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教(本教)

苯教

本教一般指本詞條

苯教的“苯”只是藏文的音譯,國際雍仲本教聯合會的名詞工作會議早已規定統一使用“本”字。雍仲本教(Bonismo)簡稱“本教,是辛饒彌沃如來佛祖所傳的教法,也被稱為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發源於西藏古象雄的“岡底斯山”和“瑪旁雍錯湖”一帶。歷史上因修行本教象雄大圓滿而成就虹化身從無間斷的大成就者就有二十四位,而其它有間斷的虹化身成就者更是不計其數。古象雄文明有悠久燦爛的歷史,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範圍。“象雄” 起源於中國西藏岡底斯山一帶,從西藏歷史的角度來說“象雄”幾乎就是古代整個西部的代名詞。古象雄文明是西藏文明的源頭。

2013年7月,《象雄大藏經》漢譯工程已經被列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的重點課題。雍仲本教既是古象雄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國西藏民族傳統文化和藏傳佛教的源泉,是青藏高原的人們獻給世界的瑰寶和值得藏族人民驕傲的寶貴精神財富。現今,藏區以及印度、尼泊爾不丹蒙古國、俄羅斯等地區仍然有很多古象雄文明中產生的宗教文化的遺蹟和寺廟、僧侶,從藏區到世界各地有很多的人信奉象雄文化中的古象雄佛法。本教著名的寺廟有孜珠寺等。

基本介紹

雍仲本教史,雍仲本教標誌符號,本教分類,原始本教,雍仲本教,本教教法,九乘次第,本尊護法,象雄年居,三身自顯,阿車大圓滿,本教發展,興衰,現狀,著名人物,宗教文獻,象雄大藏經,本教與藏醫,

雍仲本教史

頭戴白帽的聶赤贊普頭戴白帽的聶赤贊普
象雄古國建立於公元前1500年到西元元年之間的鐵器時代,於645年亡於吐蕃王朝
雍仲本教是古象雄文化的傳承者。象雄文化是中國西藏的本土文化,它包括了醫學建築學聲明學因明學佛學、以及天文學哲學等浩如煙海的文化體系。是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藏族先祖文明智慧的結晶。
西藏本土古老宗教本教的文獻被專家稱為“象雄密碼”。《吐蕃王統世系明鑑》記載:“自聶赤贊普至墀傑脫贊之間凡二十六代,均以本教護持國政。”而當時的古象雄文字,主要用於本教經書典籍的書寫。作為佛教傳入西藏以前的先期文化,古象雄文化的痕跡貫穿於西藏的方方面面。“從生產到生活,從民俗到信仰,處處都有象雄文化的影子。比如祭山神、轉山等宗教活動儀式,都源自象雄文化。據介紹,《象雄大藏經》內容原本篇幅浩大,歷經數千年歲月變遷,其中一些內容已軼失不存,現存178部,包括《律》74部,《經》70部,《續》26部,《庫》8部。 雖然名字叫“經”,但《象雄大藏經》並非單純的宗教經典,而是一部涵蓋了哲學、天文、地理、醫學、藝術、建築等領域的全景式反映象雄文明的百科全書,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價值。
據《西藏王統記》《朵堆》等典籍記載,象雄人辛饒彌沃祖師對過去原始苯教進行了許多變革,創建雍仲本教,被稱為西藏最古老的象雄佛法。辛饒·米沃祖師首先創造了象雄文字,並傳授了“五明學科”:工巧明(工藝學)、聲論學(語言學)、醫學、外明學(天文學)和內明學(佛學)。古象雄文明就以“雍仲本教”的傳播為主線而發展起來。中央對外聯絡部研究室副主任欒建章曾撰文評價象雄文明及本教的歷史意義:“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要了解西藏文明,必先了解象雄文明;要研究藏傳佛教,也必先研究本教。”
雍仲本教不同於原始苯教。雍仲本教是辛饒彌沃佛所傳的教法,也被稱為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發源於西藏古象雄的“岡底斯山”和“瑪旁雍錯湖”一帶。歷史上因修行本教象雄大圓滿而成就虹化身從無間斷的大成就者就有二十四位,而其它有間斷的虹化身成就者更是不記其數。古象雄文明有悠久燦爛的歷史,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範圍。“象雄” 起源於中國西藏岡底斯山一帶,從西藏歷史的角度來說象雄幾乎就是古代整個西部的代名詞。古象雄文明是西藏文明的源頭!
象雄曾是古絲綢之路的十字樞紐和交通要塞,其創造的古象雄文明,既是青藏高原古代文明的根源,更是中華多民族多元文化的遠古起源之一。今天的藏族文化和遠古象雄文化是一脈相承的,古老的藏族文化就是在象雄文化的基礎上,吸收了周邊各民族文化而發展起來的。據記載,在遠古時代,青藏高原的先民依據高原的生存條件和文化融合性,創造出以岡底斯山周邊地區為地理中心,以本教文化為信仰基礎和文明內容的古代象雄文化。。
象雄,是青藏高原在吐蕃還未崛起之前的名稱,它分為里、中、外象雄三部分,分別為以今天西藏阿里地區扎達縣穹隆銀城、那曲地區尼瑪縣當惹瓊宗、昌都市丁青縣瓊波孜珠山為中心的歷史疆域。古象雄文化是雪域高原先祖為我們留下的珍貴的文化遺產,保護好古象雄文化遺產,就留住了古象雄文明的精神遺存。
打開古象雄厚重的歷史巨卷,象雄文化一脈相承、生生不息,經過了數千年的沉澱積累,承載著藏民族不朽的精神,代表著西藏悠久歷史文化的“根”與“魂”。是雪域高原留給世人珍貴的文化遺產和精神財富。象雄文化的精神和傳統已經滲透到了藏民族的骨髓里,它完全統治著藏民族的心靈世界,左右著這個民族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成為藏民族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中國古象雄文化是西藏的源頭和根基文化!充滿神秘傳奇色彩的象雄王朝,作為西藏文化的源頭,在那片高聳在世界屋脊的雪域高原上,它所展示出的燦爛文明之光直到現在也依然映照著整個藏區,由此而延伸出的種種傳統風俗文化也一直流傳至今。
我們現代人所熟知的轉神山、拜聖湖、磕長頭、撒隆達、掛五彩經幡、堆石供、火供、水供、會供、煨桑朵瑪、酥油花、擦擦、金剛結;還有藏文天珠天鐵、以及跳鍋莊、宣舞、繪畫藝術等等也都源自於古老的象雄文化。 古老的象雄無論是文化還是宗教都對後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古象雄文化甚至影響了眾多其他周邊國家和民族的文化,至今世界各地的文化、藝術、宗教等領域依舊能夠找尋到這些來自遠古象雄的文明符號,至今依然能夠看到來自遠古象雄文明的遺存,無愧是藏族乃至世界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
雍仲本教發祥於“岡底斯山”和“瑪旁雍錯湖”一帶,由於西藏古代政治、宗教等歷史原因,許多藏人們只熟悉吐蕃正史里記載的引入佛教的松贊乾布(公元617~650)之後的這一段正史,而對公元七世紀之前的歷史和文明幾乎一點也不了解;正史所描述的佛教傳入藏地之前的西藏處於一種蠻荒的時代,人們沒有自己的文字,生活非常愚昧落後等等.....這種說法一直到近些年才有所改變:根據國外一些史學家的考證,在松贊乾布以前至少有三十位藏王,或者三十二位,即使這一點有所分歧,但毫無疑問的是,松贊乾布並非第一位藏王。最初的土蕃,僅限於雅壠部落,是象雄的藩屬部落,雅壠部落興起於聶赤贊普,並且聶赤贊普就是由本教的僧團認證並加冕的,而象雄王室的承襲早在聶赤贊普以前就存在了。或許這點有所爭議,無論真相是什麼,這已經將我們帶回了洪荒的古代,在那個名稱和地理都與現在大不相同的西藏王朝之前,本教就存在了。在西藏海拔最高、氣候最惡劣的阿里地區,人們發現了很多千年以前的灌溉的痕跡,包括農田、水渠等等,然而藏民世代都以遊牧為生.....種種跡象表明,這裡早期存在過農耕文明,曾經有先民生活在這裡並過著農耕的生活,只不過後來由於氣候變得惡劣,農耕方式消失,遊牧的生產方式才占據了主導。在阿里“穹窿銀城”城堡遺址,考古學者發現了120多組古代建築遺蹟,出土的大量陶器、石器、鐵器、骨雕,昭示著這裡曾是一個繁榮和發達的聚落、這裡還發現了大片的土葬古墓群,這和西藏崇尚天葬的喪葬習俗迥然不同,在這裡的出土的青銅雙面的本尊雕像,其風格也與現代藏傳佛教的造像完全不同。這一切似乎都在向我們說明:在印度佛教傳入之前,在所謂西藏正史之前,青藏高原早就存在著一個輝煌的文明,這就是古象雄文明。
古象雄在中國歷史上曾被稱為羊同、楊童。“象雄”一詞里的“象”在藏語稱為“甲”,漢語稱為“鳥”;“雄”在藏語稱為“瓊”,漢語稱為“鵬”,“象雄”即為大鵬鳥所居之地。根據古象雄人以大鵬鳥為圖騰的情況來看,上述解釋是合理的。象雄國是公元前五世紀以前,就產生過極高的遠古文明,並創製了象雄文,依本教史書記載古羌人在達瑟文的基礎上創製了象雄文。象雄文字也叫“瑪爾文”,它類似漢族的甲骨文。在那時,“瑪爾文”主要用於本教經書典籍的書寫,象雄文字的使用至少延續了上千年。(象雄文至今在印度和尼泊爾等國的一些部落仍然被某些古老的民族所使用著。)據一些學者推斷,象雄文可能是藏文的前身。如今在俄羅斯、印度、尼泊爾、不丹、外蒙古等地方仍然有很多人稱自己為象雄人的後裔,傳播雍仲本教的寺廟依然存在,傳承著古老的象雄文化
苯教發源地岡底斯山和瑪旁雍錯湖苯教發源地岡底斯山和瑪旁雍錯湖
古象雄部曾統一了號稱十八萬戶部落的十八國(相當於諸羌的部落聯盟),建立起了威震中亞的象雄王國象雄王朝鼎盛之時,曾具有極強的軍事力量,其疆域十分廣闊。據著名學者朵桑坦貝見參(skal bzang bstan pvirgyal mtshan)所著的《世界地理概說》(vdzam gling yul bsbad)記載象雄地域分三部:“里象雄應該是在岡底斯山向西走之外的波斯(Par zig)、巴達先(bha das shan)和巴拉(bha la)(巴達先和巴拉大概是在今天印度與巴基斯坦有爭議的克什米爾一帶);中象雄在岡底斯山向西走一天的路程之外。那裡有占巴南卡(dran panam mlchav)的修煉地穹隆銀城
(khnyung lnny ugul dmkhav)(包括大部分藏區和印度拉達克地區),這曾是象雄王國的都城。外象雄是以穹保六峰山(khyung po ri stse drng)為中心的一塊土地,也叫孫巴精雪(sum pa gyim shod)。包括三十九個部族,北嘉二十五族(rgya sde nyer lnga)(現安多上部(mdo stod)地區)。隨著時代變遷,象雄的國勢逐漸走向衰弱,而吐蕃卻日益強盛。到了吐蕃贊普松贊乾布時代,吐蕃公主與象雄王李迷甲通婚。松贊乾布得到吐蕃公主提供的情報,得知李迷甲會在某日帶少量隨從去象雄與吐蕃毗鄰的邊陲地區視察,遂用一萬兵馬設伏殺死了李迷甲,象雄國事陷入動盪。隨著蘇毗崛起,切斷了象雄王室與東部象雄的聯繫,以後的象雄就只限於今天阿里克什米爾了:西面的小羊同、大小勃律,以及廣大的多康地區都已經不再屬於象雄的版圖。到公元8世赤松德贊統治時期,吐蕃徹底征服了象雄。十世紀以後,吐蕃王室後裔開始傳播佛教、壓制本教,通用藏語文,將象雄文明逐步同化,而後吐蕃日益強盛並逐步成為青藏高原的霸主,而象雄文明僅遺留下了一些零星的歷史記載和古城的殘垣斷壁。
持雍仲恰辛的辛饒彌沃佛持雍仲恰辛的辛饒彌沃佛
本教不僅僅涉及到宗教,還涵蓋了民風民俗、天文、歷算藏醫、哲學、因明學(邏輯)、辯論學、美術、舞蹈、音樂等方方面面,是西藏 及其周邊地區人們重要的精神信仰,至今仍對西藏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發揮著不可缺少的作用。本教的經書文獻資料多達幾千部之多,僅象雄大藏經甘珠爾》就有一百七十八部(包括《律》74部,《經》70部,《續》26部,《庫》8部。內容涉及佛學、哲學、邏輯、文學、藝術、星相、醫學、科學、工程等領域,是總匯藏民族本土文化知識的百科全書),丹珠爾有三百九十多部,這是青藏高原本土宗教文獻和經典的總結,相當於古象雄時期藏地的全景式百科全書,至今仍對西藏人民的生活、文化習俗、心理素質、思維方式、行為規範等各個方面有著深遠的影響,甚至對古時印度教、耆那教、後來印度佛教的產了影響。
當今國內外一些藏學都致力於研究象雄史,並出版了一些文章專門研究象雄文明,如象雄的語言文字:僅象雄人名和地名而言,象雄在十世紀以前的眾多王臣名、象雄境內的六十個地名均為象雄語,阿里地區至今還沿用著古象雄時代的地名,這些象雄的辭彙讓藏文水平再高的人來研究,也難以理解。值得一提的是:在多方的幫助下印度和尼泊爾的一些本教寺院已經可以把象雄文翻譯成英語和藏文並出版了相應的對照本,隨著敦煌文獻和本教自身文獻的不斷發掘,引起了國內一些新聞媒體的廣泛關注,中央電視台、鳳凰衛視、西藏衛視等媒體也對本教陸續進行了報導,但總體來說中國對象雄文明和本教的研究還大大滯後於西方。
戴白帽的象雄王李迷甲戴白帽的象雄王李迷甲
由於歷史的種種原因,雍仲本教似乎成了被遺忘的一角,甚至被人誤解,但它和藏傳佛教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特別是本教和寧瑪派都擁有大圓滿教法以及伏藏法,他們的關係更是微妙。而今天藏民的習俗和生活方式,有許多也是象雄時代留傳下來的。藏民的婚喪嫁娶、藏醫,在某種程度上仍沿襲著本教的傳統,藏民還有許多獨特的祈福方式:比如轉神山、拜神湖、插風馬旗、插五彩經幡、刻石頭經文、放置瑪尼堆(本教傳統是刻有光明八字真言:“嗡瑪遮么耶薩雷德”的石堆)、打卦、供奉朵瑪盤、酥油花甚至使用轉經筒,都是本教的遺俗 。大量本教歷史文獻和典籍、論著被國外的僧侶和學者所翻譯成英文和歐洲各國的語言,這將對弘揚古西藏文化和人們認識西藏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
刻有光明八字真言的石塊刻有光明八字真言的石塊
“本教文化是藏地土生土長的教育文化,它包括醫學、天文、地理、占卦、歷算、因明、哲學與宗教等浩如煙海的知識體系。本教文化是藏族古人的智慧精髓,我們要保護他,宣揚他,把他當做藏傳佛教與文化的一部分。” ─── 第十世班禪─確吉堅贊
十一世班禪和本教郎依法王十一世班禪和本教郎依法王

雍仲本教標誌符號

本教的主要標誌為“雍仲恰辛",它由兩個“”連線在一起組成。這個金制雍仲鈐記,表示“本”無變無滅,象徵證得雍仲之藏及具十八文義。”據本教《雍仲業盡》一書記載:“從太古斯巴傳來的恰辛,由通曉十八藏之辛饒,常持不離身、旋繞諸宗之上,能使雍仲本教立勝幢,常斷邪見疑惑皆威懾。”“雍仲恰辛”的字面釋義為:“雍”表示勝義無生;“仲”表示世俗無滅;“恰”表示降滅邪見;“辛”表示引入解脫,恰辛兩端的雍仲符號,象徵顯密兩宗,居中的連線處的兩朵蓮花包象徵無上大圓滿,早在印度佛教傳入藏地之前在本教大藏經里就有對此法義的多種解釋。
雍仲恰辛雍仲恰辛

本教分類

本教大體上可分兩種:原始本教和雍仲本教。

原始本教

原始苯教(srid pa rgyud kyi bon)又稱為“斯巴本”,當今還無法確定原始斯巴本教的創始人是誰,但可以肯定的是“苯教”一詞並非和辛饒彌沃佛的教理同時產生,大概在石器時代,辛饒彌沃佛出生之前,中亞地區就已經盛行著各種各樣的原始信仰,那就是被統稱為原始本教的多神崇拜,這個時期被藏地學者稱為“多苯時期”或“篤本時期”。有:“龍本”、“贊本”、“祭本”、“占卜本”、“招財本”、“魔本”、“沐浴本”等三十多種原始本教。原始本教的巫師們為民眾禳解災禍,祛除病邪,擁有眾多的信徒。這證明“本教”一詞其含義涵蓋範圍非常廣,原始本教和流傳於中亞、東北亞、美洲印第安部落的“薩滿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象雄大鵬象雄大鵬

雍仲本教

雍仲本教( g.yung drung bon):辛饒彌沃佛在改革原始本教的基礎上融入了新的教法並創建了新的宗教,使本教得以統一。這個新的宗教叫做“雍仲本教”而有別於原始苯教,因為雍仲本教最傳統的法帽“噶爾莫澤傑”(dkar mo rtse rgyal)(譯為“勝尖白帽”)是白色的,因此早期的雍仲本教曾被稱作白帽本教(zhva dkar bon)或白帽聖教(zhva dkar bstan pa)。雍仲本教的教法又分兩種:
雲南普米族本教超度儀式的法冠雲南普米族本教超度儀式的法冠
雍仲舊本:源自於辛饒彌沃佛古老的傳承,它嚴格保持著純正的雍仲傳統,有其獨特的大圓滿傳承體系。歐美某些學者認為:古本是一種罕為人知的中亞古老佛教的存在形式。
雍仲新本:是雍仲本教後期和印度佛教(主要是和寧瑪派)互相影響和交融而形成的新派傳統,新本的塑像風格和修行方法融入了一些印度佛教的元素。
現存本教主要的家族傳承或寺系傳承如:辛、智、西、美烏、巴、瓊等,有的雖然也融合了一些新本教法,但他們著重傳承的還是純淨的古本教法。當然,也有一些本教寺院是把新本和古本混在一起修持的。辛饒彌沃如來創立的雍仲本教與原始的本教的區別還在於:當辛饒彌沃從象雄來蕃地傳教時,他已經有系統的理論和相應的教規,而這時原始本教還不是一個成熟的宗教。辛饒彌沃根據當時人們的心理特點,並沒有直接廢除原始本教,而是善巧地吸收原始本教並對其進行大量改革。比如原始本教中包括藏醫、天文、歷算、地理、占卦、超度、夢兆招財、招福、石碑銘文、雕刻以及沐浴儀軌,直到現在仍然被藏地的一些村民以防止來自人和動物的疾病,或者用於帶來日常生活中的利益。以上世間法被雍仲本教列為“因四乘”,辛饒還融入了他自己創立的教法“果四乘”和“無上乘”共為“九乘次第”(下文有詳細介紹)。另外,原始本教中殺牲血祭等劣習遭到了辛饒彌沃佛的反對,他採用糌粑酥油捏成各種彩線花盤的形式來代替原始本教中要殺生祭祀的動物並取得了成功:叫做“堆”(mdos)或“耶”(yas)。這就朵瑪(gtor ma)和酥油花(butter sculpture)的最初起源。朵瑪和酥油花不僅被本教徒而且被其他藏傳佛教其他教派廣泛用來做供品並成為藏傳佛教的一大特色。雖然殺生祭祀的劣習至今在藏區及其周邊還存在,但這並非辛饒的教理所允許的。因此,辛饒如來的改革不僅減少了當時藏地大量殺生祭祀的劣習,還對西藏後期的文化產生了深遠和有益的影響。
原始本教是一種多神信仰,沒有明確的教主;後來發展到辛饒彌沃佛創立的雍仲本教時期,本教變得系統化並有了一套明確的教規和理論:雍仲本教的大圓滿教主是普賢王如來(藏音:袞德桑波,Kuntuzangpo),本教語教主是辛饒彌沃佛,意教主是古象雄的本教高僧占巴南卡。本教中心寺院是位於印度境內的吉祥曼日寺(Tashi Menri Monastery)。曼日寺原址位於西藏日喀則地區南木林縣境內,1959年,藏區政局動盪,時任曼日寺堪欽喜饒洛珠被迫將寺院的僧侶遣散,寺內文物包括良美大師的舍利塔等文物被埋藏起來,後經歷了民主改革以及文化大革命,曼日寺寺院被毀壞。1967年,隆多·丹貝尼瑪(Lungtok Tenpai Nyima)和羅朋丹增南達(Tenzin Namdak)在印度北部喜馬偕爾邦多吉(Dolanji)重建了吉祥曼日寺並在此住持。在各方的努力下,我國也於1984年在曼日寺的舊址上恢復重建了曼日寺,當年動亂中被埋藏的文物得以回歸。依照雍仲本教的傳統,曼日寺的大堪布擔任本教的最高精神領袖,現任曼日法王是第三十三任曼日寺堪欽隆多.丹貝尼瑪活佛。
德國的本教信眾在迎接曼日法王德國的本教信眾在迎接曼日法王
苯教(本教一般指本詞條)

本教教法

九乘次第

九乘次第是雍仲本教和寧瑪派共有的判教方式,但是兩者所指的內容是有所區別的,下面簡單介紹本教的九乘次第:因四乘、果四乘和無上乘。概括為恰辛(phy gshen)、囊辛(snang gshen)、車辛(vphrul gshen)、什辛(srid gshen)是因四乘;給尼、章松、阿嘎、葉辛是果四乘,無上乘為大圓滿。
1,恰辛乘:意思是占卜乘,預測吉凶禍福,大致有四類:觀察病痛的吉凶;測算善惡,消除災害魔敵,贖死法等。
持司鈴和法鼓的本教密咒士持司鈴和法鼓的本教密咒士
2,囊辛乘:意思是現象乘,即專注於祭祀和祈禱,向神祗祭祀,使現象世界平安,故名。讓貧窮者獲得財富、弱小者變得強大,高舉風馬,增上運氣等;內有讚頌法,祈禱法,酬神法等,傳說該乘的修行者能騎著大鼓飛行天空。
3,車辛乘:意思是神變辛乘,此乘專門講究驅除魔鬼,呼風喚雨等,在舉行法術儀式的時候,要穿戴虎皮衣帽和裙,向神靈獻祭祀等。
4,什辛乘:意思是世間辛乘,此乘的行者主要是為人除障消災,保護人的靈魂,並為死者招魂,這裡有360種超度亡靈法,4種喪葬法,81種驅邪法等,人壽終時魂、意和心被慈悲所控制,身心集合,安置於墓冢,熄滅世間之苦,有各種喪葬方法等。
以上為四種因乘,其實和佛法的追求解脫關係不大。
5,給尼乘:意思是居士的在家修行,此乘以信念,精進和智慧從因而生果。見解是通達人無我,修行和聲聞乘相順。行為有轉經、念誦、火供、煙供、煨桑、繞塔等。
6,章松乘:意思是仙人乘,約等同於戒律嚴謹的出家人,見解是通達人和法兩種無我。修行是和聲聞獨覺相順,還有執菩提心無戲論,以行願兩種菩提心生起自他二利,實踐無上菩提。行為中有身淨行、語敬頌、意發起四無量心,誓言是守護250 條戒律。
7,阿嘎乘:意思是純潔乘,見解是通達一切萬法皆無自性,修行是從本以來,外境和所要證悟的智慧都存在與佛父和佛母的自性中,自身即是莊嚴壇城,一切皆如幻,如同鏡中顯物般。行為是身手印,語妙音念誦,心意專注本尊種子和射收的觀想。誓言是保護生起和圓滿次第的誓言,成果是可以獲得自性任運報身,此乘約等同於一般所說的金剛乘。
8,葉辛乘:意思是至聖佛乘,見解是通達空性法界和智慧無二,如同虛空中升起太陽般。修行是根本定和後得無分別而修,行為是三門與修行不分離沒有取捨,誓言是手印不離身,念誦不離語,禪定不離意,一切佛菩薩不離普賢根本佛,所有顯現都是普賢的幻化,最終都歸於不生不滅的真如法界,成果在今生中可以獲得究竟之佛果,此乘約同等於一般所說的無上瑜珈。
以上是四果乘,這和佛法中顯密二宗是大致相當的,屬於解脫乘。
9,無上乘:也是最高一乘,也是大圓滿、諸乘的頂尖,它的意思是輪迴和涅盤所包容的一切萬法都在自然智慧中圓滿具足,本質空性即法身,自性光明即報身,大悲周遍即化身,三身本來圓滿具足故名。見解是通達普賢密意、唯一明點,萬法明空不二的特性,修行是無修無造作,行為是沒有取捨、大慈悲心、無偏私,成果是沒有任何的獲得,無希求、無恐懼、一切無畏!
以上簡單介紹了雍仲本教的九乘次第,和寧瑪派的九乘次第有所不同。
其中果四乘和無上乘與佛法的追求和解脫有密切關係,但雍仲本教的教法似乎包含了許多世俗層面的東西,在注重解脫的同時也很注重世間法的利益,這大概是它的特色吧。

本尊護法

古老的雍仲苯教有很多本尊:普賢王如來、辛拉喔噶(普明大日如來)、辛饒彌沃、桑波本持、辛饒祥瑪(智慧慈母佛)、南巴嘉瓦(尊勝佛)、傑瓦降措(千手千眼佛海);菩薩眾有辛饒瑪瓦僧根(智慧語獅子)、普賢佛陀總集、摧破金剛、馬頭金剛、大白傘蓋等;主要忿怒本尊按舊派內續劃分有五大本尊:即身本尊瓦塞昂巴(火之猛神)、語本尊拉果妥巴、意本尊宗確堪將(忿怒明王)、功德本尊瓦欽格庫(伏魔尊)、事業本尊普巴(金剛撅)。另外尚有達拉美巴(虎神熾燃)、象雄美日、母續本尊瑪舉(大慈之日)等;空行母有吉瑪喔措、嘎瓦桑母、獅面空行等。女護法主要有般若波羅蜜的十六祥瑪佛、斯巴嘉姆、千手忿怒佛母、虛空三女護法、大圓滿護法益西瓦姆等。男護法主要有木都先巴察輥、扎贊阿賽傑瓦、大將軍、傑布諧察、九眼大神、閻羅堪森傑布等。
嘉瓦度巴(普賢佛陀總集)嘉瓦度巴(普賢佛陀總集)
寂靜本尊普賢佛陀總集的形象是這樣的:白色身體著報身衣飾,五面十臂,中間面為白色、右為黃色、左紅色、第二層面為綠色、最上面為藍色;右側第一隻手持勝利幢,第二手持左旋雍仲,彼下持左旋輪;左側第一隻手持弓箭,第二隻手持索,彼下持鉤,再下左右兩手垂於膝呈禪定狀,中間兩手交於胸前托日月明點,擁抱佛母呈大樂雙運相。
本尊象雄美日的教法
象雄美日屬於《象雄年居大圓滿》的內容。他是象雄口耳傳授中秘密教導的一部分。《象雄年居大圓滿》的實踐者在常修行象雄美日本尊,以淨化障礙和取得銳利的大圓滿智慧。他是一切障礙的破除者。象雄美日的形象為一個憤怒的將軍,身著金黃耀眼的黃金頭盔和鎧甲,全身如戰場上的武士般威武,並以大毒蛇等為腰帶及裝飾,具有九頭十八臂,下首為金剛首,上皆為獸頭,其中最上首為象首,發出怒吼聲,手持各種銳利武器。下著黃金鎧甲戰裙及金靴,在其身邊左右具有二位明妃。這一修法雖然很少為外人知曉,但其威力無限。修行象雄美日行者在共同和不同的成就上往往會顯示出很大的力量,並因此獲得至高的大圓滿智慧。並以無限的精進力去獲得自利利他。修行者也會因此獲得吉祥的命運。
象雄美日本尊象雄美日本尊
格庫本尊的教法
本教的密續之父續修法中,象雄美日和格庫是威力巨大的本尊。他們也可以直接歸屬《象雄年居大圓滿》第四章的極密部分以及
瓦欽格庫瓦欽格庫
《象雄年居之咒部》。他們兩個本尊之間存在不同,但在一些意義上面他們又是共同的本尊。《象雄年居大圓滿》的實踐者在大圓滿的加行階段就經常會修行這些本尊,以淨化障礙和取得銳利的大圓滿智慧。瓦欽格闊顯現九頭十八臂身藍黑色,身軀被智慧的火焰所圍繞;九頭表雍仲本教的九乘次第,十八隻手錶十八空;右三臉屬白色,是無相解脫之門,左三臉屬紅色,是無願解脫之門,中央三臉屬蘭色,是空性解脫之門的象徵;頭頂之大鵬是降服了兇惡的龍魔之象徵;右手分別持有利劍、斧頭、輪子、雷箭、火堆、木棒、水劍。輪子是屬逐一征服了世界上的傲慢之類,使它們被砍、斷、殺、調伏、燒、撞、毀、昏倒;左手分別持弓箭、套繩、鐵錘、釘鏈、鐵鉤、羊角等,是使渝盟、汝扎與危害眾生的魔類全部被捆綁、打擊、絆、窒息、劈開、墜岩等之象徵;左右第一把手把惡魔吃入口中,是妖魔被降服之象徵;也是脫離世間進入法界靜坐入定之象徵。四隻腳威嚴地伸展開踐踏著惡魔;虎皮的裙象徵嗔恨心不除而淨,三眼表降服三世,與明妃雜拉傑莫交擁抱為顯空不二或悲智雙修之象徵,在《象雄年居大圓滿》的經文中,格庫或者象雄美日直接被稱為夜叉之王,是一切障礙的破除者。本教的山王岡底斯被作為象雄美日或格庫的壇城。在其名前經常被冠以古拉(生命)一詞;同時“古拉”也是群山的總稱。他是本教壇城的守護者。他有三百六十個化身,他還和一部名為《象雄居措》中的占卜本尊有關。《象雄居措》中的36條線上的360個結代表著360位本尊。
這一修法雖然很少為外人知曉,但其威力無限。修行象雄美日和格庫的行者在共同成就上往往會顯示出很大的神變力,但其究竟意義的象徵是為引導行者認識銳利之大圓滿智慧,以無限的精進力和勇氣去獲得解脫。
普巴(金剛撅)的教法
本教的密續之父續修法中,一般為外人所知名的是普巴金剛,也就是著名的本尊金剛撅。普巴金剛本尊是本教五大本尊之一,屬於無上瑜珈父續本尊。
三身普巴三身普巴
本教之普巴形象稍不同於藏傳佛教寧瑪派之普巴金剛,其形象為身藍色,三面六臂,手持金剛撅,具有四翼及佛母,下身則為羯磨海獸吐出之閃電為足。
本教之三身之普巴形象則身藍色,三面六臂,頂髻上具有綠色馬頭,中兩手持金剛撅外,余手持其餘法器,具有四翼及佛母,下身則為羯磨海獸吐出之閃電為足。
普巴是最具有降魔威力的本尊修法。許多大圓滿上師以普巴為其修行的本尊,這包括上個世紀最偉大的導師夏扎.扎西堅贊等。
紅色大鵬金翅鳥
紅鵬金翅鳥是日巴(明覺)的憤怒化現,是本教的不共本尊,紅色的大鵬金翅鳥代表了火焰的能量,保護並且遣除外在,內在以及秘密的障礙,轉化五毒,從痛苦中解脫眾生。據說修習紅色大鵬金翅鳥對於醫治人身體以及精神上的疾病是非常的奏效的。根據本教經典記載:遠古時代,大地上布滿了巨大的妖龍和洪水,人類無法生存,大鵬金翅鳥與妖龍鬥智鬥勇,為人類的生存創造了條件,所以象雄人供奉大鵬金翅鳥,把大鵬金翅鳥當成護法神作為保佑平安的心靈寄託。依本教《大鵬金翅鳥儀軌》而言:大鵬金翅鳥有世間大鵬鳥、化身大鵬鳥、事業大鵬鳥、護法大鵬鳥神與智慧大鵬鳥五類。
苯教(本教一般指本詞條)

象雄年居

象雄年居(象雄耳傳)是古老的雍仲本教大圓滿的源泉之一,歷史最為悠久。.
夏扎巴在他的著作《歷史寶藏》中說道:“簡而言之,我沒有必要吹噓本教如何奧妙,因為象雄大圓滿的實踐者成就虹身是明明白白的事實。”在1935年時候,他自己也親身證明了這一點(證得了虹身的成就)。
象雄年居經文共有七百多頁,包括根本續,注釋續,上師指示的經驗道歌,歷代上師傳記等。.
它的主要內容有四大類:
外類:即外在見解總的決斷.主要是對雍仲十二句的詮釋,這是根本續,又叫大圓滿菩提心十二幼子續.
內類:訣竅面傳.指示六種明燈,即基燈,存在燈,道路燈,門戶燈,展現燈,中陰燈等.
秘密類:明智赤裸親見.有八品訣竅,對眼根中秘密隱藏的智慧作了解釋.
極秘類:決斷本性.二十一種釘子的教授.將整個基,道果聯繫起來統一論述.
本教的獅面空行本教的獅面空行
另外也提到了四輪合和,這是簡明扼要的闡述年居的要害;
1:存在基位輪;即輪迴和涅盤兩者共同的基礎,是大空性,超越因果和界限,沒有佛和眾生的區別,顯現為本來清淨和任運自成,在那裡的原始法身上師是自發的覺悟者,叫做普賢王如來。.
2:迷惑和覺悟緣起輪:如能自明自悟原始本性即解脫成佛,如不能則迷惑而漂流輪迴受苦。.
3:身體依靠脈道輪:指示身體中隱藏的秘密脈道,這些是本來具足的成佛捷徑,也就是如來藏的依靠處.
4:中陰時期輪;指示今生無法覺悟則在中陰期間本來的明智會以聲音,彩光和射線的形式展現,如能了解是自心顯現則解脫,這也是區分輪迴和涅盤而導致解脫的分界點。.
傳承歷史:本身普賢王如來報身辛拉喔噶,化身辛饒彌沃,才美喔丹,車辛囊丹,瓦囊克些,桑薩讓增,其美則頗,桑瓦度巴,這是秘密意趣的九位導師,接著傳天辛,龍辛直到達瓦江燦等24位大遷虹光身成就者,再下是至尊達比舍雜,由他傳給吉風囊些羅波而集結位象雄文字,一直到32代上師“古力色格”時才翻譯為藏文,以後又經過南傳和北傳,如文薩寺的18位導師,曼日寺的歷代法座持有者傳承至今,沒有間斷過。當代象雄年居的權威持有者是曼日的經師羅朋丹增南達,透過他的的心子丹增旺嘉的努力,已經把象雄大圓滿在西方作了廣泛的傳播。因此我根據藏文版經書對象雄年居的目錄和內容作一簡單的介紹,希望對本波大圓滿的修行者和研究者有所利益。
象雄年居教傳和驗傳
五部空行五部空行
1,教傳即著名的四類經典,又可分前行,正行和結行三種。
第一、前行:
傳承上師的傳記
傳承上師傳記散失補遺
年居上師的歷代傳承次第
淨化六道的修法
五方佛的引導
第二、正行:
分為四類,即外,內,秘密和極秘。
外見解總的決斷:
根本續是十二幼子續,又名大圓滿菩提心要害標籤--唯一明點真稀有!其中詳細闡述了基,道,果,見,修,行,比喻,意義,標誌,無生法界,不滅智慧,生滅無二唯一大明點!
十二品訣竅
十二幼子續的意義
迷亂輪迴的鑰匙
經部的註解--明燈
禪定修行的實踐
密意九位導師的小文字
至尊達比舍雜的對未來的預言
父子相見並授予法太子的情況
象雄年居大圓滿皈依境象雄年居大圓滿皈依境
本教沒有衰落的原因
標量小明燈
象雄年居在後來曾經分成高原和低地等教授,因此存在《象雄年居》高原傳統之四章,也就是《外觀總斷》、《內訣口授》、《秘密明見》和《絕密源流內斷》;《象雄年居》低地傳統之廣、中、略之修驗傳授的三種教本。
此傑出之大圓滿教導實際傳授中則分為三種傳授系統:教授的系統,直接指示的系統和以誤導正的系統。
我本想在此詳細的敘述它的傳授,但在著作時反覆出現守護者的禁止啟示。的確,畢竟這從來是一個秘密,包括他的傳承故事也是秘密教導的一部分。因此,我只得停止撰寫而引用一些已經公開的論文。
彼《象雄年居》之教授為四輪,這四輪不可分割,彼此相連,所以叫“具足四輪和合”。
在其講說續中的開篇中引用《年居森給米龍》,漢文為《口授之心鏡》:“ 若人不知四輪彼此相連的指示,彼開啟心續上師則成為無親屬之孤客!”
這四輪是什麼呢?
第一:基受持之輪(那帕基考羅)
第二:迷、悟緣起之輪(脫虎騰惹給考羅)
第三:身明點脈道之輪(盧那賽考羅)
第四:中陰之輪(巴多度濟考羅)
《象雄年居》共有七百頁,包括根本續、注釋續、上師指示修持的經驗道歌、早期的象雄歷史等等。
在高原傳統的講說續中,其《赤他巴毗波》(外觀總斷)為外部的普通教導,是介紹性的教法。敘述師徒相會、雍仲十二句、十二小續、觀想入定實修要門幻鑰匙、朗照明燈經疏等。
在其《囊破剛麻赤》(內訣口授)是內在的直接要點指導。敘述六明燈、六明點、四輪合和的要點。
大白傘蓋總集大白傘蓋總集
在其《桑巴日巴寫空》(秘密明見)是秘密指示明覺的證悟,有關光明禪定的秘密教授。敘述徹見妙覺類之八品等。
在其《雍桑那錄庫竅》(絕密源流內斷)是最秘密的教授,指示甚深的一切存在的秘密自然狀態。敘述為二十一釘、指示明燈略論、扎隴、守護夜叉經等。
在古老的西藏本教傳說之中,《象雄年居》的來歷是世界的本質,叫做“昆基”,是大圓滿的基礎,是廣大無束縛之圓輪,超越“界”、“輪迴”、“涅盤”,顯現為“喀達”――本初清淨,“輪抓”――自解脫,超越“因果”和內、外“界”以及“形、色”,在那裡有原始的法身上師,自發的覺悟者,叫做“普賢王如來”,他給予報身的“辛拉喔噶”直接的教導,不用語言和概念,給予了以上四部秘密教授。它經過此智慧九覺悟者、二十四虹身者、二化身、六上師、高原和低地諸上師、南北方的上師、曼日三十三位堪欽而至今。
它有對於上中下三種根性人修法的各種建議,能使被傳承接受的人都得到基礎的了解。
願聞者得益!

三身自顯

大圓滿三身自顯法藏是由近代本教傑出的大圓滿導師,著名的虹光身成就者夏扎仁波切所編輯的.
整套引導法藏匯集了本波大圓滿所有的訣竅精華,尤其是盡攝阿,佐,年的密義精髓,是一套引導修者即身成佛的虹化大寶藏. 以下作簡單介紹:
整套法藏總計有四十餘種修法,可以說盡善盡美!
新本的蓮師像新本的蓮師像
(一)前行修法類:
1.前行引導文--教言大海(瓜龍江措)(此相當於寧瑪派的《普賢上師言教》)
2.前行觀修次第--捷行解脫道
3.前行念誦文--珍寶三學引導車乘
4.淨化六道的修法-摧毀輪迴城市
5.供養曼扎-積聚二資糧
6.善法八種支分
7.菩提心律儀的傳授
8.傳承上師傳記--白蓮蔓
9.上師三寶四聖之供養儀軌
(二)正行法類(這是遠傳的口耳教授):
1.正行根本--訣竅珍寶阿車十五座寧提-大圓滿三身自顯(這是依據阿車的傳軌來闡述的,從有相持心,無相等持,直指本性等依次引導車確的修法)
2.支分修法--共同猛厲火修法-智慧火堆(扎龍
3.幻輪修法--幻化樂器
4.幻輪小法--金棍
5.不共同之父母雙運事業手印--貪慾自解脫(密封法類)
尊勝佛(幸饒忿怒相)尊勝佛(幸饒忿怒相)
6.三身攝精之避谷術-解脫道乾糧
(三)結行修法類:
1.結行根本
A:晝夜光明的結合-大圓滿妥噶--四相顯現稀有瑞兆
B:黑暗引導(黑關極密法)--光明重點的教授
2.支分修法(以下是大圓滿方便道六法)
A:白晝行為修法-智慧熾燃
B:夜晚修法--迷亂自淨化(包括有夢修和淨光的修法)
C:臨死的修法--解脫大梯(內有中陰引導,頗瓦遷識法,還有保密的奪舍法)
3.果位引導--輪涅等合
(四)支分法類
1.三根本類(這是伏藏的近傳)
A:秘密主修法(指的是本教的新德本尊,不是佛教的金剛手)-珍寶蔓
B;秘密主支分--如意權勝
C;會供--成就大海
辛饒祥瑪(智慧慈母佛)辛饒祥瑪(智慧慈母佛)
D:寂靜修法--幻化網
E;憤怒修法-智慧火焰燃燒
F;空行修法--歡喜自在漩
G:枕巴南卡上師修法-心髓
H:護法--智慧憤怒母修法-命明點
I:護法-紅岩贊神催請-火風漩聚
J:護法-神變四母修軌-電光鏈
K:護法-憤怒母催請--雷箭猛烈
2.灌頂儀軌類
有戲論灌頂--幻化明燈
無戲論灌頂--珍寶項鍊
極無戲論灌頂--烏巴拉花蔓
最極無戲論灌頂--光網
等等
三父子之一的才旺仁增大師三父子之一的才旺仁增大師
這裡其中車確是依據阿車來依次引導的,針對普遍的根基;
妥噶是依據揚澤龍欽和其他大圓滿續部的秘密意趣來講的;
黑關是依據象雄年居的要害來修的;
因此實際包攝了阿,佐,年三者的精髓(本教最主要的三種大圓滿傳承:阿車、佐巴欽波楊澤龍欽、象雄年居;最主要的是這三者。其他小的大圓滿續部典籍甚多,極為廣大甚深,其中包括身兼本教和寧瑪兩派的大伏藏王多傑林巴所開啟的伏藏:《金針》。後世本教的新伏藏之中,大圓滿教授也極多,尤其以涵蓋了不死三父子傳承的大圓滿為特勝,如:《普賢心髓》)

阿車大圓滿

在本教的大圓滿中最為重要的傳承有三種,即著名的阿,佐,年三支,這裡簡單介紹一下大圓滿阿車十五座:
阿車即阿字的大圓滿引導,屬於心意伏藏和經驗傳承,其教法最早來自於公元十一世紀本教伏藏法王辛青魯噶等在不丹地方發現的伏藏經文,後由“美烏”家族的隱士貢佐日卓巴根據《隱匿菩提心九類》擷取其中精華而成,起初貢佐日卓將整個修法分為八十座次,後被簡化為三十座,最後由遮嘉瓦雍仲活佛濃縮成十五座,流傳至今.
阿車十五座的簡明目次:
貢佐日卓巴貢佐日卓巴
1:道入門祈請和觀無常;
2:皈依和發心懺悔
3:積累資糧供獻曼扎
4:信解願望祈請(上師瑜伽);
5:有相持心;
6:無相等持;
7:止觀生效;
8:直指本性認識自然智
9:放,破,護三種或離垢方便;
10:無垢智等起道;
11:能究竟解脫之道之一,夜晚夢修壓制習氣;
12:之二:白天顯現習力修行技能;
13:晝夜合和;
14:果位智慧指示;
15:破瓦回向發願的結行;
據說阿車大圓滿適合於所有不同根器的修行者,因此很多本教的上師都在廣泛的傳播。

本教發展

興衰

在象雄文明誕生之前,中亞地域就存在著各種原始崇拜的儀式───原始本教,後辛饒彌沃佛創立了雍仲本教,從而使本教得以統一,雍仲本教成為象雄的國教並逐漸展達到了鼎盛時期。辛饒彌沃佛所創立的雍仲本教不僅僅在象雄地域流傳,一直到公元七世紀,雍仲本教也是整個吐蕃的唯一宗教和信仰基礎。從公元七世紀印度佛教傳入吐蕃以後,本教和印度佛教在互相排斥的同時,又各自吸收了許多對方的內容,本教吸收了印度佛教的內容,豐富了其文化內涵;而印度佛教吸收了本教的一些內容,使其能夠更深入地融入吐蕃的社會並逐漸發展成為當今擁有濃郁雪域高原藏族特色的藏傳佛教。
根據古代吐蕃的傳統,每位贊普(相當於國王)登基以後,會推舉一名本教高僧叫做“古辛”(相當於國師或法王),並為其建立一座叫做“賽康”的寺廟以做供養,贊普處理軍政大事甚至是贊普王位的繼承,都需要古辛的參與(吐蕃第一位贊普聶赤贊普就是由本教的僧團認證並加冕的),加之吐蕃百姓以及當地一些大臣和貴族勢力都非常信奉本教,本教勢力過大,威脅到了吐蕃王室的地位和權威,兩者的矛盾日益擴大;另外,吐蕃這一段時期不斷擴張,而被吐蕃吞併的諸羌部落比較分散,他們原先的信仰基礎乃至語言文字都已形成一種格局,地方豪酋和貴族勢力以此掌握著各部落的控制權,吐蕃王室需要重新洗牌並建立一種新的秩序以加強王室集權並削弱地方酋長的勢力,從而加深對各部的控制。公元七世紀初,吐蕃贊普松贊乾布將印度佛教引入吐蕃,並給於佛教僧侶很好的宗教政策,此舉無疑是播下了一顆種子,這顆種子日後生根發芽並成為吐蕃王權重要的政治籌碼:到了公元八世紀,時任吐蕃贊普赤松德贊頒布一系列政策全力扶植印度佛教並打壓本教勢力,起初此舉遭到了信奉本教的大臣和貴族們的反對,後赤松德贊讓佛教與本教進行公開辯經,以決勝負,在辯論結束後,赤松德贊宣布佛教獲得勝利,本教徒們連同他們所在的寺院一起被迫改宗印度佛教,本教寺院的佛像被隱藏入地下。凡不願意改宗的本教僧人被流放到阿里、安多和康區等邊遠地區,繼續信仰和傳播他們的宗教。本教在赤松德贊以後一直處於劣勢,尤其在作為政治文化中心的衛藏地區,基本上被清除逸盡。但本教畢竟是青藏高原的本土宗教,它的影響不可能隨著教派的衰落而消失。直到今天,本教仍然深刻地影響著藏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的某些方面。另外,本教的儀軌、修法、密宗、大圓滿等傳統都有其獨特的傳承體系,這對於我們研究藏傳文化是極其重要的。本教《甘珠爾》就記載了本教這個西藏本土宗教的教義、儀軌及其產生和發展的歷史軌跡。
丹增旺嘉活佛 Tenzin Wangyal丹增旺嘉活佛 Tenzin Wangyal

現狀

經過上千年的磨合,本教與藏傳佛教之間在一些重要教義上的融合縮短了這兩個宗教之間的距離,消除了兩者之間的許多分歧,促成了這兩個宗教傳統在許多重要教義上的共識,使他們之間的關係也不斷融洽。值得一提的方面:夏扎仁波切(1858~1934),法號扎西堅贊(譯為吉祥勝利幢),在大圓滿方面的修行、研究和著作。夏扎巴一生修習大圓滿,是一個虹化了的本教舊派(古本)大圓滿成就者,在夏扎巴三十歲前後,他在四川康區與蔣貢.康楚、蔣揚欽哲確吉羅卓、秋吉林巴、米龐蔣揚嘉措等人發起了稱之為“利美”的無教派運動並成為其中本教的代表,也使他明確的了解了佛教各派系的修法,由於他不需修持各派教授而一見之下就能自然通達,由此獲得了很大的聲譽,據說當時藏傳佛教的五大派都有拜訪求學於他或探討學習的。夏扎巴的著作匯集成冊的有十八部,其中最重要的有五部:《法界明智藏寶庫》(dbyings rig mdzod)、《教理藏寶庫》(lugs rigs mdzod)、《經藏寶庫》(sde snod mdzod)、《虛空藏寶庫》(nam mkhav mdzod)和《格言寶庫》(legs bshad mdzod))。
本教曼日法王(左)本教曼日法王(左)
夏扎大師所創立的夏扎日綽佛學院處今四川省德格縣北部溫托鄉(古名扎闊地區)一帶,由於這個地區從未處於交通要道,地理位置非常偏僻,一直到二十世紀末,這個地區才通簡易公路,而且需要騎馬才能穿梭在各個寺院中。康巴人寬闊的胸懷和博採眾長的優秀品格造就了康巴文化寬容的特點,尤其在近代受到利美運動(無偏私的佛教宗派融合)的影響下,長期以來各教派之間的關係相對比較融洽,加上該地區長期處於德格土司的管轄,而歷代德格土司教派觀念比較淡泊,使這裡的本教得以保存和發展。此外,德格土司的轄區正好處於噶廈政府和四川軍閥兩大勢力範圍之間的一個緩衝地帶,這為本教這個處於劣勢的本土宗教提供了較大的活動空間。一直到二十世紀中葉,這個地方除了因交通不便而成為一個偏僻和純粹的本教地區以外無特別之處.但是隨著夏扎仁波切在夏扎日綽地區修行並著書立說的成功,這個地方就成為一個遐邇聞名的本教大圓滿修煉中心。它跟臨近的新龍地區連成一片,成為二十世紀本教新藏派傳統的一個重要根據地。夏扎仁波切曾受亦師亦友的伏藏大師桑阿林巴的邀請來此處居住數年,一方面閉關修行,閒暇之餘教導弟子並著書立說,許多極其重要的大圓滿法本都在這裡完成的,如《大圓滿三身自顯寧提法藏總集》等等。
從整體來看,本教雖然起源於以岡底斯山為中心的古代象雄,然後傳到吐蕃,在衛藏地區得到發展,但是,因為從公元十一世紀以後,佛本二教的地位在青藏高原發生了根本變化,在阿里地區,本教已經完全被佛教所替代,寺院所剩無幾,甚至本教原有的聖地都被佛教化,信徒越來越少。就是在衛藏地區,除了在本教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幾個本教世系家族辛(gShen)氏及其辛倉寺、祝(Bru)氏、敘(Zhu)氏及其日星寺、芭(sPa)氏及其芭拉普和芭倉寺、美烏(rMevu)氏及其尚日寺,和像曼日(sMan ri)寺和雍仲林(gYung drung gling)寺這些歷史上的重要寺院以外,本教已經基本上退出。但是,在遠離拉薩這個政治文化中心的那曲、安多和康巴地區仍然保存了一定數量的本教寺院和信徒,本教文化也比較完整地得到保存,在局部地區甚至有所發展。從1997年開始,在一個國際合作項目的支持下,我們對整個藏區的本教寺院進行了一次儘可能全面的普查,在這次普查的基礎上,我們於2003年在日本出版了一部全面描述青藏高原本教寺院歷史和現狀的著作:A Survey of Bonpo Monasteries and Temples in Tibet and the Himalayas(《西藏和喜瑪拉雅地區本教寺院和神殿研究》),這部書對青藏高原的本教寺院和修煉地進行了一次儘可能全面的考察和統計:
雍仲本教俄羅斯道場雍仲本教俄羅斯道場
自治區/省
地區/州/市
縣/自治縣
寺院數
備註
西藏
拉薩
尼木
1
西藏
林芝
林芝
2
西藏
日喀則
南木林
3
西藏
日喀則
謝通門
2
西藏
日喀則
白朗
1
西藏
日喀則
亞東
1
西藏
日喀則
江孜
1
西藏
阿里
噶爾
1
西藏
那曲
聶榮
6
西藏
那曲
尼瑪
4
西藏
那曲
比如
6
西藏
那曲
巴青
9
西藏
昌都
丁青
31
西藏
昌都
江達
6
西藏
昌都
洛隆
4
西藏
昌都
左貢
9
西藏
昌都
巴宿
3
西藏
90
四川
甘孜
甘孜
1
四川
甘孜
德格
10
四川
甘孜
白玉
4
四川
甘孜
新龍
8
四川
甘孜
爐霍
3
四川
甘孜
道孚
4
四川
甘孜
雅江
2
四川
甘孜
理塘
1
四川
甘孜
丹巴
8
四川
甘孜
九龍
1
四川
甘孜
康定
1
四川
阿壩
阿壩
4
四川
阿壩
馬爾康
5
四川
阿壩
金川
5
四川
阿壩
紅原
2
四川
阿壩
若爾蓋
5
四川
阿壩
松潘
12
四川
阿壩
九寨溝
5
四川
阿壩
汶川
2
四川
涼山
鹽源
1
四川
84
青海
黃南
同仁
16
青海
黃南
尖扎
1
青海
黃南
澤庫
1
青海
海南
共和
3
青海
海南
貴德
6
青海
海南
化隆
4
青海
31
甘肅
甘南
夏河
1
甘肅
甘南
迭部
8
甘肅
9
藏區
218
這裡有兩點需要說明,首先,這部書只包括中國境內被正式批准並登記的寺院,另外中國境內還有相當一部分歷史上曾經有過,也已經恢復並進行正常宗教活動但在1999年之前尚未正式報批的小型寺院和被稱為修煉地(ri khrod)的本教活動中心。加上這些小型寺院和修煉地,在我國藏區正在進行正常宗教活動的本教活動場所總計大概有三百座左右;其次,從類型上講,在上述大約三百個活動場所當中包括寺院、修煉地和神殿三種,第一種當然是規範的寺院;第二種規模較小,一般情況下是隸屬於某座寺院的修煉地,當這樣的修煉地發展到一定的規模就變成原隸屬寺院的子寺;第三種比較特殊,這是一種本教密宗師們聚集和修行的場所,是藏族歷史上寺院尚未產生時的都耐(vdu gnas)和塞康(gsas khang)文化模式的一種延續,主要存在於安多地區。以上是藏族學者才讓太老師2003年以前對中國境內的本教寺院粗略統計的資料。實際近些年來,本教在國內外恢復及新建了數百座寺院及大小修煉和閉關中心,遍及印度﹑尼泊爾﹑不丹﹑泰國﹑歐洲諸國﹑南北美洲。
至於信徒,有兩種本教信徒,一種是純粹的本教信徒,他們的信仰是單一的,從傳統上和心理上都認可自己是本教徒,有專門歸屬的寺院和活佛,有些甚至長期修行,具有明確的教法傳承;另一種是一半本教一半佛教的信徒,這個信仰群體就比較複雜,隨著本教與佛教的長期融合,在一些教理、教規、修法儀軌等方面的日趨統一,所以本教徒既信本教也信佛教的情況在有些地區非常普遍。
吉祥曼日寺(西藏日喀則地區南木林縣境內)前身曾是本教祝氏家族的講修禪林──益日文薩寺的所在地。文薩寺始創於公元一零七二年,良美大師年輕時曾在這裡進行過系統的聞思修學。後來該寺院於公元一四零四年不幸毀於地震後的山體滑坡。約於公元一四零五年,在外地弘法多年的大師回到此地,率眾在文薩寺舊址挖掘出被埋藏的法器經卷佛像等物,於公元一四零六年在附近的妥嘉山建立了吉祥曼日寺,曼日寺鼎盛時期僧眾達到了1000多人,信眾分布在四川、青海、西藏等地,並建有上、中、下、邊4個分寺及若干個閉關修煉中心,其中熱拉雍仲林寺作為曼日寺的分寺,後來也成為本教的重要寺院之一。

著名人物

創始人
辛饒彌沃(Shenrab Mivo)被認為曾是象雄的王子(另說是達瑟的王子,達瑟泛指西亞廣大地區),他在改革原始本教的基礎上創立雍仲本教。辛饒出生於沃摩隆仁(vol mo lung ring)。“沃摩隆仁”含意是沃摩地方的深谷,按照本教典籍《賽米》(gzer mig)中解釋:“沃是沒有輪迴;摩是如願以償;隆是辛饒的授記;仁是永恆的慈悲。關於沃摩隆仁的地理位置有三種說法:
敦巴幸繞彌沃佛敦巴幸繞彌沃佛
第一種:中國境內的岡底斯山(Kailas Range)及瑪旁雍錯湖(Lake Manasarovar)附近被認為是傳說中的沃摩隆仁;
第二種:沃摩隆仁是西亞地區達瑟(slag gzig)的某地名。
第三種:沃摩隆仁是傳說中的香巴拉剎土(Shambhala 又譯:香格里拉)。
良美大師
良美·西饒堅贊(mNyam med Shes rab rgyal mtshan) (譯為智慧法幢)公元1356生於藏東加絨地區墨爾多神山毗鄰和大渡河畔一個叫做“德覺”的村莊(今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金川縣觀音橋),良美大師是本教後弘期的一位重要的弘法高僧、吉祥曼日寺的創立者,被尊稱為雍仲本教第二祖師(第一祖師為辛饒彌沃如來),曼日曆代堪欽之首(堪欽譯為“大堪布",即住持)。在本教日益衰退的時代,良美大師的出現,重新點燃了雍仲本教弘揚教法的明燈。
年美.喜繞堅贊年美.喜繞堅贊
良美大師主要著作有:《庫藏注釋明燈》、《般若集注釋與剛要》、《菩提隱藏詳解與剛要》、《十地五道解說》、《密法廣論》、《俱舍論疏明燈》、《因明疏明燈》、《攝類學》、《律儀釋》、《戒律儀軌 珍珠梯》、《乘釋明燈》、《中觀二諦疏》、《中觀回諍論》、《明咒集寶積》、《密部釋論明燈》、《醫學儀軌與指導》、《忿怒明王現觀廣略》、《瓦塞現觀》、《金剛撅現觀以及分支》、《地道釋明火》、《上師讚頌集》、《驅暗明燈贊》、《四聖地贊 二資大海》、《真誠酬補 明淨河水》、《文靜雍仲大全之儀軌與指導》、《密咒匯集 吉祥寶石堆》、《護法神咒集》、《持慧集使用說明》、《金剛撅法舞》、《長壽火供修證》、《八大屍林的儀軌與指導、修證》、《瓦塞灌頂說明》、《格庫、枕巴、才旺三尊者灌頂修證傳承 珍珠串》等七大函上百部著作。

宗教文獻

象雄大藏經

2013年7月,在中國社科院中國社會文化發展研究中心的支持下,丁真俄色活佛開始自費組織人員整理、翻譯《象雄大藏經》。一個計畫用10年時間完成的《象雄大藏經》漢譯工程就此展開。
古象雄佛法大藏經漢譯工程在京啟動古象雄佛法大藏經漢譯工程在京啟動
據介紹,《象雄大藏經》內容原本篇幅浩大,歷經數千年歲月變遷,其中一些內容已軼失不存,現存178部,包括《律》74部,《經》70部,《續》26部,《庫》8部。

本教與藏醫

藏醫學很可能源自古象雄本教,據尼瑪丹增所撰《甘珠爾編目序言》:“《四部醫典》(又稱《醫方四續》即《本續》,《釋續》,《訣竅續》和《後續》)中祈請仙人之名及醫療咒語均原封不動地保持了象雄語。”另外,如針灸,一般認為,僅為漢族地區的中醫所獨有。可是,從敦煌出土的《藏醫針灸法殘卷》中,卻載有與中醫不同灸法的針灸內容,如腦穴學、主治適應症及手法等方面都有別於中醫的針灸術而獨具特色。《殘卷》的最末一段說:“以上械治文書連王庫中也沒有,是集一切療法之大成,加之吸收了象雄深奧的療法寫成。”可見象雄醫學早已揉合到藏醫學中,只不過由於年代久遠,又缺少翔實的史料不容易分辨罷了。藏醫在分析判斷某一病症在病理上的遠近諸種病因時,離不開卜算占卦,因此,在以五明學分類之醫方明時,這種卜算占卦之術便收類於醫方明之中。據本教典籍記載:辛饒彌沃在為恰辛祖菲列加等人開示恰辛乘本教之法時,亦將卦(mo)、占(pra)、禳(gto bcos)、星算(rtsis)和醫學(sman dpyad)合融在一起,也鑒於此理。據本教文獻載,辛饒的8個兒子中,有一兒子傑布赤西(dpyad bu khri shes)被認為是藏醫學的始祖。可惜象雄的醫典完整保存至今的只有本教《甘珠爾》中的《甘露寶藏四本目》,即《根本醫典藍本目》、《養生藥典白本目》、《療方花本目》、《治病黑本目》。此四本目乃本教《九部大經》中的《四個本目》。據考證,著名的藏醫典籍《四部醫典》亦根源於《療方五部大續》,由藏傳佛教寧瑪派大譯師貝若扎那譯自本教之醫典。至今藏語中的wa ru ra(橄欖)、sle tres(苦參)等藥名仍用象雄語詞。其他如卦、占、禳等方面的理論,後世著名的寧瑪派學者麥彭蔣揚嘉措曾進行過縝密的研究,並著有一本大部頭的論著——《象雄吉頭》(收入德格版《麥彭全集》中),這僅是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本教文化對佛教文化的影響和滲透。
美拉(本教藥師佛)美拉(本教藥師佛)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