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混成旅團

獨立混成旅團

獨立混成旅團是日軍的一種旅團編制,不隸屬於某個師團,遂行獨立的戰鬥戰役任務,多為守備部隊,配屬了騎兵、炮兵、工兵等各種單位,配備輕便步兵武器,為戰術單位,于山地作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獨立混成旅團
  • 屬於:日軍的一種旅團編制
  • 類別:戰術單位
  • 作戰環境:山地作戰
簡介,分類,獨立混成旅團,混成旅團,獨立步兵旅團,騎兵旅團,野戰重炮兵旅團,其他旅團,獨立警備隊,

簡介

1931年九月十八日所謂的“柳條湖事變”爆發後,日本各常設師團派遣轄下的各旅團前往東北參戰。正常編制下的步兵旅團是由兩個步兵聯隊(步兵團)所構成的,但為了獨立作戰的需要,日軍派往東北的旅團配屬了騎兵、炮兵、工兵等各種單位後,以“混成旅團”的臨時性師團派遣單位的姿態出現在中國戰場上。
而在1935年長城戰役告一段落後,獨立混成第一旅團與獨立混成第十一旅團以正式編制的小型師團的面貌派遣至中國戰場。獨立混成第一旅團(簡稱獨混第一旅團)擁有由一個戰車聯隊改編而成的兩個戰車大隊,是最早出現的日本陸軍機械化部隊;獨混第十一旅團則是擁有野炮、山炮各一個大隊,是火力強化的野戰旅團。
1937年七月七日“盧溝橋事變”之後,日軍為了因應大陸戰線的擴大長期化的陸續編成了多個獨立混成旅團,以因應占領地的治安與整備工作。當時編成的獨立混成旅團基本上是由旅團本部、5個獨立步兵大隊、旅團炮兵隊(野炮或山炮2~3箇中隊)、旅團工兵隊、旅團通信隊等單位構成,總兵力約5,000人,但無論在火力、機動力還是兵站能力上都相當的低劣,純粹是以靜態守備任務為主。唯一的例外是1941年由中國派遣軍編成的獨混第廿一旅團,這個單位是純粹以從事野戰的目的編成,所在火力、機動力上都有大幅提升。總結自“九一八”事變開始到太平洋戰爭爆發總共編成了23個混成旅團,而直到日本投降前總共編成了104個獨立混成旅團。
雖然新的獨立混成旅團不斷成立,但為了因應戰爭的人力需求,既存的獨立混成旅團也陸續改編為師團,例如獨混第十一旅團在1937年七.七事變後被派遣至中國北方,隨後即被改編為第廿六師團(最早的三單位制師團)。
為了應對南方作戰,1942年時局兵備要綱將中國戰場的26個師團中的7個抽掉到南方,而為了應對戰力缺口同時將當時住屯軍中的7個獨立混成旅團改編為師團。這個類型的師團也就是所謂的「治安師團」(又稱為丙師團),擁有兩個旅團、8個獨立步兵大隊以及師團工兵、輜重、通信等單位,總兵力在12,000人上下。
而1942年之後各獨立混成旅團在基層幹部嚴重不足的情況下,仍然在大量補充動員兵力後改編為師團,其中1942年編成6個、1943年4個;其後由於動員的擴大,除了在日本本土與中國之外,在滿州、菲律賓、台灣等地的獨立混成旅團也陸續改編為師團,合計改編了24個師團。

分類

獨立混成旅團

日本陸軍在戰前即有“獨立混成旅團”編制:1934年編成的獨立混成第1旅團與獨立混成第11旅團。
1.獨立混成第1旅團,1934年3月在日本國內編成,轄獨立步兵第1聯隊及特種部隊,當年編入關東軍輪值。“七七”事變爆發後,7月11日日本內閣正式通過向中國派兵的決定,獨立混成第1旅團奉命調往平津地區入列中國駐屯軍,旅團長酒井鎬次、安岡正臣,參加攻占北平作戰。8月16日起隸屬新組建的關東軍察哈爾派遣兵團,參加攻占大同。調回關東軍後於1938年8月撤銷。
2.獨立混成第11旅團,1934年10月在日本國內編成,轄獨立步兵第11、12聯隊及特種部隊,當年入列關東軍輪值。“七七”事變爆發後,7月11日日本內閣正式通過向中國派兵的決定,從關東軍調往平津地區入列中國駐屯軍,旅團長鈴木重康,參加攻占北平、南口作戰。1937年9月30日擴編為第26師團,資料[1]第5頁“9月3日改歸第26師團指揮”系誤解。
1938年2月形成“獨立混成旅團”的定製,獨立混成旅團成為兵員、火力僅次於師團、有固定編制的基本作戰單位。
獨立混成旅團一般轄5個獨立步兵大隊(亦有轄4或6個獨立步兵大隊者),旅團屬特種部隊包括騎兵、炮兵、工兵、輜重兵,部分獨立混成旅團有大隊屬炮兵。極少數獨立混成旅團之下有獨立步兵聯隊編制,例如1941年11月南方軍初組建時直轄獨立混成第21旅團,其下屬是獨立步兵第170聯隊。
3.獨立混成第1旅團(二次),1939年7月在河北另組,直屬華北方面軍駐防邯鄲,歷任旅團長谷口吳朗、鈴木貞次、小松崎力雄,日本戰敗投降後在定縣繳械。
4.獨立混成第2旅團,1938年2月在北平地區編成,隸屬駐蒙軍駐防張家口,歷任旅團長常岡寛治、上野龜甫、阿部規秀(1939年11月擊斃)、人見與一、真野五郎、松浦豐一、渡辺渡、湯野川龍郎。“八一五”後隨駐蒙軍司令部退至平津地區,日本戰敗投降後在沙河鎮繳械。
5.獨立混成第3旅團,1938年2月在北平地區編成,歷任旅團長佐佐木到一、柳下重治、吉澤忠男、長野佑一郎、毛利末廣、小原一明、山田三郎。在第1軍序列內參加1938年徐州會戰,後駐防山西崞縣(今原平),日本戰敗投降後在崞縣繳械。
6.獨立混成第4旅團,1938年2月在河北編成隸屬第1軍,1938年參加徐州會戰,後駐防山西,擔任正太鐵路警備。1943年5月在山西擴編為第62師團,歷任旅團長河村董、百武晴吉、片山省太郎、津田美武、中島德太郎。
7.獨立混成第5旅團,1938年2月在天津編成隸屬第2軍,歷任旅團長秦雅尚、秋山義兌、關原六、內田銀之助、長野榮二。1938年參加徐州會戰,後隸屬第12軍駐防青島,日本戰敗投降後在青島繳械。
8.獨立混成第6旅團,1939年1月在山東莒縣編成後就地駐防,隸屬第12軍,1943年5月撤銷番號,部隊參與組建第62、63師團。歷任旅團長土屋兵馬、山田鐵二郎、盤井虎二郎、奧村半二。
9.獨立混成第7旅團,1939年1月在天津編成,直屬華北方面軍,駐山東惠民,1944年3月在第12軍參加豫中會戰,7月在河南擴編為第115師團。歷任旅團長水原義重、稻川直衛、林芳太郎、秋山義隆、多賀哲四郎。
10.獨立混成第8旅團,1939年1月在石家莊編成直屬華北方面軍,駐防古北口,歷任旅團長瀬川四郎、水原義重、吉田峰太郎、竹內安守。日本戰敗投降後在石匣鎮繳械。
11.獨立混成第9旅團,1939年1月在山西編成,隸屬第1軍駐太原,後直屬華北方面軍駐防大沽,1941年4月在第1軍序列參加中條山會戰,12月在第11軍序列參加第3次長沙會戰,1944年3月在第12軍序列參加豫中會戰,1945年直屬華北方面軍,日本戰敗投降後在天津繳械。歷任旅團長越生虎之助、麥倉俊三郎、池上賢吉、岩永汪、雨宮巽、藤岡武雄、的野憲三郎。
12.獨立混成第10旅團,1939年1月在濟南編成,隸屬第12軍駐鄒縣,1942年2月在泰安擴編為第59師團。歷任旅團長水野信、河田槌太郎、大熊貞雄。
13.獨立混成第11旅團(二次),1939年1月在浙江另組,直屬華中派遣軍駐嘉興,後隸第13軍,1942年2月在蘇州擴編為第60師團。歷任旅團長富士井末吉、高橋重三、堤三樹男。
14.獨立混成第12旅團,1939年1月在蘇州編成,直屬華中派遣軍駐泰縣,後隸第13軍,1943年5月在揚州擴編為第64師團。歷任旅團長丸山定、南部襄吉。
15.獨立混成第13旅團,1939年1月在淮南編成,直屬華中派遣軍駐廬州,1943年5月在廬州擴編為第65師團。歷任旅團長尾崎義春、山村治雄、赤鹿理、早渕四郎。
16.獨立混成第14旅團,1939年1月在九江編成,隸屬第11軍駐九江,1942年2月在九江擴編為第68師團。歷任旅團長藤堂高英(1940年6月擊斃)、中山惇、吉川喜芳。
17.獨立混成第15旅團,1939年7月在北平編成,直屬華北方面軍駐防北平,1943年5月在北平擴編為第63師團。歷任旅團長南雲親一郎、長谷川美代治、田中勤、田中信男。
18.獨立混成第16旅團,1939年11月在山西汾陽編成,隸屬第1軍,1941年4月參加中條山會戰,1942年2月在汾陽擴編為第69師團。歷任旅團長村井俊雄、若松平治。
19.獨立混成第17旅團,1939年11月在上海編成,隸屬第13軍駐松江,1943年4-5月隸屬第11軍參加鄂西會戰,後直屬第6方面軍,日本戰敗投降後在岳陽繳械。歷任旅團長長谷川正憲、楠山秀吉、田上八郎、高品彪、岸川健一、谷實夫。
20.獨立混成第18旅團,1939年11月在江西安義編成,隸屬第11軍駐九江地區,1942年2月在湖北應城擴編為第58師團。歷任旅團長萱島高、堤不夾貴。
21.獨立混成第19旅團,1940年12月在汕頭編成,編入華南方面軍,後隸第23軍,駐防潮州地區,1945年2月在汕頭撤銷,部隊併入新組建的第129、130師團。歷任旅團長遠藤春山、松井貫一、中村次喜藏、近藤新八。
22.獨立混成第20旅團,1940年12月在上海編成編入第11軍,轄4個獨立步兵大隊,駐防南昌地區。1941年參加上高會戰,後隸屬第13軍,1942年2月在寧波擴編第70師團。歷任旅團長池田直三、野副昌徳。
23.獨立混成第22旅團,1942年12月在廣東編成,入列第23軍,旅團長長米山米鹿,駐防廣東中山,1944年8月參加桂柳會戰,後隸屬第11軍,日本戰敗投降後從廣西全縣撤至湖北武穴繳械。
24.獨立混成第23旅團,1943年1月在台灣編成,轄6個獨立步兵大隊,登入雷州半島編入第23軍,1944年8月參加桂柳會戰,日本戰敗投降後在佛山繳械。歷任旅團長長渡左近、下河辺憲二。
25.獨立混成第62旅團,1944年7月以第13軍乙支隊在福州編成,轄6個獨立步兵大隊,歷任旅團長長嶺喜一、安藤忠雄。1945年2月隸屬第6軍,5月從福州退縮至松江,日本戰敗投降後在松江繳械。
26.獨立混成第81旅團,1945年2月以第1野戰補充隊在湖南湘潭編成,隸屬第20軍駐防,歷任旅團長森村經太郎、專田盛壽,日本戰敗投降後在株洲繳械。
27.獨立混成第82旅團,1945年2月以第2野戰補充隊在湖南株洲編成後駐防,歷任旅團長橫山臣平、櫻庭子郎,後隸屬第20軍,日本戰敗投降後在湖南新牆河繳械。
28.獨立混成第83旅團,1945年2月以第5野戰補充隊在漢口編成後駐防,旅團長田鹽鼎三,後直屬第6方面軍,日本戰敗投降後在湖北黃陂繳械。
29.獨立混成第84旅團,1945年2月以第9野戰補充隊在九江編成就地駐防,旅團長中尾小六,直屬第6方面軍,日本戰敗投降後在九江繳械。
30.獨立混成第85旅團,1945年2月以第10野戰補充隊在應城編成就地駐防,旅團長松井節,直屬第6方面軍,日本戰敗投降後在應城繳械。
31.獨立混成第86旅團,1945年2月在湖南寶慶編成,隸屬第20軍,旅團長上野原吉,日本戰敗投降後在湖北嘉魚繳械。
32.獨立混成第87旅團,1945年2月在湖南郴州編成,隸屬第11軍,旅團長小山義巳,日本戰敗投降後在江西都昌繳械。
33.獨立混成第88旅團,1945年2月在廣西全縣編成,隸屬第11軍,旅團長皆藤喜代志,“八一五”後從廣西全縣退縮至湖北金口,日本戰敗投降後在湖北金口繳械
34.獨立混成第89旅團,1945年2月以甲支隊在溫州編成,旅團長梨岡壽男,6月從溫州退縮至奉化,隸屬第6軍,遠東戰役發起後調上海,日本戰敗投降後在上海繳械。
35.獨立混成第90旅團,1945年2月以第4野戰補充隊在揚州編成,旅團長山本源右衛門,隸屬第13軍,日本戰敗投降後在鎮江繳械。
36.獨立混成第91旅團,1945年2月以第11野戰補充隊在寧波編成,歷任旅團長岩本高次、宇野節,隸屬第6軍,日本戰敗投降後在杭州、慈谿繳械。
37.獨立混成第92旅團,1945年2月以第12野戰補充隊在大同編成,旅團長瓦田隆根,後轉隸第13軍,1945年老河口作戰時從上海地區調河南擔任警備,日本戰敗投降後在郾城繳械。
日本陸軍自1934年組建獨立混成第1、11旅團始,戰爭期間組建(含重組、另組)獨立混成第1-136旅團(內有12個缺號即:41、42、63、68、74、93、94、99、104、106、110、111),其中投入中國關內戰場37個,占29.4%;有25個獨立混成旅團擴編改制為師團,獨立混成第1旅團(首次)撤銷,其中中國關內戰場15個;獨立混成第47、48旅團在中太平洋覆沒,獨立混成第44旅團在沖繩島覆沒,獨立混成第21旅團南太平洋覆沒均撤銷番號,戰敗投降時日本陸軍有96個獨立混成旅團其中中國關內戰場22個占22.9%。

混成旅團

“混成旅團”有臨時編組與非臨時編組兩種。
1、從已有部隊抽調單位與人員臨時編組、任務完畢歸還建制的混成旅團:日本陸軍在戰前即有“混成旅團”的編制,例如“九一八”事變時從朝鮮抽調第20師團的第77、78步兵聯隊與炮、騎、工、輜部隊組成“混成第39旅團”侵入中國東北;“一二八”淞滬抗戰時有“混成第24旅團”於2月初在吳淞口登入參戰,4月底回國歸建。“混成第24旅團”的組成是:從第12師團4個聯隊各抽調1個步兵大隊配屬特種部隊,由第24旅團司令部擔任指揮。
“七七”事變爆發後,7月底從關東軍抽調第1師團第2旅團部隊組成“混成第2旅團”,旅團長本多政材,入關內支援中國駐屯軍。以後又抽調第2師團部隊組成“混成第15旅團” 支援中國駐屯軍,旅團長筱原誠一郎。8月16日起兩旅團均隸屬新成立的關東軍察哈爾派遣兵團,參加太原會戰。
1938年5月,從關東軍抽調第2師團部隊組成“混成第3旅團”,旅團長田村原一,又抽調第17師團部隊組成“混成第13旅團”,旅團長森田范正,進入關內投入徐州會戰([4]第755頁)。6月這些部隊歸建關東軍。
近衛混成旅團,1939年11月由本土近衛師團抽調近衛步兵第1旅團(轄近衛步兵第1、2聯隊)並配屬特種部隊組成,旅團長櫻田武,入列第21軍參加11月桂南會戰。1940年7月近衛師團本體從日本登入欽州灣,近衛混成旅團歸還建制
2、戰爭期間曾有8個非臨時編組的混成旅團,即第1、2、3、4混成旅團,台灣混成旅團、樺太(南庫頁島)混成旅團、中國駐屯混成旅團、仰光混成旅團,日本戰史資料[2]對此有正式記載,在“八一五”前這8個旅團均已改制。其中投入中國關內戰場的混成旅團是:
中國駐屯混成旅團,戰爭前中國駐屯軍轄有中國駐屯步兵旅團,1937年7月下旬參加攻占北平,8月31日改編為中國駐屯混成旅團,歷任旅團長河邊正三、山下奉文。1938年2月改編為中國駐屯兵團,隸屬華北方面軍,1938年6月擴編為第27師團。
台灣混成旅團,1937年9月原台灣守備隊改稱,1937年以重藤支隊參加淞滬會戰,1938年2月以波田支隊調中國,後參加武漢會戰。1939年1月台灣混成旅團本體正式隸屬第21軍,2月攻占海南島、參加1939年11月桂南會戰,曾任旅團長波田重一、飯田祥二郎、鹽田定七、中川広。1940年11月台灣混成旅團在海南島擴編為第48師團。

獨立步兵旅團

“獨立步兵旅團”編制始於1944年初。一個獨立步兵旅團轄4個獨立步兵大隊,旅團屬特種部隊不含炮兵,旅團長陸軍少將軍銜。戰爭期間組建獨立步兵第1-14旅團,全部在中國派遣軍序列,其中獨立步兵第3、4、9旅團後擴編改制為丁種師團。
獨立步兵第1旅團,1944年2月25日在滋陽(今兗州)編成,編入第12軍;1944年1月隸屬第43軍,歷任旅團長宮下健一郎、淺見敏彥,日本戰敗投降後在張店繳械。
獨立步兵第2旅團,1944年2月25日在正定編成,編入華北方面軍直轄,歷任旅團長柳川貞一、服部直臣,日本戰敗投降後在石門繳械。
獨立步兵第3旅團,1944年2月25日在汾陽編成,編入第1軍;旅團長中代豐次郎,1944年7月在山西擴編為第114師團。
獨立步兵第4旅團,1944年2月在濟南編成,編入第12軍,旅團長鈴木啟久,1944年7月擴編為第117師團。
獨立步兵第5旅團,1944年1月在宜昌編成,4月移駐沙市,先後編入第11軍、第34軍;後直屬第6方面軍,歷任旅團長野地嘉平、村上宗治,日本戰敗投降後在湖北仙桃繳械。
獨立步兵第6旅團,1944年1月在南京編成隸屬第13軍,擔任長江湖口至蕪湖警備,歷任旅團長多田保、門脅乾衛,日本戰敗投降後在安慶繳械。
獨立步兵第7旅團,1944年1月在安慶編成,先後編入第11軍、第34軍;後直屬第6方面軍,歷任旅團長松野尾勝明、生田寅雄,日本戰敗投降後在江西吳城繳械。
獨立步兵第8旅團,1944年2月編成(註:[5]稱在日本國內編成,3月至5月到達中國,尚無其它資料佐證,待考),編入第23軍駐防廣東,歷任旅團長松井真二、加藤章([1]第169頁兩人次序顛倒),日本戰敗投降後在廣州繳械。
獨立步兵第9旅團,1944年2月編成(註:[5]稱在日本國內編成,3月到達中國,尚無其它資料佐證,待考)入列第12軍,旅團長長嶺喜一。1944年3月參加豫中會戰,後轉隸第1軍,1944年7月在山西擴編為第118師團。
獨立步兵第10旅團,1944年2月20日在陽泉編成,旅團長板津直俊,編入第1軍,擔任正太鐵路警備。日本戰敗投降後在太原繳械。
獨立步兵第11旅團,1944年2月在信陽編成,編入第11軍,後直屬第6方面軍,歷任旅團長宮下文夫、加藤勝藏,日本戰敗投降後在湖北孝感繳械。
獨立步兵第12旅團,1944年2月在鹹寧編成,先後編入第11軍、第34軍,後直屬第6方面軍,歷任旅團長村田孝生、安永篤次郎,日本戰敗投降後在湖北鹹寧繳械。
獨立步兵第13旅團,1944年2月在廣東編成,隸屬第23軍,歷任旅團長落合松二郎、川上讓,日本戰敗投降後在廣州繳械。
獨立步兵第14旅團,1944年3月5日在潞安編成駐防,隸屬第1軍,歷任旅團長吉川喜芳、元泉馨,日本戰敗投降後在山西沁縣繳械。

騎兵旅團

“七七”事變前有日本陸軍有騎兵第1、2、3、4旅團,但並非獨立編制而是分別配屬在近衛、第1、8、3師團([2]),戰爭期間作為獨立單位投入戰場:
騎兵第1旅團,1938年7月從關東軍調華北方面軍,旅團長片桐茂。後隸屬駐蒙軍,曾與騎兵第4旅團合組為騎兵集團,1942年11月作為騎兵集團主力改制擴編為戰車第3師團。
騎兵第4旅團,1907年組建,1938年7月從關東軍調華北方面軍,與騎兵第1旅團合組為騎兵集團隸屬駐蒙軍。在第11軍序列參加1939年4月隨棗會戰,在第1軍序列參加1941年4月中條山會戰,1942年12月轉隸第12軍,參加1944年3月豫中會戰、1945年3月老河口作戰。曾任旅團長小島吉藏、佐久間為人、小倉達次、小原一明、藤田茂、加藤源之助,日本戰敗投降後在河南歸德繳械。“八一五”時日本陸軍僅有此一個騎兵旅團。

野戰重炮兵旅團

資料記載有野戰重炮兵第1、2、3、5、6旅團司令部,“七七”事變前野戰重炮兵第1、2、3、4旅團並非獨立編制而是分別配屬在第3、12、1、近衛師團,戰爭前期野戰重炮兵第1、2、5、6旅團曾作為領率機關投入中國關內戰場:
野戰重炮兵第1旅團,1937年8月調華北,隸屬第1軍,轄野炮兵第3聯隊、野戰重炮兵第2聯隊、野戰重炮兵第3聯隊。1938年在第2軍序列參加徐州會戰,9月調入新組建的第21軍。
野戰重炮兵第2旅團,1937年8月調華北,轄野炮兵第24聯隊、獨立山炮兵第3聯隊、野戰重炮兵第5聯隊、野戰重炮兵第6聯隊。1938年在第1軍序列參加徐州會戰,後直屬華北方面軍,歷任旅團長前田治、平田健吉、木谷資俊。
野戰重炮兵第5旅團,1937年9月編入上海派遣軍,在第2軍序列參加武漢會戰,後直屬華中派遣軍,旅團長內山英太郎。
野戰重炮兵第6旅團,1937年8月調華北,隸屬第2軍,旅團長澄田賚四郎,轄野戰重炮兵第13聯隊、野戰重炮兵第14聯隊。1937年11月調淞滬戰場編入第10軍序列,後直屬華中派遣軍。1938年7月在第11軍序列參加武漢會戰,1939年2月參加南昌會戰,期間轄野戰重炮兵第10聯隊、野戰重炮兵第13聯隊、野戰重炮兵第14聯隊、野戰重炮兵第15聯隊、獨立山炮兵第11聯隊。1939年4月參加隨棗會戰。

其他旅團

“八一五”時日本陸軍地面部隊還有2個步兵旅團(即不在師團編成內而投入戰場)、9個獨立坦克旅團、1個機動旅團、2個海上機動旅團、3個警備旅團,這些均未投入中國關內戰場。1945年5月曾編組關東軍東寧旅團,7月改制為獨立混成第132旅團。

獨立警備隊

“獨立警備隊”編制轄6個獨立警備步兵大隊和1個作業隊,員額約5000人,野戰能力低於獨立步兵旅團,司令官陸軍少將軍銜。戰爭期間日本陸軍只在中國派遣軍序列編組有獨立警備隊。自1945年2月底始,為配合“本土決戰”陸續編組了第1~7、9~14獨立警備隊。
第1獨立警備隊,3月28日在南京編成入列第13軍,擔任南京地區警備,司令官有富治郎少將,日本戰敗投降後在滁州繳械。
第2獨立警備隊,4月30日在長沙編成入列第20軍,司令官岡島重敏少將,日本戰敗投降後在長沙繳械。
第3獨立警備隊,3月30日在北平編成入列華北方面軍,擔任北平警備,司令官古賀龍一,日本戰敗投降後在北平附近繳械。
第4獨立警備隊,3月30日在大同編成入列駐蒙軍就地駐防,司令官坂本吉太郎,日本戰敗投降後在大同附近繳械。。
第5獨立警備隊,3月30日在運城編成,編入第1軍。歷任司令官佐久間盛一、原田新一,日本戰敗投降後在山西湯原繳械。
第6獨立警備隊,3月30日在新鄉編成,編入第12軍就地駐防,司令官飯田雅雄,日本戰敗投降後在新鄉繳械。
第7獨立警備隊,3月30日在保定編成駐防,編入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岡村勝實,日本戰敗投降後在保定繳械。
第9獨立警備隊,5月30日在濟南編成駐防,編入第43軍,司令官石川忠夫,日本戰敗投降後在濟南繳械
第10獨立警備隊,5月30日在鄭州編成,先後編入第43軍、第12軍;司令官星善太郎(時為大佐後晉升少將),日本戰敗投降後在鄭州繳械。
第11獨立警備隊,5月30日在滋陽編成,編入第43軍,司令官窪田武二郎,日本戰敗投降後在滋陽繳械。
第12獨立警備隊,5月20日在青島編成就地駐防,先後編入第12軍、第43軍;司令官瀧本一麿,日本戰敗投降後在坊子繳械。
第13獨立警備隊,5月30日在郾城(今許昌)編成,編入第12軍;司令官吉武秀人,日本戰敗投降後在郾城繳械。
第14獨立警備隊,5月30日在鄧縣編成,編入第12軍。司令官大井川八郎,日本戰敗投降後在郾城繳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