擂琴

擂琴

擂琴又名"雷胡",傳統拉弦樂器。是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才出現的一種樂器。擂琴是中國民間藝人王殿玉墜胡的基礎上改革成的。擂琴是一種表現力極為豐富的樂器。它的音域寬廣、音量較大,音色柔和圓潤。它既可以獨奏、合奏和重奏,又可以摸擬人聲、戲曲唱腔,同時還可以表現各種動物的鳴叫聲以及笙、管、嗩吶京胡、二胡、鑼、鼓等管弦樂器和打擊樂器的音響效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擂琴
  • 別稱:雷胡
  • 類型:拉弦樂器
  • 流行地區:中國
歷史,結構,組成,定弦與音域,演奏方法,影響,中國民族樂器,

歷史

擂琴是中國著名民間藝人王殿玉(1899~1964)在墜胡的基礎上改革而成,它較墜胡音量大、音域寬、音色美,最早稱之為“大弦子”,“大擂”。王殿玉是山東省鄆城縣人,他家境貧寒,自幼因出天花而雙目失明。他曾拜師學習墜胡等民間樂器的演奏,由於他的天賦和刻苦學習,他能用墜胡演奏一些民歌和地方戲曲的唱腔。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末,王殿玉對墜胡進行了大膽的改革,他加長了琴桿,加大了琴筒,並且在琴筒上蒙上適當厚度的蟒皮,這樣,一種比墜胡的音量更大、音域更寬、音色更美的新樂器便在他的手中問世了1953年,這種樂器被正式定名為"擂琴"。
擂琴擂琴
1953年正式定名為“擂琴”。
擂琴音域寬廣、音量較大,音色柔和圓潤,富有豐富的表現力。既可獨奏、重奏或合奏,又可模擬人聲,戲曲唱腔、鳥獸啼叫和多種樂器的音響效果。
擂琴經過多年的藝術實踐,已經積累了一批曲目,所奏戲曲流派唱腔,如京劇“梅派”、“程派”、“譚派”、“馬派”、“余派”和評劇、河北梆子、河南梆子的著名演員唱段,均惟妙惟肖,頗受民眾的歡迎和喜愛,俗稱“大擂拉戲”、“單弦拉戲”、“巧變絲弦”。此外,擂琴還能模擬笙管合奏、軍樂鼓號以及民間小調等。著名曲目有《小寡婦上墳》和《洪湖水浪打浪》等。

結構

擂琴是在墜琴的基礎上,加長琴桿、加大琴筒、改蒙蟒皮而成。
墜胡墜胡
擂琴是在墜琴的基礎上,加長琴桿,加大琴筒,改蒙蟒皮而成。
擂琴琴桿窄而長,表面為指板。琴頭呈鏟形,左右各置一弦軸,軸表面刻有瓣紋,軸頂嵌骨飾。
琴筒大而短,採用薄銅板製成,圓形,前口蟒皮,後敞口。置琴碼,張兩弦。
琴弓較二胡弓長,所拴馬尾束較寬。
擂琴有大、小兩種規格。大擂琴長 110厘米,張鋼絲弦;小擂琴全長90厘米,張絲弦。
琴桿、琴頭和弦軸用硬木製作。琴桿窄而長,表面作為指板。琴頭呈鏟形、左右各置一弦軸。弦軸表面刻有花紋,軸頂嵌有骨飾。
琴筒較短,採用薄銅板製成,前口蒙以蟒皮,後口開放。蟒皮上支有琴馬。張弦兩條。
琴弓較二胡弓長,所拴馬尾束也較寬。

組成

擂琴由琴桿、琴筒、琴頭、弦軸琴弓等部件組成。琴桿、琴頭和弦軸都是用硬木製成的。擂琴的琴頭呈鏟形,弦軸的表面刻有花紋,軸頂嵌有骨飾。擂琴的琴筒比較短,採用薄銅板製成。它的琴弓比二胡的琴弓長一些,上面拴著的馬尾束也比較寬。另外,擂琴還有大小兩種規格,大擂琴張鋼絲弦,體長110厘米;小擂琴張絲弦,體長90厘米。擂琴通常按四度或五度關係定弦。大擂琴的定弦不太統一,一般是根據演奏者的習慣確定的,音域可達三個半八度。小擂琴的定弦和音域與大擂琴相同,只是發音高了一個八度。

定弦與音域

大擂定弦不統一,里、外弦一般定為e 、a 或d 、a ,音域約三個半八度。
小擂的定弦和音域與大擂相同,發音比大擂高八度。
擂琴常按四度或五度關係定弦。
大擂定弦不統一,多根據演奏者的習慣來定,里、外弦一般定為e 、a 或d 、a ,音域約三個半八度。
小擂的定弦和音域與大擂相同,發音比大擂高八度。
演奏擂琴採用坐勢,將琴筒置於左腿上,左手持琴按弦,右手執弓拉奏,指法與二胡相同,但多用食指和無名指按弦,並多用大音程滑奏。
大擂琴用於獨奏時通常只用外弦,合奏時演奏低音聲部,用以加強樂隊的音響厚度。
演奏小擂琴時時,右手執弓,左手握住外弦的弦軸,以改變音高。小擂常用於獨奏,一般不參加樂隊合奏。
擂琴無明顯的音區差別,音量較大,音色柔和圓潤。

演奏方法

和其它拉弦樂器一樣,演奏擂琴也採用坐姿,演奏者把琴筒放在左腿上,左手持琴按弦,右手執弓在兩弦之間拉奏。擂琴的按指方法和演奏技巧有很多獨到之處。比如:演奏者對琴弓的控制就有漸強、漸弱、慢弱突強、慢強突弱和大幅度變換弓法等技巧。擂琴的指法與二胡比較接近,不過,它大多是用食指和無名指按弦。

影響

擂琴是一種表現力極為豐富的樂器。它的音域寬廣、音量較大,音色柔和圓潤。它既可以獨奏、合奏和重奏,又可以摸擬人聲、戲曲唱腔,同時還可以表現各種動物的鳴叫聲以及笙、管、嗩吶京胡、二胡、鑼、鼓等管弦樂器和打擊樂器的音響效果。

中國民族樂器

展開收起
樂器類別
樂器名稱
木葉| 紙片| 竹膜管(侗族) | 田螺笛(壯族) | 招軍(漢族) | 吐良(景頗族) | 斯布斯額(哈薩克族) | 口笛(漢族) | 樹皮拉管(苗族) | 竹號(怒族) | (漢族) | 尺八 | 鼻簫(高山族) | (漢族) | 排笛(漢族) | 侗笛(侗族) | 竹筒哨(漢族) | 排簫(漢族) | (克木人) | (漢族) | (漢族) | (藏族) | 展尖(苗族) | 姊妹簫(苗族) | 冬冬奎(土家族) | 蓽達(黎族) | 口利咧(黎族) | 嗩吶(漢族) | (漢族) | 雙管(漢族) | 喉管(漢族) | 芒筒(苗族) | (漢族) | 蘆笙(苗| 瑤| 侗族) | 確索(哈尼族) | 巴烏(哈尼族) | 口哨(鄂倫春族)
金屬口弦(苗族柯爾克孜族) | 竹製口弦(彝族) | 樂弓(高山族) | 琵琶(漢族) | (漢族) | 月琴(漢族) | 秦琴(漢族) | 柳琴(漢族) | 三弦(漢族) | 熱瓦甫(維吾爾族) | 冬不拉(哈薩克族) | 扎木聶(藏族) | (漢族) | 古琴(漢族) | 伽耶琴(朝鮮族) | 豎箜篌| 雁柱箜篌
梆子(漢族) | (高山族) | 叮咚(黎族) | 梨花片(漢族) | 臘敢(傣族) | 編磬(漢族) | 木鼓(佤族) | 切克(基諾族) | (漢族) | 鑼(漢族) | 雲鑼(漢族) | 十面鑼(漢族) |(漢族) | 碰鐘 | (漢族) | 編鐘(漢族) | 連廂棍(漢族) | 喚頭(漢族) | 驚閨(漢族) | (漢族) | 木魚(漢族) | 吾攵(漢族) | 法鈴(藏族) | 腰鈴(滿族) | 花盆鼓(漢族) | 銅鼓(壯| 仡佬| 布依| 侗| 水| 苗| 瑤族) | 象腳鼓(傣族) | 納格拉鼓(維吾爾族) | 漁鼓(漢族) | 塞吐(基諾族) | 京堂鼓(漢族) | 腰鼓(漢族) | 長鼓(朝鮮族) |達卜(維吾爾族) | 太平鼓(滿族) | (藏族) | 撥浪鼓(漢族) | 揚琴(漢族) | 竹筒琴(瑤族) | 蹈到(克木人) | 薩巴依(維吾爾族)
樂鋸(俄羅斯族) | 拉線口弦(藏族) | 二胡(漢族) | 高胡(漢族) |京胡(漢族) | 三胡(漢族) | 四胡(漢族) | 板胡(漢族) | 墜琴(漢族) | 墜胡(漢族) | 奚琴(漢族) |椰胡(漢族) | 擂琴(漢族) | 二弦(漢族) | 大筒(漢族) | 馬頭琴(蒙古族) | 馬骨胡(壯族) | 艾捷克(維吾爾族) | 薩它爾(維吾爾族) | 牛腿琴(侗族) | 獨弦琴(佤族) | 雅箏(朝鮮族) | 軋箏(漢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