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鹿鎮(獲鹿)

獲鹿鎮

獲鹿一般指本詞條

獲鹿鎮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鹿泉區中部, 是鹿泉區、文化活動的中心,總面積66.52平方公里,轄27個行政村,總人口3.1萬人。 獲鹿鎮包括第一 ~第十一共11個社區;高莊、西馬莊、東馬莊、北新城、一街、二街、三街、四街、五街、八街、曹莊、楊莊、賀莊、鄭家莊、張莊、大畢村、小畢村、南海山、北海山、東辛莊、石柏村、六街、七街、杜家莊、下聶莊、大李莊、黃峪。獲鹿鎮屬溫帶半潤大陸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 13.4℃。年日照量2547小時,全年無霜期197天以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獲鹿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鹿泉區
  • 下轄地區:轄28個行政村
  • 電話區號:0311
  • 郵政區碼:050200
  • 面積:66.52平方公里
  • 人口:3.1萬人
  • 方言:河北話
  • 氣候條件: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
  • 火車站:石家莊站
  • 車牌代碼:冀A
鎮情概況,歷史沿革,自然資源,基礎設施,特色經濟,商貿服務,第三產業,工業狀況,旅遊資源,建設發展,

鎮情概況

獲鹿鎮位於鹿泉區中部,全市政治、經濟、文化、商貿的中心。總面積54.36平方公里,轄27個行政村,農戶9313戶,農業人口30308人,非農業人口34748人,耕地面積34983.79畝。
獲鹿鎮作為區委、區政府所在地,歷史悠久。唐天寶十五年(756年)因安史之亂,鹿泉縣改名為獲鹿縣,始有“獲鹿”一稱,“鹿”、“祿”諧音,意即擒獲安祿山之意。1000多年來,獲鹿鎮一直是州、縣、市治所,可謂歷史文化悠久,名勝古蹟眾多,交通四通八達,青銀高速、石太高速、張石高速、石太鐵路貫穿我鎮,307國道、石獲北線、北斗路三條交通幹道東連石家莊市,城區形成“六縱四橫”的交通網路。作為環境優美、宜居易游之地,獲鹿鎮東有石家莊市植物園,西有4A級景區抱犢寨和道教聖地蓮花山,西南有石家莊市野生動物園,西北有正在建設的太行國防園。
近年來,按照“穩定一產,最佳化二產,強化三產”的整體思路,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獲鹿鎮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始終保持了健康較快發展的良好勢頭,獲得國家、省、石家莊市、鹿泉市多項榮譽稱號,其中2003年被鹿泉市評為“進步較快鄉鎮”,2004年至2008年連續五年被評為“實績突出鄉鎮”。2008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完成47.74億元,收益性固定資產投入2.1億元,招商引資完成1.22億元,財政收入完成709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170元。
在鹿泉區委區政府的支持下,在獲鹿鎮村幹部民眾的的艱苦努力下,如今的獲鹿鎮經濟發展,政治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經濟社會取得了長足發展,先後引進鹿華熱電、天潤電氣等億元項目6個,1000萬元以上項目11個,實際完成投資15.8億元。
獲鹿鎮堅持以民為本,始終堅持以民眾的利益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完成總投資1269萬元的鎮一中標準化建設,教學樓、實驗樓、宿舍樓和操場按時竣工,合校並點工作如期完成。為民辦實事力度逐步加大,近年來鎮村兩級每年承諾為民辦實事180多件,每年投入資金1800多萬元。民生工程相繼開工,總投資1903萬元的五保供養中心與衛生院建設於今年4月初開槽動工,預計9月底主體工程竣工。做好了社會保障工作,2008年為城鎮困難家庭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58萬元,發放農村最低保障款29.9萬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資金60.21萬元,參合率連年保持100%。
相信不久的將來,獲鹿鎮發展優勢將更加明顯,鎮域經濟將更加發達,新農村建設將更見成效,人居環境將更加優美,城鄉社會將更加和諧。獲鹿鎮人民願與全市人民一道在新的征途中實現新的跨越,進一步解放思想、銳意進取、繼往開來、再創輝煌。

歷史沿革

獲鹿鎮歷史悠久,隋開皇十六年(596年)分石邑西部、北部置鹿泉縣,縣治在今獲鹿鎮。唐天寶十五年(756年)因安史之亂,鹿泉縣改名為獲鹿縣,“獲”當地方言讀作“懷”(huái ),“鹿”、“祿”諧音,意即擒獲安祿山之意。金元時代,獲鹿曾升為州,州治所仍在獲鹿鎮。明代以後復稱獲鹿縣。1948年9月該鎮改為獲鹿市(區級),1953年改為城關鎮,1987年3月更名為獲鹿鎮。獲鹿鎮舊時建有城牆,始建於隋代置縣時,明代改為土石結構,全長2.5公里。城有三個城門:東門為迎恩門,南門為和薰門,西門為威遠門,惟獨沒有北門,曾流傳一句古語:“獲鹿城樣樣全,就是沒有北門和北關。”城中街道舊時以能通行、會讓車轎為標準,小巷寬度也多在1米多,城圈外道路也不寬敞。解放後,縣政府不斷對舊城加以整修和改造,先後開通橫貫南北的向陽大街、穿越東西的鎮寧路,在縣城形成“十字”結構。繼而修建了龍泉路、翠屏大街、北斗路、威遠大街等大小街道38條。1997年市區實施東移戰略,開通了全寬50米的海山大街,使縣城的面積由過去的不足1平方公里擴至10平方公里。各主要街道兩旁,商業樓整齊排列。如今,走進鹿泉市,道路寬敞,綠樹成蔭,環境優美,商業繁榮,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獲鹿鎮一角獲鹿鎮一角

自然資源

獲鹿鎮屬低丘陵區,地勢由西向東延緩傾斜,西部太行山區,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的有13種,主要有:大理石、石灰石、花崗岩、安山岩等,東部平原農業生產發達,主要種植:小麥、玉米、花生、大豆等農作物,地表水和地下水資源豐富,境內有黃峪、下聶莊、 杜莊等大小水庫7座源泉渠、引崗渠、計三渠貫穿其間。西依山西“煤海”,是外運的主要通道,距國家重要火力發電站一上安電廠僅幾公里,北臨國家“八五”重點工程西柏坡電廠,境內有八街熱電廠等,能源供應充足。

基礎設施

獲鹿鎮交通、通信方便、迅捷。境內有石太鐵路、石太高速公路、石太公路穿過,東連省會石家莊市,西至山西境內。交匯的公路有京獲公路、獲(鹿)山(尹村)公路,北去與石(家莊)崗(南)公路相銜,南去與石銅公路、石南公路相通,獲鹿車站、南新城車站、高速公路出入口均在境內。其郵電通信與全市各鄉鎮有電話相通,城中自動電話可撥叫全國各地。鹿泉市第一中學設在獲鹿鎮,此外有鎮辦中學3所、國小21所。

特色經濟

工業基礎雄厚,全鎮建材、造紙、陶瓷、鑄造、輕紡、電子等六大行業較為發達,98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50169萬元, 利稅15943萬元,主要產品“ 雪蓮牌”白水泥遠銷韓國、日本,“奧寶”牌新聞紙,“白鹿”牌搪瓷、“青石嶺” 牌、“石娘”牌水泥等產品暢通全國。

商貿服務

商貿服務行業比較發達,主要有鹿泉市商廈、鹿泉市賓館、人民商場、興華商場、龍泉商場、鴻運商場、物資賓館等大型商場、賓館20餘座。各大金融機構均在鎮內設有支行。

第三產業

第三產業發達,商業、飲食、服務、運輸等行業占全鎮經濟比重達50%以上,文化娛樂設施齊全,旅遊資源豐富,西有天下奇寨“抱犢寨”雄奇秀美,境內九景山莊,風景怡人,向你展現綜合性現代山水園林的獨特魅力。

工業狀況

改革開放後,經濟結構發生了根本變化。20世紀70年代,該鎮率先建起了社隊企業採石廠、碎石機、機加工、農牧場等。1972年利潤達到50萬元,從此獲鹿鎮擺脫了靠農業謀生,走上了農工商並舉的道路,鎮辦企業迅速發展。獲鹿鎮有著豐富的礦山資源,石灰石、安山岩、沸石、白雲石等儲量大、易開採,其中石灰石儲量最大,為發展建材工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該鎮利用這一優勢,把建材業作為支柱產業首先發展,最早只是一些石灰窯、碎石機場等生產石碴、石料、石灰等初級產品。1980年獲鹿鎮建起河北興華水泥廠,抽調技術人員開展科技攻關,研製白水泥,1982年試製成功,填補了河北省空白。該廠生產的“雪蓮牌”425#、525#白水泥1983年通過部級鑑定,被評為部級優質產品和河北省消費者信得過產品、省名牌產品,成為河北省最大的特種水泥廠,產品遠銷國內24個省、市,並出口東南亞、韓國、紐西蘭、澳大利亞等國。現年生產白水泥15萬噸,產值達3100萬元。1987年始建起的西苑青水泥廠,生產“青石嶺”牌325#、425#青水泥,現已達到年產6.5萬噸的生產能力,年產值1000萬元,被評為石家莊市優質產品、河北省優秀產品。
改革開放以來,獲鹿鎮經濟發展迅速,工農業產值1999年達到6.4億元,是1979年的165倍,其中工業總產值達到5.9億元,是1979年的283倍;財政收入1999年完成1671萬元,是1979年7.7倍;農民人均純收入1999年達到了4030元,是1979年39.4倍。

旅遊資源

獲鹿鎮名勝古蹟較多,尤以金闕宮、東西會館最為有名。建於清代康熙七年(1668年)的金闕宮,又名十方院,保存基本完整。1996年對大門、玉皇殿、三清殿、三祖殿、藥王殿、財神殿、靈宮殿等建築進行了重修,現為河北省道教協會的直屬道觀。東西會館建於清代,又叫“鐵行會館”,是清代山西經營鐵行的商人集資所建,整座建築占地1450平方米,精美華麗。會館規模宏大,裝飾精細,體現了當年獲鹿工商業的繁華盛景,現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城內原有石佛塔,高24米,共分9層,唐朝開元八年(720年)建。塔內有釋迦佛像一尊,高約9米多,從塔一層到三層可看到佛像頭部。石佛塔呈八角形,磚石結構,每層稜角處均懸掛鐵鈴鐺,風吹鈴響十分悅耳。石佛塔歷經唐、宋、元、明、清、民國,長達1200多年,可惜於“文革”時期被毀。鎮內城隍廟初建於唐開元年間,歷代時毀時修,規模宏大,建造藝術精湛。廟內城隍與夫人均為銅鑄金身。城隍廟上懸一匾,書“回頭看”三個字,燒香膜拜後,返身走出,“回頭看”便進入視線。城隍殿楹柱上有對聯一幅:“壞事做多,求我也無用。好心得報,良機自會來”。頗有警示作用。
清代獲鹿石佛塔清代獲鹿石佛塔
20世紀80年代以來,陸續發掘出一批文物。1984年8月22日和9月8日在杜家莊出土了兩瓮古銅幣,經整理為從西漢一址到遼、金共十餘朝代鑄造的錢幣。1987年開挖向陽街時又發現古銅幣一瓮,計20多萬枚,大都是北宋銅錢和少量宋代以前的銅錢,也有遼金的銅錢,其中一枚金代“阜昌通寶”尤為珍貴。1991年5月30日高莊村燒磚取土時,又出土了銅盆、陶壺、鐵鼎等文物78件,經考證為西漢時期常山國的文物。此發現對於解鹿泉市歷史沿革和考證常山的存亡提供了可貴的實物資料,被省政府批准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北新城村西古墓發掘出土北朝陶俑19件,其中武士俑做工精巧,兩陶馬造型準確,駱駝一頭,神氣十足。除此之外,“文革”時期,獲鹿城西門被拆除時,從城牆內拆出一面銅鏡,呈八瓣菱花形,直徑12厘米,背而有“朵雲”連續圖案,中間為平頂弦鈕,經考證為隋唐時基的銅境,此鏡為獲鹿城始建年代提供了佐證。獲鹿鎮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歷史,曾吸引了《鋼鐵戰士》、《槐樹莊》等影片攝製組在此拍攝。
主要景點
獲鹿八景也遠近揚名。八景中有四景在獲鹿鎮境內。
“抱犢峰嵐”站在抱犢寨峰頂南眺望,但見磨寨、蓮花山、韓信寨諸峰屏列,群峰拱伏,鳥瞰東面則是茫茫平原,西南則重巒疊嶂,崢嶸起伏,煙迷霧鎖。金代詩人元好問賦詩曰:“西南諸峰不知數,盪海鯤鯨尻背露,霏煙空翠有無中,百態陰晴變朝暮。”惟妙惟肖地描寫了遠望中的山巒風景。
“海山石柏”城東1公里處有小山名海山嶺,岩石奇特,由極薄的層岩構成,每層岩石均有黑色紋路,大雨過後,層層岩石中的黑色紋路酷似一枝枝柏葉,躍然石上,曾有前人做詩:“何人筆墨注云巔,古柏紋生翠色妍”生動地描述了這一景觀。
“橫嶺翠屏”是說翠屏在每逢夏日晴晨,旭日東升,時有彩雲飄而過,經太陽反射,霞光萬道,遠眺翠屏山巔猶如一條彩練在山巔飛舞,極為壯觀。
“韓廟殘碑”韓信廟的殘碑之多,據說沒有人數得清。韓信曾在土門關一帶設“背水之陣”,在古棧道有韓信一槍戳出的韓信井,在抱犢寨有韓信當年的旗桿眼,還有韓信留下了方椿樹等等。鹿泉人偏愛韓信,傳說中的韓信遺蹤很多,韓信祠就有好幾座。
獲鹿鎮旅遊資源豐富,近年來該鎮加大了對旅遊景區的開發建設,著名景區有抱犢寨、蓮花山、石家莊動物園、植物園。
抱犢寨
又名蓖山。位於獲鹿鎮西2公里,海拔580米,四周懸崖絕壁,頂部平坦,有良田660畝,土層深達66米。抱犢寨是方圓數百里道教活動中心,距今約有1300餘年。自1990年對抱犢寨景區開發建設至今,各景點和服務設施已形成規模。其中有幾處景點設施屬全國首創,如跨度1800米的無支架雙線往復吊箱索道,當屬全國之最;五百羅漢堂建築在高山頂的地宮內,又都是青石雕刻,全國獨一無二;在羅漢堂前矗立著全國最大的千龍壁,有形態各異的彩龍999條;南天門是我國目前最大的山頂門坊建築,高13.9米,寬26米,漢白玉琉璃瓦加上能工巧匠的彩繪裝飾,使南天門顯得富麗堂皇;山頂人造湖在全國也絕無僅有,韓信祠內有我國目前最大的描述韓信北水列陣、蓖山設伏、射鹿得泉故事的木漆壁畫。另外,主殿金闕宮因年代久遠而聞名。天門洞、仙人洞、八卦迷宮、牛郎織女家因各有特點而備受遊人歡迎。景區內風景秀美,被譽為“兵家之戰場、人間之福地、天堂之幻覺、世外之桃園”,成為北方重要的名勝之一。
蓮花山
與抱犢寨隔壑相望,海拔高度507米。因半山有一水池,頂上石面花紋映入水中如蓮花狀而得名。山上原有廟宇,據清乾隆無年(1736年)《獲鹿縣誌》記載為碧霞元君廟,又傳說為三皇姑廟,每年農曆三月善男信女到此燒香敬神。農曆三月二十八過大廟,趙縣、欒城、正定、無極等香客,雲集於此,在縣城太平河灘搭台唱戲7天。此時各地商販雲集河灘綿延1公里,特別是各種飲食推點更是多種多樣。此廟會一直延續到20世紀80年代。該廟現已無存。
九景山莊景區
位於獲鹿城南2公里處,是獲鹿鎮1998年投資近2000萬元開發建設的新景區。景區地處太行山脈與華北平原的過渡地帶,連綿起伏的五座山峰環繞一塊盆地,盆地與從革命聖地西柏坡引來的富民清流相連,形成一片湖區。縱橫交錯的彎彎山種,把山地、平湖連成一體,綠蔭青紗,峰迴路轉,令人目不暇接。九景山莊有九景觀日、湖光山影、世外桃源、驛道懷古等9個著名景點;山莊景中融景,景外有景,勝景無窮。山莊內散落9湖,其中隱鳳湖占地100畝,鳳鳴洲四面環水,湖光山影盡收眼底。
山莊內坡地平疇,鮮果園林中桃、杏、梨、蘋果、核桃、柿子、紅棗、酸棗比比皆是。近年來種植的中華聖桃、美國凱特杏等優良品種即將掛果。春賞花、夏觀果,可謂勝景如雲。山莊內占地150畝的百花園,各種花異草爭奇鬥豔。在百花園旁有占地22000平方米的鳥語林,內放各種鳥類50餘種,上萬隻,形成真正的鳥語花香的勝景。在山莊的中心有一條古驛道,早在秦漢時期,就是燕趙大地與嚴明陝交流的通道之一。登上帳營山頂,6000畝側柏林海茫茫。山莊內有省內第一座速降索道,全長328米,落差28米,運行時間30秒。河北華鷹飛翔俱樂部在景區建立了訓練基地,遊人可乘坐動力傘週遊鹿泉市區,飛越天下奇寨抱犢寨。

建設發展

近5年來,由於獲鹿鎮重視市場調查和可行性研究,不斷調整企業結構和產品結構,使該鎮的經濟建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目前全鎮有大中小企業2404家,從業人員有10138人,其中年銷售收入300萬元以上,稅金在5萬元以上的企業26家,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稅金在10萬元以上的企業23家。行業涉及建材、搪瓷、鑄造、化工、塑編、注塑、陶瓷等,固定資產在千萬元以上較大企業有興華白水泥廠、興華青水泥廠、鹿騰機械廠、第二軋鋼廠、PVC材料廠、城南搪瓷廠等20餘家。
在發展工業、三產的同時,獲鹿鎮的農業持續發展。解放後修建的源泉、引崗、計三三大灌渠相繼通水,改變了全鎮農業基礎條件,90%以上的旱地變為水地,糧食單產由1979年502公斤,增加到1999年704公斤。近年來,已開始重視高效農業的發展,1999年種植、養殖高效農業戶已達605家。建成蔬菜基地1個,養豬基地2個,食用菌生產基地1個,養雞專業村1個。加大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種植,以最佳化農業種植結構,最終實現糧田種植、特色種植各占農田一半的目標。種植業上除發展蔬菜種植外,同時大力發展花卉、瓜果等種植項目。以雞和特種養殖為主,形成規模,建立銷售公司或農產品加工企業等龍頭企業,帶動全鎮產業化的形成。
現況
隨著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該鎮加快了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制定並實施了四項新的發展戰略:沿山旅遊開發戰略——把旅遊業作為對外開放的視窗,作為招商引資、招賢納士的紐帶,作為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重點加快九景山莊的開發進度和清幽峪度假村的整體規劃和開發;環城三產帶動戰略——大力發展相配套的房地產開發、飲食服務、商業網點、社會公益事業等;沿路工業引進戰略——把主要交通幹線兩側建成不同行業的工業區,把全鎮規劃為四個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制定優惠政策,加大引進規模,加快產業園區的發展壯大。農業發富民戰略——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實現“一村一品、一戶一業”。
地圖位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