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0年

公元820年為唐憲宗昭文章武大聖至神孝皇帝元和十五年,農曆庚子鼠年,這一年的時間裡發生了吐突承璀被殺、柳公權為翰林侍書學士、桂仲武執斬楊清等註明歷史事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820年
  • 歷史事件1:吐突承璀被殺
  • 歷史事件2柳公權為翰林侍書學士
  • 歷史事件3:桂仲武執斬楊清
中國紀年,歷史大事,史料記載,

中國紀年

820年,唐憲宗昭文章武大聖至神孝皇帝元和十五年,農曆庚子鼠年。

歷史大事

吐突承璀被殺
吐突承璀,字仁貞,閩人。幼入宮,以小黃門侍奉東宮,敏慧有才,遷掖廷局博士。憲宗即位,授內常侍、左監門衛將軍。遷左神策中尉、左街功德使,封薊國公。元和四年(八一0),奉詔率諸道兵討伐成德(今河北正定)王承宗,逾年無功,罷為軍器莊宅使。六年,以收取賄賂出為淮南監軍使。八年,入朝為弓箭庫使、左神策中尉。後以奏請立澧王為太子,捲入宦官之間鬥爭,憲宗暴卒之日,被神策中尉梁守謙等人所殺。
唐憲宗李純唐憲宗李純
柳公權為翰林侍書學士
穆宗見夏州(今內蒙白城子)觀察判官柳公權書法墨跡,頗為喜愛,元和十五年(八二0)三月十九日,以公權為右拾遺、翰林侍書學士。穆宗問公權:“卿書何能如此之善?”公權答道:“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穆宗知公權以筆為諫,默然改容。
桂仲武執斬楊清
元和十五年(八二0)初,新任安南都護桂仲武至安南,楊清拒其入城。清用刑殘酷,士卒離心。仲武派人遊說其部下酋豪,數月之間,降者相繼,得兵七千餘人。朝廷以為仲武逗留不進,月廿一日,穆宗以桂管(今廣西桂林)觀察使裴行立安南都護,以代仲武。二月廿四日,貶仲武為安州(今湖北安陸)刺史。仲武未及赴安州任,三月廿九日,安南將士開門迎仲武入城,仲武執斬楊清,收復安南。裴行立行至海門而卒,朝廷復以仲武為安南都護
元和五年(八一0),元稹貶為江陵士曹。稹與監軍崔潭峻關係密切,時穆宗為太子,聞宮人誦元稹詩歌,十分喜愛。十五年正月,穆宗即位,潭峻入朝,獻稹詩歌百餘篇。五月九日,以稹為祠部郎中知制誥。朝議以稹為宦官推薦而鄙薄其人。時中書門下同僚一起吃瓜,有青蠅聚集其上,中書舍人武儒衡以扇揮之,說道:“青蠅從何而來,集於此地?”同僚皆大驚失色,儒衡意氣自若。
令孤楚罷相
宰相令孤楚為憲宗景陵山陵使,縱容部吏盜用官物,又不給付工匠工錢,將工匠工錢十五萬緡作為節餘奉獻。工匠怨聲載道,元和十五年(八二0)七月廿七日,罷令孤楚為宣歙池(今安徽宣城)觀察使。
李鄘,字建侯,江夏(今湖北武漢)人。大曆(七六六至七七九)中登進士,又以書判高等,授秘書省正字。署朔方軍(今寧夏靈武)幕僚,建中四年(七八三),李懷光叛,鄘密奏其軍中虛實,被囚獄中,懷光被殺,始出獄。歷山南東等道幕僚。入朝為吏部員外郎,遷京兆尹。元和二年(八0七),拜鳳翔(今陝西)節度使,奏除該鎮“神策行營”之號。五年,移淮南節度使,發兵討伐淮西,並貢獻財賦助軍。十二年,被原淮南監軍吐突承璀薦引為相,堅辭不就,改戶部尚書。以太子賓客分司東都致仕,元和十五年(八二0)八月卒。
楊於陵建議兩稅徵收實物
自建中元年(七八0)實行兩稅法,徵收現錢,錢重貨輕,流弊無窮。元和十五年(八二0)八月,兵部尚書楊於陵綜合朝廷百官意見,建議兩稅、榷酒、榷鹽等,皆以布帛及當地所產實物交納,不再徵收錢幣,以解決錢重貨輕,農夫賤賣布帛以換取錢幣的問題。於陵奏請中書門下御史台諸司長官審議施行,穆宗準奏。
闍婆國遣使朝貢
元和十五年(八二0)十月一日,闍婆國(又名訶陵、社婆,今印度尼西亞爪哇島)遣使朝貢。
元和十五年(八二0)十月十一日,成德(今河北正定)節度使王承宗卒。王承宗,原成德節度使王士真長子,契丹後裔。初為成德節度副使。元和四年(八0九)三月,士真卒,承宗繼為節度留後,憲宗未準,遂上表謝罪,並獻德、棣二州。憲宗以德州(今山東陵縣)刺史薛昌朝為德棣觀察使承宗反悔,囚昌朝。憲宗命神策中尉吐突承璀率大軍征討,無功而還。遂因其遣使謝罪而赦。十年,官軍討淮西,又與淄青李師道合謀出兵擾亂朝廷後方,援救淮西。憲宗再發兵討伐,仍未取勝。十二年,朝廷平定淮西,承宗畏懼,奏請以二子入朝為質,獻德、棣二州。並上供賦稅,請朝廷任命官吏。憲宗準奏,復其官爵,仍為成德節度使
王承元歸順朝廷
元和十五年(八二0)十月十一日,成德節度使王承宗卒,部下匿不報喪。承宗二子知感、知信皆在京師為質,諸將欲以轄內諸州大將為節度使,參謀崔燧以承宗祖母涼國夫人命,立承宗弟、觀察支使王承元主持軍務。承元欲歸順朝廷,因與監軍商議,密表奏請朝廷任命節度使。十六日,朝廷以田弘正成德節度使,以王承元為義成(今河南滑縣)節度使。十一月五日,穆宗遣諫議大夫鄭覃赴鎮州宣慰,賜錢一百萬緡賞成德將士。成德諸將及鄰道得知承元奏請朝廷命帥,皆以過去割據世襲之事勸阻,承元不聽。及聞朝廷以承元為義成節度使,將士喧譁,號哭不從。承元出其家財以賞將士,擇其有功者加官一級,並以淄青李師道抗拒朝廷,自取滅亡之事為例,請諸將執行朝廷詔令。部將李寂等十餘人不聽,承元斬之,以儆效尤,軍中乃定。九日,承元赴鎮滑州,將吏或以鎮州器用財貨送行,承元皆命留之。
元和十五年(八二0)十二月,崖州司戶皇甫鎛卒。皇甫鎛,涇州臨涇(今甘肅鎮原)人。貞元(七八五—八0四)國中進士,登賢良文學制科,授監察御史,屢遷至司農卿、兼御史中丞,判度支。憲宗朝,討伐淮西(今河南汝南)吳元濟,切于軍需饋運,鎛勾剝嚴急,頗受寵遇。元和十三年(八一八),授同平章事,拜為宰相。鎛有吏才,而無人望,以聚斂媚上得寵。裴度崔群屢言其奸佞,鎛進讒言,罷二人相位,出為外官。元和後期,憲宗以世道太平,肆意娛樂,鎛與程異逢迎阿諛,屢貢錢物。又賄賂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以得相位。薦引方士柳泌、僧大通,為憲宗煉製金丹。穆宗即位後被貶。
辛秘卒
元和十五年(八二0)十二月,前昭義(今山西長治)節度使辛秘卒。辛秘,隴西(今甘肅武山西北)人。貞元(七八五-八0四)中,明經及第,授華原(今陝西耀縣)主簿。以書判入等,轉長安尉,遷太常博士。元和(八0六—八二0)初,拜湖州刺史,參與平定李錡叛亂,以功遷河東(今山西太原南)行軍司馬。歷汝州(今河南臨汝)、常州刺史、河南尹。十二年,拜昭義節度使,節費積糧,修治軍器,為時所稱。卒年六十四歲。
戶部奏計戶賬
元和十五年(八二0),戶部奏計戶賬,總計全國戶籍二百三十七萬五各四百,人口一千五百七十六萬。定州(今河北定縣)、鹽州(今陝西定邊)、夏州(今內蒙白城子)、劍南西川(今四川成都)、東川(今四川三台)、嶺南(今廣東廣州)、黔中(今四川彭水)。邕管(今廣西南寧)、容管(今廣西容縣)、安南(今越南河內)凡九十七州未申報戶賬。
日僧靈仙登五台山
元和十五年(八二0),日僧靈仙登五台山(今山西),此為日本僧人登五台山之始。
蕭俛段文昌奏請銷兵
元和十五年(八二0),宰相蕭俛段文昌以官軍平定淄青(今山東東平西北)叛亂,成德(今河北正定)王承元歸順朝廷,天下太平,因獻銷兵之議,奏請穆宗密詔天下軍鎮,每年限百人之中有八人逃死不補。穆宗沉湎酒色,不理國政,遂準其奏。諸道逃亡士卒頗多,聚山為盜。此後朱克融王庭湊作亂,一呼而亡卒皆集。朝廷再失河朔,頗與此相關。
元和十五年(八二0)十一月廿五日,檢校司徒、兼太子少師鄭餘慶卒。鄭餘慶,字居業,滎陽(今河南)人。大曆(七六六-七七九)中舉進士,建中末(七八四)闢為山南西(今陝西漢中)節度幕府。貞元(七八五—八0四)初入朝,八年,選為翰林學士,十四年,以中書侍郎、平章事拜為宰相。順宗朝為尚書左丞。憲宗即位,復拜為相。後歷任東都(今河南洛陽)留守,山南西節度使,兼太子少師、檢校司空,兼判國子祭酒事等。餘慶熟諳典章,專意儒學,曾主持詳定《元和格後敕》三十卷,奏請以文官俸祿修兩京國子監,為時所稱。卒年六十四歲。有文集五十卷,今不傳。
韋處厚撰成《翰林學士記》
元和十五年(八二0),翰林學士韋處厚重寫翰林學士題記,撰成《翰林學士記》。該書系研究唐代翰林院制度第一手資料,收入南宋洪邁編集的《翰苑群書》中,有《知不足齋叢書》本、影印本。
女學士宋若莘
元和十五年(八二0),女學士宋若莘卒。宋若莘貝州清陽(今河北清河)人。父庭芬,世為儒學。若莘為庭芬長女,性情嫻雅聰惠,習經藝詩賦,好學有才。貞元四年(788),昭義(今山西長治)節度使李抱真推薦,德宗召若莘與其妹若昭、若倫、若憲、若荀五人一同入宮,以詩賦為試,兼問經史大義,若莘姊妹對答如流,德宗深為嘆賞。德宗作詩,若莘姊妹與侍臣唱和,宮中呼為學士先生。自貞元七年以後,若莘專掌宮中記注簿籍。著《女論語》十篇。
林寶撰成《元和姓纂》
元和(八0六—八二0)年間,林寶撰成《元和姓纂》十卷。林寶,生卒年不詳,濟南(今屬山東)人,官至朝議郎太常博士。元和七年,憲宗命宰相李吉甫召集飽學通儒之士,撰修《姓纂》,作為酬封武將之依據。林寶精通譜學,受李吉甫委託,參考舊史經籍、諸家圖譜,歷時七個月之久,撰成此書,題名《元和姓纂》。該書以四聲音韻分類,每韻以世家大姓為首,記敘自魏晉以來,除皇族之外世家大族及公卿顯貴族系。該書至明初亡失,今本系清四庫館臣自《永樂大典》輯出,仍分十卷。現通行本為民國三十四年(一九四五)商務印書館出版岑仲勉《元和姓纂四校記》。
吳可久由摩尼教改信佛教
吳可久夫婦信奉摩尼教。元和十五年(八二0),其妻卒,可久夢其妻中邪為蛇,言轉信《金剛經》,可免災。遂與其妻兄請僧傳《金剛經》皈依佛門。

史料記載

憲宗昭文章武大聖至神孝皇帝下元和十五年(庚子,公元八二零年)
春,正月,沂、海、兗、密觀察使曹華請徙理兗州,許之。
義成節度使劉悟入朝。
初,左軍中尉吐突承璀謀立澧王惲為太子,上不許。及上寢疾,承璀謀尚未息。太子聞而憂之,密遣人問計於司農卿郭釗。釗曰:“殿下但盡孝謹以俟之,勿恤其他。”釗,太子之舅也。上服金丹,多躁怒,左右宦官往往獲罪,有死者,人人自危。庚子,暴崩於中和殿。時人皆言內常侍陳弘志弒逆,其黨類諱之,不敢討賊,但云藥發,外人莫能明也。
中尉梁守廉與諸宦官馬進潭、劉承偕、韋元素、王守澄等共立太子,殺吐突承璀及澧王惲,賜左、右神策軍士錢人五十緡,六軍、威遠人三十緡,左、右金吾人十五緡。
閏月,丙午,穆宗即位於太極殿東序。是日,召翰林學士段文昌等及兵部郎中薛放、駕部員外郎丁公著對於思政殿。放,戎之弟;公著,蘇州人;皆太子侍讀也。上未聽政,放、公著常侍禁中,參預機密,上欲以為相,二人固辭。
丁未,輟西宮朝臨,集群臣於月華門外。貶皇甫鎛為崖州司戶,市井皆相賀。
上議命相,令狐楚御史中丞蕭俛。辛亥,以俛及段文昌皆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楚、俛與皇甫鎛皆同年進士,上欲誅鎛,俛及宦官救之,故得免。壬子,杖殺柳泌及僧大通,自餘方士皆流嶺表,貶左金吾將軍李道古循州司馬。
癸丑,以薛放為工部侍郎丁公著為給事中。
二月丁丑,乙卯,尊郭貴妃皇太后上御丹鳳門樓,赦天下。事畢,盛陳倡優雜戲於門內而觀之。丁亥,上幸左神策軍觀手搏雜戲。庚寅,監察御史楊虞卿上疏,以為:“陛下宜延對群臣,周遍顧問,惠以氣色,使進忠若趨利,論政若訴冤,如此而不致昇平者,未之有也。”衡山人趙知微亦上疏諫上游畋無節。上雖不能用,亦不罪也。壬辰,廢邕管,命容管經略使陽旻兼領之。
安南都護桂仲武至安南,楊清拒境不納。清用刑慘虐,其黨離心。仲武遣人說其酋豪,數月間,降者相繼,得兵七千餘人。朝廷以仲武為逗遛,甲午,以桂管觀察使裴行立為安南都護。乙未,以太僕卿杜式方為桂管觀察使。丙申,貶仲武為安州刺史。
丹王逾薨。
吐蕃寇靈武。
憲宗之末,回鶻遣合達乾來求婚尤切,憲宗許之。三月,癸卯朔,遣合達乾歸國。
上見夏州觀察判官柳公權書跡,愛之。辛酉,以公權為右拾遺、翰林侍書學士。上問公權:“卿書何能如是之善?”對曰:“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上默然改容,知其以筆諫也。公權,公綽之弟也。
辛未,安南將士開城納桂仲武,執楊清,斬之。裴行立至海門而卒。復以仲武為安南都護。
吐蕃寇鹽州。
初,膳部員外郎元稹為江陵士曹,與監軍崔潭峻善。上在東宮,聞宮人誦稹歌詩而善之。及即位,潭峻歸朝,獻稹歌詩百餘篇。上問:“稹安在?”對曰:“今為散郎。”夏,五月,庚戌,以稹為祠部郎中、知制誥。朝論鄙之。會同傣食瓜於閣下,有蠅集其上,中書舍人武儒衡以扇揮之曰:“適從何來,遽集於此!”同僚皆失色,儒衡意氣自若。
庚申,葬神聖章武孝皇帝於景陵,廟號憲宗。
六月,以湖南觀察使崔群吏部侍郎,召對別殿。上曰:“朕升儲副,知卿為羽翼。”對曰:“先帝之意,久屬聖明,臣何力之有!”
太后居興慶宮,每朔望,上帥百官詣宮上壽。上性侈,所以奉養太后尤為華靡。
秋,七月,乙巳,以鄆、曹、濮節度為天平軍
門下侍郎、同平章事令狐楚坐為山陵使,部吏盜官物,又不給工人傭直,收其錢十五萬緡為羨餘獻之,怨訴盈路。丁卯,罷為宣、歙、池觀察使。
八月,癸已,發神策兵二千浚魚藻池。戊戌,以御史中丞崔植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己亥,再貶令狐楚衡州刺史。
上甫過公除,即事游畋聲色,賜與無節。九月,欲以重陽大宴。拾遺李珏帥其同僚上疏曰:“伏以元朔未改,園陵尚新,雖陛下就易月之期,俯從人慾;而《禮經》著三年之制,猶服心喪。遵同軌之會始離京,告遠夷之使未復命。遏密弛禁,蓋為齊人。合謀後庭,事將未可。”上不聽。
戊午,加邠寧節度使李光顏武寧節度使李愬並同平章事。
冬,十月,王承宗薨,其下秘不發喪,子知感、知信皆在朝,諸將欲取帥於屬內諸州。參謀崔燧以承宗祖母涼國夫人命,告諭諸將及親兵,立承宗之弟觀察支使承元。承元時年二十,將士拜之,承元不受,泣且拜,諸將固請不已。承元曰:“天子遣中使監軍,有事當與之議。”及監軍至,亦勸之。承元曰:“諸公未忘先德,不以承元年少,欲使之攝軍務,承元請盡節天子以遵忠烈王之志,諸公肯從之乎!”眾許諾。承元乃視事於都將聽事,令左右不得謂己為留後,委事於參佐,密表請朝廷除帥。庚辰,監軍奏承宗疾亟,弟承元權知留後,並以承元表聞。
党項復引吐蕃寇涇州,連營五十里。
辛巳,遣起居舍人拍耆詣鎮州宣慰。
壬午,群臣入閣。諫議大夫鄭覃崔郾等五人進言:“陛下宴樂過多,畋游無度。今胡寇壓境,忽有急奏,不知乘輿所在。又晨夕與近習倡優狎暱,賜與過厚。大金帛皆百姓膏血,非有功不可與。雖內藏有餘,願陛下愛之,萬一四方有事,不復使有司重斂百姓。”時久無閣中論事者,上始甚訝之,謂宰相曰:“此輩何人?”對曰:“諫官。”上乃使人慰勞之,曰:“當依卿言。”宰相皆賀,然實不能用也。覃,珣瑜之子也。上嘗謂給事中丁公著曰:“聞外間人多宴樂,此乃時和人安,足用為慰。”公著對曰:“此非佳事,恐漸勞聖慮。”上曰:“何故?”對曰:“自天寶以來,公卿大夫競為游宴,沉酣晝夜,優雜子女,不愧左右。如此不已,則百職皆廢,陛下能無獨憂勞乎!願少加禁止,乃天下之福也。”
癸未,涇州奏吐蕃進營距州三十里,告急求救。以右軍中尉梁守謙為左、右神策京西、北行營都監,將兵四千人,並發八鎮全軍救之。賜將士裝錢二萬緡。以郯王府長史邵同為太府少卿兼御史中丞,充答吐蕃請和好使。初,秘書少監田洎入吐蕃為弔祭使,吐蕃請與唐盟於長武城下,洎恐吐蕃留之不得還,唯阿而已。既而吐蕃為党項所引入寇,因以為辭曰:“田洎許我將兵赴盟。”於是貶洎郴州司戶。
成德軍始奏王承宗薨。乙酉,徙田弘正為成德節度使,以王承元為義成節度使,劉悟昭義節度使,李愬為魏博節度使。又以左金吾將軍田布為河陽節度使
渭州刺史郝玼出兵襲吐蕃營,所殺甚眾。李光顏發邠寧兵救涇州。邠寧兵以神策受賞厚,皆慍曰:“人給五十緡而不識戰鬥者,彼何人邪!常額衣資不得而前冒白刃者,此何人邪!”洶洶不可止。光顏親為開陳大義以諭之,言與涕俱,然後軍士感悅而行。將至涇州,吐蕃懼而退。丙戌,罷神策行營。西川奏吐蕃寇雅州。辛卯,鹽州奏吐蕃營於烏、白池,尋亦皆退。
十一月,癸卯,遣諫議大夫鄭覃詣鎮州宣慰,賜錢一百萬緡以賞將士。王承元既請朝命,諸將及鄰道爭以故事勸之,承元皆不聽。及移鎮義成,將士喧譁不受命,承元與柏耆召諸將以詔旨諭之,諸將號哭不從。承元出家財以散之,擇其有勞者擢之,謂曰:“諸公以先代之故,不欲承元去,此意甚厚。然使承元違天子之詔,其罪大矣。昔李師道之未敗也,朝廷嘗赦其罪,師道欲行,諸將固留之。其後殺師道者亦諸將也。諸將勿使承元為師道,則幸矣。”因涕泣不自勝,且拜之。十將李寂等十餘人固留承元,承元斬以徇,軍中乃定。丁未,承元赴滑州。將吏或以鎮州器用財貨行,承元悉命留之。
上將幸華清宮,戊午,宰相率兩省供奉官詣延英門,三上表世諫,且言:“如此,臣輩當扈從。”求面對,皆不聽。諫官伏門下,至暮,乃退。己未,未明,上自復道出城,幸華清宮,獨公主、駙馬中尉、神策六軍使帥禁兵千餘人扈從,晡時還宮。
十二月,己已朔,鹽州奏:吐蕃千餘人圍烏、白池。
庚辰,西川奏南詔二萬人入界,請討吐蕃。
癸未,容管奏破黃少卿萬餘眾,拔營柵三十六。時少卿久未平,國子祭酒韓愈上言:“臣去年貶嶺外,熟知黃家賊事。其賊無城郭可居,依山傍險,自稱洞主,尋常亦各營生,急則屯聚相保。比緣邕管經略使多不得人,德既不能綏懷,威又不能臨制,侵欺虜縛,以致怨恨。遂攻劫州縣,侵暴平人,或復私仇,或貪小利,或聚或散,終亦不能為事。近者征討本起裴行立、陽旻,此兩人者本無遠慮深謀,意在邀功求賞。亦緣見賊未屯聚之時,將謂單弱,爭獻謀計。自用兵以來,已經二年,前後所奏殺獲計不下二萬餘人,倘皆非虛,賊已尋盡。至今賊猶依舊,足明欺罔朝廷。邕、容兩管,經此凋弊,殺傷疾疫,十室九空,如此不已,臣恐嶺南一道未有寧息之時。自南討已來,賊徒亦甚傷損,察其情理,厭苦必深。賊所處荒僻,假如盡殺其人,盡得其地,在於國計不為有益。若因改元大慶,赦其罪戾,遣使宣諭,必望風降伏。仍為選擇有威信者為經略使,苟處置得宜,自然永無侵叛之事。”上不能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