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享太廟

配享太廟

太廟是中國古代皇帝宗廟。太廟在夏朝時稱為“世室”,殷商時稱為“重屋”,周稱為“明堂”,秦漢時起稱為“太廟”。

最早太廟只是供奉皇帝先祖及歷代皇帝的地方。後來皇后、宗室、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廟,稱為配享太廟。

明清兩代皇帝祭奠祖先的家廟,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間),是根據中國古代“敬天法祖”的傳統禮制建造的。大殿兩側各有配殿十五間,東配殿供奉著歷代的有功皇族神位,西配殿供奉異姓功臣神位。大殿之後的中殿和後殿都是黃琉璃瓦廡殿頂的九間大殿,中殿稱寢殿,後殿稱祧廟。此外還有神廚、神庫、宰牲亭、治牲房等建築。

由於太廟是皇帝一家直系的專門祭祀場所,所以一般只有皇帝的先輩可享此殊榮。一般的皇親還不行,必須是近親或有功於江山社稷的皇親,還有有大功於社稷的臣子,經皇帝允許也可在死後享用太廟的待遇,這些臣子死後將是以郡王之禮厚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配享太廟
  • 分配:東供奉宗室、外藩諸望王,
  • 東殿供:武功郡王禮敦
  • 西殿供:超等英誠公贈王爵揚武勛古利
晉朝,後秦,北魏,北齊,北周,劉宋,南齊,陳朝,唐朝,後唐,宋朝,遼國,金國,元朝,明朝,清朝,東殿供,西殿供,

晉朝

司空、鉅鹿郡公,裴秀
司徒、樂陵郡公,石苞
武悼皇后,楊芷
安平王,司馬孚
齊王,司馬攸
臨淮公,荀顗
魯郡公,賈充

後秦

皇后孫氏(姚興母)
丞相姚緒
太宰姚碩德
太傅姚旻
大司馬姚崇
司徒尹緯

北魏

平文皇后,王氏
昭成皇后,慕容氏
獻明皇后,賀氏
道武皇后,慕容氏
景穆恭皇后,郁久閭氏
獻文思皇后,李氏
孝文文昭皇后,高氏
常山王,拓跋遵
陳留王,拓跋虔
安定王,拓跋休
太尉、宜都公,穆崇
宜城王,奚斤
白馬公,崔宏
太尉、柱國大將軍、北平王,長孫嵩
大司樂、柱國大將軍、上黨公,長孫紹遠
平原王,陸麗
假黃鉞、持節、侍中、相國、錄尚書、都督中外諸軍事、天柱大將軍、司州牧、太原王,爾朱榮(前廢帝元恭時得此榮,後來被廢)

北齊

配享神武帝高歡廟庭
大司馬、太尉、錄尚書事,竇泰
太師、尚書令、長樂王,尉景
假黃鉞、太師、太尉、太原王婁昭
假黃鉞、太宰、章武王,厙狄乾
使持節、都督冀定等五州諸軍事、冀州刺史、太師、開府、錄尚書事、鹹陽郡公,孫騰
持節、侍中、都督、冀州刺史、尚書令、司空,蔡俊
太保、太尉、錄尚書事,劉貴
太尉,段榮
太師,万俟普
太師,高乾
太保,封祖裔
廣州刺史,王懷
左丞相、趙郡王,高琛
太宰、太傅、太師、清河王高岳
太尉、河東王,潘樂
配享世宗高澄廟庭
太宰、太傅、太師、清河王高岳
太師、假黃鉞、太宰、錄尚書事、扶風王,可朱渾元
太宰、安德王,韓軌
太師,高昂
大司馬,劉豐
太師,万俟受洛乾
太尉,慕容紹宗
配享世祖高湛廟庭
太尉、河東王,潘樂
司空,薛修義
太傅,破六韓常

北周

配享太祖宇文泰廟庭
定州刺史、太宰、錄尚書事,賀拔勝
使持節、侍中、都督雍華豳涇原三秦二岐十州諸軍事、太尉、尚書令、驃騎大將軍、雍州刺史,寇洛
使持節、太師、雍恆等二十州諸軍事、雍州刺史,于謹
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侍中、太尉,劉亮
大行台左丞、大行台度支尚書、司農卿,蘇綽
太保、太傅、大司徒、太師、趙國公魏國公李弼

劉宋

配享太祖劉義隆廟庭
驃騎將軍、建昌公,到彥之
衛將軍、左光祿大夫、新建侯,王華
豫寧侯,王曇首

南齊

配享太祖蕭道成廟庭
太宰,褚淵
太尉王儉
司空柳世隆
驃騎大將軍王敬則
鎮軍大將軍陳顯達
鎮東將軍李安人李安民

陳朝

配享高祖陳霸先廟庭
使持節、通直散騎常侍、平北將軍、散騎常侍、開府儀同三司,杜僧明
鎮南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江州刺史、侍中、司空,周文育
侍中、驃騎大將軍、大司馬、零陵郡公,侯瑱
都督、郢州刺史、重安縣公,程靈洗
散騎常侍、吳興太守、侍中、中護軍,胡穎
使持節、車騎將軍,總督步軍、太尉,徐度
侍中、鎮右將軍、特進、護軍將軍、右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杜棱
通直散騎常侍、中領軍、領軍將軍、永修縣侯,陳擬
度支尚書、侍中、中領軍,蔡景歷
配享世宗陳蒨廟庭
大將軍、邵陵郡公,章昭達

唐朝

配享高祖李淵廟庭
開府儀同三司、淮安王,李神通
禮部尚書、河間王李孝恭
陝東道大行台、右僕射、鄖國公殷開山
吏部尚書、渝國公,劉政會
尚書右僕射、左僕射、司空、工部尚書、河東郡公,裴寂
納言、宰相、戶部尚書、陝東道行台左僕射、魯國公,劉文靜
工部尚書、荊州都督、應國公、贈并州都督、司徒、周國公、太尉、太子太師、太原王、魏王,武士彠武則天時期追加,後被取消)
配享太宗李世民廟庭
吏部尚書、尚書右僕射、司空、司徒、侍中、中書令、太尉、同中書門下三品、趙國公,長孫無忌
中書令、尚書左僕射、司空、梁國公,房玄齡(後因其子房遺愛謀反,被取消)
檢校侍中、吏部尚書、總管東宮兵馬、尚書右僕射、蔡國公,杜如晦
侍中、吏部尚書、尚書左僕射、太子太傅、太尉、司徒、申國公,高士廉
刑部尚書、兵部尚書、行軍總管、門下平章政事、衛國公,李靖
工部尚書、檢校行台僕射、洛州都督、左光祿大夫、尚書左僕射,蔣國公,屈突通
配享高宗李治廟庭
并州都督、太常卿、同中書門下三品、太子詹事、尚書左僕射、司空、英國公,李勣
刑部侍郎、太子少詹事、尚書左丞、尚書左僕射、太子少傅、北平縣公,張行成
監察御史、中書令、高唐縣公,馬周
吏部尚書、光祿大夫、太子賓客、尚書右僕射、河南郡公,褚遂良
監察御史、中書舍人、太子右庶子、吏部侍郎、中書令、吏部尚書、蓚縣公,高季輔
太子少傅、文昌左相、同鳳閣鸞台三品、樂城郡公,劉仁軌
禮部尚書、太子賓客、右相、太子少師、同東西台三品、開府儀同三司、高陽郡公,許敬宗
配享中宗李顯廟庭
鸞台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納言、右肅政台御史大夫、文昌右相、贈司空、梁國公,狄仁傑
監察御史、鳳閣舍人、司刑少卿、同平章事、漢陽郡王,張柬之
中台右丞、青光祿大夫、侍中、平陽郡王,敬暉
監察御史、御史中丞、司刑寺少卿、侍中、扶陽郡王,桓彥范
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銀青光祿大夫、中書令、南陽郡王,袁恕己
天官侍郎、鳳閣侍郎、中書令、博陵郡王,崔玄暐
鳳閣侍郎、檢校兵部尚書、中書令,加授光祿大夫、齊國公,魏元忠
駙馬都尉、雲麾將軍、右千牛將軍、琅邪郡公,王同皎
配享睿宗李旦廟庭
尚書右丞、戶部尚書、侍中、吏部尚書、右僕射、子太傅、許國公,蘇瑰
尚書右丞、侍中、尚書左丞、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徐國公,劉幽求
太常寺樂工、右武衛中郎將、右驍衛將軍、代國公,安金藏
配享玄宗李隆基廟庭
尚書左丞、中書令、尚書右丞相、集賢院學士、燕國公,張說
配享肅宗李享廟庭
吏部郎中、中書舍人、吏部侍郎、工部尚書、憲部尚書、韓國公,苗晉卿
左僕射、集賢院待詔、宰相、同平章事、兼東都留守、太尉、冀國公,裴冕(《新唐書》)
配享代宗李豫廟庭
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尉、中書令、汾陽王,郭子儀
左僕射、集賢院待詔、宰相、同平章事、兼東都留守、太尉、冀國公,裴冕(《舊唐書》)
配享德宗李适廟庭
鳳翔隴右涇原三鎮節度使、行營副元帥、太尉、西平王,李晟
涇原鄭潁節度使、總攬西北軍政、檢校禮部尚書、司農卿、太尉、張掖王,段秀實
左金吾衛大將軍、檢校司徒、中書令、太師、鹹寧王,渾瑊
配享憲宗李純廟庭
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金紫光祿大夫、弘文館大學士、上柱國、晉國公,裴度
司空、同平章事、河中節度使、司徒、邠國公,杜黃裳
檢校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潞州大都督府長史、魏博節度使、太子少保、太尉、涼國公,李愬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邠寧慶節度使、司徒、南平王,高崇文
配享僖宗李儇廟庭
檢校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四面都統、權知京兆尹、太子太傅、夏國公,拓跋思恭

後唐

配享莊宗李存勖廟庭
振武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檢校侍中、盧龍節度使、燕王周德威
昭義節度使、司徒、太保、侍中、中書令、太師、隴西郡王,李嗣昭
汴州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符存審
配享明宗李嗣源廟庭
平盧節度使、太師,霍彥威

宋朝

配享太祖趙匡胤廟庭
太師、尚書令、真定王、韓王,趙普
樞密使、贈中書令、濟陽郡王,曹彬
配享太宗趙光義廟庭
懿德皇后,符氏
司空、太尉、中書令,薛居正
忠武軍節度使、中書令、韓國公,潘美
尚書右僕射、侍中,石熙載
配享真宗趙恆廟庭
右僕射、太尉、中書令,李沆
太師、尚書令、魏國公王旦
忠武軍節度使、中書令,李繼隆
配享仁宗趙禎廟庭
尚書右僕射、尚書令,王曾
太尉、尚書令,呂夷簡
彰武軍節度使、侍中,曹瑋
配享英宗趙曙廟庭
樞密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魏國公韓琦
太師、中書令、魯國公,曾公亮
配享神宗趙頊廟庭
樞密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鄭國公,富弼(後被取消,靖康年間恢復)
參知政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荊國公、舒王,王安石 (後被取消)
龍圖閣直學士、御史中丞、太師、溫國公,司馬光
配享哲宗趙煦廟庭
左僕射、門下侍郎、太師、汝南郡王,蔡確(後被取消)
龍圖閣直學士、御史中丞、太師、溫國公,司馬光
配享徽宗趙佶廟庭
尚書左丞、同治樞密院事、知院事、門下侍郎、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左僕射、儀國公,韓忠彥
配享孝宗趙昚廟庭
參知政事、尚書右僕射、太保、太師、魏國公、會稽郡王、越王,史浩
左丞相、贈太師、魯國公,陳康伯
配享光宗趙惇廟庭
右丞相、贈太師,葛邲
配享寧宗趙擴廟庭
吏部尚書、知樞密院事、右相、寧遠軍節度副使、太師、沂國公、福王周王趙汝愚

遼國

配享聖宗耶律隆緒廟庭
太尉,烏者
北邊拽剌,耶律欲穩

金國

配享世祖完顏劾里缽廟庭
代國公,完顏歡都
特進,完顏劾者
開府儀同三司,完顏盆納
儀同三司,完顏拔達
銀青光祿大夫、特進,完顏冶訶
配享太祖完顏旻廟庭
國論勃極烈、國論忽魯勃極烈、封燕國王、陳國公、金源郡王,完顏撒改
阿舍勃極烈、開府儀同三司、曹國公、金源郡王,完顏習不失
國論昊勃極烈、國論忽魯勃極烈、遼越國王、遼王,完顏杲
鄭國王,完顏斡魯
太子太師、保大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金源郡王,完顏忠
開府儀同三司、豫國公,完顏蒲家奴
保大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中書令、蜀王,完顏銀術可
太師、齊國王、秦漢國王、太傅、楚王,完顏宗雄
太師、遼王,完顏宗乾
開府儀同三司、隋國剛憲公,完顏阿離合懣
開府儀同三司、邢國公、豫王,完顏希尹
配享太宗完顏晟廟庭
晉王、秦王,完顏宗翰
太師、右副元帥、魏王、許國王、晉國王、遼燕國王、宋王,完顏宗望
元帥、左都監、吳國王、譚王、魯王,完顏闍母
開府儀同三司、莘王,完顏婁室
保大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中書令、蜀王,完顏銀術可
太師、太傅、都元帥、沈王、梁王、越國王,完顏宗弼
西京留守、尚書左僕射、侍中、楚國公、尚書右丞相、濮王韓企先
配享世宗完顏雍廟庭
參知政事,完顏宗敘
戶部尚書、參知政事、尚書左丞、平章政事、尚書右丞、中書令,張浩
太尉、尚書令、太保、廣平郡王,李石
平章政事、樞密使、右丞相、廣平郡王、金源郡王,紇石烈志寧
開府儀同三司、左丞相、沂國公,仆散忠義
開府儀同三司、平章政事、定國公,徒單合喜
右丞相、莘國公,石琚
右丞相、申國公,唐括安禮
太師、尚書令、淄王,徒單克寧
儀同三司、左丞相、崇國公,紇石烈良弼
配享章宗完顏璟廟庭
太師、尚書令、淄王,徒單克寧(先配享世宗,後改章宗)
平章政事、尚書右丞相、左丞相、左副元帥、蕭國公、常山王、南陽王,完顏襄
參知政事、平章政事、銀青光祿大夫、儀同三司、壽國公,張萬公
配享宣宗完顏珣廟庭
平章政事、右丞相、尚書左丞相、樞密使、申國公、延安郡王,仆散端
參知政事、尚書左右丞、平章政事、右丞相、壽國公,高汝礪
丞相、廣平郡王,完顏福興

元朝

配享武宗海山廟庭

明朝

配享太祖朱元璋廟庭
正殿:
中山武寧王徐達
開平忠武王常遇春
岐陽武靖王李文忠
寧河武順王鄧愈
東甌襄武王湯和
黔寧昭靖王沐英
西序:
越國武莊公胡大海
梁國公趙德勝
巢國武壯公華高
虢國忠烈公俞通海
江國襄烈公吳良
安國忠烈公曹良臣
黔國威毅公吳復
燕山忠愍侯孫興祖
東序:
郢國公馮國用
西海武壯公耿再成
濟國公丁德興
蔡國忠毅公張德勝
海國襄毅公吳楨
蘄國武義公康茂才
東海郡公茅成
其他増減:
永義侯桑世傑
鄖國公廖永安
配享成祖朱棣廟庭
河間王張玉
東平王朱能
榮國公姚廣孝(後,取消)
誠意伯劉基
營國公郭英
配享忠臣廟庭
泉州知府,熊尚初
晉江主簿,史孟常
陰陽訓術,楊仕弘
配享旌忠祠
萬安縣令、贈太常少卿,黃宏
萬安縣主事、贈光祿少卿,馬思聰

清朝

清朝歷史上,慧哲郡王額爾袞、宣獻郡王界堪 、通達郡王雅爾噶齊是因為死後無子、絕嗣,故順治將他們供入太廟。再除怡賢親王胤祥和恭忠親王奕訢是特例外,其餘大部分人都是因軍功而被賜予此項殊榮。鐵帽子王也並非都能入選太廟。享殿分東西兩殿,東供奉宗室、外藩諸望王,西供奉有功大臣。

東殿供

武功郡王禮敦
慧哲郡王額爾袞
宣獻郡王界堪
通達郡王雅爾噶齊
禮烈親王代善
鄭獻親王濟爾哈朗
睿忠親王多爾袞
豫通親王多鐸
肅武親王豪格
克勤郡王岳托
怡賢親王胤祥
超勇襄親王策凌
科爾沁博多勒噶台忠親王僧格林沁
恭忠親王奕訢

西殿供

超等英誠公、贈武勛王爵,揚古利
一等大臣、贈一等信勇公、直義公,費英東
一等大臣、贈公爵、宏毅公,額亦都
內大臣、二等果毅公、謚忠義,圖爾格
正黃旗滿洲都統、一等雄勇公、昭勛公,圖賴
太子太傅、中和殿大學士、追封一等忠達公、追贈太師、諡文襄,圖海
太傅、保和殿大學士、三等襄勤伯,鄂爾泰
太保、保和殿大學士、三等勤宣伯,張廷玉(乾隆十五年被罷配享,乾隆二十年張廷玉死後,乾隆遵雍正遺詔,恢復張廷玉配饗太廟資格。)
太子太保、協辦大學士、刑部尚書、一等武毅謀勇公、贈太保,諡文襄,兆惠
太保、保和殿大學士、一等忠勇公、追贈郡王,諡文忠,傅恆
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一等誠謀英勇公、贈太保、諡文成,阿桂
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閩浙總督、忠銳嘉勇貝子、贈郡王、諡文襄,福康安
總督、贈一等宣勇公,和琳,嘉慶元年,清高宗命配饗太廟,嘉慶四年,和珅誅,清仁宗命撤出太廟。
這之中只有張廷玉是漢人,而和琳因為其兄和珅的原因被撤出太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