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糕

豐糕

豐糕是山東省臨沂市沂水縣當地傳統糕類名吃。因其早期作為季節性糕點迎合豐收而得名。

豐糕可追溯到清嘉慶二年(1797年),是用粘米麵加糖和在一起,油炸成小棒棒兒狀,再用糖稀粘起來,壓成一定規格的形狀,上面灑上一層白面糖,切成許多小塊即成,味甜而香。是沙琪瑪演變例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豐糕
  • 發明時間:公元1797
  • 產地:山東省沂水縣
  • 種類:糕類
  • 寓意:年年豐收,步步登高
  • 主要原料糯米及粳米稀、綿白糖花生油
概述,簡介,百年歷史,寓意,做法,製作方法,營養成分,歷史發展,

概述

“仲秋明月掛柳梢,千里稻香萬家糕。來年若有沂州品,合家團聚在今宵。”
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即團圓節。眾所周知,八月十五吃月餅,生產製作月餅的廠家也遍布全國各地,而豐糕卻是沂水的特產。每年中秋佳節,在明媚的月光下,人們不僅以月餅來表示家庭團圓、幸福美滿,而且用特製的豐糕預祝豐產豐收和吉祥如意。所以,每到中秋節來臨,晚輩在買月餅的同時,也要買些豐糕送給長輩以示敬重,做長輩的對豐糕也是極為看重,過中秋節不吃雞魚肉蛋可以,但如果吃不上豐糕,心裡就長久的不痛快。沂水人對豐糕情有獨鐘,因為他們對收成非常看重,就是在生活非常艱難的舊社會,也要從口中省下一些米麵,待到中秋來臨,製成豐糕以慶豐。
仲秋佳節,全家人圍坐在餐桌前,一邊欣賞著如銀、似水、像盤的圓月,一邊品著月餅、吃著豐糕、喝著團圓酒,盡情地享受 著月下家人團聚的溫馨和甜蜜,良宵美景賽過神仙,讓人心曠神怡,留戀往返。
豐糕

簡介

百年歷史

據考證,沂水豐糕發明於公元1797年,為沂水獨有;是山東省沂水縣著名傳統名吃。近年來,根據其加工工藝、所用食材和歷史淵源考證,沂水豐糕實際上是滿族食品沙琪瑪的地方改良品種。沂水許多民眾或許並不知曉自己的生活習俗中仍然保留著諸多清朝滿族人留下的痕跡,比如睡火炕、房屋正房稱為“堂屋”、入門修建影壁牆、送火神、祭祀山神、以沙琪瑪祭祀祖先等。對於豐糕這種沙琪瑪的變種,他們或許沒有意識到這種食品意味著民俗的融合演變和民族的遷徙。

寓意

“年年豐收,步步登高”之意。專在中秋節期間製作出售,是沂水人外出訪友的上等禮品,可以稱作是沂水人的獨特創造。沂水人民每到中秋來臨,製成豐糕以慶豐年,“豐糕、豐糕,以表豐收之兆。”

做法

製作方法

先將糯米置於缸中浸泡,撈出後經沖洗、涼曬、粉末,後加入輔料切條、油炸、成型。隨著科學技術的推廣和生產工藝水平的提高,既增加了產量,又保持了香甜可口,油而不膩的傳統風味1986年被評為臨沂市優質產品,並列為臨沂市三大名產品之一。

營養成分

沂水豐糕採用長江流域的優質糯米及粳米稀、進口綿白糖、優質花生油為主要原料,並添加槐花蜜青紅絲等輔料,含有大量人體所必需的醇脂肪、蛋白質胺基酸等營養成分。

歷史發展

據考證,沂水豐糕已有百年歷史了,可以稱作是沂水人的獨特創造。它不僅是人們走親訪友、饋贈賓朋的節日禮品,成為招待客人的理想食品,也成為老少皆宜的大眾營養之佳品,從而闊步走上了大市場。該產品不僅暢銷沂蒙山區,而且還備受青島、濟南、北京、天津、上海等地消費者的歡迎。更引人注目的是,沂水豐糕帶動了全縣食品生產加工業的發展。沂水已崛起一座聞名全國的“食品城”。
星轉斗移,時代進步。沂水豐糕發展到今天,無論從包裝到內在質量,還是從生產規模到花色品種都有了很大變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