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克(原河北省軍區副政治委員開國少將)

盧克(原河北省軍區副政治委員開國少將)

盧克(1912年-1994年2月27日),原名盧敬美,福建省永定縣金豐陳東鄉人。1929年加入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轉入中國共產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盧克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福建
  • 出生日期:1912年
  • 逝世日期:1994年2月27日
  • 職業:軍人
  • 信仰:馬克思主義
人物生平,獲得榮譽,人物事跡,

人物生平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十二軍第一00團連長。一九三0年底進入瑞金紅軍大學第三期學習。翌年編入紅九軍團,任連政治指導員、支部書記、團組織幹事、營教導員、團總支書記,游擊隊長兼政治委員。參加了中央蘇區五次反“圍剿”作戰和二萬五千里長征。參加了遵義戰役和強渡金沙江等戰鬥。到達陝北後,任紅三十二軍直屬隊協理員。一九三六年進入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學習。
抗日戰爭時期,任抗日軍政大學學員隊指導員,冀中軍區騎兵團政治委員,冀中第八軍分區地區隊隊長。一九四二年進入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二分校學習,畢業後任冀中軍區第十軍分區區隊長,冀中軍區政治部保衛部部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冀中軍區政治部軍法處處長,冀中軍區組織部部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河北省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長,河北省軍區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省軍區副政治委員。

獲得榮譽

1955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

人物事跡

從兒童團長到紅軍連長
轟轟烈烈的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後,張鼎丞、阮山、盧肇西等中共永定縣委和地方黨組織的領導人,深入溪南、湖雷、金豐等地農村,進行艱苦細緻的組織領導工作,積極發動農民民眾起來抗租、抗捐、抗稅、抗糧、抗債進而建立準備武裝暴動的組織“鐵血團”。駐守永定縣城的國民黨軍閥張貞部江湘營,對農民運動進行殘酷鎮壓。廣大民眾自動賣豬賣糧,捐款給“鐵血團”打制刀械,各鄉村的“鐵血團”利用夜間進行軍事訓練,積極準備武裝暴動。少年盧克感受到革命的風暴正蓄勢待發。
盧克---反“圍剿”作戰盧克---反“圍剿”作戰
1928年6月29日,福建規模最大、影響最深的永定暴動爆發。暴動民眾一度攻占永定縣城,但在國民黨部隊的瘋狂反撲下,只得撤回農村堅持游擊戰爭。由於敵強我弱,缺乏經驗,暴動武裝受到一些損失,武裝鬥爭轉入低潮。
1929年2月,紅四軍首次入閩,3月殲滅土著軍閥郭鳳鳴所部2000餘人,擊斃敵旅長郭鳳鳴,解放了長汀縣城。訊息傳開,金豐農民民眾立即開展打土豪分田地的鬥爭。同年5月,盧克在革命的召喚下,加入到革命的洪流,並被推舉為兒童團團長。
紅四軍三打龍巖期間,還乘勝攻占了永定縣城,將永定的革命烈火燃得更旺。盧克帶領兒童團員日夜站崗放哨,還經常進行操練,並積極參加燒田契毀債券等革命鬥爭,將土豪的浮財分發給貧苦民眾。
毛澤東、朱德的直接關懷和紅四軍的幫助下,閩西地方工農武裝迅猛發展。1929年10月,盧克毅然帶領20餘名兒童團員集體報名參加張鼎丞領導的紅軍游擊隊(後改編為紅四軍第四縱隊第七支隊)。紅軍首長看他機警而勇敢,就分配他做通訊員。盧克參加紅軍不久,即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福建省永定縣金砂鎮的永定暴動遺址福建省永定縣金砂鎮的永定暴動遺址
1930年1月,中共閩西特委組編了閩西紅軍第一、二、三、四、五團。同年4月,上述5個團合編為紅軍第十二軍。盧克被編入第一〇〇團,任班長。
紅十二軍甫一成立,就凱歌高奏。其中第一○○團轉戰於漳平、南靖、平和、龍溪、華封各縣,摧毀各區、鄉、村反動政權,消滅各區、鄉、村反動武裝,並發動閩南廣大民眾開展武裝鬥爭。1930年5月18日,紅十二軍在永定蘆下壩與反動民團激戰,擊斃及活捉敵團總各2人,共打死和俘虜團丁200多人,繳獲步槍、左輪槍、駁殼槍等各種槍100餘枝,令地方軍閥和民團聞風喪膽。
1930年6月,紅一軍團成立,下轄紅四軍、紅六軍、紅十二軍。紅十二軍由伍中豪任軍長,譚震林任政委。同年8月1日,紅十二軍代軍長羅炳輝(伍中豪因病留在長汀休養)率部進到南昌對岸的牛行車站,隔江向南昌鳴槍,以紀念南昌起義3周年。
1930年8月20日,紅一軍團在湘贛交界的文家市與國民黨第四路軍第三縱隊激戰3個小時,以傷亡700餘人的代價,擊斃敵第三縱隊司令戴斗垣以下1000餘人,俘敵1000餘人,繳獲長短槍1500餘枝,手提機關槍10枝,機關槍27挺,無線電台一部,取得了組建以來的第一次重大勝利文家市戰鬥後,紅一、三軍團在江西永和市勝利會師,組編為紅一方面軍。紅一方面軍成立後,發起長沙戰鬥,兩次總攻均未奏效,遂撤圍長沙,轉移到湘贛邊界株州、醴陵萍鄉攸縣地區,就地轉入休整、籌款和做民眾工作。
1930年10月4日,紅一軍團攻占贛西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吉安縣城,使贛西南蘇區的贛江以西和贛江以東地區聯成一片。7日,紅一方面軍總前委和贛西南特委在吉安召開慶祝勝利的民眾大會,宣布成立江西省蘇維埃政府,任命曾山為省蘇執行委員會主席。
1930年冬,蔣介石調集10萬兵力,對中央蘇區發起第一次大“圍剿”。龍岡一戰,紅一方面軍殲滅國民黨軍第十八師師部和2個旅近1萬人,活捉敵前敵總指揮張輝瓚,繳獲各種武器9000餘件,子彈100多萬發,電台一部。再戰東韶,紅一方面軍殲滅國民黨軍第五十師1個多旅3000餘人,繳獲長短槍2000餘枝,機關槍40餘挺,迫擊炮4門,子彈13萬餘發,電台1部。國民黨軍對紅一方面軍和中央蘇區的第一次大規模“圍剿”遂以慘敗告終。盧克參加了上述戰鬥,在戰鬥中表現勇敢,常冒著猛烈的炮火奮不顧身地衝鋒,或抱著犧牲之決心衝進敵陣與敵浴血拚殺,受到上級表揚,被提為排長。
盧克---閩西紅軍盧克---閩西紅軍
打破第一次大“圍剿”後,紅十二軍由寧都、古城、固村地區,向寧化發展,並恢復了瑞金、雩都蘇區。1931年3月,蔣介石調集20萬兵力,任命何應欽為總指揮,對中央蘇區發動第二次大“圍剿”。從5月16日起至31日止,紅一方面軍在半個月中,從贛江之濱一直打到閩西北山區,橫掃700餘里,連打5個大勝仗,共殲滅國民黨軍3萬餘人(其中俘虜1.1萬餘人),繳獲各種武器2萬餘件,痛快淋漓地打破了國民黨軍的第二次大“圍剿”。
僅隔1個月,蔣介石調集30萬大軍(內有其嫡系部隊5個師),親任“圍剿”軍總司令,並聘請英、日、德等國軍事顧問隨軍籌劃,對中央蘇區發動第三次大“圍剿”。
紅一方面軍在蓮塘初戰告捷,殲滅國民黨軍1個多營,擊斃敵旅長譚子鈞;再戰良村,又殲滅國民黨軍2個旅。良村戰鬥後,紅一方面軍又處於被國民黨軍8個師三面包圍的不利態勢中。紅一方面軍首長決定:以紅十二軍(欠第三十五師)向樂安方向佯動,將敵軍主力向東北方向牽引;方面軍主力立即秘密西返興國縣境內繼續隱蔽休整,待機殲敵。1931年8月17日晨,紅一方面軍主力進至興國東北的白石周邊地區隱蔽休整。紅十二軍主力由君埠附近的麻斜、古教等地出發,揚旗鳴號,大張聲勢地向東北方向進軍,盧克所在的第一○○團還進占樂安縣城2天。蔣介石、何應欽誤把紅十二軍當作紅一方面軍主力,乃調整部署,以重兵尾追紅十二軍。紅十二軍在地方武裝的配合下,故意採取走走停停的辦法,同國民黨軍保持不即不離的距離,緊緊地牽著敵軍的鼻子。紅十二軍利用自己輕裝靈便的長處和敵軍裝備笨重不靈的弱點,專走崎嶇難行的山路,忽東忽西,把敵軍拖得極為疲憊。就這樣,紅十二軍將國民黨軍部分主力拖了近半個月,出色地完成了掩護紅一方面軍主力西移和休整的任務。至9月上旬,國民黨軍在中央蘇區的崇山峻岭中來回奔波了2個多月,肥的拖瘦,瘦的拖死,處於油鹽告絕、糧食困難、人困馬乏的境地。紅軍經過休整,士氣旺盛,接連發起老營盤戰鬥、高興圩戰鬥、方石嶺戰鬥,打破了國民黨軍的第三次大“圍剿”。
第一次大“圍剿”第一次大“圍剿”
盧克中央蘇區第三次反“圍剿”
第三次反“圍剿”,紅一方面軍連同地方武裝共殲滅國民黨軍17個團計3萬餘人(其中俘敵1.8萬餘人),繳獲長短槍1.5萬餘枝,機關槍175挺,迫擊炮55門,各種子彈250餘萬發,電台6部,騾馬約500匹。盧克參加了第二、三次反“圍剿”作戰。 第三次反“圍剿”作戰結束後,紅一方面軍總前委將紅十二軍之紅三十四師和紅三十五師編入紅四軍,重新組編了紅十二軍(其調出部份由紅新十二軍即閩西紅十二軍編入補充)。盧克作為戰鬥骨幹,留在紅十二軍紅三十四師第一○○團。1931年11月至12月間,紅十二軍掃清了閩西各縣的地主武裝,還殲滅國民黨福建省防軍第二混成旅盧新銘部1個團,解放了連城縣城和長汀、連城、寧化交界的廣大地區,打通了閩西與寧化、清流、歸化、建寧等蘇維埃區域的聯繫。翌年2月下旬,紅十二軍連克武平、上杭兩座縣城,周恩來特地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機關報《紅色中華》第12期發表題為《紅軍十二軍占領杭武的意義》的社論。
中央蘇區第三次反“圍剿”中央蘇區第三次反“圍剿”
1932年4月至5日間,為配合東路軍東征漳州,紅十二軍攻占永定縣城和坎市、龍潭等地,開闢了永(定)、(平)和、(大)埔邊的大片新區域,接著又解放了漳平縣城,鉗制了粵敵。紅軍排長盧克參加了上述戰鬥,進一步受到戰火的洗禮。1932年5月,盧克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由排長升為連長。
浴血鏖戰 抵達陝北
1931年11月25日,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由閩西紅軍學校、紅一軍團隨營學校、紅三軍團隨營學校合併而成),在瑞金正式成立。1932年底,盧克進入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第三期學習。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既是教育單位,又是中革軍委和紅一方面軍的總預備隊,隨時準備參加反“圍剿”作戰。在軍校學習期間,盧克從政治理論到參戰實踐,得到了較好的鍛鍊,增強了組織指揮的能力,政治素質和軍事素質有了顯著的提高。
1933年10月28日,紅七、九軍團正式成立,從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畢業不久的盧克,被分配到紅九軍團任連指導員兼連黨支部書記。在第五次反“圍剿”期間,他在紅九軍團歷任團組織幹事、營教導員、團總支書記、游擊支隊支隊長兼政委。紅九軍團剛成立,就參加了雲蓋山、大雄關戰鬥,協同紅一軍團作戰。戰鬥中,盧克率著連隊從神崗正面出擊,掩護主力進攻。國民黨軍在強大炮火的掩護下,以優勢兵力輪番猛攻紅一軍團奪占的木魚嵊高地。廣大紅軍將士奮起反擊,予國民黨軍以較大殺傷。因敵強我弱,態勢不利,紅一、九軍團撤出戰鬥。大雄關戰鬥,是紅一軍團自第五次反“圍剿”以來打得最艱苦的一仗(內有2個師長負傷和1個師政委犧牲),紅九軍團在此戰中經歷了大戰惡戰的錘鍊,亦有一定的傷亡。大雄關戰鬥後,盧克又相繼參加了樟村、橫村戰鬥,這仗又是一場惡仗。紅軍指戰員冒著密集的炮火,不怕犧牲,前赴後繼,英勇作戰,但由於敵我兵力懸殊,只得棄守樟村、橫村。雞公山惡戰,紅九軍團兵員消耗很大。戰鬥中,盧克指揮所部以手榴彈消滅了衝到陣地前沿的敵人,彈藥告罄後,他率領全營指戰員一次次躍出陣地,用馬刀和刺刀同蜂擁而上的敵人拼殺。中革軍委原定紅九軍團在五通橋地區,突擊由樟村、橫村地區向南豐縣城築壘推進之敵,雞公山一戰,紅九軍團元氣大傷,但在“左”傾路線的高壓指揮下,仍與步步推進之敵頻頻苦戰。在隨後進行的三溪圩、三坑戰鬥中,紅一方面軍傷亡2267人,又被迫撤出戰鬥。
盧克率部參加了廣昌血戰和建寧保衛戰盧克率部參加了廣昌血戰和建寧保衛戰
蔣介石在南豐、泰寧地區作戰獲勝後,指揮國民黨軍向廣昌建寧發動進攻。博古、李德命令紅九軍團在廣昌一帶構築防禦工事,又抽調紅一、三軍團和紅五軍團紅十三師及紅二十三師,採取集中對集中、堡壘對堡壘、陣地對陣地的所謂“正規戰爭”,與國民黨重兵在廣昌決戰。廣昌保衛戰,是典型的陣地戰、消耗戰。紅軍殲敵2626人,自身卻傷亡5093人。廣昌失守後,博古、李德命令紅一、九軍團繼續採用堡壘對堡壘和“短促突擊”的戰法,保衛建寧。結果,紅軍在付出較大傷亡後,主動棄守建寧,以避免更大的損失。
盧克率部參加了廣昌血戰和建寧保衛戰。國民黨軍占領廣昌、建寧後,向中央蘇區腹地發動全面進攻。博古、李德實行“六路分兵”、“全線抵禦”。其中,紅一、九軍團和紅二十四師負責抗擊向長汀推進之敵。國民黨東路軍李延年第四縱隊等部,由連城出發,向長汀推進,企圖先占領長汀,爾後會同北路軍、南路軍總攻瑞金。紅一、九軍團和紅二十四師按照中革軍委主席朱德的指示,在林彪聶榮臻統一指揮下,採取“誘敵深入”方針,在溫坊(今文坊)地區求殲該敵,以阻止其推進。溫坊位於連城以南白衣洋嶺山麓,是國民黨軍李延年等部由朋口進占長汀的必經之地,距朋口10公里,沿途都是谷地,兩側高山連綿,村落附近較平坦,南北又系山地,可以隱蔽大部隊。
突破敵第四道防線湘江突破敵第四道防線湘江
盧克率部參加了溫坊戰鬥。此戰,紅二十四師負責誘敵,國民黨軍李延年部第三師第八旅旅長許永相率所部3個團貪功冒進,孤軍深入溫坊。林彪、聶榮臻抓住戰機,令紅二十四師隱蔽迂迴至洋坊尾、馬古頭之間,切斷許永相旅的歸路,並由西北向東南攻擊敵之右翼;紅九軍團輕裝前進,經大坪壩、白奄子、吳家坊,向曹坊攻擊前進,確保紅二十四師左翼安全,並協助紅二十四師進行突擊;紅一軍團以1個團向八前亭、王沙坑、洋貝攻擊前進,切斷曹坊、溫坊之間敵人的聯繫,保障紅二十四師右翼安全;紅一軍團主力由西、南兩面向東、北方向突擊進占溫坊之敵。1934年8月31日夜21時許,紅軍以秘密、迅速的動作,包圍許永相旅,發起猛烈突然的進攻。翌日拂曉,許永相旅覆滅,僅旅長許永相帶著極少數人漏網。國民黨軍東路軍總指揮蔣鼎文下令所部由朋口向溫坊反撲,進占溫坊,紅軍乘敵立足未穩,集中兵力殲滅國民黨軍第九師第五十團一部。
溫坊戰鬥,紅軍以傷亡700人的代價,斃傷敵2000餘人,俘敵2400餘人,取得第五次反“圍剿”以來罕有的勝利。蔣介石接到溫坊戰鬥的戰報後,槍斃了旅長許永相,並將第三師中將師長李玉堂降為上校團長。 溫坊戰鬥的局部勝利,改變不了紅軍整體被動的局面。1934年9月26日,國民黨軍向中央蘇區腹地發起總攻。紅九軍團奉命堅守連城、長汀交界處的松毛嶺,阻擊李延年縱隊。盧克率部參加了松毛嶺保衛戰。10餘萬國民黨軍在36架德國造“黑寡婦”戰鬥機的配合下,不分晝夜地強攻松毛嶺,人數不足1萬的紅九軍團在地方軍民的配合下,與敵進行殊死的戰鬥,在10餘天裡斃傷敵1萬餘人,自身也付出傷亡過半的代價。10月7日,中共中央和中革軍委命令紅二十四師接替紅九軍團堅守松毛嶺。在紅二十四師的掩護下,紅九軍團陸續退出松毛嶺陣地,集結於長汀南山鄉中復村,踏上悲壯的長征之旅。
中央紅軍長征勝利到達陝北吳起鎮中央紅軍長征勝利到達陝北吳起鎮
長征之初,紅軍中瀰漫著悵惘、焦躁、不滿的情緒,盧克全力做好所部指戰員的思想工作,穩定了指戰員的情緒。中央紅軍順利地突破敵三道防線,在突破敵第四道防線湘江時,卻遇到重大損失,總人數由長征之初的8.6萬人銳減至過湘江後的3萬餘人。盧克率部參加了湘江血戰。渡過湘江後,他及時加強部隊思想工作,堅定所部指戰員的革命必勝信心,藉以鼓舞受創的士氣,避免軍心渙散。1934年12月18日的黎平會議上,毛澤東力主放棄同紅二、六軍團會合的原定計畫,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前進,獲得與會多數人員的通過。黎平會議後,中央紅軍西入貴州,突破天險烏江,紅一、九軍團由回龍場渡口渡過貴州最大的河流烏江。中央紅軍渡過烏江後,於1935年1月7日凌晨智取遵義。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在遵義舉行。
遵義會議後,中共中央成立了由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組成的“三人軍事小組”,全權負責軍事。中央紅軍四渡赤水,矯若游龍。二渡赤水期間的遵義戰役,是中央紅軍長征以來的第一個大捷,極大地鼓舞了全軍的士氣。此役,中央紅軍在5天之內,取桐梓、占婁山關、再奪遵義城,共殲滅和擊潰國民黨軍2個師又8個團,斃傷敵2400餘人,俘敵3000餘人,繳獲大批軍用物資。盧克參加了遵義戰役,率部與兄弟部隊協力遲滯川敵於桐梓西北地區,掩護紅軍主力攻占自古兵家必爭之地婁山關
1935年4月,中央紅軍乘虛進軍雲南,巧渡金沙江。期間,紅九軍團奉命由水城向滇東北的宣威地區發展,於4月28日占領宣威縣城,吸引追敵向北,從而配合了中央紅軍主力巧渡金沙江。5月9日,2萬多紅軍將士在皎平渡全部渡過金沙江,到達會理地區。單獨行動的紅九軍團,完成牽制任務後,在會澤以西的樹節、鹽井坪地區渡過金沙江,並沿金沙江西岸布防,阻止敵人渡江,掩護紅軍主力集結會理地區休整。中央紅軍巧渡金沙江,從而跳出了數十萬敵軍圍追堵截的圈子。隨後,中央紅軍正確執行民族政策,順利通過彝族區;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越海拔4000多米的大雪山夾金山。1935年6月12日,中央紅軍與紅四方面軍在四川懋功勝利會師6月26日,中共中央在懋功以北的兩河口舉行政治局擴大會議,決定紅一、四方面軍共同北上,在川陝甘創建革命根據地。1935年7月21日,中革軍委決定將紅一、三、五、九軍團依次改為紅一、三、五、三十二軍。紅三十二軍由羅炳輝任軍長,何長工任政委。
冀中抗日根據地冀中抗日根據地
張國燾個人政治野心膨脹,一意孤行堅持南下的錯誤主張,並電令紅四方面軍總政委陳昌浩“南下,徹底開展黨內鬥爭”,陰謀危害黨中央。黨中央接到葉劍英的報告後,當機立斷,率紅一軍、紅三軍和軍委縱隊迅速脫離險境,先行北上,突破天險臘子口,於1935年10月抵達陝北吳起鎮,勝利結束歷時1年,縱橫11省的二萬五千里長征。
張國燾公然另立“中央”,率紅四方面軍並裹挾紅五軍和紅三十二軍南下,重新倒回茫茫草地,再折回馬塘、松崗、黨壩一帶。茫茫草地,連綿數百公里,忽而迷霧重重,忽而風雨交加,忽而驕陽似火,忽而漫天飛雪,氣候條件異常惡劣。草叢下河溝交錯,泥濘不堪,淤潭遍布,無路可循,更無人煙,水質惡劣。草地吞噬了不少紅軍指戰員的寶貴生命。盧克以藐視一切困難的大無畏氣概,頂風雨,戰嚴寒,踏泥沼,啃草根,嚼樹皮,忍飢耐渴,戰勝難以想像的困難,再次穿越了茫茫大草地。
南下期間,盧克參加了綏(靖)崇(化)丹(巴)懋(功)戰役和天(全)蘆(山)名(山)雅(安)邛(崍)大(邑)戰役。1935年11月進行的百丈惡戰,標誌著張國燾南下主張的徹底失敗。此戰過後,紅四方面軍由南下開始時的8萬多人,銳減到(連同紅五軍、紅三十二軍算在內)4萬餘人。1936年6月,紅二、四方面軍在甘孜會師。翌月,在黨中央挽救下,在朱德、劉伯承、賀龍、任弼時等人的鬥爭和紅四方面軍廣大指戰員的強烈呼籲下,張國燾被迫同意與紅二方面軍一起繼續北上。盧克以頑強的意志和堅定的信念,第三次穿越茫茫草地。1936年10月,紅一、二、四方面軍三大主力紅軍在甘肅會寧勝利會師。盧克到達陝北後,任紅三十二軍直屬隊政治協理員。1936年底,他被選送進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學習。1936年底,為適應全民族抗戰局面即將到來的新形勢,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將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從保全(今志丹縣)移至延安,並將校名改為“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簡稱抗大)。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中華民族進入全面抗戰時期。盧克於抗大畢業後,留校任抗大學員隊指導員。從1937年8月起到1939年12月止,盧克在抗大工作了兩年多時間,為培養抗日軍政人才作出了貢獻。
盧克率部參加了正太路破襲戰盧克率部參加了正太路破襲戰
馳騁冀中 浴血建功 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國共產黨創建了冀中抗日根據地。冀中抗日根據地,西起平漢路,東至津浦路,北臨平津路,南越滄石路,毗鄰冀南,面積約18萬平方公里,下轄50多個縣,總人口1000多萬。冀中抗日根據地是平原地區,道路四通八達,便於日軍機械化部隊運動,冀中軍民打破了日軍的多次進攻,鞏固了抗日根據地。冀中抗日根據地,是中國共產黨創建的抗戰堡壘。1938年11月至1939年1月,日軍對冀中抗日根據地連續發動兩次大“掃蕩”,占領了大部分縣城。為支持冀中抗日,賀龍率八路軍一二○師主力從晉西北挺進冀中,在齊會戰鬥中擊斃日軍700餘人,取得平原殲滅戰的重大勝利。1939年8月,國民黨頑固派在山西大肆搞反共“摩擦”,賀龍率一二○師主力離開冀中開赴北嶽區。
為堅持冀中平原抗戰,王平、曠伏兆、孟慶山等軍政幹部被陸續派到冀中。1939年12月,盧克經千里跋涉,穿越日偽一道又一道封鎖線,到達冀中,任冀中軍區騎兵團政委。針對國民黨頑固派猖狂的反共軍事行動,中共中央提出旨在挽救抗戰危局的三大政治口號:“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制定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自衛原則,確立了“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和“有理、有利、有節”的鬥爭策略。盧克率騎兵團開展反摩擦鬥爭,為保衛和鞏固冀中抗日根據地作出了貢獻。
盧克盧克
1940年8月,八路軍發起“百團大戰”。盧克率部參加了正太路破襲戰。淶(源)靈(丘)戰役期間,冀中軍區為配合淶靈戰役,組織了任(邱)河(澗)大(城)肅(寧)戰役。盧克率部參加了任河大肅戰役,率騎兵團在冀中平原上反覆快速出擊,打擊日偽部隊,拔除日偽據點。在“百團大戰”處於尾聲時,冀中軍區各部展開以破壞石(家莊)德(縣)路為主,並遍及全冀中的交通破擊戰,先後攻克日偽據點17座。1941年3月,盧克轉任冀中軍區第八軍分區地區隊隊長。從1941年3月起,日軍對冀中抗日根據地展開了全面的“蠶食”,截至該年年底,日軍在冀中的據點和碉堡,由1940年的534個增至1026個,公路由3275里增至4285里,封鎖溝、牆由1551里增至3538里。1942年春,日軍變本加厲地“蠶食”冀中,增建據點和碉堡136個,增修公路500公里,基本上完成了對冀中的全面分割,並切斷了冀中與北嶽、平西、冀東各區的聯繫,在冀中形成碉堡星羅棋布,公路密如蛛網、溝牆縱橫交錯的局面。為配合“蠶食”,日偽軍對冀中進行頻頻“掃蕩”。盧克率部開展游擊戰,以地雷戰、地道戰、麻雀戰等有效戰術打擊敵人。為徹底摧毀冀中抗日根據地,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岡村寧次凋集第四十一師團、一一○師團、二十六師團和第七、九獨立混成旅團各一部,還調集各地偽軍,總計5萬多人,出動汽車800多輛,並以坦克、飛機配合,親自披掛上陣,於1942年5月1日對冀中進行空前殘酷的所謂“剿滅”作戰。
日軍採用“縱橫張網,對角清剿,反覆合擊”的戰法和“三光”政策,對冀中進行“拉網大掃蕩”。冀中抗日軍民展開英勇的反“掃蕩”鬥爭,在兩個多月中,與敵作戰272次,斃傷日軍11000餘人。在日偽軍的層層包圍和連續合擊下,冀中軍區減員16800餘人(接近總兵力的一半)。冀中根據地被日偽軍分割為2670小塊,每一小塊都處在敵人的嚴密封鎖和控制之下,八路軍大部隊不僅活動困難,且隨時會受到敵人的圍攻。鑒於此,冀中軍區主力部隊陸續突過平漢路轉移到北嶽、太行和冀南地區,冀中只留下一部分基幹團,和地方武裝一起堅持游擊戰爭。主力部隊突圍後,冀中根據地變成了游擊根據地、游擊區或敵占區,盧克奉命率部留在冀中堅持抗日鬥爭。有一次,日軍包圍了他所率的一小股人馬。他英勇突圍,剛跳出敵人的包圍圈,又孤身一人與敵遭遇。在密集的彈雨中,他不幸受傷,血流如注,他趕緊用一塊銀元堵住流血的傷口,邊跑邊開槍還擊緊追不捨的敵人。跑著,跑著,一條小河擋住他的去路,他果斷跳入河中,擺脫了追敵。
盧克脫險後在一革命民眾家裡秘密養傷。傷愈後,他千方百計想與上級聯繫,但都沒聯繫上。敵人到處捕捉八路軍留在冀中的幹部、黨員和革命民眾,搜查武器,搶掠物資,瘋狂破壞我地方黨政民眾組織,挨村“掃蕩”,不斷四出奔襲合擊。在局勢嚴峻、危機四伏的日子裡,盧克把幾名被打散的戰士組成一個新的戰鬥集體。不管環境多么險惡,條件多么惡劣,盧克以堅定的革命意志,堅持敵後游擊戰爭,一邊發動民眾堅持抗戰,秘密恢復黨的組織,一邊宣傳黨的抗日政策,懲辦罪大惡極的漢奸,並尋機消滅小股日偽武裝。
1942年秋,盧克終於與上級取得了聯繫。同年11月,他奉命進入抗大第二分校學習。1944年4月,盧克從抗大第二分校畢業後,任冀中軍區第十軍分區地區隊隊長,後改任冀中軍區政治部保衛部部長。1944年春,冀中軍區部隊在地方武裝和民兵配合下,攻克日偽據點、碉堡500餘處。在同年5、6月間進行的麥收保衛戰中,冀中軍區部隊攻入任邱、河澗等縣城,摧毀日偽據點20餘處,殲滅日偽軍2000餘人。盧克參加了冀中軍區1944年春季攻勢和夏季攻勢。1944年秋天,形勢更加有利於抗日軍民。1944年,冀中軍區司令員楊成武指揮冀中抗日軍民向日偽部隊展開反攻,解放了肅寧縣全境,並先後攻入武強、深澤獻縣等縣城,不但使冀中抗日根據地恢復到1940年秋季的區域,還開闢了(天)津南、藁城和無極、青縣地區,並以一部主力挺進北寧鐵路以北青雲地區。盧克參加了冀中軍區1944年的秋季攻勢作戰。
在1945年春季反攻作戰中,冀中軍區發起任(邱)河(澗)戰役,先後收復辛中驛、任邱縣城、河澗縣城。5月下旬,冀中軍區又發起文(安)新(鎮)戰役和饒(陽)安(平)戰役,先後收復文安、饒陽、安平、武強等縣城。盧克參加了任河戰役、安新戰役、饒安戰役。
1945年6月8日,冀中軍區部隊發起子牙河戰役,攻克塔里鎮、子牙鎮等日偽據點;7月12日,又發起大清河北戰役,全殲勝芳、信安等日偽據點的守軍,並拔除天津西南獨流鎮等地的日偽據點。盧克參加了子牙河戰役、大清河北戰役。
盧克朱德向各解放區所有武裝部隊發布全面大反攻命令
1945年8月10日,朱德向各解放區所有武裝部隊發布全面大反攻命令。冀中軍區以3個軍分區部隊向天津、塘沽附近進攻;同時以2個軍分區部隊在冀晉軍區3個團的配合下,向平漢鐵路北平至石家莊段及其兩側地區進攻。8月15日中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冀中軍區各部收繳被圍日偽軍的武裝,並將拒絕投降的日偽部隊加以消滅。
楊成武指揮冀中軍區主力部隊進軍天津,駐守天津的日軍奉蔣介石之命“維持秩序”,在天津的偽軍部隊搖身一變成為“國軍”,國民黨軍又憑藉美軍飛機、軍艦的幫助,緊急空運和海運到天津。鑒於此,冀中軍區主力部隊撤圍天津,轉而攻殲其他地區的日偽軍。
烈火真金 鑄就將軍本色
抗日戰爭勝利後,內戰陰雲密布。在國共談判期間,局部內戰不斷。1945年10月中旬,國民黨第十一戰區的第四十、第三十、新編第八軍共7個師45000餘人自新鄉開撥,急急北進,侵占平漢路兩側的解放區,欲伸足東北地區。為打退國民黨軍的進攻,中共中央軍委指示晉冀魯豫軍區“阻礙和遲滯頑軍北進是當前嚴重的戰略任務。”劉伯承、鄧小平指揮晉冀魯豫軍區主力發起邯鄲戰役,斃傷國民黨軍3000餘人,俘國民黨第十一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四十軍軍長馬法五以下23000餘人,並爭取新編第八軍軍長高樹勛率部10000餘人戰場起義。邯鄲戰役的勝利,對阻止和遲滯國民黨軍北進,為中共中央鞏固華北、發展東北戰略的實施,起了重大作用。為配合邯鄲戰役,楊成武率冀中軍區部隊對冀中域內鐵路特別是平漢路作徹底破擊,盧克參加了鐵路破擊戰。
1946年6月26日,國民黨挑起全面內戰。同年9月,國民黨軍在攻占集寧、承德和冀東各縣城後,以重兵進攻晉察冀軍區首府張家口。中共晉察冀中央局和晉察冀軍區遵照中央軍委指示,決定由蕭克、羅瑞卿指揮晉察冀野戰軍主力在平綏線東段打擊由北平向張家口進攻之敵;由楊成武率6個旅,在冀晉、冀察、冀中軍區部隊配合下,於平漢線保定以北地區發動攻勢,分散國民黨軍的兵力,掩護平綏線晉察冀野戰軍主力進行張家口保衛戰。盧克參加了平漢線北段的作戰,與戰友們一起攻占4座縣城,控制了120公里鐵路,殲滅國民黨軍8000餘人。
國民黨第十二戰區趁張家口西北方向解放軍兵力空虛之機,集中2萬多兵力,於10月7日由集寧向張家口西北迂迴急進,8日襲占張北,10日攻占狼窩溝。晉察冀解放軍處於國民黨兩面夾擊之勢,乃果斷棄守張家口。張家口失守後,晉察冀中央局在淶源召開擴大會議,以總結經驗,樹立信心,鼓舞鬥志。這時,國民黨軍重新占領了平漢鐵路北段,又占領察哈爾南部地區,企圖深入晉察冀解放區腹地,占領要點,封鎖關隘,把解放軍主力困在山區加以圍殲。1946年11月至次年1月,晉察冀野戰軍連續發起易(縣)淶(水)、滿城、保(定)南戰役,共殲敵16000多人,使冀晉、冀中解放區連成一片。
晉察冀軍區根據中央軍委的指示,採取“大踏步進退,完全主動的作戰方針”,注重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不拘一城一地的得失,於1947年4月發起正(定)太(原)戰役。
盧克參加了正太戰役。在冀中、冀晉街道等軍區部隊的配合下,晉察冀野戰軍攻克正定、欒城,並肅清石家莊外圍國民黨軍據點90餘處,破襲石太路石家莊至獲鹿段,殲滅國民黨軍1萬餘人,接著又沿正太路西進,攻占井陘娘子關等地,進逼陽泉。5月4日,從陽泉突圍西撤的國民黨軍被殲滅。正太戰役,解放軍殲滅國民黨軍35000餘人,使晉察冀和晉冀魯豫兩解放區聯成一片。1947年4月,盧克調任冀中軍區軍法處處長。嚴格的紀律是勝利的保證。軍法處處長盧克在冀中軍區黨委的領導下,開展紀律教育工作。在作戰中強調堅決執行命令,堅忍頑強,不怕犧牲,能攻善守,令行禁止;在軍隊內部,強調官兵之間,友鄰部隊之間,協同作戰,相互救援;在軍民之間,要求軍民親如一家,不得損害民眾利益。1947年10月1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下發《關於重新頒布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訓令》,與此同時,中央軍委發表《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強調加強紀律的重要性,明確指出:“必須提高紀律性,堅決執行命令,執行政策,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軍民一致,軍政一致,官兵一致,全軍一致,不允許任何破壞紀律的現象存在。”“訓會”和“宣言”的嚴格執行,使冀中軍區部隊官兵關係、軍民關係更加密切,戰鬥作風更為勇敢、頑強,成了一支紀律嚴明、能攻善守的部隊。
1947年9月間的清風店戰役,解放軍殲滅國民黨第三軍軍部及其下轄部隊1個師又1個團,開創了晉察冀軍區殲滅戰的新紀錄,對扭轉華北戰局起了重要作用。盧克所在的冀中軍區部隊參加清風店戰役,其中,冀中軍區獨立第八旅在民兵的配合下,英勇頑強地抗擊兵力與武器都占絕對優勢的國民黨軍第三軍,阻擊遲滯其北上,為殲滅該部國民黨軍贏得了寶貴的時機;冀中軍區獨立第七旅和另3個旅協同作戰,以寸土必爭之決心,連續苦戰兩天兩夜,遲滯國民黨援軍從徐水南下,從而保障了清風店殲滅戰的勝利。
清風店大捷後,晉察冀軍區又組織了石家莊戰役。石家莊工事堅固,國民黨方面宣稱:“憑石家莊的工事,國軍可坐守三年。”解放軍僅用6天時間就攻克石家莊,被朱德總司令譽為“奪取大城市之創例。”盧克參加了石家莊戰役,他所在的部隊在戰役中擔任助攻任務。
在清風店戰役、石家莊戰役前後,在冀中軍區黨委的領導下,盧克等軍法處人員著重查糾下列違紀問題:執行命令不堅決;擅自變更作戰部署;對敵情、戰況、物資消耗報告不實;請假逾期不歸隊;繳獲物資不歸公;侵害民眾利益;浪費民力。軍法處的卓越工作,為戰役的勝利起到積極作用。1948年5月9日,中共中央決定晉察冀和晉冀魯豫兩大解放區合併成為華北解放區,任命聶榮臻為華北軍區司令員。華北軍區下轄冀中等6個二級軍區和野戰軍第一、第二、第三兵團。
同年8月,盧克調任冀中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長遼瀋戰役期間,華北解放軍第一兵團圍攻太原,第二兵團和第三兵團為牽制傅作義部隊而出擊察綏。蔣介石和傅作義認為機會難得,乃制訂了閃擊石家莊和西柏坡的計畫,想偷襲搗毀中共中央和華北領導機關。傅作義秘密調用第九十四軍、新編騎兵第四師等為先鋒,以第三十五軍、第十六軍、 第九十二軍的3個師為後續部隊,配屬汽車500輛,裝載大量炸藥,由涿縣等地經保定南下。軍情緊迫,形勢異常嚴峻。盧克所在的冀中軍區緊急行動起來,將部隊配置於鐵路、公路兩側,作了大縱深的節節抵抗準備,各級指戰員紛紛表示決心:不惜犧牲之代價,堅決捍衛黨中央。冀晉軍區也做好了迎擊進犯之國民黨軍的準備。在部署冀中、冀晉軍區作戰的同時,周恩來急令在平綏路東段作戰的第二兵團第三縱隊鄭維山、王宗槐部,兼程南下,在保定經南平漢路兩側進行截擊。
新華社連續報導國民黨軍偷襲石家莊和西柏坡的計畫,冀中、冀晉軍民嚴陣以待,同仇敵愾。傅作義的先頭部隊剛出保定南,就遭到有力的阻擊,被阻滯於唐河北岸。鄭維山、王宗槐率部回援,傅作義的先頭部隊見偷襲難以奏效,就急忙撤回保定。這樣,蔣介石、傅作義精心制訂的閃擊計畫宣告破產。
1949年8月,盧克任河北省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部長。同年10月1日,在冀中戰場浴血奮戰多年的盧克迎來了新中國的誕生。
整頓秩序 卓有成效
1951年6月,盧克升任河北省軍區政治部副主任,翌年6月又提升為政治部主任。從1959年1月起,任河北省軍區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戎馬征戰生涯,極大地損害了盧克的健康。1966年,經組織批准,盧克辦理了病休手續。盧克辦理病休手續不久,“文化大革命”爆發,全國陷入大“動亂”之中。為穩定局勢,1967年1月23日,根據毛澤東的意見,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中央文革小組發出《關於人民解放軍堅決支持革命左派民眾的決定》,命令人民解放軍執行“三支兩軍”(即支左、支工、支農和軍管、軍訓)任務。盧克帶病參加了河北省軍區的“三支兩軍”工作,為穩定河北的局勢盡心盡力。
鑒於各派“造反組織”反覆奪權和難以掌權的混亂狀況,毛澤東和黨中央決定,在各省、市、自治區革命委員會中,除有“革命民眾代表”外,還必須有軍隊代表和革命幹部代表參加,即“三結合”。1968年,盧克參加組建河北省革命委員會並被選為委員,出任省革委會保衛組組長,全面負責公、檢、法工作。
盧克對黨和人民忠心耿耿,為了減輕“文革”動亂對河北造成的損失,盧克帶病堅持工作,心力交瘁。1972年,經組織批准,盧克離職休養(1985年2月,盧克的離休待遇被提高為副兵團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