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貞(國民革命軍陸軍上將)

張貞(國民革命軍陸軍上將)

張貞(1884—1963),字乾之。陸軍上將。曾任方聲濤的福建靖國軍營長、旅長、福建自治軍前敵司令。北伐時任國民革命軍獨立第四師師長。張部被先後改稱陸軍暫編第一師、新編第一師和第四十九師,均由張貞任師長。人稱其為“閩南王”。張貞還擔任過福建“剿匪”司令,並多次參加“圍剿”閩西蘇區和紅軍的戰爭。抗戰期間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風紀視察團第四團上將主任委員。1949年攜家眷去了台灣,曾任“戰略顧問委員會”委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貞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福建詔安四都東嶠村
  • 出生日期:1884年1月12日
  • 逝世日期:1963年12年19日
  • 職業:軍人
  • 畢業院校:保定陸軍軍官學校
投身軍旅,鎮壓革命,下野之後,

投身軍旅

張貞,1884年1月12日出生於福建詔安四都東嶠村;少年時就讀漳州府中學堂。辛亥革命後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二期炮兵科學習。1917年,張貞畢業之後,隨同幾個閩籍保定同期同學一道去廣州投效方聲濤,開始了他的軍界生涯。張貞到廣東不久,方聲濤率靖國軍從潮汕向福建擴展。入閩之初,方利用張貞在福建的社會關係,派張聯絡、組編閩南一帶的民軍,組織福建靖國軍,使之成為方入閩後的一個支柱。張貞也因此地位迅速上升,先後任福建靖國軍第四旅工兵營長旅長
張貞
1922年,張貞和福建各地民軍代表聚集上海,擬請方聲濤出面聯合各股民軍,組織福建自治軍,以“閩人治閩”為號召,驅逐北洋軍閥李厚基。福建自治軍的旗幟揭起後,張貞任自治軍前敵司令。他到處委派民軍頭目為支隊司令,大肆擴編部隊,但實際上多是有官無兵或有兵無槍,官多於兵,兵多於槍,因而張貞也被稱為“皮包司令”。
1922年10月,孫中山為討伐陳炯明叛軍,將在福建的許崇智部隊改編為東路討賊軍。許崇智率師回粵時,福建各路自治軍編入東路討賊軍序列,張貞擔任前敵司令。1923年2月,孫中山由上海返回廣州,第三次在廣州建立政權,重建大元帥府,再任陸海軍大元帥,張貞被任命為大元帥府副官長。
1925年8月,廣州國民政府將廣東各種地方軍統一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時張部駐廣東東莞、石龍,旋又改編為獨立團,由張貞充任團長
1926年,廣東國民政府揮師北伐時,張貞獨立團駐防閩粵邊境,團部在汕頭,部隊分布在澄海、黃岡、詔安一帶。張貞在“為了北伐軍入閩時,能為福建省培養一批地方軍事幹部”的幌子下,在詔安縣舉辦“福建陸軍幹部學校”,自己兼任校長。

鎮壓革命

1927年10月,張貞的獨立團編為國民革命軍獨立第四師,12月9日張貞部進駐福州。隨後何應欽也於12月18日到達福州,並著手組織福建政務委員會,張貞被任為委員。何應欽離開福建時,臨行任命張貞為福州衛戍司令。獨立第四師先後奉令移駐杭州筧橋、上海浦東,再調南京,張貞還當上了首都衛戍司令。
張貞率部回駐漳州。在駐漳的幾年間,閩西南的漳州、泉州、永春等地方的政治、軍事、財政都為張所控制,形成盤踞局面,儼然獨立王國。
在張貞率部入粵東參加軍閥戰爭之前,1929年3月,紅四軍首次入閩,在長汀消滅了土著軍閥郭鳳鳴。正當張貞的部隊在潮、汕討桂戰爭中失利時,紅四軍再次入閩,進襲龍巖,殲滅了留守在龍巖的陳國輝部隊,攻占了龍巖。張貞、陳國輝聞訊,大為震驚。張貞令其部隊撤回漳州,陳國輝也立即率其主力星夜返回閩西。
1929年3月,蔣介石發動了討伐桂系的戰爭。國民政府發表張貞為第二路討逆總指揮,命令駐龍巖之陳國輝、閩北盧興邦、海軍陸戰隊林壽國等各率一部,統歸張貞指揮,開赴廣東討桂。
1929年3月召開的國民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張貞被選為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候補委員,不久遞補中央執委以後,張連任國民黨中央第四屆執行委員會委員、第五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六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
1929年紅四軍三次入閩,南京政府為利用張貞進攻紅軍,遂將張的獨立第四師擴編為三旅六團的甲種師,並任命張兼福建“剿匪”司令。此後,張部先後改稱暫編第一師、新編第一師和第四十九師等番號。
1930年12月,在南昌召開的國民黨黨政軍高級官員會議上,蔣介石決定將張貞部的番號改稱陸軍第四十九師。
在此期間,張貞也有營救共產黨人陳伯達的另一面。陳伯達曾在張貞的第四師當秘書,1927年南京方面有人打電報給師長張貞,說陳伯達也是共產黨,要張貞就地處理,但張貞卻下不去手,給他1000塊錢當路費,讓他遠走高飛。到了1931年,張貞已經與閩西南的紅軍殺得你死我活,但在得知陳伯達被捕以後,依然拿出來一筆錢,派人去北京活動,說不夠用還可以再要,陳伯達這才走出草嵐子監獄。後來,陳伯達曾跟毛澤東談及張貞。毛澤東在一次會議上說:“我看國民黨也不能一概而論。比如,張貞就救過陳伯達一命……”

下野之後

1933年5月,張貞以病為由呈請辭職休養,照準。第四十九師旅長肖越奉命代理師長,在永定就職,張貞赴鼓浪嶼。後張貞部全部被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改編。
張貞遭此嚴重打擊,精神懊喪,曾一度精神失常,動輒發怒,語無倫次。他起初居住在鼓浪嶼休養,後旅行南洋各地數月。張貞從南洋回國後,到南京作寓公
1936年3月,國民政府授予陸軍中將銜;10月,獲國民革命軍誓師十周年紀念章。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張貞出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軍風紀視察團第四團上將主任委員,後改任第—團主任委員。其團部先設在廣西桂林,後移福建永安。
1945年,抗戰勝利後,張貞曾獲忠勤功章和勝利功章。
1946年10月,張貞晉升陸軍上將,同時退役。此後,張回漳州,居住在其舊部下集款為他購置的一處住所。不過,張貞更常在廈門鼓浪嶼度日,寄居於華僑黃氏寓所。
1948年5月,任南京國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員”。
1949年人民解放軍進軍廈漳前夕,張貞攜家眷遷往台灣。在台期間,張任以何應欽為首的“軍事戰略顧問委員會”委員,曾當選為福建同鄉會常務理事。
1963年12月29日,張貞在台灣病逝,終年79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