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根據地

抗日根據地

抗日根據地,指1937年至1945年抗日戰爭時期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國家建立的反抗日本占領軍的統治而建立的根據地。

1937年11月聶榮臻在山西五台山創立了中國第一個抗日根據地晉察冀根據地,開闢了中國抗日戰爭的敵後戰場。抗日根據地主要包括晉察冀、晉綏、陝甘寧、晉冀魯豫、冀魯豫、山東、蘇南皖東等。這些抗日根據地成為1938年以後很長一段時間的抗日主要戰場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抗日根據地
  • 外文名:anti-Japanese base
  • 時期:抗日戰爭時期
  • 政黨:中國共產黨
  • 地區:中國
  • 區域:晉察冀 晉冀魯豫 陝甘寧 蘇浙皖
中國,晉察冀抗日根據地,晉綏抗日根據地,晉冀豫抗日根據地,陝甘寧抗日根據地,冀魯豫抗日根據地,山東抗日根據地,華中抗日根據地,華南抗日根據地,蘇北抗日根據地,蘇中抗日根據地,蘇浙皖抗日根據地,淮北抗日根據地,淮南抗日根據地,皖江抗日根據地,浙東抗日根據地,河南抗日根據地,鄂豫皖抗日根據地,湘鄂抗日根據地,東江抗日根據地,瓊崖抗日根據地,邱北抗日根據地,政權政策,三三制,民族方面,民權方面,民生方面,

中國

中國抗日根據地
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根據地,始終牽制著大量日本侵華兵力。據資料記載,抗日根據地軍民抗擊的日本兵力占侵華日軍總兵力的比例,1938年為58%,1942年為63%,1944年為64%。抗日根據地的存在,打亂了敵人作戰的前線與後方的劃分,形成了敵我雙方軍事態勢多層複雜的包圍與反包圍,形成了犬牙交錯的戰爭形態,為抗日戰爭的完全勝利做出了決定性的貢獻。
在中國,抗日根據地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成立的軍事、政治組織。1937年11月聶榮臻在山西五台山創立了中國第一個抗日根據地。開闢了中國抗日戰爭的敵後戰場。這些抗日根據地成為1938年以後很長一段時間的抗日主要戰場之一。以下是幾個主要的中國抗日根據地:

晉察冀抗日根據地

晉察冀抗日根據地:1937年11月由八路軍115師開闢的最早的中國抗日根據地。以山西五台山為中心,1938年建立了正式領導機構——晉察冀邊區臨時行政委員會,選舉實行“三三制”。華北最大的抗日根據地。包括北嶽、冀中、冀熱遼三區,下轄108個縣,人口約2500萬人。在聶榮臻率領下,抗戰八年,粉碎日軍多次“掃蕩”,與日偽軍作戰3.2萬餘次,斃傷日偽軍35萬餘人。
平型關戰鬥後,聶榮臻率一一五師一部兩千人留守五台山,在晉察冀邊區開展游擊戰爭。十一月,成立了晉察冀軍區,聶榮臻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下轄四個軍分區。八路軍在各地組織戰地動員委員會和游擊隊。一九三八年一月十日,在河北阜平召開全區軍政民代表大會,成立了邊區臨時行政委員會。各級政權進行了改選,統一了政策法令,改編了當地的抗日武裝,部隊迅速擴大。二月,邊區軍民粉碎了日寇二萬多兵力的八路圍攻,恢復了晉北、冀西、冀中、察南的五十餘縣。這是第一個敵後抗日民主根據地。一九三八年春,派出一個支隊進到北平的西山一帶,開闢了平西根據地。同年四月,在冀中成立了行政主任公署,建立了冀中根據地。六月,又組織一個縱隊,進入冀東。七月,配合當地的黨組織,在冀東七縣發動武裝起義,並在十七個縣開展了大規模的游擊戰爭,開闢了冀東根據地。它是以後冀熱遼根據地的基礎。這些根據地的開闢,使晉察冀邊區更加擴大。

晉綏抗日根據地

晉綏抗日根據地: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和敵後抗日軍民創建的19個重要解放區之一。包括山西西北部和綏遠(今併入內蒙古自治區)東南部廣大地區。下轄46個縣,320萬人。由賀龍關向應領導創建,後又與當地武裝相結合,開闢大青山抗日游擊根據地。自1937年至1944年春,根據地軍民和日偽軍共作戰10114次,斃傷日偽軍100740人,俘虜日偽軍18389人。晉綏根據地民兵配合主力或單獨作戰18718次,斃傷日偽軍7733人,俘虜日偽軍1876人。我軍指戰員犧牲13700餘人,傷3萬餘人。
抗日根據地

晉冀豫抗日根據地

晉冀豫抗日根據地:以太行山為依託,西起同蒲鐵路,東至平漢鐵路,北接正太鐵路,南臨黃河北岸,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山西、河北、河南三省邊界地區領導創建的抗日根據地。它是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機關所在地,是華北戰略要地之一。

陝甘寧抗日根據地

一九三七年九月,成立了陝甘寧邊區政府,共轄二十三個縣。十一月,在完成普選的基礎上建立了邊區各級人民民主政權。抗日戰爭時期,共產黨中央一直在陝甘寧邊區,在政治上領導全國人民進行抗戰。陝甘寧邊區成了全國抗日的中心,敵後抗日根據地的總後方。
陝甘寧陝甘寧

冀魯豫抗日根據地

冀魯豫抗日根據地:抗日戰爭時期,黨領導的敵後抗日武裝在河北、山東、河南三省交界的廣大地區創建了一個東至津浦路,西至平漢路,北至石德路、滏陽河,南跨隴海路的敵後抗日根據地

山東抗日根據地

山東抗日根據地:包括渤海、魯中、魯南、膠東、濱海五區,還有河北、江蘇各一部分,下轄96個縣,1350萬人。1937年冬至1938年,共產黨先後建立魯南、膠東、清河根據地。1939年3月,羅榮桓率八路軍115師主力進入魯西,與之會合。從1937年至1944年,粉碎日軍多次“掃蕩”,和日偽軍作戰1.9萬餘次,斃傷日偽軍15萬餘人。

華中抗日根據地

華中抗日根據地:包括江蘇絕大部分,安徽、湖北、河南、浙江和湖南的一部分。1938年4月,粟裕新四軍先遣支隊深入華中敵後,開展游擊戰爭。5月和7月,陳毅張鼎丞分別率新四軍第一、第二支隊挺進江南,創建蘇南根據地。8月,譚震林新四軍第三支隊進入皖南,開闢豫皖蘇根據地;6月,羅炳輝新四軍第五支隊挺進皖東,建立皖東根據地;年底,新四軍一部在八路軍配合下,開闢皖東北和淮海區。自1938年至1944年春,和日偽作戰17500餘次,斃傷日偽軍24萬餘人。

華南抗日根據地

華南抗日根據地:包括東江瓊崖抗日根據地。1938年日軍侵占廣州後,原在東江一帶的紅軍游擊隊,在曾生等領導下,組成抗日游擊隊,建立東江根據地。1939年2月,日軍侵入海南島,原在當地的紅軍游擊隊和海南島人民,在馮白駒等領導下,建立瓊崖根據地。兩地都成立了抗日民主政權,粉碎敵人多次“掃蕩”,給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擊。

蘇北抗日根據地

蘇北抗日根據地:包括淮(陰)海(州)、鹽(城)阜(寧)兩個地區,物產豐富,人口眾多。它是聯結華北八路軍和南方新四軍的重要樞紐,是華中敵後抗戰最有利、最能發展的地區,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蘇中抗日根據地

蘇中抗日根據地:位於江蘇省中部,包括揚州、泰州、南通等地區,東臨黃海,南至長江,與蘇北淮北、淮南、皖江等華中抗日根據地相連。1941年3月,蘇中區黨政領導機構成立,蘇中抗日根據地開始形成。

蘇浙皖抗日根據地

蘇浙皖抗日根據地:1938年5月4日,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對新四軍發展華中敵後游擊戰爭作了具體部署,要求新四軍“在廣德、蘇州、鎮江、南京、蕪湖五區之間廣大地區,創造根據地,發動民眾的抗日鬥爭,組織民眾武裝,發展新的游擊隊”,“在茅山根據地大體建立起來之後,還應準備分兵一部進入蘇州、鎮江、吳淞三角地區去,再分一部分渡江進入江北地區。”

淮北抗日根據地

淮北抗日根據地:位於河南、安徽、江蘇、山東四省交界的廣大地區,由豫皖蘇、皖東北、邳睢銅3塊根據地組成。它處於日寇占據的徐州蚌埠淮陰三大軍事重鎮之間,是八路軍和新四軍的聯繫樞紐,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淮南抗日根據地

淮南抗日根據地:由原皖東抗日根據地演變而來,它位於安徽省東部和江蘇省西部,東起運河,西至淮南路、瓦埠湖,北抵淮河,南瀕長江,津浦路縱貫其間。以津浦路為界,分路西、路東2個地區。

皖江抗日根據地

皖江抗日根據地: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1937年11月,八路軍駐南京辦事處派李世農到皖中無為地區組建了中共皖中工作委員會,恢復和重建各地黨組織,組織民眾參加抗日團體,團結了一批愛國進步人士投入抗日民族解放鬥爭,推動了皖中地區的抗日救亡運動蓬勃開展。

浙東抗日根據地

浙東抗日根據地:浙東抗日根據地是皖南事變後由浦東南進的抗日武裝、浙東地方黨以及華中局和新四軍軍部派來的一大批幹部,經過艱苦奮鬥,而逐步建立起來的。它包括四明、會稽、三北(指餘姚慈谿鎮海3縣姚江以北地區)和浦東4個地區,總面積約2萬平方公里。

河南抗日根據地

河南抗日根據地:開闢河南新區,是抗日戰爭後期中共中央的一項重要戰略部署。經過八路軍、新四軍的共同努力,開闢了豫西,發展了豫南,擴大了豫東,恢復了豫皖蘇邊區根據地,打通了華北、華中與陝甘寧邊區的聯繫,對於堅持全國抗戰,控制中原戰略要地,有著重要的意義。

鄂豫皖抗日根據地

鄂豫皖抗日根據地:鄂豫皖抗日根據地是1938年武漢陷落後逐步開闢的,習慣上稱鄂豫皖湘贛抗日根據地或鄂豫邊區,也稱豫鄂邊區、鄂豫皖邊區、湘鄂豫皖邊區。抗日戰爭勝利前夕,鄂豫皖根據地發展到東起安徽宿松,西至湖北宜昌,北接河南舞陽,南到湖南洞庭湖的廣大地區,面積9萬多平方公里,人口約1300萬人。

湘鄂抗日根據地

湘鄂抗日根據地:1938年日軍侵占武漢後,中共鄂南特委成立,組織、發動民眾,建立地方黨組織,開展游擊戰爭,開闢了鄂南抗日游擊區。1942年,新四軍第五師第十四旅主力南渡長江,建立了以大幕山為中心的鄂南抗日根據地。後因國民黨頑固派大舉進攻鄂南根據地,部隊除留一部堅持當地游擊戰爭外,主力部隊撤退鄂中,打退了敵人多次進攻,在極端困難中堅持了抗日陣地。

東江抗日根據地

東江抗日根據地:地處珠江江口、廣(州)九(龍)鐵路兩側,包括東莞、惠陽寶安增城博羅等縣。這裡面向大海,背靠廣州,是日軍進攻廣州、侵犯華南的交通要道,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瓊崖抗日根據地

瓊崖抗日根據地:1938年12月初,長期戰鬥在海南島的瓊崖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廣東省民眾抗日自衛團第十四區獨立隊。馮白駒、馬白山分任正副大隊長,下轄三個中隊,隊員300多人。1939年2月10日,日軍數千人在海口一線登入,國民黨軍撤退,海口、榆林淪陷。是日,獨立隊派一中隊在敵東進必經之地潭口設伏,戰鬥從早晨持續到黃昏。潭口阻擊戰,揭開了瓊崖抗戰的序幕。

邱北抗日根據地

邱北抗日根據地:邱城以北、威縣以南、東至衛河、西至滏陽河,以邱縣為中心的廣大區域。它是邱縣人民在地方黨組織和抗日縣政府領導下,積極配合中共領導的八路軍及冀南區黨、政、軍、群領導機關,組織地方抗日武裝,堅持主力軍、地方軍和民兵相結合的戰略戰術,歷經浴血奮戰,創建、堅持、鞏固起來的。抗日軍民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和犧牲,渡過了一個最不平凡,最充滿激情的時期,為奪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卓越項獻。
邱北抗日根據地示意圖邱北抗日根據地示意圖

政權政策

三三制

主詞條:三三制
三三制是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時期的統一戰線政權政策。根據這一政策,抗日民主政權中人員的分配,共產黨員大體占三分之一,左派進步分子大體占三分之一,中間分子和其他分子大體占三分之一。
1941年,抗日根據地政權機構在人員分配上實行“三三制”原則。“三三制”政權是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性質的制度,團結了各抗日階級、階層,爭取了中間力量,孤立了頑固勢力,鞏固和發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政權人員如何組成,是政權建設遇到的第二個大問題,它既表明了政權的性質,也直接關係到它的階級基礎是否鞏固和民眾基礎是否廣泛。與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工農民主政權不同,抗日根據地政權最顯著的特點,是從1940年開始實行“三三制”,即在參議會和政府組成人員中,不僅有工農代表,還有其他階級階層的代表,即共產黨員占三分之一,非共產黨的左派進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間派占三分之一。中國共產黨之所以在抗日根據地實行“三三制”,其實質就是為了反對在黨內長期存在的“左”傾關門主義,實行更廣泛的民主政治,建立一個包容性更強、代表性更加廣泛的政權,以適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需要。“三三制”的實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中最突出的,是使邊區各級政權有了廣泛的代表性,有力地調動了社會各界團結抗戰的積極性。一些跑到敵占區的地主開始回鄉,鄉紳富商也有了在根據地投資經營的積極性。華中根據地實行“三三制”以後,原地方精英與新四軍和抗日政權出現了少見的融洽氣氛,特別是一些被選進或者聘任為參議員和區代表的鄉紳,表現出空前的抗日熱情。鄉紳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以後,減租減息的阻力也相應地減小了。另外,“三三制”也使邊區政權決策的民主性、科學性大大加強,提高了邊區各級政權機關的工作效率。

民族方面

主張對日堅決抗戰到底,反對向日屈膝投降。我們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聯合一切真正抗日的友軍農黨人士共同抗敵作戰,反對勾結日宜危害抗戰的投降分子(如石友三九類),反對親日派的一切投降陰謀,反對漢奸偽組織。在抗日根據地上,對於各種漢奸,分別具體處理。
堅決的漢奸,堅決的加以鎮壓,對於脅從分子,則爭取其回頭為祖國工作。對於敵軍偽軍的俘虜,則採取釋放政策,不加以侮辱,對於其中多少帶有抗日性的分子,則爭取其為抗戰服務。在爭取民族解放的武裝力量上,我們于堅持敵後艱苦抗戰的過程中,鍛鍊了五十萬人的堅決抗日的武裝。我們現在向全國宣布,我們歡迎各黨各派及無黨無派的真正抗日的人士來八路軍新四軍共同抗戰,並給以優於一般共產黨員的特別待遇,對於少數民族,則我們給以平等的待遇,尊重民族自決的原則,在目前則主要爭取他們與漢族鞏固團結共同抗日,反對大漢族主義對於他們的歧視與壓迫。
對於日本以外其他國家,則我們由張親密聯合社會主義的蘇聯(如孫中山先生死前所曾再三囑咐的),親密聯合各國勞動人民與彼壓迫的民族,同時在獨立自主抗戰建國的原則下正確運用各帝國主義間的矛盾(如兩大帝國主義陣線間的矛盾,與同一帝國主義陣線各國間的矛盾),但同時反對類身投靠於任何帝國主義國家。所有以上這一切,都是完全符合於孫中山先生的民族主義的,是民族主義在現在的正確的具休的實行。

民權方面

在抗日根據地的政權問題。上,主張實行三三制的政權組織,共產黨員只占三分之一(或甚至少於三分之一),其他友黨及無黨的抗日人士占三分之二。我們不僅不排斥而且歡迎願意團結抗日的民族資產階級開明紳士、小資產階級的代表參加。我們既不贊成國民黨的一黨專政,我們也決不主張共產黨的一黨包辦。在抗日根據地的人民民主權利問題上,我們主張一切不反對抗日的中國人,都有同等的人權,以及言論集會出版結社思想信仰的自由權,任何不反對抗日的地主資本家,都可以安全地享有自己的財產。抗日根據地上的民主政府,僅僅干涉在抗日根據地內真實進行陰謀活動破壞抗戰的分子,其餘則一律不加干涉,並加以切實保護。所有以上這一切,都是完全符合於孫中山先生的民權主義,並是民權主義在現在的真正的具體的實行。

民生方面

在抗日根據地的經濟政策上,主張積極發展工業農業的生產與商品的流通。我們歡迎他地的資本家到抗日根據地上開辦實業,並切實保護他們的營業。我們獎勵民營企業,而把地方抗日民主政府所經營的企業,只當作整個生產貿易事業的一部分,我們主張以發展生產事業調劑貨物流通來達到根據地各區域經濟上的自給自足。我們主張抗日根據地上的貿易自由,而對於敵寇破壞我抗日經濟力量,掠取我被占區資財來實行“以戰養戰”的陰謀,則堅決予以打擊。在抗日根據地的財政政策上,我們主張按照收入的多少,來規定納稅的多少。除少數最貧困的人民免稅外,其餘的公民,工人、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資本家、地主均在內,都須負擔納稅義務,而不將稅款完全放在地主資本家身上。
我們反對對工農採取拘押罰款的辦法,我們也反對對地主資本家採取這樣的辦法。我們主張實行適於團結抗戰建國的合理的稅收。在抗日根據地的勞動政策上,我們主張為著發動工人的抗戰積極性,必須實行適當的改良。但增加工資與減少工作時間,均有一定限度,不能過多。在目前為著增加,抗戰生產的需要,在某些生產部門,可以酌量採取十小時工作制。勞資間訂立勞動契約,在訂約後,資本家國須遵行,工人亦應遵守勞動紀律,以便使生產可以正常地進行。對於勞資間的關係,必須站在團結抗戰各國的立場上隨時加以適當的調節。在抗日根據地的土地政策。上,我們堅決駁斥“現在華北已實行土地革命”的無稽論調。現在我們只是主張適當減輕農民負擔,來發動農民的抗日積極性。為了這點,我們主張在地中債主方匪適當地減租減息,地租一般地以實行二五減租為原則,按照具體情況,可以高至倒四六分制倒三十分制(即農民得六成或七成,地主得四應式三成),而不要超過這一限度。利息一般的減到社會借貸關係所允許的程度,但亦不要超過這一限度,使農民借不到債款,地主及債主享有土地財產的所有權。
至於農民方而,則在減租減息後應繼續交租交息,這是堅持團結抗戰對農民與地主關係所應當進行的調節工作。在抗日根據地的人民文化生活上,則我們主張應當普及和提高民眾的抗日知識、技能和民族自尊心。我們歡迎自由主義的文化工作者、新聞記者、教育家、學者、專門家來抗日根據地共同進行文化建設與各方面的抗戰建國工作,我們歡迎一切抗日青年來抗日根據地入學。我們主張在抗日根據地內實行正規的國民教育制度,大大發展各方面的文化事業(學校、出版事業以及其他文化事業)。所有這一切,都是符合於孫中山先生的民生主義的,是民生上義在現在的確當的具體的實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