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士(華夏道家哲學術語)

隱士(華夏道家哲學術語)

隱士,是道家哲學術語。指隱修專注研究學問的士人,民間教育家。首先是“士”,即知識分子,否則就無所謂隱士。

隱士首先是知識分子,是“士”階層的成員之一。並不是所有居於鄉野山林不入仕途之人都可稱為隱士,那些嚮往入仕但卻無機會無能力入仕之人不是隱士,那些沒有文化的農夫樵子細民野老也不是隱士;只有那些能保持獨立人格、追求思想自由、不委曲求全、不依附權勢、具有超凡才德學識、並且是真正出自內心不願入仕的隱居者,才能被稱之為隱士。

他們跟莊子一樣,崇尚自然無為的人生態度,選擇隱修專注研究學問的生活方式。隱士一般是道家人物,而道家代表人物也往往是隱士,比如,許由巢父列子莊子鬼谷子張良黃石公鄧禹諸葛亮劉伯溫水鏡先生徐茂公苗訓陳摶河上丈人陶淵明等等,當然,還有很多沒有留下著作的隱士,這是因為戰亂以致於我們無法了解他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隱士
  • 類型:隱居者
  • 意思:舊指隱居專注研究學問的士人
  • 出處:道家
漢語辭彙,辭典釋義,出處,主要內容,隱士文化,中國隱士,隱士含義,隱士類型,真隱、全隱,先官後隱,半官半隱,忽官忽隱,假隱,名隱實官,以隱求官,無奈而隱,真隱而仕,“隱於朝”,文學作品,古典詩詞,魯迅作品,網路作品:,真假隱士,假隱,真隱,電影,導演,主演,劇情簡介,遊戲職業,職業簡介,技能簡介,

漢語辭彙

辭典釋義

1.舊指隱居隱修專注研究學問的士人。隱士的別稱:處士;處人;高士;高人;山人;煙客;逸民;逸士;遺民;隱者;隱君子;園客;幽人;
2.借指因對某事物不關心或因厭倦表示沉默而不出頭露面者。
3.指有條件·有機會擔任領導職務而不擔任,或已經擔任領導職務卻辭退的在某一學科有一定影響的學者。
“隱士”就是隱居不仕之士。首先是“士”,即知識分子,否則就無所謂隱居。不仕,不在仕途,終身在鄉村為農民,或遁跡江湖經商,或居於岩穴砍柴。歷代都有無數隱居的人,皆不可稱為隱士。
隱士首先是知識分子,是“士”階層的成員之一。並不是所有居於鄉野山林不入仕途之人都可稱為隱士,那些嚮往入仕但卻無機會無能力入仕之人不是隱士,那些沒有文化的農夫樵子細民野老也不是隱士;只有那些能保持獨立人格、追求思想自由、不委曲求全、不依附權勢、具有超凡才德學識、並且是真正出自內心不願入仕的隱居者,才能被稱之為隱士。

出處

辭海》釋“隱士”是“隱居不仕的人”,沒有強調“士”,實在是不精確。《南史·隱逸》云:隱士“須含貞養素,文以藝業。不爾,則與夫樵者在山,何殊異也。”而且一般的“士”隱居怕也不足稱為“隱士”,須是有名的“士”,即“賢者”,《易》曰:“天地閉,賢人隱。”又曰:“遁世無悶。”又曰:“高尚其事。”……是“賢人隱”而不是一般人隱。質言之,即有才能、有學問、能夠做官而不去做官也不作此努力的人,才叫“隱士”。《南史·隱逸》謂其“皆用宇宙而成心,借風雲以為氣”。因而“隱士”不是一般的人。

主要內容

真隱士的人格特點是尋求詩意的棲居,是人性的一種回歸,是對仕隱情結的一種解脫。如老子出關歸隱,孔子周遊列國累了,便說沂水春風“吾與點”,莊子看慣了大小諸侯爾虞我詐,便要到自然中去逍遙;陶淵明在仕途上倦了,便吟出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而假隱士的社會角色是官迷、財迷、名譽迷。安貧樂道,就是隱士高潔人格的最重要的特徵。例如,東晉大隱士陶淵明在窮困潦倒時,就唱:先師有立訓,憂道不憂貧,貧富常交戰,道勝五成顏。隱士從來都是貧困的,但其精神卻是富有的。有了做人的精神,你便有了做人的骨頭。
相關文字
主要集中在以下兩個方面:或是振衣而歸的高士情懷,或是陶醉其中的怡然自樂。如: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飲酒(其五)》
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淒淒。--劉安:《招隱士
振衣千仞崗,濯足萬里流。--左思:《詠史》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蘇軾:《臨江仙˙夜歸臨皋》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孟浩然:《過故人莊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竹里館》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劉禹錫:《陋室銘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賈島:《尋隱者不遇
隱居的心,俗世中人誰會懂,恍夢中身在九嶺。--王堅:《九嶺隱士傳奇》
吾乃龍洞山下隱士皇甫訥也。欲從故人東皋公出關東遊,並無觸犯,何故見擒?--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二回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林逋 《山園小梅

隱士文化

魏晉文人放浪形骸的生活方式和談尚玄遠的清談風氣的形成,既和當時道家崇尚自然的思想影響有關,也和當時戰亂頻仍特別是門閥氏族之間傾軋爭奪的形勢有關。知識分子一旦捲入門閥氏族鬥爭的旋渦,就很難自拔。魏晉以迄南北朝,因捲入這種政治風波而招致殺身之禍的大名士就有:何晏嵇康張華潘岳陸機陸雲郭璞謝靈運鮑照等。所以,當時的知識分子有一種逃避現實的心態,遠離政治,避實就虛,探究玄理,乃至隱逸高蹈,就是其表現。這種情況不但賦予魏晉文化以特有的色彩,而且給整個六朝的精神生活打上了深深的印記。
隱士-國畫狄少英作品隱士-國畫狄少英作品
魏晉清談風氣之盛、之烈,後人很難想像。清談又稱“微言”、“清言”、“清議”、“清辯”等。這種清談經常通宵進行,所謂“微言達旦”;有人耽溺清辯,到了忘食的地步,所謂“左右進食,冷而復暖者數四”;更有甚者,有的名士為了在清談中應對制勝,竟至徹夜苦思而累病甚至累死的。晉人衛玠體弱而好清談,一次在和謝鯤的通宵辯論中發病而亡,大概是死於心臟病發作。這種清談並不是漫無目標,而是圍繞著當時的文人比較感興趣的問題進行。
隱士2-國畫狄少英作品隱士2-國畫狄少英作品
比如“才性之辯”,就是當時一個熱點問題。又比如,由於道家思想流行,對老莊之學感興趣的人漸增,此外,同樣被視為闡發玄學精微的“易”學,也受到人們的重視,於是探討“老、莊、易”(並稱“三玄”),也成了清談的重要內容。不少名士,精通“三玄”,不僅在清談中才思敏捷,侃侃而談,而且著述有成,成了一代玄學家,如曹魏時的何晏王弼嵇康阮籍,魏晉之際的向秀,西晉時期的郭象、裴等。
魏晉風尚對這一時期乃至稍後的南北朝的文化影響很深。例如在當時特殊環境下生成的“隱逸文化”,就是一例。“隱逸文化”的表現是多方面的,最直接的表現就是這一批名士遁跡山林,當起隱士,這本身就是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
隱士3-國畫狄少英作品隱士3-國畫狄少英作品
儘管儒家創始人孔子說過“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隱”;孟子也說過:“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文人得意時仕,失意時隱,自古而然。
但六朝隱士之多,恐為歷代之冠。“隱逸文化”的另一個表現,就是出現了對隱居生活由衷讚美和吟詠的“隱逸詩”。有的詩的標題就用了“招隱”二字。比如西晉張載的《招隱詩》有這樣的句子:“來去捐時俗,超然辭世偽,得意在丘中,安事愚與智。”因寫《三都賦》而洛陽為之紙貴的左思,也寫了兩首《招隱詩》,其中有句曰:“惠連非吾屈,首陽非吾仁,相與觀所向,逍遙撰良辰。”詩中提到的惠連是指柳下惠、魯少連,曾屈已受祿;首陽的典故則是指不食周祿、寧願餓死首陽山伯夷叔齊。意思是說,無論是惠連的曲意求仕,還是夷齊的捨身全節,都與我無涉,我只知倘佯逍遙,怡然自得
陶淵明愛菊圖陶淵明愛菊圖
林泉,這必然會擁抱山川、讚美山川,吟喔之間,形成寄情於景、借景抒情的山水詩。和前朝山水不同的是,六朝的山水詩,更多一分超然物外的意境和逍遙自適的心情,詩風則更加輕靈飄逸,文筆則更加婉約雋永。
有人認為,六朝詩風過於浮靡,這如果是指部分詩作,特別是後期的某些所有的詩都歸結為浮靡,是失之偏頗的。有人喜歡把六朝的詩同漢賦相比,認為後者氣勢雄渾,而前者則纖巧有餘,凝重不足。這是一個審美取向的問題。猶之聽慣了黃鐘大呂聲響的人,往往會不喜歡絲竹輕音。
其實,漢賦也好,六朝詩作也好;黃鐘大呂也好,絲竹輕音也好,凡是優秀的,都有其美學價值,而不能用一根尺子來衡量。拿六朝的山水詩來說,就不乏佳作。像左思的詩句“未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謝靈運的詩句“雲日相輝映,空水共澄鮮”;謝朓的詩句“望山白雲里,望水平原外”、“天際識歸舟,雲中辨江樹”等等,其意境之美,可和盛唐的山水詩相媲美。
鐘嶸的《詩品》,對謝朓詩的評價是:“一章之中,自有玉石”;“奇章秀句,往往警遒”。清代的王夫之在講到謝朓的詩時說“‘天際識歸舟,雲中辨江樹’,隱然一含情凝眺之人,呼之欲出。從此寫景,乃為活景,故人胸中無丘壑,眼底無性情,雖讀盡天下書,不能道一句。”說得很中肯。
當然,六朝的詩作包括山水詩,也有些平庸的,也有些一味堆砌辭藻而流於浮靡的。
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所批評的“鬻聲釣世”、“淫麗煩濫”,指的就是這種文風。

中國隱士

香港匯報報刊文稱,說起中國的隱士,似乎陶淵明當排第一,就像元曲里說的:“……盡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見?至今寂寞彭澤縣阮瑀就連一向看不起隱士的魯迅先生也說“陶淵明先生是我們中國赫赫有名的大隱”。但我卻不以為然。陶翁二十多歲時開始出仕,之後時仕時隱,隱隱仕仕,且做的都是些小官。四十一歲(按當時年齡計算已經算是老年了)時還出任彭澤縣的縣令,想想還是不爽,於是謝任,自此徹底歸隱田園。做官做到老年才歸隱,能算得上第一隱士嗎?陶翁有如此美名,皆源於他那首“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及《歸去來辭》太有名了。
另一位有些名氣的隱士是宋代的林逋。林先生倒是未曾做過官,當然他是不屑做官,一個人在杭州的小孤山上種梅養鶴。攬清風賞明月,寵“梅妻”護“鶴子”,水清淺處疏影橫斜,月黃昏時暗香浮動。觀庭前花開花落,看天外雲捲雲舒,活脫脫一個神仙。只可惜他隱的不是地方,隱在“暖風熏得遊人醉”的杭州,能隱得住嗎?越隱名氣越大,越隱拜訪的人越多,最後連皇帝都知道了他,在他死後,贈給他個諡號“和靖先生”,試想,有哪個隱士能像林先生“隱”得這樣轟動?
文章認為,隱士大都先仕而後隱,不然百姓一個,已落至塵埃,何須去隱?但凡做隱士的男人當初沒有不想“仕”的,因為“仕”在當時是體現人生價值的唯一途徑。想當年姜老太公,七八十了還沒有放棄這個追求,天天提溜個漁桿到渭水邊琢磨事。還別說,最終還真“釣”出了一番功名。
唐代山水詩派的大腕孟浩然,剛出道時很清高,就想一生做個“隱士”,漫遊江河,放情山水。但隱著隱著隱不住了。三十六歲時到洛陽求仕,“居三年無所得”。四十歲時,到長安應試,“考試落第,繼續謀求仕進”。“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這首《臨洞庭》是他獻給張九齡的一首“入仕”的“敲門磚”。雖然詩的後幾句有些露骨和肉麻,但“敲門磚”都能弄得如此氣勢磅礴,不讓老孟當官天理不容,可他最終也沒有實現自己的夙願。
明代的唐寅,科考遭冤,從此便與官場無緣。二十多歲就對人生有了徹悟:“……世上錢多賺不盡,朝里官多做不了。官大錢多心轉憂,落得自家頭白早……”由此他便給自己的人生定了位:不鍊金丹不坐禪,不為商賈不耕田。閒來就寫青山賣,不使人間造孽錢。
唐寅三十六歲時搬進了桃花塢,從此他在“桃花塢里桃花庵”,成了“桃花庵里桃花仙”。“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在花下眠”。“別人笑我忒瘋顛,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這時的唐寅可以說把花花世界看了個透,按說對名利二字應該很漠然了。但不然,這時皇帝的一個叔叔(還不是皇帝)—一個想陰謀篡權的王爺(當然唐寅當時並不知道他的陰謀)的一聲召喚,他還是別妻棄女一路奔波投靠了王爺。本來想撈個一官半職,沒想到王爺只是讓他當“毛延壽”—為送給皇帝的美女們畫像。後來王爺事發,唐寅差點受到牽連,九死一生才逃回桃花塢。這時他才算徹底死了“功名”之心。他去世時的“絕筆詩”可謂大氣:人生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也何妨。陽間地府俱相似,只當飄流在異鄉。唐寅一生雖然形式上沒有“隱”,但如果不是“晚節”上的那點瑕疵,倒真不失為一大隱士。
那么,究竟有沒有真正的隱士呢?當然有,在哪呢?在深山更深處,真正的隱士就是那些“隱於野”的“小隱”。你看—“漁得魚心滿願足,樵得樵眼笑眉舒。一個罷了釣竿,一個收了斤斧,林泉下偶然相遇,是兩個不識字的漁樵士大夫,他兩個笑加加談今論古。”果真漁、樵二大夫不識字嗎?不是,要不怎么會談今論古。他們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只是不屑,他們只想“雨來分畦種瓜,旱來引水澆麻”,“閒來幾句漁樵話,困了一枕葫蘆架”,“蓑笠綸竿釣今古,一任他斜風細雨”,這,才是真正的隱士。真正的隱士隱得很深,所以沒有多少故事流傳。
文章最後稱,當然,真正的隱士不多,他們都在深山更深處,他們都生長在古代

隱士含義

存在決定意識,環境改變人品,是個普遍原理,要徹底擺脫或徹底超越,是極其困難的,所謂“小隱隱於野,中隱隱於市,大隱隱於朝”,是由外界對本心的干擾程度而言的,外界對本心干擾的程度越是大,就越能守住本心,“隱士”的量級也就越高,這有它的道理。但在朝的,不受影響的,能隱的,有幾個?都有誰?舉出幾個令我服氣的例子談一談?屈原一直堅持自己的政治原則和政治主張,算朝中大隱麽?包拯一直按自己的法律原則斷案,算朝中大隱麽?誰肯把他們當成“大隱”?
隱士的本意是什麼?核心內涵就是指寧肯隱居也不做官的人,怎么在朝為官,反而成了“大隱”了呢?以隱士本意而論,隱於野可也,隱於市可也,隱於朝,則實屬荒唐也,不成立也。陶淵明在朝為官時,無論如何堅持原則辦公,都不足以稱其為“隱士”,只有“歸園田居”之後,以感受“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為樂的時候,才可稱其為隱士。事實上,我們所熟悉的一些中國歷代隱士,都是一些“小隱”,真正的“大隱”,是隱到連姓名都不曾留給世人的,根本就不屑於讓任何人知道自己。
所謂“隱士”,首先是隱藏自己的人,名人,官人,招搖的人,處處賣弄推銷自己的人,都不是隱藏的人,所以肯定不是“隱士”。
其次,“隱士”是個名詞,偏正式結構,落點在“士”。什麼樣的“士”?隱藏的“士”。“士”是誰?知識分子,是學者,是有學問、有思想、有智慧的人,不是“士”的人,你再隱藏,也肯定不能稱其為“隱士”。
第三,《辭海》解釋“隱士”時,認為“隱士”是“隱居不仕的人”,可見,能做官而不做官的人隱居,或者做過官的人懶怠做了隱居,才有資格當“隱士”,當朝為官的人,是斷然不能稱其為“隱士”的。但《辭海》這個解釋,既沒有強調“士”,也沒有解釋“士”,是不精確的。
《南史·隱逸》云:隱士“須含貞養素,文以藝業。不爾,則與夫樵者在山,何殊異也。”這表明,隱士是素質很高的,多為文人,否則,跟深山砍柴的就沒區別了。
《易》曰:“天地閉,賢人隱。”又曰:“遁世無悶。”又曰:“高尚其事。”可見,“隱士”是指賢人隱,能人隱,才子隱,而不是一般人隱。有才能、有學問、能夠做官而不去做官,不屑於做官,不為此做出努力的人,這才叫做“隱士”。
南史·隱逸》謂其“皆用宇宙而成心,借風雲以為氣”。因而,“隱士”不是一般的人,當為世之隱匿之高人也。
中國道家隱士文化是頗為發達的,是與思想文化和社會現實緊密聯繫的。比如魏晉文人,其放浪形骸的生活方式,既和當時道家崇尚自然的思想影響有關,也和當時戰亂頻仍,特別是門閥氏族之間傾軋爭奪的形勢有關。知識分子一旦捲入門閥氏族鬥爭的旋渦,就很難自拔。例如在當時特殊環境下生成的“隱逸文化,最直接的表現就是一批名士遁跡山林,當起隱士。
孔子說過“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隱”。
孟子也說過:“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文人得意時仕,失意時隱,自古而然。但六朝隱士之多,恐為歷代之冠。
“隱逸文化”的一種表現就是出現了對隱居生活由衷贊的美和吟詠的“隱逸詩”。東晉大詩人陶淵明有“千古隱逸詩人”之稱,他雖沒有以“招隱”為題的詩篇,但他的詩卻達到了“隱逸詩”的巔峰。
最有名的當然要數那篇題為《飲酒》第五的詩:“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這樣的“隱逸詩”,真是到了超凡脫俗的地步。和“隱逸詩”同時,流行起來的還有山水詩,這也是“隱逸文化”的一個深化表現。
林泉,必然會擁抱山川、讚美山川,吟喔之間,形成寄情於景、借景抒情的山水詩。
這和前朝山水不同的是,六朝的山水詩,更多一分超然物外的意境與逍遙自適的心情,詩風更加輕靈飄逸,文筆更加婉約雋永。像左思的那首詩句“未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謝靈運的詩句“雲日相輝映,空水共澄鮮”和“望山白雲里,望水平原外”等等,其意境之美,可和盛唐的山水詩相媲美。鐘嶸的《詩品》,對謝詩的評價是:“一章之中,自有玉石”;“奇章秀句,往往警遒”。
清代的王夫之在講到謝的詩時說“‘天際識歸舟,雲中辨江樹’,隱然一含情凝眺之人,呼之欲出”。當然,六朝的詩作包括山水詩,也有平庸的,也有一味堆砌辭藻而流於浮靡的。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所批評的“鬻聲釣世”、“淫麗煩濫”,就是指的這種文風。

隱士類型

真隱、全隱

如晉宋間的宋炳,元代的吳鎮等,從不去做官,皇帝下令徵召也不去,也不和官方打交道。

先官後隱

這種一般都是社會太黑暗,官場太腐敗,士人不堪,辭官隱居,如陶淵明,《晉書》、《宋書》、《南史》三史中均稱之為“隱逸”。明代的文徵明,只在京城當了一年翰林,便安心隱居至死。

半官半隱

如王維,開始做官,後來害怕了,但如果辭官隱居又沒有薪水,生活沒有保障,於是雖做官,卻不問政事,實際上過著隱居生活。這類人從名義上不能算做隱士,但卻大有隱逸思想。

忽官忽隱

如元末明初的王蒙,明末董其昌,做了幾年官,又去隱居,朝廷徵召,或形式有利,又出來做官,做一陣子官又回去隱居。

假隱

如明代陳繼儒,雖不做官,但好和官家打交道,有人寫詩譏笑他“翩翩一隻雲間鶴,飛來飛去宰相家”。

名隱實官

如南朝齊梁陶弘景,人稱陶隱士,雖隱居山中,朝中大事還向他請教,被稱為“山中宰相”。這種人身為隱士,實際上不具隱士思想,他不做官只是為了更自由而已。

以隱求官

如唐代盧藏用劉肅《大唐新語·隱逸》記載,盧藏用考中進士,先去長安南的終南山隱居,等待朝廷徵召,後果然以高官被聘,授官左拾遺。後來,另一隱士司馬承禎亦被徵召而堅持不仕,欲歸山。盧藏用送之,指終南山云:“此中大有嘉處。”這就是後來的“終南捷徑”。用這種隱居手段已求高官者,實非真正的隱士。

無奈而隱

此類人實際上最熱心於時局,如明末清初的顧炎武黃宗羲等人,他們“隱居”只是為了表示不與清王朝合作,實際從事最激烈的反清鬥爭。

真隱而仕

此類隱士在隱居時基本上都是真隱,但當時機來臨時就出山,沒有時機就隱下去。如殷商時的伊尹,商周時的姜尚,元末的劉基,名氣最大的當屬諸葛亮

“隱於朝”

這種人身為官但思想已隱,做官不問政事,“居官無官官之事,處事無事事之心”,隨波逐流,明哲保身,實際上對國家危害最大。名為“大隱”,實為大患。
中國士人隱居,多是因為社會的黑暗動亂,如魏晉之際出現了“竹林七賢”、“潯陽三隱”,均是因為當時官場的黑暗。他們的個人才能得不到統治階級的認可,遭受排擠,個人的社會價值無法實現,便憤然遠離世俗,歸隱山林。但卻因此成就了中國隱士文化,使中國歷史更具韻味。
因躲避動亂、因求取安全、因官場失意、因不滿現狀等原因而歸隱的,實際上是對社會放棄責任,尋求自我安逸的人生態度,正所謂“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老子莊子、鬼谷子、陳摶這樣的人,是真真正正的隱士,普通的失意文人隱士們,都還遠沒有達到這樣的大境界。
當今宇太者,隱士乎?然也,非也。

文學作品

古典詩詞

阮瑀《隱士》詩詞
四皓南隱岳,老萊竄河濱。顏回樂陋巷,許由安賤貧。伯夷餓首陽,天下歸其仁。何患處貧苦,但當守明真
孰知富生禍,取富不取貧。寶玉忌出璞,出璞先為塵。松柏忌出山,出山先為薪。君子隱石壁,道書為我鄰。寢興思其義,澹泊味始真。陶公自放歸,尚平去有依。草木擇地生,禽鳥順性飛。——孟郊《隱士》
強效忘機者,斯人尚未忘。 ——孟郊《懷南嶽隱士》
潛書周隱士,白雲今有期。——元稹《寄隱客》
近聞胡隱士,潛認得心王。不恨百年促,翻悲萬劫長。有修終有限,無事亦無殃。慎莫通方便,應機不頓忘。百年都幾日,何事苦囂然。晚歲倦為學,閒心易到禪。病宜多宴坐,貧似少攀緣。自笑無名字,因名自在天。——元稹《悟禪三首寄胡果》
君若欲高臥,但自深掩關。亦無車馬客,造次到門前。人生處一世,其道難兩全。賤即苦凍餒,貴則多憂患。唯此中隱士,致身吉且安。——白居易《中隱》
今來招隱士,恨不見瓊枝。——李德裕《訪韋楚老不遇》
近逢商洛客,知爾住南塘。草閣平春水,柴門掩夕陽。隨蜂收野蜜,尋麝采生香。更憶前年醉,松花滿石床。——許渾《寄題南山王隱居(一作王隱士居)》
磻溪連灞水,商嶺接秦山。青漢不回駕,白雲長掩關。雀喧知鶴靜,鳧戲識鷗閒。卻笑南昌尉,悠悠城市間。——許渾 《題灞西駱隱士》
紫府丹成化鶴群,青鬆手植變龍文。壺中別有仙家日,嶺上猶多隱士雲。——李商隱《題道靜院院在中條山故王顏中丞所置虢州刺史…寫真存焉》
行簪隱士冠,臥讀先賢傳。 ——韓偓《南亭》
江寺禪僧似悟禪,壞衣芒履住茅軒。懶求施主修真像,翻經文是妄言。出浦釣船驚宿雁,伐岩樵斧迸寒猿。行人莫問師宗旨,眼不浮華耳不喧。——杜荀鶴《題江寺禪和》
病後霜髭出,衡門寂寞中。蠹侵書帙損,塵覆酒樽空。池暗菰蒲雨,徑香蘭蕙風。幽閒已得趣,不見卜窮通。——李中《書蔡隱士壁》
煙蘿擁竹關,物外自求安。逼枕溪聲近,當檐岳色寒。藥苗應自采,琴調對誰彈。待了浮名後,依君共掛冠。——李中《寄廬山莊隱士》
盛府賓寮八十餘,閉門高臥興無如。梁王苑裡相逢早,潤浦城中得信疏。狼藉杯盤重會面,風流才調一如初。願君百歲猶強健,他日相尋隱士廬。——徐鉉《贈浙西顧推官》
仙人好負局,隱士屢潛觀。——張鷟《揚州青銅鏡留與十娘》
千峰映碧湘,真隱此中藏。餅不煮石吃,眉應似髮長。風榸支酒瓮,鶴虱落琴床。雖斅忘機者,斯人尚未忘。——貫休《懷南嶽隱士二首(一作贈隱者)》

魯迅作品

發表於1935年 2 月20日《太白》半月刊第1卷第11期,後收入《且介亭雜文二集》。這是針對周作人林語堂等提倡的所謂“隱士”式的“悠閒的生活情趣”而發的。首先說明古之隱士必先具有 “悠哉游哉,聊以卒歲”的物質生活基礎,否則就 “隱不成”; 再則歸隱也並非為了清高,而是為了打出一塊 “飯”的招牌,說穿了,“謀隱” 就是為了“謀官”。指出當代隱士對天下大事雖無見無聞,但對“議及自己們或他的一夥”的人,卻必定大加討伐,實質上也不過是為了保護那塊“噉飯”的招牌。

網路作品:

網路詩人“清顏落落”絕句六首:
品隱士二字有感:
五絕 / 隱士
【 一 】
居士山中隱,書生柳月間。
旁觀天下事,名利不相牽。
(中華新韻)
【 二 】
居士山中隱,清風入案前。
桃花開兩側,詩筆賦悠閒。
(中華新韻)
【 三 】
居士山中隱,飛花落舊弦。
金釵輕委地,不復是當年。
(平水韻:一先)
【 四 】
居士山中隱,林間碧水邊。
幽蘭開陋室,翠竹似清顏。
(平水韻:八寒)
【 五 】
居士山中隱,輕紗薄舊衫。
古今書閱盡,不為一名銜。
(平水韻:十五鹹)
【 六 】
居士山中隱,一花一葉禪。
心如明鏡月,性似水中蓮。
(中華新韻)

真假隱士

對於每一個稍微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人來說,隱士並不是一個陌生的詞。不管是“小隱隱陵藪”,還是“大隱隱朝市”(晉·王康琚《反招隱詩》),德行高潔、與世無爭、心無塊壘、超然世外,是隱士留給人們的一般印象。然而隱士也給人們留下了極為不佳的深刻印象,這就是欲進故退、欲仕故隱,將隱逸作為出仕鋪墊之“終南捷徑”的作秀。更有甚者,則是清代蔣士銓所作傳奇《臨川夢·隱奸》出場詩對明代華亭(今上海市松江)名士陳繼儒的嘲諷:“妝點山林大架子,附庸風雅小名家。終南捷徑無心走,處士虛聲盡力夸。獺祭詩書充著作,蠅營鐘鼎潤煙霞。翩然一隻雲間鶴,飛去飛來宰相衙。” 隱逸既是一種文化現象,也是一種生存方式;隱士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更是一種特殊社會語境的產物。在中國古代,無論是哪個學派,似乎都對隱士和隱逸文化有一種解不開的情結,儒、道兩家更是如此。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構成的儒、道兩家,都各自有著一套系統的隱逸文化觀。道家講隱逸,其出發點和歸宿都在於追求精神的絕對自由,是對個體生命的無上珍視,他們要解除對個體生命的一切羈絆,世俗的功名利祿當然要首當其衝。這正是莊子所說的“逍遙遊”的人生境界,這種境界是能“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於無窮者,彼其惡乎哉!”(《莊子·逍遙遊》)而最終達到“天地與共生,而萬物與我為一”(《莊子·達生》)的忘我境界。儒家的祖師爺孔子曾對隱逸行為發表過明確的看法,他說:“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論語·泰伯》)並以讚賞的口氣評價能這樣實踐的人:“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論語·衛靈公》);“寧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論語·公冶長》)儘管孔子自己不能實踐這種隱逸思想,但他也曾流露出“道不行,乘桴浮於海”(《論語·公冶長》)的心愿。孟子雖然用世進取而少隱逸之慨,但他也提出了“士”的一條原則,即“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孟子·盡心上》),這一原則實際上也為後世不被當道者所容的士人走上隱士的道路提供了行為依據。

假隱

隱士自古就有真隱和假隱之分。其中之假隱又可分為二類:其一是所謂隱以待時者,他們的內心其實極為渴望功名,只是由於時運不濟或機遇不湊,只好暫且隱居于山林,以觀時勢變化待機會而出。其代表人物大概要首推人們熟知的姜太公呂尚,當年他隱釣於渭水之濱,為的是釣上姬昌這條大魚,以實現其建功立業的宏偉志向,但結束自己顛沛流離於街頭連做點販賣笊籬、麵粉等小生意也“倒擔歸家”的草民生涯,卻應該是其最真實的初衷;諸葛亮也是這類假隱士,他雖“躬耕隴畝”,卻“每自比於管仲樂毅”,一待劉皇叔來訪,便將久蘊心頭、構思縝密的“隆中對”一瀉而發,其渴望功名之心何等急切。這類人物雖是假隱,倒還不失真誠,因為他們並不諱言其達則兼濟天下的渴望。另一類假隱士則純粹是將隱逸作為一種邀名手段,以自高聲譽,從而最終達到入仕之目的,這就是《新唐書·盧藏用傳》記載的:“(藏用)始隱山中時,有意當世,人目為隨駕隱士,晚乃徇權利,務為驕縱,素節盡矣。(司馬承楨)將還山,藏用指終南山曰:‘此中大有佳處。’承楨徐曰:‘以仆視之,仕宦之捷徑也。’”以致於“終南捷徑”竟成為辛辣而準確概括這種假隱作秀行為的成語。

真隱

再看真隱。所謂的“真隱”,其始亦未必不抱有入世濟眾的心胸,只是現實不如人意,因種種原因而逐漸對社會現實和仕途失望乃至絕望,於是轉而追求個人心性之自由,從而遁跡山林。其實天生對世俗政治毫無興趣,把隱逸當做始終如一的追求的人在現實社會中不能說絕對沒有,但也是極為少見的。余英時曾經說過:“吾國避世思想,起源遠古,本來可以內心自覺一端說之……頗有非外在境遇所能完全解釋者……雖雲有激而然,但其內心實別有一以個人為中心之人生天地,足資寄託。”(《漢晉之際士之新自覺與新思潮》,刊於《新亞學報》第4卷第1期)范曄在《後漢書·逸民傳》中分析了隱士之隱逸的種種原因後,也說:“然觀其甘心畎畝之中,憔悴江湖之上,豈必親魚鳥樂林草哉?亦云性分所至而已。”
對於隱逸的原因,范曄已作過一些歸納,大致有“或迴避以全其道,或靜己以鎮其躁,或去危以圖其安,或垢俗以動其概,或疵物以激其清”等,概而言之,無非是所謂“性分所至”、看重個性生命自由、心性純潔而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污、追求人生終極理想等主觀原因,以及不願捲入嚴酷動盪的政治主流和爭權奪利的鬥爭、對齷齪黑暗的政治現實完全失望、在政治鬥爭中失敗而避禍全身、改朝換代之後不願與新的統治者合作、功成名就之後的全身遠遁等主客觀原因。
隱士首先是知識分子,是“士”階層的成員之一。並不是所有居於鄉野山林不入仕途之人都可稱為隱士,那些嚮往入仕但卻無機會無能力入仕之人不是隱士,那些沒有文化的農夫樵子細民野老也不是隱士;只有那些能保持獨立人格、追求思想自由、不委曲求全、不依附權勢、具有一定才德學識、並且是真正出自內心不願入仕的隱居者,才能被稱之為隱士。
要成為一個真正的隱士,首先必須解決身衣口食的生存問題。顏回在回答其師孔子所問為何不去入仕的問題時說:“回有郭外之田五十畝,足以給飦粥;郭內之田十畝,足以為絲麻;……回不願仕。”(《莊子·讓王》)基本生產資料的自有,保證了隱士們自食其力的基本生存需要,從而保證了自己的人格獨立和心性自由的追求不致落空。
歷史上自食其力的隱士傳統,是從古史中的人物善卷開始的。善卷的隱者形象則是由道家裝扮完成的。道家眼中的善卷並不是一位“重義輕利”的道德典範,他全然沒有儒家的“義”、“利”觀念;他不接受舜的天下,並非因為舜比自己更“賢”,也不是因為要顧到堯的決策;他完全是從自己的理想追求出發考慮的。他對舜所說的“悲夫?子之不知余也”,其實正是莊子借這位道家的理想人物之口,對舜這位儒家理想人物所代表的儒家價值觀表示“道不同,不與謀”的宣言式表述。善卷所說的“逍遙於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為哉?”(《莊子·讓王》)正是道家隱逸文化觀和人生追求的最好表現。

電影

導演

Juan Estelrich

主演

費爾南多·費爾南·戈麥斯Fernando Fernán Gómez
Eduardo Calvo
Luis Ciges

劇情簡介

身穿灰色斗篷和帽子的老人站在冰天雪地的山巔上,低頭沉思,四周杳無人煙。他右手高高舉著一盞燈,這是真理之燈,燈里是顆發亮的六角星,名稱是所羅門封印,散發出潛意識之光。老人左手拄著一根族長之杖,這根杖在愚人、魔術師、戰車都曾經出現過。愚人太過天真,不知杖的魔力,拿它來系包袱;魔術師用代表意識的右手運用杖的法力;戰車把杖化為矛,也用右手緊握著;隱士則杖交左手,用以在啟蒙之路上做前導。隱士和愚人同樣都站在懸崖頂,愚人大踏步的向前走,隱士卻十分謹慎。隱士是成長之後的愚人,他花白的鬍子似乎在告訴我們:“我年紀大了,不再是從前那個渾小子了”。的確,在累積足夠經驗與智慧型之後,隱士自然行事謹慎。與隱士相關的星座是處女座,是注重細節的完美主義者,做事總是小心翼翼,這正是隱士的寫照。隱士孤身一人在山巔,在追尋智慧型與性靈成長的過程中,爬得越高就越孤獨。隱士腳踩的山頭都結冰了,或許真是高處不勝寒。追尋的過程中,他不與民眾接觸,只與自己的內心接觸。智慧型的追尋和性靈的成長,都必須一個人單獨完成。離群索居是必要的過程。因此,在占卜上,隱士代表孤獨。他遠離人群,退出交際活動,讓內心靜下來,一個人獨處。此時應暫時放下社交活動,向內探求,留一些時間給自己。冥想、沉思、靜坐、傾聽內心的聲音、留意夢境帶來的信息,都會帶來好處。問題的答案其實已經在我們心中,孤獨是為了內省,內省就是為了找出答案。經過一段時間的內省之後,隱士已然到達智慧型的頂峰,這時他準備返回人群,為山下的人指引方向。他高舉著真理之燈,猶如一座燈塔。他親身經歷過追尋的過程,現在可以為大眾啟蒙、引路了。隱士不是“經師”,他並不真的教授書本上的知識,他要當的是“人師”—是每個人的心靈導師。他深知靈性與智慧型的探求無法靠口頭傳授,必須由學生自己經歷體會,方能真正獲得。他站在山頂指引還在山下的學生,幫助他們,扮演領路人的角色。 隱士是智慧型老人的原型,他代表心靈導師、教師、有智慧型的人、長者、諮詢師、顧問、前輩、當然也代表隱士。
占卜上,隱士除了表示孤獨和內省的需要之外,也建議當事人向有智慧型的前輩請益。感情方面可能表示單身,或是暫時退出感情關係,需要深思。如果已經處在穩定關係中,也暗示他需要自己的時間和空間,或是對此關係作進一步的思索。畢竟,隱士對於戀愛並不熱衷。
隱士逆位首先失去的是謹慎,變得粗心大意。再者孤獨過度,甚至出現憤世嫉俗的反社會傾向。也可能暗示當事人我行我素,無法接受他人的忠告。此時建議當事人,一個人的世界固然有其好處,但若過度反而容易導致失和。隱士雖暫時離開人群,但他並沒有否定人際關係的價值,在完成探求之後他不是馬上舉起燈籠,為山下人引路了

遊戲職業

職業簡介

隱士是冒險島飛俠的四轉職業,轉職路線為飛俠→刺客→無影人→隱士。

技能簡介

一轉技能
集中術
修煉飛俠的秘籍,永久增加命中值和迴避值。
遠程暗器
增加拳套系武器的射程距離。需要技能:集中術3級以上
詛咒術
一定時間內降低對象的攻擊力和防禦力,使對象不攻擊自己。但無法對同一敵人重複使用。
隱身術
一定時間內隱身於影子中。在隱身術狀態下,不會受到敵人的攻擊,但也無法攻擊敵人。需要技能:詛咒術3級以上
二連擊
快速攻擊對象2次。
雙飛斬
連續向對象扔出2個帶有運氣的飛鏢。和精準飛鏢無關,根據LUK數值攻擊。
增益偷取
攻擊時,有一定機率偷取對方的增益效果。
二轉技能
精準暗器
提高拳套系列武器的熟練度和命中值,增加飛鏢的最大持有數量。
強力投擲
增加爆擊機率和爆擊最小傷害。需要技能:精準飛鏢3級以上
快速暗器
消耗MP,在一定時間內使拳套的攻擊速度提高2級。需要技能:精準暗器5級以上
輕功
一定時間內增加全體隊員的移動速度和跳躍力。
生命吸收
吸收給敵人造成的部分傷害,恢復HP。一次吸收的量不超過角色最大HP的一半或怪物的最大HP。
暗影抵抗
和黑暗融為一體,永久增加最大HP、狀態異常抗性、所有屬性抗性。
三轉技能
藥劑精通
提高藥水等恢復道具的效果,延長狀態變化道具的持續時間。但對特殊藥水之類以百分比恢復的道具無效。
聚財術
在一定時間內增加包括自己在內的隊員的金幣獲得量。但增加效果僅限於敵人掉落的金幣。
金錢攻擊
不消耗MP,用金幣進行攻擊敵人,根據扔出的金幣量決定傷害。無視怪物的物理防禦增加、魔法防禦增加等效果。需要技能:聚財術5級以上
黑暗雜耍
在一定時間內召喚否定一切的達克魯的風車飛鏢。風車飛鏢會向有效範圍內的所有試圖攻擊自己或隊員的敵人反射傷害。但反射的傷害不超過對象最大HP的一半。
影網術
將自己的影子變成蜘蛛網,讓6個以下的敵人無法移動。
影分身
在一定時間內召喚和自己做同樣行動的影子同伴。沒有體力屬性,召喚時間結束後消失。
多重飛鏢
投擲風車飛鏢。風車飛鏢可以貫穿並攻擊多個敵人。
二段跳
在跳躍中使用,可以向前方再跳躍一次。技能等級越高,跳躍距離越大。需要技能:多重飛鏢5級以上
四轉技能
暗器傷人
一次消耗飛鏢200個後,一定時間內可以不消耗飛鏢攻擊敵人。
忍者衝擊
隱藏著的忍者同伴現身,像旋風一樣快速移動,將周圍的敵人向左右擊退。
三連環光擊破
連續投擲3個無視怪物的防禦力的飛鏢。
武器用毒液
永久性地在拳套上塗毒。有一定幾率使對象中毒,持續受到毒素傷害。中毒效果無法重複,對象的HP不會下降到1以下。
嫻熟飛鏢術
提高雙飛斬、生命吸收、多重飛鏢和金錢攻擊的總傷害。此外,攻擊時有一定幾率不消耗飛鏢,使當前持有的飛鏢增加1個。(但飛鏢數量無法超出最大個數,暗器傷人效果持續期間無效)發動更加熟練的飛鏢術,下一次攻擊百分之百造成爆擊。需要技能:暗器傷人5級以上
勇士的意志
可以從誘惑狀態中擺脫出來。等級越高,冷卻時間越短。
冒險島勇士
在一定時間內使隊員的所有屬性提高一定百分比。
挑釁
最多挑釁6個敵人。對象的防禦力提高,經驗值獲得量和物品掉落率也一起提高。需要技能:假動作10級以上
假動作
有一定幾率變身成木偶,迴避值敵人的攻擊。
忍者伏擊
召喚出隱藏的同伴,在一定時間內對敵人持續發動攻擊。但,HP無法下降到1以下。需要技能:假動作5級以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