Marketing 這個字拆成Market(市場)與ing(英文的現在進行式表示方法)這兩個部分,那行銷可以用“市場的現在進行式”。
值得說明的是,市場行銷的概念和定義並非如數學公式樣有標準形式,通常是基於觀點人自己的理解和體會,即使是行銷管理學大家,通常也會不斷更新自己對於市場行銷的定義,看待任何人,任何所謂定義都需要持有審慎選擇的態度。以下還有一些常見表述和理解:
市場行銷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一個組織對市場進行生產性和盈利性活動;
市場行銷是創造和滿足顧客的藝術;
市場行銷是在適當的時間、適當的地方以適當的價格、適當的信息溝通和促銷手段,向適當的消費者提供市場的產品和服務;
市場行銷是以滿足人類各種需要和欲望為目的,通過市場變潛在交換為現實交換的活動。

研究對象

早期研究對象:早期市場行銷的研究主要局限於商品的流通領域,而商品一旦到達消費者手中即進入到消費領域以後的問題,則不屬於市場行銷學的研究對象,顯然,這是一種早期的、過時的市場行銷概念。

研究內容

行銷原理:包括市場分析、行銷觀念、市場行銷信息系統與行銷環境、消費者需要與購買行為、市場區隔與目標市場選擇等理論。
行銷實務:由產品策略、定價策略、分銷渠道策略、促銷策略、市場行銷組合策略等組成。
行銷管理:包括行銷戰略、計畫、組織和控制等。
特殊市場行銷:由網路行銷、服務市場行銷和國際市場行銷等組成。

行銷特點

市場行銷的第一目的是創造顧客,獲取和維持顧客;
市場行銷(漢語辭彙)
要從長遠的觀點來考慮如何有效地戰勝競爭對手,立於不敗之地;
注重市場調研,收集並分析大量的信息,只有這樣才能在環境和市場的變化有很大不確實性的情況下做出正確的決策;
積極推行革新,其程度與效果成正比;
在變化中進行決策,要求其決策者要有很強的能力,要有像企業家一樣的洞察力、識別力和決斷力。

行銷步驟

1、分析市場機會
2、選擇目標市場
3、確定市場行銷策略
4、市場行銷活動管理
(1)市場行銷計畫。既要制定較長期戰略規劃,決定企業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又要有具體的市場行銷計畫,具體實施戰略計畫
(2)市場行銷組織。行銷計畫需要有一個強有力的行銷組織來執行。根據計畫目標,需要組建一個高效的行銷組織結構,需要對組織人員實施篩選、培訓、激勵和評估等一系列管理活動。
(3)市場行銷控制。在行銷計畫實施過程中,需要控制系統來保證市場行銷目標的實施。行銷控制主要有企業年度計畫控制、企業盈利控制、行銷戰略控制等。

基本流程

1、市場機會分析
3、目標市場選擇
4、市場定位
5、4Ps(行銷組合)
6、確定行銷計畫
7、產品生產
8、行銷活動管理(即執行與控制)
9、售後服務,信息反饋
網路的快速發展,讓傳統企業紛紛把目光瞄向了龐大的網路市場,企業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網路行銷模式是擺在企業面前的一個大難題,針對不同的企業,企業應該選擇不同的網路行銷方式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行銷策略

市場行銷策略是企業以顧客需要為出發點,根據經驗獲得顧客需求量以及購買力的信息、商業界的期望值,有計畫地組織各項經營活動,通過相互協調一致的產品策略、價格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銷策略,為顧客提供滿意的商品和服務而實現企業目標的過程。
(1)4Ps,即:產品(Product) 、價格(Price) 、促銷(Promotion)、通路與配銷 渠道和分銷(Place&Distribution)
這四個因素套用到行銷過程中,就形成了四方面的行銷策略。
在4Ps的基礎上,又發展出了6Ps、7Ps等,如加上政治POLITICS和公共關係PUBLIC,是為6Ps。
1981年布姆斯(Booms)和比特納(Bitner)建議在傳統市場行銷理論4Ps的基礎上增加三個“服務性的P”,即:人員(People)、流程(Process)、環境(或實體環境;Physical evidence),而形成了7Ps理論。
7Ps多被用於服務行業。
根據與市場競爭對手對抗的需要而制定富有競爭力的產品、價格、渠道和促銷政策。這一時期誕生了著名的4P理論。當時還是大眾媒體盛行的時代,依靠大眾媒體促進銷售,無差異化策略成為這一階段的明顯特徵。
產品策略主要研究新產品開發,產品生命周期,品牌策略等,是價格策略,促銷策略分銷策略的基礎。
價格策略又稱定價策略,主要目標有四點(1)維持生存;(2)利潤最大化;(3)市場占有率最大化;(4)產品質量最最佳化
促銷策略主要目的是:傳遞信息,強化認知,突出特點,誘導需求,指導消費者,擴大銷售,滋生偏愛,穩定銷售。
渠道策略,是指為了達到產品分銷目的而起用的銷售管道。
⑤人員(Personal Sales),所有的人都直接或間接地被捲入某種服務的消費過程中,這是7P行銷組合很重要的一個觀點。知識工作者、白領雇員、管理人員以及部分消費者將額外的價值增加到了既有的社會總產品或服務的供給中,這部分價值往往非常顯著。
⑥流程(Process),服務通過一定的程式、機制以及活動得以實現的過程(亦即消費者管理流程),是市場行銷戰略的一個關鍵要素。
⑦環境(Physical Evidence),包括服務供給得以順利傳送的服務環境,有形商品承載和表達服務的能力,當前消費者的無形消費體驗,以及向潛在顧客傳遞消費滿足感的能力。
(2)4Cs,包括:顧客(Customer)、成本(Cost)、溝通(Communication)、便利(convenience)。
加上機會market Chance,市場變化market Change為6C
不銷售製造的產品,而要將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產品售出;不要依競爭者或者自我的盈利策略定價,而是要通過一系列測試手段了解消費者為滿足需求願付出的成本;不要以自身為出發點,想著網點怎么布置,採用什麼樣的通路策略,而要關注消費者購買產品的便利性;不是想著如何通過媒體傳播來提升銷量,而要和消費者互動溝通。
(3)4R行銷理論是由美國學者唐·舒爾茨4C行銷理論的基礎上提出的新行銷理論。4R分別指代Relevance(關聯)、Reaction(反應)、Relationship(關係)和Reward(回報)。該行銷理論認為,隨著市場的發展,企業需要從更高層次上以更有效的方式在企業與顧客之間建立起有別於傳統的新型的主動性關係。
SWOT方法分析市場
SWOT是一種分析方法,用來確定企業本身的競爭優勢、競爭劣勢、機會和威脅,從而將公司的戰略與公司內部資源、外部環境有機結合。
strength(優勢):評估自己的長處
weakness(劣勢):找出自己的短處
opportunity(機會):發現自己的機會
threats(威脅):認識到存在的威脅

商品銷售

研究市場行銷職能,經驗的做法是從商品銷售入手。美國市場行銷協會定義委員會1960年曾發表過這樣一個定義:“市場行銷是引導商品或勞務從生產者流向消費者或其使用者的一種企業活動。”這個定義雖不承認市場行銷就是銷售,但是認為市場行銷包含著銷售,也包含著對商品銷售過程的改進與完善。許多學者認為這個定義過於狹窄,不能充分展示市場行銷的功能。然而,不論其是否恰當,這個定義清楚地揭示了市場行銷與商品銷售的關係。
商品銷售對於企業和社會來說,具有兩種基本功能,一是將企業生產的商品推向消費領域;二是從消費者那裡獲得貨幣,以便對商品生產中的勞動消耗予以補償。企業是為了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而採用先進生產組織方式進行社會化生產的產物。在資源短缺的現實經濟中,它通過在一定程度上實現資源集中和生產專業化,能夠利用規模經濟規律來提高生產效率,創造和傳播新的生活標準。商品銷售是生產效率提高的最終完成環節,即通過這個環節把企業生產的產品轉移到消費者手上,滿足其生活需要。在另一方面,社會選擇市場和商品交換方式,在企業轉讓產品給消費者的同時,通過讓企業獲得貨幣,是因為社會需要保持企業生產經營的連續,以便更多地獲得提高生產效率的好處。通過商品銷售,讓商品變為貨幣,社會可以為企業補充和追加投入生產要素,而企業因此也獲得了生存和發展的條件。
商品銷售十分重要。企業需要盡最大努力來加強這一職能。其具體的活動包括:尋找和識別潛在顧客,接觸與傳遞商品交換意向信息,談判,簽訂契約,交貨和收款,提供銷售服務。然而,進行商品銷售是有條件的。要順利進行商品交換的有關條件包括:①至少有兩個主體,他們分別擁有在自己看來是價值相對較低、但在對方看來具有更高價值的有價物(商品、服務的貨幣),並且願意用自己所擁有之物來換取對方所擁有的有價物;②他們彼此了解對方所擁有的商品的質量和生產成本;③他們相互之間可以有效地進行意見溝通。例如洽談買賣條件,達成契約;④交易發生後他們都能如意地消費和享受所得之物。但是常常發現,這些條件不是處處成立的,因此企業經常會面臨銷售困難的局面。為了有效地組織商品銷售,將企業生產的商品更多地銷售出去,行銷部門就不能僅僅只做銷售工作,還必須進行市場調查研究、組織整體行銷、開發市場需求等活動,而且要等到後面這些工作取得一定效果以後,才進行商品銷售。

市場調研

市場調查與研究又稱市場調研,指企業在市場行銷決策過程中,需要系統客觀收集和分析有關行銷活動的信息所做的研究。
企業銷售商品的必要外部條件之一是該商品存在著市場需求。人們把具備這個條件的商品稱為是適銷對路的。只有存在市場需求,商品才能銷售出去。某種商品的市場需求,是指一定範圍的所有潛在顧客在一定時間內對於該商品有購買力的欲購數量。如果某種商品的市場需求確實存在,而且企業知道需要的顧客是誰,在哪裡,就可以順利地進行商品銷售。
由於生產分工和商品生產本身在不斷地創造著市場需求,因此,籠統地講,潛在市場需求總是存在的。問題在於人們現實需要的商品是不是市場上供應的商品。經常存在的商品銷售困難的根源在於市場上供應的商品不是人們現實需要的商品,或者說,市場上的商品與人們的現實需要(期望)之間存在著差異。這個問題一方面造成了商品銷售困難,而另一方面造成部分顧客的需要得不到滿足。
理智的生產者和經營者當然不會生產經營那些沒有人需要的商品。要選擇生產那些有人購買的商品。然而問題在於,一定範圍的市場對於某種商品的需求量是經常變動的。有許多因素會對潛在顧客的需求產生影響。例如,居民收入的增長會使人們逐步放棄對低檔、過時商品的消費,隨之將購買力轉向檔次較高、新穎的商品;一種商品價格過高是許多人認為消費它不合算而很少購買它,但當它的價格下降時,人們就會產生消費合算的念頭,願意多購買、多消費。潛在顧客對於一種商品的購買慾望從來就是不穩定的。購買慾望的變化必然影響購買力的支付方向,導致市場需求的變化。對於這種變化,生產者和經營者可能缺乏信息,因而在變化發生以後,處於被動狀態。
為了有效地實現商品銷售,企業行銷經理需要經常地研究市場需求,弄清楚誰是潛在顧客,他們需要什麼樣的商品,為什麼需要,需要多少,何時何地需要,研究本企業在滿足顧客需要方面的合適性,研究可能存在的銷售困難和困難來源,並且對應地制定滿足每一個顧客需要的市場行銷策略。這就是市場調查與研究職能的基本內容。不難發現,市場調查和研究不單純是組織商品銷售的先導職能,實際上是整個企業市場行銷的基礎職能。

生產與供應

如何把握已經來臨的市場銷售與盈利機會並將它充分有效地加以利用?如何對即將來臨的市場需求的變化靈活適應?關鍵在於內部是否進行著生產和銷售、內部與外部之間兩者協調的管理。企業作為生產經營者需要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經常調整產品生產方向,藉以保證生產經營的產品總是適銷對路的。這就是說,要爭取利用每個時期的市場需求來保持企業銷售收入的穩定和增長,爭取利用每個所生產經營商品的盈利機會。在市場需求經常變動的條件下,企業的這種適應性就來自於企業對市場的嚴密監測,對內部的嚴格管理,對變化的嚴陣以待,對機會的嚴實利用。所有這些職能在企業經營管理上籠統地成為生產與供應職能。這個職能名稱實際上是沿用傳統的說法。在現代市場行銷理論中,這個職能被稱作整體行銷。
整體行銷是由企業內部的多項經營職能綜合來體現的。要讓銷售部門在每個時期都能向市場銷售適銷對路的產品,市場調研部門就要提供準確的市場需求信息;經營管理部門就要把市場需求預測資料轉變成生產指令,指揮生產部門生產和其它部門的協作。要讓銷售部門及時向顧客提供他們需要的產品,就要讓生產部門在顧客需要來臨之前將相應的產品生產出來;為了讓生產部門能夠做到這一點,技術開發部門就要在更早的時候完成產品設計和技術準備工作,能夠向生產部門提供生產技術;財務部門就要在更早的時候籌集到資金,提供給生產部門進行生產線或機器設備的調整,提供給採購部門進行原料、材料、零部件的採購和供應;人事部門也要在更早的時候對工人進行技術培訓和崗位責任教育,激發職工提高生產勞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讓銷售部門能夠迅速打開銷路,擴大商品銷售數量,公共關係部門就應當在此之前在顧客心目中建立高尚的企業形象和企業產品形象,擴大服務顧客的聲勢和信譽傳播範圍;廣告宣傳部門就要在此之前有效地展開廣告宣傳攻勢;促銷部門要組織對潛在顧客有吸引力的促銷活動;銷售渠道和網路管理部門要在此之前爭取儘可能多的中間商經銷或代銷企業的商品。這樣,各個部門相互之間協同作戰,共同來做好市場行銷工作,就是整體行銷。
實行整體行銷需要對傳統上各個職能部門各自為政的做法加以改變,甚至需要改變某些職能部門的設定。在市場行銷中,要讓技術開發部門根據顧客的需要開發人們願意購買的商品;讓財務部門按照市場行銷需要籌集資金,供給資金,補充“給養”;讓生產部門在顧客需要的時間出產顧客需要的產品,保證銷售部門及時拿到合適的產品、採用顧客喜聞樂見的方式,向存在需要的顧客進行銷售。這樣技術開發部門、生產部門、財務部門和銷售部門等就結合起來了,共同為促進商品的銷售而運作。這樣才能形成整體行銷的效果。

創造市場需求

不斷提高社會生活水平的社會責任要求企業努力爭取更多地滿足消費者需要。這就是說,僅僅向消費者銷售那些他們當前打算購買的商品是不夠的。消費者普遍存在著“潛在需求”,即由於某些原因,消費者在短期內不打算購買商品予以滿足的需求。例如,對於21世紀市場上某種商品的質量水平不滿意的消費者,即使存在需要,也可能不去購買這種商品;對於21世紀市場上價格相對較高,人們認為多消費就有些奢侈的非生活必需品,消費者即使存在需要,也可能不去購買,或者很少購買;有些消費者因為某種後顧之憂,把一部分錢儲蓄起來,不用於21世紀的生活消費,會形成“潛在需求”;另外一些消費者雖然有一定的生活收入來源,可是由於手持貨幣數量的限制,不能購買某種他所需要的商品,也形成了“潛在需求”。當然,還有相當多的顧客拿著錢買不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因此形成“潛在需求”。潛在需求的客觀存在是由消費者生活需要的廣泛性和可擴張性決定的。潛在需求實質上就是尚未滿足的顧客需求,代表著在提高人們生活水平方面還有不足之處,也是企業可開拓的市場中的“新大陸”。
企業既要滿足已經在市場上出現的現實性顧客需求,讓每一個願意購買企業的商品的顧客確實買到商品,也要爭取那些有潛在需求的顧客,提供他們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務,創造某些可以讓他們買得起、可放心的條件,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讓他們建立起購買合算、消費合理的信念,從而將其潛在需求轉變成為現實需求,前來購買企業的商品。這就是“創造市場需求”。
例如,通過適當降價,可以讓那些過去買不起這種商品的消費者能夠購買和消費這種商品,讓那些過去覺得多消費不合算的消費者願意多購買、多消費,真正滿足其需要;通過廣告宣傳,讓那些對某種商品不了解因而沒有購買和消費的消費者了解這種商品,產生購買和消費的欲望;通過推出新產品,可以讓那些難以從過去的那種商品獲得需要滿足的消費者有機會購買到適合其需要、能讓他滿意的商品;通過提供銷售服務,讓那些覺得消費某種商品不方便、不如意、不安全因而很少購買的消費者也能儘可能多地購買和消費這種商品,創造市場需求可以使市場的現實需求不斷擴大,提高顧客需求的滿足程度;也可以使企業開創一方屬於自己的新天地,大力發展生產;同時使企業在現有市場上可進可退,大大增強對市場需求變化的適應性。

平衡公共關係

公共關係活動早就有之。本世紀初美國還出現過專業公共關係諮詢公司。企業管理理論界在30年代就承認了職工關係、顧客關係的重要性。然而,在存在落後的生產觀念、銷售觀念的條件下,公共關係沒有作為市場行銷的一個“內在職能”。到60年代再次爆發保護消費者權益運動之後,公共關係職能才得到廣泛的重視。在80年代,人們不再把公共關係看作為企業的“額外負擔”,而是把它當成了市場行銷的一種職能。1981年,葛郎儒(Christian Gronroos)提出了“內部行銷”的理論;到1985年,傑克森(Barbara B .Jackson)提出要開展“關係行銷”。這些新觀點,綜合起來,就是認為需要在市場行銷職能中增加一個新項目:協調平衡各種公共關係。
企業作為一個社會成員,與顧客和社會其它各個方面都存在著客觀的聯繫。改善和發展這些聯繫既可改善企業的社會形象,也能夠給企業帶來市場行銷上的好處,即增加市場行銷的安全性、容易性。按照傑克森的觀點,商品銷售只是企業與顧客之間行銷關係的一部分。事實上,他們之間還可以發展經濟的、技術的和社會的聯繫和交往。通過這些非商品交換型的聯繫,雙方之間就可以增進相互信任和了解,可以發展為相互依賴、相互幫助、同甘共苦的夥伴關係,讓企業獲得一個忠實的顧客群,還可以將過去交易中的煩瑣談判改變為慣例型交易,節省交易費用。這種“關係行銷”的思想同樣適合於發展和改善企業與分銷商、供應商、運輸和倉儲商、金融機構、宣傳媒體以及內部職工的關係,使企業在市場行銷過程中,都可以找到可以依賴、可予以幫助的戰略夥伴。協調平衡公共關係需要正確處理三個關係,即商品生產經營與企業“社會化”的關係,獲取利潤與滿足顧客需要的關係和滿足個別顧客需要與增進社會福利的關係。

行銷理念

市場行銷觀念綜述
市場行銷理念的演變大致經過三個階段:傳統觀念階段、市場行銷觀念階段、社會市場行銷觀念階段。傳統觀念階段的行銷理念包括3種觀念,即生產觀念、產品觀念、推銷觀念。
市場行銷觀念的演變與發展,可歸納為六種,即生產觀念產品觀念推銷觀念、市場行銷觀念、客戶觀念和社會市場行銷觀念。

生產觀念

生產觀念是指導銷售者行為的最古老的觀念之一。這種觀念產生於20世紀20年代前。企業經營哲學不是從消費者需求出發,而是從企業生產出發。其主要表現是“我生產什麼,就賣什麼” 。生產觀念認為,消費者喜歡那些可以隨處買得到而且價格低廉的產品,企業應致力於提高生產效率和分銷效率,擴大生產,降低成本以擴展市場。例如,烽.火獵頭專家認為美國皮爾斯堡麵粉公司,從1869年至20世紀20年代,一直運用生產觀念 指導企業的經營,當時這家公司提出的口號是“本公司旨在製造麵粉”。 美國汽車大王亨利·福特曾傲慢地宣稱:“不管顧客需要什麼顏色的汽車,我只有一種黑色的。”也是典型表現。顯然,生產觀念是一種重生產、輕市場行銷的商業哲學。
生產觀念是在賣方市場條件下產生的。在資本主義工業化初期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和戰後一段時期內,由於物資短缺,市場產品供不應求,生產觀念在企業經營管理中頗為流行。中國在計畫經濟舊體制下,由於市場產品短缺,企業不愁其產品沒有銷路,工商企業在其經營管理中也奉行生產觀念,具體表現為:工業企業集中力量發展生產,輕視市場行銷,實行以產定銷;商業企業集中力量抓貨源,工業生產什麼就收購什麼,工業生產多少就收購多少,也不重視市場行銷。
生產觀念是一種“我們生產什麼,消費者就消費什麼”的觀念。因此,除了物資短缺、產品供不應求的情況之外,有些企業在產品成本高的條件下,其市場行銷管理也受產品觀念支配。例如,亨利·福特在本世紀初期曾傾全力於汽車的大規模生產,努力降低成本,使消費者購買得起,藉以提高福特汽車的市場占有率
生產觀念的不足:
  1. 忽視產品的質量、品種與推銷
  2. 不考慮消費者的需求
  3. 忽視產品包裝和品牌
以生產觀念為導向的行銷活動具有以下特點:1、供給小於需求,生產活動是企業經營活動的中心和基本出發點; 2、降低成本、擴大產量是企業成功的關鍵; 3、不重視產品、品種和市場需求; 4、追求的目標是短期利益; 5、堅持“我生產什麼、商家就賣什麼、消費者就買什麼”的經營思想。

產品觀念

它也是一種較早的企業經營觀念產品觀念認為,消費者最喜歡高質量、多功能和具有某種特色的產品,企業應致力於生產高值產品,並不斷加以改進。它產生於市場產品供不應求的“賣方市場”形勢下。最容易滋生產品觀念的場合,莫過於當企業發明一項新產品時。此時,企業最容易導致“市場行銷近視”,即不適當地把注意力放在產品上,而不是放在市場需要上,在市場行銷管理中缺乏遠見,只看到自己的產品質量好,看不到市場需求在變化,致使企業經營陷入困境。
例如,美國×××鐘錶公司自1869年創立到20世紀50年代,一直被公認為是美國最好的鐘表製造商之一。該公司在市場行銷管理中強調生產優質產品,並通過由著名珠寶商店、大百貨公司等構成的市場行銷網路分銷產品。1958年之前,公司銷售額始終呈上升趨勢。但此後其銷售額和市場占有率開始下降。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是市場形勢發生了變化:這一時期的許多消費者對名貴手錶已經不感興趣,而趨於購買那些經濟、方便且新穎的手錶;而且,許多製造商迎合消費者需要,已經開始生產低檔產品,並通過廉價商店、超級市場等大眾分銷渠道積極推銷,從而奪得了×××鐘錶公司的大部分市場份額。×××鐘錶公司竟沒有注意到市場形勢的變化,依然迷戀於生產精美的傳統樣式手錶,仍舊藉助傳統渠道銷售,認為自己的產品質量好,顧客必然會找上門。結果,致使企業經營遭受重大挫折。
產品觀念的不足:
  1. 市場行銷近視症,即過分重視產品本身而不重視市場需求的變化
  2. 忽視市場宣傳

行銷觀念

市場行銷觀念是作為對上述諸觀念的挑戰而出現的一種新型的企業經營哲學。這種觀念是以滿足顧客需求為出發點的,即“顧客需要什麼,就生產什麼”。儘管這種思想由來已久,但其核心原則直到50年代中期才基本定型,當時社會生產力迅速發展,市場趨勢表現為供過於求的買方市場,同時廣大居民個人收入迅速提高,有可能對產品進行選擇,企業之間為實現產品的競爭加劇,許多企業開始認識到,必須轉變經營觀念,才能求得生存和發展。市場行銷觀念認為,實現企業各項目標的關鍵,在於正確確定目標市場的需要和欲望,並且比競爭者更有效地傳送目標市場所期望的物品或服務,進而比競爭者更有效地滿足目標市場的需要和欲望。
市場行銷觀念的出現,使企業經營觀念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也使市場行銷學發生了一次革命。市場行銷觀念同推銷觀念相比具有重大的差別。
西奧多.萊維特曾對推銷觀念和市場行銷觀念作過深刻的比較,指出:推銷觀念注重賣方需要;市場行銷觀念則注重買方需要。推銷觀念以賣主需要為出發點,考慮如何把產品變成現金;而市場行銷觀念則考慮如何通過製造、傳送產品以及與最終消費產品有關的所有事物,來滿足顧客的需要。可見,市場行銷觀念的4個支柱是:市場中心 ,顧客導向,協調的市場行銷和利潤。推銷觀念的4個支柱是:工廠,產品導向,推銷、贏利。從本質上說,市場行銷觀念是一種以顧客需要和欲望為導向的哲學,是消費者主權論在企業市場行銷管理中的體現。

客戶觀念

隨著現代行銷戰略由產品導向轉變為客戶導向,客戶需求及其滿意度逐漸成為行銷戰略成功的關鍵所在。各個行業都試圖通過卓有成效的方式,及時準確地了解和滿足客戶需求,進而實現企業目標。實踐證明,不同子市場的客戶存在著不同的需求,甚至同屬一個子市場的客戶的個別需求也會經常變化。為了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企業的行銷戰略必須及時調整。在此行銷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由奉行市場行銷觀念轉變為客戶觀念或顧客觀念。
所謂客戶觀念,是指企業注重收集每一個客戶以往的交易信息、人口統計信息、心理活動信息、媒體習慣信息以及分銷偏好信息等,根據由此確認的不同客戶終生價值,分別為每個客戶提供各自不同的產品或服務,傳播不同的信息,通過提高客戶忠誠度,增加每一個客戶的購買量,從而確保企業的利潤增長。市場行銷觀念與之不同,它增強的是滿足一個子市場的需求,而客戶觀念則強調滿足每一個客戶的特殊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客戶觀念並不是適用於所有企業。一對一行銷需要以工廠定製化、運營電腦化、溝通網路化為前提條件,因此,貫徹客戶觀念要求企業在信息收集、資料庫建設、電腦軟體和硬體購置等方面進行大量投資,而這並不是每一個企業都能夠做到的。有些企業即使捨得花錢,也難免會出現投資大於回報由此帶來的收益減少的局面。客戶觀念最適用於那些善於收集單個客戶信息的企業,這些企業所行銷的產品能夠藉助客戶資料庫的運用實現交叉銷售,或產品需要周期性地重購或升級,或產品價值很高。客戶觀念往往會給這類企業帶來異乎尋常的效益。

社會行銷觀念

社會市場行銷觀念是對市場行銷觀念的修改和補充。它產生於20世紀70年代西方資本主義出現能源短缺、通貨膨脹、失業增加、環境污染嚴重、消費者保護運動盛行的新形勢下。因為市場行銷觀念迴避了消費者需要、消費者利益和長期社會福利之間隱含著衝突的現實。社會市場行銷觀念認為,企業的任務是確定各個目標市場的需要、欲望和利益,並以保護或提高消費者和社會福利的方式,比競爭者更有效、更有利地向目標市場提供能夠滿足其需要、欲望和利益的物品或服務。社會市場行銷觀念要求市場行銷者在制定市場行銷政策時,要統籌兼顧三方面的利益,即企業利潤、消費者需要的滿足和社會利益。
上述五種企業經營觀,其產生和存在都有其歷史背景和必然性,都是與一定的條件相聯繫、相適應的。當前,外國企業正在從生產型向經營型或經營服務型轉變,企業為了求得生存和發展,必須樹立具有現代意識的市場行銷觀念、社會市場行銷觀念。但是,必須指出的是,由於諸多因素的制約,當今美國企業不是都樹立了市場行銷觀念和社會市場行銷觀念。事實上,還有許多企業仍然以產品觀念及推銷觀念為導向。
中國仍處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初級階段,由於社會生產力發展程度及市場發展趨勢,經濟體制改革的狀況及廣大居民收入狀況等因素的制約,中國企業經營觀念仍處於以推銷觀念為主、多種觀念並存的階段。

大行銷觀念

20世紀80年代中期提出。20世紀70年代末,資本主義經濟不景氣和持續“滯漲”導致西方國家紛紛採取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在貿易保護主義思潮日益增長的條件下,從事國際行銷的企業為了成功進入特定市場從事經營活動,除了運用好產品、價格、渠道、促銷等傳統的行銷策略外,還必須依靠權利和公共關係來突破進入市場的障礙。大市場行銷觀念對於從事國際行銷的企業具有現實意義,重視和恰當地運用這一觀念有益於企業突破貿易保護障礙,占據市場。

行銷方法

整合行銷傳播

整合行銷傳播(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指將一個企業的各種傳播方式加以綜合集成,其中包括一般的廣告、與客戶的直接溝通、促銷、公關等等,對分散的傳播信息進行無縫接合,從而使得企業及其產品和服務的總體傳播效果達到明確、連續、一致和提升。

資料庫行銷

資料庫行銷(DATABASE MARKETING):以特定的方式在網路上(資料庫或社區)或是實體收集消費者的消費行為資訊、廠商的銷售資訊,並將這些資訊以固定格式累積在資料庫當中,在適當的行銷時機,以此資料庫進行統計分析的行銷行為。

網路行銷

網路行銷(Internet Marketing):網路行銷是企業整體行銷戰略的一個組成部分,是為實現企業總體經營目標所進行的,以網際網路為基本手段營造網上經營環境的各種活動。網路行銷的職能包括網站推廣、網路品牌、信息發布、線上調研、顧客關係、顧客服務、銷售渠道、銷售促進八個方面發展。

直復行銷

直復行銷(direct marketing):是在沒有中間經銷商的情況下,利用消費者直接(consumer direct,CD)通路來接觸及傳送貨品和服務給客戶。其最大特色為“直接與消費者溝通或不經過分銷商而進行的銷售活動”,乃是利用一種或多種媒體,理論上可到達任何目標對像所在區域--包括地區上的以及定位上的區隔,且是一種可以衡量回應或交易結果之行銷模式。

關係行銷

關係行銷(RELATIONSHIP MARKETING):在很多情況下,公司並不能尋求即時的交易,所以他們會與長期供應商建立顧客關係。公司想要展現給顧客的是卓越的服務能力,顧客多是大型且全球性的。他們偏好可以提供不同地區配套產品或服務的供應商,且可以快速解決各地的問題。當顧客關係管理計畫被執行時,組織就必須同時注重顧客和產品管理。同時,公司必須明白,雖然關係行銷很重要,但並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會有效的。因此,公司必須評估哪一個部門與哪一種特定的顧客採用關係行銷最有利。

綠色行銷

綠色行銷是指企業為了迎合消費者綠色消費的消費習慣,將綠色環保主義作為企業生產產品的價值觀導向,以綠色文化為其生產理念,力求滿足消費者對綠色產品的需求所做的行銷活動。

社會行銷

社會行銷是基於人具有“經濟人”和“社會人”的雙重特性,運用類似商業上的行銷手段達到社會公益的目的;或者運用社會公益價值推廣其商品或商業服務一種手段。
與一般行銷一樣,社會行銷的目的也是有意識地改變目標人群(消費者)行為。但是,與一般商業行銷模式不同的是,社會行銷中所追求的行為改變動力更多來自非商業動力,或者將非商業行為模擬出商業性賣點

病毒行銷

病毒行銷是一種信息傳遞策略,通過公眾將信息廉價複製,告訴給其它客群,從而迅速擴大自己的影響。和傳統行銷相比,客群自願接受的特點使得成本更少,收益更多更加明顯。

危機行銷

(一)、適當延長產品經營線。
經銷商在代理經營製造商的產品時,在儘可能的情況下,適當延長自己的產品經營線,以分化因製造商的危機而帶來的風險。以某區域的經銷商老王為例,其經營的產品線過於單一,主打產品就是樂百氏和匯源系列,結果在此次的風波中,損失很大,雖然也採取了一些補救措施,但對其所造成的影響,在一定的時期內卻是災難性的。
(二)、加大對終端網路的建設和維護力度。
作為一個成功的經銷商來講,產品多樣化經營是必要的,但主要依靠的應該是終端網路來生存而不是某一兩個產品。只有這樣,才能在發生危機時,快速的調整經營的產品及策略,充分利用自己所掌控的終端網路,以降低風險性。
(三)、加強與製造商的合作。
一般情況下,企業承受風險的能力要遠遠大於經銷商。當製造商危機來臨的時候,經銷商應該觀察一段時間,不要立即把貨退回去給製造商,那種非常衝動的經銷商,當企業危機過去的時候,他自己的損失是最大的,企業也不會再和這樣的經銷商合作,這些一般都是些沒有實力和眼光的經銷商的表現。特別是對於一些知名的企業,只要廠家向經銷商傳達的信息是積極主動的,經銷商就應該良好的配合廠家。只要廠家遵守承諾,該退貨的退貨,該賠償的賠償,聰明的經銷商此時應該和廠家同舟共濟,共同挽救當前的不利局面。畢竟“錦上添花”的事並沒什麼值得稱道的,而“雪中送炭”才會令人記憶深刻。這樣經銷商不僅可以減少風險,而且在製造商的危機過去以後,還可以確立和企業更為密切的合作關係,相信在廠家的銷售政策、促銷力度等方面,也會取得更為豐厚的回報。
(四)、提高自身的經營能力。
現代商業經營中,機遇和風險是並存的。要想成為一個優秀的經銷商,就應該學會未雨綢繆,要時刻樹立危機的意識,時時關心廠家、產品和市場的動態,合理把握自身資金流、庫存、網路、配送的關係,強化內部管理,吸收先進經驗。同時注意行業信息的收集,為危機做好規劃,知道自己準備好之後的力量,才能與命運周旋。這樣才能善於抓住機遇,避免危機和風險。成功的經銷商各有各的特色,失敗的經銷商卻擁有很多相似之處,關鍵在與對危機的判斷和反應能力。只有學會正確處理危機,在危機降臨時,才能化危為機,在現代商業戰場上,取得輝煌的勝利。

行銷原則

1、誠實守信的原則
誠實守信又是基本層的道德要求的最基礎部分,它是企業經商道德的最重要的品德標準,是其它標準的基礎。在我國傳統經商實踐中,它被奉為至上的律條。
2、義利兼顧的原則
義利兼顧是指企業獲利,要同時考慮是否符合消費者的利益,是否符合社會整體和長遠的利益。利是目標,義是要遵守達到這一目標的合理規則。二者應該同時加以重視,達到兼顧的目標。義利兼顧的思想是處理好利己和利他的關係的基本原則。
3、互惠互利原則
互惠互利是進一步針對企業的行銷活動的性質,提出的交易中的基本信條。 互惠互利原則要求在市場行銷行為中,正確地分析、評價自身的利益,評價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對自己有利而對利益相關者不利的活動,由於不能得到對方的回響,而無法進行下去。而對他人有利,對自己無利的,又使經濟活動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4、理性和諧的原則
理性和諧的原則是企業道德化活動達到的理想目標模式。
在市場行銷中,理性就是運用知識手段,科學分析市場環境,準確預測未來市場發展變化狀況,不好大喜功,單純追求市場占有率,而損失利潤;或像行銷界一直抨擊的秦池一樣,不問自身的生產條件,只為"標王"而付出高昂的代價,最終只能自食惡果

行銷管理

市場行銷管理是指為創造達到個人和機構目標的交換,而規劃和實施理念、產品和服務的構思、定價、分銷和促銷的過程。市場行銷管理是一個過程,包括分析、規劃、執行和控制。其管理的對象包含理念、產品和服務。市場行銷管理的基礎是交換,目的是滿足各方需要。
市場行銷管理的主要任務是刺激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但不能局限於此。它還幫助公司在實現其行銷目標的過程中,影響需求水平、需求時間和需求構成。因此,市場行銷管理的任務是刺激、創造、適應及影響消費者的需求。從此意義上說,市場行銷管理的本質是需求管理
需求類型
任何市場均可能存在不同的需求狀況,市場行銷管理的任務是通過不同的市場行銷策略來解決不同的需求狀況。
1、負需求
負需求(Negative Demand)是指市場上眾多顧客不喜歡某種產品或服務,許多老年人為預防各種老年疾病不敢吃甜點心和肥肉,又如有些顧客害怕冒險而不敢乘飛機,或害怕化纖紡織品有毒物質損害身體而不敢購買化纖服裝。市場行銷管理的任務是分析人們為什麼不喜歡這些產品,並針對目標顧客的需求重新設計產品、訂價,作更積極的促銷,或改變顧客對某些產品或服務的信念,諸如宣傳老年人適當吃甜食可促進腦血液循環,乘坐飛機出事的機率比較小等。把負需求變為正需求,稱為改變市場行銷。
2、無需求
無需求(No Demand)是指目標市場顧客對某種產品毫無興趣或漠不關心,如許多非洲國家居民從不穿鞋子,對鞋子無需求。通常情況下,市場對下列產品無需求:1.人們一般認為無價值的廢舊物資;2.人們一般認為有價值,但在特定環境下無價值的東西;3.新產品或消費者平時不熟悉的物品等。 市場行銷者的任務是刺激市場行銷,即創造需求,通過有效的促銷手段,把產品利益同人們的自然需求及興趣結合起來。
3、潛伏需求
潛伏需求(Latent Demand)是指現有的產品或服務不能滿足許多消費者的強烈需求。例如,老年人需要高植物蛋白、低膽固醇的保健食品,美觀大方的服飾,安全、舒適、服務周到的交通工具等,但許多企業尚未重視老年市場的需求。潛伏需求和潛在需求不同,潛在需求是指消費者對某些產品或服務有消費需求而無購買力,或有購買力但並不急於購買的需求狀況。企業市場行銷的任務是準確地衡量潛在市場需求,開發有效的產品和服務,即開發市場行銷。
4、下降需求
下降需求(Falling Demand)是指目標市場顧客對某些產品或服務的需求出現了下降趨勢,如城市居民對電風扇的需求漸趨飽和,需求相對減少。市場行銷者要了解顧客需求下降的原因,或通過改變產品的特色,採用更有效的溝通方法再刺激需求,即創造性的再行銷,或通過尋求新的目標市場,以扭轉需求下降的格局。
5、不規則需求
不規則需求(Irregular Demand):許多企業常面臨因季節、月份、周、日、時對產品或服務需求的變化,而造成生產能力和商品的閒置或過度使用。如在公用交通工具方面,在運輸高峰時不夠用,在非高峰時則閒置不用。又如在旅遊旺季時旅館緊張和短缺,在旅遊淡季時,旅館空閒。再如節假日或周末時,商店擁擠,在平時商店顧客稀少。市場行銷的任務是通過靈活的定價、促銷及其他激勵因素來改變需求時間模式,這稱為同步行銷。
6、充分需求
充分需求(Full Demand)是指某種產品或服務現今的需求水平和時間等於期望的需求,但消費者需求會不斷變化, 競爭日益加劇。因此,企業行銷的任務是改進產品質量及不斷估計消費者的滿足程度,維持現時需求,這稱為“維持行銷”。
7、過度需求
過度需求(Overfull Demand)是指市場上顧客對某些產品的需求超過了企業供應能力,產品供不應求。比如,由於人口過多或物資短缺,引起交通、能源及住房等產品供不應求。企業行銷管理的任務是減緩行銷,可以通過提高價格、減少促銷和服務等方式使需求減少。企業最好選擇那些利潤較少、要求提供服務不多的目標顧客作為減緩行銷的對象。減緩行銷的目的不是破壞需求,而只是暫緩需求水平。
8、有害需求
有害需求(Unwholesome Demand)是指對消費者身心健康有害的產品或服務,諸如煙、酒、毒品、黃色書刊等。企業行銷管理的任務是通過提價、傳播恐怖及減少可購買的機會或通過立法禁止銷售,稱之為反市場行銷。反市場行銷的目的是採取相應措施來消滅某些有害的需求。

行銷戰略

創新戰略

1)觀念創新
4)產品創新
5)市場創新

人才戰略

1)人本智源觀念
2)終身學習觀念
3)文化戰略
4)形象戰略
5)渠道戰略
6)品牌戰略

行銷專業

專業名稱:市場行銷專業

培養目標

市場行銷專業是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的德、智、體全面發展,懂得市場經濟,基礎紮實,知識面廣,既懂得市場行銷實務和管理,又熟悉國家經貿政策和法令,能熟練運用計算機,懂得進出口業務,通曉外貿知識,掌握企業管理知識和市場行銷技術,實踐能力較強的套用型人才

培養要求

培養要求根據“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能力”的培養原則,經過四年的學習,達到如下要求:
市場行銷校內實訓基地市場行銷校內實訓基地
1、品格素養 系統學習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擁護改革開放的方針,具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銷倫理修養。
2、知識水平 掌握現代市場行銷學系統理論、專業知識、基本技能;熟悉國內國際相關政策法規和慣例規則;掌握市場行銷的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了解本學科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
3、基本能力 注重理論聯繫實際,既有紮實的理論基礎,又有較強的實際動手能力;具有較強的語言與文字表達、人際溝通、信息獲取能力及分析解決市場行銷實際問題的基本能力;較熟練掌握電子計算機的套用和一門外語的聽、說、讀、寫能力;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4、創新精神了解創業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和系統知識,具有較強的創意思維、創業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專業自考

本科段
主要課程:《個體經濟學》、《總量經濟學》、《市場行銷學》、《管理學原理》、《消費者行為學》、《市場調研預測學》、《行銷渠道與物流管理》、《廣告學》、《商務談判》、《行銷組織與推銷管理》、《行銷策劃》、《國際市場行銷學》、《品牌與形象戰略》、《行銷倫理》、《服務行銷》、《網路行銷》等。
畢業生應獲得的知識和能力:
①掌握管理學經濟學現代市場行銷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②掌握市場行銷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③具有較強的語言與文字表達、人際溝通以及分析和解決行銷實際問題的基本能力;
④熟悉國家有關市場行銷的方針、政策與法規及了解國際市場行銷的慣例和規則;
⑤了解本學科的理論前沿及發展動態;
⑥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課程實習和畢業實習,一般安排10--12周。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管理學學士
相近專業:工商管理
專科段
畢業生畢業後應具備:掌握市場行銷專業必需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熟悉相關經濟法規、政策;具有一定的市場調查研究、市場開發和促銷等市場行銷工作必備的能力。
修業年限:三年,根據有關規定可參加專升本考試。
報考條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以及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不受性別、年齡、民族、種族、學歷、身體健康狀況、居住地等限制,均可根據本人的實際情況報考,但考生在申請本科畢業時必須具有國家承認專科學歷。

就業方向

市場行銷專業學生畢業後可在工商、外貿、金融、保險、證券、旅遊、房地產等企事業單位從事企業行銷管理、客戶資源管理網路行銷管理行銷策劃行銷診斷、市場調查和諮詢等工作。

課程設定

基礎會計學、經濟數學基礎、經濟學原理、商務談判、市場調查與預測、市場行銷原理與實務、推銷實務、消費者行為學等。

就業崗位

行銷業務管理員、行銷方案策劃員、企業市場調查分析員、企業銷售代表、客戶服務管理員等。可在製造業、服務業、信息技術產業、金融貿易機構、非盈利機構和政府部門等從事市場研究行銷管理、廣告策劃及其推廣實施以及相關管理工作,也可進一步攻讀研究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