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九星

北斗九星

北斗九星,由北斗七星左輔右弼構成。分別為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左輔右弼。在中國道教文化和古代中國天文書中,北斗九座星辰都有名字,依次為:天樞星、天璇星、天璣星、天權星、玉衡星、開陽星、瑤光星,洞明星、隱元星。源於中國人民對遠古的星辰自然崇拜。

北斗九星在民間信仰中又稱“九皇”,九皇信仰的影響很大,這種崇拜在民間逐漸演變為禮斗之俗。古時全國許多地方,如廣東、雲南、四川、河北、江蘇、浙江等省,均於農曆九月一日至九日連續九天盛行禮斗之俗,謂之九皇會

宋代道教天書‘雲笈七籤’24巻“日月星辰部”曾提及北斗七星還有輔星、弼星的存在,時稱北斗九星。五代徐鉉《步虛詞》詩曰:“整服乘三素,旋綱躡九星”。後來兩顆漸漸隱失,成為“七現二隱”,故今有北斗七星之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斗七星
  • 外文名:wain,dipper,Charles's Wain
  • 北斗第一陽明:貪狼星君
  • 北斗第二陰精:巨門星君
左輔右弼,北斗主死南斗主生,九皇星君,

左輔右弼

北斗在上古可能為九顆星,位置、形狀與現在不同,後由於歲差或觀察地的原因,有兩星或隱,所以有北斗七星之說。但在先秦的文獻中,仍保留有北斗九星的說法。
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很有氣勢的辭彙,有一種說不出來的韻味。這便是九皇星君之七皇。另:八曰左輔,九曰右弼
北斗第一陽明貪狼星君,北斗第二陰精巨門星君,北斗第三真人祿存星君,北斗第四玄冥文曲星君,北斗第五丹元廉貞星君,北斗第六北極武曲星君,北斗第七天關破軍星君。這是道教中對北斗七星及其神靈的稱謂。而這七顆星又被稱為: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瑤光。天文上都稱北斗七星,但在道教文化中,稱為北斗九星,"北斗九星,七見(現)二隱",那兩顆星分別叫洞明星和隱元星。這是古代傳統上對九的尊崇,而北斗在中國古代的極高地位,以至於道教將之改為九星。
人們在沒有指南針的情況下,知道在夜晚時看北斗七星來辨別方向。因為七顆星很明亮,且形狀似一個勺子,故而極易辨認和判斷方位。由於一年中北斗七星的位置隨季節變化而變化,因此中國民間有諺語:斗柄東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北斗主死南斗主生

如果看一些古籍,裡面會提到的並非七星,而是“北斗九星”,這多出來的二星從何而來?原來,古人認為,北斗實為九星,只不過是“七現二隱”,即七顆星是能被看到的,另外兩顆則是隱藏起來的。相對到人身上,則對應的是九竅。我們一般知道的是七竅,即雙眼、雙耳、雙鼻孔及一口,那另外的“二隱”則是尿道和肛門,所謂說人死“九竅不暢”,就是指人死之後,此九孔都不通暢了。因為北斗九星與人身上的九竅對應,人們便說“北斗注死”。《三國演義》裡面趙顏借壽一段管輅說的明白:“北斗注死,南斗注生。今已添注壽算,子復何憂?”
北斗九座星辰都有名字,依次為:天樞星、天璇星、天璣星、天權星、玉衡星、闓陽星、搖光星,洞明星、隱元星。這些名字在現今天文書中仍然沿用,另一組舊名字則只見於古書:陽明星,天之太尉,司政主非;陰精星,天之上宰,主祿位;真人星,天之司空,主神仙;玄冥星,天之游擊,主伐逆;丹元星,天之斗君,主命籙籍;北極星,天之太常,主升進;天關星,天之上帝,主天地機運;輔星,天尊玉帝之星;弼星,太常真星。
北斗九星中的兩個隱星:輔星和弼星,在相書、風水、運術等等命理的解釋中,都是大富大利,上上之相。因為是隱星,按照科學的辭彙說就是肉眼看不到,所以如果真有人能夠看到,則是碰上大時運了,今後也定然大吉大貴。《雲笈七籤·卷二十四·日月星辰部二》記載:“右九皇君、九夫人內姓隱諱,知之延壽千年。常夕夕觀之,想見皇君夫人形象威光,憶其姓諱,諦存在心,得見第八、第九星,延壽無窮。”

九皇星君

在中國傳統道教文化中,北斗九星分別對應九皇。道教九皇信仰淵源於中國先民對北斗的崇拜,九皇信仰的淵源和形成發展歷程,一方面反映了道教思想來源的一大特色,即對古代先民星宿崇拜的汲納,另一方面,亦折射了唐宋之後道釋的融合。九皇星君分別為:
北斗第一陽明貪狼太星君、即天樞星;北斗第二陰精巨門元星君、即天璇星;北斗第三福善祿存真星君、即天機星;北斗第四玄冥文曲紐星君、即天權星;北斗第五丹元廉貞罡星君、即玉衡星;北斗第六北極武曲紀星君、即開陽星;北斗第七天衛破軍關星君、即搖光星;北斗第八左輔洞明星君;北斗第九右弼隱光星君。
九皇信仰的影響很大,這種崇拜在民間逐漸演變為禮斗之俗。全國許多地方,如廣東、雲南、四川、河北、江蘇、浙江等省,均於農曆九月一日至九日連續九天盛行禮斗之俗,謂之九皇會。據胡樸安《中華全國風俗志》載:廣東地區於九月九日,多建九皇會以禮斗。在雲南,禮斗已為滇俗,九月朔至九日舉辦,最為虔誠。浙江杭州的禮斗日期則在六月朔至初六,禮俗大抵一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