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治(江蘇太倉國畫家)

宋文治(江蘇太倉國畫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宋文治(1919-1999),現代畫家。江蘇太倉人。早年從張石園學習山水,後得陸儼少指授並拜吳湖帆為師。1951年入江蘇省國畫院受傅抱石影響,致力于山水畫創新。其早年作品風格疏秀;中年筆墨勁健,意境靈奇,時代氣息濃郁;晚年變法,嘗試沒骨潑彩,格調清新,意境空濛迷茫。曾任南京大學教授、江蘇美協副主席、江蘇省國畫院副院長等職。出版有《宋文治畫集》《宋文治作品選集》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宋文治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蘇太倉
  • 出生日期:1919年10月28日
  • 逝世日期:1999年 
  • 職業:畫家
  • 主要成就:山水畫
  • 代表作品:《白雲幽澗圖》《蜀江雲起》《華岳積翠圖》《水鄉春暖》
人物簡介,人物年表,1931—1941,1942—1949,1951—1959,1960—1969,1970—1979,1981—1989,1991—1999,繪畫經歷,名作選析,藝術評價,個人嗜好,代表作品,藝術館,

人物簡介

宋文治(1919—1999)江蘇太倉人;早年於上海廣告社學徒,又於蘇州美術專科學校肄業;後任中國小及師範美術教師。
1957年任江蘇省國畫院副畫師,後任副院長;生前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江蘇分會副主席,南京大學教授,省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省政協常委。
擅山水畫;初習“四王”山水,後從師吳湖帆等;五十年代起,深入生活,探索推陳出新。
華岳積翠華岳積翠
作品有《山川巨變》、《梅園長春江南春潮》等;先後在北京中國美術館、江蘇省美術館、安徽省博物館以及香港、日本、新加坡、西德舉辦個展。
作品分別為中國美術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美國波士頓博物館、日本福岡美術館等處收藏;曾赴美、法、意等國進行交化交流。
出版有《宋文治作品選集》、《宋文治山水畫小輯》、《宋文治畫集》、《宋文治山水畫選集》、《宋文治畫譜》及赴新加坡畫展、日本西武畫展有關選集等專集。
文治山水,起首“四王”,後轉益多師,筆墨融洽南北,骨力勁健,氣勢高邁,善作高遠、深遠之景;卻又喜繪江南三月,風光旖旎,另具嫻都之姿,在開創山水畫新貌上有聲譽。

人物年表

宋文治先生筆名宋灝;1919年農曆9月5日(陽曆10月28日)出生於江蘇太倉市,養父養母在太倉西郊鎮開小麵店為生,後因經營不善,日益敗落,生活困難。幼時困苦的生活,對其一生產生了巨大影響,造就他自強、自立、堅毅、奮發的性格。

1931—1941

1931年 初級國小畢業。在學校美術課成績名列第一。經常描摹香菸盒上印的《水滸》等古典人物畫,初步萌發了對美術的興趣。
自太倉毓婁商業中學肄業。曾有作品被選送參加國際兒童畫展,並獲紀念獎。在縣城書店購得《芥子園畫譜》臨摹習畫,開始自學國畫
1935年 經上海親戚介紹入上海秀堂廣告社當學徒,前後一年半。學習美術字、裝潢設計等。假日去上海大新公司、永安公司畫廊參觀畫展。觀摩了張大千齊白石任伯年吳湖帆張石園及日本竹內棲鳳等畫家的作品,開闊了眼界,提高了對國畫的興趣。
1936年 離開秀堂廣告社。得蘇州親戚幫助入蘇州明光眼鏡公司任助理會計兼櫥窗設計。
宋文治在作畫宋文治在作畫
1937年 日軍進犯上海,殃及蘇州。失業回老家,靠借貸勉強度日。
1938年 路遇太倉城中國小美術教師,得其介紹入太倉瀏河國小擔任美術教師。
1941年 得上海親戚資助,考取蘇州美專滬校。時顏文梁為校長,教師有蔣仁朱士傑、陳舊村等。學習西洋透視學、素描、水彩等技法。半年後,日軍占領租界,學校被迫停學。

1942—1949

1942年 回太倉,任城中國小美術教師,兼任太倉西廂國小美術教師。是年專程赴上海向鄉前輩朱屺瞻先生求教。
1943年 借調到太倉中學(原太倉師範)代教美術課,不久轉為正式教師。開始參加太倉文化人士組織的曲社,研習崑曲、京劇、評彈等藝術,增加了多方面的藝術修養。
1944年 和表妹楊冰女士結為伉儷。遷居太倉城廂鎮
1945年 在太倉中學任教,兼任太倉縣立中學美術教師。
1946年 經太倉縣教育局推薦,任太倉民教館館長,負責美術、體育等活動。
1947年 辭去民教館館長之職。經太倉唐祥伯介紹,赴安亭師範任教。自此在該校任教長達十年之久。同時兼任安亭震川中學美術教師。經朱屺瞻介紹,拜海上名家張石園為師,開始研究"四王"山水。
1948年 在震川中學教學之餘,創作花鳥、山水等作品百餘件,在校舉辦畫展。義賣得米一百八十餘擔,全部贈送學校,建"松隱廬"以擴大教師辦公用房。"松隱廬"由國學大師唐文治撰文,吳湖帆手書,立石銘於"松隱廬"牆內,以志紀念。一次偶然機會,獲觀陸儼少先生作品,欽佩之至。前後三次專赴南翔拜訪陸先生,最後一次幸獲得見,從此經常與先生一起看畫談藝,交誼在師友之間。 1949年 全國解放,安亭師範也獲新生。兼任校總務主任。由陸儼少先生介紹拜上海名畫家吳湖帆先生為師。在向張石園、吳湖帆先生請教之外,更多的是得到陸儼少先生的指導。
1949年 陸儼少作《松隱廬》長卷相贈,該卷引首由吳湖帆題,卷末有沈尹墨、陸儼少、鄧散木白蕉葉恭綽徐邦達啟功、黃怡庵等先生題跋。

1951—1959

1951-1954年 全家自太倉遷居安亭鎮,生活日趨安定。1952年,次女玉英出生。參加安亭師範擴建校舍工作,親自設計草圖並赴各地採購樹木、花草以綠化環境。每逢星期日,去上海向師友求教。暑假到富春江太湖等地寫生。 1954年,次子玉明出生。
1955年 應安徽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局之邀,與陸儼少,孔小瑜徐子鶴四人赴合肥參加藝術創作活動兩個多月。期間到梅山水庫黃山等地寫生。創作《桐江放筏》、《黃山松雲》入選全國國畫展覽。此次在安徽的藝術創作活動,雖只有短短兩個多月,卻給了宋老一次深入生活、進行創作的鍛鍊和實踐。
宋文治(江蘇太倉國畫家)
1956年 《桐江放筏》、《黃山松雲》先後在《人民日報》發表。《桐江放筏》在《人民畫報》畫刊發表並做重點介紹。作品《植樹造林,綠化祖國》參加"江蘇省國畫展"獲三等獎。赴南京參加江蘇省國畫家座談會。當選為嘉定縣人民代表。
1957- 1959年 6月,經江蘇省國畫院籌委會推薦,調省國畫院工作。期間,赴省內各處深入生活,創作了《放鴨》、《牛首山》、《邵伯水閘》、《南京長江大橋在建設中》、《錦屏山磷礦》、《中山陵》等作品。其中《劈山引水》(與金志遠合作)參加社會主義國家造型藝術展覽。《鎮江北固山甘露寺》發表於《中國畫》雜誌。在創作上不斷向傅抱石李可染錢松喦等先生學習、請益,得到很大幫助。

1960—1969

1960年 3月,江蘇省國畫院正式成立,任副畫師兼院長秘書。9月,作為由傅抱石、亞明率領的江蘇國畫家的一員參加在全國六省十幾座城市訪問和寫生活動,擔任後勤總管。行程二萬三千里,畫出許多優秀的作品,在全國美術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作品有《華岳參天》、《山川巨變》(橫幅)、《山城曉色》、《廣州造船廠》等。江蘇油畫展赴京展出,即興創作油畫《洞庭春色》參展。《光明日報》評論該作是"油畫民族化的有益嘗試",並有單頁畫出版。
1961年 創作《山川巨變》(二稿)、《韶山》、《紅岩》、《棗園秋色》、《槓甫草堂》等數十幅作品。參加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的江蘇省國畫院"山河新貌畫展"。《山川巨變》、《棗園秋色》等在《人民日報》發表。江蘇人民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分別出版了《山河新貌》畫集、畫輯,有部分作品入選其中。加入中國美術家協會
1962年 創作《江南春朝》、《太湖之濱》等作品,開始反映江南水鄉的創作。《太湖春朝》被北京榮寶齋製成水印木刻後,十餘次再版。刻畫和《山川巨變》為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品。是年由中國美術家協會組織與張安治白雪石陳大羽四人首次赴井岡山寫生,歸來在北京舉辦了"井岡山寫生畫展"。展品全部被中國對外文委收藏。
1963年 由中國美協主編、北京電影製片廠拍攝的《畫中山水》專題片,反映了傅抱石、關山月、李可染、吳湖帆、錢松喦等畫家深入生活、創作活動的情況。《山川巨變》也在該影片中被介紹。由中國美協主編、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了李可染、葉淺予黃胄、關山月、亞明、石魯、宋文治等十幾位畫家作品的專集。《宋文治作品選集》由吳湖帆題字,錢松喦作序。是年初登廬山,二上井岡山。創作了《廬山人工湖》、《井岡山硃砂沖哨口》、《瑞金雲石山》、《茨坪》等作品。
宋文治作品宋文治作品
1964年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宋文治山水畫小輯》。為北京人民大會堂江蘇廳創作《運河兩岸稻花香》巨幅作品。創作《新安江上》。
1965年 借調到江蘇省京劇院擔任京劇《江姐》舞美設計,前後近一年。秋,上海市政府邀請傅抱石、錢松喦、宋文治、張文俊等為上海國際機場創作巨幅山水畫《井岡山》。一行乘飛機赴上海接受創作任務,回寧後因傅抱石突發腦溢血逝世,此畫未能完成。在此期間,前後在南京大學、南京藝術學院、南京師範學院、工人文化宮兼課,教授山水畫技法。全家自安亭遷居南京。1966-1969年 "文化在革命"開始,先後在高資蠶種場、橋頭省五七幹校金壇等地學習、勞動。

1970—1979

1970-1975年 從五七幹校奉調回南京,參加省美術創作組。1973年起任省美術創作組副組長。期間曾到南京煉油廠、徐州微山湖等地深入生活。創作《太湖新裝》、《太湖清曉》、《南京長江大橋》、《南京煉油廠》、《揚子江畔大慶花》、《銀線跨太湖》、《向陽渠畔春意濃》等作品。《向陽渠畔春意濃》被印製成單頁畫發行。
1976年 因心臟病住"八三"醫院治病。1月,驚悉周總理逝世,當夜即寫《梅園長春》一畫以寄託哀思。《梅園長春》入選全國美展並出版。此畫前後共作四稿,兩稿贈梅園新村收藏,一幅由廖承志題字、贈日本公明黨委員長竹入義勝。
1977年 江蘇省國畫院恢復成立,任副院長。創作《茨坪長青》、《韶山朝暉》(與金志遠合作)兩張巨幅山水。《茨坪長青》被中國軍事博物館收藏,《韶山朝暉》為毛主席紀念堂收藏陳列。開始嘗試彩墨相間的畫法,有《輕舟已過萬重山》、《黃山晴雪》、《巫峽高秋》、《井岡山硃砂沖哨口》等作品問世。隨江蘇省國畫家赴湖南寫生,創作《雷鋒故居》、《韶山灌渠》、《愛晚亭》、《長沙烈士紀念碑》等作品。後因病提前返寧。
1978年 應外交部之邀,赴北京作畫。在北京友誼賓館為文化部創作大幅作品《飛流圖》,作為國家禮品,由國家領導人出國贈外國元首。參加江蘇省政協四界全會,當選為省政協常務委員。
1979年 應廣東省政府的邀請,赴廣州為小島國賓館創作《小鳥天堂》、《黃山》等大幅作品。4月,由北京榮寶齋和香港集古齋主辦在香港舉辦"金陵八家畫展"。與亞明、侯凱王大山等一行四人赴港出席開幕式。出版《金陵八家》畫集。自香港返寧,創作《香港》。秋,赴京參加全國第四屆文代會和中國美協第三屆代表大會,當選為中國美協理事。應聘為杭州西泠印社社員。1980年 春,赴日本出席"江蘇省國畫院書畫展",任代表團團副團長。在日期間 ,參加了東京、大阪長崎神戶北海道等多座城市。有《嵐山--周總理紀念碑》、《阿蘇火山》、《札幌雪景》等作品問世。自日本回國,在無錫休整,為無錫小箕山國賓館作大幅山水《太湖》。江蘇省美代會召開,當選為中國美協江蘇分會副主席。

1981—1989

1981年 4月,北京榮寶齋、日本西武在日本東京舉辦宋文治新作展。中國駐日大使符浩和夫人出席了開幕式。出版了展覽畫集。回國,住北京飯店作大幅山水《廬山飛瀑》。應邀在北京畫院講學。
夏,由中國美協、中國美術館主辦,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宋文治畫展。國家領導人王震、谷牧彭沖,美術界著名人士華君武、李可染、吳作人、蔡若虹、葉淺予以及日本著名畫家赤松俊子、丸木位里等出席了開幕式,《人民日報》等多家新聞單位予以報導。期間,由中國美協葉淺予副主席主持召開了宋文治畫展座談會。
10月,與亞明一起赴新加坡出席亞明、宋文治畫展開幕式。各出版畫集一本。作品在新加坡展銷,所得稿酬六萬元,全部捐贈給江蘇省省畫院。中國國際書店將個人歷年珍藏部分名家作品匯集出版了《現代中國畫集粹》大型畫集。作品《輕舟已過萬重山》被中國美協選送參加法國沙龍展。開始潑彩畫的研究和探索。
1982年 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宋文治畫輯》。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宋文治山水畫集》,畫集由趙朴初先生題字。
春,和宋玉麟合作《洞庭春曉》大畫,為北京人民大會堂江蘇廳陳列之用。
1983年 春,宋文治山水畫展在江蘇省美術館舉行。《晨韻》、《飛流》、《黃山石筍圖》三幅作品被中國美協選送美國參加現代中國畫在美巡迴展。展出期間美方出版了畫集。《石筍峰》一國在美國一大型刊物上刊登,並有大篇評論文章。是年創作《唐人詩意》、《層巒積雪》、《青山橫雲》等作品。省政協五屆全會召開,連任省政協常委。被聘為中國畫研究院院務委員。
1984年 1月,應安徽文化局的邀請,在安徽省博物館舉辦宋文治畫展。展出作品90餘件。畫展結束,偕玉麟、易進、蕭瀚一起赴皖南寫生,歸來創作了《雲嶺朝暉》、《桃花潭》、《章渡清曉》等作品。
秋,作品《唐人詩意》入選第六屆全國美展。應日本神戶鱗美術館的邀請,赴日參加該館的開館儀式並舉辦宋文治山水畫小品觀摩會,遊覽了富士山、日光等風景勝地。香港出版大型畫集《二十世紀中國繪畫》,序言稱宋文治?quot;60年代中國現代繪畫創作的開拓者之一"。11月退出江蘇省畫院的領導工作。12月,赴北京出席第五屆全國文代會。
1985年 春,江蘇省國院文化交流中心成立,當選為副理事長。南京大學東方藝術中心聘為終身教授。中國美協第四屆代表大會在濟南召開,當選為中國美協理事。應香港方面的邀請,由文化部派遣,和吳冠中一起參加香港藝術節,舉辦方召麟王季遷、宋文治、吳冠中畫展,並進行講學活動。安徽美術出版社出版《宋文治山水畫選集》,國家領導人王震率中日友好代表團赴日訪問,作品《源遠流長》作為國禮贈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 秋,應福建省政府、省政協的邀請,偕楊冰赴福建寫生,並出席廈門"陳嘉庚集美60周年"慶祝活動。在福建因病住院治療,未能去武夷山寫生。江蘇美術出版社出版《宋文治山水畫小輯》,前後共出版了六輯。創作《白雲飛流》、《富春山居》等作品。
1986年 春,應美國運通公司之邀,北京、南京、廣州、雲南等地八畫家赴美並舉辦文化交流和作品觀摩會。法國總統密特朗訪寧期間,作品《廬山飛瀑》經江蘇省省長顧秀蓮作為省政府禮品贈密特朗總統。
宋文治先生中國畫作品宋文治先生中國畫作品
秋,將多年收藏的朱屺瞻、陸儼少的作品匯集,由榮寶齋出版《朱屺瞻、陸儼少作品精選》。創作潑彩作品《蜀山小景》、《晴雪》、《天都積翠》等,意味著宋老整個創作中一個新的階段和新的境界。黃苗子形象地概括?quot;變法"後的創作特點:"境象筆墨之外,別有畫在","不在有形處,而在無形處","不意如是而忽然如是"。
1987年 北京榮寶齋出版《宋文治畫譜》及《宋文治山水畫小輯》四套。應邀為北京京豐賓館創作《太湖》大畫。7月,列入英國為牛津大學主編的1987年世界名人錄、英國劍橋大學主編的遠東亞太地區名人錄。創作潑彩作品《嘉陵靜泊》、《華山》、《匡廬雪意》等。
1988年 4月,應聯邦德國阿登納基金會之邀,偕宋玉麟訪問德國,並在底林恩市舉辦了宋文治新作展。畫展在市政大廳舉行,底林恩市市長芮渥納特致開幕詞,阿登納基金會主席黑克博士及中國駐德國文化參贊鄧志全和數百來賓出席開幕式與酒會。在德期間,訪問了法蘭克福波恩慕尼黑柏林漢堡等城市,參觀了藝術館、博物館並和德國藝術家進行了交流。
9月,偕楊冰和亞明及夫人一行四人應澳大利亞東方藝術館這邀赴澳訪問並在悉尼大學講學。
10月,赴美參加中國國際書店在紐約東方畫廊舉辦的金陵畫展。省政協第六屆全會召開,繼續擔任省政協常委。被評為國家一級美術師。
1989年 年初,在省美術館舉辦赴德畫展回寧匯報展覽,此為在寧舉辦的第二次個展。6月,為天安門城樓作大幅山水《輕舟已過萬重山》。
12月17日,太倉縣人民政府批准建造的宋文治藝術館正式開館,陳列各個時期的代表作品59件、明清書畫30件及出土古陶器30件均無償捐贈給家鄉。省電視台、《解放日報》、《新華日報》、香港《文匯報》等都對藝術館開館做了報導。香港集古齋舉辦八家山水畫展,參展畫家有李可染、陸儼少、謝稚柳關山月、宋文治、吳冠中、程十髮、亞明,並出版了《八家山水畫選集》。為香港中國銀行新廈作巨幅大畫《輕舟已過萬重山》。擔任全國第七屆美展評審委員,赴廣州參加評選工作。山水畫兩幅入選七屆全國美展。《新華日報》著名記者吳友松出版《人物春秋》一書,內收錄介紹宋文治的文章《二上世界名人錄》。 1990年 4月,赴日本參加榮寶齋與日本西武合作十周年紀念畫展,30件作品參展,並出版了展覽畫集。
宋文治作品宋文治作品

1991—1999

1991年 元旦,在深圳參加陸儼少作品回顧展。3月,偕楊冰赴香港榮寶齋有限公司舉辦的宋文治山水畫作品觀摩展。出版了《宋文治畫集》。自香港回來,即在北京榮寶齋舉辦匯報展。《中華英才》大型畫報第三期刊登潑彩新作和評論文章。《現代中國》第三期發表評論文章並介紹宋文治藝術館收藏的部分作品。
1992年 3月,應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之邀,偕楊冰赴港,在中文大學講學一月。期間與香港文化藝術界著名人士饒宗頤、高美慶、劉國松教授等進行了學術交流。4月,取道北京赴日本參加榮寶齋和日本怡文閣為慶祝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主辦的宋文治新作展,出版了《宋文治作品選集》。中國駐日大使楊振亞為畫展致賀詞。12月,在深圳參加中國畫研究院和深圳畫院主辦的深圳國際水墨畫展開幕式。
1993年 2月,榮獲國務院頒發的有突出貢獻專家證書並獲國務院頒發的特殊津貼。3月,應國務院之邀,赴北京釣魚台國賓館創作《輕舟已過萬重山》,13日有釣魚台國賓館受到國務院總理李鵬和夫人的接見。6月去常熟籌建松風亭。由朱屺瞻題寫匾額,謝稚柳書寫對聯,陳佩秋書寫《松風亭記》。冬省政協第七屆全會召開,再任省政協常委。
1994年 5月參加《工人日報》為患腎病女工捐畫義賣活動。9月參加為影片《南京大屠殺》攝製組捐畫義賣活動。先後多次為地震災區、希望工程、殘疾人協會、兒童福利基金會、紅十字會等捐畫、捐款。作品《江南春色》入選全國八屆美展。10月,赴北京參加榮寶齋成立100周年紀念活動。在中國美術館參加紀念傅抱石誕辰90周年大型畫展開幕式並出席研討會。
1995年 初夏,為全國政協新大樓主席會議室作八尺大畫《輕舟已過萬重山》。為江蘇省委作《太湖春曉》。7月,赴北京為全國人大作畫兩幅。9月,在寧參加省國際文化交流中心主辦的中日書展開幕式並致詞。10月去常熟出席松風亭落成茶話會。冬,作品《章渡清曉》參加省紀念抗日 戰爭勝利50周年畫展。
1996年 夏、冬為慶祝紅軍長征勝利60周年,分別創作《蒼松圖》、《堅松葉茂圖》等作品。秋,應香港回歸慶委會之邀,創作《海棠花》及書法各一幅,為出版大型畫冊做準備。謝稚柳、啟功、程十髮、宋文治、陳佩秋、田世光、劉旦宅等十位著名書畫家參加此次創作活動。12月,當選全國第六屆文代會代表,赴北京參加會議。
1996年5月1日,應香港東方國際電視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志榮邀請,偕宋玉明赴港參加香港回歸中國現代名家畫展。
1996年5月8日,自港返深圳,為五洲大酒店作大畫兩幅(與孫日曉合作)。
初夏,創作《輕舟已過萬重山》,由李鵬總理作為國禮贈法國總統席哈克
1996年8月,宋文治山水作品展在南京金陵美術館開幕,江蘇電視台、省電台、《新華日報》等各報刊均對畫展作了報導。
12月,赴北京參加慶祝江蘇省國畫院建院40周年紀念活動。在北京,為榮寶齋創作《峽江》,為新僑飯店作《四季山水》四幅。參加省第六屆文代會,當選省文聯名譽委員。創作《蒼松圖》等作品兩幅,贈紀念周總理誕辰100周年的活動。
1998年 1月,作品《春》、《夏》、《秋》、《冬》參加文化部在美國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舉辦的中華五千年文明藝術展。
5月5日,捐贈給太倉宋文治藝術館的40件作品在上海朱屺瞻藝術館1998年展出。
8月,人民美術出版社編輯出版大型系列畫冊《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宋文治》,郜宗遠先生作序。
1999年 2月,在南京度除夕。春節後任省文史館副館長。
1999年4月2日 回寧,住省人民醫院檢查,經CT診斷為肝癌;5月4日,由上海第二軍醫大學東方肝膽醫院院長、中科院院士吳孟超,副院長楊甲梅教授來南京省人民醫院主刀,作肝部手術,切除腫瘤。
1999年7月27日,突發心衰,病危。
8月10日,凌晨2時47分,因心力衷竭,腎功能衷竭病逝於江蘇省人民醫院。
2000年4月2日,宋老的漢白玉、青銅塑像在太倉宋文治藝術館落成。

繪畫經歷

他從事畫藝初期由《芥子園畫譜》、清初“四王”入手,筆墨精妙,品味高雅,繼而又上溯明、元、宋筆墨韻致,兼學南北諸家。曾得朱屺瞻、陸儼少二老指點,又從張石圓、吳湖帆學畫,得見大量名家真跡,心摹手追。特別是在解放後他開始背起畫夾走向自然,廣師造化,進一步融合諸家諸法,致力於探究以傳統筆墨表現新時代風貌,歷二萬三千餘里,創作出大批謳歌祖國山河的、屬於自己的、溶入了新時代特點和現代人感情的山水畫。
1956年便以成名作《桐江放筏》在畫壇嶄露頭角。受清僧石濤“筆墨當隨時代”等思想影響,他在特定的繪畫語境中用“老瓶裝新酒”,創作出了《山川巨變》等富有時代氣息的優秀作品,個人畫風也隨之一變。
之後他繼續堅持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生活,遊歷名山大川,外師造化,內得心源,不斷錘鍊筆墨,開拓畫境視野,繼續以傳統水墨寫意筆法表現時代風采,由此畫名日隆。
他以典雅獨致的審美觀念和筆觸生動地描繪黃山、廬山、長江等,作品構思精巧嚴謹,筆墨蒼勁凝練,畫風清新秀潤,氣勢雄放宏大,意境深邃雋美。特別是他的江南風情畫作因為清麗典雅、個性秀逸明快而獨標一格。
20世紀80年代以來,宋文治受潑墨潑彩等畫風影響,借鑑青綠山水、淺絳山水和西洋水彩等畫法,大膽否定自我,再次開拓思變,進一步地錘鍊新的繪畫語言,力求探究中國畫未來新路,終以沒骨潑彩山水畫新風貌凸現於世。
與張大千、劉海粟憑藉激情潑墨潑彩偶然所得畫法不同的是:他大膽地將潑彩、流痕、拓跡等渲染手法與勾、皴、擦、點等傳統筆墨有機地融為一體,作畫程式恰與水墨設色技法相反,意在筆先,於色中施墨,並在繪畫中增添了“製作”技巧成分,由此淋漓盡致地表現客觀自然,這同時也顯示了他駕馭筆墨,豐富變幻的技巧,又再次引起了我國畫壇的密切關注。
他還曾被譽為“當代山水畫八家”之一,因其喜繪江南水鄉柔美虛靈、清新雋秀的風光,秀潤中見蒼茫,得有“宋太湖”之雅號,由此進一步地延續和發展了現代“金陵畫派”山水畫風。因為清麗典雅、個性秀逸明快而獨樹一幟,有“宋太湖”之美譽。

名作選析

叫人能不憶江南
――宋文治先生山水畫代表作《江南春色》賞析
家父宋文治新金陵畫派的主要代表畫家之一。曾任江蘇省國畫院副院長,南京大學教授,江蘇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江蘇省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副理事長,江蘇省文史館副館長,江蘇省政協常委等職。第四、五、六屆全國文代會代表,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出版有《宋文治作品選集》、《宋文治畫集》、《宋文治山水畫選集》、《日本西武畫展選集》、《宋文治畫譜》、《宋文治山水畫技法解析》等。多次在日本美國德國澳大利亞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舉辦畫展,作品被國務院總理李鵬作為國禮贈送法國總統席哈克中國美術館北京人民大會堂、全國政協、國外博物館,以及許多名人政要都收藏家父的作品。
家父宋文治1919年生於江蘇省太倉市。早年師從張石園學習“四王”,後又拜吳湖帆為師,學習宋元技法,並向陸儼少朱屺瞻請益,打下了堅實的傳統功底。1957年到江蘇省國畫院從事專業山水畫創作,受到傅抱石李可染等人的影響,博取眾家之長,1960年經過二萬三千里寫生的洗禮,形成了獨特的創作風格。作品構思精巧嚴謹,筆墨蒼勁凝練,畫風清新秀潤,氣勢雄放宏大,意境深邃雋美。特別是反映江南風情的山水畫,因為清麗典雅、個性秀逸明快而獨樹一幟,有“宋太湖”之美譽。
父親宋文治多次說過,他喜歡太湖,最喜歡蘇州洞庭東山洞庭東山,俗稱東山,是延伸於太湖中的一個半島。氣候宜人,風景優美,四季花香,八節果鮮。歷代帝王將相、文人雅士去蘇州都要到東山。 那裡有保存完好的“江南第一樓”雕花樓,宋代的泥塑羅漢像,元朝的軒轅宮,明清兩代的建築群等。最負盛名的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的“碧螺春”,聲名久遠的枇杷、楊梅,以及洞庭紅桔等都生產在那裡。
宋文治 江南春色宋文治 江南春色
家父的一生,畫了不少以洞庭東山為題材的山水畫,他筆下的太湖,尤以紅桃花為主景的的太湖,充滿了詩情畫意,讓人如夢如醉,人稱“紅太湖”,最受人們喜愛。北京人民大會堂江蘇廳掛的巨幅蘇繡的畫面是父親的“紅太湖”,南京人民大會堂大廳掛的也是“紅太湖”。
這幅“紅太湖”《江南春色》是《宋文治山水畫選輯》的封面(2011年10月,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長72公分,寬48公分,約3.1平方尺。畫面是洞庭東山春天的景色:遼闊的湖面,細雨飄濛;一塊塊綠田瀕水連天,漁船揚帆競發;近處飛鳥點點,輕舟靜泊;一片片桃花紅遍山巒,黛色的房頂白色的粉牆,呈現出典型的江南水鄉之風韻。中華詩詞學會顧問、著名詩人丁芒專門為此畫賦詩一首:“萬頃湖面煙雨渺,漁帆綠野鳥兒叫。桃花滿山紅勝火,粉牆黛瓦叢中笑。”
這幅《江南春色》是經典的“紅太湖”。品相很好,是單款,又是大家最喜歡的橫幅,真是難得。這幅畫的構圖以平遠法處理透視及空間的關係,盡顯江南水鄉富饒秀麗的景象。父親在畫這幅作品時,心情頗為快意、自得。他先從畫面左下端起筆,漸漸將景色推遠。先畫坡石,行筆頓挫,濃淡相宜。坡石皴擦明暗,以顯示坡石的體量感。然後畫桃樹的主幹,近大遠小。桃林在整個畫面上呈起伏迴環之勢,一層山坡夾著一層桃樹。然後畫出房子,勾勒水田、小船。待墨色乾後開始敷色,先點紅桃花。用中小號狼毫筆,蘸水將曙紅顏料調濃調勻,一棵桃樹、一棵桃樹地點,從每棵桃樹的樹冠點起。最後進行提神作業,坡石山崗用石綠加少許青色連皴帶染,體現石頭的立體感,強化遠近層次,水田加一層汁綠後,再加染一層石綠。在紅桃花留出的空白處染上較淡的曙紅,遠處的田埂上略加紅色,和近處的桃花相呼應,使之遠近分明,渾然一體。再依照右邊山形畫出湖面上遠方飛來的小鳥,為畫面增加生機和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這幅“紅太湖”流傳有序,是家父1986年3月專門為王陵先生創作的。王陵是江蘇省從事文化工作的名人,酷愛收藏書畫,和家父、林散之程十髮陸儼少、謝秩柳、唐雲亞明魏紫熙等書畫名家交往密切。前不久,王陵移居美國,為了不讓幾十年收藏的珍品流失國外,十竹齋為他推出王陵藏畫專場拍賣會,家父宋文治先生《江南春色》是專場中最重要的一件拍品,排放在拍品的第一件。2011年5月25日,《揚子晚報》、《雅昌藝術網》、《中國台灣網》等60多家媒體刊登了“紅太湖”《江南春色》這幅名畫的照片並作了介紹。5月29日一個姓王的先生以918,400元的高價拍得《江南春色》,創造了家父宋文治先生山水畫在金陵拍賣又一新的紀錄。王先生是江蘇省書畫收藏專業委員會副主任、著名收藏家,他收藏的林散之中日友誼詩》書法手卷是“神品”,是“林散之第一草書”、“林散之王”,堪稱“國寶”。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最美的地方是太湖沿岸的洞庭東山蘇州最美的時刻是春天,蘇州最美的景色是紅桃花。家父宋文治先生的代表作《江南春色》把這“人間最美的地方,最美的時刻,最美的景色”表現得惟妙惟肖。面對這名畫美景,叫人能不憶江南?!(原載《國畫網2012年10月15日》)

藝術評價

20世紀的山水畫經歷了不同於歷史上任何時期的發展過程。在上世紀50年代,不僅並存了歷經晚清、民國的一代著名山水畫畫家,而且造就了一批成長於20世紀50年代、但在20世紀具有歷史地位的山水畫畫家,宋文治(1919—1999)就是其中之一。
1949年,宋文治31歲。他所師承的吳湖帆(生於1894)、張石園(生於1898)長他20餘歲,陸儼少(生於1909)長他10歲。而這一時期比他們更年長的山水畫畫家則有:齊白石、黃賓虹、吳待秋、高劍父、馮超然、賀天健、朱屺瞻、胡佩衡、劉子久等。他們的年齡不僅都超過了50歲,而且都是作為傳統山水畫的傳人,表明了與傳統在某一方面一脈相傳的關係。顯然,讓他們來改造山水畫,並承擔歷史的責任,有點勉為其難。另外一部分勢力,如錢松喦、傅抱石、潘天壽、趙望雲等,同樣是從舊社會過來的,但是,他們正值壯年,以其超凡的領悟力理解了當時的文藝政策與傳統的關係,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生活,創作了一批為時代所認可的作品,在同輩人中脫穎而出,並帶領了像南京的亞明、宋文治、張文俊和西安的石魯、何海霞等一批中青年畫家,形成了金陵和長安兩個畫派集群,加上嶺南的關山月、黎雄才等,共同創造了20世紀50年代山水畫輝煌的歷史。
20世紀50年代新山水畫的崛起,主要是以寫生改變了傳統山水畫通過畫譜而世代相襲的畫法,不僅獲得了發展的契機,而且因其具有啟示性的意義對其他畫種的改造和表現起到了示範性的作用。加上後來北京、上海、江蘇中國畫院的相繼建立,在國畫發展的重要地區集聚了一批著名的畫家,發揮了群體的力量,形成了創作高潮,新作層出不窮。而每有突破都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和鼓勵,往往成為時代的樣板。上世紀50年代的新山水畫出現了前無古人的時代新貌,而一批與時俱進的畫家也在創作中逐漸確立了自己的地位。
宋文治作品宋文治作品
宋文治從1956年開始創作《桐江放筏》《黃山松雲》,剛一入道就得到了社會的好評,因此,在江蘇國畫院剛成立的時候,就以一個不太為人重視的師範美術教師的身份首批進入了江蘇國畫院,與一批江南的老畫師集聚金陵。可以說宋文治是生逢其時。宋文治也很好地把握了這一歷史的機緣,後來又相繼完成的《京口新貌》《採石工地》《劈山引水》等。
從美術史的角度來看宋文治在20世紀山水畫發展史上的地位,除了他在山水畫創作方面的成就之外,還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確認:
一、以“四王”的淺絳畫法寫時代新意,使這一傳統得到了繼承和發展。
宋文治生於婁東(太倉),和“四王”之首的王時敏為同鄉。因此,他和“婁東畫派”有著天然的血緣關係,加上他後來所師的張石園、吳湖帆都是“四王”的傳人,表明了宋文治具有畫史上所強調的文人畫家的“胎性”。雖然,20世紀50年代的山水畫創作,比以往更注重題材所反映的與現實生活的關係,也更注重題材所表現的社會意義,但是,在這一新舊的過渡時期,如何用舊法表現新的內容,同樣也是一個重要的評估標準。儘管晚清、民國以來激進的思想家都把“四王”作為保守勢力的代表,而推崇像石濤和“揚州八怪”那樣的反叛精神,可是如果以石濤和“揚州八怪”這樣的筆墨表現新的時代,那種狂怪與時代的距離更遙遠。20世紀50年代的新山水畫的主流樣式,實際上是在“四王”一派山水畫傳統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宋文治正是適逢其時地運用了他所掌握的傳統筆墨,以“四王”的淺絳法巧妙地表現了時代的新題材,推陳出新。
二、以傳統的筆墨抒一己胸臆,創造了獨特的“宋家山水”面貌。
宋文治的山水畫在“四王”的基礎上,又受到朱屺瞻、傅抱石、錢松喦、李可染的影響,反映出轉益多師的特點。從畫家的個性特點上來看,宋文治屬於亦步亦趨的儒者,規矩法度不僅反映在他的畫面中,也表現在他其曲中規的品性中。因此,他的繪畫發展是一個漸變的過程。他的畫內斂而不事張狂,具有了傳統文人畫的從容雅逸的品格,也反映了發展過程中的傳統方式。
宋文治作品宋文治作品
直到1981年,宋文治開始了以潑彩法入畫,在嚴謹的法度中融入了許多偶發性的生動效果,畫面從此氤氳瀰漫、色彩斑斕,其個人風格亦即此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宋文治晚年的創作,在個人風格中增加了豐富性的筆墨語言,使“宋家山水”的面貌進一步得到確立。
宋文治山水畫歷經50年的發展,在當代山水畫的格局中,是南方一派的重要代表之一,從而在20世紀山水畫史上占據了一席之地。作者:陳履生

個人嗜好

名家的業餘“癖好”,歷來都是人們茶餘飯後的話題。傅抱石平生好酒,醉臥畫壇是常事。啟功先生好玩毛公仔,家中擺放的各式毛公仔,趣致極了。說到宋文治的癖好:一是戲曲,二為美食,三乃收藏,這在美術圈中流傳甚廣。
“戲曲癖”
宋文治的家鄉江蘇太倉,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這裡的鄉民受傳統影響,愛好戲曲、書畫相習成風。年輕時的宋文治,在家鄉時就愛好繪畫和戲曲。他喜歡戲曲的範圍很廣:京劇、崑曲、評彈、黃梅戲等,他喜歡觀賞,還喜歡演唱。他嗓音好,尤擅唱小生,如《琴挑》里風流倜儻的潘必正,《焚香記》里落泊失意的書生王魁等等。他還會演唱《長生殿》里唐明皇夜遊御花園的片段,唱腔、音色、扮相極像俞振飛,朋友們都說他是“小俞振飛”。
宋文治宋文治
宋文治雖然不是北京人,但談起京劇,他如數家珍,馬連良程硯秋梅蘭芳等梨園名角經常掛在嘴邊。數年前,他應邀到北京為全國政協主席會議室繪畫作品時,曾與李瑞環主席一起大談京劇。李瑞環當時就感嘆道:“談得真開心!宋先生真懂戲。”還將許多“音配像”的京劇錄像帶和錄音帶送給了宋文治。
“美食癖”
太倉地處長江三角洲,乃江南魚米之鄉,有著“美食”的傳統。那時“同期”輪流在各家舉行,被輪到的這一家,事先得早作準備,花兩塊大洋請兩個人:一是琴師,一是廚師。由於是大家輪流做莊,因此各家都得使出渾身解數,讓朋友們在自己家中吃得比別家好,花樣也不同。宋文治風趣地說:那時沒錢,當然是“跟吃”為多了。
宋文治對淮揚、魯、川、粵四大菜系,以及許多地方名菜、名點,其特色、口味,以及這些菜最正宗、最傳統的做法及配料都了如指掌,而且會品味,能說出其所以然,告訴你這個菜應該改進。他品菜評菜,能讓南京金陵飯店、北京飯店、釣魚台國賓館等大飯店的特級廚師都稱一個“服”字。記得數年前,筆者與宋先生在南京金陵飯店進餐時,他滔滔不絕地談起了淮揚菜的風味,談興正濃時,即刻把廚房的大廚師喚來,專門添加了一味“東坡肉”,讓我們品嘗到地道的淮揚菜色。
“收藏癖”
家鄉的文人墨客在將戲曲美食的雅好帶給宋文治的同時,也將收藏書畫之癖傳染給了他。如果說,他對戲曲和美食的癖好是“好玩”的話,那么收藏書畫則是他用心去做的一件大事,除了繪畫以外,花去精力最多的當推書畫的收藏。
宋先生最早收藏到的字畫是任伯年的《白頭》和趙之謙的《海棠》團扇,是太倉畫友讓給他的。後來,與外界交往多了,便把重點轉向現代名家。在五六十年代,主要收藏海上名家的作品;70年代開始,北京畫家的作品也漸多了起來;當代名家傅抱石、齊白石、吳作人、陸儼少、唐雲、黃胄等人的精品都收集其中。有時碰到一些古代書畫,也會傾其所得之稿酬,選購到文徵明董其昌鄭板橋吳昌碩等名家之作。
宋文治作品宋文治作品
宋文治收藏書畫,當初是為了借鑑和學習,用他的話說:“求得佳作,置於案頭,信手可翻,似師似友,獲益匪淺。”他在與當代前輩和同道畫友的長期交往中,或拜求,或交換,或購買他們的精品。日積月累,終於使他在成為國畫大家的同時,又成為一位頗負盛名的收藏家和鑑定家。80年代,他曾將收藏的名家精品編印出版成集,供後學者參考學習,並在1989年將所收藏的30件明清書畫及30件出土古陶器,無償捐獻給他的老家——太倉宋文治藝術館。

代表作品

1、《松隱覓句圖》61×37㎝ 1949年作
2、《山川巨變》28×115㎝ 1960年作
3、《北溫泉道中》 49×38㎝ 1960年作
4、《韶山毛主席故居》28×33㎝ 1960年作
5、《江南春朝》 67×49㎝ 1962年3月作
6、《山城雨後》75×42㎝ 1962年作
7、《新安江上》113×71㎝ 1964年作
8、《江南三月》 1965年作
9、《長征第一關》91×73㎝ 1965年作
10、《太湖新裝》93×145㎝ 1972年作
11、《揚子江畔》68×85㎝ 1973年作
12、《太湖清曉》82×148㎝ 1973年作
13、揚子江畔282×148㎝ 1973年作
14、《井岡山八角樓》1973年作
15、《洞庭春色》1973年作
16、江南細雨82×148㎝ 1973年作
17、《勁松挺翠 梅園長春》1976年1月作
18、《黃山雲》 131×64㎝ 1977年作
19、《茨坪常青》 97×243㎝ 1977年作
20、《李花春雨江南》47×94㎝ 1978年作
21、《春到江南》92×67㎝ 1979年作
22、《香港》45×105㎝ 1979年作
23、《江南春》20世紀70年代作
24、《水鄉三月》37×45㎝ 20世紀70年代作
25、《雲壑澗泉圖》68×43㎝ 1980年作
26、《日本嵐山周總理紀念碑》41×32㎝ 1980年作
27、《華岳積翠》38×45㎝ 1981年作
28、《茅山壯姿》69×69㎝ 1981年作
29、《江南三月》68×45㎝ 1982年作
30、《江南春曉》 1983年作
31、《白雲澗泉圖》77×47㎝ 1984年作
32、《春風又綠江南岸》96×73㎝ 1984年作
33、《江南春色》72×48㎝ 1986年3月作
34、《秋江曉泊》45×38㎝ 1986年作
35、《運河兩岸春意濃》 1987年作
36、《晴雪》38×45㎝ 20世紀80年代作
37、《輕舟已過萬重山》89×60㎝ 20世紀80年代作
38、《黃山石筍峰》28×38㎝ 20世紀80年代作
39、《黃山晴雪》 44×78㎝ 20世紀80年代作
40、《秋瀑圖》28×38㎝ 20世紀80年代作
41、《山高水長圖》60×40㎝ 1990年作
42、《洞庭春曉圖》1990年作
43、《江南春》37×45㎝ 1995年作
44、《萬壑松雲圖》 35×50㎝ 1997年作
45、《江南春色圖》 20世紀90年代作
46、《溪畔山村》37×45㎝ 20世紀90年代作
47、《李白詩意》53×45㎝ 20世紀90年代作
48、《幽澗圖》45×38㎝ 20世紀90年代作
49、《奔流圖》38×46㎝ 20世紀90年代作
50、《秋江圖》38×45㎝ 20世紀90年代作

藝術館

太倉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是“婁東畫派”的發祥地,素有“畫鄉”的盛名。從元、明、清以來六百餘年間,這裡深厚的文化沃土孕育了數以百計的書畫家和彪炳畫史的丹青巨匠,明代仇英、清初王時敏王鑑,開啟了婁東先河;又以王原祁為代表的“婁東畫派”龐大畫家群體,形成了江南山水畫的大本營;繼之後“小四王”、“後四王”等等,連錦不斷幾百年。建國後,“婁東畫派”重振。太倉藉著名畫家朱屺瞻(1892-1996)、宋文治(1919-1999)兩位大師,德藝雙馨,各樹一幟,藝術成就飲譽海內外,為世人仰目,太倉人民也引以為驕傲。
宋文治作品宋文治作品
為了弘揚兩位大師高尚的人品和獻身藝術的精神,太倉市人民政府於一九八九年撥款,相繼建成“梅花草堂”和“宋文治藝術館”。宋文治藝術館為全民公益事業單位,占地1000餘平方米,主體陳列館粉牆黛瓦,古色古香。庭院內,假山荷塘,布置典雅,宋文治先生漢白玉雕像座落於嘉木修竹之間,供參觀者瞻仰。藝術館緊接宋文治先生故居“松石齋”,古松相擁,奇石作伴,為宋老生前回鄉創作生活的寓所。
宋文治藝術館是一處當代名人紀念館,收藏有宋文治先生生前捐贈的其代表作品及明清書畫珍品和出土文物。同時還收藏有眾多當代書畫佳作。藝術館除常年對外開放外,並開展學術研究、書畫交流、培養人才等工作。朱屺瞻百歲畫展也曾在此隆重舉行。先後接待了彭沖、王光英等國家領導人和華君武、唐雲、亞明等眾多書畫家和中外友人,參觀者達數萬人次。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同志專為宋文治藝術館書寫了“祖國山河美,入畫更光輝”的題詞。藝術館是太倉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視窗,也是太倉具有豐富內涵的人文旅遊景觀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