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海穴

血海穴,是足太陰脾經的一個普通腧穴,位於股前區,髕底內側端上2寸,股內側肌隆起處,在股骨內上髁上緣,股內側肌中間;有股動、靜脈肌支;布有股前皮神經及股神經肌支。主治婦科病,血熱性皮膚病,膝股內側痛。操作方法為直刺1~1.5寸。

基本介紹

  • 出處: 《針灸甲乙經》
  • 隸屬經絡: 足太陰脾經
  • 功能: 化血為氣,運化脾血
  • 操作: 直刺1—1.5寸
  • 主治: 婦科病,血熱性皮膚病
  • 主要配伍: 配三陰交穴治月經不調
名稱釋義,意義,功能作用,治法,定位,解剖,主治,操作,臨床運用,配伍,相關論述,

名稱釋義

(1)血海。血,受熱變成的紅色液體也。海,大也。該穴名意指本穴為脾經所生之血的聚集之處。本穴物質為陰陵泉穴外流水液氣化上行的水濕之氣,為較高溫度較高濃度的水濕之氣,在本穴為聚集之狀,氣血物質充斥的範圍巨大如海,故名。
(2)百蟲窩。百,數量詞,形容多也。蟲窩,蟲之所生之地也。百蟲窩名意指本穴的氣血物質其特性為濕熱。本穴物質為聚集而成的脾經之氣,性濕熱,而本穴所應的時序、地域又為長夏的中土,是百蟲的產生之時和繁衍之地,故名百蟲窩。
(3)血郄。血,指穴內物質為血也。郄,孔隙也。血郄名意指本穴的血液運行出入為細小之狀。本穴物質為天部的水濕雲氣,其性既濕又熱,是血的氣態物存在形式。穴內氣血物質的出入為水濕雲氣,水濕雲氣折合為血則其量較小,如從孔隙中出入一般,故名血郄。

意義

脾經所生之血在此聚集。

功能作用

化血為氣,運化脾血。

治法

寒則先瀉後補或灸之,熱則瀉針出氣或水針。

定位

在股前區,髕底內側端上2寸,股內側肌隆起處。

解剖

在股骨內上髁上緣,股內側肌中間;有股動、靜脈肌支;布有股前皮神經及股神經肌支。

主治

1. 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等婦科病;
2. 隱疹、濕疹、丹毒等血熱性皮膚病;
3. 膝股內側痛。

操作

直刺1~1.5寸。

臨床運用

1. 治瘡瘍 本穴可以清血利濕,治血液中血濁血毒血熱引起的瘡瘍。
2. 治血疾病 統治凡與血液循環有關的疾病。
3. 治皮膚癢 血虛、血躁,血稠引起的皮膚癢,用拍穴法。
4. 治蕁麻疹 風寒外侵肌表引發一連串皮膚丘疹,用拍穴法。
5. 脫髮禿頭 本穴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毛囊微循環,使發易長少油不脫落。
6. 治膝蓋痛 例如退化性關節炎、風濕性膝關節炎,多與風濕有關,中醫認為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此穴可以祛風清熱、疏筋活血與陽陵泉穴同按效果更好。
7. 治月經不順 包括月經有血塊、經期提早或延後、血崩、經血淋瀝不斷、閉經、痛經。
8. 腹股溝濕疹 病因多為濕熱下注,本穴可利濕清熱。
9.治療陰囊濕疹和股癬 採用放血療法,配合拔罐。

配伍

配三陰交穴治月經不調;配曲池穴治癮疹。

相關論述

1.《針灸甲乙經》 若血閉不通,逆氣脹,血海主之。
2.《針灸大成》 暴崩不止,血海主之。
3.《類經圖翼》 主帶下,逆氣,腹脹。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