跗骨

跗骨

跗骨(tarsal bones) 組成足的後半部的短骨,共有7塊,即跟骨(cal-caneus)、距骨(talus)、足舟骨(navicular bone)、骰骨(cuboid bone)和3塊楔骨(cuneiform bones)。它們約占足的後1/3。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跗骨
  • 外文名:(tarsal bones)
  • 拼音:fūgǔ
  • 又名:趺骨、足趺骨
解剖位置與組成,影像學結構,跗骨側位,跗骨正位,相關疾病與治療,

解剖位置與組成

1、跗骨中最突出的靠近側的一塊距骨。距骨體上面和兩側有距骨滑車(trochlea)關節面與小腿骨下面關節面連結成踝關節。距骨下面也有關節面與跟骨相關節。距骨前方為距骨頭與舟骨後面相關節。
2、距骨下方的跟骨是最大的跗骨,它向後突出形成跟結節(calcaneantubercle);它的前端與骰骨相關節;它的上面內側有扁平突起為載距突(sus-tentaculumtali)。
3、足舟骨位於距骨前方靠內側。骰骨位於跟骨前方靠外側。楔骨分內側楔骨、中間楔骨和外側楔骨,它們位於足舟骨前方,骰骨內側。

影像學結構

跗骨側位

距骨:位置最高,滑車向上呈圓形的隆起。滑車與脛腓兩骨下端構成踝關節。車下方為距骨體,體前方稍細為頸部,再前略為膨大為距骨頭。距骨體下面的關節面與跟骨上關節面構成距跟後關節。距骨頭前面的關節面與足舟骨後面構成距舟關節,距骨頭下面的關節面與跟骨載距突上面的關節面對應構成距跟前關節,這兩關節合稱為距跟舟關節。另外,距骨體的後下角呈尖形突起,稱為距骨後結節。由距骨體向下還有一較大的三角形骨突影為距骨外側突,此突越過距跟後關節間隙,以尖端與跟骨影重疊。
跗骨側位跗骨側位
1、趾骨2、跖骨3、內側楔骨4、中間楔骨5、足舟骨6、距骨7、外側楔骨8、骰骨9、跟骨
(2)跟骨:居距骨下方,是跗骨中最大的一塊。跟骨上面有前、後兩個關節面,分別與距骨構成距跟前、後關節。跟骨前面與骰骨成跟骰關節。在跟骨前上端有一向上突起為跟骨前突,此突向上與距骨頭部分重疊。在跟骨前突後方,距跟後關節前方和距骨頸下方共同圍成之區域為跗骨竇。在跗骨竇內或平竇之下緣有一橫位的骨影為載距突,其上面平坦,與距骨頸下面對應成為距跟前關節的一部分。因它與其他結構有重疊而常不能全部顯影,跟骨後下端緻密粗糙,為跟結節。
(3)足舟骨:居距骨和3個楔骨之間,呈長方形,前面與3塊楔骨構成關節,後面與距骨頭構成關節。由足舟骨後面向後伸出三角形突起影為舟骨粗隆,它幾乎與距骨頭影完全重疊。
(4)骰骨:在側位片上呈三角形,居跟骨與第4、5跖骨底之間,足舟骨和楔骨的下方。骰骨內下的尖端為骰骨粗隆。骰骨後面與跟骨構成關節,前方與第4、5跖骨底構成關節。
(5)楔骨:內側楔骨居足舟骨和第1跖骨底之間,在側位片上呈四邊形,參與足背上緣的構成。它的前緣與第1跖骨底所構成的關節間隙在同類關節間隙中位置最前,間隙最長。中間楔骨居足舟骨與第2跖骨底之間。外側楔骨居骰骨上方,第3跖骨底與舟骨之間,前面與第3跖骨底構成關節。

跗骨正位

跗骨正位跗骨正位
1、距骨2、足舟骨3、中間楔骨4、內側楔骨5、跖骨6、趾骨7、跟骨8、骰骨9、外側楔骨
(1)距骨:大部與跟骨重疊不顯影,只有距骨頭可見輪廓,並與舟骨對應構成關節。
(2)跟骨:大部與距骨重疊不顯影,只有其前端可見輪廓,並與骰骨對應構成關節。
(3)足舟骨:位居距骨頭前方,呈橫位四邊形,其前方與3個楔骨對應構成關節,外側與骰骨對應或部分重疊。內側端突出遊離,為舟骨粗隆。
(4)骰骨:呈方形,居跟骨與第4、5跖骨底之間,內側緣與舟骨和第3楔骨都有重疊。
(5)內側楔骨、中間楔骨、外側楔骨:居足舟骨和第1、2、3跖骨底之間,其中內側楔骨、中間楔骨影常較明顯,而外側楔骨與骰骨部分重疊難辨認。

相關疾病與治療

1、跗骨竇綜合徵一般指踝關節扭傷後外踝跗骨竇區域出現的長期疼痛腫脹,而缺乏明確的特徵性的病理診斷的這一種情況。主要臨床表現是外踝前下方的酸痛不適或壓痛,無力,可伴足背前外側的放射痛,常有後足不穩定及距下關節不穩,局部可見軟組織腫脹。內翻應力導致踝關節外側韌帶和距下關節韌帶損傷是極為常見的外傷之一。跗骨竇區可發現深壓痛,MRIT2壓脂相可發現跗骨竇區的高密度影像或骨間韌帶損傷表現,跗骨竇區局部注射1%利多卡因症狀可緩解。關節鏡下發現多數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滑膜充血增生、脂肪纖維化、疤痕形成,有部分患者伴骨間韌帶的局部撕裂,腓骨肌腱損傷,伴距跟關節面軟骨損傷,或鏡下未見明顯異常。所有患者傷口均一期癒合,未見感染、皮膚壞死等軟組織併發症。
2、據研究,跗骨竇綜合徵採用距下關節鏡治療往往能取得較好的療效,因此,可作為進行距下關節鏡檢一項手術適應證。在距下關節鏡檢及鏡下手術開展前,對跗骨竇綜合徵的治療常常選擇保守治療,如支具護具保護、康復鍛鍊、藥物及局部封閉等,其效果往往不確切且可重複性較低。傳統手術則存在損傷大、恢復慢,即使切開,距下關節和跗骨竇深部的暴露仍然困難而欠清晰,而距下關節鏡不僅創傷小,對周圍正常組織侵襲少,而且可對跗骨竇深部及中、後跟距關節、腓骨肌腱等進行詳細的檢查,並可同期處理病灶。據文獻報導,距下關節鏡較傳統切開手療效更好。因此,在踝扭傷後出現外踝周圍慢性疼痛經保守治療無效,而高度懷疑跗骨竇綜合徵時,可首先選擇距下關節鏡手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