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泳煥

閔泳煥

閔泳煥朝鮮語:민영환,1861年—1905年),朝鮮王朝後期大臣,韓國著名的殉國英雄。文若桂庭本貫驪興。是閔謙鎬之子,亦是朝鮮高宗李熙王妃——閔妃明成皇后)之侄。早年以外戚身份參與朝政,1896年作為特使參加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禮,並任駐歐洲六國公使。歸國後任軍部大臣等官職,後由於同情獨立協會而被彈劾免職。後復官,累任至侍從武官長。閔泳煥憂國憂民,常常懇切上疏,痛陳時弊,威望頗高。《乙巳保護條約》簽訂後,閔泳煥不願為日本治下的亡國奴,遂於1905年11月30日自殺殉國,諡號忠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閔泳煥
  • 外文名:민영환
  • 別名文若,桂庭,死後尊稱閔忠正公
  • 國籍韓國
  • 民族朝鮮族
  • 出生地朝鮮漢城(今韓國首爾
  • 出生日期:1861年8月30日(陰曆七月廿五)
  • 逝世日期:1905年11月30日
  • 職業:大臣
  • 主要成就:出使俄國
    乙巳條約》後伏闕抗疏,殉國明志
  • 代表作品:《閔忠正公遺稿》
生平,外戚干政,外交風雲,支援民權,乙巳殉國,遺著,評價,正面,負面,相關影視,

生平

外戚干政

閔泳煥出身於朝鮮王朝的世家大族驪興閔氏,是朝鮮肅宗時的重臣閔維重的7世孫。閔泳煥是閔謙鎬的長子,而閔謙鎬是興宣大院君之妻——驪興府大夫人閔氏的胞弟,更是後來權傾朝野的王妃——閔妃的堂兄,因為閔泳煥有了這幾層深厚的背景,他後來的仕途可謂一帆風順,極盡榮華富貴。閔泳煥的母親出身達城徐氏,也是名門望族。徐氏還在懷孕時,就夢見了獲得了三顆明珠,又夢見諸位長老穿著公服,在正堂羅拜閔謙鎬。鹹豐十一年辛酉(1861年,朝鮮哲宗十二年)七月二十五日,閔泳煥出生於朝鮮首都漢城(今韓國首爾)。由於徐氏夢見明珠,因而取名為“煥”。後來他被過繼給伯父閔泰鎬為養子
光緒四年(1878年,朝鮮高宗十五年),閔泳煥參加科舉考試,獲庭試文科丙科及第,開始踏入政界,此時他年僅十八歲。初授待教,光緒七年(1881年,高宗十八年)升任同副承旨,後又任成均館大司成、都承旨等官職。光緒八年(1882年,高宗十九年)六月,壬午兵變爆發,閔泳煥的生父閔謙鎬成為眾矢之的,被起義軍民殺死。閔泳煥因此辭官,為閔謙鎬收屍並辦理喪事。等到27個月的守制期結束以後,閔泳煥被起復吏曹參議甲申政變以後躋身中樞,歷任工曹吏曹參判、內務府協辦、典圜局總辦、開城留守、沿海防營使、漢城府右尹、前後營使及刑曹禮曹兵曹判書等。光緒十七年(1891年)八月因其養母病逝而丁憂,光緒十九年(1893年)十一月又被起復為刑曹判書,到甲午中日戰爭爆發以前歷任漢城府判尹、議政府左參贊、內務府督辦、吏曹刑曹判書等要職。
閔泳煥閔泳煥
閔泳煥在當時和閔泳駿閔泳韶閔泳達並稱“閔氏四巨頭”,他受到高宗和閔妃寵幸,“頗用事受賂”。他在漢城中還擁有一個大花園,“亦可見一時富貴之極也”。清廷駐朝大臣袁世凱曾以“紈絝驕侈”四字形容閔泳煥。後來甲午農民戰爭領袖全琫準也將閔泳煥明確列為賣官鬻爵之人。可見閔泳煥與其他干政的外戚勢道並無二致,所以他在那時的評價不高。另一方面,袁世凱視閔泳煥為親俄派人物,稱他勾結穆麟德進行親俄排華活動。但仔細考察閔泳煥的言行,其實是親華排俄的,他曾對“現宮內動靜,陰結穆氏(穆麟德),藉俄為援,欲圖中國”的情形感到憂心忡忡,袁世凱亦承認閔泳煥“稍有畏禍之心”並來附托自己之事。特別是在甲午中日戰爭前夕,閔泳煥私撰之時務策——《千一策》中,更是流露出明顯的親華色彩。他認為中國是朝鮮唯一可以信任依靠的國家,這一點雖是“我國(朝鮮)之人稍有知識者”的共識,但他又說朝鮮必須自強,否則“父不分財於盪子”,中國是不會援助無法自強的朝鮮的。他還明確反對親俄言論,強調:“中、東相孚,自古已然,論其境界則只隔一水,論其人物則亦是同種,論其情誼則便似兄弟,論其依附則無異唇齒。俄國則境界隔遠,人物相殊,情誼既無,依附奚恃?然則舍數千年相孚之誼,取一朝夕新知之交,不合於義矣;背兄弟之情,而昵豺狼之群,反受其害矣。且俄國有吞併天下之志,中國有固植東藩之虞。併吞天下,則我國亦入於併吞之中矣;固植東藩,則我國必居於固植之先矣,如是則何者為益,而何者為損乎?”所以甲午戰爭前的閔泳煥應屬於親華派而非親俄派。

外交風雲

光緒二十年(1894年,高宗三十一年)六月以後,日本控制了朝鮮政府,並將閔妃集團趕下台,另立以金弘集為首的親日政權,並挑起甲午中日戰爭。閔泳煥雖然失勢,但仍以“別入直”的身份時常入宮與閔妃聯絡。開國五百四年(1895年,高宗三十二年)八月十日,閔泳煥被任命為駐紮美國特命全權公使。但他還沒來得及赴任,就發生了閔妃在景福宮中被日本人暗殺的“乙未事變”。閔泳煥得知噩耗以後,“痛冤崩迫,如不欲生,惟韜晦是務,不欲與聞朝政”,並歸隱京畿道加平郡鄉第。直到建陽元年(1896年)3月11日,閔泳煥被任命為特使前赴俄羅斯帝國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禮進行祝賀,他才重新出仕。而這次他身上負有重要使命,即尋求俄國的保護以進一步牽制日本勢力。在閔泳煥出使之前,俄國駐朝公使韋貝爾、朝鮮親俄派領袖李范晉和在俄國公使館的高宗共同商定了求援計畫,主要包括五項內容,即:
出使俄國的閔泳煥出使俄國的閔泳煥
  1. 由俄國軍隊護衛國王安全。
  2. 俄方派遣軍事教官來朝鮮,幫助朝鮮訓練軍隊。
  3. 俄國派遣顧問,包括宮內府、財政顧問及礦產、鐵道等技術人員。
  4. 俄國幫助架設朝俄間的陸路電線,並派遣電信技師。
  5. 俄國提供300萬元貸款來幫朝鮮償還日本的債務。
於是,閔泳煥帶著向俄國求援的秘密使命,攜學部協辦尹致昊等5名隨員(包括一名俄國人)於建陽元年(1896年)4月1日離開朝鮮,由海路前赴俄國,5月20日抵達莫斯科並下榻於此。兩天后閔泳煥便將翻譯為俄文的5項求援要求轉交給俄國外交部亞洲司長卡普尼斯特,加冕儀式之後的6月5日又親自拜訪俄國外交大臣羅拔諾夫,懇請俄國政府儘快批准朝鮮的5項要求。6月6日,閔泳煥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宮覲見尼古拉二世,除了遞交國書等例行外交禮儀以外,閔泳煥還在沙皇面前將5項要求和盤托出,希望俄國“幫助朝鮮維護政府的穩定”,並且“請求陛下決不要與日本達成關於朝鮮的任何協定”。沙皇非常認真地聽了閔泳煥的訴求,最後說:“放心吧!我們會幫助你們的。”6月7日,閔泳煥會見沙俄實權人物、財政大臣維特,又重申了朝鮮的要求,維特說:“俄國堅決維持朝鮮的秩序與和平,不容許日本或他國占領或侵擾朝鮮,但在西伯利亞大鐵路完成前,此事只能慢慢進行。因此,外交部對處理遠東問題的任何措施均屬暫時性的,當前日本國力雖遠弱於俄國,但因地近朝鮮,處於隨時能發揮影響力的有利地位,不過,毫無疑問俄國最後還是會占上風的。”1896年6月12日,由於沙皇移駕,閔泳煥一行也跟著來到聖彼得堡,焦急地等待著俄國的訊息。從1896年6月13日開始,閔泳煥就與羅拔諾夫開始具體交涉5項要求的問題,焦點在於護衛國王和派遣教官的問題,俄方表現出謹慎而曖昧的態度,閔泳煥則竭力爭取,甚至以暗示聘請他國教官相威脅。最後在6月30日,朝俄達成初步協定。然而這個協定不是以條約或議定書的形式實現的,而是以俄國朝鮮的書面答覆形式列出的。這份名為《對朝鮮大使的幾點答覆》的檔案有如下內容:
閔泳煥一行在韓國(中坐者閔泳煥)閔泳煥一行在韓國(中坐者閔泳煥)
  1. 國王在俄國使館駐蹕期間由俄國衛兵保護。只要國王本人認為必要和方便,他可以留住在使館中。而如國王隨後回宮,俄國政府亦可為其人身安全承擔道義上的保證。現駐使館的俄國部隊仍將留在使館由俄國公使調遣,如有必要,部隊甚至尚可增加。
  2. 為解決教官問題,將在近期派遣一名有經驗的俄國高級軍官前往漢城,俄國政府將委託他就此問題和朝鮮政府進行談判。該軍官將首先奉命從事建立國王衛隊的工作。還將俄國派遣同樣經驗的人員前往研究朝鮮的經濟狀況,並搞清必須採取的財政措施。
  3. 關於派遣俄國顧問協助朝鮮政府問題照上條所述予以解決。顯而易見,這些顧問將在俄國公使領導下由上述在軍事和財政方面的受託人員充任。
  4. 國家經濟狀況和政府需要一經搞清,便可考慮與朝鮮政府談定借款。
  5. 俄國政府同意將其陸上電報線與朝鮮電報線銜接起來,並將給此事以決定性的幫助。
從這份“答覆”來看,俄國還是相當克制的,尤其是朝鮮所要求的護衛國王問題沒有同意,只表示高宗還宮後有“道義上的保證”。這一是因為俄國不願高宗還宮,因此只承諾在高宗居於俄館時才給予護衛,而不提供還宮後的護衛,二是因為俄國不願過度刺激日本,因為就在閔泳煥交涉過程中的建陽元年(1896年)6月9日,俄國與日本大使山縣有朋秘密簽署了《山縣-羅拔諾夫協定》,確立了日俄共管朝鮮的原則,俄國在與朝鮮交涉過程中當然是有所忌憚。不過另一方面,俄國儘量接受朝鮮要求也是事實,特別是“答覆”的第2、3項,可以說是同意了向朝鮮派遣財政顧問和軍事教官的要求,這反映了俄國的野心,為隨後俄國對朝鮮的干涉埋下伏筆。
俄國給出書面答覆以後,閔泳煥又進行更為隱秘的交涉,交涉內容似乎是攻守同盟的問題,這從後來被日本截獲的一封羅拔諾夫致閔泳煥的密信中可以得知。在此期間,日本一直試圖了解閔泳煥的動向,但卻苦於無法破譯朝鮮電報密碼而收效甚微。閔泳煥的對俄交涉直到同年8月才結束,完成任務後,閔泳煥自陸路歸國,一路上參觀了俄國的工廠、礦山、林場、農場等各種近代設施,建陽元年(1896年)10月自海參崴乘船抵達仁川,10月21日向高宗復命。閔泳煥使俄在朝鮮評價很高,《獨立新聞》發表文章指出閔泳煥出使俄國“確實讓歐美各國國民從內心感到朝鮮無疑已成為遠東地區的一個獨立王國”,並說“閔君在俄羅斯帝國的都城親自出席了盛大的閱兵儀式及其它隆重典禮,榮膺俄皇授予的勳章,與北方強國握有實權之高貴縉紳共赴盛宴,橫跨太平、印度兩大洋,遊歷了歐亞兩大陸,親自考察了各個種族的生活風俗,同世界上諸多強國的代表人士握手言歡。此次經歷不但使閔君自身大開眼界、大獲裨益,而且無疑使閔君之祖國增強了可以促成國家之進步的進取精神”。不過,需要說明的是,閔泳煥努力爭取俄國的援助完全是為了履行朝鮮高宗和親俄政權所賦予的使命,而並非他的本意。正如前文所述,閔泳煥在甲午戰爭前就對俄國有所警惕,而自俄返國後這種警惕更加強化。據安駉壽所說,“閔泳煥歸國後,俄國熱進一步高漲,這是一般人心的傾向。不料閔泳煥歸國後卻帶頭提倡‘還御’說,而且甚至將二月事變(俄館播遷)的主動者擬以逆賊處之,還說:‘本來就有俄國難以信賴的疑慮,至此逐漸相信這點’”,甚至還主張日朝提攜。閔泳煥本人也寫道:“俄羅之強,天下無敵,蓋其地方三十餘萬里,陸軍六十六萬餘人,軍艦三百六十八隻,而雄據天下之東北西北,亦可謂得險阻之勢,是以眇視萬國,有併吞之志……惟我東邦,適居衝突之路,必先被其毒者,實非他國比也,則設有外援之足恃,而豈可內修之或緩耶?然則內修之策,不可不豫講也。”即由對俄國的高度警惕而強調修明內政。
閔泳煥後任陸軍副將,尋任軍部大臣。建陽二年(1897年)1月11日,被任命為駐英、德、俄、意、法、奧六國特命全權公使,3月1日又被任命為特命大使,前往英國祝賀維多利亞女王登基60年。3月23日,閔泳煥率使團離開朝鮮,先到中國上海,又從上海乘船到英國倫敦。閔泳煥為了與國際接軌,便在同年3月25日斷髮易服。英國女王早就聽說朝鮮男人蓄髮綰髻,穿戴奇特衣冠,因而非常好奇,專門引見閔泳煥。誰知閔泳煥已經剃成了平頭,而且和其他使者一樣穿著西方禮服,便非常不爽,揮手命閔泳煥退下。閔泳煥覺得有失國體,剛參加完女王慶典,就逕自匆忙啟程返國,但他也再沒有留過長發。閔泳煥也因此事被高宗下令罷官。

支援民權

大韓帝國光武二年(1898年)5月22日,閔泳煥恢復了官職,被任命為陸軍副將,10月12日任軍部大臣,後任內部大臣。閔泳煥訪問歐洲諸國以後,親身體驗了西方資本主義飛速發展的成果,因而深受震動,同時對朝鮮的落後感到痛心。他在從俄國返回後就對高宗進言:“至於軍務、學校、政治典範,不得不侔而行之矣。”閔泳煥歸國後,一方面潔身自好,拒絕接受一切賄賂,另一方面,時常懇切上疏,痛陳時弊,“遇朝廷闕失,輒盡言無諱,或婉辭,或鯁論,或涕泣而陳之”。高宗皇帝雖然每次虛心聽取,但很少採納他的建議,閔泳煥卻因此深孚眾望。
閔泳煥閔泳煥
當時,朝鮮的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掀起了獨立協會運動,向民眾宣傳西方的啟蒙思想,同時強烈呼籲擺脫列強控制,實現民族獨立。獨立協會經常在漢城市中心舉行大規模民眾集會,稱為“萬民共同會”。他們在集會上慷慨激昂地發表演說,伸張民權,所以引起了韓國政府的高度恐懼。守舊大臣和儒生紛紛上疏攻擊獨立協會“大逆不道”,奸臣趙秉式等人更是僱傭褓負商組建“皇國協會”,充當政府的打手,時常破壞獨立協會的活動。閔泳煥是政府高官中最開明的一個,也是當時少數支持獨立協會的朝廷大臣之一。面對高宗下令解散獨立協會的詔敕,閔泳煥稱病不去,因此遭到了金明圭的彈劾,被免職,很快又復官。閔泳煥利用職權之便多次在暗中保護獨立協會,甚至一度上疏辭職以示抗議,御用組織“皇國協會”便寄給他匿名信,對他恐嚇威脅,聲稱“君以世祿戚臣,符同民會(指獨立協會),拒逆皇命,驅逐政府,豈不尤甚於甲午逆黨乎?我等將斬殺之!”獨立協會被取締以後,閔泳煥也被降職。

乙巳殉國

獨立協會風波之後,閔泳煥歸任為議政府參政,此後歷任度支部大臣、元帥府會計局總長、掌禮院卿、表勛院總裁,先後被授予勛一等太極章、大勛位李花章等勳章日俄戰爭以後任內部大臣、軍法校正總裁、學部大臣等職務,光武九年(1905年)被任命為參政及外部大臣。日本日俄戰爭爆發後已經控制了韓國,由於閔泳煥嚴拒日本,所以日本人不同意他擔任外部大臣這樣的要職,閔泳煥也就調任為侍從武官長。閔泳煥還在日俄戰爭期間向高宗介紹前獨立協會會員李承晚,讓他去美國求援,並打探日俄和談的訊息,同時在1905年9月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的女兒訪韓之際,試圖藉機結成韓美攻守同盟,但美國已與日本達成《桂太郎-塔夫脫密約》,閔泳煥的想法自然無法實現。
日俄戰爭以日本勝利告終,日本遂獨占朝鮮半島。光武九年(1905年)11月9日,日本政府派特使伊藤博文以慰問韓國皇帝的名義來到漢城,實際上是逼迫韓國政府簽訂日本人一手炮製的保護條約,從而將韓國變為日本的保護國。閔泳煥已經表態堅決反對日本的侵略行徑,高宗皇帝也不同意。但日本已經收買了朝中的親日派如學部大臣李完用、外部大臣朴齊純等人,讓他們代替高宗在條約上籤字。是年11月17日,伊藤博文日軍駐韓司令官長谷川好道率大批日本兵開進皇宮——慶運宮(今德壽宮),逼迫韓國大臣在保護條約上籤字,李完用等5人表示贊同,終於同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日韓保護協約》(又稱《乙巳條約》)。至此,大韓帝國名存實亡,成為日本實際上的殖民地
乙巳條約》簽訂之時,閔泳煥正在驪州郡為其前妻金氏遷墳,等到回來時,條約已經締結,閔泳煥“痛哭嘔血,閉戶謝客,臥四五日”。接著,他和元老大臣趙秉世率百官伏闕上疏,請求懲辦李完用等“乙巳五賊”,並廢除不平等條約。高宗皇帝已被日本人挾制,被迫回復“卿等其諒之”來搪塞。光武九年(1905年)11月27日,趙秉世被日本憲兵拘禁,閔泳煥又代替趙秉世為疏首,連日在皇宮上疏抗爭。在日本的指使下,29日早晨,韓國政府下令將聯名上疏之人全部逮捕,移送法部治罪。到了晚上,閔泳煥等人從平理院(即法院)被釋放。他們被釋放後,又在漢城市中心的鐘路白木廛都家的市民公會所設立疏廳,準備繼續以上疏的形式使皇帝回心轉意,法辦賣國賊。但閔泳煥意識到上疏已經無濟於事,決心以死來喚醒韓國國民。
當天夜晚,閔泳煥回到家中,在母親徐氏的懷抱撒嬌,“對頰挼摩,類嬰孩狀”,又看見他正在懷孕的妻子朴氏在燈下織衣,三個兒子正在酣睡。閔泳煥笑道:“看相的人說我有五個兒子,你現在一定懷著雙胞胎吧!”朴氏不知道他話中的意思,只是微笑。閔泳煥又離開了家,來到他僕人李完植的家中,一路上痛哭流涕。光武九年(1905年)11月30日(農曆乙巳年十一月四日)凌晨,閔泳煥解大便後命令李完植為他取水洗手,李完植給他洗完手後走出房間,閔泳煥就拔出小刀,捅向自己的肚子,未遂;他又用刀在自己的肚子中撕開一個大口,並大叫:“我有什麼大罪,竟然還沒有死呢?!(我胡大罪,不死乃爾)”,終於死亡。他殉國的時候,“猶手握刀,勃然有生氣”。
閔泳煥殉國處和“血竹”照片閔泳煥殉國處和“血竹”照片
閔泳煥死後,無數百姓聞訊大哭,緬懷這位殉國忠烈。甚至不少日本人也受了感染,跟著哭泣。當時日本駐韓公使林權助和駐韓日軍司令長谷川好道出於“融合一般民眾感情之策”而向高宗建議厚葬閔泳煥並給予優遇,而後高宗下詔賜諡號忠正”(憂國忘家曰忠,以正服人曰正),追贈“大匡輔國崇祿大夫議政大臣”。林權助還送去祭文,被閔泳煥生母徐氏退還。12月17日,閔泳煥的遺體被運到京畿道龍仁安葬時,“卿士大夫及各國公使領事,臨棺哭訣;各隊兵勇及商民、僧尼、婦孺等,皆持燈燭,前導者數萬,替次擔舉,爭自先驅”,各國(包括日本)使館也降半旗誌哀。閔泳煥成為第一個以自殺殉國抗議《乙巳條約》的愛國者,他感召了許多人,緊接著,趙秉世服用過量鴉片自殺,洪萬植、宋秉璿、李相哲、金奉學等人自殺殉國,尹斗炳、李相卨自刎未遂,中國留日學生潘宗禮歸國時途經韓國,讀了閔泳煥的遺書後也蹈海自盡。第二年7月,閔泳煥殉國的房間地板下忽然長出竹子,漢城市民紛紛圍觀,都認為是閔泳煥忠魂所化,稱為“血竹”,不少人還作詩詠嘆。然而,閔泳煥之死沒有延緩韓國被日本吞併的進程,到了1910年,隨著《日韓合併條約》的訂立,韓國完全淪為日本的殖民地

遺著

閔泳煥死前,在自己的表勛書上留下兩封遺書,一封名為“告國民書”,這樣寫道:“嗚呼!國恥民辱,乃至於此,我人民行將殄滅於生存競爭之中矣。夫要生者必死,期死者得生,諸公豈不諒只?泳煥徒以一死,仰報皇恩,以謝我二千萬同胞兄弟。泳煥死而不死,期助諸君於九泉之下。幸我同胞兄弟,千萬倍加奮勵,堅乃志氣,勉其學問,結心戮力,復我自由獨立,則死者當喜笑於冥冥之中矣。嗚呼,勿少失望!訣告我大韓帝國二千萬同胞”。
閔泳煥遺書閔泳煥遺書
另一封遺書名為“告各國公使書”,稱:“泳煥為國不善,國勢民計,乃至於此,決以一死報皇恩,以謝我二千萬同胞。死者已矣,今我二千萬人民,行當殄滅於生存競爭之中矣。貴公使豈不諒日本之行為耶?貴公使閣下幸以天下公議為重,歸報貴政府人民,以助我人民之自由獨立,則死者當喜笑感荷於冥冥之中矣。嗚呼!閣下幸勿輕視我大韓,誤解我人民之血心!”
據說閔泳煥還留有一封給高宗皇帝的遺疏,憤筆直書朝廷乃至皇帝的各種過失,無一諱言。高宗想看,但他的臣下不願意進呈,這封遺疏也就亡佚了。
閔泳煥遺著有《海天秋帆》、《使歐續草》、《千一策》等,被收錄在《閔忠正公遺稿》中,1971年韓國國史編纂委員會將其作為韓國史料叢書第7部刊行。其中《海天秋帆》是閔泳煥出使俄國的日記,但其著作中除了記述旅途之風物、加冕典禮之情景與俄國的社會狀況以外,對其交涉過程隻字未提,故史料價值已大打折扣。《使歐續草》(出使英國的日記)的情形亦相同。

評價

正面

位於韓國首爾的閔泳煥銅像位於韓國首爾的閔泳煥銅像
閔泳煥不僅在生前深孚眾望,身後亦在朝鮮半島歷史享有很高的評價,由於抗日殉國而被奉為民族英雄,是當今朝鮮半島家喻戶曉的愛國者。他殉國後,《大韓每日申報》高度讚揚道:“侍從武官長閔泳煥氏,以皇室肺腑之臣,素有公正忠直之令望。以遊覽歐美列邦之識見,通達時務。朝野輿情皆以此公進退而卜國家安危。……噫!大韓國運,此公若在政府會議之列,所謂新條約(乙巳條約),豈至於此?嗚呼痛哉!”當時的處士黃玹這樣評價閔泳煥:“泳煥戚畹生貴,半世膴仕,言議風采無過人者,惟稍自修戢,不與他閔等而已。及自歐美還,頗究天下大勢,痛國事日非,每至上前,泣涕極諫,退則端居深念,泊然不以勢利為念,人異之,以為非復前日人。至是果能辦大節,凜然有古烈士之風焉。”後來的學者宋相燾則這樣評論道:“嗚呼!公可謂百代之義烈也。求之千古,能為國為民,從容自裁如公者,實罕有其匹也夫!”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前領導人金日成也在其回憶錄《與世紀同行》提到過閔泳煥,稱讚他“以自戕的方式發出了守護國權的號召”。1962年,大韓民國追敘閔泳煥建國勳章,表彰他的民族氣節,並在首爾設立銅像以紀念他。

負面

刺殺伊藤博文的韓國“義士”安重根對閔泳煥評價較低,他說:“閔泳煥最多也只能被稱為忠臣而已。自己單獨去死,拋下國家不管,有什麼功呢?他的死無所報答於國家。不客氣地講,他難道不是為了死後得忠臣的美名、為了自己的名譽而自決的嗎?”
2001年7月,有韓國人金完燮在網上發表文章《閔妃朝鮮末期的親日派愛國者》,對閔泳煥等人的殉國提出質疑:“據傳閔泳煥、趙秉世、洪萬植、李相哲、金奉學以及李漢應等人是在抗拒日本人時死去的,但是我們還不能確認這些人是因為政治原因自殺的,還是因其它理由去世的。”他由於這些話加上批評閔妃等親日言論而獲罪,原本被韓國檢察院以“外患招引罪”的罪名提起公訴,後來被驪興閔氏宗親會以“毀滅死者名譽罪”起訴金完燮並將其送往法庭審判。

相關影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