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中國佛教名山,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

峨眉山(中國佛教名山,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

峨眉山(Mount Emei)位於中國四川省樂山市峨眉山市境內,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勢陡峭,風景秀麗,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稱,山上的萬佛頂最高,海拔3099米,高出峨眉平原2700多米。《峨眉郡志》云:“雲鬘凝翠,鬒黛遙妝,真如螓首蛾眉,細而長,美而艷也,故名峨眉山。”

峨眉山處於多種自然要素的交匯地區,區系成分複雜,生物種類豐富,特有物種繁多,保存有完整的亞熱帶植被體系,有植物3200多種,約占中國植物物種總數的1/10。峨眉山還是多種稀有動物的棲居地,動物種類達2300多種。山路沿途有較多猴群,常結隊向遊人討食,為該山一大特色。

峨眉山是普賢菩薩的道場,宗教文化特別是佛教文化構成了峨眉山歷史文化的主體,所有的建築、造像、法器以及禮儀、音樂、繪畫等都展示出宗教文化的濃鬱氣息。山上多古蹟、寺廟,有報國寺、伏虎寺、洗象池、龍門洞、捨身崖、峨眉佛光等勝跡,是中國旅遊、休養、避暑目的地之一。

峨眉山為蝕余山,介於北緯29°16′-29°43′,東經103°10′-103°37′之間,為邛崍山南段余脈,自峨眉平原拔地而起,山體南北延伸,綿延23公里,面積約154平方公里,主要由大峨山二峨山三峨山四峨山4座山峰組成。山的中、下部分布著花崗岩變質岩石灰岩,山頂部蓋有玄武岩

峨眉山-樂山大佛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峨眉山古建築群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峨眉山為主體的峨眉山景區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基本介紹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景點美圖,景區熱度指數,地理環境,區域範圍,氣候特點,土壤分布,水文情況,地質地貌,地質構造,地貌特徵,山體演化,主要山峰,大峨山,二峨山,三峨山,四峨山,生物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人文歷史,峨眉起源,佛教文化,武術文化,山茶文化,峨眉詩歌,遺產名錄,奇聞軼事,雪魔芋,飛來殿,老寶樓,山地特產,旅遊開發,開發歷程,主要景點,

地理環境

區域範圍

峨眉山地處中國四川盆地的西南邊緣,介於北緯29°16′-29°43′,東經103°10′-103°37′之間,為邛崍山南段余脈,自峨眉平原拔地而起,山體南北延伸,綿延23公里,面積約154平方公里。
峨眉山峨眉山

氣候特點

峨眉山的氣候,除受三大因子(輻射大氣環流、地理)的制約外,地形地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山區內低雲、多霧、雨量充沛(當地著名的“華西雨屏”),氣溫垂直變化顯著:有寒帶(海拔3047米以上,年平均溫度為3.0℃,極端最低溫度為-20.9℃)、亞寒帶(海拔2200米-3047米,年平均溫度為7.6℃)、溫帶(海拔1200米-2200米,年平均溫度為13.1℃)、亞熱帶(海拔1200米以下,年平均溫度為17.2℃,極端最高溫度為38.3℃)。峨眉山年平均降水量為1922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85%,年平均降雪天數為83天,年平均有霧日為322.1天,年平均日照山麓為951.8小時,山頂為1398.1小時。年平均霧湘139.4天,雨湘141.3天。

土壤分布

峨眉山的土壤,因成土母質多樣,土壤類型各異,主要土壤類型為黃壤、山地黃壤、黃棕壤、山地暗棕壤及亞高山灰化土。土壤垂直分布明顯,可分為四個土壤垂直帶,海拔1800米以下屬於黃壤、山地黃壤夾紫色土帶,海拔1800-2200米屬於山地黃棕壤帶,海拔2200-2600米屬於地暗棕壤帶,海拔2000米以上屬於山地灰化土,山地草甸土帶。

水文情況

●概況
峨眉山的水文地理位置屬大(渡河)青(衣江)水系,境內有天然河流5條,即峨眉河臨江河、龍池河、石河花溪河。花溪河在西北邊境與洪雅縣共界。其餘4條均發源於峨眉山,分別按東、南和東南方向注入大渡河和青衣江。集水面積在約100平方公里的有峨眉河、臨江河和龍池河。峨眉山風景區位於峨眉河、臨江河和龍池河的上游,景區其主要河流有峨眉河的支流符汶河(含黑水、白水、黑水河),虹溪河(含趕山河、瑜珈河),臨江河的支流張溝河,龍池河的支流燕兒河,花溪河的支流石河等。
●水體
1.地表水
峨眉山地表水徑流的區域變化與降水的區域變化相似。其徑流深高達1800毫米,為大渡河西岸的3倍。徑流年內分配不均,一般6~9月徑流占全年總徑流量的一半以上,10月~次年2月次之,3~5月再次之。一年中,1月最少,8月最多,相差7.4倍以上。空間分布上,基本是隨海拔的增高而增加,東南部為低值區,西北部為高值區。匯集的天然河流均具有坡度陡、流程短,易漲易涸的山溪水特點。如峨眉河,常流水量2.5立方米/秒,枯水0.1立方米/秒,洪水800立方米/秒;臨江河枯水流量0.11立方米/秒,洪水流量800立方米/秒;龍池河枯水流量2.5立方米/秒,洪水洪量859立方米/秒。
2.地下水
峨眉山地質構造複雜,分布有前震旦系至白堊系各時代的含水層與隔水層,地下水主要儲存於構造裂隙與灰岩溶蝕中。但因峨眉山大斷裂通過處,斷層破碎頻寬達50~100米,並伴有眾多的次一級斷裂構造,致使主要含水層大部分被破壞,掩埋於地下深部,出露地表也多隨之倒轉;又由於新構造強烈上升,地表溝谷深切,一般達200~500米,更加劇了對含水層的破壞,較大地減弱了碳酸鹽地層的溶蝕作用,在溝岩兩岸有較大的溶洞及洞穴泉水出露。地下水直接依靠大氣降水補給,一部分沿斷裂帶補給深部含水層,其餘補給淺水含水層後,經過不長的運動途徑,便以下降的形式在溝谷底部排出地表,因而地表泉水露頭不多,而溝谷中即使是旱季,水量也很豐富。地下水均屬重碳酸鹽類型,礦化度一般小於0.5克/升,屬激烈循環之裂隙、溶隙和潛水類型。因受氣象因素的控制,沿溝谷流入平原,成為孔隙泉水補給來源之一。
●水系
符汶河、虹溪河為峨眉河的兩大支流。符汶河有南北二源:北源名黑水河,源出峨眉山以北哨樓口和弓背山附近的神卦山一帶,東南流經麻子壩,至黑香洞納自木瓜園,流徑桂花場入天景鄉之兩河口會南源;南源稱黑白二水(又名黑龍江、白龍江)。左側白水源出大乘寺和洗象池附近的石筍峰,流經15公里,在清音閣與黑水匯合;右側黑水,源出九老洞,流經九十九倒拐、洪椿坪、黑龍江棧道(一線天),長約15公里,在清音閣與白水匯合。合流後名寶現溪,再下流3公里,在兩河口從右側注入符汶河,出龍門洞,另有源自川主鄉荷葉灣的支流(趙河),經跨洪洞、袁溝後注入符汶河(峨眉河)。符汶河從源頭至龍門洞段,山高谷深,水流湍急,河長約50公里,積雨面積486平方公里,總落差1000餘米,平均比降20%,多年平均流量17立方米/秒,由於落差集中的上游匯水面積小,支流較多,系樹枝狀水系的河流。一出龍門洞,則進入峨眉平原,水勢平緩。
虹溪河有二流:即瑜珈河(又名伏虎溝)和趕山河。瑜珈河發源於雷打岩,經伏虎寺、馬路橋、育賢橋,至蔡沱合趕山河。趕山河源出張山,流於鞠槽稱鞠家河,流於冠峨場稱程家河,在蔡沱合瑜珈河後,始稱虹溪河,至勝利鄉的梅大灘注入峨眉河。
石河石河發源於峨眉山的萬佛頂、接引殿一帶,流經銅廠壩、小楔頭,至蕨坪壩(腳盆壩),有從龍洞村的龍洞溢出的泉流,經曾板沱匯入,流至洪雅縣南注入吳河、花溪河,在洪雅止戈鄉注入青衣江。
張溝河系臨江河(古名羅目江)的主要支流之一。發源與峨眉山龍拖漕,東南流經野豬河壩,偏橋溝,張溝電站至卷腰石,有源自沙壩的大溝河和源於土地關黃魚壩溝在觀音橋下合流入二道河,流至高橋再會柳溪河(又名尹寺河),至青龍鎮龍鳳橋有小溪河匯入,至九里鎮匯集銅管溪(又名沙溪河)於郭壩注入臨江河。張溝河由西向東流,其餘上述支流均由北向南注入主流,形成臨江河總落差700米,中下游平坦開闊,為單側羽毛狀水系。
燕兒河系龍池河的三大支流之一,發源於峨眉山南的黑山埂北峰,流經滿銀溝至兩河口與源出黑山埂與六道河相會,經苦嵩坪到老林口入觀音河,同起源與分水嶺崗的頭道河合流,經石盤、萬坪,有白石溪從左匯入,至登子溪有箭竹崗來的萬河注入,始稱龍池河(又名箭桿河),出龍池鎮界,在大為鄉又匯流厚溪河,過南香、大為硫磺廠、象鼻嘴電站,在和平鄉注入大渡河。

地質地貌

地質構造

峨眉山大地構造位置地處上楊子板塊本部的峨眉一瓦山斷塊帶,為一座背斜斷塊山。全區構造較複雜,一級構造為峨眉山大背斜及峨眉山大斷層,次級構造褶皺主要有:桂花場向斜、牛背山背斜,斷層有觀心坡斷層、牛背山斷層和報國寺斷層等。主要的構造為峨眉山背斜,位於張溝一洪椿坪一帶,軸向南北,長約7千米。桂花場向斜(萬年寺向斜)位於純陽殿一桂花場一帶。軸向北西,長約30千米。牛背山背斜(又名挖斷山背斜)位於龍門洞一雷岩一帶,軸向北西,長約12千米。
●褶皺
褶皺有峨眉山背斜、桂花場向斜(又名萬年寺向斜)、牛背山背斜(又名挖斷山背斜)峨眉山背斜位於張溝—洪椿坪一帶,軸向南北,長約7千米。北端被觀心庵斷層和萬年寺斷層斜切而不能北延;南端被峨眉山斷層斜切而不能南延。其核部寬緩,出露最老岩層為峨眉山花崗岩。兩翼不對稱,西翼展布約18千米,出露地層為震旦系一下三疊統嘉陵江組,傾角10-12度;東翼展開約5千米,出露地層為震旦系一下第三系,傾角16-50度,新開寺以東的地層多已倒轉。為一軸向西傾的斜歪背斜。桂花場向斜(又名萬年寺向斜)位於純陽殿—桂花場一帶。軸向北西,長約30千米,整體向北西傾伏呈箕狀。被響水洞斷層、灰廠溝斷層錯為兩段:南東段由純陽殿至桂花場,核部狹窄,其地層最新為下三疊統嘉陵江組。兩翼地層為下三疊統飛仙關組一上二疊統峨眉山玄武岩。北東翼傾角由5-20度迅速變陡,南西翼受斷層影響常發生倒轉,在純陽殿附近向斜仰起並收斂消失;北西段由紅岩腳至黃灣,核部寬緩,兩翼傾角6-45度,向斜迅速撒開,逐漸過渡為單斜。牛背山背斜(又名挖斷山背斜)位於龍門洞、雷岩一帶,軸向北西,長約12公里。核部出露最老地層為下二疊統茅口組。兩翼分別出露峨眉山玄武岩組一侏羅系。其北段黑水崗至雷岩,兩翼較對稱,傾角15-50度;中段和南段,受牛背山斷層和伏虎寺斷層的影響,兩翼不對稱,南西翼傾角35-60度,北東翼傾角60-75度,靠近背斜核部傾角變陡,並逐步發生倒轉。
峨眉山峨眉山
●斷層
斷層有峨眉山斷層、觀心庵斷層、萬年寺斷層。峨眉山斷層分布於峨眉山南東側。在本區域範圍內,由西南楊村鋪附近,北東經張山,至峨眉山市中區。區域內長約40多千米,走向北東,傾向北西,斷面波狀,傾角45-70度。北西盤逆沖於南東盤之上。北西盤往往發育拖拽褶皺和派生斷層,南東盤地層局部倒轉,並伴生一系列小褶皺和小斷層。該斷層最大斷距部位在其核部,斷距達3500餘米,即北西盤峨眉山花崗岩逆沖於南東盤中三疊統雷口坡組之上。而北東段,也就是位於峨眉斷陷盆地北西邊緣,大部分被第四系掩蓋,斷續出露。如:涼水井、四零醫院等地。其表現為北西盤上白堅統灌口組逆沖於南東盤上第三系之上,並使之倒轉。觀心庵斷層南東起於新開寺,經純陽殿、觀心坡,往北西延至喻田子,走向北西,長約15千米。斷面南西傾,傾角65-75度。南西盤相對上升,表現為逆斷層。該斷層被北東向和東西向斷層切為數段。南段新開寺至大峨寺,發育於峨眉山背斜東翼。因南西盤逆沖,致使北東盤地層發生倒轉。中段牛心寺至唐山,發育於桂花場向斜南西翼,並斜切峨眉山背斜。南西盤上升形成息心所拖拽背斜,北東盤地層倒轉,斷距1500餘米。北段麻子壩至喻田子,主要斷於三疊系中,南西盤上升,發展為拖拽小褶皺。萬年寺斷層南東起於丁溝,北西延至神卦山。走向北西,長約13千米,是觀心庵斷層的同向派生逆斷層。斷面南西傾,傾角50度左右。南段斷於下二疊統一下三疊統飛仙關組中,兩盤地層均倒轉。中段斷於上二疊統峨眉山玄武岩一下三疊統飛仙關組中,兩盤地層倒轉。北斷主要斷於三疊系中。初殿斷層北起長老坪附近,經仙峰寺,南至三灣崗。走向近南北,長約10千米。斷面東傾,傾角85度。除中段天池峰附近表現為正斷層,南、北段均屬逆斷層。在初殿一帶,角85度。除中段天池峰附近表現為正斷層,南、北段均屬逆斷層。在初殿一帶,東盤燈影組三段白雲岩與西盤下寒武統笨竹寺組粉砂岩相抵,斷距約80米,仙皇台側可見斷層角礫岩。在四季坪附近,東盤峨眉山花崗岩與西盤燈影組二段相抵,燈影組白雲岩中可見拖拽現象。牛背山斷層發育於牛背山背斜核部。大峨寺斷層西起石筍溝,東至華嚴寺,走向東西,長約5千米。橫切峨眉山背斜和桂花場向斜,並錯斷觀心庵和萬年寺兩斷層。其北盤向西,南盤向東錯動,為平移逆斷層。東段北盤飛仙關組、嘉陵江組等地層局部倒轉。該斷層隔水性良好,潛水沿斷面上升出露地表,形成了峨眉山玉液泉。
峨眉山峨眉山

地貌特徵

●概況
峨眉山地貌按塑造地貌方式,可分為侵蝕地貌(峨眉山區)和堆積地貌(峨眉扇狀沖洪積平原);按成因可分為構造地貌流水地貌岩溶地貌冰川地貌等。
構造地貌
峨眉山主體地質基礎為南北向短背斜,四周為斷裂所圍限,系“褶皺斷塊山。”東南面有峨眉逆沖大斷層,與峨眉山背斜斜交切割,斷距甚大。金頂三峰,就是沿峨眉山大斷裂而抬升,並經過長期的重力崩塌,強烈的流水切割,侵蝕殘留下來的峨眉山背斜西翼的一個單面山,東陡西緩。
流水地貌
峨眉山位於中國多雨區,流水侵蝕作用十分活躍,切割深度可達1000米,相對高差達2649米,山高、谷深、溝長,谷源幾近分水嶺,山下為峨眉扇狀沖洪積平原,故屬深切中山區。由於峨眉山區地殼自新生代以來,不斷地間歇抬升,河流的下切侵蝕作用十分顯著,河谷狹窄幽深,形成龍門洞深峽、白雲峽“一線天”嶂谷、范店“一線天”嶂谷、兩河口深切(嵌入)河曲以及流水差異侵蝕形成的——“普賢石船”等流水地貌景觀。
岩溶地貌
峨眉山地貌峨眉山地貌
在峨眉山區,特別是二峨山和四峨山區,碳酸鹽岩層廣布,累計厚度達2000餘米,且被縱橫交錯的斷裂穿插、切割。沿斷裂帶裂隙十分發育,岩層破碎,為山區的地下水活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古冰川地貌
川西山地分布著現代山嶽冰川,在第三紀更新世冰期中,冰川分布範圍更為廣泛。從冰蝕地貌和冰磧地貌資料來考,足以證明古冰川地貌在峨眉山的存在。作為冰蝕地貌的冰川槽谷——“U”形谷的殘跡在峨眉山及其周圍分布廣泛。龍門峽上方、黑龍江一線天嶂谷上方、萬年寺到清音閣、白龍江上游、自雷洞坪到蕨坪壩上方,均有兩壁直立的“U”形槽谷。
扇狀洪積平原
峨眉山麓係為沖洪積扇連成的坡積裙。峨眉平原主要由源於峨眉山的峨眉河及其支流符汶河與臨江河等搬運的物質堆積而成,與其北面的夾江平原、彭(山)、眉(山)平原、成都平原連成一體。
剝蝕夷平面
峨眉山曾經歷了多次構造運動,新構造運動較為活躍。由於不均衡的相對升降,形成數次地層沉積間斷,在峨眉山區的地貌形態中,有幾個較為顯著的夷平面,標誌著間歇抬升中的侵蝕基準面。
峨眉山(日出)峨眉山(日出)

山體演化

峨眉山是一座背斜斷塊山,西部隸屬峨眉——瓦山斷塊帶。其地質發展史和地質構造有著密切的聯繫。早在距今約8.5億年以前(即早震旦世),峨眉山區還是一片汪洋。早震旦世後期,晉寧運動使峨眉山從地槽區轉化為地台區,形成一座低平的山。同時,在地殼深部引發了大量的花崗岩岩漿侵入,形成峨眉山基底岩系,為以後沉積岩蓋層的發展演化,起到“地基”作用。
震旦紀中後期到奧陶紀初期(距今7-5億年左右),海水向中國西部、南部淹沒而來,峨眉山區第二次淪為滄海,峨眉山區地殼緩慢沉降。初期,地殼下降甚微,在1億年的時間裡,沉積形成了近1000米厚的以碳酸鹽為主的白雲岩,即目前一線天、大坪、洪椿坪等地出露的地層。這個時期,大量的低等植被和單細胞動物開始誕生,現在洪椿坪附近的岩石上,尚可清晰地看到藻類的化石遺蹟。後期,地殼繼續下降,並沉積形成了約1000米厚的砂岩、頁岩和白雲岩。由於在總的下降過程中,其速度快慢不均,時降時停,甚至間有微小的上升。因此,在從仙峰寺經遇仙寺到洗象池的地層上遺留下岩石互動成層,色彩交錯的現象。此地層含有豐富的筆石化石、三葉蟲化石和腕足動物化石等。
奧陶紀後期(距今4.5億年左右),峨眉山區又開始上升出水面,形成汪洋中一座孤島。在其孤島“生涯”的兩億年里,大地發生了地質史上從未有過的巨變,變得生機勃勃,萬物散發出生命的氣息。而峨眉山區卻寧靜地處於長期的剝蝕之中,故而其地層剖面中缺失了中奧陶世至石炭紀的歷史記錄,二疊紀地層直接覆蓋在早奧陶紀的地層之上。
二疊紀時期(距今約2.7億年),中國南方發生了地質史上最廣泛的海浸,峨眉山區第三次淪為海底,沉積形成了厚度為400—500米的碳酸鹽岩層,為峨眉山懸岩、靈洞等的形成提供了物質條件。如雷洞坪千米懸岩和七十二洞都出現在這套岩層中,並保存著珊瑚、腕足類和蜓科的化石。
延至晚二疊紀初期,峨眉山區又一次露出海面,成為攀西古裂谷帶的一部分。但好景不長,強烈的華力西運動致使它又進入了火海,即發生了驚天動地的地幔基性岩漿噴溢而出,鋪蓋了約50餘萬平方公里,冷卻後形成為厚達400多米的玄武岩,即著名的峨眉山玄武岩。今主要分布於金頂、萬佛頂、千佛頂和清音閣等地。
二疊紀後期,海水又再度浸漫,並且過渡到地質史的中生代三疊紀初期,峨眉山區第四次變為滄海,沉積形成了約1500米厚的含礫砂石、岩屑砂岩泥岩等。目前,龍門洞一帶岩層即是這一時期的遺存。
直至晚三疊紀(距今約1.8億年左右),受印支運動的影響地勢上升,海盆逐漸縮小,直至最終關閉,海水永遠退出了峨眉山區。距今約1.8—1億年左右,峨眉山還是一個大陸湖泊,沼澤環境。經多次轉換,沉積形成一套以砂岩、泥岩、粉沙岩為主的含煤地層,現主要分布和出露于山麓地帶。到第四紀中更新世,峨眉山氣候寒冷,進入冰期,晚更新世,氣候漸暖,在斷陷盆地中沉積山前洪沖層構造。
峨眉山雄姿的真正崛起和秀影的真正形成,是從白堊紀(距今約7000萬年)末開始的,是大自然內外營力長期作用的結果。
白堊紀後期,受四川運動的影響,峨眉山原始水平狀的沉積岩層變形、移位,出現了程度不均的褶皺,規模不一的斷層。其中峨眉山大斷層,峨眉山大背斜又開始發育,峨眉山主體已開始崛起,但當時海拔高度僅1000米左右,成為四川盆地邊緣的一座低山,還貌不驚人。
時至始新世末期(距今約3000萬年左右),印度板塊與中國的揚子板塊相碰撞,導致世界最高的山脈——喜馬拉雅山褶皺升起。這次喜馬拉雅運動,強大的側壓力,震撼了整個亞州東部。峨眉山也不斷遭受東西向主壓應力的擠壓,出現了強烈的褶皺和斷裂,山體沿著峨眉山大斷層的斷裂面迅速地抬升,高度已達海拔2000米左右,形成峨眉山背斜,即峨眉山主體。峨眉山背斜開初還是一個呈南北向隆起的整體,但是其邊緣又發生了一系列的斷層,將背斜分割成若干大斷塊,特別是主壓應力在北西、北東方向的“X”分壓應力所造成的呈北西向斷層,更進一步分割了峨眉山背斜。這為以後峨眉山的進一步迅速崛起和地形地貌的進一步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和格局。
當發展到喜馬拉雅運動後期(距今約300萬年左右)時,不可阻擋的震撼,又使峨眉山出現了頻繁的新構造,真可謂“大地顫抖,山崩地裂”,其擠壓應力以北西——南東方向的分壓應力為主,不僅使峨眉山斷層規模增大,而且切割到基底的花崗岩體,使峨眉山主體沿斷層強烈抬升,最終形成今朝之雄姿,與峨眉平原相對高差達2600餘米。
近數十萬年以來,包括金頂的峨眉山主體,即峨眉大斷層和觀心坡斷層之間的三角地帶,上升了近1000米,平均每年上升2毫米。純陽殿鳳凰坪一帶,即觀心坡斷層北側,上升了約500米,平均每年上升1毫米。而山麓外側,即黃灣、二峨山等地,只上升了約100米,平均每年上升0.2毫米。也正由於山體抬升具有間隙性和各斷層抬升速度不同,決定了峨眉山的整個地貌是西南方向高山峻岭,東北方向則為低緩的淺丘平原,以及人們常稱的峨眉山是“三大層七小層”,即接引殿為第三層之麓,洗象池為第二層之麓,報國寺為第一層之麓。
根據峨眉山沉積的岩層,以及下面的花崗岩計算,兩者的厚度相加,峨眉山的應有高度為海拔7000多米,而現在峨眉山的最高峰也不過海拔3099米,之所以3000多米的岩層消失不見,一方面是因為峨眉山山體本身,斷層縱橫,岩層破碎,易於風化侵蝕;另一方面是因為冰川、流水、大氣等因素的剝蝕,致使其高度在增長的同時被減少。尤其是第四紀(距今約200萬年左右)冰期的出現(據蕨坪壩冰積物的堆積情況考查,峨眉山至少出現過3次),強大的冰川活動,極大程度地剝蝕著岩層。加之峨眉山區雨量充沛,豐富的地下水和地表水也嚴重地浸蝕、沖刷岩層。各種岩層中,只玄武岩岩層質地堅硬,破碎程度極小,風化作用十分緩慢,所以在峨眉山抬升過程中,被剝蝕掉的是玄武岩以上的3000米岩層,從而被玄武岩覆蓋的峨眉山金頂、萬佛頂、千佛頂,得以矗立在海拔3099米處。
峨眉山(金頂)峨眉山(金頂)

主要山峰

大峨山

大峨山是峨眉山的主峰,海拔3099米,山脈峰巒起伏,重岩疊翠,山麓至峰頂50餘公里,石徑盤旋,直上雲霄。在金頂有大面積抗風化強的玄武岩覆蓋,構成了傾角在10~15度間的平坦山頂面。而在金頂的東側為古生代碳酸岩,由於流水沿背斜裂隙強烈溶蝕,形成了高達800米的陡崖(捨身崖)和深澗。
大峨山大峨山

二峨山

二峨山又名綏山,呈東北—西南走向,由花崗岩、白雲岩等構成。主峰形似覆釜,海拔1909米。林木多柳杉、雜木、竹類,建有林場。土產茶葉、竹筍、桐油、生漆等,並產中藥材。西麓豬肝洞,為道教名勝。南有紫芸洞,相傳是唐呂純陽修煉處。
二峨山二峨山

三峨山

三峨山又名西皇山,位於樂山沙灣鎮西南。長13千米,寬7千米,主峰海拔2027.1米,高出沙灣鎮江面1625米。出露地層有震旦系、寒武系、奧陶系和二疊系,山頂覆蓋玄武岩。東坡陡。開始形成於新第三紀末。有銅、鋁等礦產。
三峨山三峨山

四峨山

四峨山在四川省大峨眉山之北二十里,峨眉山市區北五公里,海拔982米。因山形棱瓣如花,故又名花山,或謂即《水經注》之武陽龍尾山。山有圓通寺,山巔則有最早修建的古剎觀音庵,為明代高僧印宗禪師(四川綿州人)談禪結茅之處。
四峨山四峨山

生物資源

植物資源

植物種類
峨眉山擁有高等植物242科,3200種以上,約占中國植物物種總數的十分之一,占四川植物物種總數的三分之一,其中藥用植物達1600多種,當前世界治療癌症用的紫杉醇鬼臼素喜樹鹼、三尖杉酯等在那裡都有種質資源分布。花卉植物500餘種,僅世界幾大名花之一的杜鵑花屬植物,現代分布中心在中國西部,峨眉山就處於該區域內,擁有杜鵑花29種之多,中國的八角蓮植物,中國共產9種(含亞種),峨眉山就有6種;輕工、化工、食用等植物600種以上。全山森林覆蓋率達87%,並保存有1000年以上古樹崖桑、連香樹黃心夜合白辛樹百日青冷杉等重要的林木種質資源。峨眉山被國家首批列級保護的植物達31種,占中國列級保護植物總數的10%。
峨眉山植被峨眉山植被
●原始和特有種
峨眉山植物持有種豐富,峨眉山特有種或中國特有種共有320餘種,占全山植物總數的10%,比率高於全中國。僅產於峨眉山或首次在峨眉山發現並以“峨眉”定名的植物就達100餘種,如峨眉擬單性木蘭峨眉山莓草、峨眉胡椒、峨眉柳峨眉矮樺、峨眉細國藤、峨眉鼠刺、峨眉葛藤、峨眉肋毛蔗、峨眉魚鱗蔗等。同時植物區系成份起源古老,單種科、單種屬、少種屬和洲際間斷分布的類群多,如著名植物珙桐桫欏銀杏連香樹水青樹獨葉草領春木等在植物分類上都是一些孤立的類群,形態上都保持一定購原始特徵;木蘭木蓮含笑石棟鐵杉木犀萬壽竹石楠五味子等是與北美相對立的間斷分布類群,這些都是第三紀以前延續下來的物種。
●亞熱帶植被
由於峨眉山植物物種多樣性,造成了群落組成結構的複雜性和群落類型的多樣性。峨眉山的森林植物群落具有喬、灌、草、地被和層外層各層發達而結構完整的特點。各層種類很少由單一的優勢種組成,多為多優勢種。從低至高由常綠闊葉林——常綠與落葉闊葉混交林——針闊葉混交林——亞高山針葉林形成了完整的森林垂直帶譜,構成了峨眉山自然景觀的多樣性而且是當今世界亞熱帶山地保存最完好的原始植被景觀。
●植物區系
峨眉山植物區系的複雜性更反映在組成上既有中國—日本植物區系成分,又有中國—喜馬拉雅植物區系成份,而且熱帶、亞熱帶植物成份和溫帶植物成份都在那裡交匯、融合形成奇持的自然景觀,如熱帶、亞熱帶常綠樹種栲、石棟、木荷、柃木等可上升至海拔2200米以上,居於寒濕性、溫性的冷杉、鐵杉等可下延至海拔1800米,與溫性械、樺等構成一體,形成峨眉山山地特殊的色彩的五花林又稱針闊混交林帶。
峨眉山峨眉山

動物資源

峨眉山的動物有2300多種。其中:珍稀特產和以峨眉山為模式產地的有157種:國家列級保護的29種。獸類中的小熊貓,又名“紅色熊貓”,列入1974年頒布的《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H物種。鳥類中蜂鷹、鳳頭鷹、松雀鷹白鵬斑背燕尾等9種。昆蟲中的蝴蝶268種之多,屬於峨眉山特產的多達53種。珍稀的英雄基鳳蝶和中華枯葉蛺蝶等尤為罕見。兩棲類的峨眉昆蟾、金頂齒突蟾峨眉樹蛙峰斑蛙等達13種。寡毛類的環毛蚓、峨眉山杜拉蚓等達15種。

人文歷史

峨眉起源

對於峨眉山名來歷,眾說紛紜。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峨眉山就聞名於世。而峨眉山名,早見於西周,據晉代常璩撰寫的《華陽國志蜀志》記載:“杜宇以褒斜(今陝西漢中)為前門,熊耳(今四川青神縣境內)、靈關(今四川雅安蘆山縣西北)為後戶,玉壘(今四川都江堰市境內)、峨眉(今四川峨眉山市境內)為城廓。”晉左思的《蜀都賦》寫道:“引二江之雙流,抗峨眉之重阻。”但為什麼稱之為“峨眉”。其說不一。一說峨眉山是因“山高水秀”得名,另一說是因“兩山相峙。”而得名。還有一種說法是峨眉山屹立在大渡河邊上,大渡河古稱“涐水”山愛水而得名,故稱“涐眉山”。峨湄山只是因為是山,才離開了水,由“涐湄”變成了“峨眉”。這種說法系近代文人趙熙之論,“是山當涐水之眉。眉者,湄也,以水得名。”峨眉山自春秋戰國以後,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稱。
金佛金佛

佛教文化

公元1世紀中葉,佛教經南絲綢之路由印度傳入峨眉山,藥農蒲公在今金項創建普光殿。公元3世紀,普賢信仰之說在山中傳播,中國僧慧持在觀心坡下營造普賢寺(今萬年寺)。6世紀中葉,世界佛教發展重心逐步由印度轉向中國,四川一度成為中國佛教禪宗的中心,佛寺的興建便應運而生,歷史上寺廟最多時曾多達100多座。公元8世紀,禪宗獨盛,全山禪宗一統。9世紀中葉,宋太祖趙匡胤,派遣以僧繼業為首的僧團去印度訪問。回國後,繼業奉記來山營造佛寺,譯經傳法,鑄造重62噸,高7.85米的巨型普賢銅佛像供奉於今萬年寺內,成為峨眉山佛像中的精品,文化、藝術價值極高。千百年來,峨眉山這個“佛門聖地”便以“普賢道場”之名,與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並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蜚聲中外。
在過去漫長的時間中,峨眉山不僅積累了豐富的佛教文化瑰寶,也遺存了大量珍貴的文物。景區內現存寺廟30處,建築面積約10萬親平方米。其中的飛來殿,萬年寺無梁磚殿均為國家一二級保護品.佛教文物品類繁多,其中高5.8米,7方14層,內外鑄全本《華嚴經》文和佛像4700餘尊的華嚴銅塔、萬年寺明代銅鑄佛像,以及明代暹羅國王所所贈《貝葉經》等都是精品。峨眉山有文物古蹟點164處,寺廟及博物館的藏品6890多件,其中屬於國家定級保護的文物850多件,它們都具有不同的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
作為“佛門聖地”的峨眉山,千百年來得以聞名,除了佛法的宣揚,佛徒信眾的禮拜,歷來與名人學士、墨客騷人的詠贊、記述和傳播有著密切關係。詩人李白蘇東坡留下不少讚美峨眉山的詩篇。在二峨山(古綏山)下不遠處的沙灣鎮,有現代文豪郭沫若的故居。郭沫若寫下了不少峨眉的詩篇,堪稱峨眉詩人,曾書寫“天下名山”題名。

武術文化

關於峨眉派武術歷史沿革,與少林和武當派有所區別,少林派相傳是南北朝時期來華的古印度高僧中國禪宗始祖達摩傳授的;武當派是由明初道家張三豐創始。峨眉派的始創則遠遠早於兩派,根據現有史料研究後認為,峨眉武術孕育時間可追溯到上古時期,成型於春秋的戰國,以白猿祖師(司徒玄空)的“峨眉通臂拳”為歷史依據。關於峨眉武術的地域定義,史學界尚有爭議:從廣義上認為,峨眉武術形成於峨眉山,故以峨眉而得名,流傳於巴蜀(西南大部)地域範圍內的武術各流派由於相近的地理環境和相通人文自然,所形成的風格和特徵非常相近相通,均以“峨眉派武術”相稱,形成為以峨眉山為主的一大地域性武術派系——峨眉派
從理論上講,峨眉派武術是在武術的基礎上形成的,武術則來源於武藝等形式,與社會意識形態有著密切的聯繫,在形成和發展進程中,必然會受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地域因素的制約。所以,峨眉武術在孕育期間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根深蒂固的巴蜀神巫文化影響,在形成期間益於道家養生行氣之術和佛門內外兼修之精髓,在發展中受到楚越文化、中原文化和巴蜀文化的薰陶,是數千年來巴蜀各民族的智慧和結晶。

山茶文化

在峨眉山有文字記載以來4000多年的文明發展史中,峨眉山茶史及其茶文化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它們同峨眉山道、釋、儒文化及峨眉派武術文化組成了峨眉山文化大觀,根據可以考究的古典文獻,峨眉山茶史即茶事活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峨眉地區最早出現的原始農耕時期,這一時期大致距今有300餘年。最先將峨眉山森林中野生古茶擇而飲之的是遠古農耕時期紛至沓來峨眉山中覓尋長生不老修行之術的中國遠古原創道教人物。
茶道中的峨眉派始於公元845年間,由峨眉山昌福禪師(今眉山人)創立,創編茶道律譜《峨眉茶道宗法清律》一書。到公元880年授僧人茶法62人,公元881年交由萬年寺隆元法師主持茶道律規。峨眉茶道的精神就是“智、美”,不以傳統認識為標準定論。隆元法師是一名峨眉山本地人,對茶的種植和製作都較為精通,通過他的努力,峨眉茶道又溶入了一些種茶法和制茶法,並獲得大量的民間俗家弟子的支持和修習。後來的當代人,大多都知道峨眉山歷代高僧幾乎都會種茶制茶,著名的中國名茶“竹葉青”、“峨眉雪芽”、“峨眉白芽”、“妙品”等,就是峨眉山歷代高僧自種自製的極品綠茶之系列產品。

峨眉詩歌

《峨眉餌黃精》,唐·韋應物
《送斐迪侍御使蜀》,唐·錢起
《贈別鄭煉赴襄陽》,唐·杜甫
《峨眉東腳臨江聽猨懷二室舊廬》,唐·岑參
峨眉山峨眉山
《楚狂接輿夫妻》,唐·吳筠
登峨眉山》,唐·李白
度秋》,唐·李世民
《感遇詩之二十四》,唐·陳子昂
疇昔篇》,唐·駱賓王
峨眉聖燈》,唐·薛能
《天柱山贈峨眉田道士》,唐·施肩吾
《寄峨眉山楊鍊師》,唐·鮑溶
贈薛濤》,唐·白居易

遺產名錄

1996年,峨眉山絕大部分文物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根據名錄清單,分列如下:
聖壽萬年寺普賢銅鐵佛像
盧舍那觀音瓷佛像
阿彌陀佛銅像
三身銅佛像
華嚴三聖銅像
七佛造像
聖積銅鐘
普賢願王銅印
智者禪師衣缽塔
飛來殿
無梁磚殿
清音閣
報國寺
華藏寺
萬年寺
離垢園
中峰寺
仙峰寺
聖水禪院
洗象池
參考來源:

奇聞軼事

雪魔芋

峨眉山由於山勢高峻,氣候寒冷,所以古人說它“山頂四時如大冬”。雖然山上多奇花異樹、仙草、仙藥,但卻不產蔬菜水果。因此,到峨眉山來遊玩的人,只能飽覽勝景,卻吃不到美味可口的菜餚。有一年冬天,一個白髮蒼蒼的老漢來到了金頂臥雲庵。當他到齋堂吃飯的時候,見和尚們吃的都是乾豆、泡椒、鹽筍之類。就問道:“峨眉山乃仙山寶地,有的是仙菜,你們怎么吃這菜呢?”和尚們聽他這樣說,就問:“請問老居士,仙菜在哪裡?”老漢用手向山上一指說:“仙菜就在山上。”和尚們抬頭往山上看去,山上除了一片白茫茫的積雪,什麼也沒有。就奇怪地問:“老居士,你說的仙菜我們怎么沒有看見呢?”老漢說:“我領你們去找吧!”
第二天,老漢領著和尚們翻山越嶺,涉溪過澗,來到一個白雪皚皚,銀光閃閃的山坡上。老漢指著山坡說:“這裡就有仙菜。”和尚們說:“怎么我們就沒有看到見呢?”老漢不慌不忙地從身上摸出一面金光鋥亮的銅鏡,他用銅鏡往雪地上一照,雪地上立即閃出一片金光。雪被金光一照,很快由白變黃,又漸漸融化成水,向山坡下流去。頓時,奇景出現了:山坡上長滿了各種綠樹、奇花、葛藤、野草。老漢指著一片鋸齒形葉片的矮樹叢說:“這就是仙菜。”和尚們一看都不相信地說:“這樹子長得又厚又尖,怎么能吃呀?”老漢順手扯起一株,指著根上一個象芋頭一樣的東西說:“這就是菜呀?”和尚們半信半疑,也跟著扯了許多老漢扯的那種東西,背回廟裡。老漢又選了兩塊石頭,用白泥在上面畫了兩扇磨子,然後在磨眼上放了一隻大木桶,在磨盤下放了一口大鍋。他把扯來的東西洗淨放進大桶里,又在磨旁繞了三圈,喊一聲:“轉!”那磨子就自動轉了起來。只見一股灰黑色的汁水從磨扇四周流到磨盤裡,又從磨盤裡流到鍋里,鍋里立即成了一塊塊象豆腐一樣的灰黑色的東西。老漢叫和尚們把這些東西全擺到山上去。此時,紛紛揚揚的雪花正不斷從天上飄落下來,和尚們奇怪地說:“老居士,天上在下大雪,擺到山上豈不被凍壞了?”老漢說:“你們只管按我的吩咐做吧,我自有道理。”和尚們懷著好奇心,把那些東西擺到山坡上。老頭看已經擺滿了一山坡,就用扇子往左面山坡輕輕一扇,只見左面山坡上忽然捲起了一陣大風,吹散了滿天雪花。大風過後,滿坡陽光燦爛,不一會兒,就把仙茶曬得洞洞眼眼,象凍豆腐一樣。老頭說:“這就是仙菜。”和尚們都忙著收拾,誰知剛把左面山坡上的菜收拾完。等右面山坡上的仙菜一曬乾。太陽已照到左面山坡上去了。這樣來回曬,來回擺,仙菜越積越多,和尚們收也收不完。後來人們把這種東西放在水裡泡軟,再放在熟油鍋里加上筍乾燒得黃酥酥的,味道十分鮮美。峨眉山仙菜的美名很快就傳遍了四方。
峨眉山峨眉山

飛來殿

很久以前,在峨眉城北面,有一座從別處飛來的小山峰,人們叫他飛來峰。峨眉山的和尚,請神匠魯班在飛來峰上修了一座廟子。神匠魯班在飛來峰上修了一座廟子。神匠魯班是有名的能工巧匠,他刻的牛兒能耕田,刻的雞公能叫明。他修的這座廟子也很精緻。真是碧瓦琉璃,飛檐斗拱,殿門上還刻了經書上的故事。因為它的殿頂沒有用一根梁,所以人們叫它無梁殿。大殿里的每根柱頭上,都刻上了一條栩栩如生的金龍,據說在夜裡人們常看見那金龍在柱頭上搖頭擺尾地遊動哩。八洞神仙里的呂洞賓,聽說這廟是魯班修的,也特地來觀賞。走的時候還要大殿里的壁頭上題了幾句詩:“教化先生特意來,世人有眼不能開,道童只接雲遊客,不識終南呂秀才。”
有一年,飛來峰連同魯班在上面修的那座子,一齊飛走了。和尚們見廟子飛走了,就去見魯班說:“魯班師傅呀!你給我們在峨眉山飛來峰上修的廟子,連飛來峰一起飛走了。請再給我們修一座吧!”魯班一聽,就問和尚:“廟子飛到哪裡去了?”和尚說:“只看見向東飛去,不知飛到那裡去了。”魯班說:“你們先回去吧!我去找一找,把那座飛走的廟子給你們搬回來就是了。”和尚知道魯班的手藝很高明,他說了的話,就能做到,於是高高興興地回去了。 魯班等和尚走了以後,就帶上幾個徒弟去尋飛來峰。他想,天地這么大,如果一地一地去尋,不知要尋到什麼時候,還是從天上往下看著尋吧。他用木頭刻了幾朵雲彩,他和徒弟們一人站上一朵。哪雲朵一下飛上了天。魯班站在雲朵上東尋西找,最後終於在杭州西湖找到了飛來峰和上面的廟子。魯班叫徒弟們先在大殿的每根柱頭上鑿上一朵朵雲彩,然後又在廟子外面的廟基上鑿上雲彩。雲彩一鑿好,魯班喊了一聲“起”!只見廟子四周白雲飄涌,那廟子一下騰空而起。魯班用手一指,那廟就一直往峨眉山飛去。就這樣,飛了一殿又一殿,魯班後最後一殿也慢慢飛起來了,就同徒弟們收拾工具,準備回去。這時突然發現少了一把斧子。原來魯班在柱頭上刻雲彩的時候,順手把斧子放在柱頭的孔眼裡,忘記取出來。他叫徒弟們先回去,自己趕忙一跳攀著廟子,爬到柱頭上去取斧子。誰知那座廟飛呀、飛呀,一直快飛攏峨眉山了,魯班還在抱著大殿的柱頭,摸斧子哩。這時,有一個姑娘,正在山下池塘里洗衣服。聽見天上有什麼東西飛得呼呼直響,忙抬頭一看,見是一座廟子在天上飛。那廟子的柱頭上,還趴著一個人正往柱頭裡摸東西哩。姑娘驚奇地大叫起來:“大家快來看啊!一座廟子在天上飛啊!”這時,魯班東摸西摸還沒有摸到那把斧子,心裡正生氣呢,聽他一喊,大家都朝天上看,就大聲向下面喊:“你這小姑娘,在吼叫什麼?”一不小心,把大殿上的一根門枋弄掉下去了。那枋在天上翻翻滾滾,直往下落,正好落在姑娘洗衣的池塘里,打得水花四濺,把姑娘的衣服也濺濕了一大片。姑娘見門枋從天上掉到池塘里,以為是魯班甩下來打她的,嚇得衣服也不洗了,轉身就跑。 那座廟子飛回來仍舊落在原來的地方。後來人們就叫它“飛來殿”。把那掉枋的池塘叫“掉枋池”。
峨眉山峨眉山

老寶樓

峨眉山十景之一的“聖積晚鐘”,說的是峨眉山下聖積寺里一口鐘的故事。在聖積寺里有一個鐘樓。這鐘樓約有三丈高,兩丈寬,修得翹檐飛閣,繡欞瑣闥。門坊上,鏤空雕飾五彩雲紋。閣門上有一黑漆大匾,上書“峨峰真境”四個金字。鐘樓的橫樑上,掛著一口大鐘。這鐘用生鐵鑄成,有一人多高,據說有二萬五千斤重。每到夜深人靜,和尚們撞鐘、擊鼓誦經。那渾厚宏亮的鐘聲,在萬籟俱寂的夜裡,越傳越遠,很遠的地方都能聽到。
據說,以前聖積寺里有個叫做慧寶的老和尚。他四方化緣,修了聖積寺,但是還缺一口大鐘。廟無大鐘,太不相稱。於是他立下誓願,要化緣鑄一口大鐘。他出外化緣幾個月以後,用竹篾背了一口大鐘回來。和尚們見老師父用竹篾背鐘,都很驚奇地問:“我在外化緣鑄了這口二萬五千斤重的大鐘,正愁路遠沒法回來。這裡,來了一個老公公,給了我這皮竹篾,對我說:‘你用它背鐘,一個人就能背回去。’我照他的話做,果然背回來了。”於是和尚們就七嘴八舌地商量著怎樣安放這口大鐘。有的說:“放在大殿里,怕不占了半個大殿?”有的說:“這么重的鐘,乾脆掛在廟外黃桷樹上。”老和尚說:“哪有把鐘掛在廟外頭的道理?我們還是修個鐘樓吧!”他把廟裡的和尚都召集起來,在廟門前連夜趕修鐘樓。白天修、晚上修,整整作了七七四十九天,鐘樓修成了。老和尚仍然用那皮篾條把鐘掛上,然後對徒弟們說:“我還要出外去雲遊,你們等我走了三天以後再敲鐘。”和尚們都不知道老和尚是什麼用意,想問個明白。但老和尚走得急,只說了一句:“照我說的去做吧!”就出外雲遊去了。和尚們早就想聽聽這口鐘的聲音好不好。所以老和尚走了不多久,一個和尚就拿起鐘槌,想輕輕敲它一下,先聽聽聲音,只要老和尚聽不到就行了。他舉起鐘槌,剛剛一槌敲下去,只聽“咣”的一聲,那宏亮渾厚的鐘聲,在空中迥響,似春雷滾滾,越傳越遠,久久不絕,一直傳到了老和尚的耳朵里。這時,老和尚剛走了五里路,一聽這鐘聲,知道和尚們沒有按他的吩咐,提前敲了鐘。所以,以後這鐘聲就只能傳五里遠了。
後來,人們來到峨眉山,都要到聖積寺去看看那口一皮竹篾吊萬斤的大鐘。大家看到一皮竹篾能夠吊這么重的一口鐘,都感到很奇怪。因此一傳十、十傳百,不久就傳到當地縣官的耳朵里。這峨眉的縣官姓錢名迷,因為他愛財如命,所以老百姓就給他取了個綽號“錢如命”。這錢如命一貫貪得無厭,搜刮民膏。到峨眉縣不幾年,就搜颳了幾萬兩銀子。這傢伙又善於逢迎拍馬,每逢上司來縣巡察,他又送禮,又擺宴,整天跟在上司屁股後面轉。所以,雖然老百姓怨聲載道,但由於官官相護,也就被包庇過去了。
錢如命聽說聖積寺有口幾萬斤重的大鐘是用一皮竹篾吊的,他不相信,就親自去看,果然是真。他想,一皮竹篾又細又薄,怎能吊起萬斤重量?這皮竹篾一定是件寶物。當今皇上正在到處尋寶,要是我能把這件寶物送到皇宮去,皇上一定很高興,這一下不升官也要發財。
第二天,他就帶著兵丁來到寺積寺鐘樓,命人把事先準備好的鐵鏈,去換那皮篾條。寺里和尚呼說縣太爺帶人來取吊鐘的竹篾,都跑來請求道。“大人呀!這皮竹篾是我們老和尚背鐘帶回來的,取不得呀!取了菩薩就要降罪的!”那錢如命把眼睛一瞪:“什麼取不得?本官是一縣之主,為什麼一皮篾條都取不得?這竹篾我是取去獻給皇上的,皇上乃當今天子,菩薩也要讓他三分。”說罷,叫人把竹篾換了下來。那竹篾因為掛得久了,上面沾滿了灰塵,又黑又髒。錢如命一想,進貢給皇帝的寶物,就這樣送去,會惹得萬歲生氣。於是就拿著竹篾到附近一個池塘去洗。這池塘里,池水又乾淨又清亮。錢如命把竹篾放到水中擺來擺去地洗。隨著竹篾的擺動,池水忽然掀起幾丈高的浪濤,那竹篾在水裡游來游去,越游越長,一下變成了一條青龍,竄出水面,搖頭擺尾直向天上飛去。縣官嚇呆了,兩隻腳象篩糠一親,嘴裡不住地喊:“快救命!快救命!”那些兵丁只顧自己逃命要緊,誰還顧得上去救縣太爺?突然塘水掀起一個大浪,把縣官卷到水裡淹死了。以後,人們就把這個塘叫做“化寶塘”,把那座掛鐘的樓。叫做“老寶樓。”

山地特產

簡介
圖片
峨眉雪芽盛產於峨眉山海拔800-1200米處,常年雲霧空濛的赤城峰、白岩峰、玉女峰、天池峰、競月峰下和萬年寺一帶。茶葉具有扁、平、滑、直、尖的特點。
峨眉雪芽峨眉雪芽
峨眉山出產川貝母,為潤肺止咳之良藥。功能與主治: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用於肺熱燥咳、乾咳少痰,陰虛勞嗽,咯痰帶血。使用方法:煎水服或研粉沖服。使用禁忌:不宜與烏頭同用。
川貝母川貝母
硃砂蓮是峨眉山一種稀有名貴的藥材,夏季游山者因受暑熱而肚痛或胃痛,磨水飲服,見效特快。它以根莖入藥,性寒,味辛苦。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硃砂蓮硃砂蓮
峨眉山苦筍具有甜脆、味純、富含多種維生素等特點和清肝利膽、壯陽之功效。峨眉山建有苦竹基地5萬畝,輻射周邊區縣近7萬畝,年產鮮苦筍12萬噸,加工罐頭10000噸。
峨眉山苦筍峨眉山苦筍
白蠟又名蟲白蠟、川蠟,峨眉山是蟲白蠟的原產地,蟲白蠟屬世界珍稀特產,中國傳統出口商品。因只產於中國,被稱為“中國蠟”,又因主產於四川而稱為“川蠟”。
白蠟白蠟

旅遊開發

開發歷程

在峨眉山漫長的發展歷史過程中,按人類在峨眉山所進行的主要社會實踐活動,及其發展趨向研究,峨眉山的整個發展時可概分為:東漢以前的農耕時期,以農業耕作為主,幾乎沒有旅遊活動;東漢時期至公元19世紀中葉,是以宗教為主的發展時期,是峨眉山旅遊的初級階段,以峨眉山的寺廟建設為主,旅遊者主要是遊方僧侶;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70年代末,這時主要以科研為主的發展時期,峨眉山因為其豐富的地質生物資源和悠久的佛教文化成為科研工作者研究的熱點,這一時期旅遊者多為科研工作者、佛教參拜者為主,是峨眉山旅遊的發展階段,這一時期旅遊人數逐年增加,主要以佛教參拜,科學研究為主,旅遊業的發展基本還處於探索和無序階段。
20世紀八十年代以後是以峨眉山旅遊為中心的高速發展階段,1979年峨眉山管委會制定《峨眉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標誌著峨眉山風景名勝區旅遊進入有計畫、有規劃的發展階段,這一時期的旅遊主要以娛樂休閒,休假觀光,商務交流為主,遊客也主要是城市居民。

主要景點

名稱
簡介
圖片
萬佛頂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中海拔最高的風景名勝區及自然生態保護區,也是中國海拔最高的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地。從金頂向西橫行,是千佛頂。
峨眉山(中國佛教名山,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
金頂金佛
金頂是峨眉山的象徵,金佛是峨眉山的標誌。金頂是峨眉山景點和寺廟的匯集,48米高的四面十方普賢金像矗立在金頂。
峨眉山(中國佛教名山,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
接引殿宋時名新店,寺位於大山之麓,海拔高度2540米。歷經數次毀壞、重建,今殿於1997年落成,同年舉行了開光法會。
峨眉山(中國佛教名山,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
洗象池是峨眉山八大寺廟之一,位於峨眉山海拔2070米的鑽天坡上,由仙峰寺上行25華里,明時僅為一亭,稱“初喜亭”,後改建為庵,名初喜庵。
峨眉山(中國佛教名山,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