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竇

鼓竇

鼓竇是位於鼓室後上方的含氣空腔,其解剖位置非常特殊:前方與鼓室相鄰,後下方與乳突相鄰,是鼓室和乳突氣房相互交通的樞紐,部位十分重要,而且經常通過這裡進行耳科手術。鼓竇出生時就一直存在,其鼓竇大小、位置與形態因人而異,並於乳突氣化程度密切相關。但幼兒鼓竇位置較淺較高,隨著乳突的發展而逐漸向後下移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鼓竇
  • 外文名:tympanic antrum
  • 所屬部位:中耳
分泌性中耳炎鼓竇入口、鼓竇解剖學研究,

分泌性中耳炎鼓竇入口、鼓竇解剖學研究

分泌性中耳炎病因複雜,發病機制尚不十分清楚,現如今大多認為咽鼓管阻塞及咽鼓管功能不良是其發病的重要因素。咽鼓管具有調節中耳腔內氣壓、保護和清潔中耳腔的功能,咽鼓管功能障礙時,導致中耳腔內負壓形成,中耳黏膜靜脈擴張,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清漏出積聚形成鼓室積液。嬰幼兒咽鼓管接近水平位,且管腔較短、內徑較寬,咽部感染易經此管傳入鼓室而誘發中耳鼓室感染。由此可以看出咽鼓管解剖結構因素對於中耳疾病的影響。分泌性中耳炎一經確診,經病因、藥物或採用鼓膜切開置管術後,大多數患者均能收到滿意療效,但仍有部分患者病程遷延,耳悶、聽力下降持續存在。提示乳突解剖結構改變對於分泌性中耳炎發病及預後具有重要影響。
鼓竇(tympanicantrum)為鼓室後上方的含氣腔,不僅是鼓室和乳突氣房相互交通的重要通道,還是中耳乳突手術的重要解剖標誌。新生兒時鼓竇即已存在,但其位置較淺、較高,伴隨乳突的不斷發育逐漸向下移位。鼓竇前方經鼓竇入口與上鼓室相通,鼓竇入口下壁即為砧骨窩。國內有學者報導,橫斷位上正常成年人鼓竇入口最大徑無側別和性別差異。作為顳骨的重要解剖結構,鼓竇入口、鼓竇具有重要作用。生理狀態下,中耳鼓室維持壓力的動態平衡依賴於咽鼓管的正常閉合、開放,以及氣體經中耳、乳突氣房黏膜交換調節,而鼓竇入口、鼓竇為連線中耳鼓室和乳突氣房重要通道,由此可以看出鼓竇入口、鼓竇發育狀態及其解剖結構大小,對於調節中耳鼓室壓力發揮著重要作用。病理狀態下,如分泌性中耳炎尤其是難治性分泌性中耳炎(反覆鼓膜置管3次或3次以上,病期遷延超過2年)患者,病變多由咽鼓管、鼓室擴展至乳突氣房,乳突HRCT檢查均有不同程度密度增高,乳突含氣蜂房減少,部分或全部乳突小房內可見液性密度影或軟組織密度影,且由於乳突氣房肉芽及炎性增生,導致乳突腔內分泌物持續增多,此時經由乳突、鼓竇至中耳鼓室排除系統通暢與否將直接決定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療及預後。
受先天性遺傳等因素影響,成人分泌性中耳炎患側耳組和健側耳組鼓竇入口CT三維重建構像較為恆定,而鼓竇則較為多樣。患側耳組和健側耳組鼓竇入口、鼓竇各測量數值均無側別和性別顯著性差異,表明在成人分泌性中耳炎致病病因中,鼓竇入口、鼓竇解剖結構大小可能為非重要和關鍵因素,而了解和正確判斷以上解剖結構特徵對於認識中耳疾病的發生、發展以及臨床治療至關重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