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河(中國長江支流岷江的正源或最大支流)

大渡河(中國長江支流岷江的正源或最大支流)

大渡河,古稱北江、戢水、涐水、沫水、大渡水、濛水、瀘水、瀘河、陽、陽山江、 羊山江、中鎮河、魚通河、金川、銅河。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川省中西部,歷史上被作為中國長江支流岷江的最大支流。但從河源學上應為岷江正源。

大渡河發源於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境內阿尼瑪卿山脈果洛山南麓,上源足木足河(其上源為麻爾柯河、阿柯河,在久治縣)經阿壩縣馬爾康縣境接納梭磨河、綽斯甲河(杜柯河、多柯河)後稱大金川,向南流經金川縣丹巴縣,於丹巴縣城東接納小金川後始稱大渡河,再經瀘定縣石棉縣轉向東流,經漢源縣峨邊縣,於樂山市城南注入岷江,全長1062公里(一說1050公里),流域面積7. 77萬平方公里,大渡河支流較多,流域面積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28條,10000平方公里的2條,河網密度0. 39。

大渡河流域為中國地質災害高易發區,發現地質災害隱患點2212處,以滑坡土石流為主。大渡河水力理論蘊藏量豐富,可開發裝機2336.8萬千瓦。1935年5月,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途中,曾經強渡石棉縣安順場渡口和奪取瀘定縣城西橫跨大渡河的瀘定橋。流域內旅遊資源豐富,著名的峨眉山、貢嘎山、海螺溝、金口大峽谷都有獨特的旅遊景觀。

(名片圖:大渡河金口大峽谷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渡河
  • 別稱:沫水、大渡水、濛水、瀘水、陽山江、金川、銅河
  • 所屬水系:中國長江支流岷江支流
  • 地理位置:四川省西北部
  • 流經地區:青海省、四川省阿壩、甘孜、雅安、樂山
  • 發源地青海果洛山南麓久治縣尕尕烏喀
  • 主要支流綽斯甲河梭磨河小金川、尼日河、青衣江、
  • 河長:1062公里(一說1050公里)
  • 平均流量:1500立方米/秒(福祿站)
  • 流域面積:7. 77萬平方公里
  • 河網密度:0. 39
  • 河口:樂山市蕭公嘴
幹流概況,河道走向,河道特徵,水文特徵,主要支流,水利概況,水電開發,灌溉工程,航道航運,流域概況,地質災害,社會經濟,景觀名勝,歷史文化,

幹流概況

河道走向

傳統上,認為大渡河在大金川以上有三源:梭磨河綽斯甲河(上源為青海的杜柯河、多柯河)、足木足河(腳木足河,上源青海的麻爾柯河(瑪可河)),現代一般水文水利資料以足木足河為正源。
大渡河以瀘定以上為上游;瀘定至樂山市銅街子為中游;銅街子以下為下游。
大渡河源頭地區青海省果洛山大渡河源頭地區青海省果洛山
正源足木足河(又作腳木足河)發源於青海省巴顏喀拉山脈的最高峰果洛山東南麓的久治縣哇爾依鄉尕尕烏喀(一說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達日縣滿掌鄉境內的莫壩東山西麓,源頭坐標為東經100度17分32秒,北緯33度23分16秒,源頭海拔高程4579米。),上源稱麻爾柯河(塔瑪河、滿日塔瑪,瑪可河),東南流經久治縣東塔,於白玉左納俄柯(俄曲)後,東南匯入至班瑪縣多貢瑪。南過尼木達,右納瑪爾曲(又稱馬可河、馬兒曲、馬柯河,其左支為滿掌河);轉南偏東經班瑪縣城東,又南過亞日堂(亞爾堂)、燈塔、下科培,轉東,右納恩則柯(又作則柯),左納啞巴溝、折爾朗溝;又東為川青界河;過燈塔鄉大安孕(達阿爾),轉南進入四川省境為壤塘縣阿壩縣之界河。麻爾柯河在青海省的集水面積6341平方公里,河長210公里,落差780米,多年平均流量60.3立方米/秒。
麻爾柯河青海省班瑪縣瑪柯河林場段麻爾柯河青海省班瑪縣瑪柯河林場段
在四川省境內,繼又右納則曲,以下稱麻爾柯河(又作麻柯、馬爾曲、麻爾曲、麻兒曲);又東流右納莫柯;即入阿壩縣境,過耿達至伊俄,右納格浪河、左納莫朗河、果朗溝;再東過柯河鄉,左納阿嘎木朵河,右納亞朗河;至達格娘,左納尼柯;過錯昆後轉南至奪溝,右納目傑柯;又南至色爾古,左納大支流阿柯,以下即稱足木足河(又作腳木足河)。南行又轉東南,為阿壩與馬爾康二縣界河,左納奪壤拉雜溝;至射江轉南入馬爾康縣境,至日部鄉,右納木郎溝。轉東南過康山(達維),右納木爾甲河,協果溝,左納熱水塘溝、科拉基溝;再右納瑪爾達布溝、阿拉林溝;又過三大坪轉東南行,左納茶堡河;南過腳木足鄉,此處有足木足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積1989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238立方米/秒(30年),水位變幅5.9m。
大渡河上源麻爾柯河阿壩縣柯河鄉段大渡河上源麻爾柯河阿壩縣柯河鄉段
過站南流,左納大支流梭磨河,右納瑪綽溝;轉西南過白灣鄉,於雙江口右納大支流綽斯甲河。以下改稱大金川,為馬爾康縣金川縣之界河;右納可爾因溝;轉東南流,左納米洞溝;南至黨壩鄉,右納卡拉腳溝,左納盤龍河;又南入金川縣境,右納灑瓦腳河;其下咯爾鄉處有大金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積40484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520立方米/秒(32年),水位變幅6.4m。
大渡河金川縣城段大渡河金川縣城段
大渡河再下南至金川縣城東,左納西里寨河。又西南行,右納獨松溝;曲折南行,右納協斯曼溝;至安寧鄉,右納獨腳溝,左納安寧溝、炭廠溝、曾達溝;西南流為金川、丹巴二縣界河;左納沈足溝;過耿扎,乃入丹巴縣境,右納甲斯溝。南過巴底鄉,左納麥爾溝,右納二甲溝、水卡子溝;又左納燕耳岩溝;南過巴旺鄉後,右納大支流革什扎河;在丹巴縣城北又右納大支流東谷河;東過紅軍橋(川口),又左納大支流小金川,以下始稱為大渡河。此處有丹巴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積5273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741立方米/秒(29年),水位變幅10.6m。東南過格宗鄉(又稱小成都),右納格宗溝;又左納汗牛河;以下即入康定縣境。左納門子溝;又南至孔玉鄉前,右納大里溝;又南至巴()孫口,右納巴()剔溝,又左納野牛溝;南至下索子,右納座棚溝,左納金湯河;又右納羊廠溝;南過始咱鎮(魚通),右納大支流康定河。南過烹壩後,即入瀘定縣境,有瀘定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積58943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895立方米/秒(19年),水位變幅6.7m。過站至瀘定縣城西。大渡河上游段即止於此。
大渡河康定縣姑咱鎮段大渡河康定縣姑咱鎮段
大渡河南過瀘定縣城,又過著名之鐵索橋,右納磨河。再南經冷磧鎮,於河口左納花園溝,又南至貓子坪右納雅家埂河;又南至茅草坡,右納兩岔河,再右納田灣小河後,入石棉縣境。南偏東流至安順鄉,右納松林河;再右納小水溪;折東偏北右納南椏河,過石棉縣城,以下有石棉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積6594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200立方米/秒(27年),水位變幅6.8m。過站過永和、迎政,曲折東偏北行,右納響水溝,右納拉爾壩溝;又左納高橋溝,右納耍耍溝;東北流為石棉、漢源二縣界河,至小堡右納宰騾河,左納大沖河;以下有一河曲,東入漢源縣境。過青富鄉,左納流沙河;轉東偏南左納白岩河,右納西街河;又轉南為漢源、甘洛二縣界河。過瀑布溝,南至尼日,右納尼日河;轉東行有成昆鐵路與之平行延伸。過烏斯河鎮,轉北偏東,左納馬托溝、皇木溝;又轉東偏南,入金口河區,右納小河子。曲折向東北至金河鎮,左納順水河;轉向東南,為金口河區與峨邊縣之界河。右納官料河後,東入峨邊縣境,東過羅回,入龔嘴水庫區,有沙坪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積7501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370立方米/秒(20年),水位變幅11.7m。
大渡河漢源縣金口河區段大渡河漢源縣金口河區段
過站右納白沙河,又東過峨邊縣城北,折東北流過葛凡、新場,左納龍池河。又東過共和,轉南繞一河曲,又東北,為峨邊縣與峨眉山市之界河。過毛坪鎮右納小河。又東過楊旋,為峨邊縣與樂山市之界河;於范店鄉左納范店溝,南有龔嘴水庫重力壩址。再東南入銅街子水庫區,過五渡鎮、田村、張山,又為樂山市與沐川縣之界河。再東入樂山市境,折北至銅茨鄉(銅街子)。中游段即止於此。
樂山岷江和大渡河匯合處(右為岷江)樂山岷江和大渡河匯合處(右為岷江)
大渡河經銅街子大壩北行,至福祿鎮,此處有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積7645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490立方米/秒(48年),水位變幅7.8m。河道向北轉西,經葫蘆鎮後,左納軫溪;再北行經沙灣鎮,轉向東北,出山區而進入丘陵區,河道顯著增寬,河谷最寬處達3公里,多投道沙洲。在潭壩鄉右分沫江堰(引水流量10~12立方米/秒,總乾渠長19公里,灌溉農田6.5萬畝)。於嘉農鄉左分紅貓堰(引水流量3.3~4.5立方米/秒,乾渠長14公里,灌溉農田1.7萬畝)。於安谷鄉右分泊灘堰(引水於渠27公里,灌溉農田3.3萬畝)。又於水口鎮左納臨江河峨眉河;於草鞋渡左納青衣江,東行至蕭公嘴與松潘流來的岷江相匯。下游段即止於此。

河道特徵

流域內地形複雜,經川西北高原、橫斷山地東北部和四川盆地西緣山地。在綽斯甲河口以上上游上段屬海拔3600米以上丘原,丘谷高差100-200米,河谷寬闊,支流多,河流淺切於高原面上,曲流漫灘發育。至瀘定為上游下段,河流穿行於大雪山與邛崍山之間,河谷束狹,河流下切,嶺谷高差在500米以上,谷寬100米左右,谷坡陡峻,河中巨石梗阻,險灘密布。其中馬奈至長河壩一段落差562米,比降千分之4.6,兩岸山地高出江面1000-2000米,谷坡40-80度之間,丹巴附近有壁立的懸崖,谷寬300-800米,河中水深、流急。中游瀘定至石棉,蜿蜒於大雪山、小相嶺與夾金山、二郎山、大相嶺之間,地勢險峻,谷寬200-300米,谷坡40-70度,水面寬60-150米,河中水深流急;沿河有多處面積較廣的沖積錐、洪積扇,向南河面逐漸展寬,河漫灘、階地斷續分布。石棉以下的下游段,河流急轉東流,繞行於大相嶺南緣,橫切小相嶺、大涼山北端及峨眉山後進入四川盆地西南部的平原丘陵地帶,沿河兩岸山勢漸緩,河谷漸闊,漢源至峨邊的局部河道狹窄,河寬約60-100米,谷坡陡峭;軫溪至銅街子河長63公里,直線距僅7公里,形成一大河灣。河流兩岸階地分布廣泛,並有較大面積的階地。沙灣以下,河流進入樂山沖積平原。下遊河中有河漫灘、沙洲分布。

水文特徵

流域上游上段為冬冷夏涼,全年少雨的高原山地氣候,年降水量500-750毫米,以降雪為主,積雪期可達5個月。其餘地區屬季風氣候,一般具冬暖、夏熱、濕潤多雨的特徵,年降水量1000毫米,瀘定、石棉右岸地區1200-1500毫米,下游部分地區可到1400-1900毫米。暴雨多集中於中、下游地區的5-9月,7、8兩月尤為突出。
河川徑流主要來自降水。下游福祿鎮水文站45年統計,多年平均流量1500立方米/秒。有較豐富的地下水和冰雪融水補給(約占總量的20%)調節,徑流變化較小。福祿鎮,年內最大月(7月)水量為最小月(2月)水量的8.8倍,年徑流的變差係數不足0.10,最大年平均流量1820立方米/秒(1938)為最小年平均流量1170立方米/秒(1973)的1.5倍。
大渡河水系呈羽毛狀分布,徑流主要由降雨形成,部分為融雪補給。由於流域面積大,植被良好,上游第四紀覆蓋層利於下滲和滯流,徑流年際變化不大,年內分配比較均勻,洪枯水量差別不大。據下游福祿鎮,水文站觀測資料統計,多年平均流量1510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徑流量473億立方米,徑梳模數相當於黃河的十倍,年平均徑流量也超過黃河。豐水年的年水量達627億立方米,為多年平均的1.32倍,最枯年份的水量也有356億立方米,占多年平均值的0.75%。
河流洪水頻繁,近200多年有記載的洪水50餘次,多發生於中、下游地區,以下游為甚。《漢源縣誌》記載200多年來發生過25次洪水,如清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民國18年(公元1939年),都曾發生過大洪水。《樂山縣誌》記載,清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亦發生過大洪水。據《四川省五百年旱澇史料》統計,大渡河沿河14個主要城鎮,受洪災的8座,被淹沒的5座。
大渡河是岷江泥沙的來源地,福祿鎮多年平均含沙量0.475公斤/立方米,年輸沙量2247萬噸,為岷江福祿鎮大渡河口以上年輸沙量44%。
巨大的落差、豐沛的水量、狹窄的河谷,形成大渡河富饒的可開發的水力資源。全流域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達3132萬千瓦,其中四川境內有3012萬乾瓦,是四川各江河水力資源總量的20.6%。最令人注目的是幹流雙江口至銅銜子這593公里長的河段,天然落差達1827米,水能蘊藏量1748萬乾瓦,占了主流域的一半多,平均每公里河長就有水力資源3萬千瓦。在大渡河水力資源蘊藏量中,四川省境內可供開發利用的有2337萬千瓦,其中幹流有2040萬千瓦,與全國各大江河相比,位居第四。
除了大渡河幹流水力資源豐沛外,其支流卓斯甲河、小金川、瓦斯溝、田灣溝、南椏河、牛日河等6條支流的水能蘊藏量都超過50萬千瓦。大渡河列為國家十大水力資源基地之一。四川省境內,水力資源蘊藏量有3102.4萬千瓦,可開發量2336.8萬千瓦。

主要支流

梭磨河,大渡河東源腳木足河左岸一級支流,發源於紅原縣壤口鄉境內的羊拱山西北麓,壤口以上稱壤口爾曲,壤口以下稱梭磨河。流經刷經寺、馬塘、王家寨、梭磨、卓克基、馬爾康、松崗等地,於熱足下游2公里處匯入腳木足河。流域面積3015平方公里,河流全長182公里,河道平均坡降10.2‰,河口多年平均流量60立方米/秒。
梭磨河馬爾康縣城段梭磨河馬爾康縣城段
茶堡河,發源馬爾康縣梭核磨鄉北部大青坪,由東向西在龍頭攤匯入腳木足河,長67公里。
綽斯甲河,源於青海省班瑪縣,上游稱杜柯河(多柯河)。自色達縣東北進入四川省境,向東南流經壤塘接納色曲河後始稱綽斯甲河,漸轉東流,經金川縣境,於金川可爾因注入大渡河(大金川),長365公里,流域面積1.96萬平方公里,是大渡河上游最大支流。綽斯甲河主要支流有色曲和俄日溝。流域面積分別為983和570平方公里,河長為64和60公里。這些較大的支流均自右岸匯入,形成不對稱的羽狀水系。流域位於川西北高原,上游流經海拔4400-4900米丘原面上,河谷寬闊,下切較淺,省界至壤塘一段河道比降為千分之4.8。入壤塘後河流下切,河谷深狹,嶺谷高差300-400米。其下至河口河谷逐漸展寬,河床比降千分之6.7。上游地區氣候長冬無夏,春秋短,年平均氣溫在0℃以下,中、下游地區氣溫有所上升,在河谷區氣候乾燥,年降雨量700毫米左右,5-9月可集中全年降水總量的80%。降水和季節性冰雪融水是河川徑流的來源。經推算河口多年平均流量191立方米/秒,年徑流總量60.2億立方米。據相嶺流域(足木足)資料,徑流年內變化較大,最大月與最小月水量比值超過10倍;徑流年際變化不大,其變差係數在0.2以下。水力資源蘊藏量164.3萬千瓦,可開發量40.4萬千瓦。
革什扎河,是大渡河上游右岸一級支流,河流主源發源於金川縣境內赫朴倫溝,自北向南經藏木道納入瑪耳溝後稱格希溝,繼續南流過熱水塘,至丹東與右岸支溝雀兒溝匯合後稱邊耳溝,後流經三十班、熱洛等地,在兩河口右岸納入黨嶺河後始稱革什扎河。革什扎河折向東南,過邊耳、火地,至二瓦槽於左岸納入磨子溝,後經大桑、楊柳坪、布科等地,於索斷橋匯入大渡河。革什扎河全流域集水面積2533平方公里,幹流全長94.4公里,平均坡降31.0‰。
東谷河,大渡河上游右岸一級支流,發源於道孚縣境內大雪山以及丹巴縣康定縣交界的大炮山等山脈,河流分為兩源,南源稱氂牛河,西源為沙沖溝,至陡水岩處兩河匯合後即稱為東谷河。自西南往東北方向經東谷、水子等鄉後于丹巴縣城西端注入大渡河。東谷河全長83.4km,天然落差約2750m,河道平均坡降27.34‰,河口以上控制流域面積1840km2,河口以上多年平均流量38.6m3/s。主源氂牛河台站~陡水橋匯口,河長40.97km,天然落差1303m,河道比降31.8‰;次源沙沖溝的祖尤溝口~陡水橋匯口,河長15.5km,天然落差575.0m,河道比降37.1‰;東谷河幹流陡水橋~河口,河長22.5km,天然落差363m,河道比降16.1‰。
小金川,發源於邛崍山,向西流到丹巴附近人大金川,小金川沿河產砂金。又為土司名,治今四川小金,清乾隆間改土歸流,為懋功屯務廳。小金川為大渡河左岸一級支流,幹流長151千米,自然落差2340米,流域面積5323平方千米,河口處多年平均流量每秒103立方米,多年平均年徑流量29億立方米。
汗牛河,位於小金縣西南部,注入大渡河,全長37.5公里,流域面積627.81平方公里,總落差2660米,平均比降793.3‰,其高山峽谷景象極為驚險壯觀。
康定河,大渡河支流。又名瓦斯溝,因流經康定城,故名。位於四川省西部,康定縣東北部,大雪山的折多山東坡。源自康定縣、丹巴縣交界處的大炮山南麓、海子山東側埡日阿錯以北海拔4800米處,上游名雅拉河,向東南流經中谷、王母、雅拉等村鄉,至康定縣納折多河後為下游,始稱康定河,轉東流經升航、日地、瓦斯,至冷竹關匯入大渡河。全長78千米,流域面積1 530平方千米。河口年平均流量45.3立方米/秒。河水靠降水、地下水及冰雪融水混合補給。康定以上雅拉河沿岸有二道橋、牛窩溝、熱水塘、大蓋等溫泉(牛窩溝泉水溫90℃左右)。雅拉河右岸折多山峰東北有木格錯,又稱長海子,海拔3 780米,面積2平方千米,湖水經牛窩溝至王母村注入雅拉河。河口水位海拔1 384米,全河落差3 416米,平均比降43.8‰。坡降大,水流湍急,水力資源豐富,蘊藏量約58.2萬千瓦,下游康定河段為47.58萬千瓦,建有中型水電站。
磨西河,其主流有2條,一條發源於黑海子,納大桿溝、小河子溝、喇嘛溝,流經雅家埂,稱為雅家河;另一條為冰川型河源,發源於貢嘎山北坡冰川雪山口,為燕子溝、納南門關溝、磨子溝、海螺溝。兩支流於磨西鎮吊嘴匯合,稱磨西河,流徑大烏科,從金光、繁榮兩地之間穿過匯入大渡河。磨西河全長43公里,有支流26條,流域面積923平方公里,首尾落差3000米,比降51.3‰,年均流量23.26立方米/秒,枯水量9立方米/秒,水能蘊藏量19萬千瓦。
南椏河,發源於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龍縣,流經涼山自治州的冕寧縣,再到雅安市的石棉縣後,就注入了大渡河。全長78公里,自然落差1714米,是一條被梯級開發中小型水電的黃金水道。
宰騾河,為大渡河中游右岸的一級支流,發源於大山埡口,河源高程 2800m,上游 支流密布,整個水系呈樹枝狀發育。河流大致從南向北流,經漢源縣窯廠、平壩、平等、河 南鄉,於小堡鄉鹽井村納入右岸較大支流林羅溝後,經小堡鄉團結村、高坪村,於小堡藏族彝族鄉注入大渡河。流域內主要為高山,山高坡陡,河谷深切,呈“V”型, 流域內植被較好,森林覆蓋面積約 90%,人煙稀少,水土保持良好。
西街河,為大渡河中游右岸的一級支流,發源於甘洛縣俄洛村附近,河源高程 2600m。河流大致從南向北流,經俄洛、鳳窩、然莫、冒水洞,於漢源縣桂賢鄉中心村注入大渡河。流域內主要為高山,山高坡陡,河谷深切,呈“V”型,流域內植被較好, 森林覆蓋面積約 90%,水土保持良好。
流沙河:流沙河是因含沙量多而得名,古名“漢水”,亦名“漢川水”,是大渡河在漢源縣境內的最大支流。發源於飛越嶺西麓,源頭有兩支:北支林口溝,源出桌子山;南支黑石溝,源出扇子山。兩支在三交鄉林口匯合後始稱流沙河。主要支流有乾溪壩溝、游鹿口溝、李西溝、黑石河等。全流域有大小支流溪溝107條,流經宜東、清溪、九襄、富林等25個鄉(鎮),於富林鎮楊泗營匯入大渡河,全長71km,流域面積1170.3k㎡,天然落差2547米,平均比降37.3‰,多年平均徑流量為22.9m3/秒,最大徑流量1020m3/秒,理論蘊藏量13.82萬千瓦,可開發量2.95萬千瓦,占21.3%。最大含沙量為96.6公斤/m3,含沙量名列全省第一。
尼日河,原名牛日河。上游喜德境內稱尼日波河;越西河褲檔溝出口與越西河匯口以上稱普雄河,河谷較為開闊,水流平緩;匯口以下稱漫灘河,進入峽谷區;甘洛境內呷日段稱果覺河,甘洛縣城以下稱尼日河,此段河流深切,河床平均比降11‰。
魚洞河,發源於峨邊彝族自治縣楊河鄉境內的大團岩,上游稱為楊河,流經楊河鄉的茶園、仲子兩個村,再經毛坪鎮茶雲、高山、恆心、凡山等村在小河子與大渡河匯流,全長28.2公里,是峨邊第三大河流。
臨江河,發源於峨眉山前山的大坪、偏橋溝、土地關,有兩條主流,一是大溝,二是張溝。主要支流有發源於二峨山的柳溪河、沙溪河。臨江河流經峨眉山市高橋鎮、羅目鎮、九里鎮、樂都鎮的雷腳山、樂山市中區臨江鎮、平興鄉、倒拐店、水口鎮。全長50公里。在臨江河畔匯集了以仙洞為代表的岩洞群、道教名地豬肝洞、峨眉山曾經最大的古剎靈岩寺、神奇的民間傳說、秀麗的山山水水。
峨眉河,古稱“鐵橋河”,又名符汶河,笥存志云:“符汶之名,以黑白二水故也。”。峨眉河主要發源於峨眉山前緣的弓背山、神掛山、尖峰頂一帶,在黃灣鄉桅桿坪(麻子壩)合流。另一源頭來自石筍峰、九老洞的黑白二水,經清音閣合流,至黃灣鄉的兩河口匯入峨眉河。峨眉河河道蜿蜒曲折,途中主要支流河有川主河(袁溝河)、雙福河、虹溪河、黑橋河;在流經峨眉山市的黃灣、川主、綏山、符溪等鄉鎮後,流入樂山市中區蘇稽鎮、水口鎮,最後在水口鎮羅李壩匯入大渡河。峨眉河是大渡河在樂山市境內的一條主要支流,全長60公里,其中在峨眉山市內的河道長45.8公里。
青衣江,長江支流岷江支流大渡河支流,主源為寶興河,發源於邛崍山脈巴朗山夾金山之間的蜀西營(海拔高程4930米),流經寶興在飛仙關處與天全河、滎經河匯合後,始稱青衣江,經雅安、洪雅夾江于樂山草鞋渡處匯入大渡河。
老廠溝,相傳清代曾在此設廠採辦皇木,因命老廠溝。發源於蓑衣嶺埡口南面,最上游稱花仙溝。由北向南縱貫永利鄉,在成昆線上著名險關勝景“一線天”注人大渡河。全長11千米,流域面積54.3平方千米,天然落差1090米。沿幹流兩側多石灰岩,潛流多。支流少,因而流量小,春季僅0.03m3/秒。

水利概況

水電開發

據1987年統計,屬於大渡河流域裡的壤塘、金川、小金、馬爾康、丹巴、瀘定、石棉、漢源、全口河區、甘洛、峨邊、峨眉等12個縣、市、區,已經在眾多支流上建起了434處水電站,總共裝機520台,容量總計達到8萬千瓦。部分屬於大渡河流域的阿壩、紅原、康定等13個縣、市,已建小水電站339處,裝機411台,裝機容量達6萬千瓦,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利用大渡河的水力資源。位於小涼山區的峨邊彝族自治縣裡,大渡河和它的42條大小支流,如官料河、西河、長灘河、茨竹河、白沙何、楊河等共擁有水能資源125萬乾瓦,近期可供開發利用的就有87處,裝機容量可以達到32萬乾瓦。到1988年底,全縣已建成小水電站44座,裝機容量1.28萬千瓦,年發電量7千多萬度;縣內人平裝機容量近100瓦、人均年發電量達到561度。現在正建的大堡電站、五渡電站和楊河電站,完成後可再裝機2.3萬多千瓦。目前,全縣已有100%的鄉、95%的村、88.1%的組和91%的農戶用上了電。農村用電可靠率達到90%,城區供電可靠保證率達到97%。實現了初級農村電氣化。
幹流電站
深溪溝水電站,為大渡河幹流規劃的第十八級電站,電站安裝4台單機容量165兆瓦的軸流轉槳式水輪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660兆瓦,電站以500千伏電壓等級接入電力系統。2006年4月主體工程開工,2011年6月29日,4台機組全部投產。
大崗山水電站,大崗山水電站位於大渡河的四川省雅安市石棉縣境內,為大渡河幹流規劃的第14個梯級電站。壩址距下游石棉縣城約40公里,距上游瀘定縣城約75公里。水電站裝機總容量260萬千瓦,計畫安裝4台65萬千瓦機組,是大渡河流域第二大水電站,電站建成後,將以500千伏一級電壓接入四川電網,並以網對網方式參與“西電東送”。壩型為混凝土雙曲拱壩,最大壩高約210米,設計正常蓄水位1130.00米,工程計畫2014年底首台機組投產發電,2015年7月全部投產發電,2016年竣工,施工總工期95個月。大崗山水電站是大渡河幹流中游上段具有周調節性能的高壩大型水電站,電站樞紐建築物由混凝土雙曲拱壩、水墊塘及二道壩、泄洪隧洞、引水及尾水建築物、發電廠房、開關站等組成,發電廠房為地下式,廠內安裝四台水輪發電機組,每台裝機容量為650兆瓦,總裝機容量2600兆瓦。工程於2005年正式動工修建,2011年9月大壩第一倉砼開始澆築。
大崗山水電站大崗山水電站
瀑布溝水電站,是大渡河幹流梯級規劃22個電站中的第17個梯級電站,是大渡河中游的控制性水庫,是以發電為主,兼有防洪、攔沙等綜合利用效益的大型水利水電工程。電站下游是已建的龔嘴、銅街子水電站,距成都市直線距離200公里,地理位置適中,對外交通方便。電站壩址位於大渡河中游尼日河匯合口上游覺託附近,地跨四川省西部漢源和甘洛兩縣境,瀑布溝水電站採用壩式開發,壩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積68512平方公里,其多年平均流量1230立方米/秒,年逕流量388億立方米,總庫容53.9億立方米,其中調洪庫容10.56億立方米,調節庫容38.82億立方米,為不完全年調節水庫。電站總裝機容量3300兆瓦,多年平均發電量145.8億千瓦.h。瀑布溝水電站由中國水電顧問集團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設計。電站前期工程於2001年11月動工,主體工程2004年正式開工,2005年11月截流,計畫2009年第一台機組發電、2011年工程完工、總工期93個月。工程靜態投資約169億元,動態總投資203億元,水庫移民101830人。
瀑布溝水電站瀑布溝水電站
龔嘴水電站,總裝機容量為70萬千瓦,位於四川樂山,是大渡河下游末端的第二個水電站,兩岸高山峽谷,懸崖峭壁,東臨峨眉山、西接小涼山。大渡河全長1050公里,流域面積為77400平方公里,屬青藏高原東南的延伸部份,發源於青海果洛山南麓,流經草鞋渡匯入青衣江,于樂山注入眠江。電站距樂山市40公里。成都165公里、西昌190公里、重慶285公里,故位置較為適中。地質列系花崗岩,大壩為混凝土重力壩,壩後式廠房,分地面、地下布置。大壩底寬74公尺,高85公尺,頂寬21.6公尺,長447公尺,總庫容為3.1億立方米。大渡河的徑流來源是降雨,降雨量上游600~700毫米、下游130毫米,且集水面積大,故其徑流豐沛,多年平均流量為1530秒立方米。電站於1966年6月施工,71年12月26日第一台機組發電,78年12月30日全部投產發電。電站總資約5億元。電站設計水頭為48公尺,過流量為240秒立方米。
銅街子水電站,位於四川省樂山市境內,是大渡河流域梯級開發下游最後一級電站。電站距上游龔嘴水電站33公里,距成昆鐵路軫溪車站17公里,以發電為主,兼顧漂木和下游通航。裝機容量60萬千瓦,保證出力13萬千瓦,多年平均年發電量32.1億千瓦·h。主壩為混凝土重力壩,最大壩高79m。工程於1985年開工,1992年12月第1台機組發電。電力納入四川電力系統。壩址以上流域面積7.64萬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490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年徑流量473億m,500年一遇設計洪水流量13100立方米/秒,萬年一遇校核洪水流量16400立方米/秒,設計洪水水位474.6m,校核洪水水位477.7m,正常蓄水位474m,汛期限制水位469m,死水位469m。總庫容2.0億立方米,調節庫容0.3億立方米,為日、周調節水庫。
沙灣水電站,位於四川省樂山市沙灣區葫蘆鎮河段,為大渡河幹流下遊河段梯級開發的第一級水電站,上游梯級為已建的銅街子水電站,下游梯級為正在籌建的安谷水電站。壩址距樂山市44.5公里,距成昆鐵路軫溪火車站約7公里,壩址左岸有省道103公路通過,交通方便,地理位置優越。工程開發任務以發電為主,兼顧灌溉和航運。水庫正常蓄水位432.0m,相應庫容4554萬立方米,水庫總庫容4867萬立方米。電站安裝4台單機容量120兆瓦的軸流轉槳式水輪發電機組,裝機總容量480兆瓦。工程樞紐由左岸混凝土面板砂礫石壩、閘壩儲門槽段、泄洪沖沙閘、發電廠房、右岸接頭壩、尾水渠等建築物組成。已於2009年4月投產發電。
安谷水電站,是大渡河幹流梯級開發中的最後一級,樞紐位於樂山市沙灣區嘉農鎮(左岸)和市中區安谷鎮(右岸)接壤的大渡河幹流上。壩址位於樂山安谷河段的生薑坡,距上游在建沙灣水電站35公里,下游距離樂山城區15公里。安谷水電站將安裝4台19萬千瓦和1台1.2萬千瓦軸流轉槳式水輪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77.2萬千瓦,年均發電量31.44億千瓦時。按照2011年二季度價格水平測算,工程靜態總投資82.05億元,動態總投資96.99億元。該電站為二等大(2)型工程,擋水建築物洪水標準按100年一遇設計,2000年一遇校核。施工採用樞紐明渠導流方式,工程設計總工期54個月。電站投產以後,以220千伏一級電壓接入四川電網系統。
支流電站
南椏河梯級水電規劃為“一庫六級”方案,自下而上分別為大渡河邊電站、洗馬姑電站、南瓜橋電站、姚河壩電站、栗子坪電站和冶勒電站(龍頭水庫)。姚河壩電站和冶勒電站已分別於2001年9月和2005年12月建成投產,栗子坪電站2013年年內投產發電。
冶勒水庫冶勒水庫
洗馬姑電站,它位於石棉縣境內,60年代建成發電,裝機2萬千瓦。南瓜橋電站,也位於石棉縣境內,1983年建成,裝機3台容量12萬千瓦,年發電量達6.53億度。
南椏河發電廠,系南椏河流域第三級電站,位於四川省雅安市石棉縣境內,閘首距石棉縣城21公里,廠房距石棉縣城11公里。電廠總裝機容量12萬千瓦,年發電量7.48億千瓦時,現有在冊職工374人,其中: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30人,具有高級職稱7人、中級職稱67人。電廠始建於1971年7月,1984年5月竣工,工程造價2.1億元。
五渡水電站,位於峨邊縣五渡鄉境內,大渡河龔嘴至銅街子河段間的支流足漕溪上。電站為水庫區移民安置的補償性舉措,由地方集資興建,屬五個鄉共同聯辦的鄉鎮企業。電站為徑流引水式,設計水頭178m,最大引用流量3.78立方米/秒,裝機容量5000千瓦,保證出力1528千瓦,年平均發電量2915萬千瓦·h。首部樞紐壩型為底欄柵壩。
汗牛河水電站,位於四川省阿壩州小金縣、甘孜州丹巴縣境內,為阿壩州小金縣汗牛河流域水電規劃三級開發方案中的最後一級水電站。電站採用低閘引水式開發,額定水頭473m,正常蓄水位2464.5m,電站裝機容量60兆瓦,多年平均發電量2.733億千瓦.h,年利用小時4560h,工程總投資48211.09萬元。汗牛河水電站已於2012年5月開工建設,計畫於2015年3月建成投產,總工期34個月。

灌溉工程

沫江堰,修建於1971年,從沙灣區譚壩鄉大溝處引水,沿大渡河右岸山脈開渠,穿羅一隧洞、石灰廠隧洞、草壩隧洞,主幹渠在挺心渡槽出口處結束,全長22.19公里。乾渠從挺心渡槽出口經挺心分水閘至碧山二級站結束,全長11.53公里。乾渠以下分右乾渠和中乾渠。2005年,受沙灣電站建設的影響,取水口向上游延伸至大溝處,採用深井式閘門引水,工程全長94.5公里,設計灌溉面積8.15萬畝,灌溉沙灣區、市中區和五通區3個區9個鄉鎮77個村474個組的6.28萬畝有效灌面。同時為樂山市挺心水電站提供發電用水及沫江堰灌區10多萬人畜飲用水。
紅貓堰,始建於明朝,屬中型引水自流灌溉工程。設計引水流量3.5立方米/秒,取水口位於大渡河叉河,沙灣區姚河壩,1998年,由於河床變遷,沙灣堤防工程整治,取水口改為沙灣區豐都廟,引流經1.5公里的河床進入首部樞紐,樞紐有攔河溢流壩,渠道有進水節制閘和沖河閘各一座。灌區有乾渠1條14公里,支渠1條3.3公里,斗渠10條,灌溉沙灣區加農鎮、市中區羅漢鎮和水口鎮25個村,150個組,設計灌溉面積1.76萬畝,1984年“三查三定”核定全灌區有效灌溉面積1.52萬畝,其中自流1.37萬畝,2002年起,工程灌溉面積為1.25萬畝,按現行水價,年徵收水費38萬元。
泊灘堰,渠首位於樂山市市中區西南的安谷鎮境內,於大渡河右岸,無壩明渠引水,屬中型渠堰。引水流量7.5立方米/秒。配套乾渠1條長27公里,支渠4條長27公里,鬥龍渠80條長150公里,以及渠系建築物等。灌溉大渡河右岸與岷江右岸的農田,包括安谷、車子、冠英、西容四鎮,共53個村(社)。灌面5.8萬畝,目前減至2.8萬畝。逾2.6萬戶、8.8萬人受益。據明萬曆《嘉定洲志》載,安谷壩等利於農耕,在明代就有泊灘堰、楠木堰、隧山堰、回龍堰、周村堰、無底堰、田坎堰、暇蟆堰、順山堰等九堰。其中,泊灘堰水量最大,灌面達7000餘畝。當時,堰頭進水口在古佛寺山麓的泊灘渡口(今中梁壩貓耳洞渡口),引沫水(大渡河),流經安谷壩、車子、楊家、冠英至西壩老木孔流入岷江。明清以來該堰幾經擴建擴灌,進水口已上移4次,將九堰並連後通稱泊灘堰。

航道航運

大渡河水流湍急。自大金川以下常年可漂木材,分段通行木船。1978年龔嘴電站大壩建設時,曾留有漂木道,並設收漂站。上游金川綏靖屯至丹巴祟化屯90公里河道可通牛皮筏。瀘定至高林冬季可通木船。峨邊至龔嘴水庫區、銅街子水庫區,可航120馬力拖輪、150噸駁船。1988年樂山沙灣至河口河道整治後,達到5級航道標準,航寬30m,航深1.3m,常年可通行240馬力拖輪頂推兩艘180噸級駁船船隊。
大渡河上游地區的木材運輸大渡河上游地區的木材運輸

流域概況

地質災害

大渡河流域發育在甘孜阿壩折皺帶、康滇台背斜和峨眉山塊斷等三個不同的地質構造單元上。丹巴以上屬甘孜阿壩折皺帶的東南部,出露岩層主要是中上三迭系砂岩、板岩及晚期花崗岩侵人體,構造線多呈北西南東向,折皺緊密。其中砂板岩比較軟弱破碎,花崗岩緻密堅硬,新鮮完整。當地地震烈度一般是6~7度。丹巴至富林段,位於康滇台背斜(地軸)北端,主要分布著前震旦系花崗岩及花崗片麻岩等,歷次地殼運動都有花崗岩侵入,當地地震烈度達到8~10度。在這一河段內,區域構造相對穩定;花崗岩堅硬完整。富林以下屬峨眉山斷塊南部,主要分布前震旦系花崗岩和古生界的石灰岩、變質岩、砂頁岩、玄武岩等,斷裂與折皺均較發育,當地地震烈度6~8度。

社會經濟

流域水產資源豐富,魚類有16科105種,以鯉科最占優勢。有特色的魚種有大渡裸裂尻魚、長須裂腹魚、齊口裂腹魚、青石爬鮡等。大渡河口原有銅魚天然產卵場。
大渡河,流域遼闊,氣候多樣,物產豐富。金川以下,北有連綿起伏的高原,擋住了北方寒冷氣流的入侵,同時峽谷地形閉塞,熱量不易散失,因此河谷底部終年溫暖,年平均氣溫在12~18℃,無霜期達180~320天,農作物可以一年兩熟到三熟,在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的金川、漢源等河谷階地,農業相當發達。由於熱量條件優越,這裡中稻種植區可以達到海拔2200米,是四川省中稻分布最高的地區之一。中下遊河谷平原還宜雙季稻生長。高寒地區氣溫雖低,但陽光輻射強烈,日照豐富,可以種植春小麥、青稞和馬鈴著作物分布高程高達3500米左右。上游氣候涼爽,牧草豐茂,飼養著數以萬計的綿羊、氂牛、馬等牲畜,是四川省主要畜牧基地之一。
漢源縣的果園漢源縣的果園
大渡河西岸的崇山峻岭中,生長著茂密的原始森林,它的面積要占全省森林面積的15.3%,木材積蓄量占全省總量的26.1%,在各大江流域中僅次於雅礱江。這裡參天蔽日的雲杉、冷杉、鐵杉、樺木,材質優良,每年都有大量的木材順江而下:流放到樂山、宜賓,支援省內外建設。在濃陰覆蓋下的深山老林里:還生活著許多大熊貓、金絲猴、扭角羚羊和白唇鹿等珍稀動物。
大渡河流域的植物資源也十分引人注目。3000米以下的河谷地區,盛產亞熱帶到溫帶的各種水果,金川、漢源的雪梨,以皮薄、核小、水多、味甜而享譽中外;漢源的核桃、柑桔,瀘定的香桃,金川的柿子、名山的蒙頂茶等土特產也名聞全國;越西等地已成為四川省蘋果生產基地,還有那暢銷國內外的貝母、蟲草、大黃、羌活、麝香、鹿茸等名貴藥材以及油桐、白蠟、蠶桑、茶葉、花椒等林副產品,也是大渡河的驕做,其中漢源的花椒具有香濃、麻味足、油質重、色澤好等優點,在國際市場上享有盛譽。
大渡河也稱銅河,據說,這河的兩岸富有銅礦,自古冶銅業就很興盛。傳說峨眉山寺廟裡許多銅佛像和銅鑄品,當初就是在這一帶冶煉鑄造的。其實,在大渡河流域裡,銅礦並沒有金銀礦多。小金縣,便是一座著名的黃金城,盛產金銀。大渡河埋藏著種類繁多的礦產。金川、瀘定等地的金、銀開來歷史悠久,丹巴的雲母、寶興的漢白玉、石棉縣的石棉等儲量大、質量好。尤其是石棉縣的石棉更馳名全國,成為中國最大的新型石棉礦區,產品暢銷國內外。煤、鐵、銅、鉛鋅、菱鎂礦、石膏、磷和稀有元素也應有盡有,十分豐富。
大渡河,主要流經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久治縣班瑪縣,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金川縣壤塘縣阿壩縣馬爾康縣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縣康定縣瀘定縣雅安市石棉縣漢源縣樂山市峨邊縣沐川縣、樂山市城區。上游是著名的農牧區,下游的樂山市是四川重要的工業城市,工業門類齊全、發展基礎較好,形成了“3+3”六大產業集群,包括以電子信息(物聯網)、新能源新材料、現代裝備製造為主的新興產業,以鹽磷化工、冶金建材、農產品加工為主的傳統產業。新興產業占比35%、提高4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605.9億元、增長153.9%。也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旅遊經濟總量居全省第2位,峨眉是全國首批旅遊綜合改革試點縣(市)之一。全市有國家A級以上景區20處,其中峨眉山、樂山大佛2處為國家5A級景區,峨眉山大佛禪院、夾江天福觀光茶園、東方佛都、烏木文化博覽苑、峨邊黑竹溝、郭沫若故居、仙芝竹尖生態園、嘉陽·桫欏湖等國家4A級景區8處。
樂山市樂山市

景觀名勝

大渡河流域還有眾多的風景和名勝古蹟。康定是甘孜州首府,是全州經濟、文化中心,又是通往西藏的門戶和軍事重鎮,它過去的名字叫打箭爐,這是有蜀漢丞相諸葛亮派監軍郭達鑄箭的遺址。城外的跑馬山是藏曆四月八日藏胞們轉經的地方,頗具民族風情。漢源縣有舊石器時代晚期的“富林文化”遺址:下遊河畔峨眉山市境內的峨眉山,更是享譽中外的旅遊勝地,為中國佛教“四大聖地”之一,最高峰金頂海拔3098米:氣勢雄偉磅礴,從金頂到山腳報國寺,垂直分布可分為寒帶、溫帶、亞熱帶三種氣候,山上植物約1452種,僅醫用植物就可分為118科480種,相當於一座天然植物園。山上峰巒疊翠、林繹幽深,以其雄、秀、奇、險而“秀甲天下”。山林中古剎巍峨,文物豐富。建乾明代的報國寺紫銅鑄華嚴塔,建於宋代的萬年寺內青銅鑄普賢騎象,皆為稀世珍品。樂山市凌雲山懸崖上的石刻彌勒坐佛,人稱“樂山大佛”,更加膾炙人口,它比山西雲崗大佛要高出3倍。緊接著的烏尤寺,也是一處著名景點,江邊絕壁上所刻“中流砥柱”四字,相傳是明代樂山人彭汝實所書,筆力道勁。
峨眉山峨眉山
貢嘎山,被譽為“山中之王”,在藏語中稱為“木雅貢嘎”就是白雪的意思。它不僅為旅遊、體育人士所嚮往,還是科學工作者研究地學和生物學的理想基地,因為它具有特殊的地理景觀、高大陡險兼備的自然風光和複雜多樣的垂直氣象帶譜,是多種動植物同存的奇異世界。貢嘎山是橫斷山脈中大雪山的主峰,在地貌上是一座極高山。山體呈南北走向,宛如四川西部的一座風屏。山脊海拔高程在5000米上下,峰巒重迭,高聳入雲,其中逾6000米的孤峰獨嶺就有30餘座。地表全為大面積的中生代砂板岩所覆蓋,經侵蝕剝蝕後山體巍峨雄渾。主峰居康定、瀘定兩縣的交界處,出露淺綠色花崗閃長岩組成的岩體,結構緻密,質地堅硬,坡陡如削。外部形態近似一等腰三角錐,極目遠眺,恍如一座規模巨大的金字塔,巍然屹立在群峰之上。大渡河在它的腳下橫流,具有典型的狹谷性河流特徵,“抬頭一線天,俯首萬丈淵”,是這種地貌形態的逼真寫照。雪山起伏,冰川崢嶸是貢嘎山的另一醒目特色,還有層出不窮的古冰川侵蝕地貌與堆積地貌。貢嘎山周圍動植物資源相當豐富,並且古生物與現代動植物共存。植物區系複雜、種類繁多以及完整的生態環境,使這裡成為中國目前研究生物學及生態環境學的理想實驗室。鬱鬱蔥蔥的森林為各種野生動物提供了良好的棲息條件,於是金絲猴、扭角羚、蘇門羚,小熊貓、豹、熊、野豬、盤羊及貝母雞、白馬雞、畫眉等珍禽奇獸,尤其是小熊貓這第三紀殘餘種屬,都能在這裡安家落戶。
貢嘎山貢嘎山
海螺溝,位於瀘定縣境內,距成都320公里。有“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牌”勝景。海螺溝30多公里長,景觀面積約200平方公里,上段平面形態恰似一條海螺。最引人注目的是這裡的原始森林和現代冰川。這裡的原始森林,面積達70平方公里,由於高差特大,既可以看到雲南西雙版納的熱帶植物,還能看到東北林海的古木,黃上高原的白楊,新疆的樺林。這些植物中,屬於國家重點保護的二、三類植物就達16種,那些亞熱帶、暖溫帶、寒溫帶、亞寒帶、寒帶的風光交結成一體,構成一幅多彩多姿的畫卷,相當於一首情韻別致的山水長詩。無論春夏秋冬,遊憩於這原始森林之中,會感到頓然進入仙境。那山色、水色不僅有童話世界之奇,同時還有瑤池仙境幻化之美。海螺溝冰川全長14.7公里,是貢嘎山眾多山嶽冰川中規模最大,也是國內海拔最低的冰川。它由“冰川舌”、“大冰瀑布”、“粒雪盆”三個階梯組成。海螺溝溝內的溫泉有三處,上游有熱水溝溫泉、中游有油坪溫泉、下游有渺樹坪溫泉,其中熱水溝溫泉的流量高達8900噸。水溫層次豐富,高的達80多攝氏度,能煮熟食物;依次在下60-40-30-10攝氏度不等,自然生成調節出:沸、熱、溫、冷泉皆備,任君挑選,其開發價值很高。
海螺溝海螺溝
金口大峽谷,位於四川省西部的金口河、漢源、甘洛三區縣交界處,全長26公里,東西寬14公里,谷深達2600米,谷寬不足200米,堪與長江三峽、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媲美,被譽為“地質天書、曠世幽谷”。峽谷兩岸山峻,峰奇,石怪;大渡河灘險,浪急,兩岸飛禽走獸出沒其間,絕壁深谷連為一體,令人目不暇接,嘆為觀止。西起漢源縣烏斯河,東至樂山市金口河,長26公里,谷底寬一般70至200米,局部小於50米,谷肩最大寬度約8公里,谷深達2600米。峽谷出口處河谷最低海拔約580米,峽谷北岸的大瓦山海拔3222米,使峽谷最大谷深達到2600餘米,其連續完整的峽谷長度和險峻壯麗程度世所罕見。由於地處橫斷山東緣地殼強烈上升地段,又是我國一、二級地形階梯階坎上高差極大的部位,加上構成峽谷的基岩主要為堅硬的、層理呈水平狀的白雲質灰岩,使得金口峽成為我國大型河流上最為典型的嶂谷和隘谷,其特點是谷坡直立、谷地深窄、谷底幾乎全為河槽占據,河灘不發育。而兩側的眾多支溝,更是呈現深不見底、窄如刀縫、絕壁深澗一線天的奇觀。金口大峽谷有罕見的立體通道可供進入:沿河有金-烏公路和成昆鐵路並行,山上有二戰時修建的樂西公路盤旋於驚險萬狀之中。大渡河金口大峽谷,2001年被國家國土資源部評為國家地質公園,2005年10月,被中國知名雜誌《中國地理雜誌》評為“中國最美十大峽谷”之一。
大渡河金口大峽谷大渡河金口大峽谷
瀘定城西的鐵索橋,原是大渡河上唯一的一座橋樑。這座橋建於1708年,橋身由13條鐵索組成,兩頭與兩岸的懸崖相連,鐵索上鋪著木板,橋長100餘米,寬3米。瀘定是四川通往西康大路的要衝,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解放戰爭時期,紅軍經過此橋強渡大渡河。
瀘定橋瀘定橋

歷史文化

《史記》:司馬相如除邊關,關益斥,西至沫若水(大渡河)。
南朝齊永明二年(484),大渡河土著恃險驕恣,益州刺史、名將陳顯達襲破之。
唐長壽元年(692),吐蕃酋長曷蘇率部落歸附,唐將張玄遇率軍迎之,軍至大渡河西,曷蘇事泄,為國人所擒。
唐大曆末年(779),吐蕃、南詔入侵四川,唐朝名將李晟追破之於大渡河。
唐貞元十七年(801),韋皋使黎州經略使王有道率軍渡過大渡河,深入吐蕃界。
唐太和三年(829),南詔將領嵯顛攻克邛州,直取成都,攻陷外郭。節度使杜元穎保牙城拒之,尋大掠而去,自大渡河南還。次年,李德裕為帥,在大渡河邊築仗義城。
唐鹹通十年(869),南詔攻清溪關,官軍退屯大渡河北,蠻乘船筏爭渡,官軍潰還,南詔攻陷雅州黎州
唐乾符二年(875),高駢遣騎兵追南詔至大渡河,殺獲甚眾,修復邛崍關、大渡河諸城柵。
五代梁乾化四年(914),南詔入侵黎州,前蜀高祖王建遣王宗范等追敗之於大渡河,溺死者數萬人。
元朝,蒙古忽必烈平大理,出大渡河,至金沙江。
明初,傅友德平西南夷,設大渡河千戶所。
120多年前,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帶著2萬太平軍,轉移到這裡(當時叫紫打地),其時,水寒刺骨,不能泅渡,流勢迅猛,又難架橋。一猶豫,竟釀成千古恨事。正逢五月,冰雪融化促使江流分外湍急;加上第二天忽然大雨滂沱,水位迅速上漲,渡河更難,石達開在這種情況下不得已下令暫時安營,觀察水勢,相機渡河。一連20多天,他的部隊多次搶渡,均遭失敗,滿清總督駱秉璋乘機包圍了太平軍,還脅迫彝族兄弟一齊向太平軍發動攻擊。這時石達開的太平軍所處形勢十分險峻。他不得不率領6000人,向東突圍,一直奔到銅河右岸的支流松林河老鴉漩旁。在前有天險、後有追兵的絕境中,他的妻兒用白裙遮面,跳入洶湧的大渡河裡,無數軍民也紛紛隨著投入急流,一場空前壯烈的悲劇,就這樣永遠載入了中華民族的史冊。大渡河成為歷史的可靠見證。
安順場安順場
1935年5月,中國工農紅軍在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遵義會議和取得“遵義戰役”的輝煌戰果之後,主力部隊和軍委機關越過烏蒙山、巧渡金沙江,在廣大彝族民眾的支持和幫助下,翻越大涼山區,先遣部隊以一晝夜160里的速度趕到了這裡。國民黨軍隊調兵遣將,圍追堵截。紅軍首先在安順場強渡成功,並擊潰了對岸的全部敵人,占領了渡口。兩岸紅軍夾河機動轉移,北攻瀘定,奪取了瀘定橋,順利通過大渡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