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四大美女

民國四大美女

民國四大美女是二十一世紀人們根據現代的知名度和現代人的某種審美觀所認可的四個民國美女。民國時期沒有四大美女之說。

民國四大美女包括“校園皇后”陸小曼才氣與美貌並重的林徽因,有“金嗓子”之稱的周璇和“默片影星”阮玲玉

基本介紹

林徽因,人物簡介,人物生平,感情經歷,人物貢獻,社會評價,人物傳記,陸小曼,人物簡介,人物生平,個人生活,主要作品,人物評價,後世紀念,周璇,人物簡介,演藝經歷,個人生活,個人作品,人物評價,後世紀念,阮玲玉,人物簡介,自殺真相,主要作品,人物評價,

林徽因

人物簡介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女,漢族,福建閩縣(今福州)人,出生於浙江杭州。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大雅·思齊》: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後因常被人誤認為當時一作家林微音,故改名徽因。
中國著名建築師、詩人、作家。人民英雄紀念碑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深化方案的設計者、建築師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古代建築,成為這個學術領域的開拓者,後來在這方面獲得了巨大的學術成就,為中國古代建築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文學上,著有散文、詩歌、小說、劇本、譯文和書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間四月天》,《蓮燈》,《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間四月天》最為大眾熟知,廣為傳誦。

人物生平

家庭背景
林徽因的祖父是林孝恂進士出身,歷官浙江金華、孝豐等地。父林長民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擅詩文,工書法,曾任北洋政府司法總長等職。叔叔林覺民
生平早期
幼年時期
1904年6月出生於浙江杭州,隨祖父母居住;5歲,由大姑母林澤民授課發蒙;8歲,移居上海,入虹口愛國國小學習。
1916年,因父在北洋政府任職,舉家遷往北京,就讀於英國教會辦的北京培華女中。
1920年4月,隨父遊歷歐洲,在倫敦受到房東女建築師影響,立下了攻讀建築學的志向。在此期間,她還結識了父親的弟子詩人徐志摩,對新詩產生濃厚興趣。
1921年,隨父回國,仍到培華女中續學。
1923年,徐志摩、胡適等人在北京成立新月社,林徽因常常參加新月社舉辦的文藝活動,曾登台演出印度詩人泰戈爾的詩劇《齊德拉》,飾演主角齊德拉公主,台詞全用英語。她流利的英語和俊秀的扮相,在文藝界留下深刻印象。
1924年6月,林徽因和梁啓超長子梁思成同時赴美攻讀建築學。
少女時期
1924年9月,兩人一起進入賓夕法尼亞大學美術學院學習,均從三年級課程讀起。梁思成在美術學院建築系,因建築系不收女生,林徽因即註冊在美術系,林徽因註冊的英文名字是Lin Phyllis Whei-Yin。 但是她仍選修了建築系的主要課程,實現了自己的志願。
1927年夏,從美術學院畢業後,又入耶魯大學戲劇學院學習舞台美術設計半年。
1928年春,她同梁思成結婚。
1928年8月,夫妻偕同回國,一起受聘於東北大學建築系。林徽因在到職前先回福州探親,曾應福州師範學校和英華中學之請,作《建築與文學》和《園林建築藝術》的演講。又為其叔林天民設計福州東街文藝劇場。翌年,到東北大學講授《雕飾史》和專業英語。
古建考察
從1930年到1945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婦二人共同走了中國的15個省,190多個縣,考察測繪了2738處古建築物,很多古建築就是通過他們的考察得到了世界、全國的認識,從此加以保護。比如像河北趙州大石橋、山西的應縣木塔五台山佛光寺等。也正是由於在山西的數次古建築考察,使梁思成破解了中國古建築結構的奧秘,完成了對《營造法式》這部“天書”的解讀。
1931年,林徽因受聘於北平中國營造學社。次年,為北平大學設計地質館和灰樓學生宿舍。在此後數年中,她多次深入晉、冀、魯、豫、浙各省,實地調查勘測了數十處古代建築,單獨或與梁思成合作發表了《論中國建築之幾個特徵》《平郊建築雜錄》《晉汾古建築調查紀略》等有關建築的論文和調查報告,還為署名梁思成的《清式營造則例》一書寫了緒論。這是一本研究中國古代建築必讀的重要工具書。
林徽因在從事建築科學研究之餘,也開始從事文學創作。1931年4月,她的第一首詩《誰愛這不息的變幻》以“徽音”為筆名,發表於《詩刊》第二期。以後幾年中,又在《詩刊》《新月》《北斗》、天津《大公報》《文學雜誌》等,先後發表了幾十篇作品。大部分是詩歌,也有散文、小說、戲劇和文學評論。她的詩多數是以個人情緒的起伏和波瀾為主題,探索生活和愛的哲理。詩句委婉柔麗,韻律自然,受到文學界和廣大讀者的讚賞,奠定了她作為詩人的地位。當時,她曾被聘為北平女子文理學院外語系講授《英國文學》課程,負責編輯《大公報·文藝叢刊·小說選》,還擔任《文學雜誌》的編委。她經常參加北平文學界讀詩會等活動。1936年,平津各大學及文化界發表《平津文化界對時局宣言》,向國民政府提出抗日救亡的八項要求,林徽因是文藝界的發起人之一。
流亡時期
1937年夏,她在山西五台山地區發現中國最古老的一座木結構建築--建於唐代的佛光寺大殿。正當她要進行深入研究時,“七七事變”爆發,她被迫中斷野外調查工作,不久,北平淪陷,全家輾轉逃難到昆明。次年,她為雲南大學設計了具有民族風格的女生宿舍。
1940年,她隨梁思成的工作單位中央研究院遷到四川宜賓附近的李莊,住在低矮破舊的農舍里。
顛沛流離的生活和艱苦的物質條件,使她肺病復發。在病榻上,她通讀了廿四史中有關建築的部分,為寫《中國建築史》蒐集資料,經常工作到深夜。這個時期,她的文學作品不多,在她若干詩稿中,迷惘、惆悵、蒼涼、沉鬱已代替了戰前那恬靜、飄逸、清麗、婉約的格調。詩中時時流露出了關懷祖國前途、命運的情愫。
最後歲月
抗戰勝利後,林徽因全家於1946年8月回到北平。不久,她為清華大學設計教師住宅,並接受校外的設計任務。
1948年5月,她在《文學雜誌》發表了《病中雜詩》9首。同年底,清華大學所在的北平郊區解放,解放軍包圍古都北平。林徽因夫婦想到城內無數巍峨壯觀、雕樑畫棟的古建築也許將毀於戰火,憂心如焚,寢食不安。
1949年初,兩位解放軍的突然到訪,表現出的對重要文物古蹟的保護態度,讓他們消除了對共產黨的疑慮,並應解放軍請求,編寫了《全國文物古建築目錄》。此書後來演變成為《全國文物保護目錄》。是年,林徽因還被聘為清華大學建築系一級教授。
1950年林徽因被特邀參加全國政協一屆二次會議,並被任命為北京市都市計畫委員會委員兼工程師,提出修建“城牆公園”構想。
1951年,47歲的林徽因為挽救瀕於停業的景泰藍傳統工藝,抱病與高莊莫宗江、常莎娜、錢美華、孫君蓮深入工廠做調查研究,並設計了一批具有民族風格的新穎圖案,為“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蘇聯文化代表團”獻上一批禮品,深受與會人員歡迎。
1952年,梁思成劉開渠主持設計人民英雄紀念碑,林徽因被任命為人民英雄紀念碑建築委員會委員,抱病參加設計工作,與助手關肇鄴一起,經過認真推敲,反覆研究,終於完成了須彌座的圖案設計。
1952年5月,為迎接即將到來的建設高潮,林徽因、梁思成翻譯了《蘇聯衛國戰爭被毀地區之重建》一書,並由上海龍門書局印行,為國家建設提供了借鑑。應《新觀察》雜誌之約,撰寫了《中山堂》《北海公園》《天壇》《頤和園》《雍和宮》《故宮》等一組介紹中國古建築的文章。
1953年10月,林徽因當選為建築學會理事;並任《建築學報》編委。被邀參加第二屆全國文代會。
1954年6月,選為北京市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20世紀50年代,梁思成因提倡新建築用作大屋頂等傳統形式和保護北京古城而多次遭到批判。
臥病在床的林徽因
1953年5月,北京市開始醞釀拆除牌樓,對古建築的大規模拆除開始在這個城市蔓延。時任北京市副市長的吳晗擔起了解釋拆除工作的任務,為了挽救四朝古都僅存的完整牌樓街不因政治因素而毀於一旦,林徽因的丈夫,中國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與吳晗發生了激烈的爭論。由於吳晗的言論,梁思成被氣得當場失聲痛哭。其後不久,在文化部社會文化事業管理局局長鄭振鐸邀請文物界知名人士在歐美同學會聚餐會上,林徽因與吳晗也發生了一次面對面的衝突。隨後,林徽因的病情急劇惡化,最後拒絕吃藥救治。
1955年4月1日6時20分,林徽因病逝於同仁醫院,享年51歲。林徽因治喪委員會由張奚若周培源錢端升錢偉長金岳霖等13人組成。4月3日,林徽因追悼會在北京市金魚胡同賢良寺舉行。去世後,她的遺體安葬在八寶山革命公墓,墓碑下方有一塊刻著秀麗花圈的漢白玉。這原來是為天安門前人民英雄紀念碑碑座雕飾試刻的一個樣品,人民把它作為一篇獨特的無字墓志銘,奉獻給它的創作者林徽因。

感情經歷

與徐志摩
1921年,16歲的林徽因遊歷歐洲,在英倫期間,結識了當時正在英國留學的徐志摩。當時徐志摩已是一個兩歲孩子的父親。林徽因被徐志摩淵博的知識,風雅的談吐、英俊的外貌所吸引。而徐志摩也被林徽因出眾的才華與美麗所吸引,對她評價甚高,為林徽因寫過很多情詩。兩人也都是以書信來往。在後來的《猛虎集序》(1931年)中有提到,他在二十四歲以前,與詩“完全沒有相干”,是與林徽因的相遇,激發了他的新詩創作。同年3月與髮妻張幼儀提出離婚。
之後,他們一起組織新月社活動,一起演戲,並常有書信來往。1924年泰戈爾訪華期間,徐志摩和林徽因共同擔任翻譯,之後徐志摩陪同泰戈爾去了日本,林徽因和梁思成到了賓夕法尼亞大學,當徐志摩與林徽因再次見面的時候,已是四年之後。這期間,林徽因已嫁給梁思成。徐後經人介紹認識了已嫁做人婦的陸小曼很快兩人就相戀了,陸小曼為了徐也跟丈夫王賡離婚了。1931年11月19日準備參加林徽因演講會的徐志摩遭遇墜機事故遇難。
徐志摩對林徽因的影響也很大。他是林徽因文學道路上的引路人。多年以後,林徽因也曾對自己的兒女說:“徐志摩當初愛的並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詩人的浪漫情緒想像出來的林徽因,而事實上我並不是那樣的人。”
與梁思成
1924年6月,林徽因和梁思成在梁啓超的安排下,同時赴美攻讀建築學。林徽因和梁思成的結合在當時可以說是新舊相兼,郎才女貌,門第相當。他們在婚前既篤於西方式的愛情生活,又遵從父母之命所結的秦晉之好。又因林長民是段祺瑞內閣中的司法總長,梁啓超做過熊希齡內閣的司法總長、段祺瑞內閣的財政總長,所以說是門當戶對。
1928年,林徽因與梁思成在渥太華梁思成姐夫任總領事的中國總領事館舉行婚禮。婚後梁對林呵護倍至,夫妻二人致力於他們所熱愛的建築事業,林徽因不僅具有詩人的美感與想像力,也具有科學家的細緻和踏實精神,他們在山西對古建築所做的調查和實測工作,不僅對科學研究貢獻巨大,也使山西眾多埋沒在荒野的國寶級的古代建築開始走向世界,為世人所知。
與金岳霖
金岳霖,哲學家,邏輯學家。1914年畢業於清華學校,後留學美國、英國,又遊學歐洲諸國,回國後主要執教於清華和北大。他終生未娶。一直戀著林徽因。
林徽因、梁思成夫婦家裡幾乎每周都有沙龍聚會,金岳霖始終是梁家沙龍座上常客。他們文化背景相同,志趣相投,交情也深,長期以來,一直是毗鄰而居。金岳霖對林徽因人品才華讚羨至極,十分呵護;林徽因對他亦十分欽佩敬愛,他們之間的心靈溝通可謂非同一般。甚至梁思成林徽因吵架,也是找理性冷靜的金岳霖仲裁。金岳霖自始至終都以最高的理智駕馭自己的感情,愛了林徽因一生。
五十年代後期,林徽因已經去世,追悼會上,他為她寫“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的著名輓聯。

人物貢獻

建築
東北大學校徽設計
20世紀20年代末期,時任東北大學建築系副教授的林徽因參加了由張學良出資發起的徵集東北大學校徽圖案大獎賽,林徽因設計的"白山黑水"圖案一舉奪魁,拿下本次比賽的最高獎金。
保護奈良古建
1945年二戰行將結束時,時任清華大學建築系教授的林徽因受美軍邀請,在即將執行的奈良轟炸圖上為其標出了著名的文化古蹟位置,以免被炸。值得一提的是林徽因一家在1937年11月與1939年1月兩次險些於日軍的轟炸中喪命,三弟林恆也於1941年在對日戰爭中陣亡。
八寶山革命公墓主體建築格局
八寶山革命公墓創建於1949年11月。北平和平解放後,遵照周恩來建立革命烈士墓地、教育人民民眾的指示,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吳晗受命建設革命公墓。在吳晗的領導下,北京市迅速成立了公墓籌備組,吳晗親自率人勘察,最終選址在八寶山的護國寺興建公墓。1950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將八寶山的護國寺改建為公墓,並遵照周恩來的意見,將公墓定名為“北京市革命公墓”,作為革命烈士的安葬之處。八寶山革命公墓主體建築格局由中國著名建築師林徽因設計,分為墓區和骨灰堂兩部分。公墓內遍植蒼松翠柏,莊嚴肅穆,是很多革命先烈最後的安棲之所。走在公墓里,弔唁那些於民族於國家立下大功的英魂,猶如在和歷史對話,感嘆滄海桑田,體會人間正道。
論文著作
林徽因協助梁思成完成了《中國建築史》初稿和用英文撰寫的《中國建築史圖錄》稿,初步實現了他們在學生時代就懷有的心愿。應解放軍的請求,編寫《全國文物古建築目錄》。1949年9月到1950年6月,還與梁思成合作寫了《城市規劃大綱》、《中國建築發展的歷史階段》等學術論文。為《新觀察》等刊物撰寫了10幾篇介紹中國古建築的通俗讀物。
她發表有關建築的論文主要有《論中國建築之幾個特徵》、《平郊建築雜錄》(與梁思成合著)、《清式營造則例》第一章緒論、《晉汾古建築預查紀略》(署名林徽因、梁思成)、《由天寧寺談到建築年代的鑑別問題》(署名林徽因、梁思成)、《中國建築史》(遼、宋部分)、《中國建築發展的歷史階段》(與梁思成、莫宗江合著)。
文學
在當時,知識分子是社會少數、精神貴族,像林徽因這樣受過良好教育才貌出眾的女子,更是鳳毛麟角。她承認自己是受雙文化教育長大的,英語對於她是一種內在思維和表達方式、一種靈感、一個完整的文化世界。中西文化融合造就了一個“文化林徽因”。她是詩人,一生寫過幾十首詩,在詩歌創作上受徐志摩影響很明顯,但又有自己的特點。
在文學方面,林徽因著述甚多,包括散文、詩歌、小說、劇本、譯文和書信等作品。代表作有《你是人間四月天》,小說《九十九度中》,《林徽因詩集》(1985年)等。1931年3月,林徽因到香山雙清別墅附近平房養病。先後發表詩《那一晚》 《誰愛這不息的變幻》《仍然》《激昂》《一首桃花》《山中一個夏夜》《》《深夜裡聽到樂聲》《情願》及短篇小說《》,《一天》《激昂》《晝夢》《瞑想》等詩篇幾十首;話劇《梅真同他們》;短篇小說《》。另有散文《窗子以外》《一片陽光》等。

社會評價

綜合評價
在民國時期的著名才女中,林徽因的才藝比蕭紅張愛玲等顯得更全面一些,人生際遇也更幸運。她不僅最早加入了“新月社”,在詩歌、小說、散文、戲劇、繪畫、翻譯等方面成就斐然。她幾乎標誌一個時代的顏色,出眾的才,傾城的貌,情感生活也像一個春天的童話,幸福而浪漫。
在林徽因的著作中,建築學家的科學精神和作家的文學氣質揉合得渾然一體。她的學術論文和調查報告,不僅有嚴謹的科學內容,而且用詩一般的語言描繪和讚美祖國古建築在技術和藝術方面的精湛成就,使文章充滿詩情畫意。而在文學作品中也常用古建築的形象作比喻,如《深笑》一詩中,就以古塔檐邊無數風鈴轉動的聲音,比喻笑聲的清脆悅耳,直上雲天,既貼切,又新穎,別具一格。由於她兼通文理,在建築學和文學創作上都顯露出驚人的才華,所以在30年代就享有“一代才女”的美譽,被列入當時出版的《當代中國四千名人錄》。
他人評價
蕭乾"聽說徽因得了很嚴重的肺病,還經常得臥床休息。可她哪像個病人,穿了一身騎馬裝……她說起話來,別人幾乎插不上嘴。徽因的健談絕不是結了婚的婦人的那種閒言碎語,而常是有學識,有見地,犀利敏捷的批評……她從不拐彎抹角,模稜兩可。這種純學術的批評,也從來沒有人記仇。我常常折服於徽因過人的藝術悟性。"這是1933年11月初一個星期六的下午,蕭乾做客林徽因家中吃茶時發表的感慨,同時,這也是林徽因一生做人處世的真實寫照。(蕭乾絕筆《才女林徽因》)
冰心“她很美麗,很有才氣。”比較林徽因和陸小曼時,更以為林徽因“俏”、陸小曼不俏。與林徽因一起長大的堂姐堂妹,幾乎都能細緻入微地描繪她當年的衣著打扮、舉止言談是如何地令她們傾倒。(陳鐘英:《人們記憶中的林徽因——採訪札記》)
張幼儀當她知道徐志摩所愛何人時,曾說“徐志摩的女朋友是另一位思想更複雜、長相更漂亮、雙腳完全自由的女士”。(張邦梅:《小腳與西服》)
文潔若“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曾出現過像達·文西那樣的多面手。他既是大畫家,又是大數學家、力學家和工程師。林徽因則是在中國的文藝復興時期脫穎而出的一位多才多藝的人。她在建築學方面的成績,無疑是主要的,然而在詩歌、小說、散文、戲劇等方面,也都有所建樹”。(文潔若:《才貌是可以雙全的——林徽因側影》)
卞之琳:“她天生是詩人氣質、酷愛戲劇,也專學過舞台設計,卻是她的丈夫建築學和中國建築史名家梁思成的同行,表面上不過主要是後者的得力協作者,實際卻是他靈感的源泉”。(卞之琳:《窗子內外——憶林徽因》)
費正清沈從文眼裡的林徽因是“絕頂聰明的小姐”,晚一代的蕭離則稱林徽因是“聰慧絕倫的藝術家”。費慰梅認為,林徽因“能夠以其精緻的洞察力為任何一門藝術留下自己的印痕”。
林徽因“喜歡熱鬧,喜歡被人稱羨”,這一點也可以從林徽因在文學沙龍上的高談闊論得到印證。費正清晚年回憶林徽因就曾說,“她是具有創造才華的作家、詩人,是一個具有豐富的審美能力和廣博智力活動興趣的婦女,而且她交際起來又洋溢著迷人的魅力。在這個家,或者她所在的任何場合,所有在場的人總是全都圍繞著她轉”。(費正清《費正清對華回憶錄》)
李健吾然而,也恰恰就是這樣的林徽因,既耐得住學術的清冷和寂寞,又受得了生活的艱辛和貧困。沙龍上作為中心人物被愛慕者如眾星捧月般包圍,窮鄉僻壤、荒寺古廟中不顧重病、不憚艱辛與梁思成考察古建築;早年以名門出身經歷繁華,被眾人稱羨,戰爭期間繁華落盡困居李莊,親自提了瓶子上街頭打油買醋;青年時旅英留美、深得東西方藝術真諦,英文好得令費慰梅讚嘆,中年時一貧如洗、疾病纏身仍執意要留在祖國。這樣的林徽因,在朋友間引起的,又是另外一種評說,李健吾抗戰期間聞聽林徽因雖罹患重病而不離開祖國時,激動地說:“她是林長民的女公子,梁啓超的兒媳。其後,美國聘請他們夫婦去講學,他們拒絕了,理由是應該留在祖國吃苦。”(李健吾:《林徽因》)
陳從周同濟大學教授陳從周回憶道:"她(指林徽因)指著吳晗的鼻子,大聲譴責。雖然那時她肺病已重,喉音失嗓,然而在她的神情與氣氛中,真是句句是深情。"牌樓今日早已隨著文化浩劫一同煙消雲散,但林徽因當日的金剛怒吼,必將永遠環繞在每一名具有良知血性的中國學者心頭。
陳學勇:林徽因應該是這一群體(中國婦女先覺者)中很特別的一個。面對這樣的女子,倘若還要糾纏她的情感,那么那個據說為她終身不娶的哲學家金岳霖的真誠最能夠說明她情感的品質。倘若還要記起她的才華,那么她的詩文以及她與梁思成共同完成的論著還不足以表現她才華的全部,因為那些充滿知性與靈性的連珠的妙語已經絕響。倘若還要記起她的堅忍與真誠,那么她一生的病痛以及伴隨梁思成考察的那些不可計數的荒郊野地里的民宅古寺足以證明,她確實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真正的女人。(陳學勇:《蓮燈詩夢:林徽因》)

人物傳記

作者書名
《梁思成和林徽因》
《蓮燈微光里的夢——林徽因的一生、林徽因尋真》
黃楊
《一代才女林徽因》
《你若盛開,清風自來:那些人遇見的林徽因》
江曉英
《林徽因——民國最美的女神》
蔣雯漪
《林徽因傳——有你是最好的時光》
參考資料:

陸小曼

人物簡介

陸小曼(1903年-1965年),江蘇常州人,近代女畫家。師從劉海粟陳半丁賀天健等名家,晚年被吸收為上海中國畫院專業畫師。曾參加新中國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國畫展。陸小曼擅長戲劇,曾與徐志摩合作創作五幕話劇《卞崑岡》。她還諳崑曲,也能演皮黃,寫得一手好文章,有深厚的古文功底和紮實的文字修飾能力。因與徐志摩的婚戀而成為著名近代人物。1965年4月3日於上海華東醫院逝世,享年63歲。

人物生平

1903年11月7日,出生於上海市孔家弄。
1909年,隨母親赴北京依父度日。
1910年,就讀於北京女子師範大學附屬國小。
1918年,入北京聖心學堂讀書。同年,陸定專門為她請了一位英國女教師教授英文。
1920年,被北洋政府外交總長顧維鈞聘用兼職擔任外交翻譯,逐漸名聞北京社交界。
1922年,離開聖心學堂,與王賡結婚。
1924年,出演《春香鬧學》,結識徐志摩,並與之戀愛;年底翻譯義大利戲劇海市蜃樓》。
1925年,年初與徐志摩進入熱戀。8月拜劉海粟為師學畫。年底與王賡離婚。離婚時陸小曼年僅23歲。
1926年8月14日,與徐志摩訂婚;10月與徐志摩結婚。
1926年10月(農曆九月九日),新婚後的陸小曼依公公之命隨徐志摩離開北京南下。
1927年,徐志摩夫婦從北京回到上海不久,就與翁瑞午相識。
1928年,7月與徐志摩合著的《卞崑岡》發行。同年夏,與徐志摩、葉恭綽共游西湖。
1929年,參與中國女子書畫會的成立籌備工作;5月接待泰戈爾;6月與翁瑞午等人游“西湖博覽會”。
1931年11月19日,丈夫徐志摩因飛機失事罹難去世。12月,陸小曼應邵洵美相邀,為徐志摩遺作《雲遊》作序。
1933年,整理徐志摩寫的《眉軒瑣語》,在《時代畫報》第三卷第六期上發表,後來《眉軒瑣語》收在陸小曼1947年所編的《志摩日記》里。
陸小曼成為慰勞會戲劇骨幹時的照片
1934年,在第38期《論語》刊上初次對《愛眉小扎》作序。
1936年,經良友圖書公司出版圖書《愛眉小扎》。同年,加入中國女子書畫會。
1941年,在上海大新公司開個人畫展。
1943年2月,在桂林良友復興圖書公司出版再次為《愛眉小扎》作序。
1947年3月,由晨光圖書出版公司出版陸小曼後整理的徐志摩1918年的《西湖記》,1926年至1927年《眉軒瑣語》,以及同志摩親筆題名的《一本沒有顏色的書》,和已出的《愛眉小扎》和《小曼日記》,共五個部分,總題為《志摩日記》。
1956年,4月受到陳毅市長的關懷,被安排為上海文史館館員。同年,入農工民主黨,擔任上海徐匯區支部委員。
1958年,成為上海中國畫院專業畫師,並參加上海美術家協會。
1959年,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室參事。同年,被全國美協評為“三八紅旗手”。
1965年,4月3日在上海華東醫院逝世。

個人生活

與王賡
1922年,19歲的陸小曼離開學校,奉父母之命與王庚結婚。但在這樁婚事她完全是被動的。當蜜月的激動漸趨平靜後,她漸漸發覺自己並不快樂,結婚第三年,王賡被任命哈爾濱警察局局長,王賡要小曼隨同前往,陸小曼就到哈爾濱住了一段時間。但是陸小曼在哈爾濱住不習慣,不多時,與王賡兩地分居,因此與丈夫在感情上更加淡漠了。
由於王賡專注於工作和前途,陸小曼想去玩時,他就說:“我沒空,叫志摩陪你玩吧。””王賡根本就不會想到這樣處理會產生婚姻危機。就這樣,徐志摩與陸小曼在王賡首肯的大好形勢下一起玩耍。朝夕相處,日久生情。王賡調任哈爾濱警察局長後,徐志摩與小曼接觸機會更多,使他們感情越陷越深。可是,我們相識在不該相識的時候。”陸小曼陷入無限的傷感。
不久,陸小曼和王賡又發生了一次大的爭執。陸小曼在眾人面前,受到王賡的辱罵,聲稱今後再不回王家,陸定聽後此事也非常氣憤,表示支持女兒的行動。最終1925年與王賡離婚。1926年與徐志摩結婚。
然而她和徐志摩的再婚遭受到兩方面的強大壓力。一是陸小曼母親的反對。二是與王賡簽離婚協定。事後吳曼華十分生氣。當時要辦成這兩件事都有相當的難度,但胡適最終都辦妥了。徐志摩的父親徐申如是浙江省海寧縣硤石鎮的一個富紳,他認為兒子離婚已是大逆不道,再娶一個有夫之婦更是有辱門風。過後不久,徐志摩只得親自南下,跟父親商量自己的第二次婚姻大事。
徐申如說,徐志摩要再婚,必須徵得張幼儀的同意。然而妻子張幼儀答應之後,其父徐申如還是不肯痛快地答應,經胡適劉海粟等人出面周旋,徐申如最後勉強答應,徐志摩也同時應允父親三個條件。
婚禮上證婚人是梁啓超,梁啓超對徐、陸二人進行了訓斥。梁啓超的“證婚詞”雖然有名,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對徐志摩這個學生的關心和愛護。但很明顯,梁啓超是帶有私心的,對徐、陸也不公平。梁啓超在婚禮上大罵新人,至少對這對新人是不吉利的,趙清閣就在文章中表達了強烈的不滿:為了爭取有力的支持,他們請了維新派名流梁啓超老夫子作他們的證婚人。原想藉助著塊盾牌抗衡一下封建勢力,不期梁啓超夫子也是一個以封建反封建的權威人物,他假惺惺同情徐志摩陸小曼的結縭,而又在大喜之日當眾批評了他們的反封建行經,使得兩位新人一時啼笑皆非,只好委屈地承受了批評。
與徐志摩
徐志摩遇難之後,陸小曼此時究竟悲傷到什麼程度,連郁達夫都覺得難以描寫,陸小曼清醒後,便堅持要去山東党家莊接志摩的遺體,被朋友們和家裡人死命勸住了。最後決定派徐志摩的兒子徐積鍇(張幼儀所生)去山東接回。
徐志摩的遺體從濟南運回上海後,陸小曼見到了現場唯一的一件遺物———一幅山水畫長卷。這幅畫是陸小曼於1931年春創作的,堪稱陸小曼早期的代表作,更為珍貴的是它的題跋,徐志摩把這張手卷隨帶在身,是準備到北京再請人加題,只因手卷放在鐵篋中,故物未殉人。陸小曼看著這張畫卷,想到徐志摩的種種好處,自此,她一直珍藏著這幅畫。
徐志摩死後,陸小曼不再出去交際。她默默忍受著外界對她的批評和指責。正如她在致志摩輓聯中說;“多少前塵成噩夢,五載哀歡,匆匆永訣,天道復奚論,欲死未能因母老;萬千別恨向誰言,一身愁病,渺渺離魂,人間應不久,遺文編就答君心。”她懷念志摩,致力於整理出版徐志摩的遺作,用了幾十年的時間,其中的苦辣酸甜一言難盡。徐志摩與陸小曼的婚姻是衝破封建束縛的自由結合,其間雖也曾彼此傷害,但也深深相愛。
與翁瑞午
儘管陸小曼說她對翁瑞午“只有感情,沒有愛情”,但她對待感情,也是認真而堅強的,決不三心二意。當時許多朋友不贊成她和翁瑞午的這種關係,要她與翁斷交。胡適便是其中最主要的一個。他向陸小曼提出,只要她與翁瑞午斷交,以後一切由他負全責。陸小曼委婉地拒絕了他的要求,她當時對人說:“瑞午雖貧困已極,但始終照顧得無微不至,廿多年了,吾何能把他逐走呢?”陸小曼與翁瑞午一起“生活”了二十多年,有一些感情,但也有煩惱。因為翁瑞午沒有拋棄髮妻,就得兩頭照顧。

主要作品

文學作品
作品名
體裁
創作時間
自述的幾句話
散文
1927年8月
請看小蘭芬的三天好戲
散文
1928年4月
馬艷雲
散文
1928年11月
哭摩
散文
1931年12月
《雲遊 序》
散文
1931年12月30日
《愛眉小扎》序一
散文
1934年3月
《愛眉小扎》序二
散文
1936年
隨著日子往前走
散文
1939年9月15日
中秋夜感
散文
1939年10月
泰戈爾在我家
散文
1940年8月
《愛眉小扎》序三
散文
1942年12月15日
灰色的生活
散文
1945年7月
我的照片
散文
1946年4月21
《志摩日記 序》
散文
1947年2月
牡丹與綠葉
散文
1947年6月
遺文編就答君心
散文
1957年2月
《徐志摩詩選 序》
散文
1957年
關於王賡
散文
1962年9月
談文房四寶
散文
無題詩兩首
詩歌
1926年
悼志摩輓聯
詩歌
1932年
癸酉清明回蛺掃墓有感
詩歌
1933年
秋葉
詩歌
1939年10月
皇家飯店
小說
1947年
卞崑岡
戲劇
1926--1928年
螢火蟲
譯作
1928年
河伯娶婦
故事
1956年
小曼日記(出版本)
日記
1925年3——7月
小曼日記(稿本)
日記
1925年3月——1926年3月
泰戈爾短篇小說集
譯作
1956年左右
艾格尼絲 格雷
譯作
1956年左右
書畫作品
畫名
創作年份及形式
備註
東山騎歸
不詳,山水條幅
陳從周、趙家璧題
山水畫長卷
1931年,山水條幅
原畫無標題,鄧以蜇、胡適、賀天健等題
寒林策仗圖
丙子年秋,山水條幅
程十髮題
桃花流水在人世……
辛丑春日,山水扇面
署陸小曼
太似山溪石居圖
甲戌年,山水冊頁
陳蝶野題,署陸小曼
意在倪黃之間
甲戌初冬,山水冊頁
陳蝶野題,署小曼
武夷療養院
1960年,山水條幅
署陸小曼
吳山盡處越山涯……
不詳,山水扇面
署陸小曼畫
梅花山水圖
辛丑夏日,山水橫批
原畫無標題,署陸小曼
曼廬寫花,叔崖補成
不詳,山水冊頁
黃山煙雲
1958年,山水條幅
署小曼畫
無題
壬寅夏日,山水扇面
署陸小曼畫於曼廬
曾見浙江黃山本背擬其意
不詳,山水條幅
署小曼
垂楊依岸水……
不詳,山水冊頁
泉聲咽危石……
不詳,山水冊頁
署小曼
雪滿山中高士臥……
不詳,山水冊頁
捉得松為柄……
不詳,山水冊頁
署蠻姑小曼
野渡人舟自橫
不詳,山水冊頁
桃花流水杳然去……
不詳,山水冊頁
……
……
……

人物評價

陸小曼參加侄女宗麟婚宴合影
“陸小曼是一位曾振動20世紀20年代中國文藝界的普羅米修斯。”(郁達夫
“陸小曼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風景。”(胡適
“她一雙眼睛也在說話,睛光里盪起,心泉的秘密。”(徐志摩

後世紀念

1988年,由陸小曼的堂侄——台灣的陸宗出資,和陸小曼的另一個堂侄陸宗麒以及和陸小曼晚年密切來往的堂侄女陸宗麟一起,在蘇州東山華僑公墓建造了紀念墓,墓碑上書“先姑母陸小曼紀念墓”,墓上還有一張陸小曼年輕時的相片。

周璇

人物簡介

周璇1920年8月1日出生於江蘇常州,中國電影演員、歌唱家。
1931年加入明月歌舞團,因演唱歌曲《民族之光》而受到關注。1932年發行首張唱片《特別快車》。1934年憑藉歌曲《五月的花》成名;同年她在上海《大晚報》舉辦的“廣播歌星競選”中名列第二。1935年進入電影圈,同年出演電影《風雲兒女》。1937年主演的電影《馬路天使》成為其表演生涯的代表作,而她演唱的影片插曲《天涯歌女》、《四季歌》亦在華人地區流行;她運用傳統的民族聲樂發聲方法,藉助於話筒,開創出一種獨特的演唱風格。1938年簽約上海國華影業公司。1941年《上海日報》舉辦“電影皇后”評選,周璇在當選後婉拒了“電影皇后”的榮譽。
1946年赴香港發展。1947年主演電影《長相思》,由她演唱的影片插曲《夜上海》成為華語歌壇的代表作品之一。1948年主演古裝電影《清宮秘史》。1950年從香港返回上海。1951年主演電影《和平鴿》,拍攝期間因突發精神病被送入醫院治療。1957年9月22日,周璇在上海病逝。1995年獲得中國電影世紀獎女演員獎。

演藝經歷

出道初期
1931年,周璇加入了黎錦暉創辦的明月歌舞團。1932年,她在歌舞劇《特別快車》中擔任主演,舞劇演出後取得了成功,而由她演唱的歌曲《特別快車》則被灌製成唱片在電台播放,周璇從此開始在歌壇嶄露頭角;同年,她還參演了救國進步歌劇《野玫瑰》,終場時她演唱了歌劇的主題曲《民族之光》,其中一句歌詞“與敵人周旋於沙場之上”得到了眾人的讚賞,於是黎錦暉提議她改名為周璇。
成名時期
1934年初,在嚴華的推薦下,周璇進入了新華歌劇社。在參加了新華歌劇社組織的多場演出後,周璇開始受到外界的關注,上海的“友聯”、“新新”、“青鳥”等電台也常邀請她去播唱,百代和勝利唱片公司還把她演唱的《五月的風》、《叮嚀》等多首歌曲灌製成了唱片。這幾首歌曲通過電台的播放和唱片的銷售,受到了大眾的歡迎。同年,周璇在上海各電台聯合舉辦的歌星比賽中名列第二,並由此獲得了“金嗓子”的稱號;此外她還與龔秋霞、白光、李香蘭、姚莉、白虹、吳鶯音並稱上海七大歌星。
1935年,她演唱的上海民歌《龍華的桃花》被灌製成唱片,並且在電台播放;5月,經哥哥周履安介紹,周璇受聘於上海藝華影業公司,並拍攝了她的第一部電影《風雲兒女》,儘管周璇在這部影片中只扮演了一個普通的角色,但卻給她步入影壇提供了一個契機;同年,她還出演了電影《美人恩》。
1936年,周璇進入藝華影業公司;1月,她在電影《花燭之夜》中出任第二女主角;6月,主演電影《化身姑娘》,這是她拍攝的唯一一部無聲黑白故事片;9月,新華影業公司特邀她在電影《狂歡之夜》中扮演一位縣長的千金;10月,在黑白喜劇故事片《喜臨門》中擔任女主角,片中她飾演的新娘被一個惡少劫持,在幾經風險後終於脫離虎口;11月,周璇與關宏達共同主演黑白故事片《百寶圖》,飾演一個強盜首領的女兒。
高產時期
1937年2月,主演黑白故事片《滿園春色》,飾演一位因為愛情而引起種種誤會的天真少女;之後她主演了中國第一部廣告歌舞片《三星伴月》,當周璇扮演的電台歌星王秀文和情人分手時,她演唱了該片的插曲《何日君再來》,這首歌曲的旋律貼近口語,並且使用了探戈舞曲的節奏,歌曲經電影放映和灌制唱片發行後被廣泛傳播,並且成了舞廳里的熱門伴舞曲;接著,她又與馬陋芬、倉隱秋共同主演黑白故事片《女財神》,飾演一個富有幽默感的女傭人;之後,她與趙丹共同主演反映社會底層小人物命運的電影《馬路天使》,飾演在舊社會受盡侮辱和損害,但是對前途抱有美好理想的歌女小紅,並且演唱了影片的兩首插曲《天涯歌女》以及《四季歌》;《馬路天使》上映後,受到廣泛好評,該片不僅成為周璇的經典代表作,亦獲得了第12屆菲格拉達福茲國際電影節評審獎以及中國電影世紀獎優秀影片獎,而上海百代唱片公司也特約周璇將《四季歌》和《天涯歌女》灌製成唱片出版發行;之後周璇隨嚴華遠赴香港、菲律賓等地舉行巡迴演出;同年,她還參加了話劇《保衛蘆溝橋》的演出,之後隨上海劇藝社赴菲律賓宣傳抗日救亡。
1938年夏天,從東南亞巡迴演唱歸來的周璇參加了上海“爵士合唱團”,並且在上海各家電台間播音演唱;之後,簽約上海國華影業公司。1939年初,周璇主演了國華公司投資拍攝的第一部古裝戲《孟姜女》,並演唱了電影裡的插曲《百花歌》;這部影片開創了中國古裝歌唱故事片的先河,並且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績;6月,她又與舒適、鳳凰共同主演了古裝歌唱片《李三娘》,並演唱了影片的兩首插曲《夢斷關山》和《春風秋雨》;9月,擔任黑白故事片《新地獄》的女主角;11月,她主演了黑白故事片《七重天》,並為該片演唱了《難民哥》、《送君》等四首插曲;同年推出唱片《孟姜女》。
1940年2月,她與舒適再度合作,主演了古裝歌唱片《董小宛》,飾演才貌雙全的秦淮名妓董小宛,該片插曲《董小宛》和《飄渺歌》也由周璇演唱;6月,主演愛情喜劇電影《三笑》,飾演外表美麗的秋香,並為影片演唱了《三笑》、《點秋香》等四首插曲;7月,與藍蘭、徐風、龔稼共同主演黑白故事片《黑天堂》;8月,與舒適合作主演根據古典小說《華麗緣》改變的電影《孟麗君》;9月,主演古裝黑白故事片《蘇三艷史》,並演唱了《燈花開》、《長相思》等四首插曲;12月,由周璇主演的黑白古裝故事片《西廂記》放映,周璇在這部影片裡飾演聰明伶俐的崔鶯鶯,並為該片演唱了《月圓花好》、《拷紅》等5首插曲;之後主演歌舞片《天涯歌女》,扮演了一個為了求生,不得不賣唱的歌女;同年發行唱片《三笑》。
1941年4月,主演黑白古裝故事片《梅妃》,飾演受到唐明皇貶斥的梅妃,並演唱了電影的插曲《梅妃曲》;7月,與韓非合作主演根據張恨水小說改編的黑白故事片《夜深沉》,片中她飾演的賣唱姑娘月容是一個悲劇人物;10月,與白雲、尤光照共同主演宣傳抗日的黑白故事片《解語花》,飾演一位敢於追求愛情的少女,周璇還在片中演唱了《解語花》、《鄉村四月閒人少》等四首歌曲;之後主演愛情電影《惱人春色》,片中插曲《鐘山春》仍由周璇演唱;同年《上海日報》電影專刊開展了一場“電影皇后”評選,經過各界人士的投票,周璇被推選為“電影皇后”。但周璇認為榮譽過高,並不是好事,因此她在上海另外一家報紙上刊登了一則啟事,婉拒了“電影皇后”的頭銜。
1942年3月,周璇在黑白故事片《夢斷關山》中扮演了一位大戶人家的小姐,這是周璇為國華影業公司拍攝的最後一部電影,拍完這部電影以後,周璇便和國華公司中斷了契約;由於1942年正值敵偽時期,因此周璇對外宣稱退休,暫時退出演藝圈。1943年9月,在卜萬蒼的一再邀請下,周璇重返銀幕;同年她加入中華電影聯合股份有限公司,並主演了電影《漁家女》,片中周璇飾演的漁家女周瓊珠在危難時受到美專學生崔時俊的救助,兩人因此一見鐘情,該片在大光明電影院連續放映幾十天,受到觀眾的歡迎,而由周璇演唱的影片插曲《漁家女》也在上海流行。
1944年,周璇主演的歌舞片《鸞鳳和鳴》上映,她主唱了《紅歌女》、《討厭的早晨》等7首電影插曲,其中《討厭的早晨》詼諧地勾勒出了一幅舊上海市民風俗圖,顯示了周璇另一種風格的演唱;6月,她與袁美雲、王丹鳳、歐陽莎菲共同主演古裝電影《紅樓夢》,周璇在影片裡扮演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影片的插曲《葬花詞》和《悲秋》均由周璇演唱,該片在上海上映後不僅受到歡迎,還成為第一部被介紹到日本的中國電影。
1945年3月,主演黑白故事片《鳳凰于飛》,飾演喜愛唱歌的吳淑貞,並演唱了陳蝶衣作詞的《笑的讚美》、《慈母心》等11首插曲;5月,周璇在上海金都大戲院舉行了三場獨唱音樂會,演唱了被譽為“銀海三部曲”的《漁家女》、《鸞鳳和鳴》、《鳳凰于飛》。
遠赴香港
1946年冬天,周璇應香港大中華影業公司老闆蔣伯英的邀請,搭乘飛機抵達香港。1947年1月,周璇首次在香港銀幕上出現,她和舒適、白沉等合作主演了黑白故事片《長相思》,飾演歌女顧湘梅;並且演唱了《花樣的年華》、《夜上海》等電影插曲,其中《夜上海》在推出後在華人社會廣為流傳,這首歌曲也成為周璇的代表作品之一;2月,在黑白故事片《各有千秋》中,周璇和龔秋霞聯手演繹了兩個掙扎在香港底層的女青年[30],在電影放映的同時,百代唱片公司還把周璇在片中演唱的插曲灌製成唱片,唱片在發行後不僅受到歡迎,還在銷售榜上位居榜首;同年,她還與馮吉吉、周峰、蘇繪共同主演電影《憶江南》,片中周璇一人分飾兩角:善良質樸的農村姑娘謝黛娥以及嬌慣潑辣的香港小姐黃玫瑰,與此同時,百代唱片公司還為周璇灌制了電影《憶江南》的同名唱片;之後她主演了喜劇黑白故事片《花外流鶯》,並演唱了《高崗上》、《晚安曲》等插曲]。
1948年,香港大中華影業公司為周璇量身定製了黑白故事片《歌女之歌》,周璇在片中飾演夜總會歌女朱蘭,並為影片演唱了《愛神的箭》、《知音何處覓》等5首插曲;同年與舒適共同主演古裝故事片《清宮秘史》,飾演命運多舛的珍妃,這部影片不僅是周璇的電影代表作之一,還為她在國際上贏得了注目。1949年,她主演了喜劇故事片《彩虹曲》,這部電影也是周璇拍攝的第一部彩色故事片。
返回上海
1950年,周璇從香港返回上海。1951年4月,周璇應大光明影業公司的邀請擔任了電影《和平鴿》的女主角,但是影片拍攝期間她因突發精神病而被送入上海虹橋療養院。1957年7月,她因為急性的腦部感染而入院治療;9月22日,周璇因腦炎在上海去世。

個人生活

感情生活
1936年的秋天,周璇和作曲家嚴華正式訂婚。1938年7月10日,周璇和嚴華在北平春園飯店舉行了婚禮。周璇與嚴華的婚姻只維持了三年,因為緋聞雙方都懷疑對方有了外遇,幾番吵鬧後周璇甚至離家出走。1941年,周璇與嚴華離婚。
與嚴華離婚後,周璇再也沒有結過婚。
周璇第二段公開的戀情是與綢布商人朱懷德的同居。有一種說法是朱懷德以甜言蜜語欺騙了周璇,騙取了周璇的感情和部分財產。1950年,帶著身孕的周璇回到上海後,便在報紙上發表聲明,和朱懷德脫離同居關係;年底,周璇的大兒子周民出生。
周璇第三位公開的戀人是從事美工工作的唐棣。1952年5月,周璇準備與美術教師唐棣結婚,唐棣卻被靜安區人民法院以詐欺與誘姦的罪名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同年周璇的二兒子周偉出生。

個人作品

參演電影
上映時間劇名扮演角色導演合作演員
1951
蔡愉英
陶金;顧也魯
1949
----
韓非;嚴俊
1949
----
韓非;龔秋霞
1948
舒適;徐立
1947
謝黛娥
蘇繪;馮喆
1947
周鶯
嚴化;蒙納
1947
----
顧也魯;王豪
1947
石小妹
石揮;童芷苓
1947
姜明;丁川
1946
各有千秋
余碧華
龔秋霞;黃河
1946
----
舒適;白沉
1944
袁美雲
1944
鳳凰于飛
黃河
1944
----
----
1943
周瓊珠
顧也魯;姜明
1941
夢斷關山
----
呂玉堃
1941
夜深沉
----
韓非;袁紹梅
1941
袁紹梅;慕容婉兒
1941
惱人春色
----
白雲;慕容婉兒
1941
----
----
----
1940
----
----
----
1940
舒適;徐風
1940
----
慕容婉兒;白雲
1940
----
----
----
1940
----
----
----
1940
蘇三艷史
----
----
----
1939
孟姜女
徐風;白燕
1939
舒適;洪逗
1939
----
舒適
1939
----
白雲;袁紹梅
1939
----
----
----
1939
舒適;藍蘭
1937
----
徐琴芳;袁美雲
1937
趙丹;魏鶴齡
1937
----
----
----
1937
----
馬陋芬;倉隱秋
1936
----
袁美雲;王引
1936
----
金山;胡萍
1936
喜臨門
----
馬陋芬;關宏達
1936
----
王引;王次龍
1936
花燭之夜
----
袁美雲
1935
----
袁牧之;王人美
1935
美人恩
----
----
----
音樂作品
專輯
專輯名稱發行時間
和平鴿
1950-01-01
花街
1949-01-01
彩虹曲
1949-01-01
清宮秘史
1948-01-01
花外流鶯
1947-01-01
夜店
1947-01-01
歌女之歌
1947-01-01
長相思
1946-01-01
鳳凰于飛
1945-01-01
紅樓夢
1944-01-01
銀海千秋
1944-01-01
鸞鳳和鳴
1944-01-01
蘇三艷史
1941-01-01
天涯歌女
1941-01-01
解語花
1941-01-01
梅妃
1941-01-01
三笑
1940-01-01
西廂記
1940-01-01
董小宛
1940-01-01
新地獄
1939-01-01
孟姜女
1939-01-01
李三娘
1939-01-01
三星伴月
1938-01-01

人物評價

總體評價
周璇是中國最早的兩棲明星;在近20年的演藝生涯中,她拍攝了43部影片,演唱了200多首歌曲,成為演藝界的一顆耀眼之星。她在《孟姜女》、《李三娘》、《董小宛》等電影中的表現讓不少觀眾為之動容,而她主演的《馬路天使》、《憶江南》等電影更是享譽海內外(網易評)
周璇已經成為中國民族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她主演的經典電影以及演唱的眾多膾炙人口的歌曲已經成為聯繫中國大陸和海外華人的紐帶(中國電影資料館館長傅紅星評)。在音樂上,周璇被稱為中國流行歌曲的先驅者(《成都商報》評)世界各地有華人的地方,都能聽到她的歌聲。周璇不僅在電影中塑造了一個個生動的藝術形象,而且她在表演的同時也將美麗的歌喉發揮得淋漓盡致,《民族之光》、《四季歌》、《夜上海》等歌曲都凝結了周璇深厚的藝術功底和強烈的愛國情操(搜狐網評)
演唱風格
周璇運用傳統的民族聲樂發聲方法,藉助於話筒,創造出一種自然真切的演唱風格(搜狐網評)。她是現代利用話筒唱歌的鼻祖。她不僅開創了把嘴唇緊緊地靠近話筒的演唱方式,還把這種會話式的、自然發聲的方法運用到了舞台上。以往歌手唱歌都是拉開嗓子大聲唱,而周璇卻巧妙地利用話筒輕輕地唱,她唱歌講究字正腔圓、柔和纏綿和娓娓動聽(舒適評)
周璇是國語流行曲史上的一個金字招牌,號稱“金嗓子”,她最大的優勢就是擁有一副名副其實的好歌喉,她不僅音色細嫩、音質甜美,而且吐字清晰,經過麥克風傳播出來更是委婉動人。就是不愛聽國語流行曲的人,也會對她那燕語鶯聲一般的歌喉留下難忘的印象(新浪網評)
表演特色
周璇被一些專家評價為典型的感覺派演員,她不是靠表演功力以及角色深度取勝的,她主要是靠感覺和經驗來演戲,她的表演都是自然流露,因此在她出演的電影裡經常會有一些真摯動人的精彩片段出現(新浪網評)
在20世紀30年代,周璇的名字是電影界裡的一張金字招牌。她最適宜扮演的角色是那種天真未泯的小姑娘。在《馬路天使》中,她俏皮的笑容和受委屈發脾氣時的傷心模樣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古裝片盛行的年代,她披上了古典的衣飾,更顯露了她的東方美。她在電影裡頑皮的表情、甜美的笑容,更是在中國電影界獨樹一幟(網易評)
性格特點
周璇性情溫和,性格內向,行動舉止和待人接物都比較穩重(徐風評)。她很單純,很天真,很樸素,是一個本分人。她做事認認真真,老老實實,毫不做作。即使到了1941年,她已經成了很紅的電影明星,她的衣著還是很樸素。在1940年代,能做到她那樣潔身自愛,出污泥而不染,是很不容易的。在學習上,周璇很有上進心;她對待藝術也很嚴肅,不僅戲演得好,歌也唱的好(賀綠汀評)
周璇的一生經歷了太多情感與心靈的磨難。在銀幕上她可以遊刃有餘地塑造角色,在舞台上她可以光芒四射地放歌,生活中的她,很容易輕信別人,此外她還具有天才藝人特有的敏感和多疑。當時代發生大變遷,當遭遇的人和事不如她想像得那么美好時,那些給過她無窮創造力的藝術氣息就會傷害她,讓她無法擁有寧靜(人民網評)

後世紀念

出品時間類型作品名稱導演演員
2008年
電視劇
《天涯歌女》
嚴浩、楊文軍
張柏芝、閻默涵等
2010年
舞劇
《周璇》
陳維亞
宋潔、陳涵等

阮玲玉

人物簡介

阮玲玉(1910.4.26—1935.3.8)。原名阮鳳根。阮玲玉是中國無聲電影時期最著名的影星之一,在民國時期的影壇地位僅次於影后胡蝶。生於上海祖籍廣東香山縣(今中山市南朗左步頭村人)。[1]由於父親早逝,阮玲玉自孩童時期隨母親為人幫傭,母親節衣縮食供她上學。1926年為自立謀生奉養母親,阮玲玉考入明星影片公司,開始其電影藝術生涯,《野草閒花》、《神女》、《新女性》等。阮玲玉成名後陷於同張達民唐季珊的名譽誣陷糾紛案,因不堪情夫唐季珊虐待於1935年婦女節當日服安眠藥自盡,噩耗傳來震驚電影界,各方唁電不可勝數,上海二十餘萬民眾走上街頭為其送葬,隊伍綿延三里,魯迅曾為此撰文《論人言可畏》。阮玲玉生前出演電影29部,但歷經亂世戰火,目前僅發現9部倖存。2010年,被美國CNN評選為“史上最偉大二十五位亞洲演員”之一]

自殺真相

1935年3月7日晚,阮玲玉、唐季珊參加了聯華電影公司的聚會。席間,阮玲玉談笑風生,並無任何異常表現。再有不到一天半的時間,她就得站在法庭的被告席上了(張達民告阮玲玉有重婚罪),大家本以為她會因此而變得憂心忡忡,可從她的外表來看,卻是一副渾不在乎的模樣,也就放下心來。臨近席終,阮玲玉起身與在座的各位一一告別,並與所有的女演員熱情擁抱,大家以為這是她飲酒有些過量所致,仍不以為意,哪知阮玲玉根本未醉,這是她在向同事好友訣別。
後來據阮玲玉的司機回憶:那天夜裡,唐季珊和阮玲玉回家時,兩人坐在汽車上發生過劇烈的爭吵。
據阮玲玉的第二份遺書說:唐季珊打了她,之後獨自進臥室睡了。[6]
深夜,阮玲玉面對在燈下守候的母親,說:“我肚子餓了,想吃碗麵條。”少頃,母親燒好麵條端過來。阮玲玉目送母親走上樓梯,聽著她在三樓關上了房門,隨即端起碗走入二樓她和唐季珊的臥室。
這時已是凌晨一點多鐘了。阮玲玉拉開寫字檯的抽屜,取出3瓶10片裝的安眠藥,將30片安眠藥全部倒入碗裡,接著,她把拌了藥的麵條一口一口地吃了下去。
阮玲玉
回溯7年前(1928年)她不堪忍受張達民的折磨,曾服安眠藥自殺。一晃7年過去了,她終究沒有逃脫自殺的命運。吃下拌了安眠藥的麵條後,阮玲玉在桌前坐下,鋪紙握筆,寫了兩封遺書。
兩封遺書寫完,阮玲玉感到精力不濟,走向床邊,驚醒了熟睡的唐季珊。她淚眼朦朧地看著他,輕聲問:“你能給我一點最後的安慰嗎?”唐季珊急忙坐起,問道:“你為何這樣說,難道你……”阮玲玉強打笑容:“沒有。”說完再也支持不住,昏了過去。唐季珊再看時,只見桌邊赫然擺著3隻空藥瓶,方知阮玲玉果真服了過量安眠藥。
唐季珊急忙上樓叫起了阮玲玉的母親。阮母見此情景,哭了。唐季珊說:“現在不是哭的時候,我們還是趕緊把她送醫院吧。”阮母點頭。[6]
“我記得聽你說過,玲玉上次服毒時,是送到日本人辦的福民醫院去搶救的,我們今天還送這家醫院,好嗎?”
阮母是家庭婦女,已慌得沒了主意,只得聽唐季珊的。他打電話叫來了車,和阮母一起把阮玲玉送往福民醫院。這時已是凌晨3點。車到福民醫院,方知這家醫院晚間不留醫生值班。磨蹭了個把小時,唐季珊又將阮玲玉送到一家德國人辦的醫院,那裡同樣沒有值班醫生。[6]
於是,唐季珊打電話請來家住老靶子路的私人醫生陳達民、陳繼堯兄弟會診。這時已是清晨5點多鐘,離阮玲玉服毒幾近4個小時,她卻還沒有得到任何救治。
陳氏兄弟趕到後,開始為阮玲玉洗胃,並注射解毒藥物。幾番折騰,仍不見效。經陳氏兄弟建議,又將阮玲玉送到了設備較好的位於蒲石路的中西療養院搶救。到了那裡,醫生繼續為阮玲玉洗胃、施以人工呼吸並輸氧氣,但她仍無醒來的跡象。[6]
唐季珊這才感到事態嚴重,於是給黎民偉(聯華公司老闆,香港紅星黎姿是他的孫女)打電話。黎民偉很有頭腦,在阮玲玉從私人診所到醫院轉移的過程中,他拍了照片作為證據。瀕臨死亡的阮玲玉被不斷地轉院,說明了唐季珊的冷酷,搶救阮玲玉的生命對他來說並不重要,掩蓋真相才是最重要的。
在阮玲玉走上絕路的過程中,她還是有機會活過來的。然而,施救的醫生都明白,搶救的時機已被延誤,只能眼睜睜看著死神將阮玲玉帶走。
1935年3月8日下午6時38分,阮玲玉的心臟停止了跳動。

主要作品

1927年
掛名夫妻》、《楊小真》(又名《北京楊貴妃》)、《血淚碑
1928年
1929年
珍珠冠》、《情慾寶鑑》、《劫後孤鴻》、《大破九龍山》、《火燒九龍山》、《銀幕之花》
1930年
故都春夢》、《自殺契約》、《野草閒花
1931年
戀愛與義務》、《一翦梅》、《桃花泣血記》、《玉堂春
1932年
1933年
城市之夜》、《小玩意
1934年
人生》、《歸來》、《再會吧,上海》、《香雪海》、《神女
1935年
新女性》、《國風

人物評價

阮玲玉端莊大方,清麗脫俗。對待表演藝術,她勤奮刻苦,傾注了全部的熱情,不懈追求。表演中,她能夠準確地體味人物的情感,捕捉到人物感覺,並用適當的眼神、表情、動作準確地表現出來。這種準確的內心感應力和形體表現力結合得又非常自然,顯示出她卓越的才華和非凡的功力。
她在《野草閒花》、《三個摩登女性》、《小玩意》、《城市之夜》、《人生》、《歸來》、《再會吧,上海》、《香雪海》、《神女》、《新女性》、《國風》等一系列影片中擔任主角,在這批暴露社會黑暗,表現下層勞苦民眾生活的影片中,成功塑造了各種飽受苦難的中國婦女形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