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

股骨

股骨(femur)又名大腿骨、髀骨、楗,是人體最長的管狀骨。上端以股骨頭與髖臼構成髖關節,下端與臏骨、脛骨上端構成膝關節,支撐全身體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股骨
  • 外文名:femur
  • 拼音:gǔ gǔ
  • 俗稱:大腿骨
  • 類別:人體中最大的長管狀骨
  • 作用:承重
解剖結構,相關疾病與治療,

解剖結構

分一體兩端。近側端有一圓形股骨頭,為球體的2/3,指向內前方,與髖臼構成髖關節。股骨頭中央有一小窩稱股骨頭凹。股骨頭以下狹細部分為股骨頸。股骨頸與股骨體之間的夾角為125°,女性的骨盆寬闊,此角較小。股骨頸的遠側有兩個大的突起:即大轉子與小轉子(greater and lessertrochanter)為肌肉附著處。大轉子凸向上外,其內側有凹陷的轉子窩(trochanteric fossa)。小轉子在大轉子的下、內、後方。在後方連線兩個轉子的明顯隆起為轉子間嵴(intertrochanteric crest)。在前方有將它們連線起來的轉子間線(intertrochanteric line)。
股骨體近似圓柱形,並向前稍為彎曲,中1/3橫斷面為圓形,近側端與遠側端的橫斷面則是後面扁平。股骨體背面有一縱嵴稱粗線(linea aspe-ra)。粗線分內側唇與外側唇。外側唇向上延伸,到達大轉子底部的部分粗糙稱臀肌粗隆(glutealtuberosity)。
股骨遠側端向左右膨大,並向後弓曲,形成內側髁與外側髁(medial and lateral condyle),在後面兩髁之間有一深窩稱髁間窩(intercondyle fossa)。在前方它們之間有一淺凹稱髕面,與髕骨相接。每一個髁都有一個向側方的突起稱為外上髁與內上髁(lateral and medial epicondyle)。
股骨頸和股骨體之間的夾角大小直接影響跑的速度,是在運動員選材中應注意的問題之一。

相關疾病與治療

股骨骨折:股骨骨折易發生於近側端,遠側端較少見。股骨近側端的骨折因年齡而異:兒童可以發生青枝骨折(greenstick fracture);青少年可發生骨骺移位;成年人可發生髖關節脫位;老年人易發生股骨頭骨折。
骨折癒合需要一個良好的力學環境,也就是說,骨折內固定療方法要滿足彈性固定原則:(1)固定穩定,(2)非功能替代,(3)斷端生理應力。
對策:1、修復骨缺損尤其是壓力側的骨缺損:在股骨骨折內固定術中,除要求對骨折解剖復位外,還要求修復骨缺損,恢復骨的完整性,尤其是壓力側的骨缺損,即使小的骨缺損,也會導致骨不連的發生。
2、對於萎縮型及骨缺損型骨不連,由於斷端缺乏血液供應,所以必須植骨,同時給予碎骨塊合理的固定。
3、股骨骨折復位內固定術後早期應避免負重,患肢功能鍛鍊應遵循早期肌肉舒縮和關節活動為主的原則。中期可扶拐練習行走,但仍不能負重,只有待X線片上出現連續骨痂時才能逐漸負重行走,一旦出現骨折部位疼痛,應立即複診。如果套用帶鎖髓內釘治療股骨骨折,當骨折延遲癒合時,可將靜力型固定遠離骨折一端的交鎖釘拔除,轉變為動力型固定,以清除應力遮擋作用,並對骨折端產生生理應力,促進骨折癒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