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俛

蕭俛(?~842年),字思謙,南蘭陵(今江蘇武進市)人。唐朝宰相,宰相蕭華之孫,梁武帝蕭衍之後。

貞元七年,以進士入仕,累遷翰林學士、太僕少卿。元和十三年,遷御史中丞,襲爵徐國公。長慶元年(821年),唐穆宗李恆即位後,遷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官至尚書左僕射、太子少師。

會昌二年(842年),去世,終年七十餘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蕭俛
  • 別名:思謙
  • 國籍:唐朝
  • 逝世日期:842年
  • 職業:丞相
  • 祖父:蕭華
人物生平,從政經歷,大事年表,人物評價,軼事典故,

人物生平

從政經歷

蕭 俛:(?~842年),字思謙,祖籍南蘭陵,著名唐朝丞相,唐肅宗朝宰相蕭華之孫,蘭陵蕭氏在唐朝拜相的第六人,先後效力唐德宗李适 、唐順宗李誦、 唐憲宗李純 、唐穆宗李恆、 唐敬宗李湛、 唐文宗李昂 、唐武宗李炎。歷任翰林學士、太僕少卿、御史中丞,襲爵徐國公、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吏部尚書、兵部尚書、太子少保、左僕射兼太子少師,
貞元七年(公元791年),以進士入仕,歷任翰林學士、太僕少卿。唐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進御史中丞,襲爵徐國公(曾祖蕭嵩封爵)。唐長慶元年(公元821年),唐穆宗李恆繼承帝位。蕭俛遷任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蕭俛為相,重惜名譽,嫉惡如仇。四川節度使王播以重金賄賂宦官,欲為宰相。蕭俛多次力排眾議,而唐穆宗聽信偏言,遂辭相位,後改任吏部尚書兵部尚書太子少保等。
唐太和元年(公元827年),唐文宗李昂即帝位,詔進蕭俛為左僕射兼太子少師,蕭俛以年老多疾,辭不受。
蕭俛初有大志,願以自己才智奉獻當朝,曾獻《太平策》一篇,主張偃武習文,以仁義治天下。後因見宦官弄權,官場腐敗,不願再入仕途。後人評他為“貞獨疾惡,不為利回,而以夷、惠擬之,俾之經綸,則其道至矣”。
蕭俛退休後,在離洛陽百里的濟源縣境的王屋山下,建房屋一幢,逍遙山林,以讀書詠詩安度晚年。
蕭俛於唐會昌二年(公元842年)謝世,終年七十餘歲。

大事年表

唐德宗貞元七年(791年),以進士入仕,歷任翰林學士、太僕少卿。
唐憲宗元和十三年(818年),御史中丞,襲爵徐國公(曾祖蕭嵩封爵)。
唐憲宗元和十五年(820年)正月,穆宗命群臣商議命相,令孤楚推薦同年進士、御史中丞蕭俛。閏月八日,以蕭俛、段文昌並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唐穆宗長慶元年(821年),唐穆宗李恆繼承帝位。蕭俛遷任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唐敬宗寶曆二年(公元826年),復以少保分司東都。
唐文宗太和元年(公元827年),唐文宗李昂即帝位,詔進蕭俛為左僕射兼太子少師,蕭俛以年老多疾,辭不受。
唐武宗會昌二年(公元842年),謝世,終年七十餘歲。

人物評價

《舊唐書·列傳第一百二十二》俛趣尚簡潔,不以聲利自污。在相位時,穆宗詔撰《故成德軍節度使王士真神道碑》,對曰:“臣器褊狹,此不能強。王承宗先朝阻命,事無可觀,如臣秉筆,不能溢美。或撰進之後,例行貺遺。臣若公然阻絕,則違陛下撫納之宜;僶俛受之,則非微臣平生之志。臣不願為之秉筆。”
《新唐書·列傳第二十六》贊曰:俛議銷兵,寧不野哉!當此時,河朔雖挈地還天子,而悍卒頑夫開口仰食者故在,彼皆不能自返於本業者也。又朱克融等客長安,餓且死,不得一官,而俯未有以措置,便欲去兵,使群臣失職,一日叫呼,其從如市,幽、魏相挺,復為賊淵,可謂見豪末而不察輿薪矣。宰相非其人,禍可既乎!

軼事典故

答蕭俛相公
蕭俛相公呈己見解,請禪師注釋。師曰:“荷澤云:見清淨體於諸三昧,八萬四千諸波羅蜜門,皆於見上一時起用,名為慧眼。若當真如相應之時,﹝善惡不思,空有不念。﹞萬化寂滅。﹝萬法俱從思想緣念而生,皆是虛空,故云化也。既一念不生,則萬法不起,故不待泯之,自然寂滅也。﹞此時更無所見。﹝照體獨立,夢智亡階。﹞三昧諸波羅蜜門,亦一時空寂,更無所得。﹝散亂與三昧,此岸與彼岸,是相待對治之說。若知心無念,見性無生,則定亂真妄,一時空寂,故無所得也。﹞不審此是見上一時起用否?”﹝然見性圓明,理絕相累,即絕相為妙用,住相為執情,於八萬法門,一一皆爾。一法有為一塵,一法空為一用。故云:見清淨體,則一時起用矣。﹞望於此後示及俛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