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海茶廠

勐海茶廠

勐海茶廠位於雲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縣(舊稱佛海)。1938年,為振興中華茶產業,受當時中國茶葉總公司委派,畢業於法國巴黎大學的范和鈞先生與畢業於清華大學的張石城先生帶領90多位茶葉技術工作者赴勐海縣籌建茶廠。1940年,勐海茶廠(原名佛海茶廠)正式建成投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勐海茶廠
  • 外文名:Menghai tea factory
  • 地址:雲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縣
  • 建成時間:1940年
  • 原名:佛海茶廠
  • 占地面積:380多畝
基本信息,組建,發展成就,所屬集團,員工情況,所獲榮譽,大益品牌,註冊啟用,品牌釋義,願景,核心價值觀,產品防偽,大事記,熟茶品種,生茶品種,

基本信息

組建

勐海茶廠是大益茶業集團的核心成員企業,它坐落於世界茶樹發源地、同時也是馳名中外的普洱茶原產地--風景如畫的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縣境內。1938年,為振興中華茶產業,畢業於法國巴黎大學的范和鈞先生和畢業於清華大學的張石城先生帶領90多位來自祖國各地的茶葉技術工作者於勐海(舊稱佛海)籌建茶廠,並於1940年正式創立,是雲南歷史最悠久的專業化茶葉生產企業、勐海茶廠已發展成為集原料種植、加工和銷售於一體的綜合型企業,其生產的 “大益”牌產品覆蓋普洱茶、紅茶、綠茶等多個系列總計數百品種。

發展成就

至2012年,勐海茶廠已發展為當今首屈一指的普洱茶生產企業,現擁有占地380多畝的普洱茶綜合加工廠;作為重要原料保證的兩個萬畝綠色生態茶葉種植基地--巴達基地與布朗山基地;遍布各鄉鎮的茶葉收購組和初制所,以及較強的產品研發能力,步入了規模發展時期。
勐海茶廠在現代普洱茶發展歷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勐海茶廠於籌建之際就開始推動普洱茶生產與貿易,在隨後幾十年的歷程中對於現代普洱茶的中興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作為普洱茶人工後發酵陳化技術的研製者之一以及該技術的最早套用者,勐海茶廠長期來以其先進的制茶技術與工藝引領著普洱茶產業發展。作為絕大部分存世陳年普洱茶的製造商,勐海茶廠以其專業傳承所生產的“大益”牌普洱茶作為一線品牌產品,長期以來深受海內外消費者喜愛,其中“大益”7572和7542已成為普洱經典,是社會公認的評判普洱茶熟餅和生餅品質的標準產品。
雲南七子餅茶的推廣生產、以及現代普洱茶人工後發酵工藝的巨大成功,是勐海茶廠對現代普洱茶發展的卓越貢獻。“大益牌”普洱茶作為普洱茶行業中的頂尖產品和著名品牌,幾十年來一直被業內推崇為經典普洱茶的代表,成為無數茶人競相收藏的普洱茶珍品。

所屬集團

雲南大益茶業集團是中國首屈一指的現代化大型茶業集團,旗下包括勐海茶廠(勐海茶業有限責任公司)、雲南大益茶業有限公司、北京大益茶文化交流中心、北京皇茶茶文化會所有限公司和雲南大益快樂品茗線上服務有限公司等成員企業,擁有享譽海內外的“大益”品牌。
集團自成立以來,以“奉獻健康,創造和諧”為使命,遵循“共贏合作”、“創造和分享價值”的發展原則,以品牌為先導,渠道為依託,為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的茶產品及茶服務,並致力於引領中國茶產業發展至國際水平,提升並弘揚中華優秀茶文化。
勐海茶廠勐海茶廠
作為專業茶品供應商,大益集團產品線已涵蓋普洱茶、紅茶、綠茶、保健系列茶等眾多品類。以“大益牌”普洱茶為代表的眾多產品,均獲國家環保總局有機食品發展中心頒發的“有機”(天然)食品證書,多次榮獲國際、國家、部省級金銀獎,並通過歐盟國際有機認證,遠銷港台、日本、韓國、馬來西亞、歐美等國家和地區。今天的“大益”茶已成為經典茶品與健康品質生活方式的代表,為無數消費者競相品飲收藏。
與此同時,集團一貫積極踐行企業社會責任,幾年來,僅社會公益事業方面的投入已累計達數千萬元。愛茶愛人,回報社會,已成為大益企業與所有大益人內心的深切期許。 幾代茶人執著奉獻,六十八載積健為雄,大益集團伴隨中國茶產業的成長一路走來,一路壯大。面向未來,集團將進一步發揮人才、技術等戰略性優勢,不斷提升經營管理能力,有效整合資源,通過發掘與創造茶產業整體價值實現自身新的發展,同時更好地服務于海內外廣大消費者需求。

員工情況

勐海茶廠現共有員工一千二百餘人,其中以茶學專業為主的大中專畢業生兩百餘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一百四十多人。茶廠占地面積三百八十餘畝,自有優質茶葉基地兩萬多畝,緊密合作型基地遍布各茶區,茶葉初制所和收購站密布雲南省各產茶區各鄉鎮和村寨。

所獲榮譽

改制後的勐海茶廠獲得了多項榮譽和資格,如率先在全省茶行業通過了食品質量安全(QS)生產許可證;成為雲南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大益”商標被認定為雲南省著名商標;巴達、布朗山基地被列為國家級普洱茶原料標準化示範區;“大益”牌普洱茶榮獲農業部頒發的“中國名牌農產品”稱號,是雲南省唯一獲此殊榮的企業;雲南省普洱茶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設立在勐海茶廠,這無疑是對勐海茶廠專業能力的極大肯定與褒揚。

大益品牌

註冊啟用

“大益”牌商標於1989年6月10日由勐海茶廠成功註冊,享有專有權。由於“大益”牌產品傳承了勐海茶廠厚重的歷史、一心只為做好茶的精神和專業制茶的精髓,所以“大益”牌產品自推出之日,就因其所承繼的專業、優質、愛心的品牌基因而深受消費者青睞。
勐海茶廠大益館勐海茶廠大益館

品牌釋義

茶為健康之飲,以其綠色生態、及富含對人體多種有益物質,被譽為21世紀的天然飲品。此為身體之“益”;
茶為文明之飲,是修心養性、啟迪智慧的媒介。此為精神之“益”;
茶為和諧之飲,雅俗共賞,是人與人之間友好、文明交往的橋樑。此為溝通之“益”。

願景

整合茶葉行業的重要利益相關者,包括供應商、經銷商、消費者、研究機構和媒體等,發掘和創造茶產業的整體價值--大益,通過共贏合作創造和分享價值的茶葉品牌。

核心價值觀

堅持誠信、共促績效、力求創新、勇擔責任。
品牌詮釋品牌詮釋
大益普洱茶的主導品牌,涵蓋了集團常規普洱茶與中高端普洱茶的全部產品。在註冊成立近20年的歷史中,大益品牌為企業贏得眾多榮譽和獎項,包括“中國名牌農產品”、“中國知名品牌”等殊榮。如今,“大益牌”已成為普洱茶的象徵,成為滇茶產業、乃至中國茶產業最具價值的品牌代表。2008年,以品牌直接命名的“大益茶製作工藝”作為普洱茶製作工藝代表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伴隨著“茶有大益”的品牌口號日益深入人心,大益也在為消費者奉獻健康、品質生活,及引領行業發展方面不斷做出重要貢獻。

產品防偽

為了加強自我的品牌保護,勐海茶廠於2006年元月正式啟用了國家高度專控的前沿印鈔技術,作為勐海茶廠的產品專用防偽技術。
簡單的鑑別方法,用肉眼觀察就可分辯防偽:內飛及標籤上均有一根深棕色的線在紙上時隱時現,線上印有雷射縮微文字“大益”,微縮字母“DAYI”在特定位置通過放大鏡亦清晰可見,滿足以上條件即為大益真品。
1、不需要藉助任何儀器設備,只需用肉眼觀察,內飛及標籤上均有一根深棕色的線在 紙上時隱時現,而且深棕色的線上有雷射縮微文字“大益”。
2、通過紫外線燈進行觀察,標籤的中間的“益”字顯綠色,內飛的中間“益”字和下方空白處“DAYI”顯綠色。
3、在內飛及標籤的某一線畫中有微縮字母“DAYI”,通過放大鏡清晰可見。
4、採用國際先進的防偽軟體生成有很強的防複製性的防偽版紋。

大事記

勐海是雲南西南的一個縣,這裡原先是車裡宣慰司(土司中級別較高的)的領地,這裡有成片的古茶林。由於缺少文獻的佐證,這些茶林的種植者和種植年代有些模糊。
●1910年,清政府幫助車裡土司平定了勐海土司和勐遮土司之間的內訌,同年,漢族商人張堂階在勐海開設了勐海歷史上的第一個茶莊。當時,勐年產茶葉不足兩千擔(每擔相當於50千克),全部運往思茅加工。1923年以後,由於經緬甸、印度進入西藏的茶路的發現,很多人到勐海設立茶莊,壓制茶葉後直接出境。
●1939年初,剛成立的雲南中國茶葉貿易股份有限公司決定派遣范和鈞、張石城兩先生赴勐海(當時叫佛海)調查茶葉產銷情形,並籌建年產5000箱機制茶的實驗茶廠。
4月,由雲南省財政廳投資的“雲南思普區茶葉實驗場南糯山(當時南糯山歸車裡縣管理)制茶廠”成立。
1939年4月1日,范和鈞、張石城由昆明出發,經大理、保山、臘戌、仰光、景棟等地,最終於1939年5月26日到達佛海。
8月1日,南嶠(在今勐海縣勐遮)農場場長李升(字茂堂)率本公司技工25名赴佛海工作,月底到達。同月,招收9名本地學生進入進廠。
9月下旬,制茶十八日,計製成白茶一種,紅茶三種,綠茶二種,磚茶二種,藏銷緊茶一種,老青茶三種,合計得一千一百七十斤。
1939年10月14日,范和鈞離開佛海,茶廠由張石城代為管理。
●1940年1月1日,“中國茶葉貿易股份有限公司佛海實驗茶廠”(勐海茶廠前身)正式成立,范和鈞任廠長。
1940年2月27日,第二批工人、學生、職員隊伍四十餘人抵達佛海。
1910年1月,由雲南全省經濟委員會認墊新滇幣二十六萬元,雲南中國茶葉貿易股份有限公司及雲南富滇新銀行各認墊新幣十二萬元,成立雲南全省經濟委員會佛海服務社。范和鈞暫任經理。
佛海實驗茶廠生產紅茶 93擔,綠茶39擔,圓茶400擔(委託同昌號和玉溪人陳璽加工)。另外,雲南全省經濟委員會佛海服務社生產緊茶1000擔。
●1941年,佛海茶廠主要生產紅末茶,同時,佛海茶廠和佛海服務社大量收購私商緊茶,從1941年秋到1942年春,收購緊茶超過一萬兩千擔,部分運到葛倫堡銷售,部分被炸,部分疏散在勐海各茶莊。
●1942年,由於日軍攻入緬甸,佛海茶葉出境通道被阻,同時,日機轟炸佛海,佛海茶廠大多數員工撤退,茶廠進入保管期,廠方物資由佛海服務社李拂一負責接收,刀國棟、周光澤等留守。
●1943年,佛海茶廠生產高檔白茶318市斤。
●1945年,李拂一將部分1942年存留的緊茶賣給馬鼎臣的鼎興號。
●1946年,佛海茶廠1942年所收購的緊茶數千擔被售與思茅恆盛公,後者將這批茶全部銷往西藏。
●1947年,佛海茶廠留守的職員周光澤,利用佛海茶廠的油印機開辦《佛海旬刊》,共出版10期。
●1950年3月,佛海縣臨時人民政府接管佛海茶廠。茶廠共有:三層樓房一幢,二層樓房兩幢,25千瓦發電機一台,18千瓦發電機一台,24千瓦發動機一台,2千瓦電動機一台,牛力發動機一台,烘茶機兩台,切茶機一台,牛力揉茶機一台,平圓機一台,沖床、車床等多種。
●1951年,省茶司派王興、楊秉葵、唐慶陽等籌備恢復佛海茶廠的生產,王全面負責,楊負責行政,唐負責業務。1952年正式開工生產,少量加工紅茶;大量收購青毛茶,同時收購私商洪記、可以興、雲生祥等茶莊生產的緊茶交省公司銷售。公司名稱為:“中國茶葉公司佛海茶廠”。九月十四日,由中國茶葉總公司統一註冊「中茶」牌商標,註冊證號為第8071號,並要求全國國營茶廠統一使用此商標,佛海茶廠的產品除藏銷茶品外,都使用中茶牌商標。1984年以前,勐海茶廠全部出口茶和大部內銷精緻茶均須調至昆明,由“省茶司”再行分配轉調。
●1953年9月,茶廠更名為“中國茶業公司西雙版納茶廠”。同年接管了主要生產紅茶的南糯山茶廠。由於公司業務、人事管理並不一致,因此,勐海茶廠很長時間沒有正廠長,只有負責人,(副廠長中的一員),這些負責人中有:劉國棟、胡杰、嚴振儒、周培榮等。由於當時全國的國營茶廠統一使用“中茶”商標,勐海茶廠作為中國茶葉公司的業務下屬單位,茶廠名稱的更改並不一定反映在包裝上,舊的包裝和圖章仍可以使用。
●1954年4月,佛海茶廠更名為“雲南省茶業公司西雙版納茶廠”,茶廠開始加工緊壓茶、綠茶。
●1956年2月,更名為思茅專區勐海茶廠。中國茶葉公司改為中國茶葉出口公司。雲南僑銷圓茶和青毛茶均調廣東省茶葉公司出口或重新拼配。
● 1957年,茶廠改隸雲南省商業廳經濟作物局。茶廠改革制茶機具,加工能力猛增。
●1958年,勐海茶廠為解決運輸難等問題,開始將勐海縣調運公司內部的毛茶原料經過蒸軟壓成大方塊運輸,昆明、下關茶廠收到原料後再復蒸解塊。
●1959年,勐海茶廠開發出“勐海方茶”、“普洱方茶”、“勐海沱茶”、“勐海磚茶”等新產品。
●1961年1月,更名為“勐海縣茶廠”。新茶路1號現址和老茶廠自由街和平路8號同時使用。同年,中國茶葉出口公司改名為中國茶葉土產進出口總公司。
●1963年1月,茶廠更名為“雲南省勐海茶廠”。
●1964年,勐海茶廠副廠長周培榮參與了雲南省在勐海進行的雲南大葉種茶全面測定和用雲南大葉種製做高品質紅茶的技術研究。
●1966年,中國茶葉土產進出口公司雲南茶葉分公司成立。
●1967年,將心臟形的緊茶改為長方磚形,使用中茶牌商標。
●1970年,中國土產、畜產進出口總公司成立,專營茶葉出口業務。茶廠又更名為“勐海縣茶廠”。
●1972年,中國土產、畜產進出口總公司雲南茶葉分公司成立。我們所見到的“雲南七子餅茶”大多是這一時期以後的。
●1974年,生產普洱茶(熟茶)6擔,以後逐年增加。當時,由於發酵技術的原因,勐海茶廠的高級別熟散茶(如三四級、五六級茶)因湯色、老味等指標達不到外商要求,因此,以“雲南青”名義出口。
●1976年,雲外茶業字第84/45號檔案為勐海茶廠普洱茶規定了如下七個茶號:雲南七子餅 7572 7682雲南普洱茶74092 74102 雲南青(茶) 74342 74562 74782。昆明的7581磚,7663沱、7763磚等茶號也在這一檔案中給以規定。這裡,散茶第三、四位、緊壓茶第三位代表原料等級;散茶第五位,緊壓茶第四位代但表茶廠,昆明茶廠1,勐海茶廠2,下關茶廠3,普洱茶廠4。
●1978年,普洱茶(熟茶)的加工量躍居各精製茶之首。這一年,勐海全縣共加工精製茶27797擔,其中綠茶3675擔,紅茶7403擔,緊壓茶(普洱生茶)6936擔,特種茶(普洱熟茶)9783擔。
●1982年,更名為“勐海茶廠”。周培榮去世。如果以范和鈞為第一任廠長,周培榮是文革後被任命的勐海茶廠的第二任廠長。
●1983年,雲南七子餅茶獲省優質產品、商業部優質產品稱號。同年,唐慶陽被任命為第三任廠長,並於年底退休。
●1984年,鄒炳良接任勐海茶廠廠長,為勐海茶廠的第四任正廠長。
●1985年,勐海茶廠應香港南天公司要求,創製出8582(生茶)、8592(熟茶)兩種新茶號。
●1986年,普洱茶10級、8級分獲省優稱號。
●1988年,勐海茶廠在八達、布朗山開闢兩個萬畝茶園基地,為以後勐海茶廠的原料供應打下很好的基礎。同年,勐海沱茶獲全國營養食品“熊貓杯”銀獎。
●1989年,“大益”商標註冊成功,作為茶廠自主品牌開始了海外市場推廣。勐海茶廠此舉是對中國土產畜產進出口公司要求屬下各茶廠使用中茶牌商標時必須繳付使用費的一個對策。同年,普洱茶散茶79562、79092、79102獲省優稱號。
●1990年,勐海沱茶、普洱方茶等獲得省優稱號。
●1992年,“宮廷普洱”被授予雲南名茶稱號。
●1993年,勐海茶廠重新調整、規範了各茶號普洱茶的拼配比例。1993年以後,政府組織的茶葉評獎漸漸被各種協會、活動組委會等所組織的評獎所代替,勐海茶廠獲得過眾多的金、銀、銅獎,不錄。
●1996年1月,“勐海茶葉有限責任公司”掛牌成立,公司(茶廠)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獨立核算的經營管理模式,開始多種經營,投資啤酒廠、玩具廠等領域。
●1996年~1998年,盧雲任廠長
●1998年10月~2002年,阮殿蓉任廠長。
●1999年,勐海茶廠獲綠色食品和有機(天然)食品雙認證。
●2002年~2004年,鄭躍任廠長。從2000年到2004年,勐海茶廠的產品豐富而多樣,很多產品是經銷商訂製茶,部分還是來料加工茶,這使得大益茶的辨認成了一門複雜的學問。
●2004年10月,雲南博聞投資有限公司全面接手勐海茶廠。
●2005年 11月25日,勐海茶廠率先在西雙版納州取得食品生產質量安全(QS)許可證。
●2006年1月1日,勐海茶廠全面啟用包裝防偽系統

熟茶品種

幾乎所有喝普洱茶的茶友,都是自飲用熟茶開始步入普洱品茗的世界。渥堆熟茶工藝形成於1973年。其後。由於勐海茶廠卓越的渥堆技術遠超業界同行,故坊間的熟茶茶品中,以勐海廠熟茶最受消費者的喜愛。
勐海茶廠生產的制式熟茶,批量生產始於上世紀70年代中期,使用的原料來源很廣,除勐海縣本地外,還有使用臨滄等地區的原料。勐海茶廠的熟茶主要產品有各種等級的熟散茶、100克及250克沱茶、磚茶和茶餅等花色品種。其中餅茶主要有以下幾種:
7572熟餅
勐海茶廠7572熟茶,是可以確定從70年代中期生產於的產品。此款茶品暢銷不衰,長期以來都有持續生產,是勐海廠的大宗熟餅。7572所使用的茶材為3~8級茶菁,而以5~6級青壯葉為主,發酵度較高,湯水細甜。
7572熟餅7572熟餅
但是,歷史上的7572並非全是渥堆熟茶。在1981年,省茶司曾接受香港利安茶行訂單,生產了一批7572生茶。
8592與“紫天熟餅”
嘜號8592的勐海茶廠七子餅,拼配方式為3-6級原料為麵茶,粗老葉為里茶,發酵度較低。所知應是從1985年開始,歷年來持續生產至今。
此款茶最早由香港南天貿易公司訂購。這幾批8592,外包裝紙上蓋有紫色“天”字圓印章,俗稱“紫天”。8592老茶一直受到茶人的喜愛。其中以早期生產的“厚紙紫天”等產品身價最高。香港林奇苑茶行於90年代初也開始定製8592熟餅,因外包裝紙蓋有紅色“天”字圓印章,故被人們稱為“紅天”。
市面上流通的“紫天”,多是商家以同期或較後期的產品私蓋印章的仿品。由於“紫天”在業界的名聲太大,坊間的仿品除用同期8592加蓋印章外,有的還使用7572。甚至到了後來,在茶磚和某些生茶品上,也有人加蓋紫、紅、藍、黃等各色“天”字以牟暴利。此外,市場上還流通有幾批外包裝蓋印“8892”的產品。這款茶並非勐海茶廠的產品,而是90年代末期私商製造的翻壓茶。
7262與7562磚茶
90年代末期,勐海茶廠研發了一系列新茶品。所知嘜號有:7042、7062、7502、7512、7592、7692等。但這些新產品大都沒有量產投入市場,只有7262成為新的常規產品並得到大規模推廣。此外,7592作為私商定製茶,也曾生產過幾批。
7262,現知投產的起始年份應在2000年。此款茶發酵度較低,使用接近宮廷級的金毫細茶撒面,里茶選用3~6級青壯茶菁,外觀十分美觀,湯質柔口味厚。
按前勐海廠副廠長、拼配師董老師的說法,此款茶品是“人們生活質量提高了,針對高端消費開發的”。在勐海廠的熟茶系列中,此款茶品由於選材細嫩,外形美觀、口感濃稠柔滑厚重,被譽為勐海廠的頂級熟餅。
由於7262這一嘜號的編號方法與勐海廠其他制式產品不同(其他產品的第二位數字都是5),故經常被消費者混為7562。嘜號7562的茶,是勐海茶廠的一款常規熟茶磚。以3~6級茶菁混拼,發酵度較低。早期產品曾使用細嫩芽尖撒面,後期產品則沒有這道工序。此款茶的生產歷史也很長,歷年以來都有生產。
7452熟餅
7452,應與7572同為勐海茶廠在70年代中期開始生產的熟茶。在勐海廠的歷史中,7452隻在早期有一些生產,後來就逐漸退出市場了。
7452的身世至今還有謎團。有專家認為,7452與7572這兩款茶的不同,可能在於茶材拼配時級數高低的差別,7452的拼配等級比較細嫩。另一種說法是,勐海廠老茶人回憶中7452是單片紙盒裝的7572。究竟孰是孰非,還要等待歷史文獻資料的進一步證明。

生茶品種

勐海茶廠生產的制式生茶,使用的原料主要來自版納州勐海縣境內。這一地區所轄的巴達、布朗、南糯、班章等茶山中,遺存有大量清末民國時期遺種的粗耕野放茶。早期的勐海廠青餅,大都使用這種茶菁為制茶原料。80年代中期以後,這些老茶園迅速被改良種灌木新樹茶園所取代,並建成了巴達、布朗、南糯山三個基地茶園。
為保證大宗產品品制的相對穩定,勐海茶廠的生茶茶品都是經拼配製成。除採用不同產區、不同等級的茶菁原料進行拼配外,外人所不易得知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各款茶品都使用3-5年的老毛茶原料拼配,即一餅茶中,有甚至更早的原料。勐海茶廠的生茶,花色品種有大小方磚、沱茶和餅茶等幾類。其中餅茶類主要有以下幾種:
7542與“73青餅”
嘜號7542的七子餅,是勐海茶廠青餅中最大宗的產品。其拼配方式為:麵茶用3、4級幼嫩芽葉,里茶用5、6級葉(後期也出現過摻7、8級老葉的情況)。
此款茶品應該是從80年代初開始生產的。在進出口公司的文獻記載中,文革時期勐海茶廠並沒有嘜號為7542的產品。坊間長期以來一直流傳這樣的說法:嘜號75X2的茶品都是從1975年開始生產,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勐海茶廠在70年代生產的茶品,確知的只有7572和7452兩種熟茶。文革時期是否有生產生餅,至今尚無定論。但市面上流通的7532、7542、7582等生餅則都應是80年代以後的產品。
市場上流通的七子老青餅,以7542的數量最多。這款茶生產壽命長,各批次間品質差距大,所以要鑑別某一片茶的品質和年代,需要有相當豐富經驗。坊間通常以外包裝紙的印刷來判斷年份。但是外包紙只能當作參考,因為市面上有更換外包紙的茶品,也有後期產品仿早期印刷。在茶品的斷代上,餅茶的內飛比較具有參考價值;油墨、紙質、餅模、茶材拼配手法等,也是重要的鑑定依據。
俗稱“73青餅”的7542,是台北鈺壺軒黃先生於1998年12月命名的。這批茶的外包紙是大口中,茶字為手工蓋印,內飛有細字尖出和美術字型兩種,刷嘜7542—503或—506。早先人們曾認為“73青餅”生產於1973年。則可以肯定的講:“73青餅”橫式大票上50X的編號,表明它於1985年還在生產。
7532與“雪印青餅”
嘜號7532的七子餅,是勐海茶廠青餅中最為細嫩的茶品,產量並不是很多。此茶拼配方式是3—6級茶菁原料混拼,面、里茶一致。
俗稱“雪印青餅”的7532,是鈺壺軒黃先生於1999年11月命名的。指的是80年代前期的一批7532青餅。這批7532的外觀是:紙筒裝,外包小口中油麵厚紙,茶字為粉綠色手工蓋印,硃砂紅細字平出內飛,小內票,小餅模。
真正的“雪印”,在市場上已經很少見了。但由於“雪印”的名字在茶界過於出名,以致後來許多的7532,也被冠名為“雪印”以抬高身價。購買時需注意區分年代。
7582與8582
勐海茶廠於1980年以後開始生產7582青餅。1985年之後,香港南天貿易公司開始向勐海茶廠定製七子餅茶,從此該款茶品的嘜號也相應改稱為8582。8582的嘜號自1985年開始一直沿用至90年代初,然後才又有部分產品恢復使用7582的名稱。
8582的拼配方式為:麵茶用3、4級幼嫩芽葉,里茶用7、8級葉(後期也出現摻5、6級青壯葉的情況)。早期8582的餅模較大,直徑約21cm。
8582青餅大都為薄紙包裝,早期也曾出現過三批厚棉紙包裝的8582。所知其年代分別在1987至1992年間。這三批產品在餅模上有很大差異。
7572生茶
7572,長久以來一直作為勐海茶廠熟茶的嘜號。但是因特殊的原因,歷史上也曾出現過一批7572生茶。
這批7572生茶生產於1981年,是雲南省茶葉公司接受香港利安茶行訂單製作,由前勐海廠李易生副廠長交給港商。這批茶的為大口中外包裝紙,細字尖出內飛。其使用得茶菁原料較同期的7542肥壯一些,面里茶很相近。購買7572青餅,必須注意倉儲品質,市場上所見到的,大都因為入倉而品相、口感不佳。
黃印七子餅及其他
勐海茶廠的早期產品,有“七子黃印”系列和“大藍印”、“紅帶”等茶品。這些茶品都已經十分罕見,多數已經收入收藏家手中而退出市場流通。
“黃印”系統的茶品十分複雜,茶人們按照其外觀差別,區分為“大黃印”“小黃印”“認真配方”等幾種。“黃印”的得名,源於其外包裝紙的八中茶標誌的“茶”字多為黃色,這是原先的綠色顏料退色所致。因此,也有綠色“茶”字的茶品被稱為“黃印”,不足為怪。“黃印”系統的產品,由於很多都沒有嘜號,結合茶品的轉化程度,推測其年代早於有嘜號的產品。其外包裝為大口中印刷,內飛細字尖出。
“大藍印”也是早期勐海茶廠的青餅,其年代與黃印系統接近。大口中印刷,細字尖出內飛。
早期勐海茶廠的青餅中,曾有一批茶因茶餅正面埋有一條紅色絲帶而得名“紅帶青餅”。其拼配方式比較類似早期7532,包裝紙為大口中薄紙。關於“紅帶”的年份,通常認為它與73青餅同期,但也有人認為它的年代更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