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龍橋(福建省福州市回龍橋)

回龍橋(福建省福州市回龍橋)

回龍橋,是常用橋樑名稱,其中包括分別位於合肥、深圳、織金縣、南京和湖南的回龍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回龍橋
  • 簡介:常用橋樑名稱
  • 尺寸:寬4.8米,4墩5孔
  • 介紹:南北橫跨邢港
馬尾閩安鎮的一條舊河道上,有這樣一座古老的石橋迥龍橋,又稱回橋。那是一座望一眼就覺非同凡響的橋!迎著冬日午後的細雨,腳踩氤氳著地之靈氣的鄉間小路,我來到了它的身邊。撞得你眼球生疼的是用一塊塊青石堆砌的船形橋墩,不!那不是橋墩,那分明是四艘戰艦!是讓我們中華民族引以自豪的,揚武、振威、福勝號……是英烈們用軀體疊壘起的不朽橋墩!我駐足上前,蹲下身子,手掌輕輕地放到石欄柱頂雕刻得惟妙惟肖的奇獸珍果上,撫摩著……我虔誠地凝視著他們,時光在我眼中凝滯、倒流……我仿佛看見金色的船帆上染紅了先烈們的熱血,聽到東海怒濤的咆哮和隆隆的震天炮聲。
回龍橋回龍橋
那又是一座工藝和造型盡善盡美的千年古石橋。《閩侯縣誌》載為“回龍橋”,《福州實用地圖冊》把萬壽橋、回龍橋、龍江橋並稱福州三大名石橋。它南北橫跨邢港,全長66米,寬4.8米,4墩5孔,罕見的船形橋墩,花崗石平梁結構。兩墩間距13米左右,平鋪長15米,寬0.9米、厚1米的大石樑各5根,每根重約30噸。石板橫鋪橋面,石欄護其兩側,石欄板長3.3米、寬0.45米、厚0.15米,石欄柱0.45米見方、高1.4米,計36根。柱頂雕刻奇獸、珍果、栩栩如生,展示著我國唐宋石刻的精湛技藝,演繹著唐宋時期繁榮的文化景象。
回龍橋的絕妙處在它不是我們常見的獨體橋樑,它附帶有橋南的玄帝亭和橋北的聖王廟及觀音閣三個古建築。橋南引橋上的玄帝亭是橋亭的結構形式,穿過亭下始步上石橋。聖王廟呼應般建造在北引橋駁岸上,跨街廊亭與古石橋的駁岸共用一連體基礎,當年的能工巧匠把他們渾然天成地融為一體,淋漓盡致地物盡其用,使跨街亭、聖王廟、觀音閣一層又一層地讓孤峰挺拔的棋盤山拱衛著。從橋南向北眺望,石橋、廟宇、山巒,形成整體,給人以穩定的視覺效果。然而,古橋建到此意猶未盡,他們還把位於聖王廟東側,高距懸崖之巔,掩映於綠樹蒼岩中的尊王廟景觀也糅合進來,為他們的“傑作”再添上一抹重彩,使橋南到橋北錯落有致地連成了一組最具唐宋風格的古建築群落。1991年3月此橋被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回龍橋回龍橋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這座形似玉帶,橫跨邢港的古石橋已有1102歲了,但它依然遠離喧囂,永恆堅守在閩江口這個寧靜的小村莊。依然是祖祖輩輩居住在小河兩岸的村民的必經之路。改革開放以後,又有多少個青年男女踏上這座古橋走向世界各地,坐落於小河兩岸造型各異的棟棟小洋樓就是他們送給古石橋的最好鄰居。
流水依然,古橋不老。他是歷史老人,見證了千年的滄海桑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