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七星(中國古代北斗星官中的七顆星)

北斗七星(中國古代北斗星官中的七顆星)

北斗七星,是指大熊座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七星。古人把這七星聯繫起來想像成為古代舀酒的斗形,故名北斗。北斗七星在不同的季節和夜晚不同的時間,出現於天空不同的方位,所以古人就根據初昏時斗柄所指的方向來決定季節:斗柄指東,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組成為斗身,古曰魁;玉衡、開陽、搖光組成為斗柄,古曰杓。區別:小熊座中的七顆恆星稱小北斗帝星小熊座,北斗在大熊座,所謂斗為帝車

北斗七星從斗身上端開始,到斗柄的末尾,按順序依次命名為α、β、γ、δ、ε、ζ、η,中國古代天文學家分別把它們稱作: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從“天璇”通過“天樞”向外延伸一條直線,大約延長5倍多些,就可見到一顆和北斗七星差不多亮的星星,這就是北極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斗七星
  • 外文名:The Big Dipper
  • 分類:星群
  • 星座大熊星座
  • 距地距離:78光年-124光年
  • 視星等:1.77-3.3
  • 發現時間:先秦
  • 最亮星玉衡星
  • 位置:隨季節變化而變化
星象簡介,北斗星象,北斗一,天樞,北斗二,天璇,北斗三,天璣,北斗四,天權,北斗五,玉衡,北斗六,開陽,開陽增一輔星,北斗七,搖光,星座方位,其他相關,小北斗,北斗九星,北斗神話,星座解析,

星象簡介

自古以來,中國就有星斗崇拜和星占之說,先民崇敬天象,並以天象變化預測人事吉凶,尤其是南北斗主人生死,影響頗巨。其深層原因即在於古代社會,先民將北斗和極星作為一個整體來認識,稱為“斗極”,斗極處於星空旋轉的中心,群星繞其旋轉,好象天空的主宰,而先民以北鬥鬥杓周旋四指來厘定節候,北斗又成為天地秩序的制定者,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似乎都是隨北斗指向而來臨,北鬥成為天地萬物化生的中心。北斗的神格化,是隨著北斗信仰的發展而演化,其肇始於南北文化融合的漢時期,迄至唐宋,歷經了長達千年的時間。在不同歷史階段,北斗往往被解釋成不同的神靈。北斗在上古可能為九顆星,位置、形狀與現在不同,後由於歲差或觀察地的原因,有兩星觀察不到,所以有北斗七星之說。但在先秦的文獻中,仍保留有北斗九星的說法。北斗九星在民間信仰中又稱“九皇”,九皇信仰的影響很大,這種崇拜在民間逐漸演變為禮斗之俗。古時全國許多地方,如廣東、雲南、四川、河北、江蘇、浙江等省,均於九月一至九日連續九天盛行禮斗之俗,謂之九皇會。北斗九星,由北斗七星和左輔、右弼構成。分別為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左輔右弼
北斗七星北斗七星
江蘇連雲港將軍崖岩畫中,有一幅祭天的場面,可能與祭祀太陽、月亮、星辰有關。內蒙古格爾敖包溝的陰山岩畫,鑿刻著一個牧民頂禮膜拜太陽的圖像,其人身體立直,雙臂上舉,高過頭頂,雙手合十,雙腿叉開,兩足相連,表示站在大地上。廣西左江岩畫中,共發現三處祭日的遺蹟,第一處的圖像是在一個光芒四射的太陽下邊,有三個頂禮祈禱的人像;第二處是在一個巨大的人像身旁又畫著一個太陽圖像;第三處是上方為太陽圖像,下方是一群舉手歌舞的膜拜者,場面非常生動。河南濮陽西水坡遺址仰韶文化地層中,發現了三組用蚌殼擺成的龍虎圖案,這是距今6400年前的傑作。第一組龍虎圖位於45號墓中,墓主人的左右兩側分別用蚌殼精心擺塑出一龍一虎,龍虎的頭均朝向北方。龍虎之間、正北中央,又有用蚌殼精心擺塑的北斗,斗杓則為兩根人脛骨,這說明早在新石器時期的先民已開始崇拜北斗。湖北隨州出土的公元前五世紀曾侯乙墓漆箱蓋上,發現了完整的二十八宿標示圖,這是至今為止發現的記有完整二十八宿名字的材料。該圖中央是一個粗體的“斗”字,周圍是二十八宿的名稱,東邊是蒼龍,西邊是白虎,這與與濮陽蚌塑龍虎圖驚人的相似。

北斗星象

北斗一,天樞

目錄
西名: Dubhe
Bayer letter: alpha Ursae Majoris
視星等: 1.79等
絕對星等:0.2等
位置 (epoch J2000.0):
赤經: 11h 03m 43.70s
赤緯: +61 45' 03.2"
高度: 54 12' 33"
方位角: 048 49' 51"
U2000: Chart 24, Vol 1
Transit: 04h 33m 11s
距離: 124±2 光年
光度: 181±7 x 太陽的光度

北斗二,天璇

星座: 大熊座β(天璇巨門星
北斗七星(中國古代北斗星官中的七顆星)
西名: Merak
Bayer letter: beta Ursae Majoris
星等: 2.40
位置 (epoch J2000.0):
赤經: 11h 01m 50.49s
赤緯: +56 22' 56.6"
高度: 52 25' 31"
方位角: 057 19' 13"
U2000: Chart 46, Vol 1
Transit: 04h 31m 18s
距離: 79.4±1.1 光年
光度: 55.2±1.6 x 太陽的光度

北斗三,天璣

星座:大熊座γ(天璣祿存星)
西名: Phecda
Bayer letter: gamma Ursae Majoris
星等:2.50
位置 (epoch J2000.0):
赤經::11h 53m 49.83s
赤緯:+53 41' 41.1"
高度:44 38' 39"
方位角:055 15' 46"
U2000:Chart 47, Vol 1
Transit:05h 23m 09s
距離:83.7±1.4 光年
光度:59.0 ±2.0 x 太陽的光度

北斗四,天權

星座:大熊座δ(天權文曲星
西名:Megrez
Bayer letter:delta Ursae Majoris
星等:3.40
位置 (epoch J2000.0):
赤經:12h 15m 25.57s
赤緯:+57 01' 57.3"
高度:43 59' 16"
方位角:048 59' 49"
U2000:Chart 47, Vol 1
Transit:05h 44m 41s
距離:81.4±1.2光年
光度:24.4±0.7 x 太陽的光度

北斗五,玉衡

星座: 大熊座ε(玉衡廉貞星
西名: Alioth
Bayer letter: epsilon Ursae Majoris
星等:1.77
位置 (epoch J2000.0):
赤經: 12h 54m 01.76s
赤緯: +55 57' 35.6"
高度: 39 06' 28"
方位角: 045 49' 31"
U2000: Chart 48, Vol 1
Transit: 06h 23m 11s
距離: 80.9±1.2 光年
光度: 98.7±3.0 x 太陽的光度

北斗六,開陽

星座: 大熊座ζ(開陽,武曲星)
西名: Mizar
Bayer letter: zeta Ursae Majoris
星等: 2.40
位置 (epoch J2000.0):
赤經: 13h 23m 55.55s
赤緯: +54 55' 31.4"
高度: 35 17' 26"
方位角: 043 11' 00"
U2000: Chart 48, Vol 1
距離: 78.2±1.1 光年
光度: 60.2±1.7 x 太陽的光度

開陽增一輔星

星座:大熊座80(開陽增一輔星
西名:Alcor
星等: 3.95
位置 (epoch J2000.0):
赤經: 13h 25 m13.7s
赤緯:+54°59'16.8"
U2000: Chart 48, Vol 1
距離: 81.15光年
光譜:A5V-SB
史記·天官書》中記載:“輔星明近,輔臣親強;斥小,疏弱。”《晉書·天文志》:“輔星傅乎開陽,所以佐斗成功,丞相之象也。七政星明,其國昌,輔星明,則臣強。” 宋 何薳春渚紀聞·歙山斗星硯》:“石色正天碧,細羅文中涵金星七,布列如斗宿狀,輔星在焉。因目之為斗星硯。” 明 何景明 《告咎文》:“又使北斗以振紀兮,命輔星以佐之。”
開陽是個著名的雙星,它的伴星(大熊80)中國古代專名“輔”,與主星角距:11'49",亮度3.95等。古時候軍隊測試士兵的視力就曾經用過這對雙星,中國和外國都有軍隊用過它。
輔星即大熊座80,是大熊座ζ(開陽)的伴星,又稱左輔。有許多人把這顆輔星用在測試視力,如能分辨出這顆輔星,視力就達到了1.5了。

北斗七,搖光

星座:大熊座η(搖光破軍星
北斗七星(中國古代北斗星官中的七顆星)
西名: Alkaid/Benetnasch
Bayer letter: Eta Ursae Majoris
星等: 1.86
位置 (epoch J2000.0):
赤經: 13h 47m 32.44s
赤緯: +49 18' 48.1"
高度: 28 42' 54"
方位角: 044 29' 36"
U2000: Chart 49, Vol 1
Transit: 07h 16m 33s
距離: 101±2 光年
光度 : 141±6 x 太陽的光度

星座方位

北斗七星屬大熊座的一部分,從圖形上看,北斗七星位於大熊的尾巴。這七顆星中有6顆是2等星,1顆是3等星。通過斗口的兩顆星連線,朝斗口方向延長約5倍遠,就找到了北極星。認星歌有:“認星先從北斗來,由北往西再展開。”初學認星者可以從北斗七星依次來找其它星座了。大熊座中排成勺形的7顆星。古人很重視北斗,因為可以利用它來辨別方向,定季節。
北斗七星(中國古代北斗星官中的七顆星)
天樞天璇天璣天權四星為魁,組成北斗七星的“斗”,柄狀三星分別是——玉衡開陽搖光。杓柄中央的星名叫“開陽”,相距11分處有一顆4等伴星,名“輔”,開陽星和輔星組成光學雙星, 肉眼即能識辨。開陽與輔星也是全天唯一一對肉眼可見的物理雙星
季節不同,北斗七星在前半夜夜空中的位置也不盡相同。因此,我國古代人民就根據它的位置變化來確定季節。《甘石星經》:“北斗星謂之七政,天之諸侯,亦為帝車。”皇帝坐著北斗七星視察四方,定四時,分寒暑。古籍《鶡冠子》記載:“斗杓東指,天下皆春;斗杓南指,天下皆夏;斗杓西指,天下皆秋;斗杓北指,天下皆冬。”古代視北極星為上帝的象徵,而北斗則是上帝出巡天下所駕的御輦,一年由春開始,而此時北斗在東,所以上帝從東方開始巡視,故《易·傳》:“帝出乎震”,震卦在東。
北斗七星所在的拱極區,是天上社會的政治中心。 “斗”在《詩經》中為舀酒的工具,而司馬遷稱“斗為帝車”,成為天帝乘坐的車子。北斗可以用來確定方向,從北斗和北極星的相對位置,可以找到正北方向。北鬥鬥柄也可以用來確定季節,成書於戰國時代的《鶡冠子》就說過:“斗柄東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北斗七星中,“玉衡”最亮,亮度幾乎接近一等星。“天權”最暗,是一顆三等星。其他五顆都是二等星。在“開陽”附近有一顆很小的伴星,叫“輔”,它一向以美麗、清晰的外貌引起人們的注意。據說,古代阿拉伯人徵兵時,把它當做測驗士兵視力的“試驗星”。
北斗七星始終在天空中作緩慢的相對運動。其中五顆星以大致相同的速度朝著一個方向運動,而“天樞”和“搖光”則朝著相反的方向運動。因此,在漫長的宇宙變遷中,北斗星的形狀會發生較大的變化,10萬年後,我們就看不到這種柄杓形狀了。
北斗七星又簡稱“北斗”。離北天極不遠,排列成斗形的七顆亮星(見圖)。除δ(天權)星為3等星外,其餘六星都是2等星。把北斗七星斗前二星連線,並朝斗口方向延長約五倍距離即可找到北極星,常被用作指示方向和識別星座的標誌。此外,按照北斗七星斗柄曲線延伸,畫出一條弧線後,會遇到21顆亮星之一的大角,即牧夫座α星。

其他相關

小北斗

小北斗小熊座中七顆較亮的星的總稱 ,遠不及北斗七星醒目。勾陳一,也就是“斗”中最亮的一顆星是現在的北極星。從“天璇”通過“天樞”向外延伸一條直線,大約延長5倍多些,就可見到一顆和北斗七星差不多亮的星星,這就是斗柄末端的北極星。
《史記·天官書》:“斗為帝車,運於中央,臨制四鄉。分陰陽,建四時,均五行,移節度,定諸紀,皆系於斗。”——帝星小熊座,北斗在大熊座

北斗九星

宋代道教天書雲笈七籤’24卷“日月星辰部”曾提及北斗七星還有輔星、弼星的存在,時稱北斗九星。後來兩顆漸漸隱失,成為“七現二隱”,故今有北斗九星之說。傳說能看見這兩顆隱星的人可以得到長壽。
《黃老經》曰:北斗第一天樞星,則陽明星之魂神也。第二天璇星,則陰精星之魂神也。第三天璣星,則真人星之魄精也。第四天權星,則玄冥星之魄精也。第五玉衡星,則丹元星之魄靈也。第六闓陽星,則北極星之魄靈也。第七搖光星,則天關星之魂大明也。第八洞明星,則輔星之魂精陽明也。第九隱元星,則弼星之魂明空靈也。
這九星在‘雲笈七籤’24卷“北斗九星職位總主”的別名分別是:第1陽明星、第2陰精星、第3真人星、第4玄冥星、第5丹元星、第6北極星、第7天關星、第8洞明星(輔星)、第9隱元星(弼星),由九位大帝各主其星,攝理二十八個星辰。
還有一種天文學說法是,把北斗七星的斗柄繼續延伸,能看到兩顆暗星在其後方,一顆名曰“玄戈”,一顆曰“招搖”,為今天牧夫座的γ,λ二星。算上這兩者,北斗七星就延長成了北斗九星。當然後加的這兩顆星也遠不如前七星那么亮了。但是在定位上,北斗九星的斗柄指向心宿,同樣可以以此定方位和確定季節。

北斗神話

北斗七星君是道教崇奉的七位星神,即“北斗七星”。但在中國文化中,對包括北斗七星在內的星辰的崇拜信仰由來已久,遠在道教形成之前。儒教禮制也強調對漫天星辰的祭祀。
中國是世界上天文學發展最早的國家之一,對北斗七星的觀察早有記錄,但七星之名最完整的記載,始見於漢代緯書。最初有兩種名稱,一為《春秋運斗樞》所記。曰:“第一天樞,第二旋,第三璣,第四權,第五衡,第六開陽,第七搖光。第一至第四為魁,第五至第七為標,合而為斗。”另外,歷代學子崇拜的魁星,即北斗七星的第一星(或前四星),有說魁星即文曲星,但文曲星和魁星同在北斗前四星中是無疑的。
北斗七星(中國古代北斗星官中的七顆星)
①道教形成後,將北斗人格化為重要的天神加以崇拜,並對之作種種神學解釋。《雲笈七籤》卷二十四《總說星》曰:七星第一星“名曰天樞,魂神斗次;第二星名曰天璇,魂神斗次行;第三星名曰天機,魄精斗次行;第四星名曰天權,魄精斗次行; 第五星名曰玉衡,魄靈斗次行;第六星名曰闓陽,魄靈斗次行;第七星名曰瑤光”。
②同時又稱北斗有九星,為九皇之神,謂“北斗九星,七見(現)二隱”。《雲笈七籤》卷二十四《北斗九星職位總主》云:“《黃老經》曰:北斗第一天樞星,則陽明星之魂神也;第二天璇星,則陰精星之魂神也;第三天機星,則真人星之魄精也;第四天權星,則玄冥星之魄精也;第五玉衡星,則丹元星之魄靈也;第六闓陽星,則北極星之魄靈也;第七搖光星,則天關星之魂大明也。”(下第八、九星略)
③其後又引《河圖寶錄》敘述九星之姓諱及職掌。以上《雲笈七籤》所述北斗七星之名,即據緯書《春秋運斗樞》。二為《洛書》所記。它除記上述七名外,又記有另外七個名稱,曰:“開陽重寶,故置輔翼,易斗中曰北斗:第一曰司命,第二曰司祿,第三曰祿存,第四曰延壽,第五曰益算,第六曰度厄,第七曰上生。”
④另一批道書則據此以述北斗七星,只把次序作了顛倒。如《北斗治法武威經》所云:第一天樞,名魁,字司命,第二天任,字司祿,第三天柱,字祿存,第四天心,字延壽,第五天禽,字益算,第六天輔,字度厄,第七天沖,名魒,字上生,……”並各有具體職掌。
⑤亦稱“司命”、“司祿”等為北斗七星之名,
並有紫光夫人感蓮花化生北斗七星的故事流布民間。
略云:龍漢時有一國王名周御,其妃名紫光夫人。某日,夫人於 池 秀逶 ,忽感蓮花九朵化生九子。長為天皇大帝,次子為紫微大帝,其餘七子為司命、司祿、祿存、延壽、益算、度厄、上生七星。“二長帝君居紫微垣太虛宮中勾陳之位。” “紫光夫人亦號北斗九真聖德天后,道身玄天大聖真後,……慶華紫光赤帝。”
⑥即他書所稱之斗母元君。《太上玄靈北斗本命延生真經》及《上清靈寶大法》卷三十九等,即據此稱北斗七星為:北斗陽明司命星君,北斗陰精司祿星君,北斗真人祿存星君,北斗玄冥延壽星君,北斗丹元益算星君,北斗北極度厄星君,北斗天關上生星君。再加八、九二星,為九皇星君。
⑦古代很重視北斗七星的作用。《史記·天官書》說:“北斗七星,所謂‘旋、璣、玉衡、以齊七政’。……斗為帝車,運於中央,臨制四鄉。分陰陽,建四時,均五行,移節度,定諸紀,皆繫於斗。”
⑧所謂“七政”,據《索隱》引《尚書大傳》,指:春、秋、冬、夏、天文、地理、人道。即是說,自然界天地的運轉、四時的變化、五行的分布,以及人間世事吉凶否泰皆由北斗七星所決定。其後的緯書更對此作了發揮。《河圖帝覽嬉》曰:“斗七星,富貴之官也;其旁二星,主爵祿;其中一星,主壽夭。”“斗主歲時豐歉。”
⑨《尚書緯》說: “七星在人為七瑞。北斗居天之中,當崑崙之上,運轉所指,隨二十四氣,正十二辰,建十二月,又州國分野、年命,莫不政之,故為七政。”道書承此說,除繼續論述其對自然界和社會的影響外,著重強調其對個人生命的決定作用。《太上玄靈北斗本命長生妙經》云:“北斗司生司殺,養物濟人之都會也。凡諸有情之人,既稟天地之氣,陰陽之令,為男為女,可壽可夭,皆出其北斗之政命也。” 一些道書又說,根據人的出生時辰,人們的生命被分屬於七個星君所掌管:“司命太星君,子生人屬之;司祿元星君,醜亥生人屬之;祿存真星君,寅戌生人屬之;延壽紐星君,卯酉生人屬之;益算綱星君,辰申生人屬之;度厄紀星君,巳未生人屬之,上生關星君,午生人屬之。”各人根據自己的生辰,即可找到自己的主命星。據稱,“凡人性命五體,悉屬本命星官之所主掌”;“凡有男女於本命生辰及諸齋日,清淨身心,焚香持此真文,自認北極本命所屬星君,隨心禱祝,善無不應,災罪消除”。
北斗七星君(古人認為北斗主死,南斗主生)
<星經>云:“北斗七星,主天子壽命,也主宰相爵祿之位。”後民間流行“北斗主死,南斗主生”的說法,道教吸收後將北斗七星神格化,成為司命主壽的七位星君。《上清經》云:北斗七星,第一天樞宮,為司命星君;第二天璇宮,為司祿星君;第三天璣宮,為祿存星君;第四天權宮,為延壽星君;第五玉衡宮,為益算星君;第六開陽宮,為度厄星君;第七搖光宮,為慈母星君,總稱七司星君。專門奉祀北斗星君的廟宇稱北斗星君廟。因北斗專掌生存,故民間又稱為“延壽司”。
道教稱北斗七星為七元解厄星君,居北斗七宮,即:天樞宮貪狼星君、天璇宮巨門星君、天璣宮祿存星君、天權宮文曲星君、玉衡宮廉貞星君、開陽宮武曲星君、瑤光宮破軍星君。

星座解析

下面七星按照古代天文名稱、黃老經註解、道教稱呼、天文專名、國際通用名的順序介紹:
1、天樞星。《黃老經》說它是“陽明星之魂神”,道教人士又叫它“貪狼星”,天文專名是 Dubhe ,國際通用名是 αUma 。
2、天璇星 陰精星之魂神 巨門星 Merak βUma
3、天璣(機)星 真人星之魄精 祿存星 Phecda γUma
4、天權星 玄冥星之魄精 文曲星 Megrez δUma
5、玉衡星 丹元星之魄靈 廉貞星 Alioth εUma
6、開(闓)陽星 北極星之魄靈武曲星 Mizar ζUma
7、搖光星 天關星之魂明 破軍星 Alkaid ηUma
北斗七星距離地球的距離
中國現代官方名稱
古代算命式盤名稱
英文名
拜耳恆星命名法
視星等
距離
光年
貪狼
Dubhe
α UMa
1.79
124
巨門
Merak
β UMa
2.40
79
祿存
Phecda
γ UMa
2.50
84
文曲
Megrez
δ UMa
3.40
81
廉貞
Alioth
ε UMa
1.77
81
武曲
Mizar
ζ UMa
2.40
78
破軍
Alkaid
η UMa
1.86
101
ζ(開陽)是一顆肉眼可見的光學雙星(視力為1.5的人可以很容易地用肉眼看見輔星)。開陽A的星等2.3,開陽B的星等4.0,兩者相距0.25光年,互相繞轉周期約為80萬年。實際上,開陽星中總共有七顆星,並不是肉眼所能看到的兩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