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仲本教聖地

雍仲本教聖地

雍仲本教聖地 -- 岡底斯山中國古象雄文化的發祥地,八千萬世界西方的聖山之中最偉大、最殊勝的岡底斯聖山。

岡底斯藏語稱“岡仁波齊”或“崗仁波齊”,意思是雪山之寶。岡底斯聖山是八千萬世界之中西方的俄摩隆仁西方極樂世界之地,曾誕生八千萬賢能並傳播佛法聖地,是贍部洲的地理和文化中心,也是中國象雄地方土生土長的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的故鄉。在印度佛教沒有傳入西藏之前,雍仲本波佛教是象雄吐蕃國教藏族信仰的唯一佛教

作為古象雄文明的靈魂,雍仲本教岡底斯山腳下一路萌芽、生髮,歷盡艱難傳承至今。自象雄文明而下,雍仲本教的傳統,早已經滲透到藏族民眾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藏族文化無法剝離的精神氣質。從一個神秘的符號“”開始,認識雍仲本教創始人辛饒彌沃佛陀這個充滿傳承和改革精神的偉大人物,揭示了本教的深廣影響和象雄文化的開放包容。

佛典上總講:中國有大乘根器,是佛法歸處。現今,藏區以及印度尼泊爾、布丹、蒙古國俄羅斯等地區仍然有很多古象雄文明中產生的宗教文化的遺蹟和寺廟、僧侶,從藏區到世界各地有很多的人信奉象雄文化中的古象雄佛法中國古象雄文化是世界佛教的起源

基本介紹

神山,聖湖,

神山

岡底斯聖山
雍仲本教聖地 --岡底斯山是八千萬世界西方的聖山之中最偉大、最高的岡底斯聖山。
雍仲本教聖地 -- 岡底斯山雍仲本教聖地 -- 岡底斯山
岡底斯藏語稱“岡仁波齊”或“崗仁波齊”,意義是雪山之寶。這個岡底斯聖山是八千萬世界之中西方的俄摩隆仁西方極樂世界之地,曾誕生八千萬賢能並傳播佛法的聖地,是南贍部洲的地理和文化中心,也是中國吐蕃和象雄地方土生土長的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波佛教的故鄉。雍仲本波佛教是藏族的原始佛教,它是為了一切眾生,離苦遇樂、和平世界,救苦救難普渡眾生的如意寶。
岡底斯山是被世界公認的著名神山。有無數史記證明,該山是象雄本教的大神山。下面選取幾個例證:
其一、辛饒彌沃佛親自蒞臨該山,向象雄國王傳授大圓滿訣竅;
其二、象雄的歷代國王以及上師們一直稱它為神魂山;
其三、該山是象雄三大本尊(即瓦親蓋闊、古昔忙蓋、阿德母偉三怙主)居住之聖地;
四、無數象雄修行者曾經在此修行,並成為大成就者;
五、吐蕃諸史記中公認岡底斯是藏族的上區神魂山,年青唐拉是中區魂山,瑪積雪山為下區魂山;六、從歷史以及地理上證明岡仁波切為象雄的中原地帶。
本波佛教,流傳深遠、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傳統文化的舵手。印度佛教沒有傳入西藏之前,本波佛教是象雄和吐蕃的國教,藏傳文化的來源,藏族信仰的唯一佛教。
作為古象雄文明的靈魂,雍仲本教岡底斯山腳下一路萌芽、生髮,歷盡艱難傳承至今。自象雄文明而下,本教的教儀教軌塑造著藏族民眾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適宜於雪域高原的生態環境。信賴神,依賴神,成為老百姓不可缺少的心理磁場。本教的傳統,早已經滲透到藏族民眾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藏族文化無法剝離的精神氣質。從一個神秘的符號“”開始,認識雍仲本教創始人辛饒彌沃佛這個充滿傳承和改革精神的偉大人物,釐清了本教的沉浮宿緣,揭示了本教的深廣影響和象雄文化的開放包容。
本日神山
本日神山位於工波地區,即今西藏昌都境內。該山是本波教徒們崇拜的重要神山之一,教徒們把自己今世的幸福、來世的解脫等所有希望都寄託給本日神山,為了消除罪障以及各種疾病,他們年年按時繞轉該山。藏族所有史記中都公認,本日神山是世界上唯一一座是由敦巴辛饒佛親自加持的神山,因為此山是被辛饒佛祖加持過的大神山,所以至今仍然被加以重視和崇拜。繞轉本日神山是全世界眾多信眾心中的理想。
根據本教史料所言:佛祖住世時在吐蕃地區勢力最強大的邦國為共波王共傑嘎波,共波本日神山就位於該邦的管轄境內。當時辛家的七匹駿馬被魔王恰巴盜到共波地區,藏在公波王宮裡。辛繞佛祖一方面為了度化吐蕃眾生以及弘揚正法,另一方面為了尋回駿馬來到該地。剛開始共波王不尊敬佛祖,以軍隊對抗之,佛祖用真實的慈悲心和菩提心將工波王及其眷屬度化,讓一切仇恨融化於大自然胸懷。為了消除自己的罪過,共波王在佛祖座前懺悔,成為佛的首要弟子。王將自己的小女工薩楚姜獻給佛祖,佛祖與其生一子,名為共擦旺丹。由此產生恰巴這一事對藏族有利益之說法。
雍仲本教聖地本日神山雍仲本教聖地本日神山

據本教經典記載:本日山是佐雀本尊的神山,該山一個山脈有三座山峰,即木日宰加、拉日江托、辛日德丹。其中木日宰加為佛祖的意化神山即本日神山,古人云:“如同矛頭之神山”。拉日江托山既是藏族第一代贊布聶赤贊布下凡之地,也是木赤贊布等繼任贊布們的修密之地。辛繞佛祖走進藏地時曾經在辛日德丹山過了一夜,第二天把大佛牙螺、小佛牙螺以及鐵甲等都埋在此地,並發願此地將成為盛法之地。

本日有中央桑瓦央佐、東方達隆洞、北羅剎洞、西夏德山洞、南太陽洞五大修行處。本日範圍內的寺廟有世間神母寺、達宰雍仲林寺、魏普寺、達卓寺、加日寺、綜羌寺、更巴當寺、雍更寺、古修寺、森莫塔雜寺、傑舉幫日寺、拉日江托寺、達隆修行處,本日佛學院等。該地還有大證士們曾經在岩石上留下的腳印、手印以及自然形成的各種形狀等無數神奇現象。

該山具有廣闊的森林、優美的風景、優良的習俗,具有加持的神水、美麗羽毛的鳥類以及各種動物。此外還有各種樹類以及空行母頂發,如代表著神魔黑白二骰子的世界柏樹之王達拉柏樹以及六身柏樹也生長在這裡。這裡是雅隆藏布江、尼洋河等許多著名大河的源頭。此地的風俗習慣、地理環境等至今仍保持著原樣,與其他藏區大為不同。
孜珠山
本教聖地——孜珠山
西藏昌都丁青縣著名的神山——孜珠山,海拔4800米左右,作為藏傳佛教本教的四大山之一,幾千年來它一直擁有特殊的宗教地位。西藏的美,孜珠山的美是無法用語言來描述的,只有當你走進它的時候才能感受到那股純潔的力量,那種純潔帶給你的震撼!
擁有2400年歷史的孜珠寺就位於孜珠山上,孜珠寺是雍仲本教最古老、最重要、海拔最高的寺廟之一。經典記載孜珠寺是觀音菩薩的道場,“孜珠”意為“六座山峰”,六座山峰象徵觀音菩薩用慈悲和智慧度化所有六道眾生,幫助他們從煩惱中走向解脫之路,代表六度萬行中的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以及對眾生的貪婪、愚痴、嗔怒、傲慢、嫉妒、邪見的對治之道。
本教有四大神山之說,主要有阿里的崗底斯山、林芝的本日神山,昌都的孜珠山、玉龍的梅里雪山。六座山峰上到處是大殿、經堂、僧舍,繁盛時期僧人多達二、三千人。佛祖辛繞彌沃在弘揚佛法時,曾在孜珠山傳法,給予巨大的加持,並且授記:今後孜珠山會對本教佛法的發展和傳播有著深遠的影響,會有許多利益眾生的大成就者出現。此後,歷代在神山修行者中湧現出了80位大成就者,並留下了他們的珍貴遺蹟。如辛美祖普、東炯大師、占巴南喀大師、才旺仁增大師、羅丹尼布大師、桑傑林巴大師等,以及他們和蓮花生大師修行的山洞,並在石壁上留下了手印和腳印。孜珠山的聖跡比比皆是,岩壁和洞穴里自顯的佛像、壇城、真言,令人目不暇接。它將如此豐富的本教寶藏集於一山。同時,孜珠山也有代表六道輪迴的繞山隧道,許多藏民虔誠地不遠千里來此朝拜。
本教聖地——孜珠山本教聖地——孜珠山
辛饒佛祖曾預言:當後世無量光佛像、左旋白法螺與具格的賢者在孜珠山匯聚,即是我的身語意三寶具足,孜珠山佛法的火種將大放光芒,照亮世界。
東方白螺聖山黃龍
本教聖地——東方白螺聖山黃龍
黃龍風景區位於松潘縣境內岷山主峰雪寶鼎山麓藏龍溝內,以彩池、灘流、雪山、峽谷、古寺、民俗“六絕”著稱於世,被譽為“人間瑤池”、“人間仙境”、“濃縮的綿繡中華”。 天下最美黃龍水,人間最奇五彩池。那翡翠般的碧綠、寶石般的湛藍、珍珠般的銀白、瑪瑙般的褚黃、琥珀般的殷紅滿盈池中,異彩紛呈,爭奇鬥豔,沉澱著黃龍的神韻,聚集著黃龍的魂魄。好一道視覺的盛宴,好一個斑斕的夢境,好一個聖潔的童話!
本教聖地——東方白螺聖山黃龍本教聖地——東方白螺聖山黃龍
黃龍與雍仲本波的淵源:
1、本教聖地黃龍及其主人“東日亞雲”名稱的由來:
我們這裡所說的黃龍是指地處東經102°38′-104°15′到北緯32°05′-33°09′之間,位於四川省北部、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縣境內的岷山山脈南段的黃龍風景名勝區。黃龍風景名勝區現普遍簡稱為黃龍,漢語黃龍一詞主要是因景區內鈣化彩池的顏色黃色居多而得其名,景區內的鈣化彩池部分在藏語裡叫瑟爾磋(gser-mtsho),意譯為金湖。黃龍風景名勝區的藏語全稱叫林青哈嘯東日,簡稱東日,意思是東方的白螺聖山即簡稱白螺聖山(以下統稱黃龍)。
在藏文化的視野中,黃龍是一大名山,是一塊聖地,是一座神宮,是本教母續二十五所道場中的其中之一所。像黃龍這樣的聖地一般藏語被稱為“林日”,意思是聖山。聖山主在里藏語叫“林達”,黃龍的“林達”是一對被人格化了的山神夫婦,男的叫夏念東宰噶波,女的叫韻吉玉卓瑪,合稱“東日亞雲”,即白螺聖山夫婦,最早他們是本教的保護神。

2、黃龍成為本波佛教聖地的緣起:

黃龍成為當地藏人心中聖地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年前的本祖辛饒彌沃時代。多少年來,從辛饒彌沃佛到白到若雜納,從辛欽魯噶到安多三傑,從東日喇嘛任青到格西尕讓達基,無論是歷代大師還是普通信徒無不對黃龍的魅力增添無限的遐想和美麗的傳說。
本教聖地——東方白螺聖山黃龍本教聖地——東方白螺聖山黃龍

按照本教所載,黃龍是母續二十五道場之一。早在四千多年前,佛祖辛饒彌沃因征服恰巴魔王而蒞臨西藏貢布,黃龍的主人夏念東宰噶波(shr-gny-dung-rtse-dkr-po)與世界諸聖山主一道前往迎接西藏貢布了本祖辛饒彌沃,夏念東宰噶波得到了本祖辛饒彌沃的親自接見。並且本祖辛饒彌沃當面親口對夏念東宰噶波預言:將來,黃龍不僅成為諸菩薩、諸成就者和諸空行母的雲集之地,而且師徒三人及其隨從也將親蒞此地而現身說法。

根據史書記載,公元八世紀中葉,由於吐蕃王朝的宮廷鬥爭,白若雜納大師被迫游經藏東地區,曾到黃龍主峰白螺聖山的西邊“多嗎呢”祭山布法。公元1149年史稱安多三傑之一的雄帕(1080—)大師游經夏闊,於1110年,即第二勝生鐵虎年6月15日在黃龍主峰白螺聖山的金湖溝(現鈣化彩池所在地)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祭祀白螺聖山、開啟朝山之門。有名的薩迦喇嘛阿尼當巴、及後來的日巴當策多傑等歷代許多大師也曾朝山修行於白螺聖山。
3、藏文化視野中黃龍的地理範圍:
關於黃龍的範圍,有宗教意義上的和地理意義上的兩種情況。宗教意義上的黃龍的範圍主要是根據藏族傳統聖山志的記載而言的。藏族傳統聖山志認為,黃龍主峰白螺聖山西起岡底斯東連峨眉山,北牽小西天南望雞腳山。黃龍主峰白螺聖山發出的佛光不僅與五台山、峨眉山、白崖鷲山等世界所有聖山聖地的佛光交相互映,而且與密嚴剎土、空行剎土及喜足天的加持力相連。地理意義上的黃龍的範圍主要是根據現行的朝聖路線來說的,現行的朝聖路線有里中外三環線,其中的外環線路以黃龍白螺聖山主峰為軸心,從松潘經峨眉山到平武報恩寺,再到黃龍,方圓幾百公里。

4、黃龍聖山主“東日亞雲”的神格形象

黃龍聖山主“東日亞雲”的神格形象最生動的莫過於壁畫和神舞。
關於東日亞雲最常見的畫像為寺廟走廊里的壁畫。一般夏念東宰噶波居中,左下方為夏念東宰噶波的大臣卦隆冉迪,右下方為夏念東宰噶波的管家希達共瑪傑,中下為夏念東宰噶波的妻子韻吉玉卓瑪。他們四位的主要特點是:夏念東宰噶波以武夫打扮,坐騎為白駒;大臣卦隆冉迪、管家希達共瑪傑、妻子韻吉玉卓瑪均為俗裝,分別以山羊、麋鹿、赤馬為坐騎。

黃龍神舞東日亞雲藏語全稱東日亞雲吉腔,東日即白螺聖山,亞即夫,雲即婦,吉為副詞,腔為神舞,合起來既白螺聖山夫婦之神舞(以下簡稱東日亞雲神舞)。在東日亞雲神舞中夏念東宰噶波屬國字臉,面色白淨,雙眼大而傳神,嘴唇寬厚,略帶微笑,身著藏袍,左手拿著勝利幢,右手舉著白色三角小旗,頭盔式的禮帽背後並排著七面彩色的三角小旗。韻吉玉卓瑪呈圓臉,皮膚白淨,面帶微笑,身著藏袍,頭戴藏式貴族禮帽,左手拿著一面鏡子,右手握著一根笛子。因為,該神舞的主人翁為東日亞雲,所以,該神舞就叫東日亞雲神舞。

從東日亞雲神舞的構成要素來看,主要由神龕、東日亞雲、致辭人、舞獅者、獅童、樂隊、舞台等組成。從東日亞雲神舞的表演順序來看,主要有布局神龕、東日亞雲表演神舞、致辭人為東日亞雲致讚頌辭、舞獅表演、觀眾祈禱等五大環節。

5、藏文化視野中黃龍文化的基本內容與傳承方式

藏文化視野中以黃龍為題材的作品主要有唐卡畫、壁畫、神舞、祈文、頌詞、民歌、傳說等,以黃龍為題的民間活動有每年藏曆六月十五的黃龍會、轉山會等,還有以夏念東宰噶波為觀想對象的修道方法、與黃龍有關的本波、薩迦、格魯、寧瑪等寺廟文化。

藏文化視野中黃龍文化的主要傳承方式有黃龍會、轉山會等民間聚會,高僧修道、寺廟節慶等宗教活動。自上世紀八十年代隨著旅遊經濟的發展,自然旅遊資源與人文旅遊資源相互協調發展的需要正逐漸成為研究、保護、開發黃龍文化的主要動力。
念青唐古拉山
本教聖地——念青唐古拉
念青唐古拉山脈在西藏自治區東部,以山谷冰川為主的現代冰川發育,冰川面積7536平方公里,為青藏高原東南部最大的冰川區。
“念青”藏語意為“次於”,即此山脈次於唐古拉山脈
本教聖地——念青唐古拉本教聖地——念青唐古拉
據本教資料所言:念青唐拉是藏地三大神山(岡底斯、念青唐拉、瑪積雪山)之一,也是九大神山之一,更是十三大神山之首。它位於拉薩與那曲的中間,距拉薩約一百六十多公里,屬當象山脈,海拔約7117米。該山背對納木錯(是全世界所有湖海當中面積比較大的湖海,為藏北地區的魂湖),前方為唐拉山脈(雪域三區中多康地區的依山或要地,也是藏北的神魂山)。
傳說納木措與念青唐拉曾經是一對恩愛夫妻。而根據雍仲本教護法經、家族史以及神山祭祀文等本教典籍中記載:唐拉是本教神山之一,是母子護法的四大眷屬之龍度唐拉,也是古藏文化史記中較有影響力的著名神山。而納木措為本教五騎羊護法母子的聖地,也是唐拉神山的明妃。它與納木措是修行之人的主要修行聖地。
念青唐古拉山神是藏地盡人皆知的具大法力的神靈。念青唐古拉山神是一幅穿白衣,戴白巾,騎白馬的英武模樣。為免除對教法的威脅,他時常匆匆行進於世界八方,率領著他們的三百六十名隨從(亦即念青唐古拉山脈的三百六十座山峰)。他還有另外幾種化身,其中呈現怒相神面目時,他的表情不僅嚴厲深沉,還佩鐵劍,挽弓箭,穿玉鎧甲,纏黑熊皮。民間傳說中的念青唐古拉大神的形象令人感到親切,充滿人慾人情,由於它的狹隘與善妒,就愈發可愛了。念青唐古拉身邊有一座低垂著腦袋的山,那是它的兒子,因為一個勁兒地猛長,念青唐古拉說,你比我高了可不行,一個巴掌過去,作為兒子的那坐山就再也抬不起頭來了。
達果雪山
本教聖地——達果雪山
尼瑪縣境內的達果雪山,傳說是古象雄諸神的的聚集處,也是象雄地三百六十座山峰的主脈,達果雪山下的當惹雍措又是藏區三大雍湖之一,被人們奉為神山聖湖
依附於此湖的湖仙名叫錯門列吉旺姆切,她是一百八十條江河、一百八十個湖泊的主仙,這汪藍色的大湖,形似一枚金剛杵,上圓中細下部長,四面群山環抱,清澈的溪流注入湖中,四邊還有四口泉池,朝聖的香客必在泉中沐浴,據說可洗去疾病和罪孽。東邊的當惹瓊宗傳說是古象雄國立木國王的王宮遺址,也是修持明咒的塔米太格大師的靜修地,還是北藏伏經掘出地,在岩上有許多字母和掌印等天然痕跡。
達果和當惹都系象雄語,在達果山洞和當惹湖邊,還有許多天生奇物,如神密岩洞、天然石鑼等等,藏北牧人極信其法力靈驗,常以“上部的岡仁波齊和瑪旁雍湖,中部的達果雪山和當惹雍湖,下部的念青唐拉山和納木錯”相稱,並列為西藏的三大名山聖湖,每年到這裡轉山轉湖的香客信徒絡繹不絕。
墨爾多神山
本教聖地——墨爾多神山
爾多山對於四川阿壩州、甘孜州以及甘肅省甘南地區的藏民族來說,提及雍仲本教聖地墨爾多山不會陌生,因為它是雪域藏地稱謂雍仲本教十三座著名的聖地之一。藏語稱尼日,藏域伏藏四地之一,它的內涵和外延有著無限的神靈和令人生畏的法力。同時它又是幾千年來西藏東部地區雍仲本教的大本營。著名的清代四大皇廟之一雍仲拉項寺,就座落在墨爾多山的腳下。清朝以後曾一度將它改成藏傳佛教中的格魯派寺院,現又改正為本教寺院。但是,不論它的派屬如何變化,寺院的勢力如何強弱,它留在藏區東部人們心目中,永遠是最具權威性和影響力的聖地之寺。如象藏學家常霞青所說:“雍仲本教,以及象雄文化在藏族先民中留下的文化心理積澱,是藏族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富有個性色彩的原因。同時唯它獨有,充滿多元文化現象的特色,成為它永久魅力的所在。

在四川松潘,每當老年人提及在那遙遠的熱帶(藏語為:察瓦絨)、藏區的聖地墨爾多山時,給我兒時的腦海中深深地留下了那種使人敬畏、神秘、遙遠(實際只有五六百公里),而又那樣令人嚮往又不可及的“香巴啦”。從故鄉父老鄉親的話語中,留給我們的是:去千里之外的聖地布達拉宮及朝覲聖山崗仁波欽(本教著名聖山之一),雖需風餐露宿,歷經千難萬險,整個行程約兩年多光陰,但比去朝敬聖山墨爾多還順當的印象。人們對到過拉薩又朝敬過墨爾多山的僧人或俗民總是很敬重的,在本村寨享有較高的聲望,因為墨爾多山與著西藏崗仁波欽等身的價值。如果沒有一定宏魄、福份的人是很難有朝敬聖山的佛緣,並認為這都是前世積善造德之果。
墨爾多山在海內外頗具聲望雍仲本教的聖山,位於中國西南部四川西北方的甘孜州丹巴縣的阿壩州小金縣和金川縣的接壤處。那雄偉、壯麗的聖地風采,以及聖山上諸多優美的傳說和令人神秘莫解的自然現象,還有那聖山腳下世代生活的人們,清晰的留在腦海之中。有時,還是那樣地使人魂牽夢繞。
墨爾多山,全稱為瑪曲十貝嘉摩墨爾多。我們平常稱這一帶為嘉絨藏區,這兒的人被稱為嘉絨哇。嘉絨是藏語:“嘉摩查瓦絨”或“瑪曲十貝嘉摩墨爾多查瓦絨”的縮寫。“瑪曲十貝嘉摩”意為威嚴的度母神,“墨爾多”意為“神秘的隕石”,“查瓦絨”為熱帶農區,全意應為:居住在聖山墨爾多熱帶地域的人們或墨爾多熱帶地區。這類稱呼與我們平常所見的康巴哇、安多哇、夏爾哇(哇:意為人)沒有什麼區別。這種頗析解釋法,讓人費解或顯枯燥。同時對於研究民族、宗教、民俗的愛好者來說,這樣的解釋也是不會滿意的,因為太過於簡略。但我認為,有些史實與其讓人感到茫然和神秘,還不如給予一個開朗、輕鬆、清晰簡明的線條和印象。做人也如作文,即需認真,也需明了、平靜。讓人看了輕鬆,聽來悅耳。
本教聖地——墨爾多神山本教聖地——墨爾多神山
南迦巴瓦峰
本教聖地——南迦巴瓦峰
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有冰山之父的美譽。是西藏雍仲本教的聖地,為西藏四大神山之一。
本教聖地——南迦巴瓦峰本教聖地——南迦巴瓦峰
它的高度排在世界最高峰行列的第15位,但它前面的14座高山全是海拔8000米以上山峰,因此南迦巴瓦是7000米級山峰中的最高峰。南迦巴瓦峰山腳處溫泉眾多,植物異常繁密,是理想的探險登山及療養勝地。
南迦巴瓦在藏語中有多種解釋,一為‘雷電如火燃燒“,一為“直刺天空的長矛”,後一個名字來源於《格薩爾王傳》中的“門嶺一戰”,在這段中將南迦巴瓦峰描繪成狀若“長矛直刺蒼穹”。由這些充滿陽剛的名字里,我們大概也能揣摩出南迦巴瓦峰的剛烈與不可征服。
由於南峰所在的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地區地質構造複雜板塊構造運動強烈,造成南峰地區山壁聳立、地震、雪崩不斷,攀登難度極大,因而使南迦巴瓦很長時間以來成為未被人類登上的最高的一座“處女峰”,直到1992年10月30日方由中日聯合登山隊登頂成功。
南迦巴瓦峰充滿了神奇的傳說,因為其主峰高聳雲天,當地相傳天上的眾神時常降臨其上聚會和煨桑,那高空風造成的旗雲就是神們燃起的桑煙,據說山頂上還有神宮和通天之路,因此居住在大峽谷地區的人們對這座陡峭險峻的山峰都有著無比的推崇和敬畏。
南迦巴瓦峰被《國家地理雜誌》評為“中國最美的地方”之中國最美十大名山。
阿尼瑪卿山
本教聖地——阿尼瑪卿山
阿尼瑪卿是一座神山,和西藏的岡仁波齊、雲南的梅里雪山和玉樹的尕朵覺沃並稱為藏傳佛教四大神山。呈西東南走向,中國第二大河黃河在這來了個180度大拐彎後向東南流去,主峰瑪卿崗日正在大拐彎中央。共有18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峰突兀在莽莽高原,山上冰雪連綿,終年不化。它既是多麥安多百姓的依山或魂山,也是與黃財神相媲美的財寶神山。
本教聖地——阿尼瑪卿山本教聖地——阿尼瑪卿山
阿尼瑪卿主峰“瑪卿岡日”由三個海拔6000米以上的峰尖組成,最高峰海拔6282米,位於東經99.4度,北緯34.8度。三座雪峰銀光爍爍,遠遠望去,猶如浮在雲天之上的水晶雕塑,令人不得不產生敬畏之心和某種宗教幻想,這就是阿尼瑪卿的神聖和神奇。
阿尼瑪卿大藏文書中意為活佛座前的最高侍者,“阿尼”是安多藏語的譯音,意為先祖老翁,也含有美麗、幸福或博大無畏等意;“瑪卿”的意思是黃河源頭最大的山,也有雄偉壯觀之意。
藏族人民稱阿尼瑪卿為“博卡瓦間貢”,即開天闢地九大造化神之一,在藏族人民信仰的二十一座神雪山中,排行第四,被稱為斯巴僑貝拉格,專掌安多地區的山河浮沉和滄桑之變,是藏族的救護者。傳說阿尼瑪卿山神是活山神沃德的第四個兒子,沃德為了拯救藏區百姓,使他們解脫災難,能過上安居樂業的日子,派老四到安多消滅妖魔,降伏猛獸,懲辦壞人,使百姓過上幸福祥和的日子,後來老四與其父沃德鞏甲相會時,修建的九層白玉瓊樓變成了阿尼瑪卿山神。
本教對其非常重視的原因是:
第一、無數史料證明,瑪青雪山是普賢如來王的意化神山,尤其是文殊師利釀美大師修普賢如來王時顯證了瑪青雪山;
第二、在本教的父系護法當中瑪青雪山有很高的地位;
第三、該尊是無數本尊天眾的護法者,如瑪青雪山為達拉本尊的十八位眷屬之第四位眷屬,蓋闊本尊四大眷屬之第四位護法神眷等;
第四、本教信眾們首先對其酬請,其次祈禱,年年祭祀、月月供養、日日酬請,這一習俗從古到今,一直流傳在藏地。
總之,藏地上下有三大魂山,即上部魂山岡底斯神山、中部魂山年青唐拉和下部神山瑪青雪山。為了代表無虛緣起,三座神山有三名明妃,分別為瑪旁雍錯、納木措、青海湖。古人有云:“上部有岡底斯眷屬,中部為年青唐拉眷屬,下部為瑪青雪山眷屬”。

聖湖

聖湖瑪旁雍措
瑪旁雍措——眾神的香格里拉
本教《大藏經,俱舍論》中記載,印度往北過九座大山,有一大雪山,雪山下有四大江水之源……。佛經中說的大雪山就是神山岡仁波切,而四大江水之源指的就是聖湖之母瑪旁雍措。東為馬泉河,南為孔雀河,西為象泉河,北為獅泉河。“瑪旁雍措”--“不可戰勝的碧玉之湖”,藏語裡“瑪旁”就是不敗,無能勝的意思。
雍仲本教聖地瑪旁雍措雍仲本教聖地瑪旁雍措
在早年的本教教義中,瑪旁雍錯被說成是龍神的宮殿。本教中的“龍”是藏語klu的漢譯,與漢文化“龍”的概念有所不同。漢族所說的“龍”常常是有鱗有角有腳,能走能飛能游泳的特定動物。本教的“龍”並不以某種動物為原型,而是可以幻化為多種不同動物的人格神。它可以是魚,也可以是蛇。本教經典《十萬龍經》將它描述為人身蛇頭、人身馬頭、人身獅頭、人身熊頭等。在很多壁畫、唐卡上,它往往是以美人魚的形象出現,人頭蛇尾或人頭魚尾,十分漂亮。
藏族對龍神的崇拜由來已久。傳說在托托日年贊之前的贊普,都是與龍女婚配的,著名的格薩爾王也是天神與龍女結合後生下的兒子。正是本教祖師辛饒米沃切與龍女結合生下女兒以後,龍女才不再害人。本教最原始的經典《黑·白·花十萬龍經》說水中有五百座龍王殿,住在裡面的龍神像人類一樣在水底生兒育女,守著珍珠、珊瑚、九眼珠、松耳石等,過著富裕美滿的日子。人們要想發財,就得供奉龍神。
瑪旁雍錯最早名為“瑪垂”,或“瑪垂錯”,是本教中廣財龍王的名字。佛教經典說四大神湖中原有四大龍王,起初他們總是興風作浪,危害人民。到了唐代藏王赤松德贊時期,蓮花生大顯神通,收服了四大龍王,使他們皈依佛法,逐漸成為藏傳佛教的四大護法神。從此“瑪垂錯”也易名為“瑪旁雍錯”,有時寫作“瑪法木錯”,藏語意為“永恆不敗的碧玉湖”。
據說瑪旁雍措是最聖潔的湖,是勝樂大尊賜與人間的甘露,聖水可以清洗人心靈中的煩惱和孽障。她是本教,佛教,印度教所有聖地中最古老,最神聖的地方,她是心靈中盡善盡美的湖,她是這個宇宙中真正的天堂,是眾神的香格里拉。萬物之極樂世界。
當惹雍措
當惹雍錯又稱當熱錯、唐古拉攸穆錯、唐古拉湖。是西藏本教崇拜的最大的聖湖,也是西藏第三大湖。當惹雍錯為南北走向,形如鞋底的大湖泊,三面環山。唯南岸達爾果山東側有一缺口。達爾果山一列七峰,山體黝黑,頂覆白雪,形狀酷似7座整齊排列的金字塔。它和當惹雍錯一起被本教徒奉為神的聖地。
當惹雍措是藏北著名神湖,它位於那曲地區的一個深陷的湖盆底部,它與當惹雍措相毗鄰。當惹雍措湖面形似一金剛杵,上圓中細下部長,四面群山環抱,南面的達爾果山山頂積雪終年不化。實際上當窮措與當惹雍措是在同一個湖盆之內,湖水未枯以前本是同一湖泊。這正是當窮措名字的來歷,藏語裡當窮措即小的當惹雍措之意。據說此湖在一天之中能變換三種顏色。湖東岸是連綿不斷、屏風般矗立的褚紅色山壁,它們清晰地記錄了當惹雍措湖水一次次下降的歷史。被湖水沖刷而成的階梯從湖畔山頂一圈又一圈地一直環繞到湖濱。
當惹雍措為南北走向,形如鞋底的大湖泊,三面環山。唯南岸達爾果山東側有一缺口。達爾果山一列七峰,山體黝黑,頂覆白雪,形狀酷似7座整齊排列的金字塔。它和當惹雍措一起被本教徒奉為神的聖地。湖邊的玉本寺是一座建於懸崖山洞的寺廟,據說為本教最古老的寺廟之一。
公元五世紀以前,在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曾經存在一個有自已的語言和文字,文明高度發達的古象雄王國。最輝煌的時候,象雄王國的疆域西起今阿里地區的崗仁波齊(上象雄),橫貫藏北的尼瑪、申扎一帶(中象雄),東至今昌都丁青一帶(下象雄),疆域極其遼闊,是青藏高原最早的文明中心。而這其中,中象雄的中心就位於達果雪山和當惹雍措的附近。時至今日,人們仍然可以在這裡看到古象雄國王宮的遺址。
古老的象雄產生過極高的文明,它不僅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象雄文,而且還是西藏傳統宗教"本教"的發源地。作為本教的神山聖湖,達果雪山和當惹雍措養育了湖畔的人們,是象雄文明的搖籃。
公元8世紀,象雄被吐蕃王朝所滅,但是本教作為西藏傳統的宗教,卻一直流傳至今。
聖湖納木錯
本教聖地——聖湖納木錯
納本措藏語為"天湖"的意思.藏名全稱為納本措普摩,意為富裕夭湖。蒙語稱為騰格里海。西藏的"四大聖湖" 之一。
納木措曾是本教第一神湖,在本教的經典中就說:"納木措有七十二個聖地"。後來納木措成為著名的佛教聖地之一。伸入湖心的扎西多半島上的札西寺.香火旺盛。每當藏曆羊年,成百上千的信徒前來朝聖"。
納本措還是預卜凶吉禍福的聖湖,據說如果是"命大"之人登上湖邊的山丘,即可見到湖中的靈異現象,因此,過去這裡常成為藏傳佛教進行圓光卜的場所。每逢夏天,有不少喇嘛前往朝聖,以湖中顯現的靈異景象來預卜未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