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峨眉山

《登峨眉山》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青年時期的詩作。這首詩通過寫登峨眉山時的感受表達了作者對仙界的嚮往。開頭寫未到峨眉以前對峨眉山的嚮往;接著寫峨眉山的景色,抒發詩人探幽訪勝的情懷、好道求仙的不羈性格,並寫出了峨眉山遠絕塵囂的境界。詩雖寫尋仙訪道,而更多的則是李白追求純真善美,反對虛偽醜惡的表現。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登峨眉山
蜀國多仙山,峨眉邈難匹
周流試登覽,絕怪安可悉
青冥倚天開,彩錯疑畫出。
泠然紫霞賞,果得錦囊術
雲間吟瓊簫,石上弄寶瑟。
平生有微尚,歡笑自此畢。
煙容如在顏,塵累忽相失
倘逢騎羊子,攜手凌白日。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縣西南。因兩山相對,望之如峨眉而得名,是著名的風景區,有“峨眉天下秀”之稱。
⑵邈:渺茫綿遠。
⑶周流:週遊。
⑷絕怪:絕特怪異。
⑸青冥:青而暗昧的樣子。
⑹泠然:輕舉貌。《文選·江淹雜體詩〉》:“冷然空中賞。”
⑺錦囊術:成仙之術。《漢武內傳》載:漢武帝曾把西王母和上元夫人所傳授的仙經放在紫錦囊中。
⑻瓊簫:即玉簫,簫的美你。
⑼微尚:指學道求仙之願。
⑽煙容:古時以仙人託身雲煙,因而稱仙人為煙容。此處煙容即指臉上的煙霞之氣。
⑾塵累:塵世之煩擾。
⑿騎羊子:即葛由。《列仙傳》卷上:“葛由者。羌人也。周成王時,好刻木羊賣之。一旦騎羊而入西蜀,蜀中王侯貴人追之上綏山。山在峨眉山西南,高無極也。隨之者不復還,皆得仙道。”

白話譯文

蜀國有很多仙山,但都難以與綿邈的峨眉相匹敵。試登此峨眉山週遊觀覽,其絕特奇異的風光景致哪裡能全部領略。青蒼的山峰展列於天際,色彩斑爛如同出自畫中。飄然登上峰頂賞玩紫霞,恰如真得到了修道成仙之術。我在雲間吹奏玉簫,在山石上彈起寶瑟。我平生素有修道學仙的願望,自此以後將結束世俗之樂。我的臉上似已充滿煙霞之氣,塵世之牽累忽然間已消失。倘若遇上仙人騎羊子,就與他相互攜手凌跨白日。

創作背景

此詩當作於唐玄宗開元八、九年(720、721年)間。李白二十五歲之前在蜀地,讀書遊學,先後兩次登上峨眉山。據裴斐《李白年譜簡編》,開元八年春李白游成都,隨即又登峨眉,作《登峨眉山》。據清人黃錫珪《李白年譜》稱:“開元九載,白游峨眉,有《登峨眉山》詩。”

作品鑑賞

此詩為五言古體,全篇十六句可分四段,每段四句。用入聲質韻,一韻到底。四段的首句,皆用平聲字作結,在音調上有振音激響的作用。雖是一首五言古詩,但在結構層次上是非常嚴整的。
首段“蜀國多仙山,峨眉邈難匹。周流試登覽,絕怪安可悉?”四句突出峨眉山在蜀中尤為名勝,無與倫比,為登覽游山,伏下線索。接著寫初到名山、親歷奇景。“周流”說登覽游賞當遍及峨眉古蹟名區。“試登覽”即初次登臨。“絕怪”指峨眉山岩壑幽深,群峰險怪,陰晴變化,景象萬千。“安可悉”極言峨眉山深邃,林泉勝跡,難以盡覓。
第二段首二句“青冥倚天開,彩錯疑畫出”具體寫峨眉山之高峻磅礴,秀麗無儔,奇光異彩,分列雜陳。讓人感到一登峨眉山,頓入清境,仿佛置身於圖畫之中。後二句“泠然紫霞賞,果得錦囊術”進一步寫登山以後的感受。言登臨峨眉山,沉浸于丹霞翠靄之間,心與天和,似能參天地之奧秘,賞宇宙之奇觀,得到了仙家的錦囊之術。
第三段“雲間吟瓊簫,石上弄寶瑟”接著描述詩人在這樣的山光掩映,雲霞飄拂的景象下面,歡快無極。弄瓊簫於雲霄,響徹群峰;彈寶瑟於石上,聲動林泉。怡情於物外,乃得償平生之夙願。“平生有微尚,歡笑自此畢”說明詩人早已絕情榮利,不慕紛華,在漫遊峨眉,飽覽山光之際,快慰平生,歡情已償。
末段前二句“煙容如在顏,塵累忽相失”:雲煙萬態,晴光霞影,呈於眉睫之前,大略指峨眉山頂的“佛光奇景”。在晴光的折射之下,人影呈現於雲影光環之間,不禁有羽化登仙之感,塵世百慮因而滌盡。末二句“倘逢騎羊子,攜手凌白日”。“騎羊子”,指峨眉山傳說中的仙人葛由,傳說他騎著自己刻的木羊入山成仙。詩人說:假如得遇騎羊子葛由,亦當與之攜手仙去,上凌白日,辭謝人間。
陸文華詩酒李太白》中說,此詩極寫峨眉之雄奇無匹,真令人有人間仙境之感,這就難怪詩人會飄飄然有出世之思了。他甚至幻想能遇到仙人葛由,跟著他登上絕頂,得到成仙。當然,當時的李白實際上並不想出世,他有著遠大的抱負,正想乾一番經國濟世的大業,峨眉奇景只是暫時淡化了他的現實功利心。不過,由此也不難看出,名山之游對李白超功利審美情趣的形成有著不容低估的影響。
此詩寫尋仙訪道,雖然是受時代環境的影響,更多的則是李白追求純真善美,反對虛偽醜惡的表現。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李白像李白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