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氏太極拳

吳氏太極拳

吳式太極拳是一種傳統拳術。屬於太極拳的流派之一。主要從楊氏太極拳的拳式發展創新的。楊式太極拳原有大架和小架之分,吳式太極拳是在楊式小架拳式基礎上逐步修訂的。

2014年11月,“吳氏太極拳”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氏太極拳
  • 創辦人:南派吳鑒泉,北派王茂齋
  • 特色:以柔化著稱,動作輕鬆自然
  • 溯源:武當道士張三豐
創辦人,特色,溯源,歷代傳人,張三豐,楊露蟬,全佑先生,全佑之子吳鑒泉,楊禹廷,吳公藻,吳英華,馬岳梁,孫南馨,其他,

創辦人

南派吳鑒泉(1870--1942年),河北省大興縣人,滿族,自幼從其父吳全佑學太極拳。吳全佑(1834--1902年)又在北京從楊露禪學拳。許禹生在《太極拳勢圖解》里寫道:“當露禪先生充旗營教師時,得其真傳蓋三人:萬春、凌山、全佑是也;一勁剛、一善發人、一善柔化;或謂三人各得先生之一體,有筋骨皮之分。”
吳氏太極拳創始人吳鑒泉吳氏太極拳創始人吳鑒泉
吳全佑先學楊露禪的大架,後又學楊班候初改的小架,互相吸收溶化,傳至其子吳鑒泉時,又經數十年的溶化和發展,遂形成柔化為主的一種緊湊、大小適中的拳術,即吳氏太極拳。吳氏太極拳共84式,不僅在中國國內,而且在美國和東南亞一帶也頗為盛行。
北派王茂齋(1862-1940)山東掖縣人,王茂齋老先生祖居山東省萊州市(原掖縣)大武官村,他是吳式太極拳宗師吳鑒泉的師兄。在當時威望極高。吳式太極拳門人中流傳著一本《同門錄》,第一頁便是王先生的英照,第二頁是吳鑒泉宗師的英照,以後是二位先生的弟子及侄子們的照片。王先生對吳式太極拳的形成是很有影響的。
全佑在京弟子中王茂齋令人矚目,他與吳鑒泉齊名,素有“南吳北王”之讚譽。“南吳”是吳鑒泉先生,他1928年去上海教拳,形成了以上海為中心的南方吳式太極拳系。“北王”就是王茂齋先生。至今,以北京為主的我國北方地區習吳式太極拳者,多為王先生的門下。
少時來京,在磚灰鋪學徒,後經營此業。他尊師重教,功底紮實,空松自如,深得全佑大師之真傳。與鑒泉師弟情義極深,在拳理認同上十分默契,深研太極拳藝,敢於突破前人,大膽改進教學,成為北方創業奠基的掌門人。吳鑒泉楊禹延南下在上海,江南各省發展。王茂齋大師留京發展。名聲大振,在京宗於吳式太極拳者皆為其傳人。王茂齋大師為人忠厚老誠,熱心助人, 凡南來北往路徑北京的名士,多去拜訪交流拳藝,互相切磋。有從學者,也毫無保留,如腰中缺少盤纏,盡在大師家中吃住。常有投學試功試功者,有一位到鋪店來買筐,正當王茂齋在櫃內支應,給他幾個筐他都不滿意,一定要架頂上的。王蹬凳拿下,往櫃檯一放,這位買家扶筐而入勁,王老師在瞬間松空後看他一眼,此人被飛身發放至門外跌於街上,此事在京城傳為佳話。

特色

吳式太極拳以柔化著稱,動作輕鬆自然,連續不斷,拳式小巧靈活。拳架由開展而緊湊,緊湊中不顯拘謹。推手動作嚴密、細膩,守靜而不妄動,亦以柔化見長。

溯源

太極拳相傳為武當道士張三豐所創。據明史《方伎傳》記載:“洪武(1368-1398)十七年太祖詔三豐不赴。二十五年乃隱人云南。建文元年完璞子訪三豐於武當,適從平越歸來,相得甚歡。永樂四年侍讀書士胡廣奏曰:“三豐深通道法,拳技絕倫。……”此說大致可信。
吳氏太極拳吳氏太極拳

歷代傳人

張三豐

張三豐遼東人,名全一,又名君寶。欣而偉,龜形鶴背、大耳圓目、須髯如戟。因觀蛇鶴相鬥而得靈感,遂創立太極拳。其後,有山右王宗岳、溫州陳同洲、海鹽張松溪、河北蔣發等一脈相傳。後經至河南陳家溝,再傳至楊露禪

楊露蟬

清同治(1862-1874)年問,宗師楊露蟬受聘於端王(載漪)府,教授太極拳。端王又稱神力王,當時掌管神機營,管理三旗事務。宗師同時任神機營總教練。端王待宗師甚厚,禮儀有加。多年後,端王對宗師說:"小王待師可謂甚厚,何無優秀門人為我所用?”。宗師對端王說:“我已注意三位護衛,可傳吾藝”。三人即是凌山(滿族)、萬春(漢族)、全佑(滿族)。此後,端王命專從宗師學藝,技藝大進。…因受當時;階級觀念所限,故宗師命三人拜其子楊班侯為師。實際上三人的拳技都是楊露禪教的。經數年勤學苦練,三人各有所長,凌山善發勁、萬春善剛勁、全佑長於柔化。
吳氏太極拳吳氏太極拳

全佑先生

宗師全佑先生,性格外柔內剛,外表斯文,為人樂善好施,慷慨助人。曾於路上見有軍人,打商販,遂上前勸告。但軍人自持孔武有力又見宗師斯文,認為可欺,則一言不合拳腳相加。但如蜻蜒撼樹,陪地不起。宗師告誡其不可欺凌百姓,放其歸去。但此軍人是御轎營的,他並不以此為誡,又糾契約營前往復仇,但仍不得其懲,此後方知宗師身份,並賠禮道歉,永記教訓。

全佑之子吳鑒泉

宗師全佑之子吳鑒泉先生(1870—1942)匡貫滿族音譯故姓吳刀,自幼受父薰陶,喜武功,善射騎。對太極拳造詣精深,對宗師的太極拳不斷發展、修潤和充實。使拳架更加規範,連綿不斷,更符合太極拳陰陽理論,特點更加明顯。從而自成流派,創建了吳式太極拳,傳遍大江南北。
宗師吳鑒泉,原任職清廷禁衛軍護軍營,宣統遜位後,由參謀總長蔭昌薦於大總統黎元洪,任總統府衛隊師第十—一師武術教官。當時政要如段芝貴陸錦等皆隨其學技。
一九一六年吳鑒泉與當時武術名家楊少侯楊澄甫許禹生紀子修孫祿堂、劉恩綬、劉彩臣張忠元、佟連吉、姜登撰、興石如等成立北京體育講習所,招收北京市各大中學體育教員等六十餘名。吳家第三代傳人吳公儀吳公藻昆仲即為該所首屆畢業生。學員成績斐然,深得北大校長蔡元培嘉許,提請教育部撥給新址,擴大為北京體育學校,通令各省選派學員到京訓練,為期兩年,畢業後返回本省擔任武術教員,吳家太極拳遂普及全國。
北伐成功後,南京成立中央國術館,由李景林張之江任館長。該館歷屆國術考試皆聘吳鑒泉為評判委員。
一九二八年,上海市政府、精武體育會中法大學及當時社會聞人黃金榮杜月笙張曉林、王曉籟等致電北京體育學校,聘請吳鑒泉南下傳授太極拳,受業者至眾。當時黨國要人焦易堂王用賓熊式輝彭養光袁良、吳思預、谷正倫、諸輔成、陳布雷章乃器等亦先後從其學拳。一九三三年,鑒泉太極拳社在上海成立,一九三八年拳社自籌資金建武術館,徵得八仙橋青年會當局之同意,在青年會頂樓加蓋一層十樓,並起名為“鑒泉廳”,為練功者提供了極好的練武、探討和交流的埸所,吳鑒泉任社長,其婿馬岳梁任副社長。1942年宗師患糖尿病,因當時上海淪陷,缺醫少藥,不幸逝世。
吳式太極拳第三代傳人中,英才倍出。其中翹楚者,當數宗師吳公儀為首。 宗師吳公儀(1900—1970),宗師吳鑒泉長子,天資聰明,勤謹好學,悟性極高。弱冠即代父教學。北京體育講習所首屆畢業生。1924年受黃埔軍校校長蔣中正聘請,擔任軍校學生部及高級班太極拳教官。兼任中山大學體育系講師。從業者有方鼎英譚延闓朱培德陳嘉佑等名流。 1937年宗師在香港成立鑒泉太極拳分社,擔任社長。1943年香港淪陷後回上海,吳鑒泉的女婿馬岳梁不肯交出鑒泉社命其弟子與吳公儀試手,吳公儀遂邀馬岳梁試手,一招之間就將馬岳梁制服得跪倒在地,馬岳梁因此離開上海,吳公儀由此擔任鑒泉太極拳社社長,1948年重返香港復社。 1954年宗師在澳門為慈善籌款舉辦的“吳陳比武”中,甫交手對方即鼻部中拳而流血過多,休息逾時,再因起腳過膝犯規,公證宣布停賽。由此宗師及吳氏太極拳名噪一時,海外團體紛紛致函邀請。宗師命長子吳大揆於九龍設立分社。次子吳大齊、侄子吳大新分赴新加坡、吉隆坡馬尼拉等地設立分社。並於九龍佐敦道建立總社。從此,吳氏太極拳風行於東南亞並發揚于海外。

楊禹廷

楊禹廷老先生,名瑞霖(1887-1982),祖籍北京。太極拳一代宗師。曾任中國武術協會委員,第一屆北京市武術運動協會委員兼太極拳研究組成員,北京市武術運動協會副主席,北京市東城區政協委員。 幼時體弱多病,家境貧窮,借習武以強身祛病。十歲起開始習武,刻苦用功,奮進不息。先後從周相臣、趙月山、田風雲、高克興(子明)等武術名師習練十路、十二路彈腿長拳黑虎拳形意拳八卦掌太極拳和器械等。因屢見帝國主義入侵、辱我同胞、譏我是“東亞病夫”,更加堅定了習武健身、強國強種的信念。由於習練武術戰勝了.疾病;增強了體質,所以年事稍長後,即以武術為業。及冠即馳名武壇。
吳氏太極拳
1916至1941年的25年中,從王茂齋先師精習太極拳,又得吳鑒泉先師指教,每一招勢都按規範演練,研究來龍去脈,找出正確的感覺,以致日臻化境。楊老認為:藝精必須功勤。他用辛勤的汗水將前輩的武術瑰寶無私地傳給後人,通過不斷地總結和升華,率先把太極拳推上科學化和規範化的道路。同時,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楊老技藝精湛、爐火純青,為世人所讚嘆,為後人所敬仰。

吳公藻

宗師吳鑒泉次子吳公藻(190l—1985),家學淵源尤以理論見長,著作甚多。自第一屆北京體育講習所畢業後,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三軍教練。1929年於上海精武體育會任教。1933年隨吳稚輝等赴長沙,在歡迎會上表演太極拳,舉座讚賞。得到省長何鍵器重,聘為湖南國術訓練所教官兼省黨部教習。1934年南京中央國術館舉辦第二屆全國武術考試,宗師任湖南省教練,成績斐然。 1937年宗師南下香港,與兄吳公儀共同建立香港及澳門鑒泉太極拳社。1943年香港淪陷後回國。宗師一身著作甚多,80年宗師於七十八歲高齡,在香港出版“吳家太極拳”一書,堪為吳氏太極拳之經典著作。

吳英華

宗師吳英華(1907—1997),泉公之長女,自幼從父學太極拳,天賦、資質、悟性、均可與長兄吳公儀媲美。宗師所練的拳架柔和、大方、極其工整。宗師泉公曾讚譽:“巾幗不讓鬚眉”。宗師十六歲應上海西門子公司總裁邀請,赴上海教拳,歷任上海鑒泉太極拳社副社長、社長。為弘揚吳氏太極拳作出傑出的貢獻。1956年應上海體育宮邀請出任教練,培養許多人才。多次出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召開的全國武術工作會議。1978年上海恢復鑒泉太極拳社任社長,1992年上海市人民政府聘為上海市文史館館員,同年,被中國武術協會授以“中國武術協會榮譽委員”稱號。1986年與馬岳梁一起編寫《吳氏精簡太極拳》還有《吳氏太極拳祥解》、《吳氏太極拳快拳》、 《正宗吳式太極拳》等經典著作。

馬岳梁

宗師馬岳梁(190l—1998)滿族人,早年畢業於北京協和醫學院,任職於協和醫院。青年時嗜好武術,因與宗師吳鑒泉具世誼,鑒泉公謂:“武術貴在專一,若棄所學而從余,當以技援汝。” 此遂從宗師專攻太極拳。1928年應上海中山醫學院顏福慶院長邀請,來滬就職於中山醫院。並協助宗師鑒泉公教授太極拳。在長達七十餘年的教學生涯中,歷任上海鑒泉太極拳社副社長、社長之職。抗日戰爭期因不願擔任汪偽政府要職,潛往四川,表現出民族氣節和愛國精神。曾先後在四川、廣西等省教授太極拳。宗師馬岳梁,一生為弘揚吳氏太極拳作出了傑出貢獻。在耄耋之年,遠赴德國,傳播吳氏太極拳。後又至紐西蘭、澳大利亞(與吳英華同行)進行訪問。著作有《吳鑒泉氏的太極拳》、《太極難解》、《吳氏太極拳快拳》等。1992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聘為上海文史館館員。同年被中國武術協會授予“中國武術協會榮譽委員”稱號。1995年為中國武術協會、國家體委武術運動管理中心授予“中華武林百傑”光榮稱號。

孫南馨

太極拳家 吳式方架太極拳傳人:孫南馨(1925年-1996年),江蘇蕪錫人,後定居於湖北武漢。先後從近代和當代著名武術家,諸如江蘇的許壽康、北京的徐致一、劉晚蒼、何鏡平、王玉芳,上海的馬岳梁、邵品根、陸恆昌、武漢的王重光、柴森林等老師學太極、形意、八卦、大成拳和其它多種門派的武術。當今國內為數不多的吳氏方架太極拳傳承人之一,著有《吳式方架太極拳》等著作。
孫南馨一脈的傳人有馬思強(深圳)、熊盛強(武漢)、程建武(武漢)等人。

其他

此外,與上述幾位宗師齊名的還有趙壽村、徐致一吳耀宗、楊孝文,馬普安等名家,在承前啟後、著書立說、繼承和弘揚吳氏太極拳中均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在吳氏太極拳第四代中有吳大揆、吳大齊、吳大新、吳雁霞、郭少炯、馬海龍、馬江豹、馬江熊、馬江麟等。他們對國內和海外弘揚吳氏太極拳均作出了突出的貢獻。惜吳大揆、吳大齊等英年早逝。現吳雁霞在香港鑒泉太極拳總社任社長。
吳雁霞,女,1933年出生,滿族人,宗師吳公儀之女。幼從父學習太極拳,天資聰敏,對吳式太極拳有很深造詣。長期協助父、兄(吳大齊)管理社務,1996年接任社長職務。
馬江豹,宗師吳英華之三子,在歐洲主持社務。
吳氏太極拳第五代中有吳公儀之孫吳光宇在加拿大主持社務。
1996年吳氏太極拳在加拿大召開世界交流大會,盛況空前。由此可見,吳氏太極拳目;前在歐美均有大量愛好者。在弘揚中國傳統武術文化和造福社會,吳氏太極拳均起了模範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