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南朝宋國官員)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99+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華(384~427年),字子陵,琅邪臨沂(今山東臨沂市)人。南朝宋大臣,東晉丞相王導曾孫,衛將軍王薈之孫,司徒左長史王貵之子。

出身琅琊王氏,少有大志。跟隨宋武帝劉裕,歷任徐州主簿、鎮西主簿、治中從事史。隨從劉義隆出鎮荊州,官至南郡太守。景平二年(424年),輔佐劉義隆入朝稱帝。宋文帝即位後,以為侍中、右衛將軍,剷除徐羨之傅亮等大臣,遷侍中、護軍將軍。

元嘉四年(427年),逝世,時年四十三,追贈散騎常侍、衛將軍、新建縣侯,諡號為宣,配享太祖廟庭。

基本介紹

  • 本名:王華
  • 字號:子陵
  • 所處時代:南朝宋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琅邪臨沂
  • 出生時間:384年
  • 去世時間:427年
  • 官職:侍中、右衛將軍、護軍將軍
  • 諡號:宣侯
人物生平,早年經歷,劉裕徵召,文帝心腹,朝廷重臣,歷史評價,軼事典故,和尚救己,諷刺奢華,說服帝慮,好友病逝,謙讓有禮,親屬成員,史書記載,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王華字子陵,琅琊臨沂人,太保王弘叔祖的弟弟。祖父王薈,衛將軍、會稽內史。父親王貵,太子中庶子、司徒左長史,家住吳中。
隆安元年(397年),青兗二州刺史王恭起兵討伐王國寶,當時王貵正服母喪在家,王恭下檄文命令他也起兵,他聚集民眾回響,讓自己的女兒任貞烈將軍。王國寶死後,王恭讓王貵罷兵。王貵起兵時殺了很多人,不能停下來,以討伐王恭的名義再次舉兵。王恭派遣劉牢之攻打王貵,王貵兵敗逃亡,不知所終。長子王泰被殺死。王華年方十三歲,在軍中與父親走失,跟著和尚釋曇永逃命。當時劉牢之大肆搜捕王華,釋曇永就要王華拿著衣服裝作侍從,但仍被渡口的士兵懷疑。釋曇永見王華走得慢,於是藉此罵他,並以扙打了他數十下,這才令士兵們釋疑,二人亦得以逃離追捕。

劉裕徵召

王華後來因大赦而回到吳郡,王華年少時就有志向,但因父親仍然生死未卜,於是都布衣蔬食,斷絕交際,不與外人交往,這樣過了十幾年,此舉更得當時人稱許。後來劉裕想收其為己用,於是要王華堂兄王謐向王華稱王貵已死,令王華為父發喪。王華在為父守喪後入仕。
義熙十二年(416年),劉裕北伐,以王華為徐州主簿。後又轉鎮西主簿、治中從事史,王華在各職的任上都有好的名聲。

文帝心腹

義熙十三年(417年),劉裕以其子劉義隆為西中郎將、荊州刺史,以王華為西中郎主簿,後遷咨議參軍,領錄事,隨劉義隆從鎮荊州。
永初元年(420年),劉裕代晉稱帝,進劉義隆為鎮西將軍,王華亦隨其轉府。當時荊州事務都由劉義隆司馬張邵代行,但王華本人有很強的支配慾,不樂於位居人後。張邵為人豪奢,每次出行都會要很多隨從;王華於是就只乘羊車,隨行的不過兩三人。一次二人的車在城內相遇,王華裝作不知是張邵,反而說:“看這隨行如此隆重,肯定是殿下來了”於是下車並站在路邊迎候。張邵到後大驚。最終張邵為王華彈劾而被徵召,王華於是接任司馬、南郡太守一職,並行荊州府事。
景平二年(424年),司空徐羨之等人廢宋少帝,迎立荊州刺史劉義隆為帝。當時劉義隆知宋少帝已遇害,起了疑心,不敢南下。王華建議說:“徐羨之等人被寄以重任,不容許他們輕易地叛逆。廢主活著,他們就擔心將來遭到災禍,這樣才導致少帝被害。人大多貪戀生命,怎敢一下子就抱有叛逆的念頭。況且他們三個勢力相當,互不相讓,不過是想掌握大權鞏固自己的地位,以此讓少主重用依靠他們罷了。現在下詔行事,根本不用擔心。”劉義隆聽從了他的話,留下王華管荊州後方事務,出發東下建康。
元嘉元年(424年),宋文帝劉義隆登基,任王華為侍中、領驍騎將軍,沒有接受,轉任右衛將軍,侍中之職不變。
王華和步兵校尉孔甯子都有富貴的願望,都曾是宋文帝劉義隆的荊州僚屬。他們厭惡徐羨之傅亮等人把持朝政,自從徐羨之、傅亮、謝晦等人掌政以來,孔甯子和王華經常向宋文帝劉義隆中傷誹謗他們三人。孔甯子曾經回到東部地區,到了當年少帝劉義符被徐羨之等人弒殺的地方——金昌亭,左右想在那裡靠船,他馬上命令離開,並說:“這可是那伙人弒殺皇帝的亭子啊,不能停靠。”王華每次閒居在家,總是朗誦王粲《登樓賦》中的"冀王道之一平,假高衢而騁力。"他每當外出與徐羨之等人碰面時都會憤怒得咬牙切齒,並大聲在他們面前嘆道:“太平日子何時才能來呀?”

朝廷重臣

元嘉三年(426年),宋文帝劉義隆要誅殺徐羨之等人,召徐羨之入宮,徐羨之聽到風聲後並沒進宮,王華於是就與到彥之奉命緝捕,終尋得徐羨之的屍體,並運到廷尉。事後王華遷護軍將軍,仍任侍中。
劉宋只有王華和劉湛不矯飾謙讓,得到官職就接受,覺得是平常之事。王華的性情和行事與別人不同,從不參加宴飲聚會,終身不喝酒,有宴會都不去。到了王弘輔佐朝政,王弘的弟弟曇首被太祖任用,和王華職位相當,同為侍中。王華曾經自稱其才能未得盡展,嘆息說:“宰相忽然間有數個,天下怎能大治呀!”
元嘉四年(427年),王華逝世,時年四十三歲。朝廷追贈他為散騎常侍、衛將軍。
元嘉九年(432年),文帝考慮王華誅滅徐羨之的功勞,追封他為新建縣侯,食邑一千戶,諡號為宣侯。
宋孝武帝劉駿繼位後,讓王華在宋文帝劉義隆廟廷中,配享祭祀的禮遇。

歷史評價

沈約:元嘉初,誅滅宰相,蓋王華、孔寧子之力也。彼群公義雖往結,恩實今疏,而任即曩權,意非昔主,居上六之窮爻,當來寵之要轍,顛覆所基,非待他釁,況於廢殺之重,其隙易乘乎!夫殺人而取其璧,不知在己興累;傾物而移其寵,不忌自我難持。若二子永年,亦未知來禍所止也。有能戒彼而悟此,則所望於來哲。

軼事典故

和尚救己

王華十三歲時,在軍中與父親走失,跟著和尚釋曇永逃命。當時劉牢之搜尋王華非常急迫,曇永讓王華提著衣服跟在他後面,追查的士兵對他有些懷疑。王華走得慢,曇永責罵他:“奴才懶惰,還跟不上我!”用手杖打了王華幾十下,眾士兵不再懷疑,王華因此免除殺身之禍。遇大赦王華回到吳中。

諷刺奢華

劉義隆沒有親自處理政事,所有行政事務都委派給司馬張邵處理。王華性情尚物,不願意別人比自己強,張邵性情豪縱,每次出行總用許多車輛,王華出行則用一輛牽車,隨從不過兩三人。兩人曾在城中相遇,王華假裝不知是張邵,對身邊人說:“這聲勢非常浩大,肯定是皇帝出行。”他下了車,站立路旁,張邵過來非常震驚。張邵穿白衣服登城,被王華糾問,因此掉職。

說服帝慮

太祖劉義隆入朝繼任帝位,因為少帝被害,疑慮而不敢下決斷。王華建議說:“羨之等人被寄以重任,不容許他們輕易地叛逆。廢主活著,他們就擔心將來遭到災禍,這樣才導致少帝被害。人大多貪戀生命,怎敢一下子就抱有叛逆的念頭。況且他們三個勢力相當,互不相讓,不過是想掌握大權鞏固自己的地位,以此讓少主重用依靠他們罷了。現在下詔行事,根本不用擔心。”太祖劉義隆聽從了他的話,留王華全權處理宮內事務。

好友病逝

會稽孔寧子任劉義隆的鎮西咨議參軍,因文章好被賞識。這時任黃門侍郎,領步兵校尉。孔寧子和王華都有富貴的願望,自從徐羨之等人掌權後,王華和孔寧子日夜在宋文帝劉義隆面前誹謗中傷徐羨之等人。孔寧子曾回到東部地區,到了金昌亭,手下人想在那裡靠船,他命令離開並說:“這是殺君的亭子,不能停靠。”王華每次閒居在家,總是朗誦王粲《登樓賦》中“冀王道之一平,假高衢而騁力。”他外出碰到羨之等人,每次總是咬牙切齒,怒目相向,嘆息著說:“應該能見到太平之時嗎?”元嘉二年(425),孔寧子病逝。

謙讓有禮

南朝宋只有王華和南陽劉湛不矯飾謙讓,得到官職就接受,覺得是平常之事。王華的性情和行事與別人不同,從不參加宴飲聚會,終身不喝酒,有宴會都不去。到了王弘輔佐朝政,王弘的弟弟曇首被劉義隆任用,和王華職位相當。王華曾說自己力量使不完,常嘆息說:“宰相一下子有好幾個,天下怎能治理好。”

親屬成員

曾祖:王導,東晉丞相、太傅
祖父:王薈,東晉衛將軍、會稽內史。
父親:王貵,東晉太子中庶子、司徒左長史。
哥哥:王泰,隨父被殺。
兒子:王定侯,襲封新建侯。
孫子:王長嗣,襲封新建侯;王終,襲封新建侯
堂弟:王鴻,五兵尚書、會稽太守。

史書記載

《宋書 卷六十三 列傳第二十三》
居在吳,晉隆安初,王恭起兵討王國寶,時廞丁母憂在家,恭檄令起兵,廞即聚眾應之,以女為貞烈將軍,以女人為官屬。國寶既死,恭檄廞罷兵。廞起兵之際,多所誅戮,至是不復得已,因舉兵以討恭為名。恭遣劉牢之擊廞,廞敗走,不知所在。長子泰為恭所殺。華時年十三,在軍中,與廞相失,隨沙門釋曇永逃竄。時牢之搜檢覓華甚急,曇永使華提衣幞隨後,津邏鹹疑焉。華行遲,永呵罵云:“奴子怠懈,行不及我!”以杖捶華數十,眾乃不疑,由此得免。遇赦還吳。少有志行,以父存亡不測,布衣蔬食不交遊,如此十餘年,為時人所稱美。高祖欲收其才用,乃發廞喪問,使華制服。服闋,高祖北伐長安,領鎮西將軍、北徐州刺史,辟華為州主簿,仍轉鎮西主簿,治中從事史,歷職著稱。太祖鎮江陵,以為西中郎主簿,遷咨議參軍,領錄事。太祖進號鎮西,復隨府轉。太祖未親政,政事悉委司馬張邵。華性尚物,不欲人在己前;邵性豪,每行來常引夾轂,華出入乘牽車,從者不過二三以矯之。嘗於城內相逢,華陽不知是邵,謂左右:“此鹵簿甚盛,必是殿下出行。”乃下牽車,立於道側;及邵至,乃驚。邵白服登城,為華所糾,坐被征;華代為司馬、南郡太守,行府州事。
太祖入奉大統,以少帝見害,疑不敢下。華建議曰:“羨之等受寄崇重,未容便敢背德,廢主若存,慮其將來受禍,致此殺害。蓋由每生情多,寧敢一朝頓懷逆志。且三人勢均,莫相推伏,不過欲握權自固,以少主仰待耳。今日就征,萬無所慮。”太祖從之,留華總後任。上即位,以華為侍中,領驍騎將軍,未拜,轉右衛將軍,侍中如故。
先是,會稽孔寧子為太祖鎮西咨議參軍,以文義見賞,至是為黃門侍郎,領步兵校尉。寧子先為高祖太尉主簿,陳損益曰:“隆化之道,莫先於官得其才;枚卜之方,莫若人慎其舉。雖復因革不同,損益有物,求賢審官,未之或改。師錫僉曰,煥乎欽明之誥,拔茅征吉,著於幽《賁》之爻。晉師有成,瓜衍作賞,楚乘無入,蔿賈不賀。今舊命惟新,幽人引領,《韶》之盡美,已備于振綱;《武》之未盡,或存於理目。雖九官之職,未可備舉,親民之選,尤宜在先。愚欲使天朝四品官,外及守牧,各舉一人堪為二千石長吏者,以付選官,隨缺敘用,得賢受賞,失舉任罰。夫惟帝之難,豈庸識所易,然舉爾所知,非求多人,因百官之明,孰與一識之見,執咎在己,豈容徇物之私。今非以選曹所銓,果於乖謬,眾職所舉,必也惟良,蓋宜使求賢辟其廣塗,考績取其少殿。若才實拔群,進宜尚德,治阿之宰,不必計年,免徒之守,豈限資秩。自此以還,故當才均以資,資均以地。宰蒞之官,誠曰吏職,然監觀民瘼,翼化宣風,則隱厚之求,急於刀筆,能事之功,接於德心,以此論才,行之年歲,豈惟政無秕蠹,民庇手足而已,將使公路日清,私請漸塞。士多心競,仁必由己,處士砥自求之節,仕子藏交馳之情。寧子庸微,不識治體,冒昧陳愚,退懼違謬。”
寧子與華並有富貴之願,自羨之等秉權,日夜構之於太祖。寧子嘗東歸,至金昌亭,左右欲泊船,寧子命去之,曰:“此弒君亭,不可泊也。”華每閒居諷詠,常誦王粲《登樓賦》曰:“冀王道之一平,假高衢而騁力。”出入逢羨之等,每切齒憤咤,嘆曰:“當見太平時不?”元嘉二年,寧子病卒。三年,誅羨之等,華遷護軍,侍中如故。
世惟華與南陽劉湛不為飾讓,得官即拜,以此為常。華以情事異人,未嘗預宴集,終身不飲酒,有燕不之詣。若宜有論事者,乘車造門,主人出車就之。及王弘輔政,而弟曇首為太祖所任,與華相埒,華嘗謂己力用不盡,每嘆息曰:“宰相頓有數人,天下何由得治!”四年,卒,時年四十三。追贈散騎常侍、衛將軍。九年,上思誅羨之之功,追封新建縣侯,食邑千戶,謚曰宣侯。世祖即位,配饗太祖廟庭。定侯嗣,官至左衛將軍,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