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粱錄

夢粱錄

《夢粱錄》是(吳自牧所著,共二十卷, 是一本介紹南宋都城臨安城市風貌的著作。該書成書年代,據自序有“時異事殊”,“緬懷往事,殆猶夢也”之語,當在元軍攻陷臨安之後。所署“甲戌歲中秋日”,甲戌即宋度宗鹹淳十年(1274),疑傳抄有誤。 作者吳自牧,南宋臨安府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平事跡不詳。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夢粱錄
  • 創作年代宋代
  • 文學體裁:記敘文
  • 作者吳自牧
內容簡介,序,卷一,卷二,卷三,卷四,書名小考,作者生平,圖書目錄,詞語成語,節日習俗,評價影響,出版信息,

內容簡介

昔人臥一炊頃,而平生事業揚歷皆遍,及覺則依然故吾,始知其為夢也,因謂之“黃粱夢”。矧時異事殊,城池苑囿之富,風俗人物之盛,焉保其常如疇昔哉!緬懷往事,殆猶夢也,名曰《夢粱錄》雲。脫有遺闕,識者幸改正之,毋哂。甲戌歲中秋日,錢塘吳自牧書。

卷一

正月
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一歲節序,此為之首。官放公私僦屋錢三日,士夫皆交相賀,細民男女亦皆鮮衣,往來拜節。街坊以食物、動使、冠梳、領抹、緞匹、花朵、玩具等物沿門歌叫關撲。不論貧富,遊玩琳宮梵宇,竟日不絕。家家飲宴,笑語喧譁。此杭城風俗,疇昔侈靡之習,至今不改也。
元旦大朝會
元旦侵晨,禁中景陽鍾罷,主上精虔炷天香,為蒼生祈百穀於上穹,宰執百僚,待班於宮門之次,猶見疏星繞建章。但禁門未啟,而蝦蟆梆鼓並作,攢點即放魚鑰,閶闔門下,方啟龍,執梃人傳呼,頭帽號紛然,衛士雜廷紳報到。開,百僚聯轡入宮城,簇擁皆從殿廡行。遇大朝會,駕坐大慶殿,有介冑長大武士四人,立於殿陛之角,謂之“鎮殿將軍”。殿西廡皆列法駕、鹵簿、儀仗,龍墀立青涼傘十把,效太宗朝立諸國王班次,如錢武肅、孟蜀王等也。百官皆冠冕朝服,諸州進奏吏各執方物之貢。
諸外國正副賀正使隨班入賀。百僚執政,俱於殿廊侍班,而閣門催班吏高喚云:“那行!”吏進序班立畢,內侍當殿厲聲問:“班齊末?”禁衛人員隨班奏:“班齊!”千官聳列朝儀整,已見龍章轉御屏,日表才瞻臨玉座,連聲清蹕震班庭。上御正衙,有綠衣吏執儀劍突趨殿前,聲誶厲,不可曉,乃大璫走辦耳。宰執百僚聽召宣,領班蹈舞,皆稱壽再拜,聲傳折檻邊。禁衛人高聲嵩呼,聲甚震,名為“繞殿雷”。樞密臣候稱壽畢,登殿,立折檻側,百僚俱鞠躬聽制。宣制曰:“履茲新慶,與卿等同。”朝賀畢,就殿賜燕宰執、百僚。
外國正副使人,次日就館賜宴,使副及三節人俱與焉。翼日,至明慶、靈隱等寺燒香。次至玉津御園射弓,朝家選能射武臣伴射,就園賜宴。先列招箭班士十餘人於垛子前,使人多用弩子射,其班士裹無腳小帽子、錦襖子,踏開弩子,舞旋搭箭,過與使人,彼窺得端正,止令使人發牙。例朝廷差來伴射武臣,用弓箭中的則得捷,上賜鬧裝、銀鞍、馬匹、衣帛、金銀器物有差,迎迓還舍,觀者紛然。如朝使入朝辭,賜宴餞行,仍賜馬匹銀帛,禮物甚盛。三節人依例給賜而去。
立春
臨安府進春牛于禁庭。立春前一日,以鎮鼓鑼吹妓樂迎春牛,往府衙前迎春館內,至日侵晨,郡守率僚佐以彩仗鞭春,如方州儀。太史局例于禁中殿陛下,奏律管吹灰,應陽春之象。街市以花裝欄,坐乘小春牛,及春幡、春勝,各相獻遺於貴家宅舍,示豐稔之兆。宰臣以下,皆賜金銀幡勝,懸於幞頭上,入朝稱賀。
元宵
正月十五日元夕節,乃上元天官賜福之辰。昨汴京大內前縛山棚,對宣德樓,悉以彩結,山沓上皆畫群仙故事,左右以五色彩結文殊、普賢,跨獅子、白象,各手指內五道出水。其水用轆轤絞上燈棚高尖處,以木櫃盛貯,逐時放下,如瀑布狀。又以草縛成龍,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燈燭萬盞,望之蜿蜒,如雙龍飛走之狀。上御宣德樓觀燈,有牌曰“宣和與民同樂”。萬姓觀瞻,皆稱萬歲。今杭城元宵之際,州府設上元醮,諸獄修淨獄道場,官放公私僦屋錢三日,以寬民力。舞隊自去歲冬至日,便呈行放。遇夜,官府支散錢酒犒之。
元夕之時,自十四為始,對支所犒錢酒。十五夜,帥臣出街彈壓,遇舞隊照例特犒。街坊買賣之人,並行支錢散給。此歲歲州府科額支行,庶幾體朝廷與民同樂之意。姑以舞隊言之,如清音、遏雲掉刀鮑老、胡女、劉袞、喬三教、喬迎酒、喬親事、焦錘架兒、仕女、杵歌、諸國朝、竹馬兒、村田樂、神鬼、十齋郎各社,不下數十。更有喬宅眷、龍船、踢燈、鮑老、駝象社。官巷口、蘇家巷二十四家傀儡,衣裝鮮麗,細旦戴花朵□肩、珠翠冠兒,腰肢纖裊,宛若婦人。府第中有家樂兒童,亦各動笙簧琴瑟,清音嘹亮,最可人聽,攔街嬉耍,竟夕不眠。更兼家家燈火,處處管弦,如清河坊蔣檢閱家,奇茶異湯,隨索隨應,點月色大泡燈,光輝滿屋,過者莫不駐足而觀。及新開門裡牛羊司前,有內侍蔣苑使家,雖曰小小宅院,然裝點亭台,懸掛玉柵,異巧華燈,珠簾低下,笙歌並作,遊人玩賞,不忍捨去。
諸酒庫亦點燈球,喧天鼓吹,設法大賞,妓女群坐喧譁,勾引風流子弟買笑追歡。諸營班院於法不得與夜遊,各以竹竿出燈球於半空,遠睹若飛星。又有深坊小巷,繡額珠簾,巧制新裝,競夸華麗。公子王孫,五陵年少,更以紗籠喝道,將帶佳人美女,遍地游賞。人都道玉漏頻催,金雞屢唱,興猶未已。甚至飲酒醺醺,倩人扶著,墮翠遺簪,難以枚舉。至十六夜收燈,舞隊方散。
車駕詣景靈宮孟饗
十六夜收燈畢,十七早五更二點,禁中催班,從駕官僚入殿起居訖,出殿門外,俱立馬於學士院,恭俟駕興。而殿東折檻下,快行家皆執金蓮燭炬,以俟登輦。駕出和寧門,詣景靈宮行春孟朝饗禮,前後兩行絳燭燈籠,導引駕行。向有寶謨學士趙師詩:“風傳御道蹕聲清,兩道紗籠列火城。雲護帝尊天未曉,眾星環拱極星明。”駕近景靈宮前,撤去黃蓋,方入宮門,此見君王虔孝之忱。至宮幄少歇,奉常更奉行禮,內侍捲簾班道上御黃道,步至殿前,崇館道士二十四員在殿墀下敘立,舉玉音法事。上登殿行禮,自西至東,步而入,內侍下簾,先自前殿、中殿,次後殿,虔恭行禮,以遵奉先思孝之家法。禮畢,外廊賜從駕官食,而後對宣,引宰臣以下入行殿賜茶。
駕還內,其親從官皆頂球頭大帽,紅纈錦團搭,戲獅子衫,鍍金大玉腰帶,各執骨朵;文武官皆頂雙卷腳幞頭,紅上大搭,天鵝結頻寬衫;輦官頂雙曲腳幞頭,紅纈團花衫,鍍金束帶;殿前班直頂兩腳屈曲幞頭,著緋結帶,望仙花衫,跨弓劍乘馬,一紮鞍轡,執纓紼前導。數內有東三班,謂之“長入祗候”,幞頭後各以青紅頭須系之,以表忠節之意。御龍直幞頭,一腳指天,一腳曲,著方勝纈衫,花看帶,鍍金束帶,執從物如校椅、金花、唾盂、水罐、次鑼、乘壘、龍鳳掌扇、纓紼之類,及執黃羅珠子、蹙百花背座御椅子並腳踏。快行家頂短小帽子,露半青頭巾,帶金巾,環繡體腰紅纈衫,金束帶,懸花看帶,手執御校椅、金花瓶、獸爐香座、御靴、纓紼、玉拄杖、小黃羅傘、御扇等物,俱搭步行,俱口鳴打打頭起之。昔諸司庫藏,各用金刻字紅牌前執,後以黃羅罩籠扛抬前導,有本庫官乘馭掌其職分,如諸司庫藏等司屬,並衫帽隨號。幕士頂帽,紅羅纈衫,金帶,懸黃帛。御馬騏驥等院亦金字紅牌呵喝,牽轡馬匹導引。
親事官各頂帽,纈衫,鍍銀帶,執紅紗貼金燭籠二百對,左右道行。駕將至,左右首各一員六官屬,乘馬執絲鞭,天武官前道引,至官寮起居亭高聲喝曰:“躬身不要拜,唱喏直身立,奏聖躬萬福。”嵩呼而行。次有一員紫裳官,系門寄班,乘馬,捧月樣繡兀子,覆於馬上。天武官(一作“天武中官”)十餘,簇擁扶策而行。眾喝曰:“駕頭。”次以近侍諸司官,俱乘馭前後導從。三衙太尉御帶環衛。知、內侍、都知,皆乘馭駕前導引。更有內等子,即御前忠佐軍頭引見司人員等,各頂帽,鬢髮蓬?,著紅纈衫,兩手握拳,顧望導行。或有攔駕人,捶之流血。駕近則列橫門,數十人系鞭視從,圍子三五重,皆執骨朵。諸親從等都管人員,並執骨朵,列行導引。駕前有執金香座、玉斧、玉拂,及水精珠杖迎駕,高低弄把引行,如龍弄珠也。上昇平頭輦,御龍直擎黃羅雙蓋,後握雙黃羅扇。駕近太廟,則蓋撤開,前行數步,上略抬身而過,此見尊祖敬宗之意。
駕後圍子亦數重,衛從諸班直馬隊從於駕後。左有宰執侍從官僚,右有親王南班,俱從行。駕後有曲柄紅繡傘,紅繡日扇,命寄班官執馭而從。次日,駕再詣行後殿禮,幸太乙宮景陽宮,行款謁禮。其日,用教樂所樂部,駕前作樂導引,駕後以鈞容直乘馬作樂而從。駕出景靈宮,至回龍橋。教樂所人員攔駕奏致語,雜劇色打和和來,及奏《禮成迴鑾曲》,快行先奏報禁中,使內侍排班迎駕起居。前人有詩曰:“簾卷天街看駕回,錦身捷足走能齊。聯聲快報還宮後,扈從歸來日未西。”若次日出,則後宮后妃嬪侍,皆詣景靈宮,以半帳鸞儀從而行。皇太后、皇后乘輿,比檐子稍增廣花樣,皆織龍,簟輿上皆立金龍,護之剪鬃。妃則用金鳳,嬪妤止用棕檐耳。次日或遇泥濘,委宰執分詣行事矣。
二月
二月朔,謂之“中和節”,民間尚以青囊盛百穀、瓜、果子種互相遺送,為獻生子禁中宮女,以百草斗戲。百宮進農書,以示務本。上丁日,國學行釋奠禮,祭文宣王,以祭酒司業為獻官。州縣學宮,以帥宰奉行。立春五戊日為社,州縣祭社稷,朝廷亦差官祭於太社、太稷壇。州府自收燈後,例於點檢酒所開支關會二十萬貫,委官屬差吏雇喚工作,修葺西湖南北二山,堤上亭館園圃橋道,油飾裝畫一新,栽種百花,映掩湖光景色,以便都人遊玩。
八日祠山聖誕
初八日,錢塘門外霍山路有神曰祠山正佑聖烈昭德昌崇仁真君,慶十一日誕聖之辰。祖廟廣德軍,敕賜廟額“廣惠”,自梁至宋,血食已一千三百餘年矣。凡邦國有禱,士民有告,感通即應。其日都城內外,詣廟獻送繁盛,最是府第及內官迎獻馬社,儀仗整肅,裝束華麗。又有七寶行排,列數卓珍異寶器珠玉殿亭,悉皆精巧。後苑諸作,呈獻盤龍走鳳,精細靴鞋,諸色巾帽,獻貢不俗。各以彩旗、鼓吹、妓樂、舞隊等社,奇花異果,珍禽水族,精巧面作,諸色鍮石,車駕迎引,歌叫賣聲,效京師故體,風流錦體,他處所無。台閣巍峨,神鬼威勇,並呈於露台之上。自早至暮,觀者紛紛。
十一日,廟中有衙前樂,教樂所人員部領諸色樂部,詣殿作樂呈獻。命大官排食果二十四盞,各盞呈藝。守臣委佐官代拜。初八日,西湖畫舫盡開,蘇堤遊人,來往如蟻。其日,龍舟六隻,戲於湖中。其舟俱裝十太尉、七聖、二郎神、神鬼、快行、錦體浪子、黃胖,雜以鮮色旗傘、花籃、鬧竿、鼓吹之類。其餘皆簪大花、卷腳帽子、紅綠戲衫,執棹行舟,戲游波中。帥守出城,往一清堂彈壓。其龍舟俱呈參州府,令立標竿於湖中,掛其錦彩、銀碗、官楮,犒龍舟,快捷者賞之。
有一小節級,披黃衫,頂青巾,帶大花,插孔雀尾,乘小舟抵湖堂,橫節杖,聲諾,取指揮,次以舟回,朝諸龍以小彩旗招之,諸舟俱鳴鑼擊鼓,分兩勢劃棹旋轉,而遠遠排列成行,再以小彩旗引之,龍舟並進者二,又以旗招之,其龍舟遠列成行,而先進者得捷取標賞,聲喏而退,余者以錢酒友犒也。湖山遊人,至暮不絕。大抵杭州勝景,全在西湖,他郡無此,更兼仲春景色明媚,花事方殷,正是公子王孫,五陵年少,賞心樂事之時,詎宜虛度?至如貧者,亦解質借兌,帶妻挾子,竟日嬉遊,不醉不歸。此邦風俗,從古而然,至今亦不改也。
二月望
仲春十五日為花朝節,浙間風俗,以為春序正中,百花爭放之時,最堪游賞,都人皆往錢塘門外玉壺、古柳林楊府、雲洞,錢湖門外慶樂、小湖等園,嘉會門外包家山王保生、張太尉等園,玩賞奇花異木。最是包家山桃開渾如錦障,極為可愛。此日帥守、縣宰,率僚佐出郊,召父老賜酒食,勸以農桑,告諭勤劬,奉行虔恪
天慶觀遞年設老君誕會,燃萬盞華燈,供聖修齋,為民祈福。士庶拈香瞻仰,往來無數。崇新門外長明寺及諸教院僧尼,建佛涅勝會,羅列幡幢,種種香花異果供養,掛名賢書畫,設珍異玩具,莊嚴道場,觀者紛集,竟日不絕。

卷二

三月(佑聖真君誕辰附)
三月三日上巳之辰,曲水流觴故事,起於晉時。唐朝賜宴曲江,傾都禊飲踏青,亦是此意。右軍王羲之《蘭亭序》云:“暮春之初,修禊事。”杜甫麗人行》云:“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形容此景,至今令人愛慕。兼之此日正遇北極佑聖真君聖誕之日,佑聖觀侍奉香火,其觀系屬御前去處,內侍提舉觀中事務,當日降賜御香,修崇醮錄,午時朝賀,排列威儀,奏天樂於墀下,羽流整肅,謹朝謁於陛前,吟詠洞章陳禮
士庶燒香,紛集殿庭。諸宮道宇,俱設醮事,上祈國泰,下保民安。諸軍寨及殿司衙奉侍香火者,皆安排社會,結縛台閣,迎列於道,觀睹者紛紛。貴家士庶,亦設醮祈恩。貧者酌水獻花。杭城事聖之虔,他郡所無也。
諸州府得解士人赴省闈
三月上旬,朝廷差知貢舉監試、主文考試等官,並差監大中門官諸司、彌封、謄錄等官,就觀橋貢院,放諸州府郡得解士人,並三學捨生得解生員,諸路運司得解士人,有官人及武舉得解者,盡赴院排日引試,及諸州郡諸路寓試試得待補士人,並排日引試。國子監牒試中解者,並行引試。如有避親者,就別院引試。朝廷待士之重,差官之際,並令快行宣押所差官員入內,到殿聽敕。其知貢舉、監試、主文,並帶羞帽,穿執乘馭,同諸考試等官,迎引下貢院,然後鎖院,擇日放試
諸州士人,自二月間前後到都,各尋安泊待試,遂經部呈驗解牒,陳乞納卷用印,並收買試籃桌椅之類。試日已定,隔宿於貢院前賃房待試,就看坐圖。其士人各引試三場:正日本經,次日論,第三日策。預試人照合試日分集於貢院竹門之外,伺候開門。放試士人,各入院內,依坐位分廊占坐訖,知貢舉等官於廳前備香案,穿秉而拜,諸士人皆答拜,方下簾幕,出示題目於廳額。題中有疑難處,聽士人就簾外上請,主文於簾中詳答之訖,則各就位作文,隨手上卷。至晡後開門,放士人出院,納卷於中門外,書知姓氏,試捲入櫃而出。其士人在貢院中,自有巡廊軍卒齎硯水、點心、泡飯、茶酒、菜肉之屬貨賣。亦有八廂太保巡廊事。
所納卷子,徑發下彌封所封卷頭,不要試官知士人姓名,恐其私取故也。卻於每卷上打號頭,三場共一號,方發往謄錄所謄錄卷子,依字號書寫,對讀無差,方納入考試官各房考校。如卷子考中,發過別房覆考,如稱眾意,方呈主文,卻於謄錄所弔取真卷,點對批取,定奪魁選。伺候申省奏號揭榜取旨,差官下院拆號放榜。中省魁者殿試陛甲,恩例前十名亦如之。補試中榜者,三太宗武三學為生員。舉人中省闈者,俟候都堂點請覆試,不過一論冒而已。覆試畢,然後到殿也。此科舉試,三年一次,到省士人,不下萬餘人,駢集都城。鋪席買賣如市,俗語云“趕試官生活”,應一時之需耳。
蔭補未仕官人赴銓
每歲三月上旬,應文武官蔭授子弟、宗子蔭補者,並赴銓闈就試出官。朝廷差監試、主文、考試等官,就禮部貢院放試。試中者三名取一名。文臣試兩場:本經及刑統義,第三日願試法科者聽。武臣試《七書》義。三學生員入試,中榜者升內舍。其時亦有試宏詞、法科、館職、賢良方正。
三省堂後官及六部吏,並試法科,升補額名。並是排日放試,合差外諸司等官吏,並循諸試例。如省闈年分,移於八月放試,中榜者赴吏部伺候簾試過參,注差遣。武選中者,就兵部右選廳銓量讀法,注授出官。其文武銓魁特轉一資。恩例,銓魁仍置局,造題名集,設同年宴於西湖。帥運諸司,俱有送助,以為局費。
臨安輦轂之下,中榜多是府第子弟,報榜之徒,皆是百司衙兵,謂之“喜蟲兒”。其報榜人獻以黃絹旗數面,上題中榜新恩銓魁姓名,插於門左右,以光祖宗而耀閭里,乞覓搔攪酒食豁湯錢會外,又以一二千緡犒之。此其常例也。
清明節
清明交三月,節前兩日謂之“寒食”,京師人從冬至後數起至一百五日,便是此日,家家以柳條插於門上,名曰“明眼”,凡官民不論小大家,子女未冠笄者,以此日上頭。寒食第三日,即清明節,每歲禁中命小內侍於閣門用榆木鑽火,先進者賜金碗、絹三匹。宣賜臣僚巨燭,正所謂“鑽燧改火”者,即此時也。禁中前五日,發宮人車馬往紹興攢宮朝陵。宗室南班,亦分遣諸陵,行朝享禮。向者從人官給紫衫白絹、三角兒青行纏,今亦遵例支給。至日,亦有車馬詣赤山諸攢,並諸宮妃王子墳堂,行享祀禮。官員士庶,俱出郊省墳,以盡思時之敬。車馬往來繁盛,填塞都門。宴於郊者,則就名園芳圃,奇花異木之處;宴於湖者,則彩舟畫舫,款款撐駕,隨處行樂。
此日又有龍舟可觀,都人不論貧富,傾城而出,笙歌鼎沸,鼓吹喧天,雖東京金明池未必如此之佳。酒貪歡,不覺日晚。紅霞映水,月掛柳梢,歌韻清圓,樂聲嘹亮,此時尚猶未絕。男跨雕鞍,女乘花轎,次第入城。又使童僕挑著木魚、龍船、花籃、鬧竿等物歸家,以饋親朋鄰里。杭城風俗,侈靡相尚,大抵如此。
諸庫迎煮
臨安府點檢所管城內外諸酒庫,每歲清明前開煮,中前賣新迎年,諸庫呈覆本所,擇日開沽呈樣,各庫預頒告示,官私妓女,新麗妝著,差雇社隊鼓樂,以榮迎引。至期侵晨,各庫排列整肅,前往州府教場,伺候點呈。首以三丈余高白布寫“某庫選到有名高手酒匠,醞造一色上等辣無比高酒,呈中第一。”謂之“布牌”,以大長竹掛起,三五人扶之而行。次以大鼓及樂官數輩,後以所呈樣酒數擔,次八仙道人、諸行社隊,如魚兒活擔、糖糕、麵食、諸般市食、車架、異檜奇松、賭錢行、漁父、出獵、台閣等社。
又有小女童子,執琴瑟;妓家伏役婆嫂,喬妝繡體浪兒,手擎花籃、精巧籠仗。其官私妓女,擇為三等,上馬先以頂冠花衫子襠,次擇秀麗有名者,帶珠翠朵玉冠兒,銷金衫兒、裙兒,各執花斗鼓兒,或捧龍阮琴瑟,後十餘輩,著紅大衣,帶皂時髻,名之“行首”,各雇賃銀鞍鬧妝馬匹,借倩宅院及諸司人家虞候押番,及喚集閒仆浪子,引馬隨逐,各青絹白扇馬兀供值。預十日前,本庫官小呈;五日前,點檢所僉廳官大呈。
雖貧賤潑妓,亦須借備衣裝首飾,或托人雇賃,以供一時之用,否則責罰而再辦。妓女之後,專知大公,皆新巾紫衫,乘馬隨之。州府賞以彩帛錢會銀碗,令人肩馱於馬前,以為榮耀。其日,在州治呈中祗應訖,各庫迎引出大街,直至鵝鴨橋北酒庫,或俞家園都錢庫,納牌放散。最是風流少年,沿途勸酒,或送點心。間有年尊人,不識羞恥,亦復為之,旁觀哂笑。諸酒肆結彩歡門,遊人隨處品嘗。追歡買笑,倍於常時
州府節制諸軍春教
帥守銜帶節制軍馬之職,每歲春秋二教。三月正當春閱時候,擇日告報本州所統軍馬、諸縣巡尉兵卒,及節制殿步兩司軍馬,並赴蒲橋下後軍教場教閱軍伍,以備起發防秋。至期,浙西路鈐轄並節制諸軍統制等官屬,帶領各部軍馬,詣教場伺候教閱,鳴鑼擊鼓,試炮放煙,諸軍排陣,作迎敵之勢。將佐呈比體挑戰之風,試弩射弓,打球走馬,武藝呈中,賞犒有差,軍卒勞績,給以錢帛。午後放散,迎回府治,伺候帥座回衙,方行逐便回軍寨。其帥首馬前,排列軍仗、八卦、辰宿、諸色旗隊甚夥,轅門帳門,界限嚴肅,人不敢視。
親從對對,衫帽新鮮,士卒威風,凜凜可畏,使馬牽控,寶裝鮮新,黃轎前引,幟旗後隨,樂騎擁後,威聲震懾,佐官彈壓,以警無良。觀者如堵,至暮方歸。向有端明厲尚書諱文翁開閫於杭,儀仗異于帥守,甚夥旗幟,多用斧鉞之器。御馬苑諸營教閱,傳旨宣押。禁中教場,呈試武藝,飛槍斫柳,走馬舞刀,百藝俱呈,使臣奏樂,聲徹九霄。提點以下,錫予甚隆。使臣兵車,頒降從例,殿步司所隸將佐軍伍,俱出郊合教於欏木教場之上,賜帥將金器彩匹,加之食品御酒,主兵官卒,俱沾雨露之恩也。
聖帝誕辰
三月二十八日,乃東嶽天齊仁聖帝聖誕之日,其神掌天下人民之生死,諸郡邑皆有行宮奉香火。杭州有行宮者五,如吳山、臨平、湯鎮西溪、曇山,奉其香火。惟湯鎮、臨平、殿廡廣闊,司案俱全。吳山廟居輦轂之下,人煙稠密,難以開拓,亦勝曇山梵宮內一小殿耳。都城士庶,自仲春下浣,答賽心愫,或專獻信香者,或答重囚帶枷者,或諸行鋪戶以異果名花、精巧麵食呈獻者,或僧道誦經者,或就殿廡舉法音而上壽者,舟車道路,絡繹往來,無日無之
又有丐者於吳山行宮獻彩畫錢幡,張掛殿前,其社尤盛。聞之此幡錢屬後殿充脂粉局收管。其殿下有佐神,敕封美號曰“協英靈顯安鎮忠惠王”,其神姓劉,父子俱為神,靈顯感應,人皆皈依。五月二十九日誕日,諸社獻送,亦復如是。姑書以記之耳。
暮春
是月春光將暮,百花盡開,如牡丹、芍藥、棣棠、木香、酴醚、薔薇、金紗、玉繡球、小牡丹、海棠、錦李、徘徊、月季、粉團杜鵑、寶相、千葉桃、緋桃、香梅、紫笑、長春、紫荊、金雀兒、笑靨、香蘭、水仙映山紅等花,種種奇絕。賣花者以馬頭竹籃盛之,歌叫於市,買者紛然。當此之時,雕梁燕語,綺檻鶯啼,靜院明軒,溶溶泄泄,對景行樂,未易以一言盡也。

卷三

四月
四月謂之初夏,氣序清和,晝長人倦,荷錢新鑄,榴火將燃,飛燕引雛,黃鶯求友,正宜涼亭水閣,圍棋投壺,吟詩度曲,佳賓勸酬,以賞一時之景。上旬之內,車駕詣景靈宮,行孟夏禮,駕過處,公私僦舍,官放三日。第二日為新暑初回,令宰執分詣。
皇太后聖節
初八日,壽和聖福皇太后聖節。前一月,尚書省樞密院文武百僚,詣明慶寺啟建祝聖道場,州府教集衙前樂樂部及妓女等,州府滿散進壽儀范。向自紹興以後,教坊人員已罷,凡禁庭宣喚,徑令衙前樂充條內司教樂所人員承應。初四日樞密院率修武郎以上,初六日尚書省宰執率宣教郎以上,並詣明慶寺滿散祝聖道場,次赴貢院齋筵。帥臣與浙西倉憲及兩浙漕,率州縣屬官,並寄居文武官,就千頃廣化寺滿散祝聖道場,出西湖德生堂放生,然後回府治,錫宴簪花,其禮儀盞數,與御宴同也。
宰執親王南班百官入內上壽賜宴
初八日,宰執親王南班百官入內起居,邀駕過皇太后殿上壽起居,舞蹈嵩呼,回詣紫宸殿宴。樂未作,殿前山棚彩結飛龍舞鳳之形,教樂所人員等效學百禽鳴,內外肅然,止聞半空和鳴,鸞鳳翔集。門東班引平章、宰執、親王以下起居,上殿賜坐,謝恩坐訖,賜平章、宰執、侍從、親王、南班、武臣、觀察使以上坐於殿上,余卿監郎丞及武臣防禦使以下,坐於殿廡間,軍校排在山樓之後,殿上坐杌,依品位高低坐,第三四行黑漆矮偏凳坐物。每位列環餅、油餅、棗塔為看盤。若向者高宗朝,有外國賀生辰使副,朝賀赴筵,於殿上坐使副,餘三節人在殿廡坐。看盤如用豬、羊、雞、鵝、連骨熟肉,並蔥、韭、蒜、醋各一碟,三五人共漿水飯一桶而已。所有知門事官與御帶環衛等官,及門職事官,俱立殿陛之下也。上公稱壽,率以尚書執注碗斟酒進上。其教樂所色長二人,上殿於闌乾邊立,皆諢裹紫寬袍,金帶,黃義,謂之“看盞”。如斟御酒,看盞者舉其袖,引白綏,御酒進畢,拂雙袖於闌乾而止。主上以寶卮先從東後西,宣示宰執、親王以下,及外國使副、門宣贊,分班躬身齊傳宣飲,盡酒者三,群臣拜於坐次,後捧卮飲而再拜坐。宰臣酒,色長則白綏酒如前,教樂所樂部例于山樓上彩棚中,皆裹長腳幞頭,隨樂部色服紫緋綠三色寬衫,黃義,鍍金凹面腰帶,前列拍板,次畫面琵琶,又列箜篌兩座,高三尺許,形如半邊木梳,黑漆鏤花金裝畫台座,張二十五弦,一人跪而交手擘之。
次高架畫花地金龍大鼓二面,擊鼓人皆結寬袖,別套黃窄袖,垂結帶,金裹鼓棒兩條,高低互擊,宛若流星。後有羯鼓,如尋常番鼓子,置之小桌上,兩手皆執杖擊之。次中間列鐵石方響,用明金彩畫架子,雙垂流蘇。次列簫、笙、塤、篪、觱篥、龍笛之類,兩旁對列,杖鼓皆長腳幞頭、紫繡抹額,皆系紫寬袍、黃窄袖、結帶、黃義。諸雜劇色皆諢裹,各服本色紫、緋、綠寬衫,義,鍍金帶。自殿陛對立,直至樂柵。每遇供舞戲,則排立叉手,舉左右肩,動足應拍,一起群舞,謂之“曲子”。第一盞進御酒,歌板色,一名唱中腔一遍訖,先笙與簫笛各一管和之,又一遍,眾樂齊和,獨聞歌者之聲。宰臣酒,樂部起傾杯。百官酒,三台舞旋,多是諢裹寬衫,舞曲破顛,前一遍,舞者入,至歇拍,續一人入,對舞數拍,前舞者退,獨後舞者終其曲,謂之“舞末”。第二盞再進御酒,歌板色,唱和如前式。宰臣慢曲子,百官舞三台。第三盞進御酒,宰執百官酒如前儀。進御膳,御廚以繡龍袱蓋合上進御前珍饈,內侍進前供上食,雙雙奉托,直過頭。凡御宴至第三盞方進下酒鹹豉,雙下駝峰角子。宰執百官以殿侍側身跪傳酒饌,即茶酒班仗役也。
蓋謂“殿侍高高捧盞行,天廚分臠極恩榮。傍筵拜起嘗君賜,不請微聞匙箸聲。”百戲呈拽,乃上竿、跳索、倒立、折腰、弄碗、踢磐瓶、筋斗之類。藝人皆紅巾彩服。第四盞進御酒,宰臣百官各送酒,歌舞並同前。教樂所伶人,以龍笛腰鼓發諢子。參軍色執竹竿拂子,奏俳語口號,祝君壽。雜劇色打和畢,且謂:“奏罷今年新口號,樂聲驚裂一天雲。”參軍色再致語,勾合大曲舞。下酒杯:子骨頭、索粉、白肉、胡餅。第五盞進御酒,琵琶。色長上殿奏喏,獨彈玉琵琶。前輩有詩詠曰:“寶軸琵琶奏上歡,玉鉤珠結響珊珊。群臣傾聽天朝樂,卻笑烏孫馬上彈。”宰臣酒,方響。色長上殿奏喏,獨打玉方響,亦有詩詠之:“垂珠寶架玉牌方,催送黃金萬壽觴。疑是飛仙朝帝闕,玲瓏環佩互宮商。”凡色長獨奏玉樂器,例有宣賜,其彈玉琵琶者賜五兩五匹,打玉方響者,賜三兩三匹,樂伶當殿謝恩祗受訖。百官酒,樂部起三台舞,參軍色執竿奏數語,勾雜劇入場,一場兩段。是時教樂所雜劇色何雁喜、王見喜、金寶、趙道明、王吉等,俱御前人員,謂之“無過蟲”。再下酒:群仙、天仙餅、太平畢羅、乾飯、縷肉羹、蓮花肉餅。前筵畢,駕興,少歇,宰臣以下退出殿門幕次伺候,須臾傳旨追班,再坐後筵,賜宰臣百官及衛士殿侍伶人等花,各依品位簪花。
上易黃袍小帽兒,駕出再坐,亦簪數朵小羅帛花帽上。宰臣以下起居坐。有詩詠曰:“玉帶黃袍坐正衙,再頒花宴侈恩華。近臣拜舞瞻龍表,絳蕊高籠壓帽紗。”樂伶色長看盞。第六盞再坐,斟御酒,笙起慢曲子。宰臣酒,龍笛起慢曲子。百官酒,舞三台,蹴球人爭勝負。且謂:“樂送流星度彩門,樂西勝負各分番。勝賜銀碗並彩緞,負擊麻鞭又抹槍。”下酒供假黿魚、蜜浮酥捺花。第七盞進御酒,箏色長上殿奏喏,七寶箏獨彈,宣賜謝恩。有詩詠曰:“雁行飛入五琮琤,滿殿齊看七寶箏。彈到急催花片處,春聲依約上林鶯。”宰臣酒,慢曲子。百官酒,舞三台。參軍色作語,勾雜劇入場,三段。下酒供排炊羊、胡餅炙金腸。御前宣勸殿上宰執、親王、使相、侍從、外國使副畢,中使二員至御座前奏過,分東西殿廡,傳宣台官卿監郎丞簿飲,盡酒者三,拜而飲之。並傳宣外國使副下三節官屬,皆厲聲喏三聲,拜而飲。有詩詠曰:“內臣拱立近天光,奏罷傳宣下御廊。來聽番官三節喏,不須重譯盡來王。”第八盞進御酒,歌板,色長唱踏歌。宰臣酒,慢曲子。百官酒,舞三台。眾樂作合曲破舞旋。下酒,供假沙魚、獨下饅頭、肚羹。第九盞進御酒,宰臣酒,並慢曲子。百官,舞三台。左右軍即內等子相撲。下酒,供水飯,簇飣下飯。宴罷,群臣下殿,謝恩退。前輩有詩云:“宴罷隨班下謝恩,依然騎馬出宮門。歸來要侈需雲盞,留得天香袖上存。”
皇帝初九日聖節
四月初九日,度宗生日,尚書省樞密院官僚,詣明慶寺如前開建滿散。至日侵晨,平章、宰執、親王、南班百官入內大起居,舞蹈稱賀,隨班從駕過皇太后殿起居畢,回集英殿賜宴,儀式不再述。其賜宴殿排辦事節云:儀鑾司預期先於殿前絞縛山棚及陳設幃幕等。前一日,儀鑾司、翰林司、御廚、宴設庫、應奉司屬人員等人,並於殿前直宿。至日侵晨,儀鑾司排設御座龍床,出香金、獅蠻、火爐子、桌子、衣幃等,及設第一行平章、宰執、親王座物,系高座錦褥;第二、第三、第四行,侍從、南班、武臣、觀察使以上,並矮坐紫褥。
東西兩朵殿廡百官,系紫沿席,就地坐。翰林司排辦供御茶,床上珠花看果,並供細果,及平章、宰執、親王、使相高坐果桌上第看果,殿上第二行、第三、第四行侍從等平面桌子,三員共一桌。兩朵殿廊卿監以下,並是平面矮桌,亦三員共一桌。果桌於未開內門時預行排辦。御前頭籠燎爐,供進茶酒器皿等,於殿上東北角陳設,候駕御玉座應奉。其御宴酒盞皆屈卮,如菜碗樣,有把手。殿上純金,殿下純銀。食器皆金棱漆碗碟。御廚製造宴殿食味,並御茶床上看食看菜、匙箸、鹽碟、醋樽、及宰臣親王看食、看菜,並殿下兩朵廡看盤、環餅、油餅、棗塔,俱遵國初之禮在,累朝不敢易之。故禮其宴設庫提點,監造五局宴食、常行油撒。百官食味,稱盤斤兩,毋令闕少。御酒庫排辦前後御宴酒,及宣勸御封酒。
僧寺結制
四月十五日結制,謂之“結夏”。蓋天下寺院僧尼庵舍設齋供僧,自此僧人安居禪教律寺院,不敢起單雲遊。自結制後,佛殿起楞嚴會,每日晨夕合寺僧行持誦經咒,燃點巨燭,焚爇大香。或有寺院,朝廷降賜錢會、匹帛、金銀錢,啟建祈懺會四十九晝夜,每日六時修懺,祈國安民,其僧人一刻不敢妄出,齋戒嚴肅,不敢觸犯,神天報應在目前。大剎日供,三日或五日換堂,俱都寺主辦,皆十萬檀信施助耳。蓋孟夏望日,乃法王禁足、釋子護生之日,自此有九十日,可以安單辦道。是月,園圃瓜茄初生,禁中增價市之,進以賞時新。內侍之家及府第富室,亦如此。
五月(重午附)
仲夏一日,禁中賜宰執以下公服羅衫。五日重午節,又曰“浴蘭令節”,內司意思局以紅紗彩金子,以菖蒲或通草雕刻天師馭虎像於中,四圍以五色染菖蒲懸圍於左右。又雕刻生百蟲鋪於上,卻以葵、榴、艾葉、花朵簇擁。內更以百索彩線、細巧鏤金花朵,及銀樣鼓兒、糖蜜韻果、巧粽、五色珠兒結成經筒符袋、御書葵榴畫扇、艾虎、紗匹段,分賜諸閣分、宰執、親王。兼之諸宮觀亦以經筒、符袋、靈符、捲軸、巧粽、夏橘等送饋貴宦之家。如市井看經道流,亦以分遺施主家。所謂經筒、符袋者,蓋因《抱朴子》問辟五兵之道,以五月午日佩赤靈符掛心前,今以釵符佩帶,即此意也。
杭都風俗,自初一日至端午日,家家買桃、柳、葵、榴、蒲葉、伏道,又並市茭、粽、五色水團時果、五色瘟紙,當門供養。自隔宿及五更,沿門唱賣聲,滿街不絕。以艾與百草縛成天師,懸於門額上,或懸虎頭白澤。或士宦等家以生朱於午時書“五月五日天中節,赤口白舌盡消滅”之句。此日采百草或修製藥品,以為辟瘟疾等用,藏之果有靈驗。杭城人不論大小之家,焚燒午香一月,不知出何文典。其日正是葵榴鬥豔,梔艾爭香,角黍包金,菖蒲切玉,以酬佳景。不特富家巨室為然,雖貧乏之人,亦且對時行樂也。
士人赴殿試唱名
諸路舉人到者,排日赴都堂,簾引訖,伺候擇日殿試。前三日,宣押知制誥、詳定、考試等官赴學士院鎖院,命御策題,然後宣押赴殿。士人詣集英殿起居,就殿廡賜坐引試,依圖分廡坐定,各賜印刊策題,其士人止許帶文房及卷子,余皆不許挾帶文集。士人入東華門,各行搜檢身內有無繡體私文,方行放入。午則賜食與士人,其硯水之類,皆殿直祗直供辦。午後納卷而出。舊制,士人卷子仍彌封,卷頭打號,然後納初放官,次下覆考,考定次第,後送定參詳一同,方定甲名資次,而定奪三魁。伺候上御文德殿臨軒唱名,進呈三魁試卷,天顏親睹三魁,排定姓名資次,然後宣喚三魁姓名,其三魁聽快行宣喚數次,方敢應名而出,扣問三代鄉貫年甲同方,請入狀元侍班處,更換所賜綠靴簡
第一名狀元及第,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其狀元官授承事郎,職除上郡簽判;榜眼授承奉郎,探花授承務郎,職注中郡或下郡簽判。或無見闕,則節推察推之職。三魁進詩謝恩,上賜御筵,賜詩與狀元。以下第一甲舉人賜進士及第,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至第五甲並賜同進士出身。如有魁及前下名太宗學內捨生員,並升甲。恩例,其老榜者,謂之特奏名為魁者,附第五甲,補迪功郎。余皆授諸州文學助教。武舉進士,前三名照文科為狀元、榜眼、探花,恩例各賜紫囊、金帶、靴、笏。狀元授秉義郎,榜眼授從義郎,探花授保義郎。俱殿步司正副將之職。除武舉進士,皆循文科例,賜進士及第出身。如進士欲赴御教場內躬弓升甲,聽從其便,蓋招箭祗直也。帥漕二司,於未唱名前,差人吏客司官等項,行排辦禮部貢院充文科狀元局,或別院、或借祥符寺充武科狀元局,以伺唱名。帥漕與殿步司排辦鞍馬儀仗,迎引文武三魁,各乘馬帶羞帽到院,安泊款待。
每日祗直,皆兩司給官錢供應。及於諸州府守臣、諸路三司,及制閫殿步三司等官,俱有饋送助局錢酒。兩狀元差委同年進士充本局職事官,措置題名登科錄。帥司差撥六局人員,安撫司關借銀器等物、差撥妓樂,就豐豫樓開“鹿鳴宴”,同年人俱赴團拜於樓下。文武狀元注授畢,各歸鄉里。本州則立狀元坊額牌所居之側,以為榮耀。州縣亦皆迎迓,設宴慶賀。如遇龍飛年分,則三魁黃甲及其餘進士,皆倍加恩例,卻與常年不同,則狀元可除下郡通判。於此可見士子讀書之貴,而朝家待士之厚,不可不知也。故書以記,為士者察之。

卷四

六月(崔真君誕辰附)
六月季夏,正當三伏炎暑之時,內殿朝參之際,命翰林司供給冰雪,賜禁衛殿直觀從,以解暑氣。六月初六日,敕封護國顯應興福普佑真君誕辰,乃磁州崔府君,系東漢人也,朝廷建觀在衺門外聚景園靈芝寺側,賜觀額名曰“顯應”,其神于靖康時高廟為親王日出使到磁州界,神顯靈衛駕,因建此宮觀,崇奉香火,以褒其功。此日內庭差天使降香設醮,貴戚士庶,多有獻香化紙。是日湖中畫舫,俱艤堤邊,納涼避暑,恣眠柳影,飽挹荷香,散發披襟浮瓜沉李,或酌酒以狂歌,或圍棋而垂釣,游情寓意,不一而足。蓋此時爍石流金,無可為玩,姑藉此以行樂耳。
七月(立秋附)
七月秋孟,例於上旬內車駕詣景靈宮行孟享之禮,以秋陽正炎,上命宰執分詣。立秋日,太史局委官吏于禁廷內,以梧桐樹植於殿下,俟交立秋時,太史官穿秉奏曰:“秋來。”其時梧葉應聲飛落一二片,以寓報秋意。都城內外,侵晨滿街叫賣楸葉,婦人女子及兒童輩爭買之,剪如花樣,插於鬢邊,以應時序。
七月七日,謂之“七夕節”。其日晚晡時,傾城兒童女子,不論貧富,皆著新衣。富貴之家,於高樓危榭,安排筵會,以賞節序,又於廣庭中設香案及酒果,遂令女郎望月,瞻斗列拜,次乞巧於女、牛。或取小蜘蛛,以金銀小盒兒盛之,次早觀其網絲圓正,名曰“得巧”。內庭與貴宅皆塑賣“磨喝樂”,又名“摩羅”,孩兒悉以土木雕,更以造彩裝座,用碧紗罩籠之,下以桌面架之,用青綠銷金桌衣圍護,或以金玉珠翠裝飾尤佳。又於數日前,以紅雞、果食、時新果品互相饋送。禁中意思蜜煎局亦以“鵲橋仙”故事,先以水蜜木瓜進入。市井兒童,手執新荷葉,效“摩羅”之狀。此東都流傳,至今不改,不知出何文記也。
解制日(中元附)
七月十五日,一應大小僧尼寺院設齋解制,謂之“法歲周圓之日”。自解制後,禪教僧尼,從便給假起單,或行腳,或歸受業,皆所不拘。其日又值中元地官赦罪之辰,諸宮觀設普度醮,與士庶祭拔。宗親貴家有力者,於家設醮飯僧薦悼,或拔孤魂。僧寺亦於此日建盂蘭盆會,率施主錢米,與之薦亡。家市賣冥衣,亦有賣轉明菜花、油餅、酸餡、沙餡、乳糕、豐糕之類。賣麻谷窠兒者,以此祭祖宗,寓預報秋成之意。雞冠花供養祖宗者,謂之“洗手花”。此日都城之人,有就家享祀者,或往墳所拜掃者。
禁中車馬出攢宮,以盡朝陵之禮。及往諸王妃嬪等墳行祭享之誠。後殿賜錢,差內侍往龍山放江燈萬盞。州府委佐官就浙江稅務廳設斛,以享江海鬼神。是月,瓜桃梨棗盛有,雞頭亦有數品,若揀銀皮子嫩者為佳,市中叫賣之聲不絕。中貴戚里,多以金盒絡繹買入禁中,如宅舍市井欲市者,以小新荷葉包裹,摻以麝香,用紅小索系之。
八月
八月上旬丁日,太宗武府庠縣學俱行秋丁釋奠禮。秋社日,朝廷及州縣差官祭社稷於壇,蓋春祈而秋報也。秋社日,有士庶家妻女歸外家回,皆以新葫蘆兒、棗兒等為遺,俗諺雲謂之“宜良外甥兒”之兆耳。中秋前,諸酒庫中申明點檢所,擇日排辦迎新,帥府率本州軍伍及九縣場巡尉軍卒,並節制殿步兩司軍馬,往蒲橋教場教閱,都人觀睹,尤盛於春季也。
中秋
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此日三秋恰半,故謂之“中秋”。此夜月色倍明於常時,又謂之“月夕”。此際金風薦爽,玉露生涼,丹桂香飄,銀蟾光滿,王孫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樓,臨軒玩月,或開廣榭,玳筵羅列,琴瑟鏗鏘,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歡。至如鋪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糰子女,以酬佳節。雖陋巷貧窶之人,解衣市酒,勉強迎歡,不肯虛度。此夜天街賣買,直到五鼓,玩月遊人,婆娑於市,至晚不絕。蓋金吾不禁故也。
解闈
三年一次。八月十五日,放貢舉應試,諸州郡縣及各路運司,並於此日放試。其本州貢院,止放本州諸縣應舉士人。運司放一路寓居士人,及有官文武舉人,並宗女夫等。本州貢院在錢塘門外王家橋,運司貢院在湖州市。三學生員就禮部貢院解試,宰執、侍從、在朝文武官子侄等並於國子監牒試,則就州縣,並於十五日為頭排,日試三場。若諸州府及各漕司,亦於十五日放試。其諸處貢院前賃待試房舍,雖一榻之屋,賃金不下數十楮。親朋饋送赴解士人點心,則曰“黃甲頭魁雞”。以德物稱之,是為佳讖。杭城輦轂之地,恩例特優。本州元解額七十名,今增作八十九名。諸州各有定額,兩浙運司寓試士人約一百名取一名,有官文武人及登仕郎皆十人取一人。國子牒試則五人取一名。太宗武學士人約四五人取一名。舉州貢院放榜之際,帥臣親往院中,開拆一銀牌,親書得解人姓名,付捷音往報。諸路州郡供設“鹿鳴宴”待貢士。又取程文次者為待補,名數無定額,伺來歲朝廷放補,諸州路得補士人皆到都就試,中榜者則入太學為生員,免三學。得補者經吏部給授綾緡,然後參學。此朝廷待士之重,功名皆自此發軔也。
觀潮
臨安風俗,四時奢侈,賞玩殆無虛日。西有湖光可愛,東有江潮堪觀,皆絕景也。每歲八月內,潮怒勝於常時,都人自十一日起,便有觀者,至十六、十八日傾城而出,車馬紛紛,十八日最為繁盛,二十日則稍稀矣。十八日蓋因帥座出郊,教習節制水軍,自廟子頭直至六和塔,家家樓屋,盡為貴戚內侍等雇賃作看位觀潮。向有白樂天《詠潮》詩曰:“早潮才落晚潮來,一月周流六十回。不獨光陰朝復暮,杭州老去被潮催。”又蘇東坡《詠中秋觀夜潮》詩:“定知玉兔十分圓,已作霜風九日寒。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留向月中看。”“萬人鼓譟駭吳儂,猶似浮江老阿童。欲識潮頭高几許,越山渾在浪花中。”“江邊身世兩悠悠,人與滄波共白頭。造物亦知人易老,故教江水更西流!”“吳兒生長狎濤瀾,冒利輕生不自憐。東海若知明主意,應教斥鹵變桑田。”“江神河伯醯雞,海若東來氣吐霓,安得夫差水犀手,三千強弩射潮低。”林和靖詠秋江》詩云:“蒼茫沙嘴鷺鷥眠,片水無痕浸碧天。最愛蘆花經雨後,一篷煙火飯魚船。”治平郡守蔡端明詩:“天卷潮回出海東,人間何事可爭雄?千年浪說鴟夷怒,一汐全疑渤空;浪靜最宜聞夜枕,崢嶸須待駕秋風。尋思物理真難到,隨月虧圓亦未通。”其杭人有一等無賴不惜性命之徒,以大彩旗,或小清涼傘、紅綠小傘兒,各系繡色緞子滿竿,伺潮出海門,百十為群,執旗泅水上,以迓子胥弄潮之戲,或有手腳執五小旗浮潮頭而戲弄。
向於治平年間,郡守蔡端明內翰見其往往有沉沒者,作《戒約弄潮文》云:“斗、牛之外,吳、越之中,惟江濤之最雄,乘秋風而益怒。乃其俗習,於此觀游。厥有善泅之徒,競作弄潮之戲,以父母所生之遺體,投魚龍不測之深淵,自謂矜誇,時或沉溺,精魄永淪於泉下,妻孥望哭於水濱,生也有涯,盍終於天命;死而不弔,重棄於人倫。推予不忍之心,伸爾無家之戒。所有今年觀潮,並依常例,其軍人百姓,輒敢弄潮,必行科罰。”自後官府禁止,然亦不能遏也。向有前輩作《看弄潮詩》云:“弄罷江潮晚入城,紅旗白旗輕。不因會吃翻頭浪,爭得天街鼓樂迎。”且帥府節制水軍,教閱水陣,統制部押於潮未來時,下水打陣展旗,百端呈拽,又於水中動鼓吹,前面導引,後抬將官於水面,舟楫分布左右,旗幟滿船,上等舞槍飛箭,分列交戰,試炮放煙,捷追敵舟,火箭群下,燒毀成功,鳴鑼放教,賜犒等差。蓋因車駕幸禁中觀潮,殿庭下視江中,但見軍儀於江中整肅部伍,望闕奏喏,聲如雷震。余扣及內侍,方曉其尊君之禮也。其日帥司備牲禮、草履、沙木板,於潮來之際,俱祭於江中。士庶多以經文,投於江內。是時正當金風薦爽,丹桂飄香,尚復身安體健,如之何不對景行樂乎?
卷五至卷二十詳細內容略。

書名小考

吳自牧的《夢粱錄》,經常被寫作成《夢梁錄》,這種現象在網上尤其普遍。
那么,孰是孰非?還是回到原書中去尋找答案吧。《夢粱錄·原序》曰:“昔人臥一炊頃,而平生事業揚歷皆遍,及覺,則依然故吾,始知其為夢也,因謂之:黃粱夢,矧時異事殊城池苑囿之富,風俗人物之盛焉,保其常如疇昔哉,緬懷往事,殆猶夢也,名曰:《夢粱錄》雲,脫有遺闕,識者幸改正之,毋哂。甲戌歲中秋日錢塘吳自牧書。”
原來,《夢粱錄》之得名,與成語典故“黃粱夢”確有聯繫。據唐沈既濟《枕中記》載:盧生邯鄲客店遇道士呂翁,生自嘆窮困,翁探囊中枕授之曰:枕此當令子榮適如意。時主人正蒸黃粱,生夢入枕中,享盡富貴榮華。及醒,黃粱尚未熟﹐怪曰:“豈其夢寐耶?”翁笑曰:“人世之事亦猶是矣。”本此,《夢梁錄》當為《夢粱錄》無疑。

作者生平

吳自牧,《宋史》、《元史》均不載其人,從文獻典籍來看,關於吳自牧的生平有兩種說法:
新安吳氏說
這種說法最早由官桂銓先生在其《吳自牧小考》一文中提出,“我在明藏書家徐氏《紅雨樓書目》卷四集部最後的‘家集類’中看到一條有關吳自牧的重要線索:‘《新安吳氏倡於篇》一卷。唐吳少微、吳鞏,宋吳自牧、自中。’” 官先生據此推斷:“吳自牧原籍新安,為唐文學家吳少微的後裔,後遷居錢塘,遂為錢塘人。有弟名吳自中,亦能文。……” 此後,李裕民先生在其《四庫提要訂誤》(增訂本),一書中參引了官先生的說法,也認為吳自牧原籍新安,是唐吳少微的後裔。
此外,明弘治《徽州府志》、《宋元學案補遺》和《新安文獻志》中,都有關於吳自牧的記載,《新安文獻志》還明確記載了新安吳自牧的卒年,是在嘉熙丁酉四月二十日,享年七十有七。由此,可以大致推斷出新安吳自牧的生卒年份,其生於公元1161年即宋高宗紹興三十年至三十一年之間,卒於公元1237年即宋理宗嘉熙一年。而《夢粱錄》序中,作者自署甲戌歲中秋日。關於此處的甲戌,學界仍有爭議。但不論是宋度宗鹹淳十年甲戌年(1274年),還是元順帝元統二年甲戌年(1334年),都晚於宋理宗嘉熙一年丁酉年(1237年)。
由上可以證實,《夢粱錄》的作者吳自牧,並不是《紅雨樓書目》所載《新安吳氏倡於篇》中的那個吳自牧。
仕履不詳說
這種說法以《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為代表:“《夢粱錄》二十卷,宋吳自牧撰。自牧,錢塘人,仕履未詳。”
其後,眾多的書籍、辭典都沿用此說,如下:
中國人名大辭典》“吳自牧,宋錢塘人。有《夢粱錄》。”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吳自牧,宋臨安人。所著《夢粱錄》,仿《東京夢華錄》之體,詳述南宋臨安府諸方情況。(《四庫全書總目》卷七〇)”
《全宋文》“吳自牧,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宋末或元初仿《東京夢華錄》之體,著《夢粱錄》二十卷,記載南宋臨安宮室園囿、風俗人物等,今存。”
總之,關於《夢粱錄》作者吳自牧的生平情況,我們大致可以知道的是:吳自牧是錢塘人,生活於宋末元初。詳細情況還存疑待補。

圖書目錄

卷一
正月 元旦大朝會 立春 元宵 車駕詣景靈宮孟饗
二月 八日祠山聖誕 二月望
卷二
三月(佑聖真君誕辰附) 諸州府得解士人赴省闈 蔭補未仕官人赴銓 清明節 諸庫迎煮 州府節制諸軍春教 二十八日東嶽聖帝誕辰 暮春
卷三
四月 皇太后聖節 宰執親王南班百官入內上壽賜宴 皇帝初九日聖節 僧寺結制
五月(重午附) 士人赴殿試唱名
卷四
六月(崔真君誕辰附)
七月(立秋附) 七夕 解制日(中元附)
八月 中秋 解闈 觀潮
卷五
九月(重九附) 明年預教習車象 明堂差五使執事官 駕出宿齋殿 五輅儀式 差官祭及清道 駕詣景靈宮儀仗 駕回太廟宿奉神主出室 駕宿明堂齋殿行祀禮 明禮成登門放赦 郊祀年駕宿青城端誠殿行郊祀禮
卷六
十月 立冬 孟冬行朝饗禮遇明歲行恭謝禮
十一月冬至
十二月 除夜
卷七
杭州 大河橋道 小河橋道 西河橋道 小西河橋道 倚郭城南橋道 倚郭城北橋道 禁城九廂坊巷
卷八
大內 德壽宮 太廟 景靈宮 萬壽觀 御前宮觀(東太乙宮) 西太乙宮 佑聖觀 顯應觀 四聖延祥觀 三茆寧壽觀 開元宮 龍翔宮 宗陽宮
卷九
三省樞使諫官 六部 六部監門 諸寺 秘書省(國史敕令附) 諸監 大宗正司 省所 六院四轄 三衙 職 監當諸局 諸倉 內司官 內諸司(奉安
卷十
諸官舍 府治 運司衙 後戚府 諸王宮 家廟 館驛 本州倉場庫務 點檢所酒庫 安撫司酒庫 廂禁軍 防隅巡警 帥司節制軍馬
卷十一
諸山岩 嶺 諸洞 溪潭澗浦 井泉 池塘 堰閘渡
卷十二
西湖 下湖 浙江 城內外河 湖船 江海船艦 河舟
卷十三
赤縣市鎮 都市錢會 團行 鋪席 天曉諸人出市 夜市 諸色雜貨
卷十四
祠祭 山川神 忠節祠 仕賢祠 古神祠 土俗祠 東都隨朝祠 外郡行祠
卷十五
學校 貢院 城內外諸宮觀 城內外寺院 僧塔寺塔 古今忠烈孝義賢士墓 歷代古墓
卷十六
茶肆 酒肆 分茶酒店 麵食店 葷素從食店(諸色點心事件附) 米鋪 肉鋪 鯗鋪
卷十七
歷代人物 狀元表 武舉狀元 后妃列女 歷代方士 歷代方外僧 行孝
卷十八
民俗 戶口 物產 免本州歲納及苗稅 免本州商稅 恩霈軍民 恤貧濟老
卷十九
園囿 瓦舍 塌房 社會 閒人 顧覓人力 四司六局筵會假賃
卷二十
嫁娶 育子 妓樂 百戲伎藝 角觗 小說講經史

詞語成語

跟《夢粱錄》有關的詞語成語
現代漢語中,有一些詞語和成語最早出自《夢粱錄》。
玩具
玩具一詞,在中國始見於宋。吳自牧《夢粱錄》卷十三中:“杭州大街,買賣晝夜不絕,四時玩具……”。把玩具說成是“戲小兒之具”,即逗小兒玩的東西。
開門七件事
現在,我們經常用“開門七件事”來比喻每一天的必需開支。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夢粱錄》,只是在吳自牧的《夢粱錄》中提到的卻是“八件事”,分別是柴、米、油、鹽、酒、醬、醋、茶。由於酒算不上生活必需品,到元代時已被剔除了,只餘下“七件事”。開門七件事至遲出在宋代人的口語中。所以一般認為,吳自牧乃創“開門七件事”之人。
買笑追歡
釋義:嫖娼狎妓,尋歡作樂。
出處:吳自牧《夢粱錄·酒肆》:“壩頭西市坊雙鳳樓施廚開沽,下瓦子前新樓鄭廚開沽,俱有妓女,以待風流才子買笑追歡耳。”
成家立業
釋義:指男的結了婚,有職業,能獨立
出處:吳自牧《夢粱錄·恤貧濟老》:“杭城富室多是外郡寓之人……四方百貨,不趾而集,自此成家立業者眾矣。”
湖光山色
釋義:湖的風光,山的景色。指有水有山,風景秀麗。
出處:吳自牧《夢粱錄·歷代人物》:“杭城湖光山色之秀,鍾為人物,所以清奇傑特,為天下冠。”

節日習俗

跟《夢粱錄》有關的節日習俗
《夢粱錄》不僅記載反映了許多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習俗,書中還對許多傳統習俗的來源進行了說明,有的甚至是最早的歷史文獻記載。
元旦
吳自牧《夢梁錄·正月》載:“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新年。一歲節序,此地之首。士夫皆交相賀,細民男女亦皆鮮衣,往來拜節。街坊以食物、動使、冠梳、領襪、緞匹、花朵、玩具等物沿門歌叫關撲。不論貧富,遊玩琳宮梵宇,竟日不絕。家家飲宴,笑語喧譁。此伉城風俗,疇昔侈靡之習,至今不改也。”
貼春聯
春節,家家戶戶都要在自家的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但關於貼”福“字的最早記載則是《夢粱錄》。
吳自牧《夢梁錄》記載:“歲旦在邇,席鋪百貨,畫鬥神桃符,迎春牌兒……”“士庶家不論大小,俱灑掃門閭,去塵穢,淨庭戶,換鬥神,掛鍾馗,釘桃符,貼春牌,祭祀祖宗”。文中的“貼春牌”即是寫在紅紙上的“福”字。
中秋
《夢粱錄》卷四《二月望》:“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此日三秋恰半,故謂之中秋。此夜月色倍於常時,又謂之月夕。”
《夢粱錄》一書,還出現了“月餅”一詞。
臘八粥
臘月初八,我國人民有吃臘八粥習俗。吳自牧在《夢梁錄》卷六中載:“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剎寺等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
據說臘八粥傳自印度。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淨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神權統治,捨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穫,後經六年苦行,於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後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於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 從《夢粱錄》的記載可以看出,南宋時,臘八煮粥已成民間食俗。

評價影響

該書仿效《東京夢華錄》體例,記載南宋臨安的郊廟、宮殿、山川、人物、市肆、物產、戶口、風俗、百工、雜戲和寺觀、學校等,為了解南宋城市經濟活動,手工業、商業發展情況,市民的經濟文化生活,特別是都城的面貌,提供了較豐富的史料。書中妓樂、百戲伎藝、角觝、小說講經史諸節,為宋代文藝的珍貴資料。

出版信息

1956年,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根據《知不足齋叢書》本校點排印,收入《東京夢華錄(外四種)》。1984年,浙江人民出版社依同一版本校點,出版了單行本。
1982年中國商業出版社《中國烹飪古籍叢刊》收錄。
2006年,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劉坤主編《經典名著解讀系列》《中國古代民俗(貳)》收錄。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