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溫泉

北溫泉

北溫泉風景區的前身是溫泉寺,創建於南北朝劉宋景平元年<公元423年>,後因山崖崩塌而被毀。明代重修成一門三殿,清康熙年間補修,形成現有的格局。1927年5月,在著名的愛國實業盧作孚先生倡導下,巴蜀各界名流募捐萬餘大洋,建成嘉陵江溫泉公園,如今園內仍保留著石碑,銘記著當年造福桑梓者的姓名。解放後,人民政府多次撥款修葺,風景區面貌不斷更新,現已成為中外遊人的旅遊勝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北溫泉
  • 地理位置:重慶市北碚區北溫泉鎮212國道旁
  • 開放時間:10:00-22:00
  • 景點級別:AAAA級
  • 門票價格:溫泉平日368元,周末及節假日398元,1.1米以下兒童半價
  • 著名景點關聖殿 接引殿 古香園 竹樓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重慶市
  • 適宜遊玩季節:2-5月、10-12月,氣溫最宜泡溫泉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發展歷史,自然環境,溫泉水質,景區寺廟,溫泉寺,關聖殿,接引殿,大佛殿,觀音殿,名人政要,主要景點,溫湯史歌,古香園,乳花洞,石刻園,荷花池,流翠園,五龍壁泉,北泉飛瀑,聽泉亭,戲魚池,紫薇之母,桃花流翠,觀魚池,白鳥亭,第一泉,竹樓,農莊,柏林樓,磬室,旅遊信息,

發展歷史

北碚附近的溫湯峽,峽谷峻峭,泉如溫湯,林木蓊蔚,風景幽絕。南朝劉宋景平元年(公元423年)建造溫泉寺後,歷代遊人不絕,唐代詩人司空圖到此留詩而去,北宋理學家同濂溪曾多次來游,元憲宗蒙哥率兵打釣魚城,中炮風,崩殂於寺中。譽為名勝,已非一日。但是,自清代以來,日益衰敗,到清末民初,土匪聚峽區,溫泉古剎為盜匪所盤踞;美妙的乳花洞是土匪殺人棄屍的魔窟。盧局長初到這裡時,溫泉寺僅存破廟幾殿,雜樹叢生,野草遍地,稍有平坦去處,均開成了稻田。清清的泉水,散流於淒涼陰森的亂石雜草之中。盧局長雙手撓動著這溫暖柔和的湯泉,腦子裡頓時閃現出一個念頭。多么青的山,多么綠的水,要是在這裡開僻個公園該多好呀?
1927年5月,正是盧作孚出任北碚峽防局長兩個月的時刻,便決定在溫湯峽開辦一個嘉陵江溫泉公園。5月初即向溫泉寺住持隆素和尚租用溫泉寺廟地及其周圍廟產為基地,借用峽防局四十元公款為經費,親自率領峽防局職員、士兵三十人,住於溫泉寺中,辛勤勞作,開建公園。盧局長親自設計園林布置,親自指揮工程施工,一住便是三個多月,每天開荒整地,築路修池;栽花植樹,營造亭閣。“沿古寺四周,峻險者令之平,低洼者促之起”。首先迎流砌池,名曰千頃波;後又挖田修塘,命名愛蓮池。嗣後峽區匪情收斂,又先後調來峽防局常備隊兩個中隊,住園參加建設。
盧作孚創建北泉公園,除了身體力行,親自參加建設外,更重要的是開闢資金來源,募捐建設經費。他鼓吹川中各路軍閥,取得他們的支持後,又以他們的名義,四處奔波,發起募捐。幾年中得捐款三萬餘元。他在募捐中還針對不同對象,採取不同辦法,取到了巨大的 效益。他發現陳書農願留名於此,便勸說他捐獻巨款,在園中心修建一幢別墅,取名“農主”,鄭東琴只捐有兩百元,則就其金額,修建小巧玲瓏的茅舍一幢,取名“琴廬”。軍閥范紹增常到縉雲山打獵,往返下榻北泉時,喜歡同江北士紳文化成等打牌賭錢,盧作孚乘機動員他們將贏的錢捐獻給公園。數帆樓就是用這筆款建造的。合川吳瑞符信神,自稱慈善家,盧作孚便登門拜訪,勸他捐款整修溫泉寺。吳很高興,他除自捐一百元外,並外募了數百元,用四個月的時間,把溫泉寺殿宇換修一新,廟內的佛象,也重上金身,金碧輝煌,有如初塑。如此,歷時僅兩年多,公園便初具規模。樓台亭榭,星羅棋布。浴室、游泳池相繼建成開放;旅舍、餐廳先後完成使用。開闢了乳花洞、蘭谷、小庚嶺、愛蓮池、戲魚池等遊覽區。新建了數帆樓、農莊、磬室四大院;修整觀音殿兩側的僧舍,命名為花好樓和益壽樓。亭榭建築除園內建起了菱亭、聽泉亭、瓢亭外,還在後山修建了暢晚亭、白鳥亭、飛來閣。站在飛來閣,可遠望上下峽門,俯觀全園風景。細數江帆,足助吟思。到抗戰前夕,北泉公園就有“重慶的北戴河”之美稱了。
民國十七年《補修溫泉寺碑記》:“溫泉公園,自初無有也,得作孚建之……”盧作孚創建北泉公園時,初名嘉陵江溫泉公園,不久便改稱溫泉公園。
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風景區,2005年獲中國最佳溫泉度假勝地稱號。位於重慶北碚區縉雲山下,嘉陵江小三峽溫湯峽中,占地面積160公頃。距重慶市區35公里,渝武高速路轉212國道可直達景區。集山、水、林、泉、峽、洞、石於一體,精美雅致,屬“盆景式”自然風景區。它的前身是溫泉寺,創建於南朝劉宋景平元年(公元423年),距今近1600年的歷史。是中國乃至世界上開發利用最早至今仍在使用的溫泉之一,故有“中國溫泉故里”之稱。明萬曆《合州志》載:“南宋開慶元年(公元1259年),元憲宗蒙哥為炮風所震,明、清兩代,是溫泉寺的黃金時代。清康熙文學殿大學士張鵬翮(he)親筆書寫的“第一泉”三字刻於溫泉寺下嘉陵江邊岩壁上。1927年,著名愛國實業家盧作孚先生將這裡創辦為嘉陵江溫泉公園,它是中國最早的平民公園。抗戰期間國共兩黨要員馮玉祥陶行知蔣介石、林森、周恩來夫婦等曾多次來此住宿,解放後朱德賀龍董必武鄧小平劉伯承陳毅聶榮臻葉劍英李鵬布希等中外政要都曾在此住過或小憩。1948年公園董事會撤銷,園名改為“重慶市北溫泉公園”。1985年10月,公園管理機構改名為“重慶北泉風景區管理處”,直至今日。
景區內景觀資源十分豐富,既有優美的自然景觀,又有豐富的人文景觀。其“山嶽江河,溫泉峽谷、溪流瀑布、叢林古剎、奇葩異卉”,展示了巴山蜀水幽、險、雄、奇的特色,是鑲嵌在嘉陵江畔熠熠生輝的一顆綠色明珠。由於地殼運動、地質災變和溶流沉積而形成了北溫泉獨特的溶洞、峽谷地理景觀。景區的溫湯峽和乳花洞最具代表性,自流溫泉水,開發利用至今。

自然環境

重慶北碚縉雲山下,嘉陵江溫塘峽畔,鑲嵌著一顆熠熠生輝的明珠,它就是名揚四海的重慶北溫泉。重慶有五大溫泉,北溫泉為五溫泉之冠,清代即有“第一泉”之譽。北溫泉有“四絕”:“雲根泉瀉,汩汩然與松濤回響”,此為一絕;泉流殿池,“沸水中綠藻參差,赤魚游泳”,此為二絕;泉水含鈣量居重慶溫泉之首,並含有微量元素和射氣,醫療效果甚佳,此為三絕;泉眼多達10處,泉流量大,僅三角池泉眼日涌量達3628噸,水溫一般為37℃,四季浴泳皆宜,此為四絕。最妙的是三角池的“浣塵”。這裡因溫泉出露地勢高,水流量大,泉水形成一道高3米、寬10米的瀑布淋浴水幕。遊客置身水幕下,任溫泉瀑布沖潤肌膚,爽怡之感直沁心脾。這種快樂,在重慶溫泉中絕無僅有,許多青年男女穿著泳裝在此淋浴嬉水、攝影留念,宛然出水芙蓉,戲水蛟龍。
北溫泉鳥瞰景北溫泉鳥瞰景
北溫泉的園林景觀以小巧精雅聞名。關聖殿接引殿、大佛殿、觀音殿古樸靜穆,周圍古香園、石刻園、戲魚池、乳花洞、荷花池、觀魚池等景點,錯落有致,各呈風采;其間小徑縱橫,怪石星羅,暖泉迴環,亭閣相望,猶如一座巨大的盆景。這座“大盆景”的一個顯著特點,便是以泉水造景。殿堂周圍,都有石砌的溝渠和小池。溝內清泉環流,池中碧水軟滑,為景區平添了幾分靈秀。天氣稍涼,池中暖泉熱氣蒸騰,池內魚兒依然穿梭嬉水,遊客無不嘖嘖稱奇。
近些年來,北溫泉改封閉綠地,建開放庭園,新辟流翠園,香蕉園,建成湯池、蘭池、行知橋、濂溪亭、桃花溪、戲水車、溫湯史歌等一批新景點。這批景點也充分借用溫泉的優勢來輔助造型。各景點依山石地勢高低參差,泉水在其間曲折迴環,或成潺潺溪流,或成縮微飛瀑,或成鏡塘碧池,配以奇花異卉、假石詩刻、曲橋石陛,有步移景異之妙。其中的“五龍壁泉”,以青石砌成,長24米、高3米,壁上雕出5條飛龍,龍首頭角崢嶸,以青石壁中直探出來,張牙舞爪,氣度威猛。敲擊石鼓,5張龍嘴噴出溫泉,泉水叮咚灑入壁下清池,好一幅立體的五龍行雨圖。這裡是游北泉客人攝影留念的第一景點。
溫湯浴泳是游北溫泉的一大樂事。1992年,北溫泉風景區建成浴泳中心。它依山勢高低排列,砼結構,琉璃瓦覆蓋,富有民族特色。整箇中心占地3400平方米,有供游泳的浣塵、室內游泳池、兒童游泳池,浸泡池和供沐浴的陵江池。三個游泳池首尾相銜,供遊客任意嬉水;陵江池設花浴、特浴、中浴等各種檔次浴室75間,並配設保健按摩、美發、娛樂、小賣、茶園等服務項目。1999年建成的我國西南地區第一家56米的高空笨豬跳有驚無險,是勇敢者尋求刺激的樂園。我國首家過江速滑長240米,建在溫塘峽峭壁上,30妙鐘飛越嘉陵江。兩娛樂項目早已聲名遠播。最多時,日參與活動的遊客達900多人。
北溫泉風景區前臨峻峽,後屏峭崖。仰望縉雲山,密林蔥籠,紫霧濃淡,松濤隱約;俯瞰嘉陵江,浪濤奔流,舟楫往來,漁帆飄忽。整個風景區集山、水、峽、泉、洞、石於一體,精美雅致,被列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每年來此觀光的園內外遊客達80萬之眾。
北溫泉距重慶市區50公里。渝合高速公路僅有27公里。在重慶渝中區朝天門、牛角沱以及重慶賓館門口等處均有車可達北泉。風景區內的農莊、竹樓、數帆樓、柏林樓等歷史名樓均已內部提檔裝修,各種檔次客房可供遊客小憩。溫塘峽獨產的江團魚肉細味美聞名遐邇;北泉手工掛麵也有口皆碑,堪稱送禮佳品。

溫泉水質

溫湯峽中,有泉眼10個,標高200--235米,年平均水溫37.5℃,一般37℃,最高達39℃,最低30℃。日總流量4500--8500噸,流量最大的是三角池泉眼,日流量最低為2814噸,最高達5828噸,水質為硫酸鈣型,礦化度為1.6--2.6克/升,全硬度為92--110德度。硫酸根陰離子含量為1.1--1.8克/升,故具有硫化氫氣味。含鈣量496.95克/升,為川東各溫泉含鈣質之首位。微量元素為氟,含量2.4毫克/升。其它除含有極微量的鍶、鋰等元素外,還含有一定氡射氣,為全國罕見。 溫泉水是來至地下的承壓水,水溫穩定,受氣候影響小;流量受降水影響,變幅不大,屬穩定型。故溫泉水與大氣降水無直接關係。同時,重慶地區無火山活動,溫泉的形成也與岩漿、火山等無關。此溫泉的形成,乃由溫湯峽的特殊地質構造所致。華鎣山褶皺束廣泛發育岩溶槽谷、窪地、落水洞、漏斗、暗河等,江集大量地表水,並沿嘉陵江組灰岩的裂隙通道,向下滲透。又由於兩側須家河組頁岩等的陰隔,向下滲透的水只能順層流往向斜構造的核心深處,嘉陵江組灰岩在向斜核部可深達2500米以下。而此石灰岩之上的厚層須家河組中有含煤泥暨岩層,成為儲熱的蓋層,起著保溫作用。運移到深部的地下水受到地溫增溫變熱,再向地表淺部運動,若其遇到淺部蓋層厚大,便不能湧出,但若淺部蓋層被剝蝕或沖蝕,或者蓋層中有較多裂隙,則熱水可逸出地表,成為溫泉。北溫泉地區,為溫湯峽背斜軸部,那裡縱張裂隙發育,加之江河侵蝕切割,須家河組蓋層厚度已不足60米,故深循環的熱水便沿軸部縱張裂隙湧出成泉群。又由於熱水流經嘉陵江組雷口坡組的石膏層及碳酸鹽沉積,構成了北溫泉水質類型。 有詩人《詠溫泉》詩云: 源源流不竭,泉脈出山根。 處士清堪比,真儒德可論。 要為天下澤,長保此中溫。 莫逐江濤去,混茫隨地翻。 北溫泉水自古為治病良方,明代即有“溫泉見說能除疾”、“病骨浴余應無藥”的記載。北溫泉療養院和五指山療養院,從1955年開始,先後開設了溫泉療法,治療各種慢性病。實踐證明,溫泉療法有溫熱、化學、機械三方面的作用。對神經系統、運動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以及婦科、皮膚科和其它保健病等40多種病症,都有一定療效。據上述兩個療養院對158652人次的治療,康復率達50%以上,有效率達90%以上。 北宋宰相丁謂,遊覽北溫泉時頗為讚賞,賦《游溫泉寺》詩云: 勝景游未久,煙嵐迥出群。 水溫何用火,山冷自多雲。 客到留新句,人閒詠舊文。 徘徊吟喔處,松子落紛紛。

景區寺廟

溫泉寺

古為縉雲寺下院,創建於南朝劉宋景平元年(公元423年)。南齊中設東陽郡後,寺內香火興旺一時,廟宇輝煌,石雕甚眾。後經北周武帝和唐太宗兩度沒法,毀壞嚴重,唐貞宗時期幽谷淨滿禪師重建廟宇,並在後山岩間刻上了摩崖佛像。唐乾符元年(公元874年),宏濟和尚又進行重修。宋王象之《輿地紀勝·重慶府景物下》云:“唐乾符中置溫泉寺。”唐代詩人陳玉白、王摩詰、杜子美李義山等,都曾遊歷或下榻過溫泉寺,司空圖在此題詩云:
溫泉寺溫泉寺
山容地脈本清涼,不解為霖卻作湯。草木龜魚因熏煮,漫贏法塔宛僧坊。
北宋真宋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溫泉寺被朝廷封賜為崇勝禪院。宰相丁謂來游,詠有《游溫泉寺》五律一首詩中寫道:“客到留新句,人閒詠舊文。”反映出當時就有不少的名流學士留詩而去。據《重慶府志》、《璧山縣志》和《巴縣誌》記載,均稱溫泉寺“題詠甚眾”,“詩碑林立”。北宋景德與大中祥符之間,推官彭應求出任渠陽幕史,去合州上任途中,夜宿溫泉寺,題五律《宿溫泉佛寺》詩於寺壁,詩云:
公程無暇日,查德宿清幽。
始覺空門客,不生浮世愁。
溫泉喧古洞,寒磬度危樓。
徹曉都忘寐,心疑在沃州。
嘉慶元年(公元1056年),理學家周敦頤簽署巴川郡判官廳公事,艤舟溫湯峽,讀到此詩,讚不絕口,作序刻石立於溫泉寺中,成為溫泉寺歷史上的一段詩韻佳話。事過163年後,南宋嘉定十二年(公元1219)冬,重慶知府庹性善,發現早已湮沒的此碑,如獲至寶,將其複製,並為其作“跋”,收入《周濂溪集》中。
南宋開慶元年(公元1259年),元憲宗蒙哥率軍攻打合州釣魚城,中炮風死於溫泉寺中。明萬曆《合州志》載:“元憲宗為炮風所震,因成疾,班師至愁軍山,病甚……次過金劍山溫湯峽而崩。”從此,溫泉寺之名,遂列上正史。
明、清兩代,可算是溫泉寺的黃金時代。明成化年間,溫泉寺重新進行了修建,同時在寺前建造了接官亭,寺後迎流砌池,方廣四丈,上翼以亭,遊人天晴落雨均可下池沐浴;並利用溫泉水源和地形,修建了戲魚池、半月池,供遊人觀賞。這時的溫泉寺,香客遊客,絡繹不絕。有文官武將,有騷人墨客,有僧伽凡士……他們來這裡觀山玩水,吟詩作賦。詩人劉道開來游後題詩《溫泉寺》,詩末有註:“在巴、合之間,三峽之第二也。”詩云:
兩崖環抱時王居,峽邃林深靜有餘。
幾個長松巢野鶴,一池溫水躍神魚。
僧無白社能供酒,客在青豆好讀書。
蜀道清華真富貴,鼓聲過後不如初。
清乾隆《巴縣誌》載:“出江岸攀石蹬曲上,至溫泉寺。石壁萬仞,古樹虬蟠,雲根泉瀉,分竇而出, 與松濤相應,水清澌無沉點,無磺氣。昔人迎流砌池,方廣四丈許,上翼以亭,嚴冬可浴……泉流繞萬丈,至大雄殿前匯為大池,沸水中綠藻參差,赤魚游泳,復轉迴廊至山門外,懸岩作瀑布,鳴玉飛雪,穿雲而下,殆為各溫泉之冠雲。”《重慶府志》稱:“溫泉崇勝寺在峽西南,題詠石刻林立。”《璧山縣誌》云:“有泉湧出如湯,騰沸可浴,遊人題詠甚眾。”至今還存有明代詩碑十數方,詩數十餘首。自明代起,一直到清同治前,溫泉寺都很興旺發達。產業大,僧人多,富甲一方。 人稱“溫三千,禪八百,杉木園的和尚惹不得。”足見其勢力之大。
現存的溫泉寺為明、清兩代建築,殿分四重,依次為關聖殿接引殿、大佛殿、觀音殿。在明成化年間重建時,為一門三殿。清乾隆年間,將山門改建為關聖殿,同治年間又將觀音殿改建為鐵瓦殿

關聖殿

又稱三聖殿,古為溫泉寺山門,於清代擴建為一重殿宇。據《募眾復裝關聖帝君金身沒漆殿宇碑記》:“溫泉之有帝也,創自乾隆壬寅,覺慧和尚之□□,20餘載矣……”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常綱和尚又為關聖殿立一“綱常立極”匾額。1952年修繕了關聖殿,金身了關帝像。由於殿中哼哈二將面目猙獰,陰森恐怖,遊客反映強烈,於60年人初將殿中佛像全部撤除,形成穿堂空殿,恢復了山門狀態。

接引殿

又名天王殿,面積170平方米。按佛教的說法,即引導信佛的人到西天去成佛之意。《觀無量壽佛經》:“以此寶手,接引眾生。”此為明代建築,《重慶考古紀要》稱:“天王殿(或稱接引殿)為明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修。天王殿為重檐殿歇山式,斗拱用材粗壯,略有側腳升起,補間鋪作距離疏密不等,山面有三花板,柱礎為復盆式,應為明代晚期建築。”所謂宣德元年,是由宣德七年之“七”字所誤,而“七年”以來源於明江朝宗《重修保峰山溫泉寺記》。記中所記“宣德任子”,恰是宣德七年。“江記”成於明弘治十年(公元1497年)江朝宗告老還鄉之後,所記述的是青木關溫泉寺,而後來卻被一些人認為是寫的溫湯峽溫泉寺。最早出錯是在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觀音殿建成後所刻立的《增修溫泉寺序》碑中,該碑將江記寶峰山溫泉寺誤認為是溫湯峽溫泉寺,並錯誤地引證了記中的一些內容,諸如“大茆真人驅蟒立寺”等等。1945年北碚舊志稿也把“江記”寶峰山溫泉寺,誤認為是北溫泉寺,而且還聲稱“在北碚北十里寶峰山上,”其錯就更明顯了。清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刻立的《補修溫泉寺碑記》云:“渝州嘉陵江石,有溫泉寺,鎖在峰□嶺萃,三峽之中流,因稱巴璧之名山焉。舊建伽藍,賜名崇勝,歷有年代。而禪宮梵宇,造於大明成化之時,重修於我朝康熙之初……”殿中原有盤龍香爐一座,上刻《舍爐祈福文》,落款日期為“大明成化二十年之簇月”。這正是重建溫泉寺的時間。殿中曾供有身高丈余的接引佛祖像等三尊,接引佛後神龕上有韋陀像,均在“文革”中搗毀。

大佛殿

亦稱大雄寶殿,與接引殿同期建築,殿檐上的陶瓷魚口為明成化二十年產品。大佛殿是溫泉寺的主殿,面積282平方米,高大雄偉,氣勢磅礴,有莊嚴肅穆之感。清初進行過修整。該殿正梁題字:“大清康熙五十三年歲之甲午孟秋月望立”。據此,殿梁為公元1714年所換。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拆換殿柱一根。《換柱碑記》云:“無如中殿未久,而井口一柱,忽遭蟻毀,僧因前功浩大,恐遭摧折,於是叩化合州居士邱正芳,發心補柱一根……”《重慶考古紀要》稱:“大佛殿經過清代補修多次,現存建築還有清初建築的樣式。”殿內供奉泥塑如來佛像,身高丈六,端坐蓮台,為明代建殿時所塑。臉寬額豐,端莊慈祥,頗具我國古代佛教造像的藝術特色。如來佛像前有阿蘭迦葉站像,兩旁有十八羅漢塑像。

觀音殿

俗稱鐵瓦殿,又名綠瓦殿,也有人稱為銅瓦殿。石柱鐵瓦,是重慶首屈一指的古建築。初建於明成代二十年,清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補修,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重建為鐵瓦殿。殿梁文字記載:“前朝甲辰年開山,主持僧照清建立。康熙四十年補修,主持僧普勝吉立。大清同治七年四月初七日,重建鐵瓦石柱大悲空殿,本山主持僧香延同大眾吉旦立。”正殿242平方米,一尺四寸見方石柱20楹,頂覆鐵瓦,瓦上鑄有信士姓名,外加琉璃瓦覆面,屋脊塑有彩色二龍戲珠圖雕,光彩照人,晶瑩奪目。郭沫若吟有“銅殿鎖龍蛇”佳句。殿中原供奉白玉觀音一尊,系抗戰時期,國立藝專教授宋步雲創作觀音象一幅,由藝術家賀白先等人泥塑為丈余高大白衣觀音。體形優美,神態自如,栩栩如生,是交口讚譽的藝術珍品,可惜毀於十年劫中。
溫泉寺,歷史悠久,風景綺麗,千多年來,聞名遐邇。來游者莫不交口稱讚,流連忘近。明嘉靖辛丑(公元1541年)春,劉大謨來游,刻詩碑一方,吟喔《溫泉寺》詩云:
絕壁摩青漢,溫泉噴碧空
客來除舊染,人道有神功。
佛國波羅岸,禪林正悟籠。
移舟長嘯去,霧雨正溟濛。
溫泉留勝跡,一線轉層空。
淨洗塵寰苦,難名佛國功。
江河趨渤海,日月跳樊籠。
回首十年事,渾如煙霧蒙。

名人政要

北碚的開拓者、著名愛國實業家盧作孚修建北溫泉公園時,川軍傻兒師長范紹增常來縉雲山打獵後下榻北溫泉,常同江北士紳文化成等人打麻將。盧作孚告訴他們,你們打牌抽頭的錢將在公園建一幢別墅。後見抽頭甚少,他們自行決定,輸的照付,贏的錢全部歸公建樓。如此積成了3500元,於1930年樓已建成。該樓依山臨江,憑欄眺望,可見江中點點白帆,而故名數帆樓。此樓石牆木樓瓦頂,一樓一底,每層8間,共365平方米。抗日戰爭時期,中國旅行社在數帆樓設高級招待所。1941年春節,幾位外賓在室內烤火取暖,一火俱焚,次年重新修復。抗戰時期,周恩來、朱德董必武吳玉章劉伯承等老一輩革命和蔣介石等國民黨要人曾在此下榻。黃炎培有詩云:“數帆樓外數風帆,峽過觀音見兩三。未必中有名利客,清幽我亦泛煙嵐。”朱德在雲南講武堂的老師李根源抗戰時來遊覽北溫泉,作《宿數帆樓》詩:去年此日永昌州,治理軍書夜未休,今日客中吟嘯處,嘉陵江月數帆樓。
數帆樓數帆樓
周恩來總理解放前後三次到北溫泉均下榻數帆樓。1940年9月23日,周總理鄧穎超專訪育才學校,他們在數帆樓會見了復旦大學陳望道教授和許多住在附近的文化界、科學界的知名人士,次日乘小舟沿嘉陵江上草街子,步行五華里到古聖寺育才國小
1958年成都會議後,周總理來到數帆樓,午睡中,四川外語學院的許多青年人等著想看看他老人家。被人聲驚醒的周總理走出來時,同學們把總理圍在數帆樓前的花台旁,周總理微笑著不斷向同學們揮手,當雷鳴般掌聲停息後,總理問:“你們是學俄語的,誰出來講幾句我聽聽?”有個學生鼓足勇氣說了一段,總理不太滿意,隨即用流利的俄語講了一段,同學們聽得驚呆了,頓時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掌聲。周總理勉勵他們加緊學習,並和大家合影留念。
1959年春,周總理由李井泉任白戈等人陪同下榻數帆樓,並遊覽了公園。
1963年,朱德委員長遊覽縉雲山、北溫泉後下榻數帆樓,召見了當地黨政主要負責人,聽了他們工作匯報後甚感滿意。北泉公園主任、老紅軍方廣林請委員長題詞留念,朱委員長欣然命筆,當即揮筆題寫了七絕一首:“縉雲山大巴山,懷抱山城兩水間。重慶工商大發展,蜀川天府在渝關。”
1943年暑天,以蔣介石為團長的三民主義青年團,在北溫泉舉辦夏令營,培訓“效忠團長”的骨幹分子。夏令營由三青團頭目康澤和軍事委員會政治部部長張治中主持,有官生500多人。8月底,夏令營結束時,蔣介石親自參加出營典禮,在康澤專門為其修築的檢閱台上檢閱訓話。1944年秋,蔣介石第五次到北碚,下榻北泉公園數帆樓,破例住了三天。據說為蔣介石外遇之事被宋美齡發覺,大冒其火,蔣介石一氣之下,帶著蔣經國蔣緯國和待衛官張永良、龔樂愚,一行來到溫湯峽遊山玩水,消氣取樂。第三天冒雨上縉雲山,蔣介石乘轎,其餘皆步行。由於山路溜滑,蔣緯國脫下帆布膠鞋,赤足行走,舉步堅難。盧子英叫唐德禎脫下草鞋,讓給蔣緯國穿。蔣緯國接過草鞋想穿怕穿,始終未穿,一直提上縉雲寺。後來,“三太子”為唐德禎提草鞋,被傳為佳話。這天下午,民生公司派專船來接蔣介石返渝,盧作孚隨船到達北溫泉。當晚,他倆同住數帆樓,通夜長談,第二天在船上也未間斷。據說,盧作孚的《中國究竟如何建設》一書,就是在這次同蔣介石長談中,構想成熟,才動筆寫就的。
1960年春節期間,當代文豪郭沫若最後一次來北碚,他遊覽了縉雲山和北溫泉,臨走時在數帆樓留下《游北碚溫泉即興》五律一首:微惜黃梅晚,紅梅正發花。嘉陵流翡翠,銅殿鎖龍蛇。猛虎聞殲盡,飛蛾待護加。湯溫魚意樂,羅漢有新家。
1936年3月19日,中華職業教育社理事長黃炎培來川考察住數帆樓,吟七絕七首,其中一詩云:“嘉陵江水碧於油,夾岸春雲嫩不收,勞者有聲誰會得,清宵幽恕棹人謳。”
1939年,董必武在重慶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常委,統一戰線工作委員會書記期間,以國民參政會參政員身份到北碚觀察工作,還專程來北溫泉看望在此休養的吳玉章,當晚同葉劍英下榻數帆樓。

主要景點

北溫泉現有泉眼10處,日出水總量為6000--8636噸, 水溫39度左右。溫泉水無色,無異味,味苦澀,渾濁度<1,比重1.0024,為硫酸鹽泉類的硫酸鈣、鎂型,低滲、中性自然溫水泉;園內名勝古蹟眾多,文化內涵豐厚,它是重慶山水園林的代表和精品,現存的溫泉寺廟是於明、清時期重新修建的古寺,寺後山麓為宋代摩崖石刻;自然資源也十分豐富,有“天下第一假洞”之稱的乳花洞,有國家珍惜保護樹種水杉,銀杏、青檀等,還有北泉獨有的模式植物---北碚榕,北溫泉先後修建了大中小游泳池4個,中、高檔浴室和商務套房50餘間,有過江速滑、笨豬跳、水上快艇等娛樂設施,每年舉辦了溫泉潑水節等,每年吸引著幾十萬慕名而來的中外遊客。主要景觀有溫泉寺景區、抗戰名樓建築、古香園景區、荷花池景區、石刻園景區、戲魚池景區、桃花疊翠景區、乳花洞景區、芭蕉園景區、溫湯峽景區、生物景觀區等10多個主要景區。
溫泉寺景區:為四重殿,依次為關聖殿接引殿、大佛殿、觀音殿,寺內香火興旺一時,廟宇輝煌,石雕甚眾。
石刻園景區:園內現保存有18尊宋代(公元1120—1122年)摩崖羅漢、明代詩碑7塊和歷代石像、石雕、石刻,極具考古、 文化藝術研究及觀賞價值。
乳花洞:洞深157.5米,高低落差30米。是五萬年前的溫泉泉華沉積物並非石灰岩,科學家們稱乳花洞為“天下第一假洞”,堪稱舉世無雙的世界奇觀

溫湯史歌

溫湯史歌是一組較大規模的浮雕,刻於荷花池下的石壁上,浮雕內容顯示出溫泉寺的四大典故。
溫湯史歌溫湯史歌
第一部分為巴人聚居:傳說白虎巴王從巫山地區西遷,見江州重慶溫湯小三峽環境優雅,遂選為巴族聚居之地,創造出巴人絢麗的民族文化。
第二部分為溫湯合藥:溫泉出於古仙山縉雲山麓,其水能治疾療傷,相傳黃帝曾在此以溫湯合藥救治百姓。
第三部分為獨釣中原:南宋末年,號稱上帝之鞭元憲宗蒙哥率軍南侵,攻打合川釣魚城,久攻不下,後中炮風送到溫泉寺療養,不治而亡。他死後,蒙古諸部統帥紛紛撤回,謀爭帝位,從而改變了整個歐亞戰爭格局,推遲了南宋的滅亡。釣魚城之戰創造了震驚中外軍事史上的奇蹟,寫下了可歌可泣的壯烈史詩。
第四部分為溫泉建寺:溫泉寺創建於劉宋景平元年,香火於唐最盛。後毀屢建,現存廟宇為明宣德及萬曆時期所建。民國16年(1927年),愛國實業家盧作孚倡建溫泉公園,成為民眾旅遊勝地。
溫湯史歌浮雕是紀念盧作孚先生創建北泉公園七十周年而刻制。

古香園

古香園原是溫泉寺舊址,創建於南朝劉宋景平元年(公元423年),十三世紀初,山岩崩塌,廟宇被毀,寺遷現址重建。
古香園又名塔園,內有宋、明、清代和尚壽塔,大石上有北宋元衤右 三年(公元1008年)刻的石佛和壽塔。塔頂鐫刻有阿彌陀佛像一尊,像旁刻有“南無阿彌陀佛,念者罪減福生”十二字。

乳花洞

乳花洞最早名毛狗洞。傳說洞內有一群修煉成精的雌毛狗,常出來禍害四鄰,後被縉雲寺長老派妙的和尚將雌毛狗斬死在洞中,不久洞壁生出許多象乳房一樣的石花而得名。另一傳說是在太平天國時,石達開率軍經渝入黔,路過縉雲山,有一對姑娘花姑、乳妹為引軍入洞消滅躲在洞中的惡霸地主而被燒死在裡面,人們為紀念她們,取名乳花洞。
乳花洞洞口其貌不揚,卻在民間流傳一個優美的故事:相傳乳花洞又名五花洞,洞中住著一位五花娘娘,樂施於人,附近民眾不論發生多大困難,她都有求必應。特別是鄰居的紅白喜事,差什麼她就給什麼,在她那裡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一天,有個惡少見五花娘娘美若天仙,心起邪念。他入洞中,大耍流氓手段,調戲五花娘娘。五花娘娘忍無可忍,施法力毀洞除惡,將惡少壓死於洞口。從此洞口就不見了,洞口只是五花洞的一條石縫。
乳花洞洞深157.5米,高低落差30米。大洞套小洞,正洞套岔洞,彎彎曲曲,縱橫交錯。洞內曲折幽深,光怪陸離,鋪乳懸垂,石柱石筍,體態各異。幾處洞天,灑下縷縷陽光,頗誘人遐想。
乳花洞並非一般的溶洞,有著獨特的地質研究價值。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曾研究過過它的構造及其成因。其實,乳化洞的形成與溫泉有密切關係。構成乳花洞的岩體並非石灰岩,而是五萬年前的溫泉泉華沉積物。當時的溫泉是在嘉陵江第一階地面上流出的,泉華沉積在階地上。這些泉華因位於背斜軸部,在背斜繼續受到水平擠壓的情況下,泉華中也發生了二次追蹤式裂隙,熱水流經這些裂隙,使其兩壁泉華受到溶蝕,從而導致裂隙向溶隙,溶洞發展,並在其中生成了各種各樣的岩溶景觀。在洞中鈣華沉澱,發現有山毛櫸科的葉子化石,可能是櫟類植物。對洞中鐘乳石進行U系法年齡測定,其核心形成於距今年56600±500年,外殼形成於距今38400±500年。所以,科學家們稱乳花洞為“不下第一假洞”,堪稱舉世無雙的世界奇觀。
乳花洞之奇,舉世無雙;乳花洞之美,天下少有。詩人蘇淵雷謳歌《乳花洞》詩云:
言入乳花洞,還疑瓔珞宮。
天光花影碎,樹色濕雲重。
地僻心偏遠,路迷情自通。
不須深處探,即此接鴻氵蒙。

石刻園

在溫泉寺石後側山麓,為宋代摩崖羅漢所在處。16尊摩崖羅漢,雕刻於宋宣和年間(公元1120—1122年),像分9處,並有待童1體,施主造像1體。部分羅漢像傍還配有動物石雕,計有小猴2隻,虎1隻,龍1條。可惜這些羅漢的頭部全在“文革”中鑿毀,現存的羅漢,頭部均系重新雕刻,鑲嵌其上,可謂古身今面,面目全非。然而在羅漢像前的巨石上,刻有一程石梯圖案,這大概是意欲通向“極樂世界”的“天梯”吧,梯旁刻著“天然如意梯”5個大字,字、梯均完好無損。人們一看,很自然地會浮想聯翩。有詩人在此觀光後吟詩曰:
石壁上,站著十六個羅漢,
不唱、不笑、不哭,留下無聲的歌。
“極樂世界”沒有復活他的夢,
“如意梯”只留下飄渺的誘惑。
石工匍匐的身影已經消失,
後來者該把遙遠的謎語猜破。
下來吧,十六顆長滿苔絲的心,
你們的希望就在今天的中國。
在摩崖羅漢的後側,原有唐代大畫家吳道子,遊覽嘉陵江作《千里嘉陵圖》時,在此畫刻的摩崖觀音像一尊。觀音像姿態流麗柔和,線條輕快飄逸、面形豐滿圓潤,重頷廣眉,充分體現了唐代宗教藝術的特徵。可惜在1939年修公路時,劈山開道,合龕石像全被毀壞。
石刻園是以摩崖羅漢為中心,集溫泉寺歷代石像、石雕、石刻、石碑於一處,有精雕細刻的明代古物——盤龍石刻幡幢;有古樸典雅的北宋石像一阿彌陀佛;有宋、元、明、清各代的花、鳥、禽、獸等石雕。最引人入勝的是詩碑林立,宋代哲學家周敦頤的詩序碑雖已不在,但大量的明、清詩碑,看起來古色古香,讀起來膾炙人口。石刻園是考古及研究歷代石雕藝術的最佳去處。

荷花池

荷花池又名蓮池。北宋理學家周濂溪愛蓮,嘉衤右 二年在北泉講學期間種蓮,1931年掘池以記。池中曾種荷花而得名,1995年作重大維修。
池地原有宋代墓地,墓前有盤龍石塔,建池時移至碑亭安放。荷花池地處公 園中心,池畔配植柳、桃、海棠。島上怪石磷石旬,有公園最大的印度榕和水晶浦桃,伴植鳳尾竹,設有石桌石凳。景點波光翠影,花紅柳綠,一派山水庭園風光。

流翠園

1989年改封閉綠地建成的開放庭園,面積萬餘平方米。利用溫泉余水和植物造景,組成多姿多彩、小巧玲瓏的景群。
圓形草坪綠茵似毯,十級疊水連成小溪,沿岸廣植木本花卉,陽春三月,各種桃花競放,使流翠園更加嫵媚多姿。15個泉池碧波蕩漾。為紀念教育家陶行知在抗戰期間於北泉創辦育才學校而得名的行知橋,是一座仿宋石刻拱橋,橋下流淌著涓涓泉水,靜謐中仿佛聽見當年的朗朗書聲。蘭池、湯池分別刻有朱德委員長和當代文豪郭沫若遊覽北溫泉的詩,供遊人欣賞。傳說北宋理學家周濂溪到北泉講學而得名的濂溪亭,座落在小溪末端傍,亭內石碑上刻有1927年5月修建嘉陵江溫泉公園募捐啟的全文,詳盡告示北泉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它將流芳百世,千古傳頌。亭前建有曲木橋,泉水叮咚,終年流翠。五龍壁泉與行知橋相連,石壁上五龍昂首口噴泉水,頗為壯觀。
流翠園集山、水、泉、林為一體,組成了中國式山水園林景觀,是園內最具特色,景觀效果最好的景群。在流翠園漫遊,仿佛吟頌無聲的詩,欣賞立體的畫。

五龍壁泉

相傳在很早以前,縉雲山有林無泉,一日借宿者龍生託夢與縉雲寺主持說,次日子時有神龍送水上山,需鳴鼓迎接,第二日約定時分,神龍來到縉雲山,卻見縉雲寺門庭冷清,眾僧不醒,忽聞溫泉寺鐘鼓喧天,遂將泉水留在了溫泉寺。
五龍壁五龍壁
這就是五龍壁水的來歷。五龍壁泉在公園流翠園上部,以青石砌成,長24米,高3米,壁雕五條飛龍,龍首頭角崢嶸,從青石壁中直探而出,張牙舞爪,氣度威猛,一齊噴出溫泉直瀉清池,形成一幅立體五龍行雨圖。
在五龍壁泉池邊,還有一座青石拱橋,小巧而精緻,掩映於青青翠竹之中,別有情調,這就是有名的行知橋,是以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名字命名的。抗戰時期,陶先生在吳玉章董必武的支持下,於1939年曾在這裡創辦了著名的育才學校,培育革命烈士遺孤和抗戰將士子女。全國人大委員長李鵬就曾是這所學校的學生,當時周恩來副主席多次來看望師生。
在橋側的一片翠竹林中,樹立石碑兩塊,一塊銘刻的是朱德委員長1963年春視察北溫泉時題寫的一首七絕。
縉雲山接大巴山,懷抱山城兩水間。
重慶工商新發展,蜀川天富在渝關。
另一塊銘刻的是郭沫若於1960年游縉雲山、北溫泉時題寫的一首贊詩:
微惜黃梅晚,紅梅正發花。
嘉陵流翡翠,銅殿竄龍蛇。
猛虎聞殲盡,飛蛾待護加。
溫湯魚意樂,羅漢有新家。

北泉飛瀑

北溫泉公園乳花洞旁的岩巔。股股溫泉從石孔噴薄而出,似串串銀珠,順陡岩垂懸的黃桷樹根飛瀉而下。樹根縹緲多姿,被苔蘚綠斑染得茵綠青翠,仿佛是天工巧匠點繡在銀簾上的圖畫。此泉在古時候,水量集中,洞口高懸,有如巨龍出山,飛瀉江中,懸垂數丈,氣勢磅礴,吼聲如雷。清乾隆合州知州王采珍,曾寫有《夜過溫湯峽聽瀑布》詩云:
飛瀑飛瀑
泉飛千丈瀑,月載一舟行。
豈有蛟龍窟,而來風雨聲。
冷冷醒客耳,脈脈動吟情。
緬懷濂溪子,新詩許多賡。
波回巴字水,帆指釣魚城。
40年代,何魯長住北泉磬室,飽賞飛瀑風光,作有《北溫泉磬室一首》,詩云:
室外飛泉轉瀑流,疑風疑雨更疑秋。
而今識得聲塵幻,為蘊空從一入收。
在飛瀑之下,迭蓮五口清池,每值月明風清,夜月映潭,水明如鏡,能引起遊人美妙的遐思。請看一位詩人的情懷:
涓涓細流在這裡悄悄匯合,
白岩和青竹有太多的情話要說。
避開白天調皮的目光,
相愛需要平靜的探討和思索。
夜色和水光編織一張紗巾,
朦朦朧朧別讓風兒看著。
潭底藏著多少北泉的故事,
知道的只有水中含笑的嫦娥

聽泉亭

乳花洞口側的小嶺上,有一座建於1928年的木質亭,1986年照原樣改建為砼結構亭,因可聞飛泉水聲而得名。息坐亭上,泉聲清脆,涼風習習。遠望嘉陵江,近視五潭水,詩情畫意,情趣滿懷,是息署消夏的好地方。亭下有五潭映月,泉池形態各異,層疊相連。圓月高掛,倒映其中,不失為夜色美景。

戲魚池

又名玉液池。在溫泉寺大雄寶殿與接引殿之間,池為長方形,長十數米,寬數米,池中心橫跨一拱形石橋,形制頗古。橋欄六塊石雕,刻有芭蕉麒麟和極樂鳥圖,刀筆圓潤,中古時期雕刻作風甚濃。據專家考證,與唐代雕刻為近。清乾隆《巴縣志》載:“泉流繞萬丈,至大雄殿前,匯為大地,沸水中綠藻參差,赤魚游泳”。《北碚志稿》稱:“大雄殿前,有花圃,有戲魚池,池上跨石橋,古彩斑駁,六朝物也。”
戲魚池,魚藻參差,色彩斑斕,披著各種色彩的魚兒,成群結隊,穿梭漫遊,吸引眾多遊客圍池觀賞。有不少人投入餅乾、饅頭等碎食,戲魚取樂,可謂其樂無窮。古往今來,有多少人問池裡投下了歡欣,又從池裡釣起了詩情……明正德監察御使盧雍,在這戲魚池上憑欄投餌,戲魚取樂,眼看這水深魚肥,鮮活跳躍的情景,感慨萬千,詩興大發,即興口占:
峽里湯池別貯春,四時和氣日熏人。
魚游百沸仍依藻,火厝香泉不待薪。
……
明隆慶進士、重慶知府朱孟震來游後,留有“清池見說魚依藻,曲徑時聞鳥喚人”的詩句。萬曆解元劉道開寫道:“幾個長松巢鳥鶴,一池清水躍神魚。”清乾隆巴縣知縣王爾鑒詩云:
石竇靈湫瀉縉雲,聿占山火氣氤氳。
松風度峽泉飛韻,魚藻含春水織紋。
可能去疾分茅屋,聊用清塵坐夕曛。
浴罷僧房茶已熟,池邊猿鳥自為群。
當代詩人又另是一番情趣,請看小詩《戲魚池》:
誰把彩虹剪碎灑在池裡,
變成五顏六色有生命的小魚。
他們追逐什麼,尋找什麼?
串串水珠盪起綠的漣漪。
無憂無慮多么快活,
像一群不知道冬天的孩子。
我把目光的魚線放進水中,
釣一顆童心寫進小詩。

紫薇之母

在北溫泉公園觀音殿前,有一株古老的紫薇樹,為明成化年間重建溫泉寺所植,迄今已有500歲。紫薇,亦稱“百日紅”。千屈菜科。落葉小喬木,樹幹光滑,褐色。葉橢園形,頂生圓錐花序。夏季開花,花瓣淡紅色、紫色、或白色。蒴果近球形。這株紫薇,看去雖已老態龍鐘,樹心全空,然而從空心處又長出一棵子樹,碗口大小,伸出枯乾,向四周張開,好似一把翠綠巨傘。古樹逢春,枝梢勁發,摩挲其間,皮嫩光滑,猶如初生嬰兒。若遇夏秋開花季節,胭脂點點,落紅遍地,更令人贊口不絕。據公園老花工介紹,他從20年共起,就用這棵樹上的枝條進行扦插,50多年來,一代接一代,在公園內培植起了紫薇道,紫薇林,紫薇苗圃。現今小三峽地區有成千上成的紫薇樹,都是這株老紫薇的後代;所以說她算是兒孫滿堂的“紫薇之母”。聽聽詩人的讚譽吧:
花落花開,呼喚生命的春天,
古老的歲月里,撐開綠色的傘。
風的粗獷,雨的溫柔,
歷史的目光悄悄寫進每張葉片。
遙遠的路程留下的不是衰亡,
每根枝條變做胚基將子孫繁衍。
紅艷艷的繁花捧著生活的追求,
永恆的秘密讓人去求徵答案。

桃花流翠

1982年建成,景點面積2750平方米。泉池兩口,疊泉流韻。是小亭依山,石荷池立,二龍戲水,濃蔭深鎖,清幽雅靜的水石景園。

觀魚池

1961年在荷花池後新辟一池,由半月池泉眼供水,曲石橋跨池而過,池中橫臥一巨石,形象如牛,又稱臥牛石。不少青年遊客爬石而上,坐在“牛背”上照相。池內游魚成群,成為園中又一觀魚景點。四周綠樹成蔭,岸柳成行,樟樹參天,林中有鞦韆活動。

白鳥亭

在公園後山原飛來閣下側,背依萬木參天的松林坡,面對碧綠如玉的嘉陵江。晨昏於此,可望白鷺群飛,掠空而過。1939年亭子落成時,正逢於衤右 任來游。公園主任鄧少琴請其為亭題名,是日黃昏,於衤右 任興致勃勃攀崖而上,剛踏進尚未完工的亭中,只見嘉陵江面一群群歸巢的白鷺,掠空飛翔,頓時勾起他的詩意,便口哼元曲一首:
當年日落停橈,
一浴荒池野廟。
重來小坐江天好,
綠水清山白鳥。
哼畢,揮豪寫了“白鳥亭”三字,作為新亭的題名。

第一泉

在溫湯峽北溫泉公園前江岸岩崖上,有“第一泉”斗大三個行書,字型圓潤,刻工精細,顯然是出自名手。據專家考證,此字為張鵬翮手筆。張鵬翮,四川遂寧人,清康熙進士,歷任河道總督,刑部上書,雍正時武英殿大學士。他曾多次遊覽溫泉寺,並曾為該寺題有“不二法門”大匾懸於寺內,可惜在“文革”中拆毀。

竹樓

1936年,北溫泉公園的創始人、著名愛國實業家盧作孚先生募捐建造了竹樓別墅。該樓兩層,占地141平方米,建築面積284平方米,竹牆、竹柱、木樓、小青瓦屋面。解放前,曾是北碚圖書館的分館。建國後取名北泉圖書館,向遊人免費開放,1983年維修時改為磚混結構,仿竹木造型。2002年,室內提標改造後作賓館用。
竹樓竹樓
1939年5月,劇作家陽翰笙因病在竹樓療養,帶病創作,將《塞上風雲》和《日本間諜》改編為電影劇本。《塞》劇於1942年製成,在西北拍攝外景中,受到毛主席的熱烈讚揚。他滿意地說:“我們目前正要動員一切力量起來爭取抗戰的勝利,應動員蒙民、回民及其他少數民族,在民族自決和自治的原則下,共同抗日。《塞上風雲》這部電影較好地體現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精神,是一個很有意義的題材。”《日本間諜》暴露了日本侵略者在東北犯下的滔天罪行和它獨霸世界的野心,揭發了日本特務機關和憲兵隊敲許勒索、販毒營妓、燒殺掠奪無惡不作的無恥行徑,描寫了東北同胞的痛苦生活與義勇軍的艱苦卓絕的鬥爭。
農莊農莊
1942年夏天,夏衍在北溫泉下榻,創作四幕話劇《水鄉吟》,該劇反映作者家鄉——浙西民眾游擊隊英勇抗敵的英雄事跡。歌頌了江南人民“刑天舞乾戟,猛志固長在”的不屈不撓的戰鬥精神,該劇後改名《憶江南》。夏衍在北泉期間,在北泉圖書館重讀了托爾斯泰的長篇小說《復活》,構思改編了五幕六場同名話劇。
1942年6月4日,北碚奠基人盧子英陪同郭沫若由合川專程來到北溫泉竹樓,迎接了中宣部實驗劇團、復旦劇社招待的旅碚話劇界及文化界的名人百餘人,寂靜的北溫泉,頓時成了群英匯聚的場所。在北泉洗澡後乘子英船赴復旦集會。

農莊

位於大型浮雕《溫湯史歌》北側。建於1927年,土木結構,草頂。面積120平方米。因系當年駐合川軍閥陳書農捐款修建而故名農莊。抗戰時期,馮玉祥、陶行知常在此下榻。解放初賀龍元帥曾在此休養。1966年改建為磚混結構,面積980平方米。“文革”時改名旭陽樓作旅館用,主要接待高級領導幹部和外賓。1986年恢復樓名農莊,李井泉葉劍英、李鵬、布希等中外政要先後下榻農莊。李鵬總理還揮筆題詞:“建設北溫泉,造福於人民。”

柏林樓

位於公園進大門左側,1935年由民生公司捐款修建,土木結構,面積892平方米。盧作孚等辦民生公司時,軍閥陳書農的家庭教師王伯寧出力甚大,盧便以伯寧的諧音取名柏林樓。曾作公園招待所,昔日有郵電設施。1986年仿原樣重建時改為磚混結構,作旅館用。2001年提標裝修,鋪裝了門前左右平台,在石梯中新置花壇。
柏林樓柏林樓

磬室

北溫泉公園乳花洞下端的嘉陵江畔,背靠江岩,面向五潭映月,三面岩石壁立,一面臨山。室築其上,別致險峻,幽靜奇特。因坐落石壁如磬,又有江水擊石,聲鳴若磬而故名。磬室為1929年民生公司股東的優先股捐資修建。1937年底,國民政府主席林森遊覽北溫泉公園,看中磬室,定為“主席避暑山莊”,撥款修飾,其後常來此小住。抗戰勝利後,何魯曾長住磬室,於是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章:
磬室磬室
年來詩興已無多,不到名山懶放歌,
今日置身巴峽里,蟲吟泉吼也相和。
室外飛泉轉暴流,疑風疑雨更疑秋。
而今識得聲塵幻,為蘊空從一入收。
節候忽驚景物新,亭林游賞及芳辰
紅梅任是花千朵,綠水悠悠更動人。

旅遊信息

解放碑沙坪壩南坪楊家坪等地均有公車到北碚,到北碚後,再乘坐518路、510路等公車可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