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學

骨學

骨學是研究人體(bone)的解剖的科學,與關節學、肌學共同構成了運動系統系統解剖學。骨是一種器官,主要由骨組織骨細胞、膠原纖維和基質)構成,具有一定形態和構造,外被骨膜,內容骨髓,含有豐富的血管淋巴管神經,不斷進行新陳代謝生長發育,並有修復、再生和改建的能力。經常鍛鍊可促使骨良好發育,長期廢用則出現疏鬆。基質中有大量鈣鹽和磷酸鹽沉積,是鈣、磷的儲存庫,參與體內鈣磷代謝,骨髓還有造血功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骨學
  • 隸屬:運動系統解剖學
  • 類型:學科
  • 相近學科關節學、肌學
骨的構造,骨的分類,骨的表面形態,

骨的構造

骨作為一種器官,由骨組織骨膜骨髓構成,具有支持軟組織、構成關節參與身體的運動,以及保護某些重要器官等作用。
骨組織為特殊類型的結締組織,由多種細胞骨祖細胞成骨細胞骨細胞,骨被覆細胞,破骨細胞)和細胞外基質(骨基質)構成。骨細胞是成熟骨組織中的主要細胞,相當於人的成年期,由骨母細胞轉化而來。當新骨基質鈣化後,細胞被包埋在其中。此時細胞的合成活動停止,胞漿減少,成為骨細胞。骨細胞能產生新的基質,改變晶體液,使骨組織鈣、磷沉積和釋放處於穩定狀態,以維持血鈣平衡。骨細胞對骨吸收和骨形成都起作用,是維持成熟骨新陳代謝的主要細胞。骨基質為骨組織的基礎,其化學成分包括有機成分無機成分兩種。其中有機成分包括大量骨膠纖維和少量無定形基質。無機成分主要是骨鹽,主要有磷酸鈣等。由於骨鹽的沉澱,而使骨組織質地堅硬,所以骨組織非常堅硬。
1.骨質:由骨組織構成,分密質和松質。骨密質,質地緻密,耐壓性較大,配布於骨的表面。骨松質,呈海綿狀,由相互交織的骨小梁排列而成,配布於骨的內部,骨小梁的排列與骨所承受的壓力和張力的方向一致,因而能承受較大的重量。顱蓋骨表層為密質,分別稱外板內板,外板厚而堅韌,富有彈性,內板薄而鬆脆,故顱骨骨折多見於內板。二板之間的松質,稱板障(diploe),有板障靜脈經過。
2.骨膜:除關節面的部分外,新鮮骨的表面都覆有骨膜。骨膜由纖維結締組織構成,含有豐富的神經和血管,對骨的營養、再生和感覺有重要作用。骨膜可分為內外兩層,外層緻密有許多膠原纖維束穿入骨質,使之固著於骨面。內層疏鬆有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分別具有產生新骨質和破壞骨質的功能,幼年期功能非常活躍,直接參與骨的生成;成年時轉為靜止狀態,但是,骨一旦發生損傷,如骨折,骨膜又重新恢復功能,參與骨折端的修復癒合。如骨膜剝離太多或損傷過大,則骨折癒合困難。襯在髓腔內面和松質間隙內的膜稱骨內膜,是菲薄的結締組織,也含有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有造骨和破骨的功能。
3.骨髓充填於骨髓腔和松質間隙內。胎兒和幼兒的骨髓內含發育階段不同的紅細胞和某些白細胞,呈紅色,稱紅骨髓,有造血功能。5歲以後,長骨骨幹內的紅骨髓逐漸被脂肪組織代替,呈黃色,稱黃骨髓,失去造血活力。但在慢性失血過多或重度貧血時,黃骨髓可轉化為紅骨髓,恢復造血功能。而在椎骨、骼骨、肋骨、胸骨及肽骨和股骨的近側端松質內,終生都是紅骨髓,因此,臨床常選骼後上嵴等處進行骨髓穿刺,檢查骨髓象。

骨的分類

成人有骨206塊,約占體重20%,根據在體內的部位骨可分為顱骨軀幹骨四肢骨(附肢骨)三部分,前兩者統稱為中軸骨
按形態不同,骨可分為長骨短骨扁骨不規則骨四類
l.長骨(long bone) 呈長管狀,分布於四肢,分一體兩端。體又稱骨幹(diaphysis,shaft),內有空腔稱髓腔(medullary cavity),容納骨髓。體表面有 l~2個血管出入的孔,稱滋養孔(nutrient foramen)。兩端膨大稱(epiphysis),有一光滑的關節面(artlcular surface),與相鄰關節面構成關節。骨幹與骺相鄰的部分稱於骺端(metaphysis),幼年時保留一片軟骨,稱骺軟骨(epiphysial cartilage),骺軟骨細胞不斷分裂繁殖和骨化,使骨不斷加長。成年後,既軟骨骨化,骨幹與骺融為一體,其間遺留一骺線(epiphysial line)。
2.短骨(short bone) 形似立方體,多成群分布於連結牢固且稍靈活的部位,如腕骨附骨
3.扁骨(flat bone) 呈板狀,主要構成顱腔胸腔盆腔的壁,起保護作用,如顱蓋諸骨和肋骨
4.不規則骨(irregular bone) 形狀不規則,如椎骨。有些不規則骨內有腔洞,稱含氣骨(Pneumatic hone),如上頜骨
骨根據發生,可分為膜化骨軟骨化骨。有的骨由膜化骨和軟骨化骨組成,則稱複合骨,如枕骨。發生在某些肌鍵內的扁圓形小骨,稱(sesamoid bone),如髕骨和第一跖骨頭下的籽骨。

骨的表面形態

骨的表面因受肌肉牽拉血管神經的經過和貫通與臟器鄰接等產生特定的形態而賦以一定的名稱。
1.骨面突起
突(process):骨面突然高起的突起稱為突。如顳骨乳突顴突
棘(spine):骨面較尖銳的小突起。額骨的鼻棘。
隆起(eminence):骨面基底較廣的突起。如顳骨岩部的弓狀隆起 。
粗隆(tuberosity):骨面基底較廣的突起稱隆起,粗糙的隆起稱粗隆。如骶骨的骶粗隆。
結節(tuber)小結節(tubercle):骨面基底較廣的突起稱隆起,圓形的隆起稱為結節小結節。如顳骨的關節結節。
嵴(crest):骨面突起呈細長的銳緣稱嵴。如骶骨的骶正中嵴、骶中間嵴、骶外側嵴。
線(line):骨面突起呈細長的銳緣稱嵴,低而粗澀的嵴稱線。 如顳線
2.骨面凹陷
窩(fossa):骨面大的凹陷。如顳骨的下頜窩。
凹(fovea)小凹(foveola):骨面小的凹陷。如胸椎的上肋凹、下肋凹。
溝(sulcus):骨面長形的凹陷。如顳骨的腦膜中動脈溝、乙狀竇溝。
壓跡(impression).:骨面淺的凹陷。如顳骨的三叉神經壓跡。
3.骨的空腔與開口
腔(cavity):骨內的腔洞。如長骨的骨髓腔
竇(sinus):骨內的腔洞。如上頜竇蝶竇額竇
房(antrum):骨內的腔洞。如鼓房(鼓竇)。
小房(cellules):骨內小的腔洞。如篩小房。
管(canal):骨內長形的腔洞。如頸動脈管
道(meatus):骨內長形的腔洞。如內耳道
口(aperture):腔或管的開口。頸動脈管內口、外口。
孔(foramen):腔或管的開口。如莖乳孔
裂孔(hiatus):不整齊的口稱 。如面神經管裂孔。
4.骨端的膨大:
頭(head):骨端的較圓的膨大。如股骨頭。
小頭(capitulum):骨端的較圓的膨大。如肱骨小頭。
頸 (neck)頭下略細的部分。如肱骨外科頸。
髁(nondy):骨端的橢圓的膨大。如肱骨髁。
上髁(epicondyle):髁上的突出部分。如肱骨內上髁、外上髁。
5.骨面
面(surface):平滑的骨面。如額骨的顳面。
緣(border):骨的邊緣。如額骨的鼻緣、眶上緣。
切跡 (notch):骨的邊緣的缺損。如額骨的眶上切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