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伯(古代中國神話中的黃河水神)

河伯(古代中國神話中的黃河水神)

河伯是古代中國神話中的黃河水神。原名馮夷。也作“冰夷”。在《搜神記》里說他過河時淹死了,就被天帝任命為河伯管理河川。據《九歌·河伯》描寫,河伯是位風流瀟灑的花花公子:“魚鱗屋兮龍堂,紫貝闕兮朱宮,靈何為兮水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馮夷
  • 別名:冰夷,河伯
  • 國籍:華夏(中國)
  • 身份:黃河水神
  • 地區:中國
  • 來源:神話
  • 性別:男
古籍杜撰,神話傳說,授大禹河圖,馮夷與宓妃,九歌河伯,歷史典故,子羽過黃河,西門豹治鄴,河童與河伯,景公與河伯,秋水感悟,影視形象,

古籍杜撰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黃河里有一位河神,人們叫他河伯。河伯站在黃河岸上。望著滾滾的浪濤由西而來,又奔騰跳躍向東流去,興奮地說;“黃河真大呀,世上沒有哪條河能和它相比。我就是最大的水神啊!
河伯
有人告訴他:“你的話不對,在黃河的東面有個地方叫北海,那才真叫大呢。”河伯說:“我不信,北海再大,能大得過黃河嗎?”
那人說:“別說一條黃河,就是幾條黃河的水流進北海,也裝不滿它。”
河伯固執地說:“我沒見過北海,我不信。”
那人無可奈何,告訴他:“有機會你去看看北海,就明白我的話了。”
秋天到了,連日的暴雨使大大小小的河流都注入黃河,黃河的河面更加寬闊了,隔河望去,對岸的牛馬都分不清。這一下,河伯更得意了,以為天下最壯觀的景色都在自己這裡,他在自得之餘,想起了有人跟他提起的北海,於是決定去那裡看看。
河伯順流來到黃河的入海口,突然眼前一亮,海神北海若正笑容滿面地歡迎他的到來,河伯放眼望去,只見北海汪洋一片,無邊無涯,他呆呆地看了一會兒,深有感觸地對北海若說:“俗話說,只懂得一些道理就以為誰都比不上自己,這話說的就是我呀。今天要不是我親眼見到這浩瀚無邊的北海,我還會以為黃河是天下無比的呢!那樣,豈不被有見識的人永遠笑話。”
故事見於《莊子·秋水》。成語“望洋興嘆”,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夠,感到無可奈何。“貽笑大方”,指讓內行人笑話,含貶義。

神話傳說

授大禹河圖

中國民間傳說,大禹治理黃河時有三件寶,一是河圖;二是開山斧;三是避水劍
創作創作
傳說河圖是黃河水神河伯授給大禹的。
古時候,在華陰潼鄉有個叫馮夷的人,不安心耕種,一心想成仙。他聽說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為仙體。於是就到處找水仙花。
大禹治理黃河之前,黃河流到中原,沒有固定的河道,到處漫流,經常泛濫成災。地面上七股八道,溝溝汊汊全是黃河水。這裡的水不深,馮夷趟水過河,到了河中間,突然河水漲了。他一慌,腳下打滑,跌倒在黃河中,活活被淹死。
馮夷死後,一肚子冤屈怨氣,咬牙切齒地恨透了黃河,就到玉帝那裡去告黃河的狀。玉帝聽說黃河沒人管教,到處橫流撒野,危害百姓,也很惱火。他見馮夷已吮吸了九十九天水仙花的汁液,也該成仙了,就問馮夷願不願意去當黃河水神,治理黃河。馮夷喜出望外。滿口答應。這一來可了卻自己成仙的心愿,二來可報被淹死之仇。
馮夷當了黃河水神,人稱河伯。他從來沒有挨過治水的事兒,一下子擔起治理黃河的大任,束手無策,發了愁。咋辦呢?自己道行淺,又沒什麼法寶仙術,只好又去向玉帝討教辦法。玉帝告訴他,要治理好黃河,先要摸清黃河的水情,畫個河圖,有黃河的水情河圖為依據,治理黃河就省事多啦。
河伯按著玉帝的指點,一心要畫個河圖,他先到了自己的老家,想找鄉親們幫幫忙。鄉親們都討厭他好逸惡勞,沒人答理他。他找到村裡的後老漢,講了他治理黃河的大志。分手時,後老漢再三囑咐河伯,幹事要乾到底,不要中途而廢,畫好圖就動手治理黃河,人手不夠,他說服鄉親們幫忙。
查水情,畫河圖,是個苦差事。等河伯把河圖畫好,已年老體弱了。河伯看著河圖,黃河哪裡深,哪裡淺;哪裡好沖堤,哪裡易決口;哪裡該挖,哪裡該堵;哪裡能斷水,哪裡可排洪,畫得一清二楚。只可嘆自己沒有氣力去照圖治理黃河了,很傷心。河伯想想,總有一天會有能人來治理黃河的,那時,把河圖授給他,也算自己沒有白操心。
河伯從此就在黃河底下安度晚年,再沒有露面。不料,黃河連連漲水,屢屢泛濫。百姓們知道玉帝派河伯來治水,卻不見他的面,都罵河伯不盡職盡責,不管百姓死活。
後老漢在病床上天天盼河伯,一晃好些年不見面。他對治理黃河的事不放心,要去找河伯。他兒子叫羿,射箭百發百中。無論後老漢如何講,羿不讓他去找河伯。後老漢不聽兒子勸阻,結果遇上黃河決口,被沖走淹死,連屍體都沒找到。后羿非常恨河伯,咬著牙說,早晚要把河伯射死。
後來,到了大禹出來治水的時候,河伯決定把黃河河圖授給他。
這一天,河伯聽說大禹帶著開山斧避水劍來到黃河邊,他就帶著河圖從水底出來,尋找大禹。河伯和大禹沒見過面,誰也不認誰。河伯走了半天,累得正想歇一歇,看見河對岸走著一個年輕人。這年輕人英武雄偉,想必是大禹,河伯就喊著問起來:“喂,你是誰?”
對岸的年輕人不是大禹,是后羿。他抬頭一看,河對岸一個仙風道骨的老人在喊,就問道:“你是誰?”
河伯高聲說:“我是河伯。你是大禹嗎?”
后羿一聽是河伯,頓時怒衝心頭,冷笑一聲,說:“我就是大禹。”說著張弓搭箭不問青紅皂白,“嗖”地一箭,射中河伯左眼。河伯拔箭捂眼,疼得直流虛汗。心裡罵道:“混帳大禹,好不講道理!”他越想越氣,就去撕那幅水情圖。正在這時,猛地傳來一聲大喊:“河伯!不要撕圖。”后羿推開大禹,又要搭箭張弓。大禹死死拽住他,把河伯畫圖的艱辛講了,后羿才後悔自己冒失莽撞,射瞎了河伯的左眼。
后羿隨大禹一同趟過河。后羿向河伯承認了過錯。河伯知道了后羿是後老漢的兒子,也沒多怪罪。大禹對河伯說:“我是大禹,特地來找你求教治理黃河的辦法哩。”
河伯說:“我的心血和治河辦法都在這張圖上,現在授給你吧。”
大禹展圖一看,圖上密密麻麻,圈圈點點,把黃河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水情畫得一清二楚。大禹高興極啦。他要謝謝河伯,一抬頭,河伯躍進黃河早沒影了。
大禹得了黃河水情圖,日夜不停,根據圖上的指點,終於治住了黃河。
河伯河伯

馮夷與宓妃

傳說河伯是魚尾人身,頭髮是銀白色的,眼睛和鱗片是流光溢彩的琉璃色。雖然他是男性,但是長得卻異常俊美,身上有淡淡的水香。
所有的神都是伏羲女媧造的,而且據說伏羲對“馮夷”這件作品還是很滿意的。後來,馮夷在黃中寂寞,忽然聽到美妙的琴聲,就循聲而去,到了洛水,看到了被洛陽風景吸引而來的宓妃。馮夷覺得她長得異常漂亮,便看得入神。馮夷見狀發動大水,九隆和宓妃就一起掉進水裡了。九隆抓著宓妃,不停地問:“這就是你想要的嗎?”宓妃只覺得很喜歡這洪水,似乎想把這人淹死。馮夷把宓妃從九隆手裡搶了出來,帶到了河底的住所。
到了河底,宓妃雖然暫時不會再被九隆煩了,但是被馮夷帶到這河底不讓出去,也煞是無聊,便在終日撥琴派遣愁悶。馮夷自然是很高興,對宓妃也很好,總想逗她開心。可是宓妃覺得,總呆在河底也太無聊了,出去又有煩人的九隆,所以一時心情不會好轉。一段時間(要按人間的時間算的話大概是幾百年)過去了,宓妃已經有些喜歡馮夷了,覺得他就象哥哥一樣。一天,宓妃與馮夷開玩笑,說要結為夫妻,笑過後又覺得這主意不錯,這樣九隆就再也不會煩宓妃了。
伏羲知道馮夷和宓妃結為夫妻的事後,並不高興,不滿自己最愛的女兒嫁給一個地位比帝俊兒子低一些的馮夷,儘管這樣,伏羲還是很寵宓妃,但是對馮夷的態度就不只是“一件滿意的作品”了……
又過了很長的一段時間,他與宓妃總是更像兄妹而不是夫妻,馮夷總是被其它的漂亮女神吸引,總留下宓妃一個人。宓妃漸漸又覺得愁悶寂寞了。
一天,宓妃見到了大羿(傳說是帝俊自己造的兒子,后羿是大羿的後裔),出於對大羿的可憐之情(羿被其妻子所拋棄,對自己的父親的憎恨)宓妃便與其在一起了。馮夷依舊冷笑著,一步一步走遠了。宓妃責備大羿不該傷他傷那么重,隨後就化做流水順著黃河走了。
神話傳說神話傳說
表面上馮夷在冷笑,但左眼上的靈氣散掉了一些,再加上宓妃的緣故,心裡留下了傷痛。脾氣變得有些暴躁。使得宓妃也不敢輕易靠近他了。從此,黃河流域洪水泛濫不斷。
由於河水淹沒了太多村莊,伏羲要處置馮夷,宓妃的姐姐們勸馮夷無效後,也勸宓妃放棄他。如果馮夷不能和水玉相通,時間一久,馮夷自會被毀滅。馮夷去問女媧與水玉相通的辦法,女媧告訴他需要河圖洛書
在宓妃的幫助下,馮夷找到了河圖,宓妃找到了洛書(——“河伯獻河圖,宓妃獻洛書”)河伯很快就與水玉相通了,就好像是自己的一部分。神的力量也不是萬能的,馮夷把河圖給大禹看,並和他一起治水,泛濫的洪水很快就得到了平息。馮夷從此就成為了中華的水神。

九歌河伯

《九歌·河伯》是中國戰國時期楚國偉大詩人屈原的作品。此詩的主旨歷來眾說紛紜。一般認為是祭祀河伯的祭歌,歌中沒有禮祀之詞,而是河伯與女神相戀的故事,大約是以戀歌情歌作為娛神的祭詞。也有學者認為此詩是以主祀黃河河神為題,假借一次九河的神遊之旅,象徵表現出深深的故國之思最終戰勝“遠逝以自疏”的去國之念的矛盾心態,表現出詩人的愛國的情懷。
原文
與女游兮九河⑴,衝風起兮橫波⑵。
河伯(古代中國神話中的黃河水神)
乘水車兮荷蓋,駕兩龍兮驂螭⑶。
登崑崙兮四望⑷,心飛揚兮浩蕩。
日將暮兮悵忘歸,惟極浦兮寤懷⑸。
魚鱗屋兮龍堂,紫貝闕兮珠宮。
靈何為兮水中⑹?乘白黿兮逐文魚⑺,
與女游兮河之渚⑻,流澌紛兮將來下⑼。
子交手兮東行⑽,送美人兮南浦⑾。
波滔滔兮來迎,魚鱗鱗兮媵予⑿。
譯文一
和你一道游九河,
衝起大風破大波
龍車水上浮,荷花車蓋罩當頭。
有角龍,兩條青。無角龍,兩條白。
龍車飛上崑崙山,眺望那東西南北。
精神多飛揚,志趣多飄蕩。
太陽下山人悵惘,
不想回故鄉。
忽然想到水中宮,屋頂魚鱗壁畫龍.
紫貝嵌門柱,真珠飾房櫳。
水裡作何遊戲?
乘著白色大龜逐文魚。
同你游泳到河邊,
水花亂飛濺。
你向我拱手,告別向東走。
送你送到南河岸,
水波滔滔來歡迎,
文魚對對來作伴。
譯文二
我和你河伯游在九河之上,
大風吹起河面上掀動波浪。
隨你乘著荷葉作蓋的水車,
以雙龍為駕螭龍套在兩旁。
登上河源崑崙向四處張望,
心緒隨著浩蕩的黃河飛揚。
但恨天色已晚而忘了歸去,
惟河水盡處令我寤寐懷想。
魚鱗蓋屋頂堂上畫著蛟龍,
紫貝砌城闕朱紅塗滿室宮。
河伯你為什麼住在這水中?
乘著大白黿鯉魚跟隨身旁,
隨你河伯一起游弋在河上,
浩浩河水緩緩地往東流淌。
你握手道別將要遠行東方,
我送你送到這向陽的河旁。
波浪滔滔而來迎接我河伯,
為我護駕的魚兒排列成行。
注釋
⑴女(rǔ):汝,你。九河:黃河的總名,前人說是黃河到兗州境即分九道,故稱九河。
⑵衝風:隧風,大風。橫波:聚起波浪,揚波。
⑶驂螭(cān chī):四匹馬拉車時兩旁的馬叫“驂”。螭,《說文解字》:“若龍而黃,北方謂之地螻。”“或日無角曰螭。”據文意當指後者,那么“驂螭”即以螭為驂了。
⑷崑崙:山名,黃河的發源地。今作崑崙。
⑸極浦:水邊盡頭。寤懷:寤寐懷想,形容思念之極。
⑹靈:神靈,這裡指河伯。
⑺黿(yuán):大鱉。逐:追隨,跟從。文魚:有斑紋的鯉魚。
⑻渚(zhǔ):水邊。《國語·越下》:“黿龜魚鱉之與處,而鼃(蛙)黽之與同渚。”下註:“水邊亦曰渚。”這裡泛指水,“渚”當為押韻。
⑼流澌(sī):古代成語,意思就是流水。《楚辭·七諫·沉江》“赴湘沅之流澌兮”等可證。
⑽交手:古人將分別,則相執手表示不忍分離。
⑾美人:指河伯。南浦:向陽的岸邊。
⑿鄰鄰:一本作“鱗鱗”,如魚鱗般密集排列的樣子,媵(yìng):原指隨嫁或陪嫁的人,這裡指護送陪伴。
簡析
本篇是祭祀河伯的祭歌。歌中沒有禮祀之詞,而是河伯與女神相戀的故事,大約是楚人淫祀的特色,以戀歌情歌作為娛神的祭詞。
河伯本指黃河之神,至戰國時代人們把各水系的河神統稱河伯。當時楚國國境未達黃河,所祭的只是河神。
考本篇可能是記敘河伯與洛水女神前期相戀之事。一是因為洛水在黃河之南,不是遠離楚國的其它水系;二是因為洛水女神正是宓妃。宓妃性情放蕩,曾與后羿相戀,故有后羿“射夫河伯”,“眇其左目”,河伯上告於天帝請誅后羿之事。
賞析
河伯即黃河之神,河神是尊貴的地祗,商周以來一直列入祀典的主要對象,而楚國雖一向十分重視祭祀活動,但早先似乎只祭祀楚國境內的江漢等河。《左傳·哀公六年》曾記載這么一件事:“(楚)昭王有疾,卜日:‘河為祟。’王弗祭。大夫請祭諸郊。王曰:‘三代命祀,祭不越望,江、漢、睢、章,楚之望也。禍福之至,不是過也。不榖雖不德,河非所獲罪也。’遂弗祭。”可知春秋時代楚昭王因為黃河不在楚國地望之內,所以不肯祭河伯。而據顧觀光《七國地理考》、程恩澤《國策地名考》的考證,戰國時楚國的勢力範圍已達到黃河流域的南側,故陳子展以為這時“楚國王室祭祀河伯,已經不算違犯‘三代命祀,祭不越望’的什麼大道理,也就是不違犯他們的先代昭王的遺教了。”(《楚辭直解》)不過,也有學者如姜亮夫認為《莊子·秋水》以及《外篇》諸篇皆言河伯事,“則南楚傳河伯之事最豐盛,不得以不祀河為說”(《屈原賦校注》)。總之,不論楚祀河伯起於何時,在屈原的時代,確有此事,當可無疑。
今人多以為《九歌》各篇中表現人神戀愛的內容頗多,郭沫若認為本篇的內容是“男性的河神和女性的洛神講戀愛”(《屈原賦今譯》),河洛之神相愛雖有來歷,但《九歌》的主旨是祭神,是在歌頌天神地祗人鬼,河神是黃河的代表,那么黃河作為中華民族的搖籃,為什麼不可表現其偉大呢?況且,詩的文本中又沒有“隱思君兮啡側”(《湘君》)、“思公子兮未敢言”(《湘夫人》)、“思公子兮徒離憂”(《山鬼》)之類明白顯示相思的言辭可作直接的證據,因此,本詩不妨理解為主祭者隨著河神對黃河所做的一番巡禮。
此詩一開頭,就以開闊的視野,通過主祭者的眼睛對黃河(河神)的偉大雄壯進行了描述。大風起兮,波浪翻騰,氣勢非凡。河神遨遊黃河,駕著水車,車頂覆蓋著荷葉。駕車的是神異的飛龍,兩龍為駕,螭龍為驂,是何等的威赫。
河伯駕馭龍車,溯流而上,一直飛到黃河的發源地崑崙山。來到崑崙,登高一望,面對浩浩蕩蕩的黃河,不禁心胸開張,意氣昂揚。所遺憾的是天色將晚還忘了歸去。崑崙雖是作者的故鄉(帝高陽的發祥地),但他所懷念的家卻是在遙遠的河上。看到這裡,我們自然會聯想到屈原認宗親的思想,這種思想貫穿著他的全部作品,貫穿著他對楚國楚君和楚國人民的精誠之愛。他愁思未解時,往往想到故鄉(崑崙)。河伯看到故鄉後就很悲傷,悲傷之後還是得回到家裡(對屈原來說就是郢都)。這種情愫既在《離騷》、《遠遊》等篇中都有明顯的流露,那么在本詩中應是又一次表現。
那么河伯的家又是怎樣呢?是錦鱗披蓋的華屋,是雕繪蛟龍的大堂,紫貝堆砌的城闕,朱紅塗飾的宮殿。河伯既是河中之神,居於水下本是極自然的。居所如此的華美,卻為何還要發問呢?對此,過去一些解說有點勉強,聯繫上文,也許就不難理解了。
但內心的矛盾對於有著博大胸懷的河伯來說畢竟是次要的一面,所以接下來仍乘著白色的靈物大鱉,邊上跟隨著有斑紋的鯉魚(按:長沙子彈庫楚墓出土的帛畫中有神人駕龍車,鯉魚在旁邊遊動的畫面),在河上暢遊,看到的是浩蕩的黃河之水緩緩而來,這一幕場景顯得宏大而深沉。
最後,當河伯欲再往東行時,他和主祭者握手道別,主祭者送他(按:“美人”在屈賦中多指賢人或所懷念者)到面南的水邊分手處。河伯巡視於黃河下游,那波濤滾滾而來,熱烈地歡迎河伯的蒞臨,那成群結隊排列成行的魚兒伴隨著河伯,為他護駕。這裡的人物關係轉換很明確,主祭者告別後,波濤歡迎、魚兒隨從的對象只是河伯。末一個“予”字,不僅點出了主人公,而這樣的安排或許也暗示了楚國人民對作者的感情。

歷史典故

子羽過黃河

春秋時期,孔子的學生澹臺滅明(字子羽)帶了一塊白璧過黃河,河伯想把這東西弄到手,派遣陽侯去掀起大浪,又叫兩條蛟龍去弄翻他的船。結果子羽“左摻璧,右操劍,擊蛟皆死”,及至過了河,子羽鄙夷的將璧扔進河裡,河伯大概面子上還是過不去,又將璧彈回子羽手上,子羽見狀,將璧往石頭上打個粉碎,甩著袖子就走掉了。
河伯河伯

西門豹治鄴

魏文侯時,西門豹為鄴令。豹往到鄴(在今河北省臨漳縣和河北省邯鄲市磁縣),會長老,問之民所疾苦。長老曰:“苦為河伯娶婦,以故貧。”豹問其故,對曰:“鄴三老、廷掾常歲賦斂百姓,收取其錢得數百萬,用其二三十萬為河伯娶婦,與祝巫共分其餘錢持歸。當其時,巫行視小家女好者,雲‘是當為河伯婦。’即娉取。洗沐之,為治新繒綺縠衣,閒居齋戒;為治齋宮河上,張緹絳帷,女居其中,為具牛酒飯食,行十餘日。共粉飾之,如嫁女床蓆,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始浮,行數十里乃沒。其人家有好女者,恐大巫祝為河伯取之,以故多持女遠逃亡。以故城中益空無人,又困貧,所從來久遠矣。民人俗語曰:‘即不為河伯娶婦,水來漂沒,溺其人民’雲。”西門豹曰:“至為河伯娶婦時,願三老、巫祝、父老送女河上,幸來告語之,吾亦往送女。”皆曰:“諾。”
至其時,西門豹往會之河上。三老、官屬、豪長者、里父老皆會,以人民往觀之者三二千人。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從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繒單衣,立大巫後。長老、吏傍觀者皆驚恐。西門豹曰:“巫嫗、三老不來還,奈之何?”欲復使廷掾與豪長者一人入趣之。皆叩頭,叩頭且破,額血流地,色如死灰西門豹曰:“諾,且留待之須臾。”須臾,豹曰:“廷掾起矣。狀河伯留客之久,若皆罷去歸矣。”鄴吏民大驚恐,從是以後,不敢復言為河伯娶婦
西門豹即發民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田皆溉。當其時,民治渠少煩苦,不欲也。豹曰:“民可以樂成,不可與慮始。今父老子弟雖患苦我,然百歲後期令父老子孫思我言。”至今皆得水利,民人以給足富。
翻譯魏文侯時,西門豹任鄴縣令。他到鄴縣(在今河南省安陽市和河北省臨漳縣),會集地方上年紀大的人,問他們有關老百姓痛苦的事情。這些人說:“苦於給河伯娶媳婦,因為這個緣故,本地民窮財盡。”西門豹問這是怎么回事,這些人回答說:“鄴縣的三老、廷掾每年都要向老百姓徵收賦稅搜刮錢財,收取的這筆錢有幾百萬,他們只用其中的二三十萬為河伯娶媳婦,而和祝巫一同分那剩餘的錢拿回家去。到了為河伯娶媳婦的時候,女巫行巡查看到小戶人家的漂亮女子,便說‘這女子合適作河伯的媳婦’。馬上下聘禮娶去。給她洗澡洗頭,給她做新的絲綢花衣,讓她獨自居住並沐浴齋戒;並為此在河邊上給她做好供閒居齋戒用的房子,張掛起赤黃色和大紅色的綢帳,這個女子就住在那裡面,給她備辦牛肉酒食。這樣經過十幾天,大家又一起裝飾點綴好那個像嫁女兒一樣的床鋪枕席,讓這個女子坐在上面,然後把它浮到河中。起初在水面上漂浮著,漂了幾十里便沉沒了。那些有漂亮女子的人家,擔心大巫祝替河伯娶她們去,因此大多帶著自己的女兒遠遠地逃跑。也因為這個緣故,城裡越來越空蕩無人,以致更加貧困,這種情況從開始以來已經很長久了。老百姓中間流傳的俗語有‘假如不給河伯娶媳婦,就會大水泛濫,把那些老百姓都淹死’的說法。”西門豹說:“到了給河伯娶媳婦的時候,希望三老、巫祝、父老都到河邊去送新娘,有幸也請你們來告訴我這件事,我也要去送送這個女子。”這些人都說:“好。”
河伯河伯
到了為河伯娶媳婦的日子,西門豹到河邊與長老相會。三老、官員、有錢有勢的人、地方上的父老也都會集在此,看熱鬧來的老百姓也有二三千人。那個女巫是個老婆子,已經七十歲。跟著來的女弟子有十來個人,都身穿絲綢的單衣,站在老巫婆的後面。西門豹說:“叫河伯的媳婦過來,我看看她長得漂亮不漂亮。”人們馬上扶著這個女子出了帷帳,走到西門豹面前。又拋一個弟子到河中。總共拋了三個弟子。西門豹說:“巫婆、弟子,這些都是女人,不能把事情說清楚。請三老替我去說明情況。”又把三老拋到河中。西門豹插著筆,彎著腰,恭恭敬敬,面對著河站著等了很久。長老、廷掾等在旁邊看著的都驚慌害怕。西門豹說:“巫婆、三老都不回來,怎么辦?”想再派一個廷掾或者豪長到河裡去催他們。這些人都嚇得在地上叩頭,而且把頭都叩破了,額頭上的血流了一地,臉色象死灰一樣。西門豹說:“好了,暫且留下來再等他們一會兒。”過了一會兒,西門豹說:“廷掾可以起來了,看樣子河伯留客要留很久,你們都散了吧,離開這兒回家去吧。”鄴縣的官吏和老百姓都非常驚恐,從此以後,不敢再提起為河伯娶媳婦的事了。
西門豹接著就徵發老百姓開挖了十二條渠道,把黃河水引來灌溉農田,田地都得到灌溉。在那時,老百姓開渠稍微感到有些厭煩勞累,就不大願意。西門豹說:“老百姓可以和他們共同為成功而快樂,不可以和他們一起考慮事情的開始。現在父老子弟雖然認為因我而受害受苦,但可以預期百年以後父老子孫會想起我今天說過的話。”直到現在鄴縣都能得到水的便利,老百姓因此而家給戶足,生活富裕。

河童與河伯

河童的傳說,最早起源自中國黃河流域的上游,古時候叫做"水虎"又名"河伯"。「河伯」傳到了日本之後,變成了家喻戶曉的「河童」。據說有一位名叫九千坊的頭目,帶領著河童一族從中國輾轉來到九州的球磨川雲仙溫泉一帶的地方住了下來。他經常率領著部下出現在村莊裡,惹出許多麻煩,由於他擁有能夠將馬拉到河邊的怪力,所以村裡的人都敵不過他。知道此事極為震怒的熊本城主加藤清正,利用河童最討厭的猿將為害百姓的河童好好地教訓了一番,從此以後河童只好乖乖地住在熊本縣築後川。後來成為水天宮的使者,其分社位在江戶之赤羽河岸有馬氏的宅邸,(久留米殿下)後來移到日本橋附近。 據說,加藤清正為了打敗九千坊,將河童引到會噴出硫磺氣的地獄谷去,不僅在河川里放毒,還把燒燙的石頭往水池裡丟,最後聚集了河童最討厭的山猿,群起攻之,九千坊因為硫磺的熱氣,使得頭上盤中的水逐漸消失,具有法力的他,總算束手就擒,只好求城主放他一馬,答應從此不再為害地方,這就是河童的傳說之一。(註:加藤清正是日本安土桃山時代的武將,幼時曾跟隨豐臣秀吉將運,與柴田勝家殊死之戰時,展露其高超的武藝,在原之戰一役投奔德川家康,戰後成為熊本城的城主,以勇猛善戰和城堡建築聞名於世。)
河伯河伯

景公與河伯

齊大旱逾時(1),景公召群臣問曰(2):“天不雨久矣,民且有飢色(3)。吾使人卜,雲(4),祟在高山廣水(5)。寡人欲少賦斂以祠靈山(6),可乎?”群臣莫對(7)。晏子進曰:“不可(8)!祠此無益也。夫靈山固以石為身(9),以草木為發,天久不雨(10),發將焦,身將熱(11),彼獨不欲雨乎(12)?祠之無益(13)。”公曰:“不然(14),吾欲祠河伯(15),可乎?”晏子曰:“不可(16)!河伯以水為國(17),以魚鱉為民(18),天久不雨,泉將下,百川竭(19),國將亡(20),民將滅矣,彼獨不欲雨乎(21)?祠之何益!”景公曰:“今為之柰何?”晏子曰:“君誠避宮殿暴露(22),與靈山河伯共憂(23),其幸而雨乎(24)!”於是景公出野居暴露(25),三日(26),天果大雨,民盡得種時(27)。景公曰:“善哉!晏子之言,可無用乎!其維有德(28)。”
(1) 則虞案:太平御覽三十八、又八百七十九、又九百三十二、藝文類聚一百、合璧事類二、記纂淵海五引俱作“齊大旱”,無“逾時”二字。說苑辨物作“齊大旱之時”。元本“時”作“?”,“時”“?”古今字,今當一律作“時”。
(2) 劉師培校補云:“案寰宇記十八引作‘問群臣’,事文類聚前集五引作‘乃召群臣而問’。” ◎則虞案:合璧事類二引“問”上有“而”字。(3) 黃以周云:“‘飢’當依元刻本作‘飢’。”說苑、藝文類聚兩引俱作“飢”,惟御覽引作為“飢”,元本作“飢”,顧校改為“飢”耳。 ◎則虞案:“且”,御覽八百七十引作“皆”,三十八引仍作“且”。藝文類聚一百作“民且飢色”,七引作“民有飢色”。
河伯河伯
(4) 王念孫云:“案‘卜雲’本作‘卜之’,此草書之誤也,若作‘雲’,則當別為一句,破碎不成文理矣。藝文類聚災異部、御覽咎徵部六並引作‘吾使人卜之’,說苑辨物篇同。”
(5) 則虞案:御覽三十八引作‘旅在高山廣澤”,又八百七十九、藝文類聚七及一百俱引作“廣澤”。說苑辨物、寰宇記十八亦作為“澤”。
(6) 孫星衍云:“言少少賦民,以為祭山之費。‘祠’,初學記、御覽作‘祀’。” ◎盧文弨雲“‘祠’,御覽八百七十九作‘招’。按周禮男巫‘旁招以茅’,招,四方之所望祭者。他卷亦或作‘祠’作‘祀’。” ◎王念孫雲“案作‘招’者,誤字也。御覽固多誤字,不必附會以周官之‘旁招’。且祠是祭名,而招非祭名,可言‘祠靈山’‘祠河伯’,不可言‘招靈山’‘招河伯’也。(周官‘男巫掌望祀望衍授號,旁招以茅’。望是祭名,而招非祭名,故可言‘望于山川’,不可言‘招于山川’。)按下文‘晏子曰“祠此無益也”’,‘公曰“吾欲祠河伯”’,其字皆作‘祠’。又此章標題雲‘景公欲祠靈山河伯,’其字亦作‘祠’,則此文之本作‘祠靈山’,明矣。御覽咎徵部雖作‘招靈山’,而下文之‘祠此無益’及‘祠河伯’仍作‘祠’,則‘招’為‘祠’之誤,明矣。初學記天部下、御覽時序部二十並引作‘祀靈山’,‘祀’‘祠’古字通,則仍是‘祠’字。藝文類聚山部、災異部及御覽天部十一併引作‘祠靈山’,說苑同。” ◎則虞案:初學記二、宋本御覽十一、三十八又八百七十九、合璧事類二引俱作“祠”,無作“招”者,王說是也。
(7) 劉師培校補云:“藝文類聚一百引作‘群臣皆莫有對者’,御覽八百七十九引同,無‘有’字。”
(8) 則虞案:合璧事類二引“不”上有“此”字。
(9) 孫星衍云:“‘固’,初學記作‘故’。‘為發’,藝文類聚、太平御覽作‘毛髮’,非。” ◎劉師培校補雲“寰宇記引作‘為毛髮’。莊子逍遙遊釋文引地理書云:‘山川草木為發,’則‘毛’為衍字。” ◎則虞案:御覽十一、三十八、記纂淵海卷五引皆無“固”字。藝文類聚七引誤作“因”,又類聚七、又一百、御覽十一、三十八、八百七十九、合璧事類二引皆有“毛”字。此“毛”字恐沿說苑增。
(10)孫星衍云:“‘久’,初學記、御覽作‘苟’。” ◎則虞案:御覽三十八、八百七十九、記纂淵海五引皆無“久”字。
齊大旱逾時,景公召群臣問曰:“天不雨久矣,民且有飢色。吾使人卜之,祟(鬼怪)在高山廣水。寡人慾少賦斂,以祠靈山(山神),可乎?”群臣莫對。晏子進曰:“不可。祠此無益也。夫靈山固以石為身,以草木為發,天久不雨,發將焦,身將熱,彼獨不欲雨乎?祠之何益?”公曰:“不然,吾將祠河伯,可乎?”晏子曰:“不可。河伯以水為國,以魚鱉為民,天久不雨,水泉將下,百川將竭,國將亡,民將滅矣,彼獨不欲雨乎?祠之何益?”
譯文:
齊國天旱已經很長時間,齊景公召集群臣並詢問:“已經很久沒下雨了,莊稼乾死老百姓都在餓肚子。我命令卜了卦,作祟的鬼怪藏在高山和水裡。我準備用些錢,祭祀山神,你們看可以嗎?”眾臣沒有人回答。晏子站出來說:“我認為不能這么做。祭祀山神沒有益處。山神以石為身,以草木為發,天久不下雨,發將要焦黃,身體也會暑熱難當,他就不想下雨嗎?他自身尚且難保,祭它又有何用?”景公又說:“這樣不行,我們就祭祀河神,可以嗎?”晏子回答:“也不好。河神以水為國,以以魚鱉為臣民,天久不下雨,泉水將斷流,河川也就乾涸,這時他的國家將消亡,魚鱉臣民也會幹死,他就不想要雨水嗎?祭它又有什麼用呢?”

秋水感悟

《莊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文學、哲學著作,該書中有一篇名曰《秋水》,《秋水》開篇伊始就以寓言的方式講述了河伯和北海若之間的一段故事: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今爾出於崖涘,觀於大海,乃知爾醜,爾將可與語大理矣。”
這段話給我們描述了一個一開始自高自大,盲目自滿的河伯,當他在秋水暴漲之時,看到河水浩浩蕩蕩,煙波浩渺,於是滿心歡喜,覺得自己領域浩大,“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及至到了海邊,看到海水茫茫,一望無際的景象,這才覺察到自己的渺小,於是收斂態度,承認不足,虛心向海神北海若求教,終於從北海若那裡領悟了許多道理。
《莊子》描述的河伯,是一個值得稱道的人物。他雖然一開始囿於見識,不知天闊地遠,但他一旦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就能立刻改正態度,虛心向行家求教,從而使自己得到了提高。
河伯之所以能夠意識到自己的不足,是有原因的,這原因就在於他是一路走來,一路觀察,認真比較而最終有所體悟的。一路走來是親歷,一路觀察是汲取,認真比較是睿智,只有這樣,才能發現自己的不足,才能提升自己的見識。正因為他有了如此的經歷,北海若才這樣對他說:“今爾出於崖涘,觀於大海,乃知爾醜,爾將可與語大理矣。”
由河伯聯想到我們自己。河伯最初的表現,或多或少也存在於我們的身上。我們大都有過像河伯那樣淺嘗輒止沾沾自喜的心態,只是,我們可能還沒有河伯那樣迅速認識到自己不足的能力,也未必有河伯那樣勇於承認自己不足的勇氣。不過,能力是培養出來的,勇氣是鍛鍊出來的,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們雖然有過像河伯一開始那樣的視野狹隘,見識淺薄,但只要我們像河伯那樣不懈前行,細緻觀察,認真比較,最終也同樣可以領悟到人生的真諦。
擺放在讀者面前的《秋水》雜誌,就是上海交通大學一群積極探索的學子對生活的咀嚼、對社會的體味的結晶。在雜誌中,他們在觀察,在比較,在思考,想以此來提高自己以及自己周圍的人們的生活品位。參與這種努力是一種經歷,這種經歷值得肯定,藉助於北海若之語,有了這種經歷,“爾將可與語大理矣”——這種經歷,有助於對人生真諦的領悟。

影視形象

年份劇名演員備註
2003年
奔月
連凱
2009年
天地傳奇
楊述寧
2013年
新洛神
張迪(第一集)
劇中改為龍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