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愛琴海-色雷斯文明圈的黃金時期)

古希臘(愛琴海-色雷斯文明圈的黃金時期)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古希臘(Greece)是西方文明的主要源頭之一,古希臘文明持續了約650年(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是西方文明重要直接的淵源。

西方記載文學科技藝術都是從古代希臘開始的。古希臘不是一個國家的概念,而是一個地區的稱謂,其位於歐洲東南部,地中海的東北部,包括希臘半島、愛琴海愛奧尼亞海上的群島和島嶼、土耳其西南沿岸、義大利東部和西西里島東部沿岸地區。

公元前5、6世紀,特別是希波戰爭以後,經濟生活高度繁榮,科技高度發達,產生了光輝燦爛的希臘文化,對後世有深遠的影響。古希臘人哲學思想詩歌、建築、科學、文學、戲劇、神話等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詣。這一文明遺產在古希臘滅亡後,被古羅馬人延續下去,從而成為整個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

基本介紹

簡介,文明歷程,開端,希波戰爭,希臘衰亡,帝國分裂,時代背景,愛琴文明,希臘化時代,政治,軍事,經濟,興起原因,地理原因,人文原因,教育與城市,斯巴達,雅典,風俗,哲學,前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其他古典哲學家,文學與時代,英雄時代·神話,荷馬史詩,大移民·抒情詩,伊索寓言,民主時代·戲劇,喜劇,戲劇,建築,概貌,特點,影響,建築年表,奧運,科學技術,數學,生物學,城邦,雅典,斯巴達,音樂,

簡介

古希臘是指古代巴爾幹半島南部、愛琴海諸島和小亞細亞沿岸的總稱。公元前3000-前2000年代的愛琴文化是其歷史的先導。前12-前8世紀為荷馬時代。前8-前4世紀為古典時代。前338年後,淪於馬其頓統治之下。前4世紀後半葉亞歷山大東征後為希臘化時代。前146年併入羅馬版圖。古希臘文化構成了古典文化的主要部分,古典時代尤其是雅典的文學、藝術、歷史學、哲學和科學均有百世留芳之作,對羅馬、後世歐洲及世界文化有極大影響。

文明歷程

開端

公元前2000年(也有其它書中對愛琴文明的開端為公元前3000年左右),愛琴文明發祥於克里特島(也有一說是希臘大陸和愛琴海諸島),後來文明中心移至希臘半島,出現邁錫尼文明。克里特島文明與邁錫尼文明合稱愛琴文明,歷時800年,它是古代愛琴海文明的開端。
古希臘緊鄰地中海愛琴海,是海洋文明西方文明)的源頭,所以古希臘文明又稱海洋文明
古希臘帕特農神廟古希臘帕特農神廟
古希臘地處地中海東部,它的地理範圍比現今希臘共和國版圖大一些,大致包括希臘半島、愛琴海諸島愛奧尼亞群島小亞細亞半島西部沿海地帶。愛琴文明是希臘最早的文明,它是愛琴海及周邊地區青銅文明的統稱,其中心先後在克里特島邁錫尼。公元前2000年左右,克里特島出現了最早的國家。
希臘愛琴海地區很早就有人類活動。在北希臘的卡爾息狄斯地區曾發現早期人類頭骨,有的學者認為屬於尼人(即尼安德特人)類型。
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存散見於希臘半島。克諾索斯。新石器時代各處居民的生活方式大致相同,種大麥、小麥和豆類等作物,馴養綿羊、山羊等家畜,崇拜象徵豐產的泥塑女神像。農業技術大概從西亞通過小亞半島由海陸兩方面傳來,可能伴以農業移民。值得注意的是,希臘缺乏堅硬的燧石,新石器文化各處居民多以黑曜石製造具有較鋒利邊緣的石器,而黑曜石只產於基克拉迪斯群島的米洛溝。這說明至少在公元前6000—7000年間,愛琴海上就開始了互通有無的貿易往來。
早在古希臘文明興起之前800年,愛琴海地區就孕育了燦爛的克里特文明邁錫尼文明
在公元前1100~公元前1000年,多利亞人的入侵毀滅了邁錫尼文明,希臘歷史進入所謂“黑暗時代”。
因為對邁錫尼時期的了解主要來自《荷馬史詩》,青銅器、海上貿易也再次興盛,新的城邦國家紛紛建立。前776年第一次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召開標誌著著古希臘文明進入了興盛時期。前750年左右,隨著人口成長,雅典的希臘人開始向外殖民。在此後的250年間新的希臘城邦遍及包括小亞細亞北非在內的地中海沿岸。在諸城邦中,勢力最大的是斯巴達雅典

希波戰爭

希臘城邦向地中海沿岸擴展的同時,西亞的波斯帝國也在擴張,強大的波斯帝國征服了小亞細亞半島上的艾奧尼亞希臘諸邦。
雅典娜女神雅典娜女神
公元前499年,小亞細亞半島上的米利都等希臘城邦發動起義,得到雅典的支持。波斯國王大流士一世在鎮壓起義後,就準備進攻雅典。公元前490年,波斯大軍渡海西侵,但在馬拉松戰役中被人數居於劣勢的雅典重裝步兵擊敗。希臘人贏得了第一次希波戰爭的勝利。
公元前480年,波斯國王薛西斯一世率50萬大軍再次進攻希臘。希臘各城邦也結成同盟,共御強敵。希臘聯軍的陸軍以斯巴達人為主力,海軍則以雅典艦隊為主。希臘陸軍在溫泉關阻擊波斯陸軍,雖然兵敗,但為希臘海軍的集結贏得了時間。波斯人攻入了雅典,將全城焚毀,但希臘海軍在薩拉米海戰中一舉擊潰波斯海軍,波斯人面臨補給被切斷的危險,不得不撤退。希臘人乘勝追擊,解放了小亞細亞的希臘諸邦。第二次希波戰爭以希臘的勝利告終。

希臘衰亡

希波戰爭以後,雅典成為希臘的霸主。雅典海軍是希臘各城邦中最強大的軍事力量雅典民主制也在伯利克里執政時期達到黃金時代。希波戰爭中,希臘各城邦建立了以雅典為首的提洛同盟,戰後逐漸成為雅典實現其霸權的工具。
希臘神話人物希臘神話人物
以斯巴達為首的伯羅奔尼撒同盟不滿雅典的霸權,雙方爆發多次摩擦。公元前431年,斯巴達的同盟底比斯進攻雅典的同盟普拉提,正式引發了伯羅奔尼撒戰爭。雅典依靠其強大的海軍進行封鎖,斯巴達則攻入雅典,試圖迫其決戰。雙方互有勝負,但都未能取得決定性勝利,遂於公元前421年締結和約。和平未能維持很久,公元前415年,雅典對西西里島斯巴達的盟邦敘拉古發動大規模遠征,結果以慘敗告終。西西里遠征使雅典元氣大傷,無力抵禦斯巴達的攻勢。公元前405年,雅典海軍被全殲。次年,雅典向斯巴達投降,斯巴達成了希臘的新霸主。斯巴達的霸權也未能長久,希臘城邦陷入混戰之中。希臘衰亡不可避免,政權的腐朽和人們思想的墮落是其滅亡之根本原因。

帝國分裂

古希臘雕塑古希臘雕塑
古代馬其頓位於希臘的北部,處於希臘文明的邊緣,被希臘人視為蠻族。但從公元前4世紀起,馬其頓逐漸成為希臘北部的重要國家。公元前359年,菲利普二世即位。在菲利普的治下,馬其頓成為巴爾幹地區首屈一指的軍事強國。面對馬其頓的崛起,希臘建立了以雅典為首的反馬其頓同盟。公元前338年,馬其頓在喀羅尼亞大敗希臘聯軍,取得了對整個希臘的控制權。公元前336年,菲利普遇刺身亡,其子亞歷山大即位。亞歷山大即位後很快就平定了希臘城邦的起義,鞏固了政權。前334年,亞歷山大率大軍渡海東征,拉開了他征服世界的序幕。亞歷山大最大的敵人是強大的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先後在格拉尼卡斯河和伊蘇斯擊敗波斯軍隊,從波斯人手中奪取了敘利亞和埃及。波斯國王大流士三世試圖求和,但被雄心勃勃的亞歷山大拒絕。前331年,亞歷山大和大流士三世之間具有決定性意義的高加米拉戰役爆發。亞歷山大再一次取得了勝利,並乘勢攻下巴比倫,波斯帝國滅亡。亞歷山大繼續東進,直到印度河流域方才折返。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病死,他龐大的帝國也隨之分裂,古希臘歷史結束,希臘化時代開始。

時代背景

愛琴文明

愛琴文明是指分布於愛琴諸島及其周圍地區的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與邁錫尼文明。約在公元前2000—公元前1700年間,希臘的克里特島產生了君主制國家,王宮的建築群和象形文字的出現是其標誌。
公元前1600年左右,克里特文明進入繁榮期,這時出現文字、青銅器、陶器、金銀製作技術有明顯進步,國王的宮殿規模宏大。
約公元前1400年,克里特文明銷聲匿跡。

希臘化時代

公元前4世紀下半葉,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征服了整個希臘,並在帝國擴張的過程中將希臘文明傳播至東方,史稱希臘化時代。此時的古希臘文學已經接近尾聲,希臘文明的中心也逐漸由雅典遷移至埃及的亞歷山大港。這一時期希臘文學的特點是脫離現實,講求辭藻,追逐傷感情調。比較有成就的領域是新喜劇田園詩
所謂新喜劇,是相對於阿里斯托芬時代的“舊喜劇”而言的,其特徵是不談政治,迴避嚴肅話題,而更多的表現社會風俗,用曲折的情節和雅致的風格取悅觀眾。米南德(公元前342~公元前292年)是古希臘新喜劇的先驅和代表人物,共寫過105部喜劇。他的很多作品都完整流傳下來,包括《恨世者》、《薩摩斯女子》等。米南德的喜劇往往有比較複雜的愛情背景,特別注重劇中人物性格的刻畫,深刻的影響了17世紀英國劇作家。
忒奧克里托斯(公元前310-公元前250年)是希臘化時代田園詩的首位創作者。他詩風活潑、優美,現存完整詩篇30首。古羅馬的維吉爾就曾模仿他的風格,創作了著名的《牧歌》。這一時期著名的詩人還包括阿波羅尼俄斯等等。

政治

古希臘是一個城邦林立的地區,因此許多不同的政治制度都有在此地區獲得實踐和發展,有些古希臘城邦斯巴達一樣奉行寡頭制,將統治權集中在國王手中;有些城邦則如雅典一樣實行民主政治;還有一些城邦則是由貴族統治或由少數人控制的議會(councils)進行統治。雖然古希臘所處地域狹小,但其政治制度在廣泛的時間上獲得了豐富多彩的發展。僅就政體來分古希臘就經歷了貴族制、民主制、寡頭制和僭主制的演變。尤其突出的是古希臘的民主政治制度是古代人類對直接民主制度最早的嘗試之一,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希臘化時代政治思想被專制政體所取代,君主通常以神權或半神權作為號召。亞歷山大大帝在埃及以上帝之子的身份統治,在希臘被美化為神來崇拜。他身故之後,希臘化各國皆是仿效他的做法。這種情況以塞流卡斯王國和托勒密王朝更為明顯,塞流卡斯王朝君主安條克四世統治敘利亞用“上帝顯現”(Epiphanes)的銜號;托勒密王朝君主在簽署詔命時用“上帝”(Theos)的名義,惟獨馬其頓的情況不像前述兩者如此明顯。

軍事

古希臘軍事,傳統上包括了大量使用步兵作戰。希臘最典型的步兵為希臘重裝步兵(Hoplite)組成的民兵,以輕盾兵(Peltast)、弓箭手騎兵為輔助。方陣步兵通常會以錐形或長方形的方陣(phalanx)前進,而拋矛兵會在兩側騷擾敵人。一般的方陣是由方陣步兵緊靠著,盾牌放在前方而組成的人牆,在於防衛可以擁有很大的優勢,不過缺乏機動性。希臘重裝步兵的名字來自於他們使用的圓盾(Hopllon)。由於所有士兵的裝備全部都由自己購買,所以士兵缺乏制服,戰場誤傷的可能性也比較大。

經濟

古希臘時代經濟相當發達,工商業雖然規模不大,不過仍有一定程度的發展。除了斯巴達採取管制經濟的體制外,其他各城邦大都寬鬆且自由。不過各城邦都有貧富懸殊的情況。
希臘化時代各國,尤其是埃及與西亞對於工商業和對外貿易採取嚴格的控制。托勒密王朝在埃及幾乎每一鄉村都設定政府經營的工廠或商店,用來充實財政,對於私營工商業也是嚴格管理;西亞的政府也有相似的手段,只不過規模較小。但是,貧富懸殊的情況,以及工資下降和物價上升的情形相當普遍,這些現象讓人民的生活相當辛苦。另外,大都市的興起亦為希臘化世界的特色。敘利亞的安提亞克在百年之內人口成長四倍,底格里斯河上的塞流西亞從渺無人煙之地成長為數十萬人口之多,埃及的亞歷山大城為當時最大城市,大約有一百萬人口。

興起原因

地理原因

古希臘位於地中海東部,扼歐、亞、非三洲要衝。他的地理範圍大致以希臘半島為中心,包括愛琴海諸島、小亞細亞西部沿海,愛奧尼亞群島以及義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島的殖民地。在希臘找不到肥沃的大河流域和開闊平原,連綿不絕的山嶺河川將陸地隔成小塊。但是,浩瀚的海域卻賦予希臘先民以廣闊的發展空間,這裡海岸曲折,綠島相連,港灣眾多,地中海氣候溫和宜人,海洋資源得天獨厚。山嶺溝壑,耕地缺乏,土地貧瘠,限制了糧食的生產,人地矛盾突出。迫使希臘從事海外貿易,海外殖民和經濟文化交流。而曲折的海岸線,眾多的優良港灣尤為這些活動提供了條件。特殊的地中海氣候使得希臘盛產葡萄酒和橄欖油,為海外貿易提供了商品。正是這些原因,促成了古希臘寬鬆自由的社會環境,互利互惠的思想觀念,開放探索的民族精神。
前431年的古希臘世界,紅色部分是雅典城邦前431年的古希臘世界,紅色部分是雅典城邦

人文原因

埃及的宗教,波斯的哲學,腓尼基的文字,巴比倫的天文和“野蠻民族”的藝術,數不清的遠古文明和幾千年的文化成果都迅速通過這些根系傳播到伯羅奔尼撒起伏的丘陵,傳播到阿提卡豐收的果園,傳播到比阿提亞貧瘠的山嶺。南希臘阿哥利斯地區的弗朗克提洞穴,有大約公元前7000年的中石器時代遺址,居民用黑曜石製作的石器捕捉海魚。新石器時代的居住地分布於希臘本土和愛琴海各島,最早可推至公元前6000年。克諾索斯新石器時代各處居民的生活方式大致相同,公元前3000年,愛琴海地區進入青銅時代,出現了奴隸制國家。青銅器的使用使當時的克里特文明出現了宏偉的建築物,19世紀出土的克諾索斯王宮遺址是當時的典型建築。克里特人的文字一般稱之為Eteocretan(“原克里特文”),它可能是用仍未被破解的線性文字A書寫。後期文化中,由於邁錫尼文明的入侵,他們轉用線性文字B,一種早期希臘語字母來記事。
約公元前1200年,另一支希臘人(多利亞人)的入侵毀滅了邁錫尼文明。此後300年,希臘完全陷入沉寂狀態,封閉又貧窮,希臘歷史進入所謂“黑暗時代”。因為對這一時期的了解主要來自《荷馬史詩》,青銅器;海上貿易也重新發達,隨著人口增長,雅典

教育與城市

在古希臘許多奴隸制城邦國家中,斯巴達和雅典最強大,也最有名。因而,通常在談到古希臘教育時,總是以它們的教育為代表。

斯巴達

斯巴達是一個農業國家,實行的是少數奴隸主貴族的專制統治。在公元前8世紀,9000戶左右的斯巴達人統治著25萬以上的奴隸和平民。為保衛政權的穩定,斯巴達教育具有濃厚的軍事色彩。其教育目的是為了把奴隸主貴族子弟培養、訓練成為體格強壯,受過嚴酷軍事體育鍛鍊的武士。斯巴達把教育看成是國家的事情,教育全部由國家組織、管理和控制。兒童屬國家所有,7歲前由父母代替國家撫養。從7歲起被送入國家的教育機構,直到18歲,接受嚴酷的軍事訓練和道德灌輸,使他們養成健康的體魄、頑強的意志,以及勇敢、順從、愛國等品質。教育的主要內容為賽跑、跳躍、擲鐵餅、投標槍、角力五項競技,此外還包括肉搏術、騎馬、游泳、音樂與舞蹈等等。18歲的青年被送到士官團接受專門的軍事訓練直到20歲,30歲正式獲得公民資格。值得注意的是,斯巴達重視女子教育,女孩同樣要接受體操和軍事訓練。

雅典

雅典的教育與斯巴達有很大的不同。雅典的手工業和商業比較發達,實行的是奴隸主民主共和政體。雅典的教育目的不僅是要把奴隸主貴族子弟訓練成身強力壯的武士,還希望他們成為有一定文化知識的商人和能言善辯的社會活動家和政治家。因此,雅典的教育除重視體育、軍事訓練和道德教育之外,還注意到智育、美育和諧發展的教育。雅典的教育制度,既有公共教育,又有私人教育。兒童7歲以前接受親職教育,7歲以後,男孩進入文法學校和弦琴學校,學習讀、寫、算等知識和音樂、唱歌和朗誦等。13歲以後,在文化學校和弦琴學校繼續學習的同時,還進入體操學校接受體育訓練。大部分青年在學習2~3年後即可結束,少數顯貴者的子弟升入國立體育館繼續學習。他們在年滿18歲,從體育館畢業後可升入士官團深深造,被培養成軍事領導人。到20歲被授予公民稱號,成為國家正式官吏。雅典和斯巴達的教育各依其不同特點影響了以後西方教育的發展。

風俗

古希臘人認為愛情只發生在男性之間,男女之間只有性、婚姻跟生殖。
早期地中海文明開始便存在著鮮明的男性美崇拜文化,古希臘人認為男性的身體是極其美的,由此產生了大量表現男性身體的藝術作品。男性戀人之間分為“愛者”和“被愛者”。
作為“被愛者”的男子,在成年之後會與女性結婚生子,但他們仍然會停留在與男性的愛情里,因為古希臘的男人認為女性只是生殖的工具,不值得對她們傾注感情。此時他們已經由“被愛者”變成了“愛者”,前去追求和教育那些俊美的少年。在崇尚男性陽剛美的古希臘社會,兩名成年男子之間的愛是不被尊重的,它意味著有一方始終處於被動地位。不主動、柔弱的成年男子會被外界所恥笑。
關於古希臘男性之間的性生活,是整個男風文化中較為有爭議的一環。在古希臘時期,男性之間的口交和肛交並不被接受和提倡。“愛者”和“被愛者”之間可以互相撫摸、親吻對方的身體,但是“插入”被認為是不潔的。他們一般是通過“腿交”,即“愛者”插入“被愛者”的腿間縫隙進行性生活。這種方式被稱為“神規定好的路徑”——想必在古希臘神話中的神與美少年均通過這種方式交歡。口交和肛交是對奴隸或者男妓採取的方式。柏拉圖在《會飲篇》中傳達出一個重要的觀點,即他認為男性愛人之間最理想的狀態是知識與美德的交流。在斯巴達地區,如果男性之間過於沉湎肉慾,會面臨流放或者流血犧牲的懲罰。
古希臘滅亡之後,羅馬共和國和羅馬帝國繼承了古希臘的男風文化,並且將男性之間的肉慾發揚光大,以至於達到了荒淫無度的程度。這一發展也導致了之後的羅馬帝國開始限制男風文化。羅馬皇帝皈依基督教,基督教開始成為歐洲的主流宗教之後,男風文化的黃金時代終於到了一個盡頭。

哲學

古典希臘哲學是由古希臘哲人對生活的智慧的總結與思考,在希臘人看來,哲學和科學是同一個範疇。主要集中在辯論與質詢的任務,是哲學的重要內容。古典希臘哲學對西方的哲學、科學和宗教的發展都有深刻的影響。

前蘇格拉底

西方哲學的歷史從古希臘開始,特別是一群通稱為前蘇格拉底時期的哲學家。這不是為了否認其他在古埃及閃族以及巴比倫文化里出現的早期哲學家而作的謠傳。誠然,每個文化中都存在偉大的思想家和作家,而我們有證據證明一些最早的希臘哲學家可能至少接觸過某些埃及和巴比倫思想的作品。然而,早期希臘思想家與他們的前人相比至少增加了一種元素,使他們與前人的思想區分開來。在歷史上,我們首次在他們的作品中發現他們對於世界規律並不是教條式的主張,而包括了他們對這些理論的各種論點。
事實證明了,幾乎所有早期希臘哲學家提出的各種宇宙論是極度和明確的謬誤,但這並不會降低它們的重要性。因為即時以後的哲學家立刻拋棄了前人假設的答案,但他們不能逃避前人所提出的問題:
一切事物從哪來?
它到底是由什麼製造的?
我們如何解釋大量事物組成的本質?
為什麼我們能用單一數學來描述它們?
而希臘哲學家所追隨的形式和傳達他們的答案方法,變得與他們所問的問題一樣重要。前蘇格拉底的哲學家拒絕傳統的神話對他們周遭所見現象的解釋,而贊同更理性的解釋。換言之,他們依靠推論和觀察來闡明圍繞他們周圍的真實自然界,而且他們使用合理的論點突出他們的觀點來告訴他人。儘管哲學家對關於理性和觀察相關重要性尺度有所爭論,但2500年來他們基本上一致使用由前蘇格拉底學派最早發明的方法。
爭議常出現在確定前蘇格拉底哲學家的思想,以及確定他們用以支持自己獨特觀點的論據的方式。這個問題並非來自他們自身或思想上的一些缺陷,純粹是由於他們的歷史與我們相隔太遠的緣故。雖然多數前蘇格拉底哲學家創作出標誌性的著作,但我們並沒有任何一本著作的完整版本。我們只有後世的哲學家和史學家對其作品的引用,與偶爾發現的原文片段。
泰勒斯(希臘語:Θάλης;英語:Thales)
阿那克西曼德(希臘語:Αναξιμανδρος;英語:Anaximander)
畢達哥拉斯(希臘語:Πυθαγάρας;英語:Pythagoras)
以弗所赫拉克利特(希臘語:Ηράκλειτος της Εφέσσου;英語:Heraclitus of Ephesus)
色諾芬尼(希臘語:Ξενοφών;英語:Xenophanes)
蘇格拉底蘇格拉底
巴門尼德(希臘語:Παρμενίδης;英語:Parmenides)與其他愛利亞學派(Eleatic)的哲學家
留基伯(Leucippus)、德謨克利特(希臘語:Δημόκριτος;英語:Democritus)與其他的原子論者(Atomists)
普羅泰戈拉(希臘語:Πρωταγόρας;英語:Protagoras)與智者(Sophists)
蘇格拉底(希臘語:Σωκράτης;英語:Socrates,公元前469年 ~ 公元前399年)是一位雅典哲學家,他開創了“倫理哲學”,使古希臘哲學從單純研究自然轉向研究人類本身,成為西方哲學傳統中最重要的偶像。他採用的“詰問式”教育方法對西方的思維方式有極為重要的貢獻。請參看他寫的文章得到更多信息。

柏拉圖

柏拉圖(希臘語:Πλάτων;英語:Plato,公元前427年 ~ 公元前347年),一個非常有影響力的古典希臘哲學家,受教於蘇格拉底,並教導了亞里士多德。他最著名的作品,《理想國》(希臘語:Πολιτεία;英語:The Republic)描繪了他幻想的“完美”國家。他也寫了《律法》和許多蘇格拉底的對話錄。柏拉圖在年輕的時候就成為了蘇格拉底的學生,而且(據他自己敘述)參加了對他老師的審訊,雖然並非由他執行。與蘇格拉底不同,柏拉圖寫下了他的哲學觀點,並留下相當多數量的手稿。請參看他寫的文章得到更多信息。
柏拉圖柏拉圖

亞里士多德

亞里士多德(希臘語:Αριστοτέλης;英語:Aristotle,在其它大多數非英語的語言中被稱為Aristoteles,在義大利語則稱為Aristotele,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3月7日)與柏拉圖一起,被稱為對西方思維方式產生重要影響力的兩人之一。他們的作品,雖然在許多基礎的方面有關連,但在風格和主旨方面卻截然不同。柏拉圖寫下了數打哲學對話錄(以談話的形式來辯論,通常由蘇格拉底以參與者身份出現)和少量信函。雖然早期的對話錄主要是關於獲得知識的方法,而且大多數在最後關於公正和實際的倫理,但他最著名的作品陳述一個關於倫理學、形上學、推論、知識和人類生命的概要觀點。其突出的思想包括,通過直覺(感觀)所獲得的知識總是會留下困惑和不純的觀點,而且對所謂“沉思的心靈能從世界中獲得‘真實’的知識”感到厭煩。只有靈魂能掌握知識的結構、事物的真實本質,我們看到的世界僅僅是一個充滿瑕疵的拷貝。這樣的知識不僅有倫理的重要性,而且有科學的重要性。我們可以把柏拉圖視為一個唯心主義者和理性主義者。
亞里士多德亞里士多德
相比之下,亞里士多德更重視從感觀獲得知識,而且將相對的更多地獲得經驗主義者的現代標籤。因此亞里士多德為之後最終發展進入科學方法的世紀做好了準備。如今仍然存在的亞里士多德作品以論文的形式出現,大部分並未被作者所發行。最重要的包括了物理學、形上學、(尼各馬科)倫理學、政治學、論靈魂(在靈魂之上)、詩學和很多其它的作品。

其他古典哲學家

西塞羅(希臘語:Κίκερος;英語:Cicero)
基提翁的芝諾(Zeno of Citium)
愛比克泰德(Epictetus)
伊壁鳩魯(希臘語:Επίκουρος;英語:Epicurus)與盧克萊修(Lucretius)
恩培多克勒(Empedocles)

文學與時代

英雄時代·神話

公元前12世紀至公元前8世紀是古希臘世界從氏族公社制向奴隸制社會過渡的時期,史稱“英雄時代”,又稱“荷馬時代”,這一時期文學的主要成就是神話和史詩。
古希臘神話是原始氏族社會的精神產物,是古希臘人集體創造的口頭創作,也是西方世界最早的文學形式,大約產生於公元前8世紀以前。它在希臘原始初民長期口口相傳的基礎上形成基本規模,後在荷馬赫西俄德等人的作品中得到充分反映。它產生和反映的地理位置是西起希臘半島,東至小亞細亞半島,南到克里特島的廣大愛琴海地區。希臘神話的內容是一個廣闊浩繁的系統,支脈派系龐雜,傳說故事眾多,並不完全一致。但它具有明顯的家族色彩,包孕著一條血緣的紐帶,存在一個基本脈絡,大體可分為神的故事和英雄傳說兩大部分。
希臘神話中的神祗像人一樣,有情慾,有善惡,有計謀,互有血緣關係,都是人格化了的形象,這就是“神、人同形同性說”。如天父宙斯就經常下界追逐引誘凡間女子,而他的妻子赫拉則如同一個妒忌心非常強的女人一樣迫害她的情敵。但神祗和人的區別也很明顯:長生不老,可隨意變形,各具特殊本領和巨大威力,其好惡態度對下界人類的生殺禍福起著決定作用。其中地位最顯赫的神是居住在奧林匹斯山上的十二個主神
英雄傳說中的英雄都是神和人所生的後代,是半神半人的,具有過人的才能和非凡的毅力,都在某一個神祗保護下完成一番驚人的業績,體現了集體的智慧和力量,展現了希臘人民對勤勞勇敢和英雄主義精神的讚美和嚮往。英雄傳說以不同的家族為中心形成許多系統,主要包括赫拉克利特的傳說,忒修斯的傳說,伊阿宋的傳說等等。
希臘神話是在漫長的歷史時期內逐漸形成的,神的性格和職責以及故事情節都有發展變化。可以說古希臘神話是整個西方文學的源頭,後世幾乎所有的作家都曾從古老的神話中汲取養分。

荷馬史詩

荷馬史詩》是西方文學史上最早的正式的書面文學作品。史詩包括兩部,分別是《伊利亞特》(一譯《伊利昂紀》)和《奧德賽》(一譯《奧德修紀》),相傳作者是大致生活於公元前10世紀至8世紀之間的盲人詩人荷馬。
荷馬的禮讚荷馬的禮讚
伊利亞特》共24卷,15693行,取材於希臘神話中“不和的金蘋果”的傳說。相傳阿喀琉斯的父母舉行婚禮的時候忘記邀請糾紛女神厄里斯,憤怒的復仇女神在宴席上扔下一個金蘋果,上寫“贈給最美的女子”,引發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和愛神阿芙羅狄忒之間的爭奪,並最終導致特洛伊戰爭的爆發。史詩以特洛伊戰爭中希臘聯軍統率阿迦門農奪走勇將阿喀琉斯寵愛的女俘,阿喀琉斯因憤怒而不再參戰這一情節為楔子,描寫阿喀琉斯的憤怒以及此後51天之內發生的事情。
奧德賽》的故事發生在緊接著特洛伊戰爭之後的10年中。特洛伊戰爭中為希臘聯軍獻木馬記的奧德修斯因冒犯海神波塞冬而在海上遇難,滯留異鄉。後來他以無比的英雄氣概克服種種困難,終於回家和妻兒團聚。
荷馬史詩》的主題是歌頌希臘民族的光榮史跡,讚美勇敢、正義、無私、勤勞等善良品質,謳歌克服一切困難的樂觀精神,肯定人與生活的價值。但史詩也具有濃厚的宿命論色彩,人與人之間的鬥爭常常是神與神之間鬥爭的縮影。但史詩對戰爭本身很少作正義與否的價值判斷,超越了狹隘的民族主義
在語言上,《荷馬史詩》達到了很高的程度,修辭技巧相當成熟,敘事結構也非常合理。荷馬善用比喻來描寫人物及刻畫宏闊的社會、歷史場面。儘管其中不乏冗長多餘的華麗辭藻,但這是所有古代文學的特點。
在這一時期的詩人除荷馬外,赫西俄德也非常著名。他大致生活於公元前8世紀末至7世紀初。他的代表作包括教諭詩《農作與時日》和《神譜》。他的創作風格和荷馬非常相似,語言上有模仿《荷馬史詩》的痕跡。

大移民·抒情詩

公元前8世紀至公元前6世紀史稱古希臘歷史的“大移民時代”,這一時期的文學主要成就包括抒情詩和寓言。
古希臘抒情詩包括多種題材,主要分為雙行體詩、諷刺詩、琴歌和牧歌。其中寫雙行體詩的古希臘詩人眾多,最早的詩人據傳是公元前7世紀上半葉的卡利諾斯,但是最擅長寫此詩體的則是西摩尼德斯(前556~前466年)。雅典民主制度的創建者梭倫也寫過不少詩歌。
然而古希臘抒情詩中,成就最高的卻是琴歌,是一種伴隨著音樂的歌曲類詩體。琴歌可分為兩種,一是獨唱體,一是合唱體。
獨唱體琴歌的代表人物是女詩人薩福(前612年~?)。她在雅典的民主派和貴族派的政治鬥爭中被迫流亡國外,後來在故鄉萊斯博斯島創建音樂學校。她一共創作了9卷詩,但留存下來的只有兩首是完整的,其餘都是一些殘篇。她的語言艷麗無比,情調傷感,感情真摯,題材上多描寫纏綿悱惻的愛情。如她的名作《致阿那克托里亞》,沉痛哀惋,感人肺腑。據說薩福是個同性戀者。她的許多詩作均於1703年在羅馬和君士坦丁堡被公開焚毀。然而在古代希臘世界,薩福的地位極高,曾被柏拉圖稱為“第十個繆斯”。
薩福(畫像)薩福(畫像)
除薩福外,阿爾凱奧斯阿那克里翁也非常擅長寫獨唱體琴歌。阿爾凱奧斯和薩福過從甚密,但聲名略遜於薩福。他的創作大多數是政治和戰爭題材,體現了琴歌中剛猛的一面。後世評論家認為正是他和薩福兩個人使古希臘抒情詩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而阿那克里翁則由於投靠王室,充當御用詩人而名聲不佳。他的作品通俗流暢,對16世紀之後的歐洲詩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至於合唱體琴歌,成就最高的詩人是品達(前518~前442年)。他曾受教於雅典的一些著名的音樂家,其詩作的主題多半是歌頌神、歌頌奧林匹克運動的。他一生共創作詩歌17卷,現存4卷完整的競技勝利者頌(總計45首詩)。品達的詩歌對後世影響非常大,彌爾頓、歌德等都曾有意模仿過他的風格。

伊索寓言

相傳伊索是公元前世紀上半葉的一個獲釋的奴隸,聰明絕頂,他一生創作了許多寓言故事。
伊索寓言主要是通過一些動物的言行來寄寓道德教諭,著名的故事包括“獅子和老鼠”、“狐狸和仙鶴”、“披著羊皮的狼”和“狐狸和葡萄”等。伊索寓言通常短小精悍,思想性頗強,體現了古代希臘人的智慧,對後世全世界的文學都產生了影響。

民主時代·戲劇

所謂的“民主時代”,是指公元前6世紀到公元前4世紀這段時期。這一時代是古希臘世界的全盛時期,各城邦都得到繁榮的發展,而地處海灣、交通便利的雅典在工商業方面日益發達,並建立了奴隸主民主制。在雅典,國家不設國王,最高權力機構是全體公民大會,大會由公民抽籤產生,共同對國家事務進行商議。
此外,對外戰爭的勝利也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這種繁榮的局面。公元前5世紀初,希臘和波斯之間的經濟和政治矛盾引起希波戰爭,希臘人在馬拉松戰役和薩拉米戰役中取得重大勝利,而戰後許多希臘城邦成立海上同盟,以防禦波斯侵略,雅典成為盟主。此後,雅典的經濟和政治日益欣欣向榮,也迎來了古希臘文學的黃金時代。
雅典民主政治不僅是古代希臘的典範,而且是整個古代世界的典範。雅典的民主政治不僅是人類歷史的首創,而且直接影響了後世西方的政治制度。在現代西方國家語言裡,如英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俄語等語言中的“民主”一詞,都是從古希臘語的“demokratia”一詞演變而來。古希臘語中的“demokratia”一詞,由“demos”和“kratos”兩部分構成,“demos”的意思是“人民”、“地區”,“kratos”的意思是“統治”、“管理”,因此所謂“民主”是指“人民的統治”或者“人民的管理”。
雅典實行民主化程度最高的“直接民主制”。在伯里克利時代,雅典所有的官職向全體公民開放,任何人都可以通過抽籤選舉方式(十將軍除外)擔任政府中的各級官職。雅典的政府官員都有任期,通常為一年,而且大多數的官職,不得連選連任,以避免結黨營私。雅典還實行委員會制,凡是重大事務均由集體作出決定,由集體負責。而不是由一個人說了算,從而避免了專制獨裁和官僚主義。為了保證民主政治不受侵害,從克利斯提尼時代開始,雅典還制定了陶片放逐法,用陶片投票選舉出可能對雅典的民主政治構成威脅的人。如果某人得票數超過6000,就會被放逐到國外,10年以後才能返回,從而使政治野心家無機可乘。
這一時期古希臘文學成就最高的是戲劇。

喜劇

古希臘喜劇起源於祭祀酒神的狂歡歌舞和民間滑稽戲。公元前487年,雅典正式確定在春季酒神節慶中增加喜劇競賽項目。
古希臘喜劇大半是政治諷刺劇和社會諷刺劇,產生於言論比較自由的民主政治繁榮時期。這一時期的喜劇具有較強的批判性,尤其擅長諷刺當權人物。這時的喜劇被稱為“舊喜劇”。公元前5世紀雅典曾產生過三大喜劇詩人,分別是克拉提諾斯、歐波利斯和阿里斯托芬,只有阿里斯托芬有作品傳世。
阿里斯托芬(公元前446~公元前358年)生活於伯羅奔尼撒戰爭時期,雅典的城邦文明正在衰落之中,雅典社會出現了貧富分化、政治派系等現象,這些都稱為劇作家創作的素材。阿里斯托芬一生共寫過44個喜劇劇本,但完整流傳下來的只有11部,比較著名的包括《巴比倫人》、《》、《》、《騎士》、《阿卡奈人》等。其中《鳥》是最優秀的作品,也是古希臘現存的結構最完整的寓言喜劇,是烏托邦喜劇的濫觴。阿里斯托芬是整個歐洲的喜劇之父,正是他奠定了西方文學中喜劇以滑稽形式表現嚴肅主題的傳統。

戲劇

起源於民間歌舞和宗教儀式。它的題材大都來自古希臘神話和英雄傳說,以及聞名於世的《荷馬史詩》。詩化的語言,傳奇的故事使古希臘戲劇具有無窮的魅力。它強大的生命力和深邃豐富的哲理,到現今仍帶給人們啟迪。 公元前五世紀,古希臘戲劇的發展達到了頂峰,誕生了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和歐里庇德斯三位偉大的悲劇作家,他們的經典之作到現今仍經久不衰的上演於世界各國的舞台上。古希臘悲劇的題材,一般來講來自神話故事;另外還有一部分來自於古希臘的英雄傳說;再有一部分取材於《荷馬史詩》。《荷馬史詩》不僅在內容上影響了悲劇,而且荷馬史詩本身的詩歌的寫作技巧,是直接在希臘悲劇的合唱歌,就是歌隊的合唱歌裡邊體現,包括它的音節、音律都是採取的《荷馬史詩》的。

建築

概貌

在建築方面,古希臘人的遺產可以認為有兩個主題。一個是希臘建築所包含的形象模型。這些模型首先包括一系列裝飾物術語、雕塑以及風格,多多少少被全盤接受,或者斷斷續續被使用和廢棄。即使失寵,也不能輕率斷定它們已經從西方建築師們的資料庫中完全消失了。希臘建築留傳於世的第二個方面就是希臘人對建築的本質看法。建築形式總是讓人被動地接受,而關於建築的本質看法只能意會於心,而本能經常發現於一些顯而易見的地方。人們知道要恰當設計一個建築物的維度,就必須遵循一定的數學比例。這種觀點是希臘人的,不管在本質上,還是在選擇適當的比例上。這種觀點在文藝復興時期再次現身,有時建築形式的完美性不厭其煩地重複一些偏愛的形狀。
雅典衛城一隅雅典衛城一隅
現存的建築物遺址主要就是神殿、劇場、競技場等公共建築,其中尤以神殿為一個城邦的重要活動中心,它也最能代表那一時期建築的風貌。古希臘人的生活受控於宗教,所以理所當然的,古希臘的建築最大的最漂亮的都非希臘神殿莫屬。古希臘人認為,神也是人,只是神比普通人更加完美,他們認為供給神居住的地方也不過是比普通人更加高級的住宅。所以,希臘最早的神殿建築只是貴族居住的長方形有門廊的建築。後來加入柱式,由早期的“端柱門廊式”逐步發展到“前廊式”,即神殿前面門廊是由四根圓柱組成,以後又發展到“前後廊式”,到公元前6世紀前後廊式又演變為希臘神殿建築的標準形式——“圍柱式”,即長方形神殿四周均用柱廊環繞起來。希臘神殿建築總的風格是莊重典雅,具有和諧、壯麗、崇高的美。這些風格特點在各個方面都有鮮明的表現。

特點

根據所遺留下來的希臘建築,我們可以歸納出古希臘建築的幾大特點。
第一特點是平面構成為1:1.618或1:2的矩形,中央是廳堂,大殿,周圍是柱子,可統稱為環柱式建築。這樣的造型結構,使得古希臘建築更具藝術感。因為在陽光的照耀下,各建築產生出豐富的光影效果和虛實變化,與其他封閉的建築相比,陽光的照耀消除了封閉牆面的沉悶之感,加強了希臘建築的雕刻藝術的特色。
第二特點是:柱式的定型。共有四種柱式:1. 陶立克柱式,2.愛奧尼克柱式,3.科林斯式柱式,4. 女郎雕像柱式。這四種柱式是在人們的摸索中慢慢形成的,後面的柱式總與前面柱式之間有一定的聯繫,有一定的進步意義。而貫穿四種柱式的則是永遠不變的人體美與數的和諧。柱式的發展對古希臘建築的結構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並且對後來的古羅馬,歐洲的建築風格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第三特點是:建築的雙面披坡屋頂形成了建築前後的山花牆裝飾的特定的手法。古希臘建築中有圓雕,高浮雕,淺浮雕等裝飾手法,創造了獨特的裝飾藝術。
第四特點是:由平民進步的藝術趣味而產生的崇尚人體美與數的和諧。古希臘人崇尚人體美,無論是雕刻作品還是建築,他們都認為人體的比例是最完美的。大建築師維特魯威轉述古希臘人的理論:“建築物……必須按照人體各部分的式樣制定嚴格比例。” 所以,古希臘建築的比例與規範,其柱式的外在形體的風格完全一致,都以人為尺度,以人體美為其風格的根本依據,它們的造型可以說是人的風度、形態、容顏、舉止美的藝術顯現,而它們的比例與規範,則可以說是人體比例、結構規律的形象體現。所以,這些柱式都具有一種生氣盎然的崇高美,因為,它們表現了人作為萬物之靈的自豪與高貴。
第五特點是:建築與裝飾均雕刻化。希臘的建築與希臘雕刻是緊緊結合在一起的。可以說,希臘建築就是用石材雕刻出來的藝術品。從愛奧尼克柱式柱頭上的旋渦,科林斯式柱式柱頭上的由忍冬草葉片組成的花籃,到女郎雕像柱式上神態自如的少女,各神廟山牆檐口上的浮雕,都是精美的雕刻藝術。由此可見,雕刻是古希臘建築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雕刻創造了完美的古希臘建築藝術,也正是因為雕刻,是希臘建築顯得更加神秘,高貴,完美和諧。

影響

公共活動的需要是公共建築大量興建的重要原因。現存的建築物遺址,如神廟、劇場、競技場都深深地反映了古希臘人的藝術趣味。其最突出的建築語彙――建築中的四種柱式,陶立克柱式,愛奧尼克柱式,科林斯式柱式,和女郎雕像柱式,令古希臘建築留下了獨特且不朽的丰姿。其所崇尚的人體美使希臘建築無論從比例還是外形上都產生了一種生氣盎然的崇高美。建築上的浮雕更是令建築物生機勃勃,充滿了藝術感。所以,想要研究古希臘的藝術史,希臘建築就是一切藝術的研究起點,因為它包含的並不僅僅是如何建起一座令後人驚嘆不已的建築物,它包含的還有古希臘人的審美觀念,雕刻藝術。古希臘建築是人類發展歷史中的偉大成就之一,給人類留下了不朽的藝術經典之作。其建築語彙深深地影響著後人的建築風格,它幾乎貫穿在整個歐洲兩千年的建築活動中,無論是文藝復興時期,巴洛克時期,洛可可時期還是團隊精神時期都可見到希臘語彙的再現。古羅馬的建築受古希臘建築影響最深,羅馬時期還發展出了自己的一種混合柱式,來源都取自於希臘柱式。
古希臘建築古希臘建築
古希臘建築風格特點主要是和諧、單純、莊重和布局清晰。而神廟建築則是這些風格特點的集中體現者,同時也是古希臘,乃至整個歐洲影響最深遠的建築。其中古希臘建築史上產生了帕提農神殿、宙斯祭壇(帕加馬)這樣的藝術經典之作,給世界留下了寶貴的藝術遺產,同時對世界建築藝術有著重大且深遠的影響。如果我們說,古希臘的文化,是歐洲文化的源泉與寶庫,那么,古希臘的建築藝術,則是歐洲建築藝術的源泉與寶庫。
古希臘建築通過它自身的尺度感,體量感,材料的質感,造型色彩以及建築自身所載的繪畫及雕刻藝術給人以巨大強烈的震撼,它強大的藝術生命力令它經久不衰。它的樑柱結構,它的建築構件特定的組合方式及藝術修飾手法,深深地久遠地影響歐洲建築達兩千年之久。因此我們可以說,古希臘的建築是西歐建築的開拓者。

建築年表

▲公元前2000年
青銅時代中期和米諾斯中期、克里特文明:克里特的大型宮殿
▲公元前1800年
小亞細亞的赫提王國:特洛伊最早的建築遺址
▲公元前1600年
青銅時代晚期和米諾斯晚期、克諾索斯的霸權:赫提城堡、提林斯和麥西尼的宮殿城堡、邁錫尼的王室陵墓、邁錫尼的阿特柔斯的寶庫
▲公元前1400年
特洛伊德麥加隆
▲公元前1300年
特洛伊戰爭、克諾索斯的衰落
▲公元前1100年
邁錫尼的衰落、黑暗時代的開始和希臘的起源
▲公元前1000年
希臘在愛奧尼亞建立最早的殖民地:對神靈的祭禮、最早的磚坯和木質結構的麥加隆
▲公元前776年
最早的奧林匹亞運動會和希臘編年史的開始:奧林匹亞聖地最早的建築遺蹟
▲公元前753年
羅馬城的建立、詩人荷馬和赫西奧德時代、希臘在西西里島、義大利和西班牙等地廣泛殖民:木質結構神廟的最早的列柱廊
▲公元前600年
城邦的政治權力、希臘民主政治的開端、薩摩斯島的畢達哥拉斯:古老藝術時期的開始、最早用雕刻裝飾的山牆、古老的多利亞式塞利特農和波西東尼亞的神廟、愛奧尼亞最早的大型神廟埃費索的阿爾忒彌斯神廟和薩摩斯島的赫拉神廟
▲公元前500年
戲劇的開始:悲劇和喜劇、反抗波斯入侵的戰爭開始、馬拉松戰役(公元前490年)、希臘城市化的開始、提洛同盟、伯里克利重建雅典城的計畫:古典藝術時期的開始、奧林匹亞的宙斯神廟、位於波西東尼亞的波塞冬神廟、帕特農神廟雅典衛城的重建、阿提卡最早的劇場
▲公元前400年
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馬其頓霸權的開始、亞歷山大王朝、希臘最大的擴張:最初的科林斯式(圓形建築 )
▲公元前323年
亞歷山大去世、希臘化時代的開始:埃比達烏羅劇場
▲公元前300年
馬其頓戰爭:亞歷山大圖書館、迪杜馬的大型阿波羅神諭所、科斯島的阿斯克勒庇厄斯聖地、羅德斯島上的林都斯雅典娜聖地
▲公元前200年
羅馬的行省馬其頓、阿克亞、帕加馬和埃及:帕加馬的大型宙斯祭壇
▲公元前100年
建築師赫爾莫赫內斯
▲公元元年
羅馬帝國的開始:維特魯維《建築十書
▲公元100年
博桑尼亞斯:希臘之旅
古希臘建築術語
▲凹紋:柱子表面的垂直切割裝飾。
▲莨藶花:地中海氣候下常見的植物,它的葉子形狀可以用於科林斯式柱頭的裝飾圖案。
衛城:通常為城市中較高的地方,建有一些神廟等神聖建築,通常還築有城牆。
▲阿迪隆:希臘神廟內殿後面的房間,通常封閉,有時可同內殿。
▲中心廣場:古希臘城市裡召開大會的中心廣場或中心空地,同時也用於開設市場、舉行審判大會,並為城市主要的民用建築設定界限。
▲柱頂過梁:穿越整個列柱廊的主要橫樑,直接固定在柱頭上,過樑上面置以飾帶。在多利亞式的建築里,梁身光滑,而在愛奧尼亞式建築里,過梁呈三條帶狀凸起。
▲柱座:上面樹立有立柱的建築。
▲柱基:平台狀的建築物的組成部分,建築物置於其上。
▲柱頭:柱子頂端的收尾部分,它的上面是橫樑或頂蓋。
▲女像柱:雕像柱。最著名的是支撐雅典衛城厄瑞克特翁神廟中的一座門廊的年輕女性的雕像。
▲內殿:神聖而封閉的地方,惟有僧侶階級的成員才能進入,是希臘神廟的核心部分。
▲圓箍線:多利亞式柱式中用於裝飾柱頭以下柱身部分的平行切口狀的細小線腳。
▲門楣:置於牆洞之上的短梁,用來支撐建於其上的牆壁的重量。
▲齒狀裝飾:排列成一串的、細小直角齒形裝飾,此為愛奧尼亞式雕帶的特點。
▲多利亞式:多利亞人傳統的建築和裝飾風格,從公元前6世紀起,在整個希臘傳開。
▲柱頂板:柱列上面架在柱頭上的水平結構,包括柱頂過梁、雕帶和飛檐。
▲圓柱微曲線:確定希臘柱身輪廓的曲度,該曲都因圓柱直徑由下至上逐漸減小而形成。
▲鐘形圓飾:多利亞柱式中柱頭底座上的構件,其形狀如圓盤。
▲台座:希臘神廟基座最末一階台階的界限。
▲柱身:圓柱的柱頭和柱腳之間的部分。

奧運

在古希臘雅典城西南隅三百餘公里處,有一塊依山傍水、綠蔭如蓋、風光旖旎的丘陵,叫奧林匹亞村。它就是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誕生地。
古希臘是一個神話王國,優美動人的神話故事和曲折離奇的民間傳說,為古奧運會的起源蒙上一層神秘的色彩。有關古代奧運會的起源的傳說有很多,最主要的有以下兩種:一是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是為祭祀宙斯而定期舉行的體育競技活動。另一種傳說與宙斯的兒子赫拉克勒斯有關。赫拉克勒斯因力大無比獲“大力神”的美稱。他在伊利斯城邦完成了常人無法完成的任務,不到半天功夫便掃乾淨了國王堆滿牛糞的牛棚,但國王不想履行贈送300頭牛的許諾,赫拉克勒一氣之下趕走了國王。為了慶祝勝利,他在奧林匹亞舉行了運動會。
關於古奧運會起源流傳最廣的故事則是佩洛普斯娶親的故事。古希臘共和國伊利斯國王為了給自己的女兒挑選一個文武雙全的駙馬,提出應選者必須和自己比賽戰車。比賽中,先後有13個青年喪生於國王的長矛之下,而第14個青年正是宙斯的孫子和公主的心上人佩洛普斯。在愛情的鼓舞下,他勇敢地接受了國王的挑戰,終於以智取勝。為了慶賀這一勝利,佩洛普斯與公主在奧林匹亞的宙斯廟前舉行盛大的婚禮,會上安排了戰車、角斗等項比賽,這就是最初的古奧運會,佩洛普斯成了古奧運會傳說中的創始人。
實際上,奧運會的起源與古希臘共和國的社會情況有著密切的關係。公元前9-8世紀,希臘共和國氏族社會逐步瓦解,城邦制的奴隸社會逐漸形成,建立了200多個城邦。城邦各自為政,無統一君主,城邦之間戰爭不斷。為了應付戰爭,各城邦都積極訓練士兵。斯巴達城邦兒童從7歲起就由國家撫養,並從事體育、軍事訓練,過著軍事生活。戰爭需要士兵,士兵需要強壯身體,而體育是培養能征善戰士兵的有力手段。戰爭促進了希臘共和國體育運動的開展,古奧運會的比賽項目也帶有明顯的軍事烙印。連續不斷的戰事使人民感到厭惡,普遍渴望能有一個賴以休養生息的和平環境。後來斯巴達王和伊利斯王簽訂了“神聖休戰月”條約。於是,為準備兵源的軍事訓練和體育競技,逐漸變為和平與友誼的運動會。
在古希臘,有四大祭禮競技賽會,其中以祭祀萬神之王宙斯神的奧林匹克運動會規模最大、延續時間最長、名聲最高。在古希臘所有的運動會中,沒有一個比奧運會更受到希臘人的重視,也沒有一個運動會的參加者比奧運會更廣泛,奧運會在古希臘人心目中是整個希臘民族精神的象徵,其延續時間之長,影響之深遠,在人類歷史上是罕見的。

科學技術

數學

發達的古希臘數學
古希臘數學分為三個時期
一、從伊奧尼亞學派到柏拉圖學派為止,約為公元前七世紀中葉到公元前三世紀;
二、亞歷山大前期,從歐幾里德起到公元前146年,希臘陷於羅馬為止;
三、亞歷山大後期,是羅馬人統治下的時期,結束於641年亞歷山大被阿拉伯人占領。
古希臘最著名的數學家和貢獻
丟番圖,被譽為代數學鼻祖;
阿波羅尼奧斯,圓錐曲線的研究;
歐幾里德,著有《幾何原本》,奠下了以後歐洲數學的基礎;
畢達哥拉斯學派,發現多個定理,包括勾股定理,並發現無理數;
阿基米德,帶動幾何發展,善用窮舉法、趨近觀念(十分接近現代的微積分)。
發達的古希臘哲學
即古典希臘哲學是由古希臘哲人對生活的智慧,在古典希臘哲學對西方的哲學、科學和宗教的發展都有深刻的影響。

生物學

古希臘人提出了自己的關於生命起源於自然界的假說。泰勒斯認為萬物出自水便是這種假說的最初代表,而現代科學已證明生命是由地球的原始水圈孕育出來的。到亞里斯多德時代,亞里斯多德和他的學生對生物進行了極深入的研究,他們對動物進行解剖、分類,準確描述了動植物的形態,提出生物的層次思想,認為生物有高低差別,可以排成從低到高的階梯,人是自然界最高級的動物,是一朵其它生命均向其看齊的“自然花”,由此,生物學從他們的研究中真正誕生。

城邦

在公元前8世紀—前6世紀,古希臘城邦逐漸形成。城邦是指古希臘的一種國家形態,它一般以一個城市為中心,包括其周邊的村社構成。城邦居民的主體是擁有政治參與權的男性公民集體。其中最大的城邦是斯巴達和雅典。 彼此爭戰,消耗很大,公元前5世紀晚期以後,古希臘就衰弱下去。
斯巴達面積達8400平方千米,大約是北京市的一半,人口約40萬,男性公民最多時有90000人。雅典領土約2550平方千米,大約是北京市的七分之一,人口20~30萬,男性公民最多時有3萬~4萬人。古希臘更多的是蕞爾小邦,人口不過一兩萬,大小也僅相當於中國一個鄉鎮的大小。
因而,其主要特徵是小國寡民,各邦長期獨立自治。其每個城邦都是獨立自主的主權國家,各邦之間一般是平等的鄰邦關係。城邦的自治權利或多或少屬於各邦公民。根據各邦公民在公民大會中參政權利的大小,可將城邦政體劃分為若干類型,其中貴族制和民主制在古希臘城邦中最為流行。所謂城邦公民,並非指全體成年公民,而是指具有公民身份,有權參加公民大會的男性成員。除了貴族制和民主制外,古希臘城邦還存在君主制,寡頭制和僭主制。古希臘城邦實行的公民政治,使城邦公民享有較充分的政治權利。尤其是雅典的民主制為後世提供了寶貴的借鑑經驗。

雅典

海上交通便利,商業貿易使城市繁榮起來。
雅典的民主制:①全體男性公民大會②“五百人議事會”③官員抽籤產生④陪審員抽籤產生⑤陶片放逐法保證民主。
民主制的評價(實質):①使公民主動積極地參政議政②建立在奴隸制基礎上,占人口大多數的奴隸、婦女和外國人沒有任何政治權利。

斯巴達

斯巴達的軍事:①一生都服從軍事需要②男孩7歲開始軍事訓練③女孩也要練習跑步、投矛。

音樂

音樂文化,莫過古希臘音樂了。
希臘從神話時代開始,就對音樂與藝術極為重視。從公元前3200至前1200年的“愛琴文化”時期,人們從當時的墓穴畫裡得知,那時人們的音樂生活,多是用歌唱和樂器演奏相伴的歌舞或舞蹈。人類自埃及、美索不達亞進入希臘時代後,音樂開始有了科學化的研究;而後,在公元前776年,第一屆奧林匹克大會召開時,也正是希臘及其領屬的小亞細亞(今土耳其)沿岸,音樂特別發達的時期。
古希臘文化繁盛期,據堀內敬三《西洋音樂史》一書的記載,是從公元前650年至公元前338年之間,因此較埃及美索不達亞的極盛期為晚。當時的音樂形式種類有歌曲、歌舞和音樂劇。在樂器方面,也大都繼承此一前期的古代樂器。當時,在希臘使用最廣的是利拉琴(LYRA),據說著名的盲詩人荷馬(HOMEROS)曾經用利拉琴伴奏,演唱他的兩大敘事詩《伊里亞特》和《奧德賽》。這一時期,詩人莎孚(SAPPHO,公元前十世紀,熱情奔放的女詩人)開始活躍,繼而進入敘事詩的最繁盛期。
此時,古希臘的音樂體裁極為豐富,有祭祀歌、飲酒歌、婚禮歌、情歌、慶賀歌,對神靈的讚美歌,對英雄的頌歌。很多是載歌載舞的。人們有這樣一個觀念:“年復一年地舉辦競技和祭祀,我們便使得心靈有休息的可能,正如在家庭環境的常規中,我們有日常的娛樂以驅除憂悶和怠倦。”
古希臘的音樂劇很繁榮,著名的悲劇作家與作品,如埃斯庫羅斯(公元前525年—前456年)的悲劇《被縛的普羅米修斯》、索福克利斯(公元前496年—前406年)的《俄狄浦斯》和歐里庇得斯(公元前480年—前406年)的《伊斐姬妮在陶里德》、《伊斐姬妮在奧里德》;著名的喜劇作家與作品,如阿里斯托芬(公元前450年—前388年)的《阿卡奈人》。
隨著敘事詩和音樂劇的興盛,音樂的地位日益提高,人們開始關注於音樂理論的研究。公元前4世紀,在柏拉圖的《國家論》和亞里斯多德的《詩學》里,都曾論及到音樂對國家社會的重要作用以及有關藝術的一些問題,這與我國古代孔子所主張的禮樂思想如出一轍。在幾乎同一年代,在遠隔重洋的兩個地域,竟然產生如此相似的思想,實在令人深以為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